很同意標題這個結論,點進去大略看了研究,有點想法跟大家分享。
文章第一點寫:
「一項耶魯研究發現,在舒適圈太久的話,大腦的學習區域也可能會關閉運作。」
這段會讓人誤解為學習區是永久關閉,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研究是指暫時關閉。這也很合理,當你已經很確定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的話,那大腦就不需要有太多的準備,自然不需要學習而暫停。
這個研究做的就是很多人都已經熟知的工具制約。在工具制約中最有效的回饋方式就是變動比率(例:每隔2-10次成功就給獎賞,每次間隔不一),遠比固定比率(例:每隔5次成功就給獎者,每次間隔固定)要來得好。固定比率就是文中所講的舒適圈,而變動比率就是踏出舒適圈了。
研究發現當猴子處於變動比率的狀態下,前額葉的幾個腦區會明顯比較活躍,這也就是文中在談的學習中心會開啟(但我覺得比較接近評估與決策中心)。但這樣的結果我並不會很意外,畢竟變動比率代表著環境有著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有更多的腦區啟動去做判斷再正常也不過了。
那套用在一般人舒適圈的概念合適嗎?推論上我是覺得沒什麼不行但似乎有點太過。畢竟現在各種工作都有些變動,即使是公務員、農夫、漁民,面對日復一日相同的工作,也都存在著各式各樣變數,回饋也不見得相同。因此把舒適圈想成固定比率的狀態也不是那麼相似。
我倒認為更好的類比,是談高齡者的生活。高齡者如果退休後又沒有合適的日常活動與人際,整天都是看電視、吃飯、散步這類的活動。生活單調缺乏變動,啟動大腦前額葉的機會自然就少很多。有許多研究與醫師都會鼓勵高齡者要多參與人際活動、做動腦工作,就是讓大腦持續處於有刺激的學習狀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 #科學布袋戲 ※想科學解決生活難題,快訂閱+按小鈴鐺:https://www.youtube.com/user/pansci 你或你朋友中,肯定存在一個超級帶賽的人,每每一出現,就讓支持的球隊失分。 到底是因為他身上被下了神秘的詛咒、還是我們的眼睛業障重? #看了就輸沒看...
工具制約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八卦
在早期的教育理論中,認為應該要對學生所表現的結果來做增強,做得好就給獎賞,做不好就給處罰,透過工具制約的方式就可以讓人朝向好的方向去學習。
但這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
有不少學者認為,比起重視「結果」,更需要讓學生在意「過程」,如此才能相信自己有持續努力成長的空間,而不是成王敗寇~~
工具制約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八卦
關鍵字:習慣、行為主義、正念、神經科學
可能有些人看到行為主義會起反感,但不可否認地,人是生物,而幾乎所有生物的行為都會受到工具制約的影響,獎勵機制更是內建於大腦中。當然人類的動機與行為非常複雜,不可能單純由獎勵機制所構成,必然還有其他的因素。不過由這個角度切入去理解人的各種行為有個好處,就是相對單純與理性,並且可構築出反向去改變行為的具體方案。例如為什麼現今人們很容易分心,常常開電腦工作沒幾分鐘就會刷個臉書、開個信箱之類的,從期待與獎勵的觀點來看,這其實跟毒癮者有點類似啊。
雖然書的副標有提到香煙,一些專家推薦文中也提到成癮,書中幾章的標題也是,但這並不是本談成癮的書,至少我不覺得啦,所以關鍵字下了習慣。有幾個章節我覺得都很有意思,主要章節談了科技/網路、自我、分心、思考、專心、心流,所以這完全是本讓人提高自我覺察的書。
作者是個精神科醫師,也是位神經科學的研究者,同時也是正念實踐者。整書的最後收斂在正念,這是很棒的一個書寫。當瞭解到現代生活中的許許多多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時,就不難理解為何現在正念會那麼紅了,這正是對症下藥啊。
關於本書資訊:http://bit.ly/32e1hYZ
工具制約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可能性調查署 #科學布袋戲
※想科學解決生活難題,快訂閱+按小鈴鐺:https://www.youtube.com/user/pansci
你或你朋友中,肯定存在一個超級帶賽的人,每每一出現,就讓支持的球隊失分。
到底是因為他身上被下了神秘的詛咒、還是我們的眼睛業障重?
#看了就輸沒看才會贏
#那到底是要看呢還是不看呢
#永恆的觀賽悖論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一開電視看球賽就掉分、關電視就得分?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8467
棒球的科學小知識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7833
為什麼世足賽容易爆冷門?淺談關鍵時刻球員的心理因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3200
足球賽前國歌唱得越熱情就越有機會贏?關於世足國歌的那些事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2872
#棒球 #球賽 #勝負 #行為主義 #控制錯覺 #工具制約 #skinner

工具制約 在 操作制約行銷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 操作制約- 超普通心理學如果這個說法感覺有點抽象,讓我們來舉個例子。 ... 因為操作制約學習所得到的結果會強化刺激和行為之間的連結,所以也常被稱為「 ... ... <看更多>
工具制約 在 操作制約行銷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 操作制約- 超普通心理學如果這個說法感覺有點抽象,讓我們來舉個例子。 ... 因為操作制約學習所得到的結果會強化刺激和行為之間的連結,所以也常被稱為「 ... ... <看更多>
工具制約 在 Re: 古典制約vs操作制約,誰能完整說出他們的差異。 的八卦
※ 引述《lisawuo (為期中奮戰!!)》之銘言:
: as title.......
: 看了又看,還是理不出頭續,只知道他們倆不一樣,
: 但不一樣在哪呢!!.....
古典制約 簡單說就是刺激的取代
利用本來不會引起反應的刺激(如鈴聲不會引起狗流口水)
與會引起反應的刺激(如食物會引起狗流口水)
兩者"配對"出現
產生連結
使得鈴聲此一刺激即使單獨出現亦會引起反應(其本來不會引起反應)
配對出現的次數越多 可強化狗對鈴聲的反應
而古典制約中會有的現象:
類化 辨別 消弱 自發恢復 二層次制約 高層制約
而兩種刺激配對出現 時間的不同安排:
同時制約作用 延宕制約作用 逆向制約作用 遺跡制約作用
操作制約 簡單說就是在個體眾多行為中擇一"增強"之
如在桑代克的迷籠裡 貓為了出籠 可能有不同的行為 撞擊籠門 抓籠門 等
而我們要牠學習的是 按壓機關 才得以出籠
我們以增強物(食物等)增強了牠按壓機關此一行為
操作制約中會有的現象:
類化與辨別 消弱與自發恢復 二層次制約學習 行為塑造
而增強物又可分:
原增強物 次增強物 正增強物 負增強物
增強物的安排方式:
立即增強與延宕增強 連續增強與部份增強
在古典制約中 我們操弄的是刺激 我們用別的刺激取代原有的刺激
在操作制約中 我們操弄的是行為 我們擇一增強它
簡單舉例:
古典制約 我們在吃到酸梅時會覺得酸&流口水 這在成人與嬰兒都一樣
而在聽到"酸梅"這詞時 只有大人會覺得酸&流口水
操作制約 我們下"坐下"的指令給狗狗 牠一開始可能有許多不一樣的反應
我們選擇在牠作出"坐下"這一行為時 給予食物
這樣有回達到妳的問題嗎?
--
不要一直跟著我
因為我也迷路了
我似乎迷路了好一陣子
但 還好
只是繞了點遠
我一直記得我要去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peterpan.dorm9.nccu.edu.tw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