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位大學同學拿到杏林獎的消息
得獎緣由之一
是因為幾年前他看到志工帶一堆小Baby到醫院打預防針
這是附近育幼院的小孩
一台車載十幾個來醫院,怎可能全部有安全椅,安全帶?
他覺得這樣不安全
所以他就犧牲自己的休假,帶有心的護理同仁
週末帶針去育幼院打
回到醫院再補登資料
還有到家訪視,24小時居家死診開立
很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無怨無悔的做了好幾年
這個獎是實至名歸
身為同學,真是與有榮焉
但就在同時間我也看到他太太的臉書貼文
提到我這位同學最近跟幾位醫師一齊被告了
因為有位患者在居家訪視後幾天,就過世了
家屬的問題是”醫師明明就有看,怎沒有事先警告”
所以從前幾天居家訪視的醫師,到幾個月前看過該患者的我同學
全部被告
而那位患者已經一百多歲了,死因是自然死亡
我就想
這樣做牛做馬,無怨付出的醫師還要被告?
是你,你還做的下去嗎?
是否有太多民眾已經把醫療服務看得太便宜、太理所當然,又有太不合理的期待呢?
(來自得獎醫師的補充說明:
其實最辛苦的是我們團隊的護理師,她們得提前幾天開始整理手冊、調度疫苗,到現場跟一大群小孩搏鬥後,回來後還得核對針劑,將接種紀錄資料上傳,常常得忙到夜診結束後才能找時間做完;其他門診部的行政人員、藥師雖然沒有跟我們到現場,但事前的建病歷、掛號到後來的核對病歷、歸檔等,也都是她們默默得義務幫忙,才有辦法完成這個任務。
居家醫療中,除了部分S1個案外,負責其他重度居家醫療及安寧療護的居家護理師才是真正的靈魂人物;她們第一線365天24小時on call,沒有值班費,沒有補休,完全只是對病患的一種責任,也是這種責任感讓病患和家屬放心把一切交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完成有溫度的居家醫療服務。
後來檢察官也很英明,我被傳出庭過一次後就裁定不起訴,對方申請再議也被駁回。出庭的時候,問話的也都很benign,跟我們說不好意思,這種明明很無理的東西還得浪費我們時間出庭)
感謝護理師、藥師與相關人員的付出~~
也感謝檢察官英明果斷的處理~~
11/9加註: 得獎醫師的想法:
"剛開始心裡真的是有點不舒服啦,不過後來想對方可能也是失去親屬,
悲傷心情不知如何宣洩,所以才怪罪到醫護人員身上,也就釋懷不歸咎她了。"
當事人可以體諒家屬悲傷的心情,請大家也不要再去追究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
居家安寧意思 在 爆料公社 Facebook 八卦
社員 SU SU 在 #爆料公社 發表
2/20 00:37新莊某社區。
我家樓下鄰居家的小孩跟狗時常在半夜叫,之前我媽在電梯遇到鄰居有口頭上勸阻,也客氣請她不要讓小孩大半夜玩鬧,她說因為白天睡太飽,所以晚上睡不著正常。
這也就算了,持續好幾天,半夜都聽到她家狗叫聲,一叫就是停不下來,她也沒有要勸阻的意思,放任她叫。
直到今天,我媽跟我說她在房間躺了很久,一直聽到樓下小孩在叫,我還跑進她房間確認,真的聽的一清二楚。我帶著媽去樓下按電鈴想請她管一下她家小孩,沒想到她態度如此惡劣,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還嗆說『#死人才不會叫』,態度惡劣至極……
請問大家有什麼方法能改善,還我們一個安寧的夜晚 😭😭
小編:鬼叫<===死人在叫。。。(誤
居家安寧意思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心靈小品】透過佛法找到安心之道
✒文:鈕演喜、龔演平 🖼圖:Jean Li
2019年十二月下旬,在湖北武漢,爆發了一場堪比2003年SARS的病毒疫情,感染人數和危重病患數不斷攀升,數以萬計的家庭飽受病痛煎熬。當我持續關注新聞報導的同時,內心彷彿打翻了五味瓶,有感動、憤慨、擔心和不安,心情難以平靜。後來接受周圍善知識的建議,我開始用念佛誦經的方式迴向給患者、醫護人員以及身邊的諸位菩薩。隨著心緒慢慢安定,再看待疫情也有了不同體會。在此記錄一點心得,提醒自己,改變從我做起,以修行的願力來積極面對災難。
2020開年非常艱難,不到兩個月,世界各地發生各種大事件。雖然近年來也得知各地的災難事件,但沒有切身體會,潛意識裡總覺得還很遙遠。這次新冠狀病毒肆虐,真正讓我感受到,無常近在咫尺。即使現代化的醫療技術已十分發達,卻依然在快速變異的病毒面前頻頻受挫。辭舊迎新的時節,生活卻因為疫情被翻轉,病患備受折磨,醫護奔赴一線,國人自主隔離。我們也許可以樂觀,因為否極泰來,本來是無常的兩面。然而當一切歸於平靜,世人是否已準備好面對下一次的無常呢?
如今想來,天災人禍,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因緣果報。如果人的貪瞋癡慢年年增長,周圍環境就不可能安寧。原本是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如今人們卻被迫在自己的居所不得出入。我曾以為自己是個善人,直到誦讀佛經,才明白差距太大。何況無始劫以來不知又做了多少惡業,何去何從,想想真是可怕。病毒的爆發,讓我清楚看到現世報的無情,由是心生警覺,斷惡修善不能等,就是現在。從那一刻起,我們家有了些許變化。比如:開始吃素,讓飲食變得簡單健康。每月收入固定撥出一部分做慈善捐助。帶領孩子念佛祈福做晚課…等,雖然只是小小的改變,但我相信持之以恒,用心去做,讓善行善意成為習慣,惡行惡念自然會慢慢消減直至熄滅。
聖嚴師父曾說:「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在這次疫情中,湧現了太多的菩薩行者,無論是義無反顧的醫生護士,奔走社區的民警公務員,還是組織自救的老百姓,乃至慷慨解囊的善心人士,他們的奉獻讓人肅然起敬。從起初單純的感動,到有一天突然醒悟,這些菩薩不就是自己的榜樣嗎?作為一個普通人,雖然不能去一線救苦救難,但是我們都能學習大菩薩的心量,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真誠、清淨、平等和慈悲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事物,念念為他人、為社會,而不是執著在自己的狹小世界裡。這樣,不管我們從事什麽職業,都是殊勝的「菩薩業」,都能夠踏踏實實地踐行菩薩道。
疫情爆發後,我就開始關注健康防護和養生,卻總是惴惴不安、心神不寧。偶然看到一段文字分享,提到《雜阿含經》其中一段經典如下「云何身苦患、心不苦患?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不生愛樂,見色是我、是我所,彼色若變、若異,心不隨轉惱苦生;心不隨轉惱苦生已,得不恐怖、障礙、顧念、結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身苦患、心不苦患。」,意思是身苦,但心不苦,越是動盪不安的環境,越是要照顧好情緒,保持內心平穩、不起煩惱、不隨之跌宕。讓我想到聖嚴師父當年身患重病,身邊弟子都不忍他受痛苦,他卻認為自己的晚年很美好,周圍的人事物都很可愛。師父把病交給醫生,心交給自己,所以終得自在。這個非常時期,如果我們也能抱持這樣的心態,面對各種外在境界,回到自心安住,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解脫。感恩學佛,讓我可以用佛法的觀念找到安心的方法。修行是窮極一生的功課,只有不斷練習,才能在困境真正來臨時坦然面對吧。
學佛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學佛以後思考做人,漸漸體會人身難得,應該珍惜當下。而此次疫情,更讓我體會到世事難料,當災難降臨,代價往往是慘痛甚至無法挽回的。醫者仁心,捨棄自我來拯救病痛,菩薩慈悲,則為了喚醒迷途世人。末法時期,如佛所預見,內有貪瞋癡慢,是非人我,外有邪師說法,各種誘惑。重重障礙現前,人太容易墮落。佛陀已經開啟方便法門,然而我們若不奮而自救,也是枉然。修行並非只是打坐念經吃齋念佛,時刻警覺並修正自己的行為,才能圓滿修行的意義。現在大家都被迫取消行程,居家隔離,看似少了很多樂趣,但或許正是一個讓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好機會。病根拔除,才能痊癒。執著放下,終得清淨。願全世界加油!你我加油!阿彌陀佛!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心靈小品
#透過佛法找到安心之道
#雜阿含經
#身苦患心不苦患
#在困境真正來臨時坦然面對
#修行是窮極一生的功課
#只有不斷練習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
#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聖嚴法師
#108自在語
居家安寧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作用的地方,都有可能引爆地雷,
咳嗽、氣喘、腹瀉、心悸、熱潮紅、皮膚炎……,
你以為的小問題,卻是大症狀,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避腫瘤誤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罕見疾病?──錯!它的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都要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聚焦多面向照護──兼顧情緒與疾病,身、心、社、靈的照顧
☆晚期癌症適應──社區醫療,導入早期緩和治療
身體警訊篇
˙低血糖
˙熱潮紅
˙反覆腹痛、胃潰瘍
˙咳嗽
˙心悸、氣喘
˙發熱、盜汗
˙皮膚炎
NET醫療篇
˙與腫瘤捉迷藏:尿液檢測、CgA檢測、影像學檢測
˙手術最優先: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注射酒精,讓腫瘤壞死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救命稻草──PRRT療法是什麼?
˙抗癌好累又好痛,該怎麼解決?
緩和醫療篇
˙緩和醫療VS.安寧照護,哪裡不一樣?
˙長照2.0,從住院銜接整個社區
˙社區居家照顧,吃喝拉撒睡全包攬
˙安寧緩和居家照護
心理適應篇
˙為什麼會是我?疾病認知的重要性
˙接受或者抗拒?癌症晚期情緒適應
˙CALM心理支持模式
作者簡介:陳佳宏 醫師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內科專科醫師
血液病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血液及骨髓移植專科醫師
航空醫學專科醫師
◎現職
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作者簡介:呂敏吉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雙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內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現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安寧療護科主任
臺北市政府醫務室門診院聘主任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
作者簡介: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eOO3ziLS1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