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盪人心的六段 #才女箴言
#提案on_the_desk #5月號 #封面故事 #張愛玲 皇冠文化集團
若放到當代來看,張愛玲絕對可以成為「#金句產生器」霸主!
那些來自小說、散文的段落,就算沒看過書,也能被震得不要不要的……
除此六段,你還記得哪些張愛玲「金句」?
#張愛玲百歲冥誕 紀念特輯!
《提案》5月號|共振張愛玲 Joie de Vivre in Trivialities
--看更多【才女致敬書寫系列】--
張亦绚:「在家庭暴力面前,張愛玲是個可愛的證人。」
➤https://eslite.pse.is/S5E7T
黃麗群:「不管幾歲的張愛玲,應該都會喜歡被窩。」
➤https://eslite.pse.is/SJ65N
楊佳嫻:「張愛玲寫衣服,帶著一種癡迷」
➤https://eslite.pse.is/RPVRP
❣️誠品書店全台門市免費索取《提案》❣️
搶先看5月號《提案》內容►https://eslite.pse.is/R2R4A
線上版《提案》►https://issuu.com/onthedesk
點擊書名就可到誠品網路書店購買,你體驗了沒?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
「小說產生器」的推薦目錄:
小說產生器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微冷 不待見的鐵塔
今天請容許小編科宅跟風一下新聞,寫一則中外冷知識。
前情提要,桃園市復興區,接近拉拉山風景區的「巴陵山馬崙古砲台遺址」在標高1314公尺處,竣工了一座渾身通紅的「巴陵鐵塔」。鐵塔於七月十四日晚間點燈試亮相——然後就被罵到飛高高。
當區長被議員質詢何故要蓋這又醜又沒用的「巴陵鐵塔」時。他的答覆很明確——塔是本來就要蓋的,用途是增強山區收訊、避雷等防災用途。當局是在當地泰雅族部落的耆老建議之下,與其蓋一個傳統樣式的防災鐵塔,很醜很突兀,不如加以適當的美化,兼具活化當地觀光的功能。
斥資一千三百萬元台幣建造的「巴陵鐵塔」是立意良善,執行走樣的例子吧。首先它顯然不幸地變得更突兀囧。而且在夜間深山照射人造強光。母湯!對野生動物的作息有不良影響。而或許比起「一生一世」(標高的諧音)鐵塔的浪漫燈光(光害),觀光客更樂意看天然的星星吧。
反觀被效法的對象:巴黎鐵塔……不,這裡不是反觀,因為艾菲爾鐵塔的名聲也並不是一面倒的讚譽。自從伊始,對它深痛惡絕的人也所在多有。
熱愛巴黎的在地文人雅士、畫家、建築師,就曾經聯名陳書抗議。建築師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 Eiffel)正在蓋的,不是建築界的世界奇觀,而是:
「這是 #滴在純淨白紙上的一滴骯髒的墨水,是 #魔鬼強塗在巴黎美麗臉龐上的可怕污點。」
將鐵塔視為眼中釘的紳士們,將會抑鬱的發現,位於巴黎中樞的這座鐵塔完工後,幾乎在巴黎的任何地點,它都會在窗外、街道盡頭、公園樹頂......在天際線激凸著,就算你再不愛它,也避不開它的「視線」。它就無時無刻不盯著你看,盯得你心裡發毛~~
話說回來,台北市內也幾乎哪裡都看得到台北101。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巴黎鐵塔是為了 1889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而蓋的。打從一開始就除了拿來炫耀法國的雄偉(無誤)之外,沒有任何實際功能。而且,最初在委任艾菲爾建造時,官方甚至一開始就指定好,建築體必須要「容易拆除」,並且預計在世博會的二十年後就果斷拆了它。
為什麼是二十年?因為這個新世界奇觀居然是個BOT案 🤣。真的!它不只是以建築師艾菲爾命名,更幾乎是艾菲爾自掏腰包蓋的。成本估計高達七百八十萬法郎,折合現今幣值約三千六百萬美元,而巴黎政府只出得起一個零頭。正因此,前二十年產權屬於艾菲爾。二十年後才會回歸巴黎市政府。
面對排山倒海的陳抗,巴黎政府於是有個方便的藉口:「忍一忍吧,二十年後回歸市政府,我們再把它拆了。」
活在這個平行宇宙中的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巴黎市政府食言了,鐵塔沒有拆掉。官方說詞是:「因為近年無線電通訊技術突飛猛進,巴黎鐵塔對於通訊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不便拆除」——復興區區長一定有參考吧XD
巴黎鐵塔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仍然屹立不搖。就算在二戰中巴黎被德軍佔領,而在1944年,希特勒在接近敗戰時,對牠的將軍下令「焦土巴黎」——把鐵塔在內的巴黎地標都炸掉。這邊請想像電影《帝國毀滅》片段。但佔領軍 Dietrich von Choltitz 將軍認為希特勒的精神已經失常,拒絕執行這條命令,並和平地向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投降。von Choltitz 因而被尊為「巴黎的救星」......科科,說不定只是因為老闆希特勒發給他的軍餉不夠,所以炸藥人手都不夠用吧。
回到那群討厭鐵塔,卻又到哪兒都甩不掉它的文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著名的痛恨巴黎鐵塔。在1890年出版的旅遊散文《漂泊生活》(La Vie errante)中,莫泊桑就開宗明義的說了圖二中的引文——他討厭鐵塔,以致他索性出國去啦。
*注:雖然我是用名言產生器做的圖,但書和話都是真的。該書是他到義大利、突尼西亞等地遊玩的文字紀錄。
坊間流傳一個故事:莫泊桑雖然不特別喜歡巴黎某家餐廳的菜,但卻幾乎天天跑到那裡吃中飯。嘿,猜怎麼著,那餐廳居然就在艾菲爾鐵塔的下方(一說是在鐵塔裡),據說,莫泊桑向不解的鄉親解釋道:「我也沒辦法啊,這裡是全市唯一看不到鐵塔的餐廳。」
雖然這應該只是個虛構故事,但它的邏輯就好像「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就跟他結婚吧,反正無論是誰都會討厭他的另一半。」OAO"
對莫泊桑來說,幸好他不用忍受艾菲爾鐵塔太久,因為在 1893 年,43 歲的他就英年早逝了。忽然感到有點傷心的每日一冷,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17622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34920
http://www.thisisinsider.com/eiffel-tower-facts-and-history-2017-3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23-eiffel-tower-facts-youll-be-surprised-to-read
__
#給讀者的資料查證挑戰
請問文末莫泊桑到鐵塔吃飯的故事,出自哪?科宅(應該)知道,但是科宅不說~
話說,讀者有要揪團去桃園復興巴陵鐵塔玩嗎?只是為了不要看到它XD
會不會也有人討厭台北101討厭到逃離天龍國、逃離台灣?
小說產生器 在 李屏瑤 Facebook 八卦
感謝國立台灣文學館邀請,
去看了第三期常設展《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
主軸為「文學在生活中」。
作為前廣告文案,展間起始四面投影牆的訊息量太有趣了,
那是平面的、政治的、街頭的、廣告的、藝文的,
無所不在的文字,輪播快速,但還在眼睛可以捕捉的程度,
只簡單拍了一張照。
好的廣告會反映時代,甚至比時代走得前面一些,
文學也是如此。
展覽的架構從口傳文學始動,
牆上有不同族群的故事,靠近他,
會有族語說給你聽,這就是一切的起點,
故事用各種方式流傳、變形、承繼。
跟著線性歷史走,會來到古典文學,
台灣人以拼字寫白話文,漢文新文學、殖民文學,
接著離我們愈來愈近,外省作家與本省作家,
分裂而又融合,
大眾的部分還有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
一路延伸至我們身處的時代。
每一區都有作品選段,以報夾夾好,
可以取下一幅放在燈箱閱讀,
紙張還是有一種魅力啊。
除了文字節錄外,
也有一些有趣的文物展出與互動裝置。
我在三毛在撒拉哈沙漠的車牌前流連忘返,
觀測玻璃的厚度(?),小時候讀過的篇章都浮上來了,
就是這片車牌與車載著三毛移動啊,好想摸摸它(不可以)。
還有小部分林海音的大象玩偶收藏,
尹雪曼的打字機。
賴和的獄中日記我沒拍,不過如果你去,
請務必要讀一下那本小小的手冊,
右邊那頁,中間,賴和寫下,那日有陽光。
互動裝置的部分,
例如紙上讀書會的動畫,觸控後作家會自我介紹,
我強烈建議去摸一下鍾肇政,
不只是他的打扮很潮(聽說他真的有這種顏色的外套),
主要是他是讀書會主揪,有個動畫他會收到各方的信,
然後開始刻鋼板印刷,覺得有點萌。
我一直在玩藍色的作家星系,
點人名會延伸出各自的星系,旁邊會有簡介跟關鍵字,
點到一些人會覺得,嘿嘿,這樣放在一起好嗎?
或是,哦哦,原來這些人的路線是近的啊,
關於這樣的內心戲。
還有白話字的名片產生器,可以產出三款,
掃描QR CODE就可以得到大檔,
原來我的名字會變成這個拼法,
有機會真的應該加在名片上。
展間尾巴是個寫卡片、掃描的投影裝置,
我在筆名寫了美女作家,拍了投影。
後來才知道,那個投影是會存檔的......
所以大家去看展,也許會看到這個的輪播......我道歉......
遇到文學籤詩機,聽說可以問事,
我就心想著,給我一個寫作的指引吧,
出來的是《桑青與桃紅》的這段:
「不要停!走呀!你停不了!......」
好喔,感覺到文學之神的開示了!
這展覽是常設展,在台南的朋友、我羨慕你!!!
如果要從其他地方去看展,
還可以搭配走路五分鐘的台南美術館,
實在是很好的一日遊或是兩日遊選擇。
最後,館方有個活動,
如果在2020/11/20 前去臺文館看常設展,
並在 IG 使用 #文學力 的標籤,可以抽展覽周邊商品,
祝你中獎!
我只希望之後可以給我抽籤機裡面的一個書架。
小說產生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你相信「命中注定我愛你」嗎?有一種愛情故事是這樣的:兩人一見鍾情,瞬間被愛神的箭羽擊中,心跳加速,血脈賁張;像電影中慢動作的凝視,四下無聲,瞬間即成永恆。然而小編想的是,愛情真是被命運掌控的嗎?「一見鍾情」有何道理可言?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讀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小說〈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選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出版於1992年的短篇集《異鄉客》。伊格言的這篇文章中,開頭就帶領我們直擊故事中最具震撼力的場景──男女主角初遇的海水浴場。小說男主角是現年二十歲的帥哥比利‧桑其士。他出身富裕望族,頭腦不怎麼靈光,從來沒能好好讀完一本書,也沒能好好讀完一間學校。作為一個街頭小混混(「鐵鍊幫」首領),他的「職業生涯」堪稱順利;因為身為世家名門之後,城裡最中二的貴族後代,怎麼為非作歹、魚肉鄉民都沒人敢抓他。即便開著跑車衝撞露天戲院,勇敢的警察們紛紛假裝沒看見,戲院的監視器也直接「沒有畫面」。
某日,無法無天的鐵鍊幫選定海水浴場女更衣室作為惡作劇目標──比利沒想到這竟是他混混生涯僅見的重大挫敗。他闖進更衣室,站在赤裸的妮娜‧達康特面前,脫下褲子露出陽具,滿心以為可以享受少女迷人的尖叫。然而事情不如預期──十七歲少女妮娜,和比利同樣權貴出身,規規矩矩還是個處女,從小就是好學生,連個裸體男人也沒見過──但她機警又沉著,此刻看著這俊美暴露狂巨大的生殖器,她冷冷丟下一句:「沒用,我見過更大更硬的。」
這話激得小混混兼小傻瓜比利羞愧不已,竟然用捲著鐵鍊的拳頭爆打牆壁,導致手骨粉碎,血流不止。情急之下,救人第一,少女妮娜臨危不亂,穿上衣服,親自駕車將這出師不利的色魔送到醫院。
說時遲那時快,愛神在此時襲擊了這對小情侶。兩人在狂戀數月之後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小說產生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講到馬奎斯,第一反應一定是《百年孤寂》。但你知道這位大師還有非常好,甚至以我觀點,好到比《百年孤寂》還厲害的短篇小說嗎?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我們能掌控自己的愛情嗎?愛情裡,有多大一部分不是凡人所能控制的呢?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馬奎斯〈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暴露狂比利硬闖海水浴場,在更衣間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天使妮娜。毫無邏輯與道德觀念的愛神,就在此刻襲擊了這對小情侶。馬奎斯形容,此時妮娜看見比利脖子上掛一面沒有聖徒像的獎牌,「靜靜隨他的心跳一起一伏」。伊格言說:在一般情況下,心跳的起伏是不可能被肉眼看見的;這個特寫幽微暗示的,正是掌控愛情的頂頭上司:「命運」,以及命運的毫無邏輯,不可理喻。
是的,沒有什麼能大過命運,即使「一見鍾情」也無法。馬奎斯怎麼描述妮娜和比利的熱戀過程呢?馬奎斯說,妮娜‧達康特帶著比利‧桑其士上了自己的床,獻出童貞,穢亂大宅:
將近兩星期的時間,他們每天在同一個時刻赤裸裸熱情地狂歡痛飲,無視於以前睡過那張古老大床的內戰英雄和多情祖母們的遺像正訝然瞪著他們。即使在做愛的歇息時間,他們仍赤身露體,窗戶也不關,吸著船上垃圾由海灘漂進來的氣味、糞便的氣味,不吹薩克斯風的時候就聆聽院子傳來的家常聲響、香蕉樹下單調的蛙鳴、水滴落在無名墓上的聲音、他們以前沒有機會學的自然律動。
這回可不只是更衣間內的心跳起伏了;尚且兼之以香蕉樹、蛙鳴、滴水聲、各式各樣的氣味,萬事萬物,無一不充滿「生之欲力」;甚至連連祖母的鬼魂們都是「多情」的。伊格言說:從兩人隱密卻暴烈的心跳,到各式各樣大自然的神秘律動,小說中細節與意象的擴大發展,正暗喻了命運君臨一切的威力。性的神秘正是生殖的神秘,也是自然的神秘,更代表了命運的神秘;它無處不是,無所不在,當然,也將繼續像烏雲一樣籠罩在兩人身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事已盡,一切聽天由命。
〈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收錄於馬奎斯的短篇集《異鄉客》中。名為「異鄉客」,因為說的都是身處歐洲的拉丁美洲人的故事。對這些拉丁美洲人而言,隔著遙遠的大西洋,歐洲就像是一座幻美的海市蜃樓。他們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來到這幻影之地,不知眼前迎來的將會是何種命運。而比利和妮娜也不例外──二人狂戀數月,不顧家人反對,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小說產生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有很多朋友一直來問
說我既然已經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一個頻道
為何不乾脆自己拍影片
(說我長得又不醜,演講時口才也不差)
要不然至少自己出聲音講旁白
要不然至少吃播(?
要不然拍奇怪的文具或電腦開箱文
ㄚㄚ我也很想啊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不醜啊(很重要!)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口才不差啊XD(?
(但其實真實生活中我話很少,和朋友聚會時也話少;
我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我直覺性地非常害怕自己給人mansplaining的感覺
所以除非是演講場合
否則大概都一定要特別去「詢問」我事情的時候
我才會開始認真發表看法)
好啦,其實總而言之
除了我個人不太想露臉之外
主要還是希望自己專心寫稿、研發內容啦
但是
我有認真考慮拍影片回答大家的問題
這種答疑影片我大概就會自己出人來拍了吧
我是說目前這樣想啦
所以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問我呦
─────
莎士比亞說:「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演員」;愛情如喜劇般到來,同樣可能如悲劇般離去。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中無可迴避的悲喜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繼續分享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前二講我們討論了〈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藉由胸腔中不可見的心跳,藉由那些神秘的聲響和自然律動,馬奎斯試圖暗示的,或許就是性、愛情或命運本身的不可捉摸。新婚夫婦比利與妮娜前往歐洲度蜜月,妮娜的手指意外被玫瑰花刺傷。在冬雨連綿的巴黎,妮娜被送入急診室,留下比利獨自住進旅社。
離開妻子的比利像是掉進了一個生命的空洞。伊格言提到,在認識妮娜之前,比利就像莊子寓言中的「渾沌」,原本懵懂無知,但因為出身太好,所以過得倒也歡樂。直到被愛情鑿開了一竅(所謂「開竅」)──原本萬事順遂,以為能順利與妮娜走完全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生勝利組。然而妮娜突然被玫瑰花刺傷,送入醫院急救,幾乎毀了他們的蜜月。
在此刻天色灰暗的巴黎,傻瓜比利身陷未知命運的巨大羅網之中,又發現他的賓利跑車擋風玻璃上被夾上了罰單。不會法語的他,怎麼可能搞得懂「單日要停在單號邊,雙日要停在雙號邊」是什麼意思呢?伊格言說,這就是巴黎版本的「卡夫卡迷宮」。人生地不熟的傻瓜比利這也不會,那也不順,四處碰壁之餘,終於想到該去一趟大使館尋求母國官方協助。但諷刺的是,大使館官員沒能認出他來,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比利傻到連自己的家世特權都不會用啊;聰明的太太不在身邊,他就什麼也不會了)。然而此刻,他卻看到抵達巴黎後第一次出現的,像加勒比海那般亮麗的陽光......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小說產生器 在 小說名字產生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小说 人名生成器是一款免费的自助小说起名工具,输入姓氏即可随机生成指定姓氏的小说名字,姓氏为空或无法识别会生成随机姓氏的名字,可重复点击生成。 ... <看更多>
小說產生器 在 [討論] 武俠小說寫手:“小說生成器”能帶來靈感- 看板CFantasy 的八卦
https://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3/1122/c172318-23630635.html
https://www.acfun.com/v/ac478003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寫手文章更新數量多,速度快,出於這種壓力,
小說生成器成了他們的“另一隻手”。
“有時候一些門派名字實在想不出來,我就會隨機生成一個看看,很方便。”
武俠寫手小玉說,她每天需要更新5000字以上的文章,
而軟件生成的像“千仞庵”“梁塵堡”之類的門派名稱能刺激她產生靈感。
最近寫手塘曹正寫一部穿越小說,現代人部分他很了解,但古人部分,
尤其是古人的生活,他就一無所知了。可是塘曹毫不為此擔心,借助方興未艾的各色
“網絡小說生成器”,他隻要輸入筆下古代主人公是男是女,選擇性格和習氣,
便能輕鬆獲得此人物的衣著描寫,甚至對話描寫。
記者找到一款此類軟件,注冊登錄后發現,
軟件根據網絡小說的套路已經進行了細化處理,分為“對話描寫輔助”
“仙俠功法生成器”“門派勢力生成器”等十幾個類別,
進入每個類別隻要輸入相關要素,立刻產生相應文字,想要多少有多少,絕不雷同。
“網絡小說生成器”的一個提供商告訴記者,
他們正根據網絡小說的特性研究制作更為復雜的生成器,
“現在隻能生成局部的網絡小說片段,
將來有可能寫手隻要輸入當天想更新的內容要素,電腦立刻就能產生一篇小說。”
業內人士指出,這類軟件的出現,體現數據分析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些軟件依靠數據庫對相關的文章進行分析,根據出現頻率而對關鍵詞進行分類。”
數據分析師劉碩說,模式化越嚴重的文本越容易被“生成”。
~~~~~~~
既然都能無腦生成
那讀者還不如直接去玩生成器然後腦補情節
何必看小說呢?
不過倒是對於這個提供商很好奇
是不是"玄派"?
--
女的: 人萌腿就短 奶大加十斤 聲嗲臉必圓 目小靠眼鏡 生得嬌滴滴 常常公主病
熱舞浪蝶多 愛書都腐女 援交沒真心 炮友忘記你 若是好正妹 越洋哈屌去
男的: 兄貴專攪基 錢多不送妳 剽悍耍暴戾 溫柔有宅氣 軍警沙豬幫 娘砲視覺系
短髮汗臭薰 長毛耍自閉 健談全放屁 學歷沒腰力 型男幹鴨子 其餘OGC
這年頭…看開點吧…沒有絕對滿分的伴侶…只有勉強滿意的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206.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405058591.A.26C.html
※ 編輯: seraphmm (111.249.206.26), 07/11/2014 14:09: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