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元名山的朝聖路|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是岳界人士口中的台灣三尖之一,海拔3492公尺,山形雄偉獨特,從不同角度看皆有獨特的樣貌,因此也有人稱之世紀奇峰,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高山之一,更是泰雅族的聖山。也因此這趟來回六十幾公里的登山路線,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條朝聖之路了。
之前我在玉山北峰拍下千元鈔上經典的玉山主峰像後,就和朋友打趣地說下次該拍五百元上的大霸尖山了。沒想到時隔近六年,中間去了英國工作、甚至都看過聖母峰了,才終於在今年實現當時的那句話。
▌路線的選擇
攀登大霸尖山的典型路線需耗時三天。第一日從大鹿林道東線開始,走過17公里平緩的林道後,再爬升至海拔2699公尺的九九山莊過夜。隔日一早再出發前往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回程時順道登利澤山、加利山兩座百岳後,再回到九九山莊休息過夜,隔日再下山走出林道。然而多數人會在前一天就先到觀霧居住,以便隔天一早起登。
這個路線對於一般攀登者來說也許沒問題,但對於攝影師如我來說,從九九山莊前往大霸尖山的拍攝點,仍有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有極大的可能會錯過日出的最好光線。因此上述的路線對於以攝影為目的的人來說,並不是最好的安排。因此我安排的行程如下:
第一天:一早從台北出發,11點前抵達大鹿林道東線,並在日落前抵達19K林道終點 -馬達拉溪登山口宿營地,並在該處的工寮過夜。
第二天:一路爬升至中霸山屋,途中先登頂加利山,並在日落前前往中霸坪,拍攝大霸夕彩,再返回中霸山屋過夜。
第三天:前往中霸坪拍攝大霸晨景,再前往大霸、小霸尖山,並勘查其他拍攝角度。中午前返回山屋,卸下腳架等較重的裝備後,再前往登頂利澤山。回到山屋用過午餐,小憩一會後。於日落前再回到中霸坪拍攝大霸夕景,再回到中霸山屋過夜。
第四天:再次去拍攝大霸、小霸尖山晨景後,回到山屋收拾裝備,再一路下山,於日落前走出大鹿林道東線,再開車回台北。
▌第一天:大鹿林道東線 至 15.2K 工寮
我大約早上十一點左右抵達大鹿林道東線入口,由於多數走一般行程的人這時才正要離開登山口,我便與他們閒聊,知道他們凌晨四五點就出發後,其實蠻驚訝的,但事後想想,也許有些人需要趕車吧。而大鹿林道東線上其實沒太多景色,如果真的要說,大概就是14.5K的東線瀑布,許多人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回程會在這裡戲水再離開。
我今日的目標是走完大鹿林道,並在終點處19K的工寮過夜。但我在半路遇到雪霸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他們跟我說因為九九山莊正在進行基地台的工程,所以19K馬達拉溪登山口的工寮與宿營地都住滿了工作人員,並堆放許多工程器材。因此我便提前在15.2K的工寮過夜,在這裡我遇到一群搭伙商業團、非常熱情好客的大哥大姊。他們甚至請我吃了晚餐和隔天的早餐,讓我省去煮飯的麻煩。
▌第二天
清早與大哥大姐們告別後,我便繼續踏上林道,把昨天未完成的部分走完,然後一路走到中霸山屋。清晨時的林道空氣清爽,走起來十分宜人。不一會就走到了17K的捷徑下切處,這裡已經有大批下山的山友在休息了。我小憩一下後,便開始下切。其實捷徑已經被整理、採初階梯狀了,雖然坡度仍陡,但是相對好走。很快我就到了19K工寮,我先去看了廢棄的舊管制站,才踏上紅色的新便橋,進入大霸尖山的登山口。
到九九山莊之前的這段路,基本上就是毫無停歇的上坡。然而途中會經過美麗的森林,也不會日光曝曬。我最終花了近三小時才抵達九九山莊,我向莊主詢問了中霸山屋的水況、稍事休息並且吃了點乾糧後,便又繼續上路。離開九九山莊後,依舊是一路上坡。其中一段是出了森林的開闊地,也許因為太陽曝曬,散發出陣陣的土香,讓我想起在尼泊爾走EBC的日子。
過了不知多長的上坡,我終於抵達了加利山岔路口。多數人都是在登完大小霸之後,回程時才順道登頂加利山。但因為我回程單日要走超過30公里的路,所以時間不是很充裕,因此在去程時,就必須先登頂加利山。加利山來回約需時40分鐘,該山本身的山形普普,但是有絕好的展望,在這裡我也首次見到大小霸的樣貌。
離開加利山,走過一段長下坡後,便開始最後一段上坡。上坡雖然然漫長,但是有大霸與群山作伴。最終在離開利澤山叉路口不久後,我在天黑前30分鐘左右抵達當日的夜宿點中霸山屋。
然而這個時間點有些尷尬,我如果直接再推進到中霸坪,抵達時可能剛好錯過最好的光線,也沒有時間尋找適合的前景元素。於是決定以空拍機代腿,替我跑一趟。果然穿過雲層後,我看到被夕陽照射得火紅的大霸尖山,與粉紅天空下的雲海。回到山屋後,也許因為時序已經進入深秋,加上山屋只有我一人投宿,入夜後格外寒冷。我早早用完餐後便鑽入睡袋,為明天的拍攝養足精神。
▌第三天
這日我凌晨四時就起床,快速地整裝與用完早餐後,就啟程出發。中霸山屋到我今日拍攝日出的中霸坪,只需約15-20分鐘的路程,因此我五點多就抵達了。此時天已經微亮,我也在中霸坪尋找適當的構圖。
出乎我意料地,大約在五點半左右,就開始有從九九山莊出發的人抵達。最後大約有7~8人在中霸坪欣賞日出。這天的日出相當精彩,緩緩從雲海中升起的太陽,把天空中輻射狀的高空雲映成粉紅色,美景環繞整個山頭,無論看向哪個方向,都是令人驚豔的景色。而大霸尖山也被初升的太陽照成金黃色,耀眼得令人難忘。可惜當時粉紅色的雲彩不在大霸尖山的上方,讓我有些扼腕。
拍攝完大霸日出後,我便開始向大霸尖山的霸基前進,這段路上有幾處很適合拍攝大霸尖山的地方。一路下坡後,我很快地來到霸基,在這裏,才能真正體會大霸尖山的氣勢與規模,很自然地會感到讚嘆與敬畏,也無怪乎會成為泰雅族的聖山了。
在這裡留影紀念後,我便往小霸尖山前進,然而霸基下僅有肩寬的通道,與一旁的萬丈深淵,加上不時滴下水珠,讓我額外地專注。通過霸基後,需要再爬上一小段石瀑,抵達箭竹林後,才算走上稜線。由於等下還要從小霸折返,因此一出箭竹林後,我便將包包卸下,輕裝前去攻頂小霸尖山。
登頂小霸尖山需要在幾乎垂直的峭壁拉繩而上,因此對此類地形較沒經驗的人來說,暴露感較強,可能會覺得比較可怕。我因為去過五寮尖等地,因此無論上下小霸尖山,都覺得還好。而登頂之後,我對小霸尖山山頂的無死角展望讚嘆不已,除了是欣賞大霸尖山絕佳的角度之一外,也能看到雪山等群峰。
在小霸尖山山頂留影紀念後,我便循原路回到中霸山屋,卸下背包、只帶相機去輕裝攻頂利澤山。回到山屋時遇到許多在中霸山屋用午餐的山友,也許是因為因為登頂後的興奮,很多人都放聲談笑。到了下午兩三點後,才逐漸安靜下來。我也利用這段寧靜小睡了一下,準備傍晚時再回到中霸坪前拍攝夕陽。
也許因為前一天走的路程確實比較長一些,這一個多小時午睡品質極佳、很快就蓄滿了精神。我把拍攝的裝備整理好後,就出發前往中霸坪。然而抵達中霸坪後,發現一反早晨的晴朗天氣,這時山谷中雲霧翻騰,大霸尖山也因為太陽被雲層遮住,不時失去光彩。我不放棄任何希望,還是等到太陽落下的時候。無奈大小霸只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畫面雖然也很美,但沒有出現我預想的畫面。最後只好回到山屋,早早用完晚餐就寢。準備明早拍攝日出。
▌第四天
其實昨日拍攝時,我發現以當今時節太陽的方位來說,在小霸尖山的山頂拍攝大霸尖山的日出會是比較好的位置。因此這日我便更早起床,在滿天星斗與頭燈光線的照耀下,小心翼翼地在黑暗中再次通過霸基狹窄的路徑,走過大小霸之間的稜線,最後拉繩通過小霸尖山的垂直峭壁,登上小霸尖山的山頂。
這日的天氣相當晴朗且無風。因此雖然是在日出前的黑夜登上小霸尖山,但由於我有穿著適當的服裝,因此並不感寒冷,反而有冷冽清爽的舒適感。在這樣的狀態下等待日出,其實是一種享受。隨著太陽即將升起,天色也漸漸轉亮。這時我才發現剛剛看似晴朗的夜空,其實有薄薄的一層高空雲。這層雲在golden hour前,把整片天空染成粉紅色,美得令我印象深刻。隨後的日出,也再次讓大霸尖山沐浴在金黃的晨光之下,為這日我的拍攝劃下完美的句點。
離開小霸尖山後,我便趕緊回到中霸山屋收拾東西,準備一路下山回到登山口開車回家。雖然下山整體來說比較快,但總長度仍有30公里長。尤其最後回到大鹿林道東線時,17公里多的緩上真的顯得漫長沒有止境。最終花了八小時,才從小霸尖山走回林道登山口,剛好趕在日落時離開,完成這次的大小霸攀登。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小睡幾分鐘最好 在 花花。Hannah Facebook 八卦
#花花的育兒日記
話說好多人在問阿烏現在的作息表跟教養方式,好像一陣子沒分享了,現在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20:30左右睡覺
8:00-9:00左右醒來
通常會自己在床上翻滾到接近九點大人來叫他
9:00喝奶150-180ml
10:00吃水果小點心
看書時間
遊樂時間
11:30小睡(偶爾會跳過)
12:30自己吃副食品
13:00奶90ml
玩樂
15:00-15:30小睡(偶爾會跳過)
16:30-17:30
副食品、奶、散步
18:00玩樂、看書
20:00洗澡
20:20奶270ml
20:30睡覺
他這樣的規律從七個多月開始就這樣,他五個多月就可以睡到12小時,但有點不穩定,偶爾七點就會起床,但這兩三個月是蠻穩定幾乎都是12小時左右。
但烏烏現在在一個從小睡兩次有時候只有一次的轉換期,已經無法天天小睡兩次了(媽媽心累),所以如果他早上11點那波沒睡,就會改成12點讓他趕快吃完午餐,一點入睡,通常可以到三點,那白天就只睡那一次。
但因為還好他晚上睡得很好,所以睡眠量也還算充足,不過還是可以睡到兩次是最剛好的~
再來就是到現在一些我照顧烏烏的堅持跟方式心得:
✔️孩子需要多刺激:
大家應該有發現烏烏七個月過後蠻常被我們帶出門的。
我們身邊各種朋友親戚,都帶他見過,去聚餐吃飯活動,有機會也都會帶他一起去,可以發現烏烏每出去一次,尤其是那種在外面過夜的,他回來就整個更聰明成熟。
能聽得懂的詞彙更多、技能更多、更能溝通。
孩子很需要外界的刺激,所以讓他脫離原本習慣的環境,就會促使他跟新的人事物有互動,刺激他的小腦袋,看他每次出去玩回來的進步,真的很有趣喔~
✔️建立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這點我記得我從懷孕時就一直強調,我猜這也是為什麼烏烏可以三個月就自行入睡不用哄,而且燈關全暗、一出月子中心就自己睡一間房間很習慣。
「因為白天給的安全感夠多!」
很多爸媽會誤以為自己睡的孩子通常都很沒安全感,但其實只要他醒著的時候夠有安全感,你會發現這個孩子真的是很好帶!也不太怕生,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都在。
如何給予安全感其實有很多方式,但我大概給予一些重點
1.言語的表達:告訴他你愛他、鼓勵他、讚美他、溫柔的話語、而且我在陪他我話就不會斷過,就算他不會講話,但我還是會一直跟他對話。
2.眼神的交流:研究顯示,一天認真的跟寶寶對視超過兩分鐘,他就可以感受到爸媽的愛喔!
3.肢體的接觸:白天我是不吝嗇抱烏烏的(除非我手很酸),他只要要抱我幾乎都會抱他、或摸他的頭、親親他的臉、烏烏現在也會跟他說親親~就會啵媽媽一下~
✔️孩子需要有「質感」的陪伴:
我不是全職媽媽,烏烏白天是有保母帶的,但只要是我在陪烏烏的時間我幾乎都是很專心的陪伴他。而且烏烏也是最黏我。
老實說我個人真的覺得質比量更重要,很多媽媽一邊顧孩子一邊做家事或一邊工作,很累自然對小孩不耐煩或情緒不好,媽媽何其無辜,而情緒小孩也感受得到,有時候就算花很多時間在孩子「身邊」,但他卻覺得你的心離他很遠。因為他不會懂你有多累才會不小心口氣不好~
所以如果有能力,不一定要全部時間都給小孩才是好媽媽,而是「把自己最好的狀態」給他,孩子反而在那段時間更能完整感受到你的愛。
✔️只吃原型食物:
這點烏烏出生到現在我實行的蠻徹底的,除了有機的米餅(單純米做的)讓烏烏出門坐車或肚子餓的時候偶爾吃,烏烏平常的飲食「完全原型食物,連麵我都不給他吃。」
寶寶的腸胃非常單純,你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顧好腸胃的底子跟培養飲食習慣現在是很重要的階段。
因為我自己是不健康飲食的受害者(我才半歲阿公就讓我吃布丁養樂多),所以到現在我對於垃圾食物都非常著迷(明知道不好戒不掉)。
等烏烏大了之後,他有自己去外面選擇要吃什麼的能力,他會吃很多垃圾食物我沒辦法控制,但至少現在我能幫他選擇食物的時候我希望他腸胃吸收的是「土裡長出什麼、肉本來長得怎樣」就怎樣的原型食物。
所以像麵,饅頭、麵包這種就算是自己做的食物,因為都需要「加工」,就一定有不單純的成分在裡頭,不算是「真正的食物」,所以這點我希望可以堅持到我無法堅持,希望我能堅持久一點囉~
但上述是我自己帶烏烏的方式,僅供參考,因為真的很多媽媽每天問我的問題都是這些:「烏烏感覺很乖、感覺很不怕生,
、感覺很好帶、養得很好、很健康」到底怎麼帶的?
所以上述是我自己看過很多書、加上我大學有修教育學程跟加上實戰經驗得來的。
不過還是要說,不代表這樣的方式你的孩子就會跟烏烏一樣,因為爸媽的個性、家庭的環境、身邊親戚、孩子天生的個性,都會影響他成為怎樣的孩子,我們做爸媽的只能盡力把自己認為對他好的給他,其他只能禱告了~
現在烏十個多月了,已經懂很多詞彙知道媽媽在說什麼、也認得很多人,等於開始可以慢慢溝通真的越來越有趣,也越來越可愛,我都覺得每天好像跟他在熱戀,看他對我的依賴、撒嬌、互動,覺得好甜蜜❤️
但還是要跟爸爸媽媽們說一句心裡話,再怎麼愛孩子,還是要保有一點自己,因為孩子越來越大,他需要的是一個自信可以學習模仿崇拜的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要活出那樣的生命給他看,如果自己常常在一個失控的情緒跟環境,那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原生家庭的狀況,而這些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常常是生命中最難解的習題。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這句話我很喜歡,送給你們。
#現在有八顆牙齒完全長出來了超可愛
#但咬人也好痛
#烏烏地球探險10m23d
#噢但你如果問我帶烏烏是否超輕鬆
#我只能跟你說心情算輕鬆
#但體力超累
#因為他真的好動
#男孩子的體力媽媽投降
更多烏烏成長細節請到
🌟Fb:烏烏的地球探險成長日記
🌟IG: https://www.instagram.com/uzziel520
小睡幾分鐘最好 在 Linn / 老娘才不是日本人 Facebook 八卦
很多在台灣的朋友應該要開始改成在家上班了。
分享我從去年疫情影響開始在家上班、並持續了一年經驗中所整理出來重點心法,內容著重在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的部分,分成上班族篇跟管理階層篇,共12點。
- -
【給上班族】
1. 創造屬於你的工作儀式感:
通勤上班的路程其實是一個調整轉換心情的時間,讓你可以順利切換成工作腦,但在家工作很難切換,所以有自己的儀式很重要。我會在吃完早餐後換掉睡衣並化一點淡妝,讓自己進入到工作狀態。
(穿著睡衣就開工的日子也有,但就會覺得很容易躺回床上睡覺)
2. 累的時候就休息或小睡一下:
雖然在家工作躺床好像是在偷懶,但如果真的很累,睡一下再起來工作會比硬撐著不睡更有效率。
#小睡15分鐘效果最佳
#睡太多會起不來愛注意!
3. 準備好你的視訊會議虛擬背景:
遠端工作將會很常用到視訊會議,若要開視訊鏡頭,請注意不要讓自己處在背光狀態,不然臉會很黑。可以事先準備好你喜歡的虛擬背景,好的背景甚至還可以成為會議時的破冰話題,很讚。(例如我的背景放 ARASHI,大家看到時都會說你喜歡 ARASHI 嗎巴拉巴拉)
4. 跟同住家人或室友溝通協調:
長輩有可能不理解在家上班是怎麼一回事,可以事先說明,還有就是在家開會時若突然被家人呼叫會有點麻煩,不回應的話家人還會覺得你都叫不動很叛逆(!)。所以可以事前溝通好你在某些時段是會不能理他的,或著協調好你在書房、工作區內的時候請他們盡量不要打擾。
5. 記得吃飯喝水上廁所:
不是在開玩笑,在家工作真的很容易忘記要吃飯或是去上廁所,或著因為接二連三的會議而一直無法離開座位。可以設定鬧鈴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一走、上洗手間,還有就是記得要定時吃飯!
6. 在家也要運動:
長期在家工作發現有時候出門走幾步路就喘吁吁,感覺是太少運動太少走路所造成的。可以在家運動,多多活動筋骨,維持健康的身體。
#大推健身環大冒險
7. 若情況允許,把工作跟生活的空間分開:
如果家裡空間比較大建議可以這麼做,獨立出一個書房或是在房內隔出一個工作空間,這樣下班後離開那個空間就可以完全放鬆。
8. 轉職趁現在:
這一點也許令人意外,但其實在疫情中很多公司都會開放線上面試;以前要花車錢跟時間來回奔波,現在不必舟車勞頓就能參加各地公司的面試,對於求職者來說其實是個大好機會,如果有想要轉職的話可以多多把握。
(當然有因為疫情緣故而減少招募人數的情形,不過這些大都是一時的。穩定下來後,會招募的公司仍舊會繼續招募的,也因此疫情中轉職的人其實很多)
#如果在這種狀況下仍不開放線上面試
#那我就不會去應徵那家公司XD
- -
【給管理階層】
9. 給員工多一點空間:
不要一直想盯著員工,例如逼員工一整天一定要開著視訊或隨時連線。信任你的員工,不用監控到這種地步他們也會把事情做好的
#不要把自己當成疫情指揮中心啦
10. 試著在線上創造容易雜談的環境:
遠端工作時團隊間溝通很容易只剩下待辦事項,而少了自然產生的雜談。
但雜談其實是創造力的來源,也是團隊間溝通的潤滑劑。身為一個主管,幫自己的團隊整頓容易雜談的環境很重要。
(例如可以試著在 slack 開一個專門雜談的頻道)
11. 協助員工整頓居家網路環境:
有些員工家裡並沒有 WiFi 或書桌,突然一聲令下讓他們開始在家工作、卻沒有配套措施的話會使員工無所適從。
如果公司可以發放補助金,協助員工整頓在家工作的環境是再好不過的。
12. 多關心員工的心理狀態:
在家工作持續一陣子後,無法與人面對面交流的疏離感、以及對疫情的焦慮感跟無力感,都會使員工的心理狀態受到影響(實際上敝公司最近心理諮詢的案件數就增加很多)。
盡量在可能範圍內多關心員工心情,或是提供協助管道吧!
#不然員工很可能就會轉職了XDD
- -
我是在網路科技業工作,只要有網路跟電腦,在哪裡都可以工作,所以轉換成在家上班的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太大瓶頸。
但即使是這樣的公司,經歷在家上班一年後,公司內部的溝通問題、團體的凝聚力等等的,還是跟以前明顯有些不同了。這樣的轉變有好有壞,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遠端在家上班的,但公司遇到一些組織上的課題,這也是事實。
以上就是我這一年來在家工作所彙整出來的心得,若有想到其他的再補充。
因為每家公司性質不同,這篇是依照我自己在網路科技業的經驗而寫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在家工作心得給我。
最後還是想說,這樣的情況也許很多台灣朋友會覺得擔心,但是真的不必太過恐慌,只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是幫助世界最好的方法。一起守住台灣吧!
\ 最後來個自我工商時間 /
- - - - - - - - - - -
➤ Podcast〈老娘的東京放送〉有我在日本的防疫心得、社會觀察分享
點下面連結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平台收聽
🎙 https://bit.ly/3e0JsUO
也可以在各大平台搜尋「老娘的東京放送」!
➤ 更多 Linn 的日本職場、居家生活分享都在 IG!
@linzomajp
🎞 https://Instagram.com/linzomajp/
- - - - - - - - - - -
小睡幾分鐘最好 在 Garmin VENU 3 GPS 智慧腕錶|規格有感提升睡眠偵測超 ... 的八卦
... 小睡/午睡、睡眠HRV、夜間睡眠等綜合指標,提供最 ... 畢竟作為運動取向的產品,要保持穿戴舒適性和防止汗臭還是矽膠最好啦! ... <看更多>
小睡幾分鐘最好 在 小睡最多只能20分鐘?空調開整晚會睡得更好?日本 ... - YouTube 的八卦
... 最有效果? 08:25 人為什麼會做夢? 09:17 為什麼睡醒後會忘記大部分的夢? 10:47 未來是否有可能出現錄製夢境的技術? 11:57 小睡 多久最有效率? 1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