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氣炸鍋料理的朋友們
應該都知道食物要「氣炸」的好吃😋
噴油是很重要的,
除了一開始食材均勻的淋油搖勻外,
像肉排類在氣炸過程補點油再氣炸可以幫助肉排表面上色不會乾。
所以很多人都會買噴油瓶自己分裝,
我也是前後買了2個不同的噴油瓶,
但要分裝又有油品保存的疑慮與瓶子不好清潔😕
稍微沒存放好就容易有油耗味。
今天跟大家推薦這款我近期的心頭好啊!!
Guillen噴霧式油品😎
它是來自橄欖油王國西班牙第一大油廠的百年老店Guillen☝️
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橄欖油公司~
至今仍堅持使用西班牙最出色的安達盧西亞(Andalucia)地區種植的Picual品種的橄欖來製作高品質橄欖油,保留橄欖最濃郁的清香😁
(註:重點是營養價值高,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Omega-9,各種礦物質及維生素C、E等。)
在廠商來信邀約時,我在百貨超市就有看到了,
當時就想著可以買來用在氣炸鍋與做烘焙麵包時噴油~
有六種油品
像我自己目前固定會用「玄米油」當麵包烘焙發酵前噴油用,
玄米油味道比較不重很適合烘焙一般麵包時用。
然後做佛卡夏時 噴霧式橄欖油就超級好用了!
看個人喜好是要原味橄欖油或是蒜頭橄欖油又或者是松露橄欖油都很適用,
不用再慢慢塗抹~
進烤箱前輕鬆噴一下就能烤焙了😘
做番茄起司沙拉也是稍微表面噴一下~灑點鹽巴黑胡椒點一些酒醋
輕鬆端出餐前菜🤣
魚排/雞排更不用說了,
蒜味或松露橄欖油噴一下~
灑點鹽巴下去氣炸~
中途魚排我會再補點油~
上桌前擺盤上一小匙的松露醬再擺點生菜番茄之類的,
無需過多的調味就能料理出好吃的菜色😍
而且獨特的瓶中袋設計,
可以讓油品不直接與空氣接觸,
阻隔氧氣、保持乾燥、維持新鮮度。
全鋁包裝可以做到零光照。
所以即便不常下廚,
也不用擔心油品開封後會因為接觸空氣或是陽光照射而變質跑出油耗味😅能夠保存更長時間😉
三段式噴頭的設計,
根據按壓噴頭的力道,
可以有滴、直線噴灑、噴霧噴灑三種方式,
噴灑的力道蠻強的,面積也很分散,非常好用~
建議第一次使用時先控制一下力道,
別像我一口氣按到底🤣
檯面噴了整個都是~
不過它的分散面積真的很均勻
不會這裡多那裡少的!
做料理時真的很方便!
一瓶200ml/保存期限36個月
6款噴油的發煙點都至少在210度以上,比一般氣炸鍋最高溫(200度)還高,可以放心使用。
平常炒菜或拌沙拉、烘焙、烤箱也全適用唷!
真是#氣炸鍋的好夥伴😍
廚房有在開火的朋友們請別錯過😍
#Guillen #噴霧油 #西班牙 #橄欖油 #酪梨油 #蒜味橄欖油 #白松露橄欖油 #酪梨橄欖油 #玄米油 #氣炸鍋 #烘焙 #少油
{本篇是廠商邀約分享}
官網 : https://litexshop.cc/
3/18-3/25 粉絲輸入專屬優惠碼: 「 Grace 」再享9折優惠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農夫是勇敢的工作,起碼在香港。 李學進(Peter)是個專業的年輕農夫,在美國修讀農業,深明農夫是一份高風險工作:「未有收成就要先付出成本與心機,十分考心理質素,沒有收成代表幾個月的努力都會白費。」即便如此,他卻因為一則網上留言而回港做農業。 Peter讀農業是誤打誤撞的。19歲到美國升學,原...
小番茄種植時間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八卦
『在新疆工作剛回來的我,也剛看完這個節目
我不是文史專業人士,只是一個普通人想分享個人對於新疆的文化與一點生活觀察
①維吾爾族人只要家裡有人出過國,真的有極大的可能會全家被抓光光,所以現在即使是有潛力的維族年輕人都只敢在中國國內念博士,根本不敢想出國
②就我個人觀察,維吾爾族人可以粗分為三種
A. 居住在大城市好幾代,有錢有勢的維吾爾族人,通常受到高等教育,努力成為共產黨黨員並且生活漢化,但是骨子裡有種「維吾爾族人是很高貴」的優越感。其實說來也不奇怪,因為有錢又有傳統的維吾爾族人,吃的用的是非常華美的,例如家裡裝飾擺設都是俄羅斯彩色玻璃、檯燈、水晶、中東風格的絢麗果盤等等,真的很高貴,反觀中共派到新疆去開墾的兵團們,其實都是被中共抹去傳統文化又不識字的農民,莫怪都市裡的維吾爾族人對漢人帶著不屑感。沒有文化沒有信仰又沒有錢的漢人在他們眼中真的很可悲啊。
但是撇去這部分,其實維族人是很懂得尊重不同文化/民族的,可能與以前遊牧民族的認知與傳統有關吧~
B. 在鄉下很努力讀書、努力追隨共產黨腳步而獲得公職的維吾爾族人,其實就跟第一種維吾爾族人有點像,但是比較沒有優越感,反而很自卑。維吾爾族人甚至還有類似招贅的婚姻模式,我認識的人裡就有這麼一對。這種維族人的老家可能都還很偏遠落後,他們面對城市生活的文化衝擊,以及共產黨的洗腦,明明骨子裡是宗教信仰崇高的理想,卻又必須跟隨共產黨自以為是的漢人中心主義,一邊看著沒有傳統精神的漢人比動物還野蠻的行徑而一邊自我矛盾著
C. 在偏遠的南疆,完全不懂中文,生活依然樂天知命,沒有沾上漢化的邊,連蔬菜都很少吃,因為他們的傳統生活就是水果、肉、奶、糖,其他基本上沒了~沒有葉菜這種東西,會吃小黃瓜或是番茄已經不錯了。
中共對他們的外在看法是【唉呀好窮又好懶惰啊,這些維族人不去努力工作賺錢!嗯?他們不懂種植不懂工作技能?那我就廣設「扶貧計畫」,招商投資來幫助他們建設開發!】但是由於中共這種計畫根本就是沒有計畫的一坨屎,只要有企業願意來投標就好,所以很多都是公司拿到補助金,隨便弄弄就拍屁股走人,現在爛攤子一大堆,然後扶貧計畫越來越多人要分一杯羹,還有那種一個標案給三個公司分,前面兩個都是拿佣金的,最後一個是擦屁股的,吃力不討好
而中共對這些改革的內在想法就是【把維吾爾族人都漢化,統一思想才好管理,要讓中國50個民族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然後以漢人為中心、漢人為最高基準!這樣才可以什麼都聽漢人的啊】中共最會的就是「人多勢眾」,包含現在看待台灣也是一樣的眼光「灣灣們那個鼻屎大的地方,十三億人每人一口口水就把他們淹死了」,這種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想法,是我在中國感到最痛苦的事,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我眼中其實就是王朝思想,他們從未脫離過古代帝王統治的枷鎖,更不用提他們在文革運動把所有宗教與傳統都毀滅,然後將領導者造神,
導致現在眾多普通老百姓既沒有足夠的知識,又沒有文化信仰,也不能說神念佛,遇到很多無法解釋的事情,他們只能用更奇怪的想法去解讀。他們明明知道領導者不是神,卻又被強迫凡事都要相信領導,領導會解決一切,領導都是為子民好,領導都是對的;遇到他們的學識無法解釋的事,就只好避而不談,或是無來由地相信「好像是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說法。某些人覺得自己不提神佛就是有科學精神,某些學者現在想作文化復興,但中國已經被搞成這樣,有點Sense的人都快精神分裂了,看了真的覺得好可憐。
.
③ 中共目前沒有禁止維族人進行宗教傳統,例如並沒有強迫他們吃豬肉(至少就我所認識到的是沒聽說過),但是會鼓吹他們喝酒來跟漢人交際應酬(伊斯蘭教禁酒)。然後會刻意
要維族人一起慶祝漢人的節日,例如端午節要一起吃粽子,還會派政府公務員去發粽子給他們。但是目前也還沒禁止他們過宗教節日,例如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都還是有放假的。
.
④清真寺真的被弄掉很多……來賓吳研究員不知道有沒有自己在新疆待過,我同事從大學就待在新疆,他自己就說烏魯木齊裡的清真寺數量從12年前到現在,不知差距多少……我在烏魯木齊市裡面跑跳也沒看過任何一座華美堂皇如中東一般的高級清真寺,這也是我的小遺憾
.
⑤真的會有陌生人跑到你家說「我是你的家人要在你家住一段時間!」在中國,可以當上公務員的應該都有黨員身份,身為在新疆的高級黨員公務員,政府會不定時派你去某個指定的維族家庭去居住一個月到半年不等的時間,美其名是「幫助漢化,教育他們更多工作與生活技能,輔導他們賺錢過生活,大家都是一家人」,另一面是【監視維族人的人生】。
這個故事要回溯到2013-2014年,據我同事的說法,2013年有很多動亂,例如少數民族想獨立新疆、會有人在公共場所鬧事等等。2014年習維尼到新疆去的第一天,烏魯木齊火車站就發生爆炸案,這當然驚動了整個黨,所以就有一系列武力鎮壓,然後開啟鋪天蓋地的安檢、監控、維安,直到現在。有個說法是,新疆現在人口差不多也是2300萬人,其中有一半都具有警察身份。我同事(優秀的黨員)自己也說了,新疆這樣維穩,大家都受不了,也都往內地去了,所以現在新疆徵才越來越難找,工資也越來越高,但人力還是一直外流,整個悲劇。
回到話題,新疆於是發展出【誰來住你家】的監視活動了,監視者會拿著政府諭令去敲你家門,完全沒有預告的,住多久也不會跟你說,去了就是住下來。好一點的情況,有愛的公務員是真的會去跟維族人交心,想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例如我認識的人就去幫他的「家人」接了馬達和水管,以後可以不用去打井水。但更多的公務員都抱持著「我是來打卡交差」的想法,只要沒有什麼奇怪的群聚活動,我就當作到偏遠地方來放假。而不願意去瞭解對方,文化差異和誤解依舊存在,只有起到監視功能。
總結以上,新疆再教育營是真實存在的,這個紀錄片還有拍到好幾個我看過的街景和監獄。
新疆的少數民族是真的受到很大的文化迫害,尤其他們是那麼堅定忠貞的伊斯蘭教徒,卻被中共這樣欺壓,真的覺得很無奈,只能慶幸自己是中華民國國籍的,他國事務我看了無奈也無能為力
至於香港這段時間以來的風波,聽優秀黨員們的言論聽到我要嘔出血來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Re: [爆卦] 公視今晚十點紀錄片《新疆再教育營》 https://disp.cc/b/163-c1uw |爆卦原文 https://disp.cc/b/163-c1o9
小番茄種植時間 在 林佳新 Facebook 八卦
有人說農民就是很忙,大農更忙根本沒時間上節目或是做其他事
對啊,的確沒錯,很忙,但不代表沒時間做別的事
但就看你是忙在應付通路或是傳承經驗或是自己「手工」採果
我還是這樣說啦,像我這樣的假農民我只會以我的實務經驗交代清楚,然後喝我的海尼根就好,重點一切事情要照我的意思做好
農業是很極權的,為什麼要照我意思原因無他,因為我是出資者我要承擔一切輸贏
農業是很極權的,因為我錯的經驗比你多,所以不要走我的回頭路
大概就是這樣,反正我是懶得理會這種整天販售小農悲情的人,做自己就好
下次別問我為啥懂番茄,難道我會的我種的都要po臉書販售才叫有種植嗎?! 做不到的別冠在別人頭上,剛好這個假農民習慣挑戰「不可能」
你的小來自於你的態度
博取什麼悲情,我認識一個阿姊一個人沒男人種植的面積都比你還大,也沒整天述說悲情販賣情感
#一甲地的反季節番茄
小番茄種植時間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現代農夫是勇敢的工作,起碼在香港。
李學進(Peter)是個專業的年輕農夫,在美國修讀農業,深明農夫是一份高風險工作:「未有收成就要先付出成本與心機,十分考心理質素,沒有收成代表幾個月的努力都會白費。」即便如此,他卻因為一則網上留言而回港做農業。
Peter讀農業是誤打誤撞的。19歲到美國升學,原打算讀工商管理,因學分問題而臨急決定讀較冷門的農業科,期望自己在某方面一支獨秀,十分切合那時愛跳街舞的他的想法。課餘時間他幫忙打理大學的溫室,那兒設備完善先進,讓他喜歡上生產,也首次接觸上番茄種植,埋下今天的種子。畢業後在美國打工,偶爾間在一則農業新聞留言,說自己即使讀農業專業也難在香港發展,剛巧被他今天的拍檔林德煒(Derek)看到,彼此成為網友討論農業發展,慢慢萌生了在香港種植的意念。一年後,Peter決定回港與Derek一起做水耕種植。
第一次見面。Peter比Derek只少6歲,但Derek第一眼看到身穿輕便運動裝,頭頂反過來的鴨舌帽的Peter,不禁心想:「這個小伙子行不行?」聊開才知道小伙子直率且擁有專業知識,Peter也因覺得Derek誠實可靠,兩人一拍即合,開始在工廈嘗試種水耕菜。
本着做實驗的精神,兩人由工廈搬到二千呎溫室,試溫度、種子等等,精細地記錄下來,因水耕菜技術較低,市場混亂,Peter提出「不如種番茄」,技術高不易被複製,二人開始實驗性地試種溫室番茄,研究設備、種子,更跑到荷蘭、泰國、日本視察,參考他們的貨源與設備,慢慢建成了他們今天的過萬呎溫室,Peter也由兼職轉成全職培植者(Grower),大多數時間一個人待在過萬呎溫室,與番茄及負責授粉的歐洲熊蜂為伴:「有時會悶的,所以想加裝個大喇叭。」Peter說着又搔搔頭不好意思地笑笑,直率天真。
他們的番茄正打算把Peter的笑臉貼在包裝上,告訴你本地人在種本地番茄,可以追本溯源。Derek相信,香港人也能種出好質素的番茄,不必追崇外地進口的,而且本地種植保證新鮮,熟透才摘下來送到市場。問Peter想做到怎樣的成績?「想做番茄達人,起碼有一樣東西是我最叻的,哈哈!」他又笑道,也許這是他勇敢的理由。
HydroGro水糧莊溫室
地址:粉嶺坪輋水流坑村近坪洋村
電話:63596193
銷售點: https://www.facebook.com/hydrogrohk/
採訪 郭雅揚
攝影 周文禧 謝致中
剪輯 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小番茄種植時間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早前,本地一間有70年歷史的老字號麵廠,一批員工突然去到受鉛水問題困擾的啟晴邨,免費派發自家生產的蘆薈麵。一個多小時內,派出一千三百多盒。
領軍人物是已退休的麵廠老闆馮先生,他說麵廠早在09年推出蘆薈麵。鮮麵條在粉嶺工場生產,原材料的蘆薈,也是在自家種植園一手栽種。
自鉛水事件發生後,馮先生把蘆薈拿去化驗,發現對降解重金屬如鉛、水銀等功效顯著。他見鉛水事件擾攘了好一陣子,故想出是次派麵行動,既可令市民安心,亦讓市民認識蘆薈的功效。
雖然有不少專家質疑蘆薈麵對降解重金屬是否有效,但馮生倒笑謂︰「我不怕挑戰的,大家拿出來熱烈討論更好,這樣能令其他比我聰明的人,有更多新發現,將你身體的毒素排出來。」
作為一般市民,食材食物對身體有益,亦要美味才賺得人心。
蘆薈麵有四種口味,包括南瓜、菠菜、番茄,以及淮山圓肉,記者試食後,發現味道還真不錯。
南瓜、菠菜、番茄蘆薈麵條,包裝時已是熟麵,簡單翻熱便可享用,用來做冷麵,麵質爽口彈牙。
加了鮮淮山、圓肉的蘆薈麵,是生麵餅,烹煮時間較長,約5分鐘。
按馮生分享心得,用麵條來打邊爐,可嘗到彈牙口感及蘆薈淡淡的甜味。
麵條的售價亦相當合理,有心小店出品,值得支持。
番茄蘆薈麵 南瓜蘆薈麵 菠菜蘆薈麵 各$12盒 //淮山圓肉蘆薈麵 $18盒

小番茄種植時間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十勝地區位於北海道的道東,冬天寒冷,今冬已記錄了零下20度以下的最低氣溫。十勝是漫畫大師荒川弘的故鄉,亦是她的作品《銀之匙》的舞台。酪農及農業非常發達,擁有酪農王國的稱譽。雖然冬天變成一片冰雪世界,可是都有好多大地給我們的各種美食。世界獨一無二的挽曳賽馬,然別湖上的冰上溫泉等等,冬季亦有不少玩意,剛好在2019年2月1至3日,十勝帶廣有冰節,藉此機會而介紹一下4個地點可以嘗到100%十勝產的美食。
第一站是「宇右衛門之心」,這是經營牧場的一對夫妻開的甜品店。他們的乳牛在寒冷天氣之下大吃秋季收穫的乾草,天天生產好牛奶。用這個牛奶的特製雪糕,在雪地上吃就慢慢吃都不會融掉,可以從頭到尾欣賞雪糕的原味口感。
第二站是岡本農園,他們都是一對夫妻經營,是很重視環保的家庭經營農場。盡量不使用農業及化肥。從耕田到製造產品全過程由自己負責。冬季在他們的甜品店可以嘗到蔬菜泡芙,是他們在夏秋季種植的粟米、番茄及南瓜等蔬菜來做的。粟米湯都大受歡迎。在秋天的最好期間收穫後,馬上加工成無添加的濃縮粟米湯,加牛奶攪拌即可。新鮮粟米的香甜味撲出來,怪不得從日本各地有客紛紛訂購。番茄汁及啫喱是用無農藥及無化肥的,亦是罕見的品種Tomato Berry,糖度10度以上,味道特別濃甜。粟米湯要冷藏,也許不適合當手信,可是番茄產品可以常溫保存,能帶回香港。
第三站是「池田町葡萄及葡萄酒研究所(十勝紅酒廠)」。這是1963年創業的老酒廠,當地農民勤奮建立起來,居民把酒廠叫做葡萄酒城堡。除了可以參觀廠內外,有試飲吧台及商店,樓上還有自助餐廳。餐牌是當地產牛扒自助餐,可選和牛:十勝F1和牛或池田牛。十勝產F1牛是黑毛和牛和乳牛的混血,池田牛是喂紅酒酒渣長大的當地品牌褐毛和牛。肉質不肥膩,肉味濃郁。
最後一站是全國馳名的麵包店「麥音」。店鋪包括周圍的小麥田地,總面積在日本最大的麵包店。他們所使用的全材料:小麥、牛奶、酵母及芝士等等是在十勝生產。用石臼磨碎小麥等製作過程都很講究。從1953年創業以來堅持這個原則。最受歡迎的是使用五種十勝產芝士製造的麵包。最好拿得到剛烤出的,但來不及都不用擔心,店內附設餐枱,可以用烤爐再加熱,可以品嘗熱呼呼的麵包。食到熱呼呼的麵包,酷冷天氣都不怕啦。
UEMON’S HEART(宇右衛門之心)
地址:北海道帶廣市西23條南6丁目13番地
電話:+81 0155-33-6064
營業時間: 10:00-17:00(周三休息)
網址: http://www.uemons.com
OKAMOTO FARM(岡本農園)
地址:北海道河西郡中扎內村興和東5線199-10
電話:+81 0155 68 3206
營業時間: 周六日及假日10an-3pm(周一至五休息)
網址: http://www.okamotofarm.com/
池田町葡萄及葡萄酒研究所(TOKACHI WINE / 十勝紅酒)
地址:北海道中川郡池田町清見83番地
電話:+81 015-572-2467
營業時間: 9am-5pm(新年期間休息)
網址: http://www.tokachi-wine.com/
MUGIOTO(麥音)
地址:北海道帶廣市稻田町南8線16-43
電話:+81 0155-67-4659
營業時間: 11月-2月6:55am-7pm(新年期間休息);3月-10月6:55am-8pm
網址: https://www.masuyapan.com/shop/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