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幫國中孩子檢查功課?要不要協助他們讀書?】
最近有很多父母和我討論這個問題。
每個孩子學習的速度與成熟的速度不同,我自己的孩子有些從小四小五開始,我已經全然放手,但也有的到了國中仍舊需要陪伴與監督。
以目前甫上國中的么子為例,因為國中課業變得繁重,每天都有考試,所以一開學他便顯得緊張焦慮。
因此開學前兩週,每天一進書房,我一定會請他先撥出三五分鐘把今天要讀的書、要做的功課攤開來,然後仔細安排一個「不鬆不緊的工作表」,讓他先有一個安全感,知道今天接下來的讀書脈絡,若是願意按部就班,就一定能完成所有功課和考試準備。
而一旦開始讀書做功課,我就會離開,讓他自己獨力作業,並請他每做完一件事情打一個勾,練習自我監督。
我約每隔一個小時會默默地去看一下他,是否跟上進度,以及有無任何問題需要協助,但絕對不囉嗦。
而到底要不要出手協助?我會觀察孩子每天的小考成績來決定是否應該要出手。
比如生物、英文,我發現他透過自己做作業、讀書,大致都有一定的水準,我就會大膽地在這些科目放手,讓他練習自我研讀。
但是國文、數學的成績比較差,我就知道該是我出手幫忙的時候,絕對不能置身事外。
即使家裡別的孩子在同樣年齡我可能已經不再插手,但是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成熟度不同,在新的階段真的需要從旁觀察,以免錯過了打基礎的重要關鍵時間,而不少孩子一開始因為挫折感而落後,不斷拉開差距之後,很有可能最後措手不及而放棄。
目前我孩子的數學也沒有補習,並不是排斥補習,而是先確認有沒有需要,畢竟補習非常花費時間,也會犧牲回家讀書以及睡眠的時間,有時雙頭馬車反而讓孩子更疲累。
首先,我先確定在學校上課時他是否聽得懂。如果聽不懂,就真的要幫他找到補救教學的資源,但因為他說都聽得懂,所以我們暫且不考慮補習。
但是雖然基本觀念都懂,回來寫參考書時依然有很多卡住的地方,於是作為媽媽的,當然就一定要撥出時間來幫助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難題。
但因為我自己有家務又有寫作的工作,非常忙碌,於是就把「解難題時段」固定下來,成為每天行事曆的一部份。
而艱澀的國文也比照這個方法,就是在每週固定的時間幫孩子一起思考解題與複習。如果有一天真的媽媽也江郎才盡,沒辦法協助,我就會幫他另外找資源。但是前提是,孩子有沒有問題,什麼樣的問題,父母要先能掌握才知道怎麼幫助他們。
結論就是,孩子擅長的科目我會大膽放手,畢竟讀書終究是孩子自己要揣摩與承擔的責任;
孩子不擅長的科目,我就會透過考試成績與自修的錯誤來掌握孩子學習的瓶頸,而國中課業繁重,不論是孩子自己讀書或是我的協助時間,都化為「固定的行程」,有穩固的時間安排,才可能不慌不忙、安心專注的學習。
最後,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誠如在我的新書「誰說分數不重要」所強調的,我們當然責無旁貸地要幫助孩子發揮最大潛力,但一定要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讀到頂尖,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與擅長的領域。
他們盡力達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我的孩子並不頂尖,但是,願意持續努力,就值得肯定,老天爺也一定眷顧,會給他們一條自己的路。
國中每天都有考試,大大小小的考試每天撲面而來,所以就要以平常心來面對起起伏伏的成績。唯一不變的是,要持續激勵孩子看重自己、願意努力的心念!
剛上國中,孩子真的需要一點時間適應,我也一直自我提醒,孩子剛離開快樂小學沒多久,他們內心一定免不了焦慮與緊張,需要爸媽更多的體諒與引導。
我們一起加油!也分享我的書【誰說分數不重要?】我真心認為對體制內父母有很真切的建言。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
小五數學分數練習 在 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 Facebook 八卦
助理有文件請我簽,小心地傳了一封簡訊來問我「是不是還活著?」看來我真的是因為疫情隱居太久了~哈哈哈
.
最近到底在忙什麼呢?
Robbie和Blair學區已經早早宣布這學期全面遠距上課
彷彿已經可以預期這一年小朋友的進度一定會大幅落後
.
(遠距上課真的是效率頗差,一個老師與27名學生,新學期新老師新同學大家都還在磨合、上起課來鬧哄哄一直有同學不關麥克風,家長在背景打電話客訴或洗盤子都聽得見,兩個小孩一起上課又會互相干擾偷看彼此班上在幹嘛.....🤬)
.
我家一向沒有太熱衷補習
但說不擔心小孩的進度是騙人的
有些孩子比較能夠放手、可以獨立自主學習(我家Blair就比較能夠專注)
有些孩子比較需要盯著,不然容易分心神遊或忘東忘西,或是總選擇最輕(偷)鬆(懶)的方式完成作業(比如我家羅比.....攤手)
.
所以我從暑假開始就拿起之前修幼教學分的筆記,想說超前部署幫小孩上課、減輕學校學習的壓力
萬萬沒想到,沒去學校當助教反而變成自己小孩的家教😭
.
Blair幼稚園大班,所以先複習所有英文大小寫
接著教Phonics自然發音法、背100個sight words
數學則是從看時鐘、學美國的四種硬幣、到個位數再進位的加法與減法
.
Robbie小學二年級
就是繼續練習閱讀以及寫作(最近在練習Exciting Ending、Conclusion、Opinion Writing、Personal Narrative、Problem & Solution)、文法、形容詞與副詞、標點符號
數學就是兩位數的加減法、閱讀量表、分數、2D/3D shapes、Place Value、丈量單位、Skip Counting、背九九乘法表,本週剛好進入到教月份/日期
.
每天早上還要各教中文2個小時!
.
別看這些學習內容好像很簡單,我這種土生土長的台妹學得跟他們這種小美國人完全不一樣,每天備課還得研究怎麼教才能和學校一樣。
舉個例子,我們以前學月份有30天/31天
就是拿出自己的手指背老師教的口訣: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多好記!#台灣的老師是天才!!)
.
.
只是......美國的月份本來就不是像我們一樣1, 2, 3, 4....一路到12月
光是記月份的名字Jan. Feb.....對小朋友就有點難了
(事實上,對很多母語英文的人來說都很難!我的弟妹曾經和我分享,他和朋友連續兩次去店裡購物、遇到不同店員,要註冊會員的時候回答生日分別在July和April,店員都愣住10秒,很心虛的問說是Seven and Four嗎?😝)
所以美國小朋友學天數的方式另外有個押韻的口訣:
Thirty days hath September,
April, June, and November.
All the rest have thirty-one,
except February, it has twenty-eight we find,
unless it's leap year, then it has twenty-nine!
我讀完這串覺得蠢斃了,於是決定中英文兩種方法都教~
結果Robbie聽完之後,悠悠地回了一句:我覺得英文比較簡單.....
#想翻桌
#英文腦還是真的只能用英文教
#文章中很多中英夾雜不是故意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用中文講
=============================
遙想我2013年剛搬來美國的時候
不只是人生地不熟,整整一年認識不到3個台灣人
每天思念各種家鄉味
就連各種農曆節日(端午、中秋、七夕....)近了都是靠台灣親友團臉書洗版才那麼有一點過節感
這幾年一切都變了
台灣餐廳如雨後春筍般一家一家地開
手搖茶店「不要對我尖叫」、「茶湯會」、「一芳」、「Coco都可」、「歇腳亭」...走幾步路就有一間
各種台灣、日本、韓國正流行的排隊美食、美妝或老字號名店,只要想得到,全部都可以團購!動動手指送到家,完全零時差接軌
華人生鮮也都可以直送到府,疫情期間根本免出門就能買菜
不得不說,跟剛搬來的時候比起來
現在的確是方便多了!
今天才九月初,根本還有一個月才中秋節
網路上各種中秋月餅、酥餅團購已經每天洗版挑戰我的體重極限
我已經持續兩個多月的生酮飲食了,實在不敢隨便亂吃耶
翻出舊食譜來過過乾癮好了
http://www.robbiemama.com/2013/10/blog-post_17.html
小五數學分數練習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八卦
【分數、因數、倍數一次搞懂!】
#小五數學 #分數 #倍數 #通分 #因數
🔺 暑期優惠倒數,用最低價格學好數理 >> https://cplink.co/UMzafoNn
✍🏻1/3 與 5/7 要怎麼找到同樣的分母?
1️⃣ 將1/3的分母列出相關的倍數6、9、12、15、18、21…
2️⃣ 再將5/7的分母列出相關的倍數14、21、28…
3️⃣ 觀察兩個數列,想想看:變成「同樣分母」可以變成誰呢?
點開文章看更多 → https://cplink.co/PrRhadGN
🔺 孩子數理不再卡關的方法 >> https://cplink.co/1Dg6YlOG
🔸 更多好康、更多練習,都在這報你知 >> https://cplink.co/MCzYJ8OX
小五數學分數練習 在 [數學教室] 小五分數比較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omments · [ 數學 教室] 小五 異分母 分數 加法 · 【 數學 教育】為什麼除以一個 分數 等於乘以那個 分數 的倒數? · 五年級 分數 的應用(1):求幾分之幾或多少倍 · 【 分數 ... ... <看更多>
小五數學分數練習 在 小五下單元1 分數的乘法影片7 分數除法練習凱爺數學 - YouTube 的八卦
小五 下單元1 分數 的乘法影片7 分數 除法 練習 凱爺 數學. 洪英凱. 洪英凱. 13.1K subscribers. Subscribe. 20.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