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2021/4/27(星期二)
連續放假三天,星期日去爬山,隔天乳酸堆積的下半身讓我有說不出的爽快痛感,還好休息一天之後,又恢復到能屈能伸的巴低。
「台式香腸便當」是我的最愛,也是陽陽的;只是要台式菜色,都不是圈圈的菜,但如果依照他的喜好帶便當,那就是一三帶肉派,二四帶雞塊薯條,星期五Hot dog,那可不行。
今天學校有越野競跑活動(Cross Country),圈圈要求我去參加,才使得便當文稍晚發放。他今天跑步從一開始吹哨起跑,倒數第一(屬於很沒有爆發力的小孩),跑到四分之一的時候倒數第八,看他沒有放棄的繼續在爬坡奔跑(上坡很多孩子都用走的了),我很感動,本來就不是運動咖,但運動家的精神倒是沒讓我失望,鬥志很堅強,一路追趕到終點,竟然跑進前十名,完全是龜兔賽跑裡的小烏龜以耐力取勝啊,媽我都落淚了,很慶幸自己今天去見證了他的努力。
繼續來說:
陽陽升學記(三)
「選校!選到起笑」
「選校」這是屬於父母的業務專區,小孩就是上學和去參加考試就好。
選私校?還是公校?要報考幾所才夠?要選哪幾所?怎麼選?要報考什麼班?
這個說起來真的是講不完,所以,我直接以陽陽的學業條件和我的經驗來分享,當然所有的決定還包含了經濟考量,所以,大家參考就好,不要當成指標和學習的對象。畢竟每一家的各項客觀條件和主觀考量因素都是不同的。
先講公校:
跨區就讀公校,一定是要參加考試,他們會透過考試篩選出成績相對優異的學生,除了考試,還要審核成績單,看在校成績和品性以及是否積極參與社團,如果通過考試的學生太多,名額有限 ,那成績單就是決勝的關鍵,通常都是以五年級的成績單為必須送件的參考。
我們決定學校的參考依據之一是透過一個叫 The Better Education
https://bettereducation.com.au/ 的網站,查詢學校的評鑑分數,這些分數來自於學生參加Naplan成績平均值和學校各項學術表現得出來的結果 。這個網站還能交叉比對你心儀的幾所學校輸入之後的排名。可以幫助你在喜歡的幾所學校中,那一所排為第一志願,那一所作為候補志願。當然這都是以學術成績來作為參考標準。
另外,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接送是否方便,將來我必須奔波於兩校之間接送孩子,跨區就讀,選校必須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或是老杯是否有條件可以就近支援,大眾運輸是否方便(如果你放心孩子自己搭公車火車的話)。
再來就是學校的校風如何?是否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校園霸凌事件是否頻傳?負面新聞是否多於正面新聞?這些對我們應該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其實以上三點考量,在選擇私校與公校時都是一樣的考慮範圍。
最後,我們選GC中區北區最搶手的A高中,最近一次2019年評鑑成績還不錯落在94分(老杯方便接送),以及兩所我們家隔壁學區評鑑成績大約在中上評比同88分的公校稱B和C ,一共三所公校,兩所要參加考試,一所申請就好。每個學校的申請條件和考試時間都不同。
你以為選好就去報名,然後就等考試了嗎?私校可能如此,公校(搖頭)沒這麼簡單。
孩子六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我們就開始關注學校的網站,等公佈Open day我們就得上網登記參加,時間到,就帶著孩子前往學校聽簡報。孩子絕對是心不干情不願的前往,對他們來說真的很無聊,但你得去了解,才能知道學校招生條件是什麼?也能在第一時間拿到申請表。
我們只參加公立學校的Open Day,三所都參加了,辛苦老杯。
拿到申請表以為填寫資料,附上成績單就繳費就可以等考試,又錯了。
我沒想到這裡的高中跨區申請會這樣麻煩,
A校:獨招,考試依照Naplan考題模式出題。
申請表中需要選填分組志願:
1.法語班:用法文學習數學,科學和電腦和程式語言等學科,當然必修法語。(這個我們直接放在第三志願,雖然老杯是在法國巴黎念拿的博士學位,也用法文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但要他用法語教數學和科學,人生沒有必要這樣找自己的麻煩,直接跳過)
2. Stem班:我理解為理工班,在這理會比較著重數學,科學和電腦程式等理工方面的學科,未來大學也是朝這個面向去重點學習和選科,我們了解到女兒對於電腦程式語言是非常的弱項,而且排斥,雖然在校成績總能拿到A或B,但每次問他「不是討厭,怎麼還能拿A或B」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這個成為第二志願)
3.Waldorf 華德福教育體制班:全GC應該是唯一創辦這個班級的學校吧,這個教育體制源自於德國。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創始人相信這是一套能夠照顧學生身心靈整體發展的教育模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google一下 Waldorf Education)
學校的文案說明中表示: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學術學習方式,對英文,數學,歷史和地理還有科學的學習,輔以藝術角度和公開演說訓練及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班級主要在學習獨立創造和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而不只是老師單向的傳授。我覺得如果孩子熱愛藝術和充滿寫作興趣、饒富文藝氣息可以選擇這個科系。
老杯說,當參加學校簡報時,這是陽陽唯一抬起頭來聆聽的部分,當然,陽陽自己決定了Waldorf為第一志願。我們也認為這個最適合他。
另外學校還有其他特長班可以報考,像是音樂班,體育班和戲劇班。這些特長班除了要參加學科考試,還得有術科面試。也是三個志願中可以選擇的項目。
學校B:獨招,試題以ICAS考題模式進行。
需要先送成績單,符合資格,才通知考試。
所以,你有可能送報名表,繳了報名費,然後不一定能參加考試。(哼!跩什麼跩,但還是默默地報名了ˊ)
申請表中的志願選項有:
1學術班:同上stem班,就不贅述。報考資格:數學和科學和英文,電腦程式語言四個科目中,至少要兩個A,兩個B
2商業領袖人才培訓班:數學和英文一定要拿A才擁有考試資格。課程內容包含數學會帶到商業應用,科學和電腦應用程式都會著重在商業領域,聽說還會學習分組成立公司和經營。學校還有作業是發五元給孩子們當創業基金,讓他們利用所學,用五元創造更大利潤,曾有個孩子用五元賺了800元。學校舉例說明如此。(他們才11、12歲耶,要開始學這些了?!)
3日語班:需要基礎日文能力。學術成績要求(我忘了)
老杯說,不想女兒太早沾染銅臭味,於是我們就報了第一和第三,兩樣都拿到考試資格,因為當時open day遲到,沒聽到日語班的條件,拿到考試資格時才發現根本不會日文,所以直接放棄沒有去考。
B校申請資格這麼硬,你要不要送件?
當然要送,哪來這麼多AAAA的學生,不管孩子成績單幾個ABC,就賭他收不到這麼多符合資格的人數,不得不把把資格放寬,所以不要被條件限制所影響而退縮。有送有機會,有考有希望👍。
第三所學校是送審成績單,但成績單也都要求主要科目要拿A,時間也壓在比較後期,我們想說如果報考的學校都名落孫山,再考慮送件,畢竟公校報考費用至少都是100元起跳,在加上兩所私立學校的報名費又是兩三百元,能先不花,就省下來。
公校申請完畢,私校申請和考試及放榜過程明天繼續,時光飛逝,我又要去接小孩放學了。
祝大家有美好的午後時光❤️
五年級分數應用題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八卦
【數學應用題中的陷阱:孩子常搞不清楚的分數列式】#分數 #四則 #小五數學
✍️ 狗蛋每小時能做18道數學題,小錘每小時能做的比狗蛋多1/6,請問小錘每小時能做多少題?
🔥釐清一個數學迷思概念只需要短短5分鐘↘↘https://cplink.co/yU2duouz
【考試季折扣碼"exam250" 全系列立折250元】
【兒童節折扣碼"kids350"全站滿3888折立350元】到4/5止
❤5年級數學現折250➡https://cplink.co/DvSmWHoC
❤全套數學7折(現省4100元)➡https://cplink.co/xYpQGJsG
五年級分數應用題 在 瑜錄 The O Dora Facebook 八卦
Dora爸爸在明周的專欄,探討「功課」。怎樣的功課才是好的功課?
功課本無罪
#周佩波
#明周GlobalEducation專欄
最近,有人在Facebook設立了「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群組,在短短兩星期內已有三萬人加入,身邊不少身為家長的朋友也加入了。總結群組所見,香港大部份小朋友所受的「功課壓力」已瀕臨界點。功課量過多、功課過深、因操練TSA而引致的功課壓力很普遍,能夠做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提倡的每日自由遊戲至少一小時的小朋友少之又少,反而因做功課過於辛苦而落淚的比比皆是。這個現象的確令人擔憂。關於功課,其實有三個問題很值得討論︰
1. 多做功課對小朋友的學業成績有幫助嗎?
2. 怎樣才是適合的功課量?
3. 其他國家的功課量又是如何的呢?
要討論功課與學業成績的關係,不得不提一位權威學者、Duke University心理學及神經學系的Prof. Harris Cooper。Prof. Cooper與他的團隊就「功課是否有助改善學業成績」以及「如功課有用,多少功課量才謂適合」研究,檢視了長達16年(1987-2003)的不同研究項目,有以下重要發現︰
1. 對幼稚園至小六的學生來說,功課與學業成績沒有或只有極少關係;
2. 對中學生來說,做功課有助學業成績。
Prof. Cooper的研究發現,對小六或以下學生,功課的作用應在於幫助學生建立其學習習慣,故小量功課已足夠。研究亦發現,對初中學生來說,每天90分鐘的功課已是極限,90分鐘後功課的功效趨向消失。而對高中學生來說,功課的效用在首90分鐘不斷上升,而在90分鐘至150分鐘之間會漸漸消失,視乎功課內容及科目。美國 National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 及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建議幼稚園至二年級每日功課時間約10-20分鐘及三至六年級每日功課時間約30-60分鐘量,Prof. Cooper亦認同此建議。2002年,由課程發展議會發表、香港教育局建議各校使用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中亦就功課量上限作出指引,基本上與上述的功課量相近。然而,2014年出版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中,有關的功課量上限指引被取消了。
芬蘭教育舉世知名,可謂是愉快學習的人間天堂。當地實行「公平教育」,學校不排名,在國內任何兩間學校的差異性極低。在當地,中小學生的功課量較上述指引的更少,然而學生的質素與成就稱譽世界。
2013年我所拜訪的印度河濱學校,功課量亦不多,而且功課都是很有特色的。幼稚園高班(K3)的老師不會給學生功課,但會發一本練習簿,由學生或其家長自由出功課,由學生完成,並交由老師批改。我發現每個學生的功課都不一樣,有些出的是語文科,有些出的是數學科,有些出的甚至是課堂以上的題目,完全按學生興趣而出。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功課,紛紛把他們的功課給我看。校方相信功課的目的應是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並幫助學生檢視自己所學的。因此,他們不會用紅筆打交叉給分數,而是間出錯別字,讓學生從改正中學習,學生亦決不會因為沒獲滿分而沮喪。學校高年級的功課,亦有許多與「軟技能」及應用知識於社會有關。如五年級的其中一樣功課,就是寫下自己”Doing Good”的事情,使學生既能學習運用英文去表達,又有生命教育的元素,讓學生互相欣賞對方的好,一舉幾得。不單是功課,初中生所修的「青少年期」課程的正式書本,由學生所創作,並由每年修畢的學生再作修改,成為來年的正式課本。這樣的課本與功課,誰會讀得辛苦、做得痛苦!?
功課本無罪,但是好是壞,就看當局與校方態度,以及老師如何運用了。
參考資料:
1. 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1987–2003.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1), 1–62. Cooper, H., Robinson, J. C., & Patall, E. A., 2006
2.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Homework, Cooper, H. 1989
#明周GlobalEducation專欄05Dec2015 #GlobalEducation #TSA #功課奴隸 瑜錄 The O Dora
五年級分數應用題 在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應用題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小學 五年級 數學 分數應用題 · Try YouTube Kids · array · 5下B 分數 乘除混合 應用題 · abcd, a to z, abc songs, abc, abc rhymes, abc writing, a for apple, ... ... <看更多>
五年級分數應用題 在 五年級分數的應用(1):求幾分之幾或多少倍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五年級分數 的 應用 (1):求幾分之幾或多少倍. 2.6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Leon Cheung. 291. Subscribe. 291 subscribers. 35. Share. Save. ... <看更多>
五年級分數應用題 在 20 7 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小學數學五年級 - YouTube 的八卦
20 7 简单 分数 除法 应用题 小學數學 五年級. 4.1K views · 3 years ago ...more. 凌海燕. 67.6K. Subscribe. 67.6K subscribers. 28.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