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優秀被懲罰的時代]
香港的新聞歷史,沒有像今天一樣,發生過一件如此轟動的集體請辭案例。
遠在九十年代中,香港發生過「亞視六君子」事件,六名記者因為抗議公司管理層對外購六四紀錄片審查一起辭職,希望喚醒社會人士對新聞自由關注。今天,因為有線電視粗暴解僱四十名新聞部同事,引發三十名記者包括部門主管辭職抗議。
歷史有一種巧合,當年的亞視君子,當中有幾位曾經在有線工作過,雖然都已轉職或退休。我訪問過部份「六君子」,部份人回看事件,坦言那個年代經濟環境好,辭職之後立即可以找到好工作,辭職也不需要太多勇氣。但現在香港新聞界的處境跟那個年代差天共地,疫情令到經濟環境差,人浮於事,記者工作難找,辭職之後並不容易找到另一工作。
一位女記者,哭着在有線門外說:「做過有線,也很難在外面其他新聞機構工作了。」意思是,有線新聞數十年來,堅持做出新聞質素,編輯室包容一定程度的採訪自由,記者還可以有所堅持,在今日風雨飄搖的香港新聞界,還有另一個容身之所嗎?
今日還在有線新聞部工作的人,很多人不只是為了一個飯碗。人工不高,工時長,如果只為一份糧,不會待到今天。一位被炒了的攝影記者,今天離開立法會的工作崗位,還按下了攝影機的直播按鈕,好像在鐵達尼號上的樂手,還堅持拉着小提琴,即使知道船正在下沉,自己會葬身大海。回到公司,他還拿着手機自拍,「今天我被炒了,還有很多美女記者送行。」他笑着離開,眾美女卻掉着眼淚送他。
另一位攝影記者,火爆十數年,今天被解僱,還跟舊同事說:「我真係好喜歡拍攝新聞。」
「裁員是挑最優秀的來開刀?你們的解僱準則是甚麼?」不同部組的主管,跟有線新聞部那四位空降下來的管理層理論了一整天,卻獲得了侮辱的回應:「你們像爛仔講數?」(諷刺來理論的記者如同黑社會談判)
而記者本身就應該據理力爭,懂得發問問題。那些年我在有線新聞做過記者幾年,主管鼓勵的風氣,就是只要記者是有理據的就可以查根問底,「不聽話才是當好記者的條件。」我也說過這句話。但那時候,香港新聞自由排名在全球20位,今天香港在那個國際新聞指數裡,已經急墮到第80位。
明顯今時不同往日,回不去了。約半年前,四位在新聞業界沒得到敬重的人士,忽然取締了資深新聞人,空降加入有線電視成為主管,引起了一陣震盪。「隨便在有線找一個中層記者,資歷都好像比這四位優勝。」而類似這個情況,也在其他電視新聞台裡發生。原本有資歷應該晉升的新聞工作者都不獲得重用,換了一些難以服眾的人士,客觀效果就是讓新聞部由優秀走向平庸,甚至走向衰落。
而據多位有線新聞部員工形容,好幾個月來,四位新任管理層都處於「無作為」狀態。大家都知道,暴風雨始終要來。
有線新聞,多年來是香港公信力數一數二的電視新聞媒體,其偵查報導、及有線中國組的採訪,均是「新聞教材級」。其出品有生活化的「牛丸沒有牛肉」「動物傳心術」等又有趣味又有新聞價值的調查報導,記者都被訓練得要製作既專業又吸引觀眾的高質素新聞作品。
有線中國組,更加是連中國內地的官場領導人也要指定收看的節目,去年疫情爆發初期,也是極少數有記者留守武漢的香港新聞單位。後期新設的「新聞刺針」專題組,和有線中國組,在各大新聞比賽中,例必掃走不少獎項。
今天第一個震撼消息,就是公司以削減資源為理由,把整組「新聞刺針」炒掉。「新聞刺針」是有線新聞的王牌節目,品牌的叫座力,很大程度也因為它能泡製出與其他新聞頻道不同,有心思而令人難忘的獨家採訪。
而頻頻拿獎的記者,竟然是被開刀的對像,公司連一句合理的解釋也沒有,部組主管也通通不被知會。辭職記者遞交辭職信後,換來冷冷的一句「還有多少封信?」因為優秀,所以被懲罰,似乎是有線裁員行動今次發放出來的訊息之一。
同日晚上,有份裁員的四大管理層之一的前主播李臻,被爆出他早前在有線另一頻道,訪問特首林鄭月娥時,在訪問中段休息時,連林鄭月娥也忍不住訝異地形容,李氏的訪問風格「很溫和,怪不得我的新聞秘書形容(你)很配合很合作。」
舊時代的有線新聞,以紥實尖銳為優秀,如針刺出民間利弊,如刀解剖出社會真相;今日來替全香港最有公信力的新聞部動手術的人,卻以讓政治人物感到溫和為採訪大法,足以影照出香港今日命運的寫照:優秀被懲罰,劣幣驅逐良幣。
有線中國組主管司徒元已是資深前輩,非年少氣盛。他率領全體中國組記者請辭,在臉書寫下了一句「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公司先是解僱了中國組一位資深記者,但全組上上下下共十人實現了「齊上齊落」的氣魄,也是告誡香港人,今日新聞自由受到威脅的嚴峻程度,別再有任何幻想。
(圖為傍晚於有線電視大樓外情況:集體辭職的港聞組主管及記者十餘人於門外留影,中國組主管司徒元和同事坐車離開,公司的官方公告被棄在大門地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30的網紅玩樂主播郭人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專題組 在 何庭歡 Facebook 八卦
新工作上任三天,接到許多親朋好友的關心,不外乎是「為什麼好好的主播不做,要想不開換跑道?」
趁著七夕夜,就用上一次迎接人生新階段的照片,搭配有點長的這一次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心情分享:「我為什麼甘願跟著禿子走的原因。」
我在台視五年,不算短的時間,深受長官栽培,也有固定播報時段的表現機會,一路以來可說是順風順水,就算安穩做到退休也應該不是問題,但我才30歲,我常在想「這是我要的生活嗎?」未來或許能變身成為「喬安姐2.0」,但「這是我想要的未來嗎?」
所以,這五年來,雖然不乏還不錯的工作機會或其他領域的工作找上門,卻總是無法把我拔出來。這份工作雖然不輕鬆,但從事新聞行業真的很有成就感,就這樣一輩子,也沒什麼不好。到了專題組後,每天規律的採訪、播報生活,比起過去當黨政記者時的奔來跑去,也算滿穩定的。
就在新工作找上門前的過去半年,我全心投入公司年度計畫專題「福衛七號發射升空」紀錄片計畫,要隨太空中心赴美國佛州NASA採訪,那時的我突然找回久違的、冒險的感覺,想起自己當daily記者的熱情,雖然每天身心疲憊、累個半死、壓力又大,但卻很快樂,也很有成就感。
從美國回來後的一個月,我又回到那個固定上下班、上下螢幕的生活,一種焦躁在內心時不時出現,工作環境很棒,事業內容很棒,卻依舊讓我很想往舒適圈的框框碰撞。
七月底的某次聚餐,韓市長突然來找我,跟我說話的口吻,就像同是眷村長大的老爸老媽,那樣熟悉、那樣親切。當然就像受訪時說的,我被他的真誠感動。但更重要的是,我終於遇到那個契機,能打破蛋殼,對自己未來已鋪好的路進行革命。
蛋殼外面的世界很危險,一不小心,我這隻小菜鳥就被生吞活剝了。但如果怕了而不敢爬出這顆蛋,我就永遠無法孵化出我新的人生。
破壞原本自己所架構的世界,才能強迫自己建設新的天地。這是我願意跟著禿子走的真正答案,因為我想看見:「新世界的月亮」。
#韓國瑜
#禿子跟著月亮走
#歡歡跟著禿子走
#情人節快樂
#高雄
#實習之旅
專題組 在 Facebook 八卦
#宜蘭縣孝行楷模表揚
#用功努力為愛而生
#有愛無礙盡心照護與陪伴
今年獲得孝行楷模的盧泳丞同學及沈政寬先生,克盡孝道毫無怨尤的付出奉獻,面對種種的難關不離不棄,這樣的堅持和愛,令人感動敬佩。
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但他們卻從不對自己的人生困境屈服,甚至更積極照顧自己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今年獲獎的2位皆是親侍久病的親屬,毫無怨尤,足以導引人們克盡孝道,值得擁有社會給予的鼓勵與肯定的楷模!
尤其感動的是,我聽到泳丞媽媽說:「如果不是泳丞,我可能就會流浪街頭了。」對無微不至照顧他的天使泳丞,發自內心最真的感恩,最深情的擁抱,我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難以言喻的感動,是最深切的愛,無以倫比!
-
--
---
----
榮獲全國及宜蘭縣孝行楷模的盧泳丞同學,現就讀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資管系夜間部,生長在清寒的單親家庭,與媽媽相依為命。
媽媽為身心障礙者,家中許多事務都是泳丞主動幫忙處理,當媽媽罹病無法上班工作時,家中就沒有收入,生活也會面臨斷炊,即使獲得不少社會各界救助,泳丞也努力讀書,爭取獎助學金補助家用,來幫助家中渡過難關。
日常生活中泳丞細心陪伴和照顧著媽媽,4年前媽媽的病情逐漸穩定,也會自行回診就醫取藥,重返職場工作,從事餐飲服務業;為協助媽媽的工作需要,設計了一套雲端訂餐系統,幫助她克服工作上的不便,此系統在107年更獲得教育部高中專題組應用類優等獎。
-
--
---
----
榮獲宜蘭縣孝行楷模的沈政寬先生,家中雙親年邁,因其妻子工作關係無法分擔照顧責任,所以照顧雙親工作及家庭全由沈先生一肩擔起。
其雙親須時常回醫院治療,皆由沈先生至醫院陪伴照顧父母親。雖然沈先生本身患黃班部病變及視網膜剝離而視力模糊,但他堅持親力親為,數年如一日無怨無悔,沈家雙親對於兒子的用心讚譽有嘉,一直稱讚兒子很孝順。
沈先生分享:「在其位司其職,就要克盡其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古人曾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要反省自己是否存有恭敬感恩的孝心,更應當即時把握奉養父母的機會」。
專題組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評價
穿著藍色外套,帶上精靈球帽的羅廷瑋,像一般大男孩一樣,拿著手機在公園裡抓寶可夢,身邊卻多了一群三歲女孩到六十多歲奶奶的里民,他一邊笑著捉弄小朋友抓不到神奇寶貝,一邊提醒他們要撿到垃圾才能抓一次寶貝,一秒內扮演大哥哥及里長,詮釋一個27歲里長的角色。
總愛帶著瞳孔放大片,給人黃毛小子感覺,羅廷瑋的外表與一般大學生無異。家裡經營牛肉麵店的他,本來可以悠悠哉哉當的「麵二代」,無憂無慮繼續人生。但25歲時,他卻決定放棄繼承家業,跑去選里長。
小羅說,他從小不愛念書,國小被媽媽送到里民服務中心當志工,當時當志工的成功感,讓他喜歡上當助理的感覺。雖然家裡不缺錢,當志工純粹是興趣,即便爸爸的身體有了小毛病,他回到牛肉麵店幫忙,「里長助理」的工作還是吸引著他,處理文書工作、組辦活動、幫里民解決問題,他都樂在其中,「我就覺得阿公阿嬤找我幫忙,我很厲害」。
因著一股成功感,他國小的志願就是當總統,國中想當立法委員,國中畢業後,他乾脆轉了全職,雖然工資只有兩萬塊,還要靠家裡補助,「那時候雖然女朋友或家人沒有說什麼,但我就開始想,我不想老了,還和其他老里長助理一樣」,此志願也改為選議員,後來出社會,覺得當個里長就不錯了。
選里長的契機由媽媽開啟,小羅本以為會得到家人支持,最後不但與媽媽吵架,更令她流下眼淚。媽媽因為愛看政論節目,對政治有不好的觀感,也覺得小羅太年輕,沒人脈,反對小羅踏入。就這樣你一言我一樣的,兩人唇槍舌劍地討論。最後因為小羅一句「夢想」,媽媽決定不再堅持。
在選舉期內,小羅用最陽春的方法拉票,「當時我根本找不到人幫我助選,最後找到兩個國小生,放學請他們吃便當,然後一起拉票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靠著自製的LED競選背心,每天追著垃圾車,向倒垃圾的里民拜票。
憑著毅力和堅持,在最後一星期,媽媽更跨出心理關口為他站台,他終於選上。雖然空降、年紀小,很多人都不看好他會當選,但小羅卻認為,決定了就回不去,如果輸了就下次再選,「我寧願失敗而痛哭,也不願意後悔沒做」。
因為年輕,體力好像用不完一樣,小羅固定每天巡邏,尋找要幫忙的里民。為了怕里民不懂,小羅更想了拍影片上網的方式,把訊息傳到更開,說得更清楚。未來要當幾年里長?小羅說沒有想過,只希望把事情做到兩百分,未來就會自己來找他。
採訪撰稿:實習記者陳綺雯、陳郁凱
攝影:曹忠昇、謝昇璁、陳郁凱
剪輯:曹忠昇、陳柏任
製作:動專題組

專題組 在 電機與電子群科中心- 歷年競賽得獎作品 的相關結果
下載列表-專題組-優勝 ; 1_111003_電機與電子群_馬路三寶終結者-汽車駕駛初學訓練系統. pdf (2.74MB). 56 ; 1_111003_電機與電子群_小型自動取物機器人. pdf (1.44MB). 106. ... <看更多>
專題組 在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設計群109 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複賽實施計畫 的相關結果
一、 專題組:. 1、 平面設計類:海報、廣告媒體、VIS、插畫、繪本、包裝設計、書籍及其他視覺. 設計皆可,亦可為系列作品。 2、 立體造形類:產品設計、工藝設計、文化 ... ... <看更多>
專題組 在 家政群科中心- 歷年競賽得獎作品 的相關結果
專題組 歷年競賽得獎作品列表 · 【第一名】_家政群_臺中市立臺中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ˍ當水洗牛皮紙遇見移形印染—移起去旅形 · 【第一名】_家政群_臺中市私立僑泰高級中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