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爸爸,47年前,爸爸jogging從垃圾缸撿我到人間(媽媽講的),給了我姓丘。在三個孩子中,他應該最疼我,因為我最像他。
我爸爸是老左,英文教育出身,留學美國的碩士,專攻語言學,中文是讀夜校自修的,但是因為“左”,愛中國,用今天網絡潮語形容,就是“大中華膠”。
我愛我爸爸,因為我爸爸do what he believes。他自小教懂我兩樣東西:
1、男人要學功夫,才能保護弱者和伸張正義。他是韓國唐手道黑帶教練,在安順Sri Perak國中有開班授徒。我自小就喜歡去看爸爸教拳,也因為這樣,爸爸也帶我去看李小龍電影,並告訴小學一年級的我:“你長大後要學李小龍,幫好人,打壞人”。我真的相信爸爸講,自此將李小龍奉為偶像,直到今天.....我實踐截拳道精神(鼓動青年變革社會),在香港星光大道為李小龍樹立銅像,參與保存香港人對李小龍的集體記憶。可見我為了爸爸和自己的偶像,可以去到幾盡。
2、“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70年代左派奉行的價值觀。這八字真言,我三年級就朗朗上口,也實踐到今天。因為我爸爸就是最好的樣板,他一生奉獻給教育,關心華教多過關心媽媽每月的預算,你們如果看過梁家輝和梁朝偉主演的“難兄難弟”,就能理解我爸爸的為人(他就是梁家輝那種pattern)。我爸爸的教誨,讓我在行動黨的從政記錄,處處為他人著想,每每孔融讓梨,先讓社青團團長給鄧章欽,再讓seputeh選區給郭素沁,後讓安順補選給戴安娜上陣,因為我爸爸的那八個字,讓我學會不要斤斤計較,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我爸爸小學給我講白求恩的故事,講Che Guevara的英雄氣概,講周恩來的偉大人格,這些我都統統入腦,這些都是the making of Superman.....
所以說,我社會主義的啟蒙老師,就是爸爸,但後來我發現他太過over,比如理財方式,他那微薄的公務員薪金,一出糧就全部歸媽媽掌管,媽媽每天發零用錢給他,這點我辦不到。我修正了這個極左的路線,按我對媽媽理財的理解,我長大結婚後,開拓了“老婆要五毛,老公給一塊,就能闔家愉快”的模式。男人不能讓女人全抓經濟大權,男人要自己創造更多財富,按超過家庭實際所需,分配給女人,那就OK了。
我爸爸“左”,媽媽“右”,爸爸將孩子奉獻給社會,理性上100%支持我行動黨的工作,媽媽則感情上約束我不要去太盡,所以我走“第三條道路”。
我從垃圾缸被爸爸撿到人世間,一轉眼已47年了,我怪藍,既有性格原因,也有左翼家庭教育的反叛基因。我顧家,因為知道媽媽當女人持家的苦心,我愛社會,因為知道缺乏公平和自由的制度,多少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將無法過真正快樂豐盛的日子。
我沒有生孩子,但我當你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為人人的孩子們奮鬥,但願他們未來也能繼續發揚這“八字真言”,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堅信我爸爸沒有老點我。
爸爸,我愛你!我希望你和媽媽“健健康康,出入平安”,我每晚臨睡前,都在床邊以這八個字,向主禱告。
富美家膠板樣板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八卦
【把你貼上標籤的人,其實也不在意你撕不撕——關於天份與偏見的再回應】
對於最近分享及觸及的朋友及阿爆(阿仍仍)親自回應的內容及討論,我們認為有必要特別補充說明:
一、 #要嗆我們過度解讀, #但媒體真的是這樣解讀
很多人認為爆姊的發言段落並非粉專聲明之本意,因此跑來指教我們過度解讀,在此一併澄清,我們從來就沒有反對這個段落裡爆姊所謂「善用天賦」的說法,我們是要指出「概括使用原住民集體來宣稱擁有某種特定天份,可能造成刻板印象」的危險。
有人進一步表明詮釋本身就極其主觀,的確,爆姊親自回應的內容,也是在對她生命經驗裡遇過的有秀異天份的原住民喊話。但就整個發言段落來說,去除「我在有限的生命經驗裡遇到的原住民」,直接向「電視機前的所有原住民」喊話「我們可能有一點點的藝術與運動天份」,就是避免不了擴大解讀的風險,漢語不是讀心術,觀眾也不是。
很多人都會說是粉專亂解讀,我們攤開來看其他媒體的報導,是如何坐實了我們的擔憂。除了王祖壽在其音樂評論文章提過的「天生資源」,基本上是將原住民族與天份/天賦錯誤連結成「天生可運作的資源」(應該說是強化,我們反對的這種天份論述本來就帶有某種浪漫的幻想);另外還有今日新聞、上報、更生日報...等媒體,他們的報導不僅沒有排除這種將原住民族集體與特定天份的錯誤連結,也沒有因為(各位朋友留言希望解讀成的)後面不要浪費天份的正面積極說法,就減低了這種錯誤連結的風險:
今日新聞:
「...坦言雖然原住民是少數族群,但仍希望能透過藝術和天分讓大家看見...」
(不是原來發言的「可能有一點點」,而是直接寫原住民希望「透過」藝術和運動天分)
見 https://reurl.cc/ldNd5j
上報:
「...原住民要怎麼讓大家看見,除了要靠一點點的藝術和運動天份...」
(不是「可能有」,是「要靠」藝術和運動的天份)
見 https://reurl.cc/7o4o3Q
更生日報:
「...要怎麼讓別人看見原住民,除了與身俱來「一點點」的運動和藝術天份...」
(是的,與身俱來,還覺得我們的擔憂毫無根據嗎)
見 https://reurl.cc/8n6n2R
所以各位朋友,真是不好意思,在你們費力跑來跟粉專小編開戰的時候,主流媒體放送爆姊不夠精確的概括言論,已經真真正正的,把「原住民與身俱來的運動和藝術天份」的刻板印象,傳遞給台灣社會了。
二、 #還不理解天份為何值得擔憂嗎 , #兩個例子教你看
從性別的角度,我們可以借用矛盾性別歧視 (Ambivalent Sexism) 的理論。它將性別歧視區分為「惡意性別歧視」(Hostile Sexism)與「善意性別歧視」(Benevolent Sexism),惡意的性別歧視較好辨認,透過對某一性別(通常是女性)的負面評價或行為(比如認為女性就是情緒化、能力不佳、不夠聰明)就可以看出惡意性別歧視的可能。
見 https://reurl.cc/py9yxe
而善意性別歧視,是包藏在看似善意的評價或行為裡,比如「這個女生做不來啦」,「女生就應該被好好保護不要上街遊蕩」,甚至是藉由物件限制女性選擇的「女生就應該喜歡粉紅色啦」(各位腦海裡也浮出了「男生應該喜歡甚麼顏色」的善意性別歧視例子了吧);轉過來引用到天份論點,就是昨天小編在IG上蒐集到的諸多經驗分享:
「你是原住民吼,去參加歌唱比賽啦!」
(而通常不會被鼓勵往數理語文科發展,或被鼓勵參加數理比賽)
「你跑那麼快,是不是因為你是原住民?」
(而忽略了個人鍛鍊體能的努力程度)
「好好喔,以原住民來說你很白欸!」
(而加深了原住民族深色皮膚的汙名)
若我們加入台灣族群階級與政經結構的視角,除了前文提到,中華民國對原住民族傳統知識的全盤揚棄之外,戒嚴時就開始針對原住民族進行的文化改造,鼓勵成立各種文化藝術團、補助族人以歌舞「表演」來「傳承原住民族文化」,可能也是一因。這種剝奪土地、政經權利/權力,否定原住民族傳統知識精神的經營策略,結合長期以來原住民族的政經弱勢,使得這種多元文化樣板與原住民族人的關係依存極為失衡。
另一個更直接的例子,就是近幾年大家都會提到的微歧視,有時候自以為無害的言語或舉動,卻可能在當下的語境傷害到族人;比如「原住民一定很會喝酒喔」的刻板印象,就是建立在過去歷史經驗的偏見認知下,將酒與文化關聯的意涵扭曲成不理智與不清醒的族群形象。
Ciwang Teyra的文章,也清楚點明了微歧視的背後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這些直接與間接的殖民壓迫經驗與記憶,如同附加的壓力源,伴隨著當代生活的壓力,影響原住民族的精神健康。歷史創傷在臺灣仍有待更多實證研究的佐證,但在北美原住民族的調查中,已陸續有相關學術文獻提及北美原住民族所面臨的高比例憂鬱、焦慮、心理失序症狀、物質使用、自殺等與歷史創傷有所關聯。從上述可知,歧視與微歧視的杜絕,除了能夠減少當代原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在某個程度上來說可以避免激化歷史創傷帶來的衝擊。」
見 https://reurl.cc/Y646jx
三、 #所以到底要怎麼做 , #才能避免傷害到彼此
所以到底要怎麼做,其實我們老實說,有些事情,並不像爆姊回應的,標籤可以撕也可以貼;因為這終究無關於個人自信或成就,而是在於社會整體是否願意體認到原住民族是一個複雜而多元的集體,而後一起去改變結構性的歧視與偏見,比如從認識原住民族祭儀開始翻轉酒的污名,比如從歸還土地開始,尊重原住民族主權、傳承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我們的主張一直都很清晰,每一個族群的每一個部落的每一個個人,都應該被視為一個完整的人,都應該有這個資格跟權利,完整地去訴說他/她自己。
所以你如果遇到原住民族人,可以聊聊部落和文化,但不必抱著既定的想法,也不必因為不了解別人就亂開難聽的玩笑話。如果你認識漢人朋友的時候不會帶著漢人的既定印象,那為何原住民朋友就特別到、需要你用你的無知傷害他們呢?只因為他們是少數、而你不夠了解他們嗎?
而對族人們,如果你不認識其他人,那你就不必幫別人宣稱他們很有某種天份,這同樣也會造成彼此的誤解;拿天份當聊天話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是專注於我們實際做過的事情就好。好嗎?
四、 #文化慣習跟環境 , #也不應該是天份的藉口
對,文很長,但我們還是要順便聊一件事,有些族人會認為,天份之所以成立,是因為過去族人的生存環境跟基因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說某些天份存在。我們不否認,阿美族運動員很多很強,可能是受到了米田堡血型的「加持」(已有人提出研究本身也有問題),但我們不能說因為族人小時候就常在山裡打獵,所以國家奧運射箭代表隊有很多原住民就合理。第一,目前台灣並沒有量化研究告訴我們,原住民的文化慣習會激發運動員更多潛能,我們可以說啟發她/他的興趣跟能力,但不能說有文化慣習就可以很有天份;第二,以音樂跟藝術做例子,我們可以說他們的感受力與表達能力與都市的小孩不一樣,但卓越的感受力與表達能力不是來自於天份、是來自於被挖掘跟培養出的能力和差異。
以上,感謝各位的眼睛。
啊,順帶一提,科技部辦理的人文沙龍,也示範過天份的微歧視喔:
「眾所皆知,台灣原住民擁有能歌善舞的藝術天分,在流行音樂歌壇眾多具有原住民血統的歌手,豐富了國人的感官世界。」(語出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王櫻芬)
見 https://reurl.cc/0O4OxY
#把你貼上標籤的人
#其實也不在意你撕不撕
#關於天份與偏見的再回應
註:
所以要總結嗎,文章那麼長是要怎麼總結,如果各位朋友有其他想要討論的歡迎討論,還有一個要點要跟大家說明:我們不是那種不管怎樣都要回嗆回去的粉專,我們是那種,如果你本來就不想討論只想罵人,我們也不會客氣的粉專。比如一開頭就罵文字獄的啦,只想跑過來罵我們廢膠粉專的啦,看不到文章論述自己在鬼打牆的啦。如果你要找那種會對你笑著說你好的粉專,你可以自己右轉出去看是要退追蹤還是封鎖都可以。小編是人,而且是活人,沒有溫良恭儉讓,只會叫你把話說清楚。很兇,但如果你好好的來,我們就可以好好的一起走。以上。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富美家膠板樣板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八卦
吳清友先生站上兩岸的高度
中國搖身一變成經濟大國之後,台灣能走得出去的品牌已經愈來愈少,這次誠品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文化古都蘇州開張,這是兩岸交流的一大歩。
在蘇州聽了兩場吳清友董事長的演講,更讓我佩服他在文化上的高度。
誠品創業是在1989年台灣最瘋狂金錢遊戲的時代,他跑去開書店,我跑去辦雜誌,都可算是傻子的行為。誠品連續虧損16年,才站穩腳步。吳清友在致詞中,感謝的人包括林懷民先生,他説他一生自願選擇走一條清苦的道路,他也提及天下雜誌在1981年創刋,殷允芃女士堅持走知識份子的風格。
他在大陸領導面前,肯定台灣,他説台灣是我的故鄉,他也肯定蘇州千年文化底藴,他說蘇州是未來誠品的新故鄉,他要用文化的力量,譲中國感受新的力量。
吳清友領導誠品26年,從利益的角度來看,也許賺錢不多,但是,他站在文化領航的制高點,誠品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影響力將十分深遠。他在誠品大樓前有感地說,這座大樓可能持續百年,誠品會在這裹生根。
破繭飛躍 . 祝福誠品
走一趟「誠品生活蘇州」,我看到台灣的精緻軟實力,也感受到誠品在大陸的潛力未來。
誠品大陸第一家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於11月29日在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畔盛大開幕。「閲讀生活化」的跨海發展,深度生活在「書與非書之間」,加上巍然矗立湖畔的「誠品居所」...。摸索掙扎26年的誠品集團終於找到「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經營模式及存活之路,有望在經濟起飛、轉型的大陸沃野,「連鎖而不複製」,快步向前。
「文化的共感」與「生活的對話」的這個開發案,從𨘋約、考察、攻防、到設計興建,來回模合近8年。總算在蘇州金雞湖畔,所謂皇冠中皇冠打造出誠品王國,落實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對建築、對生活,甚至對生命的理念,不只是對中國邁向富有後的生活品質轉變,提出命題與解答,甚至以他個人的生死交關經歷,思索著靈魂的託負與安頓。3次的心臟開大刀的驚挫,獨子猝逝,白髪人送黒髪人的無言。吳清友掏心掏肺的誠懇與真摰,成為在陸境裡一種無需言說的信任,這種信賴感,讓沈潛26年的誠品,從此有望破繭飛躍。
誠品「款待」讀者的好,大家有目共睹,但是「賠錢」的理想,難以服人,尤其「誠品生活」公開上市後,電腦儀表板上快速的數字轉動,比吳清友倫理道德的經論臉譜,更被計較與張顯。不強調「賺錢與否」的誠品集團,其實比任何人更迫切於「轉虧為盈」,更需要培養獲利穩定、金母雞般持續力的「business model 」。
「誠品生活蘇州」,以書店、閱讀、論壇作為精神標杆,以文創賣場,作為人氣滙集場域,最後臨湖聳立、依山傍水的「誠品居所」,成為獨一無二、無可替代(unique)的利潤來源。物業的豐厚利潤作後盾之下,誠品書店就可以有侍無恐,更清高、更慷慨地款待、造福讀者。
當習慣在狹小分眾市場匍匐前進,掙扎了1/4世紀的誠品,猛然接觸到中國大陸浩瀚無涯,又有著經濟轉型、貧富差距懸殊的新興市場,那種夾雜雀躍、感動與使命感的衝力,一發不可收拾。繼「誠品生活蘇州」之後,明春上海「高樓誠品」接踵開幕,外加寸土寸金的2家「香港誠品」,在可預期的未來,誠品成為「優質生活」的代名詞,可望在中國大陸快速、持續展店,蔚為奇觀,希望依循蘇州合作模式的邀約、洽談,絡繹不絕。
「誠品生活蘇州」的開幕,規模很大,除了蘇州在地領導的應景參與外,主角是藝術文化界,外加一些誠品企業界友人。雲門創辦人林懷民、天下集團殷允芃、文化才子楊照、誠品的合作藝術家蔡國強、林明弘、劉小東、展望、夏陽...等。開幕會中舞台佈置、包裝提袋、贈品筆記冊子,都是林明弘創作的衍生品。林明弘是台灣林本源家族後代,早期以「台灣紅」的台灣傳統花床單,發想延伸,征戰海外,這回結合蘇州特殊「藍染花布」,創作之餘,首發「POP-UP Store」,打著「現代文人的園林」,從布製品系列、再生紙筆記本系列、紙膠帶系列,甚至花雨傘,讓承載藝術概念的商品,走入平民生活。
蔡國強之於誠品,是代理藝術家,但與吳清友惺惺相惜,互為師友多年。2009年10月蔡國強在台北華山園區內公開創作的<晝夜>的火藥草圖,這四把這幅32米巨作,呈現在3F展廳,外加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製作的藝術家創作歷程影像<倒帶>,並稱「中國首映」,廣受關注。蔡國強不但在展覽現場親自作導覽,並在開幕會上致詞,細數吳清友的惜才、義助,不管是金門軍事碉堡的策展、台北美術館的<泡美術館>展覽,誠品居功崛偉。「晝」與「夜」的雙面帆布提袋,讓參加開幕的VIP窩心擁有。
目前擔任誠品集團副董事長的吳旻潔在28日「開幕之夜」發言引用蔡國強給她的建議說:「如果誠品能堅持理想、持續品質,並不忘記初衷,必能在大陸存活、發展」,以及「在瞬息萬變的當下,大陸改變非常大,也快,誠品到大陸,不能只是複製台灣經驗,而是要不斷地自問,我為什麼來,大陸需要我做什麼...!」這是點滴,都可以看出蔡國強對於吳清女父女的「策士」關係與地位。
劉小東曾在台中東海大學作個交換藝術家,又曾以台灣阿兵哥人像作創作。一場叫「為愛朗讀」的表演活動,大家預期劉小東公開他的感情世界,或者為創作新書補述。沒想到,劉小東操著一口新學的「台灣國語」,找來網路文章,朗讀吳清友的血淚奮鬥史。逗趣耍寶中,有著往事並不如煙的淚痕。
在吳清友打造閲讀天堂的奮鬥旅程中,林懷民與殷允芃是心理的兩個貴人。中美斷交之初,殷允芃以CNN採訪記者目睹外交挫敗,國恨家仇的激動心情下,化悲憤為力量,興辦天下雜誌,闖出文化人救國的感人篇章。林懷民更是不顧父親反對,成為終身舞者,開啓雲門舞集,在百廢待舉中,為台灣表演藝術,殺出血路,成為足以進軍國際、榮耀台灣的表演品牌。吳清友不忘在高朋滿座的VIP晚會上飲水思源,感恩懷舊之情,溢於言表。
走過26年的慘澹經營,歷經生死交關的大徹大悟,以及喪子失依的鏙心長痛,吳清友有著風霜之後更多的悲憫、謙卑與堅定。29日上午開幕大會上,他在台上恭敬地行了3個大禮,第一個鞠躬,向蘇州該座文化古城行最敬禮;第二個鞠躬,懷著謙沖與虔誠之心,向該片土地,該棟建築與空間,表達深深的敬意;第三個鞠躬,向所有協助完成該項目的先進與朋友,尤其許多無名英雄..,表達他由衷的感恩與謝意。身長188公分的吳清友,廷拔炯亮的眼神中,那份優雅沈著,那份謙冲為懷、那份仁厚宅心,是不可多得的企業家身影,也是不卑不亢的台商形象寫照。
置身在鑼鼓喧天、人頭鑽動的開幕人潮中,我驕傲、感動不已。
素顏大氣的吳旻潔,總是帶淺笑酒窩,誠懇應答,讓人印象深刻,且為優質家教與接班,刮目相看。
素雅黑衫,樸質隨和,遠離著鎂光燈,吳清友夫人洪肅賢女士,2天來總是站立在擁擠人群的隅角,冷眼旁觀所有活動的進行。這樣的無聲賢內助,也是極其少見的。
「到台灣,去誠品,看人的風景」這是旅遊的術語,「誠品生活蘇州」的建築師姚仁喜太熟悉誠品文化與吳清友習性。他認為,誠品其實不需要被定義,他為誠品搭設的建築,要像舞台,人在誠品的建築中,同時又像觀眾,又像演員。
「誠品生活蘇州」一直被喻為「皇冠上的鑽石」,絕美景觀,是最大特點。因此,姚仁喜把建築劃分兩部分,一是塔樓和裙樓,各有獨立特性。廣場的最高層是誠品書店,帶有令人敬仰的神聖氛圍,中間3個廣場是人聚集的地方,可以發揮磁鐵吸引人潮的功能。大樓梯是路徑,把人帶上去。最後到達一個有光的廣場,在3樓玻璃穹頂下,人潮再分散出去,流向發生藝術活動的展演廳、能夠望見湖水的餐廳和露台,以及誠品書店。這個過程,也可以倒反過來,在觀眾在裡面洄遊逛走,但空間構架始終在人們心中。而空間的清晰性被彰顯著,出入其間的觀眾,有一種安心、安定的感覺,因為觀眾始終知道自己在那裡。尤其,空間還隱藏著一種戲劇感,覺得自己像是在表演,也看到許多人,坐在台階上,坐在拱窗前,自有滿足與趣味。
「誠品生活蘇州」以「淨、探、聚」為設計概念,總面積達5萬6千平方米,經營內容涵括人文書店、文創平台與展演空間其中,書店近1萬5千平方米。全店以「一座人文閱讀、創意探索的美學生活博物館」為定位,以豐富層次的空間串連,滙聚喜好閱讀、渴望美好生活的城市人群,在探索遊逛過程中,體會到純淨自然的本心。尤其,一進門就是一座6米高,72階的大樓梯,除了氣派外,其實也是多用途的,可以是演講的地方,可以是表演空間,或者用來做裝置藝術,甚至「do nothing」。整個空間,深度複合「書與非書」之間,是空間、商品與人的互動作用,閱讀成為生活中自然而親切的存在,內在的鏡頭感,彷彿適合各種群聚疏離與悲歡離合。
對於「誠品居所」的兩棟利潤來源,誠品集團的定位是「探尋內心深處的靈感。因為,居住是一場探尋生活的旅程,是在土地上廷伸的生命故事。珍視生命與生活,需要我們平等、用心地對待土地,以建構一處與自然、與他人、與自己對話的場所。立足金雞湖湖東CBD腹地,在「居與非居」之間,激發生命、生活新的靈感。
除了姚仁喜的建築打造,陳瑞憲的內裝舖陳,吳清友本人無所不在的「閱讀」氣質,日本三菱地所的開發營建經驗及資金溢注,在在是強項。
目前呈金雞湖畔左右並列的「誠品居所」,1至4樓與書店主建築相連,複合使用,打造口碑。兩棟強調是優質居所,南北矗立。南棟臨湖24層高,分別為285及363米大。北棟26層高,共有5款房型,分別為95、116、122、126、172平方米。折合新台幣每坪約在90萬元上下。由於金鷄湖景觀特殊,又有湖東CDB完善配套資源,把都市自然與人文納入生活體系,衣食住行一站享受。因此,附近台商,大陸崛起新貴,趨之若鶩,有別外界對地產悲觀態度。這兩棟雙塔是讓誠品團隊有侍無恐,持續堅持理想的收益來源之一,同時也是吳清友落實人文精神生活的活樣板,所以不管大樓設計,內裝細節,吳清友完全參與,因此,「非常的吳清友品味」,最大觀湖面達30米,賣你一段「湖與生活的哲思」,果然奏效,湖畔大戶,「億來億去」不再是神話。連28台坪的精緻小戶,也要新台幣1300萬元以上,房產不景氣中,「誠品居所」逆向挺立,「吳清友品味旋風」確實令人嘖嘖稱奇。
抖落悲情過往、終結慘澹摸索,「誠品生活蘇州」無疑是「誠品集團」邁向大陸、反饋愛書人的試金石。「展店而不複製」,有著更多的單一與獨特性,更是貼心款待、十足誠意的展現。
然而,沒有人懷疑吳清友的理想性格與堅持意志力,只是已經掛牌上市的「誠品生活」公司,必須拿出獲利數據,才能杜絕外界冷言瘋語的攸攸之口,刷亮「兼顧理想與現實」的品味招牌。
走一趟「誠品生活蘇州」,我看到台灣的精緻軟實力,也感受到大風大浪過後,吳清友「求與不求之間」的奧妙哲學。
驕傲、感佩之外,還有更多祝福。
富美家膠板樣板 在 富美家耐火板的加工工藝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富美家 耐火板的加工工藝. 108K views 10 years ago. Formica China ... [裝修學堂] 教你如何在 膠板 (搽/查)膠+膠邊. 耀榮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 <看更多>
富美家膠板樣板 在 訂造餐廳家具工廠直銷,阻燃皮革餐檯椅批發 - Pinterest 的八卦
... 深圳工場有部份樣板看富美家膠板梳化,訂造長條卡位梳化,防火證書卡位, ... 家私細枱,食肆細枱,餐枱定造,飯臺,飯廳卡位,火鍋桌椅,餐廳桌椅加工廠! ... <看更多>
富美家膠板樣板 在 富美家膠板樣板-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八卦
找富美家膠板樣板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富美家膠板樣板相關資訊,找富美家膠板樣板就在網路品牌潮流服飾穿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