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會更好
歹勢,這篇文章很長。因為有一些回故鄉服務的心情和規劃,真的很想和你分享......
高雄,是我的故鄉。回到高雄服務,我和大家一樣都希望高雄「明天會更好」。我要求同仁施政不分黨派、不分顏色,只要民眾有需求,就全力努力。
抱著更謙卑的心情,有做得不夠好、不夠快的地方,一定加緊改善,更加紮實做好產業實力與建設。
高雄市議會今天進行施政報告與質詢,我針對市政四大優先政策,加速產業轉型、增加就業、交通建設、改善空污進行報告,也將加強工安、治安,並顧好教育與生活。
台灣在後疫情時期,面臨全球整體供應鏈重組及國際新秩序架構,面對全球疫情肆虐,台灣因防疫成功,維持安定生活,經濟成長也逆勢成長,在經貿架構上也受國際矚目。
除了今年八月,火車站帝冠式建築,將移回原址中軸線外,接下來高雄也成功爭取到「2021國慶煙火」及「2022年台灣燈會」及2022「台灣設計展」,希望展現高雄國際港灣城市的新氣象。
👉#加速產業轉型
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中央5年內投入110億,市府招商再加碼。已有114家業者加入5G AIoT聯盟;中華電信及31家大廠已進駐亞灣成功大樓。
仁武產業園區:已有265家廠商洽詢,將以先進產業、高值、高薪、低污,優先入園。
橋頭科學園區:年底將可選地建廠。已有日月光、智崴、國巨等15家廠商,簽訂合作意向書。
投資高雄事務所:專人專案服務重大投資,至三月底,總投資金額超過3300億。
半導體高雄隊成形:穩懋、穎崴、華爾卡、英特格等大廠陸續投資、加碼搶進高雄。
👉#增加就業
青年產創基金整合運用:增加基金額度到四億元,整合各機關資源,在不同行業(包括青創事業、文創事業、農漁事業、5G AIoT新創)實質協助青年。青年失業率已從上半年13.9%降至12.4%。
👉#交通建設
岡山路竹延伸線:2A階段已於110年3月獲行政院核定,市府配合相關車站辦理都市計畫變更,提早於今年年底動工。
黃線、小港林園線:加速力拚111年動工。
輕軌:輕軌大南環(C32~C1~C17)正式投入營運。
去年底宣布二階輕軌復工,今年4月環境差異分析已審查通過,C17~C20(鼓山附近路段) 將於今年年底完工C21A~C24(美術館段) 將於111年底完工,C24~C32(大順路段)則預計於112年底完工,市府會釋出最大的誠意,為高雄市的公共運輸創造最大效益。
打通道路動脈:中博高架橋今年2月27日至3月8日,以9天拆除引道開放通行,取代原有2個月的工期,減少對市民用路的不便。同盟路地下道拆除18天完工、九如陸橋拆除今年底動工、國道七號(目前已進入二階環評)、及向中央爭取興建高屏第二快速道路。
共享運具:UBike2.0已有906個租賃站,已超過800萬人次使用,高雄市是全台唯一擁有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自行車、共享電動機車、共享電動汽車的城市。
公車式小黃:今年新增阿蓮區的路線,目前路線數達53條,涵蓋31個行政區,路線規模為全國之冠,未來會持續進行「庄Car雄好行-公車式小黃2.0」計畫,彈性預約服務,支持偏鄉運輸。
👉#改善空污
高雄能源轉型五大原則是減煤、增氣、綠電、反核、區域均衡。
我上任後,要求提早完成高雄市744座工業鍋爐改善,在去年年底,全數改善完成,時程整整提早1年半。並與國營企業+前20大企業共同合作,減少污染排放。
市府並積極與興達電廠溝通,在秋冬停止2部運轉,另2部機組發電負載量降至65%(停2減2),在供電無虞的情況下,減煤量由35%提高至50%;秋冬減煤時間再延長,前後共計1個月。同時,也排定3個階段燃煤機組除役及新燃氣機組投入商轉時程,要求提早到114年除役。
大林蒲遷村:整個遷村作業一定保障居住生活權、財產權及社會權,並持續與居民溝通,4月10日成立「大林蒲(小港沿海六里)遷村服務中心」作為單一窗口,達成共識才會歡喜搬新家。
👉#顧教育
校園霸凌零容忍:成立「校園霸凌事件調查小組」,並以多元管道受理。
班班有冷氣:中央補助35.4億外,市府也相對籌措了3.5億,預計110年底完成冷氣採購安裝,並引進能源管理系統、太陽能光電系統。
國際暨雙語資源:市府110年編列1.49億元比109年預算6129萬,增加2.43倍。將擴增在地雙語人才資源,開設雙語師資學分班,同時優化雙語學習環境,試辦雙語特色學校聯盟,支持偏鄉雙語資源,讓偏鄉科技化雙語學習資源倍增。
設置運動中心:目前鳳山運動園區內的運動中心已開始第二期試營運。
未來中正技擊館將改造成平價運動中心,預計今年12月前可加入營運,另爭取中央的經費,在3處設置全民運動館,並運用既有校園空間5處打造運動中心。持續結合捷運、社宅,聯合開發。
👉#好生活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預定7月正式營運。
社區關懷據點:110年預計設置450處,目前已設置426處,110年預計可達500處。提供健康促進、多元餐飲、培力社區志工等服務,讓長輩舒適在地安老。
長照據點:目前共佈建364處家C級巷弄長照站和日間照顧中心64間(分佈在51學區內),長照涵蓋率已自109年6月43.66%,109年底提升至54.61%。鳳山93期市地重劃區將增設多功能社福中心。
公共托育普及:110年原定目標值24家,已提前達標。目前已於22區設置26家公共托育據點,可收托898名未滿2歲兒童,後續將運用公有閒置空間及社會住宅場地佈建,預計明年底可達30區51處。
公共幼兒教育:包括公立幼兒園和非營利幼兒園,持續努力達到4成目標,111年目標晉升為六都第二名。
坐月子到宅服務:5/1起,現行補助額度從原第1胎80小時(價值2萬元)提升為100小時。
普建社會住宅:將興建至少8800戶,遍佈13個行政區。目前已完成363戶,仍有凱旋青樹、鳳山牛潮埔段及左營興隆段約245戶興建中,岡山大鵬九村社宅,預計今年8月動工,大寮捷運機廠社宅第一期400多戶,今年年底發包,而前鎮亞灣智慧公宅,目前規劃設計中。
鐵路綠園道:目前開放進度達80%,整體園道工程將於今年6月完成,綠園道總面積約為8個中央公園。
新動物園運動:動物園將自今年5月起至明年10月休園,整建立體化動線。未來將以3個主軸呈現—動物的自由之地、親子的同樂天堂、空中漫步長廊。
農業、養殖漁業天然災害保險:109年10月起開辦農業保險,中央補助50%、高雄再加碼補助20%,110年度再提高補助,讓漁民僅負擔1/4保費。
農業用水權免規費:有效管理水資源、減低農民負擔,免收包含登記費、履勘費、臨時用水執照費及狀照費等規費,共計2,700元,並自去(109)年10月21日起生效,期望減輕農民的經濟壓力。
農漁業產銷:與大型通路、電商平台合作,持續拓展國內外銷路。
針對新住民、客家、原鄉文化傳承,全力推廣與保存。
👉#加強工安、#治安 等
旱災因應超前部署:已召開2次抗旱小組會議,啟動水源調度與旱災應變措施,同時增加南化水庫連通管出水量,補充大高雄水源。新增3處伏流水、盤點抗旱水井、提前要求公立游泳池暫停營運等重要提前因應旱現的作法。
路平更精進:109、110年都增列5億元的道路養護經費,以每年23億持續改善路平;使用改良後的「改質 III型瀝青混凝土」, 增加道路密實度;每年減少道路挖掘數 10%、道路挖掘後回填品質抽驗率,自5% 提高至50% 。力求原高雄縣、高雄市道路「高高平」。
工安再精進:
今年多項建設及建案增加,帶動民間建案增加,今年相較於去年施工案件數增加2倍。
針對石化業,將強化歲修作業安全,今年2-3月完成林園23家石化廠聯檢;4月會完成其他57家高風險石化廠檢查。
針對侷限空間作業,共辦理22場宣導場次,含兩場觀摩會,並成立通報群組,列管追蹤。
針對營造業,3月已完成280處15樓建築工地稽查,4月6日市政會議通過強化工安實施方案,希望以建商自律、市府稽查、公私協力三方面強化,目前共計檢查181件工地242家事業單位,停工22件、罰鍰159件,罰鍰金額共計731萬元。
治安維護:以108年及109年發生數比較,全般刑事案件,109年發生數減少1431件;暴力犯罪案件,109年發生數減少12件;重大刑案發生數減少15件。整體治安狀況呈現發生減少的平穩趨勢,市府都會檢視相關治安數據分析,針對治安熱點,持續掃蕩犯罪、查察槍枝、增加見警率,加強治安維護,同時加強警察與消防同仁的裝備,包括警車、防彈背心、警用無線電汰換,消防車輛與裝備汰舊換新。
防疫:登革熱本土零病例,持續加強邊境防疫、孳生源清除。過年期間防疫津貼加碼,相挺醫護與防疫團隊。
易淹水區域改善:
而汛期來臨前,加緊改善易淹水地區,包括大寮、林園、岡山、美濃等地,中央地方共協力投入18.61億,其中岡山地區預計111年4月完工;大寮、林園地區排水整治預計111年底完工;美濃地區排水改善111年6月完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升旗易得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25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0年10月25日 主持: Tony Jaa 1.5 , John Connor (超時空干擾廣播) 10.25【金融圈性醜聞】可以容忍女友為了1.7億生意,畀綠帽你戴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忍與自由分析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馬英九總統今日晚間針對近日學生運動召開中外記者會,並回應學生四項訴求】
馬英九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媒體朋友、各位部會首長,以及在電視機前、收音機旁,以及網路上正在看轉播的各位國人同胞,大家晚安,大家好!
這段時間,學生為服貿議題占領立法院,讓臺灣社會上出現了重大爭議。網路上,不同看法的民眾相互激烈謾罵、要求表態;甚至因為容納不下他人意見,臉書上也出現互刪好友的情況,我想很多民眾都跟我一樣,覺得既難過又痛心。3月23號民眾違法攻占行政院,遭警方驅離,那一夜,我們都感到震驚、心痛不已,整夜難以入睡。
此時此刻,我們所面對的關鍵問題是:原本可以在國會殿堂討論處理的服貿議題,演變成國會議事全面癱瘓的僵局。這兩天,不同主張的群眾分別走上街頭,情勢動盪,身為總統,我必須說出我的憂心與期待。服貿當然應該討論,但臺灣必須團結!社會必須安定!
這幾天透過新聞畫面,我們都看到了許多青年朋友們走上街頭,以理性的方式展現堅定的意志力。同學們犧牲正常的生活,來表達自己的信念,單憑這一點,就讓人動容,這是臺灣民主化的明證,這段路年輕朋友們走得辛苦,但不是全無收穫。
學運,是青年朋友關心社會、參與民主的具體實踐。我對學運一向是抱持肯定的態度,四十多年前我念大學與留學美國時,也有參與過學運。民國79年的野百合學運,我還到中正紀念堂廣場去跟靜坐的學生對話。我對學運的立場與態度,我從來沒有改變過。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要向過去十二天來,在立法院場外理性靜坐的學生致意,大家在靜坐時仔細閱讀服貿的資料、聆聽學者專家的演講、同時利用多元創意的文宣表達意見、並組織維持秩序的糾察隊,這些表現都值得肯定,也讓全國民眾看到年輕世代的活力與潛力。
但是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占領議場的學生,我還是必須要表達,不管同學們的主張反映了多少民眾的心聲,但占據國會議場癱瘓議事、破壞公物,卻是不恰當的。
尤其是3月23號晚上,當部分學生與民眾,強行攻占行政院時,我相信社會大眾一定很震驚,心裡想抗議活動怎麼怎麼會失控了呢?當晚違法失控的行徑所導致的衝突,讓全臺灣的民眾都非常憂心,臺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會不會走樣?解決重大公共政策爭議的民主機制,會不會失靈?很多人也擔心,如果任何公民團體,都可以因為自己堅持的公平正義原則,而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大家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未來其他的公民團體也可以群起效尤,以霸占國會為達成目的的手段,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
這一連串疑問,那天晚上瀰漫了全臺灣,讓全國父老鄉親同感憂心。我們肯定學生參與的熱情,但任何政治訴求,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323那天晚上攻占行政院的行動,我們很不希望再度發生,否則臺灣將面臨難以彌補的傷害。我在這邊要呼籲明天要帶領同學走上街頭的學生領袖,希望大家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我想這也是全體國人的共同期待。
這一段時間,總統府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在不預設任何前提下,邀請學生代表來總統府,在全程公開的情況下,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進行對話,希望化解僵局,協助國會早日恢復正常運作,可惜學生沒有正面回應,這場會談仍然無法實現。昨天我與全臺11位大學校長座談,他們也很願意扮演平臺,協助雙方對話,對這點,我們由衷感謝。
面對目前國會被占領的僵局,以及國人同胞心中的疑問,我身為總統,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多方徵詢請教,要在這裡正面回應四項訴求。
學生們的第一個訴求,「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
昨天江宜樺院長已經在記者會上明確的宣布,政府對於這個議題採取開放的態度。在這裡,我要進一步明確承諾: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我也呼籲立法院朝野黨團,希望盡可能在本會期結束前,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
事實上,立法院國民黨黨團在今年2月19號,已提出四階段的監督溝通機制,行政院也表示願意接受。這個機制,就是兩岸協議在進入立法院前公眾監督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四個階段:議題形成、業務溝通、協議簽署前、協議簽署後。目前陸委會已研擬具體的法制化措施,將在下週對外公布。
第二個訴求,「先立法再審服貿」。
目前服貿協議已經回到爭議前的原點,也就是在立法院進行逐條討論與表決,這是去年朝野協商的結論,也是同學們 3月18號所提出的第一項訴求。總統府的立場,是在國會自主原則下,尊重立法程序與進度。
我剛剛已經承諾,要促請朝野立委盡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未來尚未簽訂或簽訂後尚未送到立法院的兩岸協議,都可藉由這個監督機制受到更周延的監督;但對於已經簽訂並且送到立法院審議的協議,可以同時進行審查,並行不悖,以免再走向委員會專案報告或召開公聽會的回頭路,這是我們的基本立場。
學生們的第三個訴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對於服貿協議,這次社會上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在臺灣歷來公共政策的討論上是前所未見的。對於社會各界不同的看法,要如何進一步促成例如「國是會議」、「公民憲政會議」、「經貿國是諮詢會議」等等的舉行,我已經要求行政院進行整體評估,廣徵社會各界的意見,盡速將評估的結論告訴大家。
學生們的第四個訴求-退回服貿。
從去年六月兩岸服貿協議簽訂以來,到今天已經超過九個月,在法定程序上已進入國會審查階段,我們支持立法院進行逐條討論與表決,但我們不贊成行政院撤回服貿協議,否則這對臺灣造成的傷害太大了!
我們推動服貿,是為了振興臺灣服務業、確保臺灣經濟活力的動能,以及為了創造臺灣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有利條件。這三點對臺灣都非常重要。我想先引用這幾天一些專家與業界的看法。例如,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說:「臺灣要走出去,臺灣不能被邊緣化,服貿協議可幫助臺灣融入世界經濟」;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說,「希望在立院的學生回到學校,讓立院恢復運作,並能讓服貿協議逐條審查」;而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說;「服貿對臺灣企業不會造成影響,不能延誤太久,應趕快通過」。根據今週刊最新的調查,國內13個大學經濟系主任,就有12個都支持服貿協議,因為他們認為這對臺灣經濟的未來是有利的。
這些都說明了服貿協議對臺灣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分析與評估,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後,未來我國服務業對大陸的出口可增加37%,總產值估計將增加約120億臺幣;就業人數將可增加約12,000人,挺服貿,就是挺臺灣的服務業、挺臺灣的就業市場、挺臺灣的經濟。會不會有產業受到影響,需要政府來關心呢?政府已經匡列982億元預算,針對受到不同情況影響的廠商,提供不同程度的輔導協助。
兩岸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的一部分,而ECFA又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之下的一個雙邊貿易協議,如果服貿協議不通過,將嚴重傷害我國國際信用與貿易自由化的努力,也一定會影響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機會。這會傷害到整個臺灣經濟的未來,如果明知對臺灣有利卻裹足不前,我身為總統何以對臺灣人民交待?
以上就是我對學生們的四個訴求的回應。
英九要向各位同學說明,這幾天政府很努力與相關單位研商和回應各位的訴求,有的我們做得到,有的需要時間,無法一步到位;有的對臺灣經濟不利,確實難以辦理。做得到的,我們都願意做,的確是難以做到的,我們也會誠實說明,希望大家了解,我們不能不負責任地誤導民眾。對這些回應,一定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會有不同意見,這都沒關係。民主本來就是一個「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容忍歧見」的過程。我衷心期盼,對任何意見不盡相同的人,一定要以理性與和平的態度去討論與尊重。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民主與法治的精神下,和衷共濟,學習與不盡相同的意見共處,逐漸達成共識。
我也要懇切地呼籲在野黨,學生運動有它的純潔性,明天凱道活動,政黨趁機大幅動員,如果激化對立,絕非人民所樂見。立法院王院長已經主持多次朝野黨團協商,還沒有達成共識,目前民進黨團已經宣布退出協商,我特別要請王院長盡全力,整合朝野意見,發揮國會自主力量,也呼籲朝野黨團重返協商,朝野黨團在王院長領導與主持下,儘速達成共識,我也希望,王院長能幫忙協調學生早日退出議場、恢復國會正常運作。
昨天晚上,我和11位大學校長座談,向他們請益,傾聽他們的寶貴意見。校長們告訴我,學生們的想法很單純,除了服貿協議的審查要透明、程序要正義之外,他們也關心未來的工作機會、自身的前途、乃至於整個大環境。而這也是我們政府深切體認、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要對立法院議場的年輕朋友、以及準備在明天走上凱道的國人同胞們,表達我內心最深刻的感受:各位的聲音,我聽到了!各位的憂慮,我充分了解。這更是政府的責任,我希望未來有機會能跟大家坐下來深入討論,包括薪資、就業、住宅、生育等各項議題,以及臺灣未來經濟的走向,我們都可以交換意見、積極尋求對策。我誠懇的希望,年輕的朋友們,不僅要以你們熱誠的心,來為臺灣發聲,更要用冷靜的腦,來為臺灣找出路。
各位同學,國人們都已經看到,由於大家這段時間的努力,使得服貿協議的重要性更受國人重視,讓兩岸監督機制更加周延,大家的堅持與熱情,國人不會忘記。現在,應該可以考慮,把議場還給國會了。
各位親愛的國人同胞,我們都關心臺灣,可以對公共政策有不同意見,但我們畢竟都在同一條船上,我們都傳承著臺灣要往前走的使命與責任。此時此刻,我們必須為臺灣而團結,相信民主機制,是最好的解決爭端的機制。唯有這樣,臺灣才能繼續不斷地向前走。
天佑臺灣,讓我們一起為臺灣而奮鬥!
容忍與自由分析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容忍與自由分析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評價
【10.25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0年10月25日
主持: Tony Jaa 1.5 , John Connor (超時空干擾廣播)
10.25【金融圈性醜聞】可以容忍女友為了1.7億生意,畀綠帽你戴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宮聯署中英文完整版來源:https://t.me/hkassembly/179876
白宮聯署連結:https://bit.ly/2HT7nZP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sanction-all-members-h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1)Paypal: tuesdayroad2019@gmail.com
(2)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升旗易得道
節目月費贊助截數日是每月5號,大家敬請留意
【新】支持我們6步曲!!
1. 節目月費贊助
2.收看廣告,
3.訂閱節目Youtube頻道,
4.俾like,
5. facebook share
6.建設性留言,痛擊五毛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升旗易得道Whatsapp: 97114085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容忍與自由分析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評價
【5.30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1年5月30日
主持: John Connor
5.30 【大陸失心瘋!容忍不到美國電動車!】中國大陸官方全面禁用tesla! 官員清查員工是否擁有tesl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後備頻道【升旗易日報】https://bit.ly/3jW9pr8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
(1)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Payme 97114085
(3) 我們英國的paypal户口 : hongkongerscommunity@gmail.com
英國合作社網站正式上線 https://wearehongkongers.co.uk/
英國合作社Whatsapp +44 7599451657
https://mewe.com/i/tuesdayroadtonyjohnny
https://gab.com/TuesdayRoadWorldwide
https://twitter.com/Tuesdayroad1
升旗易得道【新】支持我們2步曲!!
1. 訂閱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俾like, 收看廣告,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