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嘮叨、碎念,孩子嫌煩,這是常見的家庭互動模式。在這種氣氛下,大家壓力都大,是雙輸的局面。
父母學傾聽,這是我這幾個月來,不斷跟許多朋友討論的議題。有些困難,也跟慣性不同,但可以練習。練到純熟,先不說能讓孩子有什麼感受,父母自己就能身心輕鬆。
進一步來說,說話講重點,溝通的方式可以多元,善用手勢標語,都是減少衝突的技巧。作者的文筆相當趣味,比喻也讓人會心一笑,而且方法也實用,讓人佩服。
跟各位朋友分享這些「父母的在職教育」,活到老、學到老,頭腦可以比較靈活,也相對容易快樂。祝福您!
************************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一」遍
【彭菊仙】
多數時候,爸媽當一名好聽眾勝過當一枚雞婆軍師,能不說就不說,能少說就少說,抓住關鍵時刻再好好說一說。
幾年前,還是小五生的小兒子跟我討論青少年問題時,曾打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比方:「馬麻,我現在看兩個哥哥,覺得他們很像是果凍,既敏感又脆弱;爸媽想要他們乖巧守規矩,你們卻像是小鋼球。你想,鋼球要怎麼放到果凍上,既能震動到它,又不會把它弄破弄爛呢?太近、太輕,果凍不會有任何震動,所以完全無動於衷;但你稍微大力一點點丟下去,果凍就完蛋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張大眼睛等著小兒子「開釋」。
「我是說,哥哥們自顧自當脆弱的果凍,所以就不要太常來翻攪他們,也不要太嚴厲,不然果凍一下子就會稀巴爛,最後把你這顆鋼球也整個吞掉。放鋼球的力道要輕,但不要輕到他們沒感覺,稍微重一點點,讓果凍震動但又不至於破掉;如果你再用力一點點或是一直放一直放,果凍絕對破給你看!」
哇,好有畫面的比喻,我的腦海裡立刻跳出一個圓滾滾、亮晶晶的鋼球,在Q彈的果凍上 ㄉㄨㄞ 來 ㄉㄨㄞ 去的「恐怖平衡」畫面。哇,這是何其高難度的挑戰啊!這意味著要擔任一名堅守原則的「鋼球爸媽」,又不至於傷害到脆弱敏感的「果凍青少年」,這,絕對需要練功。首先要練的功,絕對是「忍」功,不能太常去翻攪「果凍青少年」,否則一下就弄皺一池果凍,以下幾式是基本口訣:
‧靜音模式:青少年喜歡自己琢磨問題、自己處理狀況、自己消化情緒。請訂定好大原則,如果小錯誤無傷大雅,或風險尚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爸媽何不裝聾做啞,切換到「靜音模式」,留青少年在蛹殼裡自己掙扎、成長?我們則樂得跳回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事,想自己的夢。此時,沉默不只是金,更勝「鑽石」!
‧多聽少說:青少年偶爾也會主動提出他們遭遇的問題,但請認清一個事實:即使他們看起來似乎在邀請爸媽出手,但多半還是想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青少年之所以願意說給我們聽,是因為需要傾訴的對象,想得到關心或是鼓勵,他們未必期待爸媽古道熱腸、獻上計策,或直接出手。當然,問題十分棘手嚴峻時,爸媽絕對需要站出來當參謀,但多數時候,爸媽當一名好聽眾勝過當一枚雞婆的軍師。
‧長話短說:如果情勢已到非得「說清楚講明白」不可的局面,爸媽實在必須一吐為快,那就別再壓抑了。但此時的孩子完全失去聽訓的耐性,大人的嘮叨與壓迫就像惡鬼纏身,若非講不可,請謹守「長話短說」的原則。也別像鬼打牆一樣重複來重複去,對青少年來說,因為很重要,所以請「勿」講三遍,講一遍就好,有智慧的爸媽,知道見好就要收。
‧比手畫腳:爸媽可能不知道,青少年的耳朵彷彿加裝了一組特殊的「聲音變頻器」,我們的聲音一傳到青少年耳朵裡,就會扭曲放大成尖銳刺耳、高頻高分貝的噪音,讓他們煩躁不已。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噤聲無語,但一樣能把指令順利地傳達出去,甚至效果更佳呢?那就用手比劃吧!比如,要青少年收拾一桌子殘局,與其連珠炮狂吼:「你看,一桌子亂七八糟,你是拿炸彈炸過是不是?為什麼都不會主動收拾呢?不要拖拖拉拉,現在就給我收乾淨!」引來白眼,不如拍一下青少年肩膀,引起他的注意,然後用手指指一桌子雜亂,待他會意過來,再吐出極簡版:「請在五分鐘內收好。」就寢時間已到,你覺得一直催促嘮叨比較好,還是乾脆拿個鬧鐘、指著時間給孩子看?
‧只說關鍵字:如果比手畫腳還不足以表達完整的意思,那麼說出「關鍵字」也勝過一長串指令。比如要青少年記得洗便當,就直接說兩個字「便當」,青少年絕對清楚你要他做的是什麼。能不說就不說,能少說就少說,抓住非常關鍵的時刻再好好說一說,和青少年溝通,爸媽絕對要把這內化為最基本的潛規則。
.
以上文字取自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
.
跟彭菊仙老師討論如何給青少年零用錢、3C與網路使用、如何請青少年為自己負責任、拒學、青少年溝通等議題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16969788309076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神秘ㄉ行為複製 #心衛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 想知道更多心理衛生資訊?請點👉 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 什麼?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還有臉書粉專?快來看看👉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entalhealth/...
家庭互動模式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父母嘮叨、碎念,孩子嫌煩,這是常見的家庭互動模式。在這種氣氛下,大家壓力都大,是雙輸的局面。
父母學傾聽,這是我這幾個月來,不斷跟許多朋友討論的議題。有些困難,也跟慣性不同,但可以練習。練到純熟,先不說能讓孩子有什麼感受,父母自己就能身心輕鬆。
進一步來說,說話講重點,溝通的方式可以多元,善用手勢標語,都是減少衝突的技巧。作者的文筆相當趣味,比喻也讓人會心一笑,而且方法也實用,讓人佩服。
跟各位朋友分享這些「父母的在職教育」,活到老、學到老,頭腦可以比較靈活,也相對容易快樂。祝福您!
************************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一」遍
【彭菊仙】
多數時候,爸媽當一名好聽眾勝過當一枚雞婆軍師,能不說就不說,能少說就少說,抓住關鍵時刻再好好說一說。
幾年前,還是小五生的小兒子跟我討論青少年問題時,曾打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比方:「馬麻,我現在看兩個哥哥,覺得他們很像是果凍,既敏感又脆弱;爸媽想要他們乖巧守規矩,你們卻像是小鋼球。你想,鋼球要怎麼放到果凍上,既能震動到它,又不會把它弄破弄爛呢?太近、太輕,果凍不會有任何震動,所以完全無動於衷;但你稍微大力一點點丟下去,果凍就完蛋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張大眼睛等著小兒子「開釋」。
「我是說,哥哥們自顧自當脆弱的果凍,所以就不要太常來翻攪他們,也不要太嚴厲,不然果凍一下子就會稀巴爛,最後把你這顆鋼球也整個吞掉。放鋼球的力道要輕,但不要輕到他們沒感覺,稍微重一點點,讓果凍震動但又不至於破掉;如果你再用力一點點或是一直放一直放,果凍絕對破給你看!」
哇,好有畫面的比喻,我的腦海裡立刻跳出一個圓滾滾、亮晶晶的鋼球,在Q彈的果凍上 ㄉㄨㄞ 來 ㄉㄨㄞ 去的「恐怖平衡」畫面。哇,這是何其高難度的挑戰啊!這意味著要擔任一名堅守原則的「鋼球爸媽」,又不至於傷害到脆弱敏感的「果凍青少年」,這,絕對需要練功。首先要練的功,絕對是「忍」功,不能太常去翻攪「果凍青少年」,否則一下就弄皺一池果凍,以下幾式是基本口訣:
‧靜音模式:青少年喜歡自己琢磨問題、自己處理狀況、自己消化情緒。請訂定好大原則,如果小錯誤無傷大雅,或風險尚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爸媽何不裝聾做啞,切換到「靜音模式」,留青少年在蛹殼裡自己掙扎、成長?我們則樂得跳回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事,想自己的夢。此時,沉默不只是金,更勝「鑽石」!
‧多聽少說:青少年偶爾也會主動提出他們遭遇的問題,但請認清一個事實:即使他們看起來似乎在邀請爸媽出手,但多半還是想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青少年之所以願意說給我們聽,是因為需要傾訴的對象,想得到關心或是鼓勵,他們未必期待爸媽古道熱腸、獻上計策,或直接出手。當然,問題十分棘手嚴峻時,爸媽絕對需要站出來當參謀,但多數時候,爸媽當一名好聽眾勝過當一枚雞婆的軍師。
‧長話短說:如果情勢已到非得「說清楚講明白」不可的局面,爸媽實在必須一吐為快,那就別再壓抑了。但此時的孩子完全失去聽訓的耐性,大人的嘮叨與壓迫就像惡鬼纏身,若非講不可,請謹守「長話短說」的原則。也別像鬼打牆一樣重複來重複去,對青少年來說,因為很重要,所以請「勿」講三遍,講一遍就好,有智慧的爸媽,知道見好就要收。
‧比手畫腳:爸媽可能不知道,青少年的耳朵彷彿加裝了一組特殊的「聲音變頻器」,我們的聲音一傳到青少年耳朵裡,就會扭曲放大成尖銳刺耳、高頻高分貝的噪音,讓他們煩躁不已。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噤聲無語,但一樣能把指令順利地傳達出去,甚至效果更佳呢?那就用手比劃吧!比如,要青少年收拾一桌子殘局,與其連珠炮狂吼:「你看,一桌子亂七八糟,你是拿炸彈炸過是不是?為什麼都不會主動收拾呢?不要拖拖拉拉,現在就給我收乾淨!」引來白眼,不如拍一下青少年肩膀,引起他的注意,然後用手指指一桌子雜亂,待他會意過來,再吐出極簡版:「請在五分鐘內收好。」就寢時間已到,你覺得一直催促嘮叨比較好,還是乾脆拿個鬧鐘、指著時間給孩子看?
‧只說關鍵字:如果比手畫腳還不足以表達完整的意思,那麼說出「關鍵字」也勝過一長串指令。比如要青少年記得洗便當,就直接說兩個字「便當」,青少年絕對清楚你要他做的是什麼。能不說就不說,能少說就少說,抓住非常關鍵的時刻再好好說一說,和青少年溝通,爸媽絕對要把這內化為最基本的潛規則。
.
以上文字取自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
.
跟彭菊仙老師討論如何給青少年零用錢、3C與網路使用、如何請青少年為自己負責任、拒學、青少年溝通等議題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169697883090769/
家庭互動模式 在 志祺七七 Facebook 八卦
【 你也曾經不自覺地複製了父母的負面行為嗎? 】
✦ #可以打開CC字幕和調整速度ㄛ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
小時候很討厭爸媽對自己說的話愛理不理,
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也開始這樣對待另一半?
這種上一代影響下一代的狀況,就是所謂的
#家庭互動模式複製(aka #跨世代傳遞)
這種複製不僅不會隨著時間消失,還有可能一直代代相傳
如果我們不想要一直重複著上一代的負面行為
把不好的互動模式帶給身邊的人,該怎麼做呢?
今天,就讓我們從 #認識家庭互動模式 開始:
▶︎ https://youtu.be/poSrMR1cIkQ ◀︎
--
志祺七七,每週七天,每天七點,每次七分鐘
帶給你全面的生活議題與深度的剖析!
透過完整的資訊整理,取代你被混亂媒體干擾的時間:)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YouTube
➜ 追蹤志七 の IG ,偷看更多團隊日常幕後:http://bit.ly/shasha77_instagram
家庭互動模式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神秘ㄉ行為複製 #心衛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
想知道更多心理衛生資訊?請點👉 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
什麼?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還有臉書粉專?快來看看👉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entalhealth/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37 什麼是家庭互動模式?
00:48 家庭互動模式有哪些?有些可能暗藏問題?
03:04 如何面對互動中產生的問題?
04:50 什麼是家庭互動模式複製?
05:24 「自我分化」和「情緒掙扎」的影響
07:04 那該怎麼掙脫負面互動代代相傳?
07:32 我們的觀點
08:15 提問
08:3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從結構派家族治療理論分析自我家人互動關係 by洪家榮
→ 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 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pdf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端被捲入三角關係時,該如何「去三角化」?:https://bit.ly/2YEQQex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https://bit.ly/2OASb6j
→ 夫妻婚姻滿意度與其獨生子/女 三角關係運作之分析研究:https://bit.ly/2ZwNNqj
→ 家庭系統理論:https://bit.ly/2TaS68b
→ 家庭次系統:https://bit.ly/2yCSjYv
→ 自我分化:https://bit.ly/2yA8tSn
→ 圖解自我探索與成長:https://reurl.cc/zdGN6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端被捲入三角關係時,該如何「去三角化」?:https://bit.ly/2YEQQex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家庭互動模式 在 結構家庭治療四步模式任務十二與十三促使家庭互動改變方式 的八卦
結構家庭治療四步 模式 任務十二與十三促使 家庭互動 改變方式.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