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端午,對於大澳居民來說,即使漁業已經褪色,但漁村的歷史一頁仍然憑藉端午遊涌這種傳統儀式得以被記載下來。
相傳百多年前大澳出現瘟疫,漁民用龍舟拖著小艇在水道巡遊,小艇上載有從大澳各家廟宇接來的神像,以此潔淨社區,驅除瘟疫。這個當地稱為「龍舟遊涌」的傳統亦維持到現在。
大澳漁村歷史久遠,更是捕捉黃花和𩼰魚的勝地。而直到1950年代之前,黃花一直是大澳漁民的經濟支柱,單是大澳和長洲兩地捕獲的黃花魚,數量便佔當時全港四成,大澳人甚至一早發展出成熟的「圍黃花」技術。後來因為漁船機械化引至濫捕,令海中黃花大幅消失。昔日盛世也成了「明日黃花」,只留回憶。
在漁業還興盛的年月,漁民會組成行會互相幫助,當時以捕捉黃花魚為主的大尾艇漁民組成了合心堂,以捕捉𩼰魚為主的扒艇漁民則組成了扒艇行,而收購鮮魚轉銷的漁商則組成「鮮魚行」。三個行會在2008年聯合組成大澳傳統龍舟協會,合力保存這個有百多年歷史的節日慶典。遊涌亦在十年前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因為疫情,大澳雖然今年無龍舟比賽,但遊涌儀式依舊。扒艇行龍舟開始遊涌之前,先往侯王廟採青,拜神後到廟後割草,然後把青草掛在龍口,其他龍舟也隨後陸續到侯王廟。
近年有年輕藝術家以壁畫美化這個老去的社區,龍舟也成為壁畫主題之一,甚至在停泊「太平車」(共享輪椅服務)的膠箱上繪畫醒目的龍舟,可見端午對於大澳人的特別意義。春季號《就係香港》的大嶼山專題中,不但呈現了這些社區壁畫背後創作團隊的心思,也用插畫重新演繹昔日漁民圍黃花的精湛技術。
歡迎訂閲
shop.beinghongkong.com
#端午節 #龍舟競渡 #大澳 #遊涌 #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嶼山 #黃花魚 #漁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