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語都還沒學好來,千萬別急著大量學第二外語!
2:大隻雞晚啼,是不實際也不時髦的說法!
語言發展真有「黃金期」嗎?
談到發展與學習,我們常常聽聞有「黃金期」存在,那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是否也如此呢?「寶寶的語言學習的確有所謂『黃金期』存在,但家長往往過於在意第二語言的學習,反而忽略母語的重要性。臨床經驗上,孩子學習母語的奠基關鍵在5歲以前,若在此之前未能把握時機好好學習母語,日後的母語學習成效便會受到限制。」
因此在孩子滿5歲前,母語詞彙尚未累積充足、說話發音仍不清晰,無須刻意著墨在第二語言的教學上。想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家長應提供給孩子更充分環境刺激,讓孩子有空間自在揮灑母語能力。
學習外語真的要趁早嗎?
不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就讀「雙語幼兒園」或「全美語幼兒園」,希望從小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但孩子在母語根基穩固前,若貿然進入不熟悉的雙語、全美語環境,有可能對日後的學習造成影響,臨床上經常遇到貿然進入全美語環境讀書的小男孩,結果小學一年級時反而發生國語程度不及同齡者、不會造句、閱讀能力落後等問題,回頭追究根本的原因,發現竟是幼兒時期的全美語教學惹的禍。
學習模式及開不開心才是重奌!
對於學習外國語言,大家一直存有從小學習成效越好的迷思,其實學者曾經做研究過,一群從小乖乖待在補習按照課本學習英文的孩子,與另一群從繪本、歌曲、遊戲中學習英文的孩子相較,等國小四年級再來看他們的英文成績,會發現第一組孩子的英文成績竟不如第二組孩子。
主要原因在於填鴨式教育提早抹煞掉孩子對語言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反而讓孩子對學習語言極為反感。11歲以前孩子對外語的接觸經驗是否充足,未來將是能否學好語言的關鍵,在此之前多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學習語言自然會變成快樂的事。
語言趣味小遊戲,學習語言動一動
(1)發出聲音──適合滿2歲的小朋友
是一個訓練專注力並且使用聲音玩語言的活動,可以先替各種動物設定聲音,比方說公雞是咕咕咕、小鳥是吱吱吱、貓咪是喵喵喵、小狗是汪汪汪,而當爸爸媽媽說出動物的名稱,此時孩子就要喊出該種動物的叫聲,譬如媽媽講了「貓咪狗狗」,此時孩子就要回答:「喵喵喵汪汪汪」,聲音和順序都不能有錯誤。
(2)請你跟我一起說──適合3~4歲的小朋友
爸爸媽媽念出一段文字,比方說「我要去買早餐,早餐有吐司和牛奶……換你!」接著孩子要照樣造句跟著說:「我也要去買早餐,早餐裡有麵包和果汁……換你!」講過的品項不可以重複,這個遊戲一方面可以訓練孩子口說,一方面也能促進孩子的聯想力和記憶力。
(3)連接詞說故事──適合4歲以上,已有邏輯的小朋友。
再大一些的孩子,開始學習將「因為」、「然後」、「再來」等連接詞放入句子中,在孩子講故事的過程裡,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建立使用連接詞的習慣,例如像這樣的情境:
孩子:「我是一個小廚師,我在家裡煮菜。」
媽:「然後呢?」
孩子:「然後我放了番茄和蛋,好好吃喔!」
媽:「再來你要煮什麼?」
孩子:「再來還要煮濃湯,要放玉米……」
媽:「最後呢?」
孩子:「最後裝到盤子裡,大家就可以吃了!」
嬰幼兒語言能力檢測
1歲
*開始明白簡單的字義,如:「不可以」、「謝謝」、「再見」。
*開始了解話語和東西的關聯性。
*會用手勢或動作進行簡單溝通,例如,指東西、點頭、搖頭。
*牙牙學語,開始發出一串聲母和韻母結合的聲音,而且有語調的變化。
*樂於模仿簡單的聲音。
1歲半
*聽懂50~75個詞彙。
*會用手指身體一些部位,如眼睛和鼻子。
*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如去睡覺、穿鞋子、坐下來……等。
*能使用約3~20個詞彙,例如:爸爸、媽媽、抱抱,但發音不大清楚。
*常會重複他所聽到的語彙。
2歲
*聽懂約300個詞彙。
*能聽懂較複雜的句子。
*能遵循兩個相關的指令,如:「去客廳拿衛生紙」。
*能說出約50個詞彙。
*能將已會說的詞彙組合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媽媽開」、「爸爸抱」。
*會回答簡單問題或輪流對話。
3歲
*可以了解複雜句子,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
*日常簡單對話大多可以理解及回應。
*可以使用簡單句子來表達意思,且發音更清楚。
*會回答以「誰」、「哪裡」、「什麼」開頭的簡單問句。
*大多使用話語來表達感受,較少哭鬧。
4歲
*日常對話大致沒有問題。
*聽得懂簡單情節的故事。
*能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
*能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的名稱。
*除了ㄓ、ㄔ、ㄕ、ㄗ、ㄘ、ㄙ的音仍有些模糊外,大部分構音均可正確發出來。
5歲
*會遵循3個步驟的指令。
*可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圖片,或描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且口齒大致清晰。
*會正確使用代名詞,如:他、她、你、我、他們。
*說話流暢,不太會有重複、結巴的情形發生。
6歲
*詞彙量增廣,能將新學的詞彙用於對話當中。
*發音更精準,句子結構與選擇詞彙的能力完整。
*能重述故事,更有連貫性和次序感,並能說出自己的經驗。
*能精確的描述出過去事件的細節,也能自己編故事。
(From聽力語言學會)
「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的推薦目錄:
- 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 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K力's 幸福芳程式 Facebook
- 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 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寶寶] 嬰幼兒語言發展- 精華區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兒童語言發展階段的推薦與評價,DCARD、YOUTUBE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兒童語言發展階段的推薦與評價,DCARD、YOUTUBE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超過兩歲不說話,送幼稚園就OK?!難道有自閉傾向?幼兒 ... 的評價
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K力's 幸福芳程式 Facebook 八卦
【 語言治療師的叮嚀】四、五個月的孩子,能吃剪碎花椰菜嘛?
這陣子有好多媽媽來私訊K力,說她看了網路上某位人氣醫生的直播分享後,覺得自己的用心好像都是白費力氣了,小孩子似乎四個月跟著大人吃就好,何必煮副食品呢?
後來K力和妹妹(新北市三重宏仁醫院的語言治療師 -蔡呈穗)反覆研究了直播影片內容多遍,我們發現這部影片有些內容,的確會造成嬰幼兒錯誤的飲食影響。套句影片中醫生所說的:「那是妳的女兒,不是我的。」所以如果孩子照著影片中的方法飲食,那麼噎到、異物吸入氣管中嗆到、不吃沒調味的料理只吃重口味,甚至窒息,那都是妳家的事,醫生完全不會負責的。
每個孩子的生長曲線發展都是獨特個體,學習的速度不同,能適用的方法就不一樣,以K力接觸的嬰幼兒為例,有七個多月很喜歡跟大人吃飯,也吃的很好的寶寶。但是也有五個多月喝米湯,因為米湯中有些顆粒,造成米粒傷了腸胃消化不良的寶寶。
所以一旁的照顧者,需要依照孩子的發展速度,階段性的變化食物型態,而過程中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一歲的孩子,有正常的能力和大人一同進餐飲食。
因此,K力的妹妹-蔡呈穗,決定寫下這篇文章,以小蝦米之姿,提供正確嬰幼兒飲食觀念。
文章 ► goo.gl/jUJHvG
#專業妹妹負責提供資訊
#廚師姊姊只好負責煮飯
#我們仍是小蝦米但為了孩子只能豁出去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手冊指出,添加副食品種類應循序漸進,從單一穀類開始,再依序添加蔬菜類、水果類、肉類,建議由口味淡的食物開始。因此家長們要注意的是添加副食品有一定的順序,應配合寶寶的發育做適當的調整。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手冊:
http://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788&type=01
=======================
【 歡迎分享,K力's 幸福芳程式 】
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八卦
🤵🏻#鰻爸觀點《從新聞事件看幼兒語言學習》
上週有兩則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卻都與「#幼兒語言習得」有關。第一則新聞是一個僅六個月的嬰兒,只要在生氣或不舒服時,除了哭聲之外,也會發出了很清晰的三字經。
第二則新聞則是台東縣一名孩童因父母工作忙碌,以3C產品當保母,迄今3歲只會發出一串聲音,卻無法與大人有效對話,語言發展明顯遲緩。但是這些聲音卻夾雜了不少yellow、red 等英文單字。經評估之後確認該孩童並不理解這些英文單字的意義,只是單純的聲音模仿而已。
這兩則新聞剛好用一正一反的例子告訴我們:人類的嬰幼兒,究竟是如何習得語言的。罵三字經的嬰兒,雖然不知道那三個字的意義,但卻在很精確場合與情境下的使用了它,方法就是不斷的觀摩與模仿。因為該嬰兒的父親平日三字經不離口,所以嬰兒學到了可以用這個發音來表達不滿的情緒。
相反的,另一個三歲的小孩,因為只有手機電視陪伴,所以雖然會發出手機兒歌影片中的英文單字,他卻因為缺乏互動的對象,所以無法從互動中學到這些英文發音與情境或事物的連結。所以只是無法正確套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他只模仿了聲音,而不是學了英文。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人類的幼兒在七歲之前,有高超的「語言習得」能力。而語言的習得,需要人與人之間互動、對答,且整個情境的配合,才能逐漸聽懂別人的話、又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嬰幼兒學中文如此,學英文也是如此。每個人類嬰兒直接與他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透過不斷互動與模仿所習得的語言,就是所謂的母語。
一個小孩會有母語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除了生理因素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互動不足。相反的,一個小孩如果同時與三個使用不同語言的主要照顧者密切互動,他是可以輕易發展出多重母語的。
但由於前述的「語言習得」能力,在七八歲之後,就會快速下降。所以,對於希望培養孩子可以把英語當做第二語言的中文父母,其實都應該掌握八歲之前的黃金時期,並且使用「母語式的語言學習法」來做為培養孩子英文能力的核心方法。
母語式的語言習得有幾個關鍵要素:一,以簡單的句子為模仿單位,而不是以單字為單位。二,句子的模仿要與實際動作,事物,表情結合。三,每個句子都是依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進行。四,詞彙的發展不需死背,而是從反覆的把句子套用在不同情境中得到。
根據這樣的原理,很多家長誤以為學齡前幼兒,看英語卡通,聽英文歌CD,或者有聲繪本,小孩之後的英文程度會變好。但事實上,這幾乎是無用的。因為小孩也許輕易的記住了術十個甚至上百的字詞的發音,但因為缺乏情境的對照與練習,小孩完全不知如何使用。
所以這種透過單向的影片與聲音來學英語的方式,其實與我們當年的填鴨式學法,相去不遠。充其量只是利用比較有趣的方式,讓小孩輕鬆記下比較多的單字而已,距離發展出完整的聽說讀能力,還有很長的距離。
#鰻爸觀點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超過兩歲不說話,送幼稚園就OK?!難道有自閉傾向?幼兒 ...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超過兩歲不說話,送幼稚園就OK?!難道有自閉傾向? 幼兒語言發展 大解密|黃瑽寧x剪接師EP3. 105K views · 3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嬰幼兒語言發展順序 在 [寶寶] 嬰幼兒語言發展- 精華區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網誌連結https://www.wretch.cc/blog/tudo0704/21013303
2008年12月這一期的主題是嬰幼兒語言發展....
語言,是人類複雜的心智能力之一,無論是生存需要、溝通或互動,在在都要透過語言!
而語言發展可說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與學走路約在兩歲完成相比,要擁有成熟的語言能力
,至少要花上七年的時間,其重要性與複雜度可想而知。
【嬰幼兒的非語言溝通方式】
1.哭泣:這是孩子的本能,但慢慢的,他的哭法會變得不一樣。
2.臉部表情:嬰幼兒會改變臉部表情來傳達情緒,只要看他的表情就可以立即分辨。
3.手與手臂的動作:8~10個月大的時候,他會用手去接觸他想要的東西或是推開不要的東
西或人,這是嬰兒期表達欲望最明顯的方式。
4.腳和腿的動作:當孩子躺在床上,做充滿活動的腿部動作,也可看出他是在何種情緒中
。
5.其他身體動作:例如不安份的扭動身體表示不耐煩,例如貼著你要擁抱表示他想要安全
和安心。
【語言發展從哭聲開始】
新生兒從出生那一刻的哭聲開始,就展開了語言的歷程。
「哭」,讓他學習如何協調呼吸和發聲,做為將來發聲說話的基礎。
「進食」,讓他運用口腔、咽喉的肌肉,成為將來咬字發音的主要動力。
「感官知覺」,則讓他藉由聽、看、摸、聞,探索外在的世界,成為認知學習重要的管道
。
【順序相同,速度因人而異】
父母應在乎的是,給孩子的刺激是否足夠,只要孩子應有的能力還未展現,父母就不厭其
煩的教,直到能力出現為止。聽覺理解力夠,但口語表達能力稍慢,就等他迎頭趕上,若
對感官刺激的反應、溝通行和互動能力,以及認知理解能力都不符合實際年齡的話,就必
須求助兒童心智科或語言治師的專業協助了。
【讓有點熟悉的陌生人測試孩子的表現】
對大部份的媽媽而言,只憑孩子一個眼神或動作就知他下一步要做什麼,常順勢就拿了他
要的玩具或食物,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口語表達機會。而爸爸對孩子的了解程度不像媽媽
,兩人溝通勢必多費點口舌,才能互相了解對方需求為何。建議爸爸平常多路孩子說話,
不僅創造溝通機會,也可測試其語言能力的表現。
【陪著玩玩具,增加使用語言的機會】
以前的孩子玩伴多,現代小孩則是玩具多。不少父母樂於買五花八門的玩具給孩子玩,市
面上的玩具琳琅滿目,具各有不同功能訴求,的確很能吸引孩子,但父母卻忽略要陪著孩
子玩玩具,才能玩出趣味和意義。讓孩子獨自玩玩具不是獨立的表現,應該是當他有能力
後再獨立,否則再多的玩具只是玩一兩次,並無法發揮玩具應有的功能。
【語言發展指標】
◎0~3個月
能力1:會朝發出聲音的方向轉頭--這表示聽力發育良好,感覺統合也大致正常。
能力2:能注視照顧者的口型變化--如果此時北鼻的眼神無法與父母交會,就有疑似自閉
症的隱憂,務必提高警覺,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能力3:能發出聲音自娛--約在出生後20天左右,北鼻會發出如「agu」的聲音自娛,這時
大人若用同樣的聲音回應,他會覺得很開心。
能力4:會回應成人的聲音--把握幫北鼻做事的時刻和他說話,觀察他是否有回應?若有,
父母一定要給予肯定的回應,讓他願意再繼續玩下去。
◎4~6個月
能力1:會嘗試發出不同的聲音--對於聲音更為敏感的北鼻,即使聲音來自較遠處,也能
引起他的注意,還能從父母的語氣中聽出端倪,並改變音高及聲調。在聲音的變化上,愈
見多變,他喜歡自己所發出的聲音,並從中感受不同的聲音製造出不同的震動。
能力2:能發出聲音回應成人的話語--如果此時的北鼻沒回應成人的話語,除增加互動的
時間與變化性外,少讓他在清醒時含著奶嘴,才能把嘴巴空出來學說話。
能力3:對熟悉的童謠或音樂有反應--音樂和童謠不只是由CD播放,從父母的口中哼出,
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能力4:會注視說話的人--孩子靠聽覺學習語言,除學說話外,也必須在聽音辨人的能力
有所養成,讓他能夠正確分辨聲音與發出聲音的人做連結,才知道誰是主要的說話者,同
時注意其表情,再做正確的回應。
◎7~12個月
能力1:能模仿大人的簡單話語--六個月大時多發單音,如「ㄍ」、「ㄅ」、「ㄉ」,接
近七個月大時,他會把學過的音放在一起,開始發兩個音節的聲音,如「ㄅㄚ」、「ㄇㄚ
」。
能力2:在牙牙學語中出現聲量、高低和節奏的變化--藉由各種聲音,並配上表情、肢體
動作,讓他從中學習並模仿聲量、高低和節奏的變化。語言學習從狀聲詞開始,較能吸引
北鼻的注意力,如狗狗「汪汪」叫、貓咪「喵喵」叫、鴨子「呱呱」叫、車子「ㄅㄨ ㄅ
ㄨ」等。
能力3:會以肢體動作進行溝通(如以手指物或搖頭、點頭)--北鼻用肢體語言表示需求,
父母不要急著立即滿足北鼻,而是當語言翻譯機,幫他把動作解讀成口語語言,進行確認
,以免單向錯誤解讀,同時讓他學習該如何說,以增加其詞彙與表達能力。父母在與北鼻
說話時,肢體動作也可稍微明顯,讓他也能透過視覺加以輔助理解其中意涵。
能力4:會與人輪流對話--對話需要一來一往,平常跟北鼻講話時,即使是父母的自問自
答,在問答中要留一點時間讓他回應。同時,他必須注意你的面部表情和目光,你的目光
轉向哪兒,他也會轉過去,這些都是語言交流所必備的技能,也是很早就開始發展的技能
。
能力5:能理解簡單語彙意思(如ㄋㄟ ㄋㄟ)--平常無論做什麼事,父母都要養成邊做邊說
的習慣,讓他理解語彙所代表的意義,並做出相對應的動作。父母在做每一個動作時,要
心口合一,不要說「要洗澡」,卻朝廚房走去,易讓北鼻建立錯誤認知。
◎13~18個月
能力1:能講至少10個單字--這時的孩子口中的一個字通常表示許多東西,如「狗」泛指
四隻腳的動物,長期跟孩子相處的父母,最能了解他所指為何。
能力2:能結合兩個字出現電報式的話語(如狗狗汪汪)--當孩子說出來時,父母可以再模
仿說一次,表示肯定而提高其學習興趣。
能力3:能用語彙表達想要的東西--多鼓勵孩子以口語說出自身需求,例如可以挑幾樣孩
子有興趣的玩具或食物,然後問他最喜歡那一樣,順利回答後,可視情況讓他當點心吃當
做鼓勵。
能力4:能以「要」、「不要」回答簡單問題--這時的孩子已有自己的想法了,但父母往
往忽略他的想法而逕自為他決定很多事,這麼做很容易阻礙他表達的欲望,失去互動的意
義。讓他回答簡單的問題,是與成人世界溝通的開始,千萬不要剝奪其表達權利哦。
能力5:能理解簡單日常生活用語--語言學習,從日常生活開始,因為孩子的能力不是父
母、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幫助其發展出來的。在孩子的認知裡,物品因有具體形象,認識
並說出名稱其實不難,因此,在這階段中,他的語彙絕大多數是名詞,但像「拿」、「丟
」、「上」、「下」、「去」、「回」等動作,若沒配合具體動作做給他看,就不是那麼
好理解。
能力6:能指認或說出熟悉物品/動物的名稱--可以準備一些東西,如奶瓶、紙巾、糖果
等,請孩子拿出你點到的東西,多跟他說話,加強其認知能力。
◎19~24個月
能力1:可說出20個以上的字彙--增加語彙的方法不是只能一成不變的告訴孩子「這是什
麼」,久了會沒意思,建議可以改用「猜猜看」的方式,更能激起孩子的學習動機,提升
學習效果。準備一個「神秘袋」,放入平日他愛吃的食物或愛玩的玩具,給他一點提示,
如配合情境的描述「你最吃的」、「每天都會玩的」,讓他猜猜是什麼東西,他會記得更
快哦。
能力2:能以短句與他人對話--扮家家酒是孩子練習短句對話最好的方式。在與孩子玩時
,當孩子說完一句話後,父母要先仿說一遍,給予回饋再做延伸。當然父母在跟孩子對話
時,偶爾會發現有些話好像聽起來耳熟,不要懷疑,一定有人這麼說過,因此在孩子前面
必須要謹言慎行,以身作則。
能力3:能說出簡單的身體部位名稱--教孩子認識身體的部位不但可以增加語彙,日後當
孩子有不舒服時,才能明確指出那裡不舒服,省得讓父母東猜西猜,讓親子溝通更有效率
。
能力4:練習說疑問句(如問:爸爸去那兒呢?)--父母可以試著以簡單問題問孩子,如「餅
乾在那裡?」,等到他找出來,再教他說「餅乾在盒子裡」,讓他模仿問問題及回答的方
式。逐漸地,他就會發展出他的問題考你,準備接招囉。
能力5:能自己翻閱圖畫書--故事書最能吸引孩子,因為書中充滿有趣的情節、美麗的圖
畫、再加上父母用溫柔的聲調念出,更是讓他大大的著迷。孩子對書產生興趣,進而主動
閱讀,甚至會依照頁面順序,把父母先前講過的故事「複製」出來,父母也可用開放式的
問題引導,如「你剛剛看的故事有那些人?」、「兔子媽媽和小兔兔說了什麼?」
能力6:聽到喜歡的音樂或歌謠會跟著手舞足蹈或哼唱
◎25~36個月
能力1:能聽懂較複雜的句子--此時父母一定要慢慢地把話有條理的說清楚,讓孩子有時
間思考。如果孩子有點茫然時,就重覆幾次,甚至把原本的句子再拆解成簡單一點的語句
,直到他明白為止。
能力2:說簡單句(名詞、形容詞與動詞的組合)--此時的父母可以開始加強形容詞,如「
蘋果」,不妨延伸為「紅紅的蘋果」、「香香的蘋果」。也可以增加句型的變化,如直述
句、否定句和問句,而且這時的孩子喜歡玩問問題的遊戲,這就是一種對話,在一問一答
中,建立「輪流」的概念。
能力3:用簡單句與人互動
能力4:以口語為主要表達工具--當孩子體認到用嘴巴說,比用手指或哭鬧的非口語方式
,更快讓大人了解且獲得滿足,他自然的會以口語為主要的表達工具了。所以平日照顧時
,不要事事為孩子做決定,當他少了表達需求的機會,也就不需要使用語言,惡性循環的
結果就是「不想說,也不會說」,當父母願意給他機會說,他會愈說愈多、愈說愈長。
◎構音異常,從四歲以後才矯正
四歲以前的幼兒若其語言發展能力符合年齡,只有發音不清楚的情形,很可能是因為他的
語言純熟度不夠,經過一段時間練習,語言發展愈來愈成熟,構音的問題有時會自行修正
。但如果到了四足歲以後,孩子仍有相當程度的發音不清時,就需要語言治療師的幫忙了
。
=======================以上是重點摘要,以下是心得報告=======================
讀書報告拖好久都沒有新增了....
一方面是因為最近很多該寫的文章都還沒寫...欠文ing....
另一方面是語言發展這篇我真的整理的很辛苦....
愈整理只會愈沮喪....
說到這個語言發展....真的是令我最頭痛的地方....
豆妹什麼都好....什麼發展都有到位...唯獨語言這一塊....
前陣子我還帶了豆妹去做語言發展評估....
https://www.wretch.cc/blog/tudo0704/21021736
結果...我必須承認我真是個溺愛孩子的媽媽....
我的鐵腕執行只有前三天....真的沒辦法忍受看著豆妹哭啊.....
我現在的做法是當豆妹想要某樣東西...我就反覆的對她說「這是OO」...
即使把東西給了她也是繼續講...
因為很多媽媽說他們也是這樣...突然有天孩子就會講話了....
希望豆妹也是如此啊.....
<自己不夠堅持還拉其他媽媽下水...嘖嘖嘖...>
總之這篇的心得我也不曉得該怎麼寫....
就讓我混過去吧....
大家看看上面的重點摘要就好囉....
--
這裡記錄著我的狗兒子和寶貝女兒的生活點滴...
還有我們一家趴趴造的遊記...偶爾會有一個老媽子的碎碎念...
歡迎一起來分享https://www.wretch.cc/blog/tudo070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228.80
> -------------------------------------------------------------------------- <
作者: keepdown (keepdown) 看板: BabyMother
標題: Re: [寶寶] 嬰幼兒語言發展
時間: Fri Jun 5 12:23:02 2009
※ 引述《ikarih (梨)》之銘言:
: ※ 引述《nunulin99 (土豆媽咪)》之銘言:
: : 說到這個語言發展....真的是令我最頭痛的地方....
: : 豆妹什麼都好....什麼發展都有到位...唯獨語言這一塊....
: : 前陣子我還帶了豆妹去做語言發展評估....
: : https://www.wretch.cc/blog/tudo0704/21021736
: : 結果...我必須承認我真是個溺愛孩子的媽媽....
: : 我的鐵腕執行只有前三天....真的沒辦法忍受看著豆妹哭啊.....
: : 我現在的做法是當豆妹想要某樣東西...我就反覆的對她說「這是OO」...
: : 即使把東西給了她也是繼續講...
: : 因為很多媽媽說他們也是這樣...突然有天孩子就會講話了....
: : 希望豆妹也是如此啊.....
: : <自己不夠堅持還拉其他媽媽下水...嘖嘖嘖...>
: 我之前本來想回 不過那時有點忙 XDD
: 說真的 我覺得醫生說聽得懂而不開口講
: 是因為大人太寵 小孩用一指神功就ok 所以要逼著講
: 這段話我是有條件的認同
: 如果說兩歲半三歲後還是這樣 那也許有可能
: 可是一兩歲的小孩 其實發聲器官和大腦之間的神經還在發展
: 有些人就是發展得比較慢嘛
: 有些人就是謹慎想要能講得比較好一點再開始講嘛
: 我不覺得一歲多就逼著要講會有什麼用 因為他就是做不到啊
: 也不覺得是因為大人太寵所以不需要學講話
: 因為一歲半以後其實小孩就開始有用指的也無法表達的需求了
: 豆妹能夠跟字尾 我覺得這就代表他會講啊
: 只是他目前能做到的就是跟字尾而已
: 就像許多人說不要跟小孩講疊字 小孩如果講疊字那就不要回應他
: 可是那是小孩能講一般詞彙以後的事
: 像我家小兔也是講話慢 一歲半三個詞(爸爸 媽媽 ㄋㄟㄋㄟ)
: 一歲十個月冒出一大堆疊字
: 但那些詞彙平常我都是講正常版本 疊字是他自己疊的
: (胡蘿蔔-->蔔蔔 玉米-->米米)
: 所以就是他的發展那時只到疊字啊
: 一兩歲的小孩正在發展自我
: 老實說如果他們做得到 其實都巴不得能展現給大人看
: 表現出自己的厲害
: 不做那就是做不到不然就是沒把握
: 他們還沒有到"故意不做"的年紀
: (不過倒是已經到了"故意做"的年紀就是了 XD)
: 豆妹可以再等看看啦
: 拿東西給他的時候除了說反覆說"這是OO"之外
: 也可以多加些形容詞 誰的啦 什麼顏色啦 軟的還硬的啦
: 除了可以讓他增加詞彙 媽媽自己也比較不無聊 (不過很累還要想 XD)
在講疊字方面,其實媽媽如果不要硬是去糾正小孩,對孩子語言發展比較有幫助
媽媽如果講話跟小朋友一樣,在英文叫做motherese或者是child-directed speech
也就是去配合小朋友的說話方式來說話
學術上很多研究都證實這樣的說話方式會幫助小朋友的認知及語言發展
還有在詞彙學習上面,在嬰幼兒時期 小朋友一開始只會講物品的名稱
如果是要發展形容詞的話 一開始先學到的會是物品的形狀(大,小等)
嬰幼兒時期的孩童會有所謂的一個shape-bias,也就是「形狀」對她們來說
在視覺上是最顯著的。其次才是顏色,材質等。所以在學習上也是有難易度
我是個研究兒童詞彙發展學習的學生
希望我講的這些有助於大家理解小朋友的語言發展
因為我看的東西都是原文 所以有些比較專業的詞會不知道如何翻譯成中文
還請大家見諒> <
但我對幼兒語言發展很有興趣
所以才來版上回了這個問題
希望大家的小朋友都很快樂的學語言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