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這條路,寫一萬個字也不夠
一直沒有分享過,今天想寫一下關於餵母乳這件事,台日兩邊的經驗與感受
一樣先說在前頭,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判哪一邊,只是我個人的感想
很巧地有位朋友剛好和我一樣,第一胎在台灣生產,第二胎在日本,前陣子聊天時發現我們的經驗竟然非常相像
懷娜醬的時候我就決定,可以餵母乳的話就要餵,而且想要親餵不要瓶餵
考量的點是我是全職媽媽,整天和寶寶相處,親餵最方便,省去擠奶消毒等
如果是有後援可以有人接手顧寶寶,那就會考慮瓶餵(擠奶出來請人餵)
但因為我無後援,自然就沒有瓶餵這個選項
至於母乳比配方營養有抗體,對我們來說不是最堅持的點
而是有餵母乳有賺到,配方當然也好
反而母乳比配方省錢這一點,是最有感的
雖然沒比價過不知道,但可以不用知道奶粉的價格就餵到娜醬離乳,也是種幸運與幸福
沒生過,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體質是有沒有奶、奶多不多、夠不夠
生產前想得很美好「如果奶夠就餵,如果不夠,就餵配方。不需要為了奶而憂鬱,這樣不值得」
不過生了之後,就體會到了箇中甘苦,現在想想,不憂鬱還真是難
每次看到別人一擠就好幾百ml的奶,就更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奶
我生第一胎、第二胎都一樣,擠再多都不超過100ml(而且是雙邊)
這還是最顛峰的狀態,平常要擠可能都20、30ml這樣
在台灣時,醫院都說「媽媽再加油,不然不夠寶寶喝哦!我先幫妳補配方,妳擠好奶就送過來」
也接受護理師的建議,設定鬧鐘每四個小時擠奶
後來還因為奶量一直上不來,依建議調整成每三個小時
「是不是妳的擠奶技巧不對?所以才擠不多?」
這個問題妳有的,我當然也有
毛心潔醫師的母乳衛教影片一看再看、請護理師幫忙看、甚至請通乳師通乳
無論是機器擠乳、手擠乳,都一再檢討,整天懷疑自己到底是哪裡錯了
只要小嬰兒娜醬一哭,就害怕是不是我餓到她
除錯之後,知道不是擠奶技巧的問題,那就變成
「一定是妳給自己壓力太大了啦!」
擠奶擠到受傷、草莓奶也都在生娜醬的頭一個月發生了
當時渡部桑陪在身邊,看到我凌晨要起來好幾次擠奶,心疼不已
他「晚上也不能睡,一定要起來擠奶嗎?」
我「對啊,因為我的奶不夠,要追奶就必須這樣」
他「天啊台灣都這麼嚴格嗎?這樣逼一個剛生完孩子最需要休息的女人?」
我「不是不是,是我要求的,我告訴醫院我想要全親餵,這是護理師給我的專業的建議,不是他們逼我,如果我說我要混餵或是餵配方,醫院當然會尊重,我也不用這樣追奶」
我真心感謝護理人員,娜醬也的確讓我全親餵到她自然離乳
所以一直認為「那樣的痛苦是必須的,好在有堅持下來」
每個媽媽無助時的自救,我也都做過
尋求專家的建議,要怎樣才能追奶、有足夠的奶量呢?
「多刺激多擠乳,製造需求就有供給」還有「充足的睡眠與好心情」
這兩件事多麼矛盾,以致於我選擇了任何一邊,都在後悔、責怪自己
我睡多了,就怪自己沒有半夜起來擠奶,一定是這樣才沒有奶
我為了擠乳犧牲睡眠,就怪自己一定是睡不夠沒休息到才沒有奶
因為這樣壓力太大而哭了,就更怪自己一定是我沒有保持好心情害的
我以為我是因為少奶、需要追奶,才一直被「擠奶」追著跑
但我的朋友並不是少奶體質,她說她在台灣生產也是不停被要求「擠奶!擠奶!擠奶!」
甚至她懷疑「我奶量很夠啊!親餵就好,為什麼還要擠?」
「妳要趁現在奶夠的時候多擠出來冷凍啊!妳怎麼知道何時會掉奶,到時就不夠寶寶喝了」
所以奶明明很夠,她仍然倍感壓力
話鋒一轉,最近在日本生產完的我們,異口同聲
「在日本生好輕鬆啊,醫院還叫我不要去擠,不然會受傷」
我知道自己是少奶體質,第二胎一樣有要擠奶來追奶的心理準備
因此在日本的醫院生完後,我問護理師擠奶相關問題
日本的護理師「咦?為什麼要擠奶?」
我「因為我這一胎一樣想全親餵,我怕我奶不夠」
護理師「妳不用擔心,妳都有在親餵,就會夠寶寶喝的」
我「可是我第一胎時一開始也是不夠,是靠著一直擠才成功全親餵的」
護理師仍然持著懷疑的態度勸退「還是不建議擠奶哦!要擠的話,單邊不要超過10分鐘,不然受傷了就得不償失了」
在台灣時我相信台灣專業的護理人員建議擠奶
在日本時我仍然相信專業,所以就真的不擠奶
但我心裡忐忑不安,怕不夠怎麼辦
日本護理師看出我的疑慮,教我親餵前先量寶寶體重
親餵時即使寶寶尿濕尿布,也不要換新的尿布,就這樣等餵完後再去量一次體重
計算喝入的奶量,再決定要補多少配方
例如寶寶一餐要喝60ml,親餵前量寶寶體重是3000g,親餵後是3030g,就再補30ml配方
還有親餵的時間,單邊餵5分鐘,餵完換邊也是5分鐘
我「5分鐘真的夠嗎?」
護理師「夠的,親餵不需要餵很久,餵太久的都是當奶嘴在吸,而不是真的肚子餓。妳如果覺得不夠,就餵5到10分鐘,單邊最久不要超過10分鐘」
有這麼明確又科學的判斷方式,讓我很安心
雖然我們都知道,育兒不用搞得像在做化學實驗,不是照公式走就會有一樣的結果
但對於我最徬徨最無助的這一塊,有個SOP可以照著走,心理負擔輕很多,不用去懷疑自己又是哪裡錯了
還有我也要請大家不要誤會,日本並不是要求每個產婦都要去量寶寶體重,一一計算
是因為我有「不知道寶寶喝了多少」的疑慮,所以醫院才這樣建議
就像在台灣時,也會有「量尿布量,收集一整天的尿布秤重」來判斷奶量夠不夠一樣,只是一個方法
而這個方法完全解決了我的不安
在日本住院時,護理師要我「不要半夜起來擠奶」
要睡得夠、休息夠才有力氣照顧寶寶
我很聽話,也真的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品質
少奶是煩惱,奶太多也是煩惱
日本對於奶多的媽媽們,也是要求不要擠奶
「真的漲到很痛、不舒服的時候再擠一點出來,擠到不會痛就好,不要擠太久」
太郎出生的頭一個月,我還是擔心自己會不會餵不飽他
常常量他的體重,一邊遵守醫院的衛教「不要擠奶,正常親餵即可。有追奶需求時就在親餵後各擠5分鐘。」
很快地我就知道自己完全不需追奶,因為太郎體重快速增加
快到回診時醫生說「我以為我看錯,又再量了一次,他大好快哦!」
擠奶在台灣很普遍,幾乎是每個要餵母乳的媽媽必經之路
但是在日本和朋友聊天,發現擠奶比較像是這樣的感覺
「因為孩子生嚴重的病住院,無法親餵,又想要給寶寶抗體,所以需要擠奶,每天送去醫院給寶寶」
一般餵母乳的媽媽甚至根本沒有擠過奶
當然,我的母乳過程感到第一胎辛苦、第二胎輕鬆,也有可能是因為有了經驗所以第二胎自然順利
(像是寶寶含乳正不正確、哺餵姿勢這些,第二胎就熟練了,沒有和寶寶磨合的痛苦期)
除了上面寫的之外,我覺得還有一點最有差
就是「旁人的關心」
在台灣經歷各種奶的不舒服後,好不容易親餵好像順利了點
又馬上被關心「妳奶夠不夠啊?我看她好像還想喝」
就立刻掉奶掉到擠不出來
一掉奶就憂鬱,一憂鬱又會被說「看,妳就是這樣才會沒有奶,妳要放輕鬆才會有奶啊」
然後惡性循環,對,就是我的錯,別人都可以,我做不到就是我的問題
不過在日本,因為人與人的距離感(其實我是想說尊重,但想了想,距離感更合適)
旁人不會輕易說出這些話,不管是渡部桑的家人或是路人,都沒聽過這樣的「關心」
所以心情超好!這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心情好,奶就來了啊!所以妳要保持好心情啊!」
沒有一些限制、禁忌,也是一大原因
朋友說,上傳個喝咖啡的照片,就被問是母乳畢業了嗎
但在日本,只要不喝酒不吸毒就好了,咖啡拿鐵都不需忌口
我第一胎時吃巧克力後好緊張,又加上塞奶,整個怪罪在巧克力身上,之後也不敢碰
但現在發現吃巧克力不會塞奶,只會心情很好
寫這一篇,很怕會被當成批評台灣,美化日本
但其實是看到好多台灣的媽媽們,在母乳這條路上走得跌跌撞撞,真的很心疼
自己也走過這條路,如果能重來一次,我也想回到過去
告訴以前那個和母乳奮戰的我「其實可以不用那麼辛苦,妳已經很好了」
不是非得經歷痛苦才有資格當媽媽
不是因為妳是媽媽,就應該承受這些痛與委屈
我們容易把痛苦與偉大聯想在一起:因為媽媽為了生養我這麼痛苦,所以媽媽很偉大
第一胎半夜擠奶擠到哭,我是多麼想念自己的媽媽,覺得當媽媽真的太偉大太偉大了
但現在我更希望偉大可以和快樂連在一起
因為媽媽這麼快樂,所以媽媽很偉大
我多希望媽媽不要為了要給我母奶而受苦
相信孩子也是這麼想的「無論媽媽是選擇什麼方式養我長大(配方、混餵、母乳親餵、瓶餵),只要媽媽快樂,我就快樂」
照片:我每次餵太郎的時候,娜醬就會拿著繪本過來旁邊讀給太郎聽
照片是我在躺餵,娜醬正拿著我和渡部桑的相片書在跟太郎解釋
(至於為什麼是躺餵,因為躺餵最輕鬆省力,每一個「這樣帶小孩好輕鬆」都是我的小確幸
因為輕鬆我就有好心情,這樣小孩就比我更快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nny Huang - IBCL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3個月的寶寶應該吃多少奶、應該長胖多少、應該長高多少、寶寶的生長曲線表怎麼看、怎麼判斷寶寶吃得夠不夠?雖然每個寶寶的生長速度都不一樣,但還是有基本公式,可以幫助你了解平均的生長速度,如果想要下載生長曲線表,連結就在影片下方的說明文裡喔!📢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
嬰兒奶量公式 在 張忘形 Facebook 八卦
【大人的英語課】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其實是我最弱的一環,那就是英文XDDD。老實說,當時要去上myClass大人的英語課時,我自己是滿抗拒的。畢竟我從小到大的英文都很爛。
雖然做了英語程度測驗,我的顧問也跟我說我會遇到跟我同程度的人。但其實我還是很緊張。畢竟是外籍老師,並且上課都是英文的時候,我其實超害怕的,萬一講錯該怎麼辦呢?
但有趣的是,老師一開始就讓大家猜一些我們都一起不懂的單字。而我發現原來大家的程度差不多,所以反而有種同舟共濟的感覺,我們就開啟了彼此亂猜的模式。
當然,老師在過程中還是做了很多引導。我也從老師身上發現一件事,那就是英文不是工具,應該是生活。
在上課的過程中,其實大家都很忙,我們要猜單字,看圖說故事,聽一段內容去回答老師布置的任務,最後還有角色扮演。
舉個例子來說,我其中選的一堂課是專案管理,裡面我們就要輪流扮演CEO和專案經理,CEO負責盯進度,而專案經理負責匯報。雖然一開始講起來很卡,但卻很快能夠上手,因為這就是我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場景阿。
所以課程上完後,我也歸納了我自己英文學不好的三個點:
1. 學不好語文,是因為制度問題
以前學英文,都專注在文法跟時態,於是我們都在死記那些公式規則。所以我久而久之,覺得學英文根本超痛苦。但如果我們抱持的心態是把生活場景轉換為英文模式,那學起來就快很多。
我在myClass上的90分鐘沒有看過手錶,就是認真參與任務,跟同學討論,不知不覺間時間就過了。而上完課後,其實很多單字和用法就會自動記得。當然,不是全部,但完全不是因為我去死背,而是因為剛剛的流程體驗。
2.不是很厲害才開始,而是開始才很厲害
我自己算是英文不好的人,所以都希望能夠憋大招。就是讓自己的英文達到一定程度後,一開口就嚇死人。但其實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就像我們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學語言一樣,一定是從臭奶呆的牙牙學語開始,才慢慢能好好說話。
所以myClass給我的概念是大量練習聽與說,而不是讀跟寫。畢竟讀跟寫有很多書和工具,但聽跟說才是實體課程中最重要的互動機制。
3.分級制讓人擁有安全感
剛剛說了勇敢開口,講起來很簡單,但如果被笑怎麼辦?我覺得這應該才是大多數人學英文的痛點XD。
myClass在課前有分級測驗,讓大家藉由分級制,能夠在適合自己的環境學習,
所以如果你跟我是沒有安全感的人,其實分級制對我們很重要。能夠讓身邊的人都是差不多的程度,不會因為害怕所以不開口。
最後說說,我覺得大人的英文課這個取名很有趣,我自己的見解是小時候我們學英文都不是興趣。而是因為被逼迫,要考試,要滿足家長的期望。但當我們能夠自由選擇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
有些人想要去旅遊,就選旅遊的課程。想在工作變好,可以選擇商務的課程。想要交朋友,也有生活的會話。總之如果想體驗提升英文,但不是針對考試的話,我覺得這堂課可以參考看看。
如果不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這邊有免費的課程體驗,上過才知道:https://pse.is/LPB2P
對了,如果你在初中級遇到我,請不要嘲笑我的菜英文XDDD
#忘形流簡報
#英國文化協會
#myClass大人的英語課
#英文小白也敢開口
#不用死背的英語課
嬰兒奶量公式 在 張忘形 Facebook 八卦
【推好課】大人的英語課
.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其實是我最弱的一環,那就是英文XDDD。
.
老實說,當時要去上myClass大人的英語課,我自己是滿抗拒的。畢竟我從小到大的英文都很爛。
.
雖然做了英語程度測驗,我的顧問也跟我說我會遇到跟我同程度的人。但其實我還是很緊張。畢竟是外籍老師,並且上課都是英文的時候,我其實超害怕的,萬一講錯該怎麼辦呢?
.
但有趣的是,老師一開始就讓大家猜一些我們都一起不懂的單字。而我發現原來大家的程度差不多,所以反而有種同舟共濟的感覺,我們就開啟了彼此亂猜的模式。
.
當然,老師在過程中還是做了很多引導。我也從老師身上發現一件事,那就是英文不是工具,應該是生活。
.
在上課的過程中,其實大家都很忙,我們要猜單字,看圖說故事,聽一段內容去回答老師布置的任務,最後還有角色扮演。
.
舉個例子來說,我其中選的一堂課是專案管理,裡面我們就要輪流扮演CEO和專案經理,CEO負責盯進度,而專案經理負責匯報。雖然一開始講起來很卡,但卻很快能夠上手,因為這就是我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場景阿。
.
所以課程上完後,我也歸納了我自己英文學不好的三個點:
.
1. 學不好語文,是因為制度問題
.
以前學英文,都專注在文法跟時態,於是我們都在死記那些公式規則。所以我久而久之,覺得學英文根本超痛苦。但如果我們抱持的心態是把生活場景轉換為英文模式,那學起來就快很多。
.
我在myClass上的90分鐘沒有看過手錶,就是認真參與任務,跟同學討論,不知不覺間時間就過了。而上完課後,其實很多單字和用法就會自動記得。當然,不是全部,但完全不是因為我去死背,而是因為剛剛的流程體驗。
.
2.不是很厲害才開始,而是開始才很厲害
.
我自己算是英文不好的人,所以都希望能夠憋大招。就是讓自己的英文達到一定程度後,一開口就嚇死人。但其實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就像我們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學語言一樣,一定是從臭奶呆的牙牙學語開始,才慢慢能好好說話。
.
所以myClass給我的概念是大量練習聽與說,而不是讀跟寫。畢竟讀跟寫有很多書和工具,但聽跟說才是實體課程中最重要的互動機制。
.
3.分級制讓人擁有安全感
.
剛剛說了勇敢開口,講起來很簡單,但如果被笑怎麼辦?我覺得這應該才是大多數人學英文的痛點XD。
.
myClass在課前有分級測驗,讓大家藉由分級制,能夠在適合自己的環境學習,所以如果你跟我是沒有安全感的人,其實分級制對我們很重要。能夠讓身邊的人都是差不多的程度,不會因為害怕所以不開口。
.
最後說說,我覺得大人的英文課這個取名很有趣,我自己的見解是小時候我們學英文都不是興趣。而是因為被逼迫,要考試,要滿足家長的期望。但當我們能夠自由選擇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
.
有些人想要去旅遊,就選旅遊的課程。想在工作變好,可以選擇商務的課程。想要交朋友,也有生活的會話。總之如果想體驗提升英文,但不是針對考試的話,我覺得這堂課可以參考看看。
.
如果不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這邊有免費的課程體驗,上過才知道:https://pse.is/LPB2P
.
另外這是網誌版的學習體驗:https://reurl.cc/k5rRmx
.
另外,如果你在初中級遇到我,歡迎打招呼,一起嘲笑我的菜英文XDDD
.
#忘形流簡報
#英國文化協會
#myClass大人的英語課
#英文小白也敢開口
#不用死背的英語課
嬰兒奶量公式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評價
0-3個月的寶寶應該吃多少奶、應該長胖多少、應該長高多少、寶寶的生長曲線表怎麼看、怎麼判斷寶寶吃得夠不夠?雖然每個寶寶的生長速度都不一樣,但還是有基本公式,可以幫助你了解平均的生長速度,如果想要下載生長曲線表,連結就在影片下方的說明文裡喔!📢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母乳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嬰兒體重機(±10g) https://amzn.to/3mXHnfO
嬰兒體重機(±10g) https://amzn.to/33bKSHE
嬰兒體重機(±5g) https://amzn.to/3cAYboc
嬰兒體重機(±2g) https://amzn.to/345MvpJ
「如何產後第一天就成功母乳餵養 (上) 觀念篇」影片連結:https://youtu.be/o9CcS4NFO20
「如何產後第一天就成功母乳餵養 (下) 實作篇」影片連結:https://youtu.be/0X5NvLUoO6M
「母奶寶寶缺鐵缺維他命D」影片連結:https://youtu.be/-yNpRioijFI
「寶寶脹氣該怎麼辦」影片連結:https://youtu.be/bf4VLZ9HLUY
「如何安撫哭閙的寶寶」影片連結:https://youtu.be/JNEGnF8JqoA
0-1個月寶寶食量表+濕/髒尿布計算
https://mominus.com/wp-content/uploads/0-1個月寶寶食量表.png
1-3個月寶寶食量表
https://mominus.com/wp-content/uploads/1-3個月寶寶食量表.png
女生身高(0-6月)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lfa_girls_p_0_6.pdf?ua=1
男生身高(0-6月)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lfa_boys_p_0_6.pdf?ua=1
女生體重(0-6個月)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a_girls_p_0_6.pdf?ua=1
男生體重(0-6個月)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a_boys_p_0_6.pdf?ua=1
女生身高VS體重(0-2歲)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l_girls_p_0_2.pdf?ua=1
男生身高VS體重(0-2歲)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l_boys_p_0_2.pdf?ua=1
女生頭圍(0-2歲)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second_set/cht_hcfa_girls_p_0_2.pdf?ua=1
男生頭圍(0-2歲)
https://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second_set/cht_hcfa_boys_p_0_2.pdf?ua=1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0_3個月的寶寶應該喝多少奶 #新生兒奶量 #寶寶生長曲線 #Sunny母乳餵養
嬰兒奶量公式 在 Coco哥 Youtube 的評價
BB日日飲奶粉,究竟係乜味?
訂閲我的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cocogor?sub_confirmation=1
嬰兒奶量公式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評價
『兒科女醫愛衛教』播出時間:每週四下午2:00,敬請訂閱影響力
【爸爸媽媽照過來,喝水小教室開課囉!】
本集簡介:雖然說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但是不同年齡的孩子喝水的量可是都不一樣的喔!
還在喝奶中的嬰兒,正常情況是不需要喝水的,那如果是開始吃副食品、上幼稚園的小孩呢?
今天歐醫師就要來教爸爸媽媽們一套「喝水公式」喔~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兒科女醫愛衛教:http://seepower.tv/author/guest_20/
關於歐淑娟:
是個熱愛衛教的兒科醫師,希望透過短影片的方式帶給忙碌的家長們一些醫學小知識。如果把養兒育女比喻成遊戲,歐醫師期許這些衛教能夠扮演開外掛一般的角色,讓家長有明確的指引、能更輕鬆地面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大小疾病。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