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終於結束啦🎉
這段時間跟著考生緊繃的心,也終於能放下
大哥進門後,很想給他個擁抱(但不行他還沒更衣)
只能對他說:辛苦了!恭喜你解脫啦!
然後請他先雙手消毒、洗澡,
全身換了乾淨的衣服才抱妹妹~
爸爸也準備好他愛的椒麻雞腿排
還有青醬果木煙燻培根燉飯、普羅旺斯舒肥雞胸、牛肝菌野菇濃湯,及兩樣青菜,大家等他一起開動(少了二哥戰鬥力弱很多)
-
我問大哥考完試最想做什麼事?
他說想買一組樂高玩、在家看電影
我早上就幫他把考前收起來的手機充好電
讓他考完可以放鬆一下(媽媽有沒有很貼心🤣)
不論考試結果如何(我沒問他),重要的是 #態度
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因為家長不能陪考,這兩天都是導師在現場陪伴考生們,導師每堂都很即時的傳達訊息到班群,讓家長們了解現場狀況(他們統一穿校服考試)
學生看到導師心比較定,家長在家也很安心!
#很感謝能遇到一位用心的好導師💓
我看到老師傳的照片,努力搜尋兒子的身影
他都有認真在看書,而不是放棄耍廢,這個就是態度!
如果努力過,考出來的成績不如預期,我們也不會責罵,因為,讀書不是人生唯一目標
但是態度非常重要!
這段時間我都會鼓勵他,考完你會感謝曾經努力過的自己!
不論如何,要恭喜孩子又過了一關!
無法出門慶祝,就跟媽媽一起吃零食耍廢吧
(其實是媽媽想吃啦)
-
⋯⋯⋯⋯⋯⋯⋯⋯⋯⋯⋯⋯⋯⋯
⭕️貼心提醒,昨天開團的餐桌溫度 #奶油松露白蝦燉飯600包完售,已經請廠商再上架囉‼️
日式照燒雞腿排已經破千包,希望大家都能買到(適量購買就好勿囤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不是隨時隨地忍不住想查看 LINE、Facebook 等社群軟體,看見未讀訊息的通知數字就焦慮地想點掉!現代人最嚴重的文明病—手機成癮症,嚴重影響大家讀書與工作效率,甚至因為邊開車邊看手機,增加交通傷亡的事故。 不知不覺間,我們都變成手機的奴隸,視力也退化了,頸椎也僵硬了。不過,手機成癮是可以改...
如何放下手機讀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關心他不是控制他
關心一個人,不是要這個人來符合我們的期待。在傳統上,很多人都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對方身上,然後用「為你好」來合理化。
想盡辦法要他人順從,這顯然跟「關心」有一段距離。但以前所謂「關心」一個人,常常是給建議,或者表達很多我們的擔心,接下來會用各種手段,包括威脅、欺騙,要一個人照著我們的指令做,來讓我們不用擔心,或者滿足我們的需要。
讓我們再從大師的一首詩,重新理解關心或同理的真義:
……………………………………………………………………….
我想要愛你,而不會緊抓著你;
欣賞你,而不帶任何評斷;
與你同在,而沒有任何侵犯;
邀請你,而不強制要求;
離開你,而不會有愧疚;
指正你,而非責備;
並且,幫助你,而不讓你感覺被侮辱。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裡獲得相同的對待,
那麼,我們就能真誠地會心,
然後,豐潤彼此。
〈我想到達的境地〉
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
……………………………………………………………………….
關心,常常是傳遞溫暖與愛。關心化為行動,常會使用到「同理」的語言互動型態。
在界線分明的情況下,我們跟對方同在。然而,即便跟對方再如何親近,我們也不隨意越界。
再以昨天早上文章中的例子來說:
孩子:為什麼我不能繼續玩?
媽媽:你不能繼續玩,所以很生氣,是這樣嗎?
孩子:對啊,很不公平,其他同學都可以玩很久,只有我不行!
媽媽:(等待)我以前也會覺得,其他人有的東西,我都沒有,我會覺得我媽對我不好!
孩子:那你知道你還不答應給我玩?
媽媽:我感覺你很急著要玩,很怕我不答應你(等待),我現在也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因為我也跟你一樣,會害怕,怕你這樣一直玩下去,對眼睛不好!
……
孩子表達生氣,是他的權力,我們連孩子好好表達生氣都不允許,這通常是我們越界。但時間到就要按照約定把手機收回來,這是維持我們的界線,是我們的事。
我們可以因此感覺煩躁,我們如何應對自己的煩躁,我們為此負責,我們可以以成熟的方式表達我們的煩躁。可是,孩子同時得要用成熟的方式,表達他的生氣,如果孩子越界了,像是以罵三字經的方式來表達生氣,那我們要再次維持我們的界線,說明孩子這樣的行為,在家裡並不合適。
(界線的設定,常要經過雙方或家庭成員不斷討論,而不是單方面的片面決定,這當然也跟孩子的年紀有關。)
我們可以提出請求,但孩子可以拒絕,孩子要拒絕是他的事。但孩子拒絕,不等於我們要撤除界線,維持界線是我們的事,即便我們心煩。
但從頭到尾,我們依然可以使用「同理」,包括一直去反映孩子的情緒。跟孩子的情緒同在,這可以在互動中不斷持續,孩子可以生氣、挫折、無奈、委屈……,我們都能陪伴,並且能溫暖回應。
同理對方,跟設立界線,不相違背。
不過,這說到底,是大部分人只能給出「有條件的愛」--也就是,你要聽我的話,我才會愛你。即使你沒有滿足我的期待,我依然愛你,這對大部分人會有困難。
當我們不愛對方,也就不太可能使用同理了!
所以我才會常提到,第二層的愛,走到一個點之後,便成傷害。因為自我中心式的「愛」,常常不太是把對方當成「人」,比較像是把對方想成滿足自己的「工具」或「功能性」的存在。
再更深一層來說,大多數人從小到大受到長期制約,也只能有條件地愛自己。只要自己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自責便跟著來。小時候被大人責備,漸漸內化,長大了變成自己責備自己,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突然能無條件地愛著另一個人?
因此,我在直播時才會提到,不會「同理」也無妨。大部分人連好好說話都做不到,有時吵吵鬧鬧,有時歡歡喜喜,少數時候互相折磨,這便是常態。這種常態也沒多糟,千古以來許多人生也就這樣回歸塵土,苦多於樂,這也自然平凡。
平凡也是福,如此看待便好!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放下手機讀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晚上陪娃做作業陪到心室顫動,一出房間看到坐在沙發上那坨如山的父愛,心理飄起了凜冽的北風。為什麼我要生孩子?為什麼我要有老公?
格十三的「中年辭典」:
【中年人】一種在外人面前死撐,一回頭流著眼淚滿地打滾的騙子。同時還要注意表情不可太猙獰,站起來的瞬間要保持姿勢優雅有風度,否則會被說成「油膩中年」。
【中年婦女】普遍尊稱「大哥的大哥」,一種愛得快恨得快、笑得快哭得快的可愛生物。
【佛系夫妻】中年夫妻愛情的顛峰,意指只要身體一碰床,乾柴先睡著,烈火則如釋重負地放空大腦。
【滾床單】許多中年夫妻之間的「mission impossible」。
【雲配偶】忽而遠在天邊,忽而近在眼前,對家庭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導性意見,以及無用的指導性意見。
【雲恩愛】世上最安全的夫妻關係,溝通靠手機,眼不見才恩愛,正所謂「距離產生美」。
【優雅】自從小孩出生後,就與中年老母漸行漸遠的一種形態。
【P圖】有個朋友,當我們一群女人合影完,她P完自己就發朋友圈了。然後她失去了我們。
【暑假】對爸爸來說:暑假=暑假。對為娘來說:暑假=……(以下省略三萬字)
【開學】哈哈哈哈。
取自《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各位朋友,早安:
「中年婦女之夜」的時候,我們談到已婚男人的特異功能。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85163278780872/
「我不想看見他的時候他一定在眼前晃,我需要他出現的時候他一定在別處忙。」
有位媽媽就曾經跟我說,以前想要爸爸在家的時候,爸爸總在忙,自己帶著兩個孩子,雖然心酸,也順順利利長大了。後來爸爸轉換工作,常在家,但又像大老爺,增加了她的工作量,她反而希望他去忙,不要在家打擾她!
「老天讓我們嫁給男人,是為了來磨練自己—指望不上他的時候,你便鍛鍊了自己的能力;躲都躲不開他的時候,你又不得不讓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
我說,我認識的中年婦女,成長飛快,這是一點都不誇張。這時候辛苦播種的,等孩子長大了,就能看得到某種回報—每天心靈成長不是學假的,情緒人際能力的圓融,中年男性常常跟不上。
不少男性很委屈,辛苦了一輩子,也不知道怎麼跟妻子、孩子好好靠近!
祝願您,成為更好的自己,別讓自己只有委屈!
*********************************
中年老母的唯一天敵是爸爸
【文/ 格十三】
媽媽做的事成了順理成章的、習以為常的、令人厭煩的,爸爸才是快樂童年的守護者。
老師出了一篇作文〈____真辛苦〉,是個半開放式作文題,讓小朋友自己填主詞。我喜不自禁地暗自琢磨起來,兒子肯定要寫「媽媽真辛苦」了。
此時我腦海裡已經自動播放起背景音樂,一定是二胡版的,帶點哀怨又不失溫馨感,北風刺骨,天地瀟瀟,一個偉大的老母親形象拔地而起。
這位偉大的老母親,辛辛苦苦生下這個娃,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拔大。他吃紅燒肉我啃大饅頭,沒日沒夜操心,生病了跑前跑後,節假日到處陪玩,還要叮囑他學習,負責讓他贏在各種起跑線上,含辛茹苦地活活把自己累胖了十幾公斤……
這篇文章寫出來,要是經我稍加潤色,一不小心能上電視。
過了一會兒,看看兒子的作文本,標題赫然寫著:「爸爸真辛苦」。
Excuse me?爸爸真辛苦?
我強忍住滿腔怒火,笑著問兒子:「爸爸怎麼辛苦了?」
他支支吾吾了半天,憋出了一句:「他出差回來,剛一下飛機,就趕到學校來接我……」
背景音樂又來了,這回是嗩吶版的。一個慈祥的老父親,風塵僕僕帶著邊疆的頹廢氣息和羊駝呼嘯而過的滄桑,一路歷盡磨難降妖除魔,踏平坎坷鬥罷艱險,急行三天三夜只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接兒子放學?這麼感人?
此刻的我如同一個被拋棄在烏干達密林裡的頹廢中年婦女,披頭散髮,孤立無援,內心咒罵著,臉上笑嘻嘻,罵也不行,鬧也不合適,只能裝大度。
「乖兒子啊,父愛如山(母愛才是最偉大的),你爸爸確實也挺辛苦的(辛苦程度是我的十分之一),他每天工作很忙碌(你娘我工作也一點不輕鬆),他回家後還要照顧你(除了陪你玩,其他事都是我做),你將來要孝順他(只要孝順我就可以了),對不對?」
這孩子一句都沒聽懂,如同一個EQ為負數的傻子般,已經開始寫了起來。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呀,只能為自己加油打氣:這傻子是我親生的,我親生的,親生的……
以沉默結束了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母子冷聊,心力交瘁的我以一個失敗老母親的形象躲進了廚房,本以為可以毫不在意,但最終還是難以忍住內心的悲痛,又吃了一包薯片自我療傷。
細思極恐,仔細回憶了一下,兒子竟對我日常為人民服務習以為常,對他爸爸偶爾的一次捨生取義念念不忘。這年頭,做得多的不領情,做得恰到好處的才會被感恩。
看來,無所不能無堅不摧的媽媽們,戰勝了一切妖魔鬼怪,扛過了所有的艱難困苦,孰料卻在陰溝裡翻船。在這世上,媽媽的唯一天敵可能就是爸爸了。
記得上一次發生類似的事,還是在幼兒園小班的時候。
老師在課堂上讓小朋友們演講「我最喜歡的人」,全班三十個小孩,只有五個講「我最喜歡的人是媽媽」,其他的不是爸爸就是外公、爺爺……
雄性家長或成了最大贏家。
想一想原因,各位老母親心裡沒有一點數嗎?我反思了一下,確實是我自己造的孽。
那時候每天早上我就像打仗一樣催著孩子:你怎麼穿衣服這麼慢,你怎麼刷個牙用這麼長時間,你怎麼吃個飯像打太極拳,你今天要帶的東西怎麼還沒整理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早上時間寶貴不要磨蹭,blah blah blah……
我覺得每天早上我能說完一整年的話,有時候我喝個咖啡能對著馬路發半小時呆,別人問我怎麼不說話,我總是告訴他們,我下半輩子的話已經在每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吆喝完了,連我都嫌自己太吵,快讓世界清靜清靜吧。
而他爸爸呢?早上起來毫無緊迫感,從來不催兒子抓緊時間,甚至還在吃早飯的時候和他聊什麼小土星環、人工智能、轉基因……
凶悍的老母親只會大吼大叫,「再給你一分鐘!馬上結束!不然就遲到了!」
而溫柔的老父親只會輕聲細語,「偶爾遲到一次又不要緊的。」
友誼的天平已經傾斜!
這還不算,每次出去吃飯,凶悍的老母親總是嘮叨個不停:這個是垃圾食品小孩不能吃,那個是大人吃的小孩不能吃,還要追著趕著多塞幾口飯進他的嘴。
而慈祥的老父親呢,「這個很辣很刺激哦,要不要來一口?啤酒很好喝哦,要不要來一口?不想吃就別吃了吧,又不會餓死。」
面對男人兄弟情,在下又輸一輪!
更可氣的是出去玩,凶悍的老母親只會說:「別亂爬,別亂摸,不能去,太危險,小孩不能玩這個。」
而慈祥的老父親呢,「那裡有條奇怪的小路,要不要去探險?這個池塘裡有可愛的癩蛤蟆,要不要一起抓?那邊的山頭好像很難爬,要不要去試試?」
是在下徹底輸了!
最後把膝蓋摔出兩個大血印,去醫院上藥換藥包紮這種善後工作又是我的事。每回換藥,疼一次兒子就怨我一回,但他還是很感激老父親帶他探險呢……蒼天啊!
背黑鍋我來,討好娃你去!
所以童言無忌,幼兒園的小朋友能脫口而出「我最喜歡的人是爸爸」,簡直是發自肺腑,誰會喜歡一個愛催命又愛嚇唬人又條條框框那麼多的囉嗦八婆啊!
如果說幼兒園的小屁孩還不開竅,那麼作為一個小學生難道還不分青紅皂白?事實是,確實不分。
這屆老母親普遍都喜歡犯賤,明明知道那些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還總是奮不顧身入坑。黑臉我來當,白臉你去唱。所以很多時候,媽媽做的事都成了順理成章的、習以為常的、令人厭煩的,而爸爸們才是人家快樂童年的守護者。
我就隨便舉幾個小例子,你體會一下。
兒子放學一回家,我會說:「作業多不多?抓緊時間趕緊做。」
慈父說:「走,天氣這麼好,先出去兜一圈,做作業又不著急。」
晚上父子倆連線打遊戲,我會說:「看看都幾點了還玩啊,有時間玩這沒營養的東西還不如多練練琴啊,快洗洗睡吧。」
慈父說:「練琴早一天晚一天的不礙事,這一局快完了快完了,打完就睡。」
說到練琴,趕鴨子上架這種事也都是我的,練不好翻臉臭罵拍桌子的也是我。
慈父說:「急什麼啊,慢慢會練好的,你看你看人都練傻了,快歇歇。」
假期旅行,我會說:「帶上你的暑假作業,抽空得快點做完。」
慈父說:「做什麼做啊,玩就是玩,作業不用做了。」
快升學了,我天天愁眉不展,研究這個學校那個學校,對著兒子灌輸考好學校有多麼多麼難,需要怎樣努力才能進去。
慈父說:「這有什麼好發愁的,是金子到哪都發光,別叨叨這些了,走,出去打球去!」
好人是你會做,在下的整個人生輸給你了。
如此看來,辛苦的人確實是爸爸。我每天只不過是做了一些又囉嗦又奪命又不切實際的小事,而爸爸做的都是樹立信念安撫人心保護青少年的大事,能不辛苦嗎?
每到這時,我都希望如果我是爸爸該多好啊。一邊被傳唱讚美著父愛如山,一邊可以肆無忌憚地吐槽著生活的艱辛和壓力,一邊還能在孩子那邊做好人,至少能被寫進作文。
而我們這些煩人的中年婦女,壓力是應該的,吐槽是矯情的,被孩子寫進作文是撿了大便宜,被作為反面教材發到網路上倒是常有的事。
◎十三說
大逆轉:後來發現兒子又把標題改成〈媽媽真辛苦〉重新寫了一篇,真不愧是我兒子,為了公平公正公開,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其實我們有時候為孩子的作文這種小事影響心情真沒必要,事後想想也很幼稚,但每個人都是感情動物、情緒動物,在家人面前更是不加掩飾,於是才會經常為了這種小事而給自己加戲。
證明爸爸和媽媽誰更辛苦是很難的,其實家庭永遠是需要分工合作的,沒有一個人是不辛苦的,包括孩子。還希望各位認清大局形勢,當你的孩子沒有把你寫進作文的時候,只能說明你的付出已經具象到奈米級,沒辦法提煉成素材,那應該才是最光榮的。
.
以上文字取自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59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放下手機讀書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你是不是隨時隨地忍不住想查看 LINE、Facebook 等社群軟體,看見未讀訊息的通知數字就焦慮地想點掉!現代人最嚴重的文明病—手機成癮症,嚴重影響大家讀書與工作效率,甚至因為邊開車邊看手機,增加交通傷亡的事故。
不知不覺間,我們都變成手機的奴隸,視力也退化了,頸椎也僵硬了。不過,手機成癮是可以改善的,創作者閱部客整理了三招要教大家如何戒手機!跟著影片,我們一起放下手機吧!
影片授權:閱部客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如何放下手機讀書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評價
今個禮拜係Tony, 熊貓爸爸出場啦!其實,佢除咗係[相聚]嘅監製兼合夥人、IT人、催眠治療師之外,仲係一隻大熊貓。仲有,Tony研究玄學多年,懂易經、改名學,及透過電話號碼催吉改運添,最近讀書會嘅共修,個個變晒佢嘅客仔,我係唔係應該收番啲陀地費呢!哈哈哈...講笑啫。
電話號碼催吉改運法 ~ [相聚一刻] ep231 Part 1
播出:2019年1月14日, 8pm
嘉賓:Tony Chau 熊貓爸爸
主持:Esther Lee
監製:Weller Choi, Tony Chau
場地:相聚一台
入會查詢:WhatsApp@5741 6869
號碼查詢:WhatsApp@51315321
Part 1 https://youtu.be/SsUVDaYIjAU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正式會員。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數字人生,手機號碼都可以改運?當然了,我自己的電話號碼就改了十年了,我自己是相信的。Tony, 將“三才五格”、“易經”,及日本的“市場價值學”,組合成為自己的一套功夫。是甚麼東東?數字如何影響我們?
一個人有錢沒伴侶,沒意思!有愛情,沒有麵包,長遠也是苦惱。電話號碼如何能幫助加運?只是,當然不可能擁有一切,一定有強弱啦。原來,看一個人的電話號碼,可以看到這人的性格、想法、夢想等等,也可加強某些比較弱的方向。
如果你的電話有1111, 2222, 3333, 4444, 5555, 6666....會怎樣?我們舉了一些例子,非常有趣。
Tony Chau: WhatsApp 5131 5321
[相聚一台 七步入會法]
Step 1 上網打"相聚一台" 或按此link
http://www.togetherradio.net/main
按右上角的≡
拉至最下一行,
Step 2 選擇→特快註冊
Step 3 選擇→正式會員
Step 4 填寫個人資料
Step 5 設定密碼,例如:Ab1975?! (8位大小階英文數字及符號)
Step 6 收電郵確定
Step 7 改密碼
完成!多謝你!
Esther & team
如仍有問題,請WhatsApp Rebecca Ho@6998 3791.

如何放下手機讀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11/16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4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曾經有想過,我們所使用的手持裝置,不管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者是電腦螢幕,它對我們的決策思維、決策行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嗎?
關於這方面喔,我們在直覺上會覺得這有什麼關係,可是還真有科學家,去做出這樣的相關研究。這科學家呢她很有名哦,她有一本在台灣的暢銷書叫《姿勢決定你是誰》的這一位作者,叫Amy Cuddy。
她跟另外一位社會心理學家.馬騰波斯,他們就設計了一個實驗,他們的實驗其實在研究一種行為的傾向,這種行為傾向他們用一個名詞,說這樣的行為叫「i 駝背」。
「i」就是英文字母的「i」,然後「駝背」。簡單說其實就是駝背呀,你只要想像一下,大家用平板、用手機的時候,弓著身子駝著背在用手機、在看這些螢幕的時候的樣子,就叫做「i 駝背」。
然後呢,他們找了一群人來做實驗,他們隨機指派這些受試者,用不同尺寸的電子裝置。可能有些人用像智慧型手機那樣的大小,有些人用平板電腦,有些人用筆記型電腦,而有些人是用桌上型電腦。
這些接受實驗的人,他們會獨自的坐在一個房間裡面,他們大概花5分鐘的時間,用這些分配到的裝置,分別就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跟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
然後當他們用了這些裝置,大概五分鐘之後,研究人員就回來,並且指著牆上的時鐘告訴他們說:「我5分鐘之後,會回來聽取你們的彙報,付錢給你們,然後你們就可以離開,如果我沒有來的話,請到櫃台來找我」。
那心理學家其實要研究的就是,這一群人會等多久,才確定要去主動的找實驗者,這其實在測試這些受試者,他們的決斷力。
也就是當他們使用不同的裝置的時候,他們會有不同的身形展現,而這些身形展現,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決策力」跟「決斷能力」?
這實驗結果很有趣哦,大概只有50%的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會出來告訴實驗人員,說他們要離開;然而用平板電腦的有71%、用筆記型電腦的有88%、用桌上型電腦的有94%。
也就是用的螢幕越大,這一個人的決斷力就會越大。你可以想像一下喔,當你用的裝置螢幕是越大的時候,你就越容易是坐直、坐好的一個狀態;可是你用的裝置是越小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越彎曲、越駝著背,越緊繃、越內縮。
所以在這樣的駝背、緊縮的狀況底下,為什麼我們常常會覺得,明明科技工具的便利,讓我們可以很快的找到很多資料,來幫助我做決定,反而我們越來越不敢做決定,或者是我們越來越不果決?
其實這個是跟我們「身體姿勢」是很有關係的。那這兩位心理學家在他們的研究之後,做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我唸給你聽喔。
他們說許多人每天長時間使用小小的行動裝置工作,他們的目的經常是提升生產力和效率,然而運用這些小裝置,即使是很短的時間,都會降低決斷力,潛在的損害我們的生產力跟效率。
如果你必須長時間面對螢幕,很多人都是如此,請「慎選」你的裝置,並且調配空間,讓自己可以擺出「端正」並「擴張性」的身體姿勢。
所以跟你分享到這裡,有時候科技工具的進步好像是在幫助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回到人的本質;我們人的本質就是「行為的呈現」,而行為的呈現,才是真正影響我們思維的關鍵。
如果你不瞭解這樣的相互影響的話,你就會發現,你可能會用你自己「認為」的方法,去讓自己更果決,但事實上都是徒勞無功的。
其實要讓自己更果決、腦袋更清楚,有一個很簡單,但是卻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坐直、坐好」吧!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內容當中,談到的我們身體的呈現,很多人對於自己身體的慣性呈現,其實是沒有知覺的。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們看不見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常常不太知道,我們到底是怎麼展現我們自己。
那麼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並且瞭解自己是怎麼呈現自己,並且之於他人的感受是如何,回到你自己的慣性,不管在行為的、還是思維的,去做出最適當的調整的話。
那麼我在11月16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這一門課會對你很有幫助,這一門課會讓你完整的認識自己,所有外在跟內在的慣性。
透過「行為」跟「思維」的一個調整,你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際相處」模式,你可以長出自己內在的力量,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1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