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很多人都在留言處詢問,我是怎麼處理孩子的3C與手機使用?由於想寫的內容太多,決定直接另寫一篇長文。先說明,不一定適合每家的作法,僅供參考。
- 約束孩子的3C使用時間
這邊指的內容是電動、影片、YouTube。平日跟假日皆有規定,平日能使用的時間較短、假日較長,但是電動只能在假日打。會把電動放在假日的原因,因為手遊的設計,就是希望我們跳入被制約的陷阱(沈迷的前兆),特別是每日登入送東西。
- 爸媽的以身作則
既然約束他們了,只要在身旁,我們也盡量做到同步。吃飯時,只有聊天配飯吃;他們寫功課,我用電腦做工作的事;寫完功課了,盡可能的一同互動。
- 陪伴與互動的時光。
我不會躺在沙發上滑手機與轉遙控器。他們年幼時,照顧與陪玩;長大了,聆聽與聊天。不覺得聽他們在學校發生的所有事,是件很幸福與快樂的事嘛?!而且,這也是連結親子關係的重要時光。工作忙碌,也要盡量展現「我再累,都好想要聽你分享」的氛圍,他們才會願意與我們說內心話。
- 把3C與網路當作工具。
雖然,他們打電動與看影片的時間真的不多,但是,只要他們想把3C與網路來當成工具使用時,絕對大大的增加,像是,做Photoshop、影片剪輯、Scratch程式設計、寫小說、Google搜尋找資料..等。而且,時間是額外開放的,只要注意視力即可(建議多用桌機)。
真正3C世代的孩子,不是多會打電玩,而是懂得把它們成為工具在使用。
.
以上是基本生活的部分,接下來是看到留言的疑問做出分享。
Q. 沒有手機是否會影響同儕社交呢?
他們有打電動,也看YouTube,知道很多YouTuber,我也會跟他們分享哪些不錯的,只是時間上沒有那麼多而已。所以,他是有話題跟與同學聊天的。短時間的線上連線,他也會跟朋友一起揪團報隊,這通常不會是什麼問題。
況且,約束他們的3C使用,反倒空出了很多無聊時光,他們才會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像是,我兒子喜歡打籃球、NBA、狼人殺桌遊。女兒喜歡手作、聽歌曲、閱讀很多的書。如此,他們也可以跟他人進行著非3C以外的興趣交流,擴展不同的人際廣度與深度。
而且,親子的聊天時間很多,這也是一種對資訊的吸收(不是說教與道理喔)與表達的練習,也有助於他們在學校的人際互動。
.
Q. 孩子有沒有抱怨、羨慕他人或很想要有手機
當然有,怎麼會沒有。記得有兩次的情緒比較大,都在小六的時候,主要的原因是班上同學都有Line,他們晚上在群組裡聊的內容,他無法參與。
他對我發脾氣時,我陪著他生氣,理解他的心情,聽他訴苦與抱怨。當兒子責怪說都是我讓他這樣的,我也沒辯解,只有陪他宣洩,說:「是喔,爸爸沒有想到會這樣。」「你難受了。」「真的好生氣,爸爸知道。」
等他生完氣,用他能聽懂的方式來說明,多以故事來取代說教、用佐證來取代道理,並且一同想一想有沒有除了給他手機外,其他的方法。
經過這兩次好好的深聊過,他還是會羨慕,但上了國一,感覺到他較釋懷了,或許是接受了,很明顯並沒有糾結在這點上。
.
Q. 孩子無法跟同學建立Line群組
我們討論過很多的辦法(除了給他手機之外),現在兒子使用的辦法是,用媽媽的Line(他同意的),加入幾個主要的好朋友,當作事情上的聯繫,最多講的是功課。
同學在群組裡的話題,隔天在班上有好朋友會跟他說,所以他都知道。兒子有說,幸好沒有加入群組,不然,每天數百則訊息,好吵又好煩喔。
至於相約外出,他們主要是在上學時間約的,與Line無關。如果是臨時約,也會由那幾位好朋友,傳訊息到我老婆的Line,讓兒子知道。
.
Q. 預計何時會給他們手機?
沒有明確的時刻表,要觀察他們的自律能力。至少,讀高中時,他肯定會有,畢竟,再三年就大學了,我們到時也要減少管他,不住在家的話,更是無法管。所以,高中的他的確應該要練習一下要怎麼當手機的主人,而不是被手機控制。
但是,我能肯定的是,一開始,依然是給他一台受限的智慧型手機,而且手機費用要由他自己負責,從零用錢裡出也行。
.
以上,一開始,規矩制定下去時,會說明原因。後來,他們有些反彈與疑問,多多對話,了解他們的想法、為何抗議的理由,以及在學校有發生什麼事情嗎?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沒有手機),討論有沒有可行的雙贏辦法。記得,重點是一定要溝通,但是溝通不是放任喔,特別是10歲以上的青春期小孩。
從他們2歲開始,我們不斷地在與3C抗衡,中間我也想要直接隨他們用,因為這是最輕鬆的捷徑,但是,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對的事。
現在,兒子已經國一了,他是班上唯二沒有手機的。這場仗,也打了有10年之久,當然還會陸續的對戰下去,我的感觸是:家人的連結度夠深,我們有引導他找尋學業上或其他地方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並且,孩子知道他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棒的孩子。如此,他們對於3C頂多是單純羨慕(是人都會羨慕的),而不會到極度渴望的程度。
當他有從爸媽身上獲得認同,無需靠著抓住3C來追求同儕認同。
#此圖是兒子在學影片剪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線上看 在 吉爾家 Facebook 八卦
【給在人生渡口徬徨的你】
也許你曾怨嘆無論怎麼做,世界仍舊是一片灰。但你可曾想過,也許,需改變的不是外在的景物,而只需清洗你蒙灰的心靈之鏡,一切就可能有所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記得我接觸《 情緒密碼 》一書是在今年的八月左右,當時的我在人生的谷底徘徊了好一陣子。
今年二月起,我靠著接觸心靈方面的資訊而真正走出憂鬱症,停止服用斷斷續續用了四年的藥物。但是接下來的半年裡,偶爾還是有異常沮喪的時刻,甚至我擔心自己是否會再次控制不了思緒,最後又必須走回藥物控制
的迴圈?
記得那是個陪女兒入睡的平凡夜晚,我正看完《被討厭的勇氣》電子書,接著瀏覽了一下其他電子書籍,突然眼前跳出《 情緒密碼 》一書,讀了一小段試讀本,裏頭寫道:「人們經常感受到過去的情緒以某種方式困擾著自己,卻似乎不知道該如何克服那些情緒。」一語說中我當時走出憂鬱、某種情緒卻又如迷霧徘徊不散,讓我喘不過去的焦慮,書中更又提到,只要運用肌肉測試,加上一塊磁鐵,就能消除那些被困住的「受困情緒」,讓人克服過去所造成的阻礙,為他的婚姻、家庭、人際關係帶來新生命。
看完試讀本,接著馬上買下電子書,當晚幾乎通霄讀完了《 情緒密碼 》一書,心中有種難以言喻的悸動與相見恨晚,不知怎麼地,我循著書找到了中文譯者陳威廷老師的臉書,一股腦地告訴他我與此書先見恨晚的喟嘆,以及迫不及待想參加他在臺灣教授釋放受困情緒的一日課程。
十月份我只在臺灣帶短短三週,《 情緒密碼 》又只開在周末,時間上幾乎都相衝,沒想到陳老師很阿莎力地請我給他一個我時間方便的週五,開了一場在台中的課讓我可以去上。
回臺灣前,我有幾天遇到非常低潮的時刻,求助無門,不知為什麼我居然傳訊息向陳老師詢問辦法,除了老師馬上幫忙遠距離釋放我的受困情緒,更在之後的日子裡追蹤我的狀況,讓我大為感激,對於一個素未謀面的人還予以關照的態度,實在讓人敬佩感恩。
十月回台上了課,課程內容非常紮實,老師也在課後的日子裡持續為每個學生線上解惑。
除了我在課堂裡練習釋放了幾個受困情緒,回澳洲後也繼續練習著。返澳兩週以來,我其實內心偶爾還是存在著半信半疑的念頭。「遺傳來的情緒?吸收來的情緒?看不到摸不著,真的能釋放嗎?又到底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善?」
豈料我的生活真的逐步有了改善,就像一滴再不起眼的水落入池塘裡,也能興起廣大漣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猶記回澳前兩晚,我和父親在車上突然大吵了一架,一吵,我內心某個焦慮的音叉突然被敲響,震幅之強,我覺得幾乎就要起了恐慌症,當晚帶著女兒哭著連夜搬出父母家,對父親連聲再見都沒有說,因為我對於從小長大的家覺得恐懼萬分。回到澳洲,不曉得是否因為這件事讓一直縈繞於心的恐懼影響了健康,抑或在臺灣三週來頻頻憋尿所致,第二天上午我突然開始尿血,並且如廁時感覺刺痛。(當時可能是尿道或膀胱發炎)當晚,我想起在臺灣上過的《情緒密碼》,並開始釋放受困情緒,練習了約莫十來分鐘後便去就寢,但說也奇怪,原本感覺刺痛頻尿的下腹,頓時感覺減緩了不少。隔天上午,我再度釋放受困情緒(其實要隔48小時才能再放,但當下實在怕持續血尿而選擇再釋放),到了下午上廁所已經不再出血,再後來連疼痛也大幅減少,隔天就感覺幾乎好了。但我想:可能只是巧合吧。
當我和老公聊天時,談起我在前晚釋放受困情緒時也順便幫他釋放了一些(先前已經過他同意),不料老公面露驚訝說道:「怪不得我今早起床覺得特別舒服,但又說不上來為什麼?」除此之外,以往和老公時有爭執(曾有幾次我曾力不從心地對他說我想要做婚姻諮詢),對他容易心生不滿的自己,練習釋放受困情緒的這些日子,對老公的感覺突然變了,那些無名的氣惱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莫大的感謝,感謝他費心盡力照顧這個家。
又隔了幾天,某個平日上午母親來電,提到以往總愛囤積我和哥童稚時期舊物的爸爸,突然告訴她:「這些東西妳拿去丟吧。」讓她甚是驚訝;沒想到接下來,母親更說,我回澳洲後的某個晚上,當他們正在外頭吃晚餐,一向嚴肅的父親突然說道:「儘管我和妳女兒意見不同,但我其實還是很放不下她的。她在遙遠的異國,一定過得很辛苦……」說著,父親倏地愴然涕下,哭得肩頭一抽一抽地無法自已。
從我十八歲北上求學開始,因著生活環境和朋友圈,我逐漸更加確立了自己看世界的價值觀,但也注定了要和父親的看法相左。後來的幾年,我們時常因此爭吵;再後來,我搬離了臺灣,只為了求一個解脫,逃離讓我窒息的家。但每每午夜夢迴,內心總有某個小小的聲音,希望我能和父親好好修復關係。無奈這兩年回台,我總仍抱著緊張焦慮的心情面對他,最終也抱著生氣複雜的情緒離台。
三十年來,我從沒看過/聽過嚴峻的父親掉過一滴淚。
想著耳順之年的爸爸為我無法自已地痛哭,那畫面之撼動,讓我也只能跟著在電話另一頭哭了起來。但淚裡參雜著諒解與寬恕。我似乎終於找一個對我們彼此都安全的距離來愛對方。爸爸這一哭,我覺得我們又重新修復了關係。
但到底是甚麼力量,讓我的父親有這樣的巨大改變?
我告訴媽媽,我前幾次練習,都在釋放「遺傳來的受困情緒」。
除了上述健康和親情裡微妙的改變,另一個更不可思議的是我經濟上的變化:因著三年內兩個孩子陸續出生,澳洲的托嬰機構又昂貴(老師薪水卻極低,所以我若回去工作幾乎等同於做白工),我便在家帶孩子。即使全家靠先生每周無盡加班換來的薪水,幾年來存款卻仍到了幾乎是負值的地步,這時我們收到帳單就是不住的擔心與害怕。然而短短這幾周清理的日子來,我們財務上居然有了令人鬆一口氣的大改善!而那經過也是讓人始料未及的。
你從不曉得,宇宙在你需要時,會為你/妳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為什麼要分享以上自己這些赤裸裸的故事呢?不是為了炫耀或推銷(我只是《情緒密碼》的讀者和上過一堂實作課的學生),而是親身折服於這些巨大的改變,從而興起對萬物皆有靈的感恩之心。於是希望能藉由我小小的平台,幫助文字能觸及的華人朋友,一起改變、提升。
我們從小即知道身體要每天清潔,但卻沒有一個大人或學校教導我們「心靈也須不斷地清潔保養」,直到在譯者陳威廷老師的《情緒密碼》課程裡,開頭他以這樣的講法來詮釋為什麼人人要學「釋放受困情緒」,為的不是怪力亂神,而是教我們如何保養自己的心靈。因為,唯有當我們的心澄澈透明了,人生的道路才能看得更加清晰。想改善人際關係、健康、甚至是財富,也許你曾怨嘆無論怎麼做,世界仍舊是一片灰,但你可曾想過,也許,需改變的不是外在的景物,而只需清洗你蒙灰的心靈之鏡,一切就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你還沒參加過陳威廷老師的課程,請給自己一個開啟嶄新人生的機會,學習如何釋放你、甚至是家人的受困情緒。所有病痛80%和情緒相關,學會這套人人能做的方法,絕對是你和家人此生最大的財富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緒密碼》哪裡買:https://bit.ly/2DcG6No
(海外朋友推薦買電子書版本省時方便)
※影音解釋---到底什麼是<情緒密碼> ( 吳若權專訪譯者陳威廷) https://bit.ly/2QCZ046
※《情緒密碼》臺灣北中南課程報名:https://ecbc.com.tw/activity/
※此文非業配,純為我自己醞釀已久的分享文,只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的華人朋友。(也歡迎大家分享)
※澳洲朋友(目前恕僅登記布里斯本)若有興趣,請於文末留言或與我私訊聯絡,我待集結名單後,看明年能否請陳老師飄洋過海來開課。
※11月14-11月25日由於我將參加內觀冥想活動,所以期間無法使用3C產品與外界接觸。如果期間您有傳訊給我,又得不到立即的回覆,懇請給我一點時間,我11月底回來後會盡速回覆。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線上看 在 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 Facebook 八卦
【親子陪伴六大秘訣】疫情期間,陪小孩在家自學的一日生活怎麼過?
#治療師雙寶阿木陪你停課自學
#同步刊登親子天下嚴選:https://reurl.cc/MAdVo4
像炸彈般的全台停課二周轟炸了台灣父母們,由於疫情持續蔓延,第二顆炸彈又再度轟炸父母,孩子們又再停課二周。疫情在家陪伴雙寶已快兩周的治療師阿木我,有低年級的雙寶沒安親的經驗,雖然心情依舊會感到忙碌繁雜,但是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慌張失措。治療師阿木來分享,在家陪伴小孩自學與生活的六大秘訣。由於疫情戰役仍未成功,家長都得多練練陪伴功夫。掌握訣竅後,相信各位家長你們一定也可以慢慢的適應在家學習的生活
~~~~~~~~~~~~~~~~~~~~~~
👉👉👉疫情在家自學和生活六大祕訣:
👉1. 訂定作息工作表,並適時修正
😍😍治療師阿木我很喜歡[蒙特梭利的一項教育精神:自由與自律]。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紀律之上,當孩子願意遵守紀律時,他的自由就是無限的。蒙特梭利在幼兒教學每日有「工作時間」,而用於居家生活時,家長有義務要求孩子配合「作息工作表」,使生活不至於大亂。而作息工作表則需與孩子共同訂定,並努力遵守。執行一段時間,雙方認為有實際困難,需再與孩子討論修訂。
作息上大致分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時段,把三個時段的「主要工作」設定好即可,掌握原則無須過於完美和計較細節,才不會剛開始執行就想放棄和不段修改。以下是適合低年級的課業量作息工作表,可讓爸媽們參考,當然你可以自行調整細節內容。
👉👉當第一步成功,先把原則說清楚,用溫和堅定的態度執行,你會發現,孩子會慢慢步上軌道,爸媽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的。
~~~~~~~~~~~~~~~~~~~~~~~~~~
👉2.嚴格控管3C時間,娛樂放在學習之後
家長怕國小孩子在家,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孩子整天耍費沉溺3C中,對吧!😱😱因此「作息工作表」就像是公告,提醒孩子在還未做完自己份內工作時,如學習與功課,孩子是沒權利打開3C娛樂的,同時避免用了3C後專注力下降而不利學習的狀態。嚴格的告訴孩子,「先執行義務,才能享有使用3C的權利。」
3C螢幕使用採「定時定量原則」,讓孩子像上班打卡一樣,開電視前先在白板寫下「開機和關機時間」。提醒孩子遵守規則,才不會影響下次3C使用權利,耍廢也是要有原則。
~~~~~~~~~~~~~~~~~~~~~~~~~~~~~~
👉3.善用專注時刻,掌握學校老師的課業進度
由於家長已習慣安親班外包模式,因此最慌張的莫過於課業學習部分。建議家長「莫慌!照老師的步驟走」,先讓孩子習慣把最佳專注力時段,用來學習課程和作業。😍😍就治療師我專業觀察,專注力最佳時段是「每日早上的時段」,建議讓孩子早上完成7-8成的作業量完成。每天打開LINE訊息,應該都有老師安排的進度,只要跟著進度即可,因為👉老師的話都是聖旨啊,要善用!
好~開始囉!請孩子先把「老師聖旨」抄好,就是抄連絡簿確認好進度作業,請孩子規劃一下學習和作業的時間順序。
先跟著老師的電子書或線上教學學習時,建議大人也了解目前課業的進度內容。我會請孩子來說說,老師平常教學的習慣步驟(記住!老師說的和做得都很有用!),我會在一旁提醒孩子照如此的步驟來學,譬如女兒說老師上國語會1.先朗讀課文2.看課文動畫問問題3.看筆畫練生字、筆畫和部首4.用習寫簿寫生字。
最後利用老師分配的作業,觀察孩子答題的狀態,就能了解孩子吸收程度。而批改作業時,錯誤的觀念可能要大人試著再解釋一遍,進行訂正或抄寫幾遍錯字。真的有大人也解答不了的問題,麻煩問老師吧。老師一定會和家長們一起攜手度過危機的。
要提醒家長們,孩子的持續專注力時間有限,隨著年級和練習才會慢慢提升,不建議要求孩子油門一次催到底,還一直責罵孩子不專心,觀察每個孩子「專注持續力極限」,分段學習、文理科目交替,才不會本末倒置,弄壞了在家的學習動機。
~~~~~~~~~~~~~~~~~~~~~~~~~
👉4. 動靜搭配原則,家事遊戲都是親子加溫時刻
😙😙下午時刻,孩子的專注力往往較差,那該做什麼?
若中高年級孩子課業量較多,可以安排孩子認為較容易學習的科目。低年級則建議早上就完成作業,下午我不會安排太多的學習,我特別喜歡陪孩子作手工作品或美勞活動,如拼豆、畫圖、剪貼或黏土等,通常就能持續一整下午的時光呢!
(👉👉👉鬼滅之刃拼豆圖檔大公開~https://reurl.cc/pgyAVa)
到了傍晚,孩子的大腦一定需要動態活動,來調整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保持好的專注力與情緒力。記得,就算宅在家,還是要每日定時定量保持運動。可以做什麼運動呢?陪孩子設定好次數目標,跳繩、折返跑、呼拉圈、繩梯、跳格子…等都是適合孩子的運動,上網更有許多舞蹈和瑜珈教學也可善用。
媽媽可以善用親子一起做家事、作菜作點心或包水餃,除了培養家事能力,同時還能一邊聊天讓情感加溫。那爸爸呢?除了陪孩子運動,也可以和孩子來場撲克牌大戰或桌遊競賽呢。
~~~~~~~~~~~~~~~~~~~~~~
👉5. 學會增強鼓勵,善用集點制度
特殊防疫時期,若是上面這些學習課業、有目標的運動、家事…等,孩子願意乖乖配合作息工作表,代表孩子已經很認真努力了,請不吝嗇給予「口頭鼓勵」。治療師阿木則是用「集點制度」增強方式,不同難度任務有不同點數,累積孩子的努力,能在之後兌換成孩子喜歡的小文具物品。
~~~~~~~~~~~~~~~~
👉6.把握原則,但要保持彈性
孩子剩餘的空白時間,我常常會鼓勵孩子「閱讀」書籍、刊物或讓孩子聽有聲書(親子天下也有有聲書、刊物疫情免費試聽呢~)。😅😅就讓孩子自己享受空白時光,不要看到孩子沒事做,家長就想找孩子的碴。防疫日子還很漫長,大人別過度要求完美,😱😱家中環境仍是較舒適的環境,別逼太緊,試著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把握原則之下,仍要有點彈性和人性啊!
#歡迎分享(不買臉書廣告,好文就得靠大家的分享~)
#孩子在家不知幹嘛~鬼滅之刃拚豆圖檔大公開:https://reurl.cc/pgyAVa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線上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線上看 在 【Podcast】EP55 拒絕家庭輪迴!《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 ... 的八卦
你的家裡也有這樣的 媽媽 嗎?總是以照顧家人的需要為第一要務,知道妳第一個暗戀的對象,桌上總是擺了妳最愛吃的飯菜。然而在母親節準備禮物時, ... ... <看更多>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線上看 在 [心得]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網頁版:
https://pse.is/3rffyh
全文: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療癒所有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一開始悅知文化推薦我這本書時,我就很感興趣,母女關係似乎在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一個
難解之謎。倘若時常在關注于玥部落格的朋友,也知道我也時常在揭露我與我母親之間的
愛恨情仇。
不過,「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有點駭人,但這位作者,同時
也是韓國的臨床心理工作者,她藉由她自己長期與個案晤談的經驗融合了她自己的生命經
驗、甚至他觀察自己與自身孩子互動的經驗裡頭,她敏銳地察覺到了亞洲女性普遍遭遇到
的困境。
我在搜尋這本書的資料時,也曾經看過有人留言過這樣的書評:「身為母親看到這樣的書
名真是壓力山大,搞得好像孩子的爸一點責任都沒有。」又或者留下:「這本書根本就以
偏概全,乾脆鼓勵媽媽都生兒子就好了,這樣女兒就沒有陰影可言。」
這樣的書名確實是真的讓這本書要推往相關的市場有點吃虧,但仔細翻閱會發現,她其實
是相當細緻地用她所接觸過的案例一步步去剖析亞洲女性何以在這樣的社會脈絡與文化背
景中,在不知不覺一代又一代地複製了女性之間的困境,最主要的源頭還是來自於,我們
都希望下一代能夠在這樣競爭激烈且變遷快速的時代下,能夠順利生存下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為了生存下來,下意識會想要貼近主要照顧者也會觀察主要照顧者是
怎麼看待我們的;偏偏在現在的經濟文化裡頭,絕大多數都是小家庭,在母親在扮演各種
人生角色中的擠壓過程中,早已精疲力竭,又要如何讓孩子感到人生是充滿希望或是夢想
的?
『當母親無論在現實生活中或心理上都已經疲憊不堪, 因而不斷向外宣洩自己的情緒時
,聖潔蔗糖情感無水並堆積在心裡的人,自然是孩子。尤其女兒更是如此。』p.56
同時,作者也指出身為父母自然也會有感到疲憊的時候,只要坦承去面對,反而能夠教導
孩子如何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 無論是什麼情緒,只要肯認同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
子,就能透過孩子的反應和狀態,看見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意識意圖,也能更加敏銳
地察覺孩子的狀態或反應。』p.70
在書中提到一個案例是一位老母親(化名:順貞)面臨了女兒遇到婚姻危機,女兒想要回
頭找順貞求助,順貞卻很抗拒。心理師跟她探索過往原生家庭的經驗,順貞提及她的母親
過去是相當苦痛的,因為生下的是女兒(也就是順貞)而被婆婆厭惡嫌棄,並把剛出生的
順貞丟在冰涼的地板上。順貞的母親逃命似地抱著順貞投靠鄰近的教會,母女倆才得以活
下來。
即使如此,順貞是這麼辛苦地一路這樣成長的,當女兒遭遇婚變想要投靠順貞時,順貞卻
想將女兒推回夫家。當順貞進一步探索自己的內在時,便直言自己這麼辛勤地維持住了一
定的社經地位,若女兒回來她就需要配合她的生活作息,她很害怕失去自我與原有的工作
權勢,就想要把女兒推回去夫家。
『 您的母親是用盡一切努力想保護你,即使過去雖然過得非常辛苦,至少也算平平安安
活到現在。但是您現在卻要女兒回到他口中那個地獄般的婚姻中,把女兒拒之門外。為什
麼會這樣呢? 』 當我們在生活中被創傷帶來的情感衝擊所蒙蔽時,便無法看清現實。
p.173
不過,回到現實層面之中,我們確實也無法面面俱到,或是隨時保持著一種很清醒的狀態
,作者既是女兒也是母親,也是專業助人工作者,所以她自然可以體會這樣的限制,因此
她給予的處方籤是這樣說的:
『 只要內心被個人問題所佔據,或被自己的匱乏與創傷束縛,就無法將珍惜的人放進心
裡;每個女兒對母親的期盼,就是完全相信自己,並且和自己一起堅持到底。只要母親能
做到這點,那麼女兒接下來就有足夠的力量重新站起來。』p.175
『 當孩子感受到母親願意接納真實的自己,是唯一不給予任何評論我判斷的人士,他們
將帶著十足的信心,在安全感之下解決一切問題,找出自己的道路。只要母親相信孩子,
以堅定沉穩的態度面對,孩子將能成為善於處理傷痛的人,而不再是害怕受到傷害的人』
p.238
看著我貼了這麼多標籤在這本書上,大概就知道她的金句與案例真的很多,裡面有很多貼
近人心與我們生活的故事,她也提醒著我們是如何被這樣的社會文化脈絡中制約,那些完
美主義就像是緊箍咒一般束縛著母親們,畢竟母親也是某人的女兒。
最後,這本書也提供給身為男性伴侶一些建言,以及夫妻倆要如何共同育兒,好讓孩子們
不再複製無形的制約與困境。
『 通常留在人們記憶中的,不是「某人有多照顧我,願意和我一起犧牲」而是「某人有
多努力試著理解我的痛苦和無力感」。』p.194
這本書看起來裡面的文字很淺白,但是案例與解析是相對犀利的,我也在書中看見了許多
我跟我母親互動的模式,總是要停下來沈澱一下才能夠繼續往下讀。如果上面的分享能夠
讓你有些共鳴,甚至想要進一步探索自己的內在,以及與母親的關係,那麼這本書說不定
也可以陪伴你梳理生命歷程,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定位。
『 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將身體和意識所記憶的創傷與匱乏徹底清除,而是重新理解、定
義,並在這個過程中,減緩他為我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從新的角度觀照自己的生命
。』p.27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9.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5960075.A.BB0.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