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在探討為何矽谷冒出很多印度裔的主管。
大部分人的直覺,是覺得印度是IT大國,加上印度人口多,所以有些厲害的神人並不奇怪。但我對這狀況其實有另一層的解讀。印度當然有技術神人,但我不相信其他國家沒有。台灣也有很多技術能力很強的工程師或是管理者。可是這些人進了外商、到了海外,卻常常會碰到晉升的天花板。這天花板的原因不在於技術、非關種族,而在於社交。
我自己以前也曾經跟印度的工程師合作過大約兩年的時間。他們幾個人從印度來到台灣,人生地不熟。可是到了公司,沒事就會來找大家聊天與社交(台灣的工程師則是堅守在位子上)。而印度畢竟英文是母語,雖然人人有口音,但他們英文可是一開口就能一直講。加上膽子大,可不管你聽不聽得懂,沒事的時候無論是碰到平輩的工程師或是上層的主管,都能哇啦哇啦的聊天。也因此,老闆都還滿喜歡他們的。
但反觀台灣的工程師跟主管,就呈現我們典型台灣人害羞的面貌。雖然你真要他們上台報告,可以好好把事情講好。要找他們用英文談技術議題,也能充分表達。但每次面臨部門聚餐、或是會議中場、或是外國長官來訪的接待,大家就都低頭沉默不知道要講甚麼。所以老闆常常不記得誰是誰。
追根究柢,這實在是 #社交能力的不足。
但社交能力不足,老闆或是客戶很可能就會對你沒印象,或是跟你沒有深刻的「個人情感連結」。當下次有甚麼好職位釋出時,也往往不會想到你。(客戶也一樣。當他對你沒印象,下次要交易時,可能不會想到你)換言之,技術很重要,把工作做好很重要,但跟別人產生連結也很重要!!人生要獲得機會,有很高的要素還是跟建立「私交」有很大的關聯!!
所以啊,不能只偏重把工作做好就好;尤其當你面對的老闆或是客戶是外國人,就更是如此。因為對外國人而言,把專業工作做好是基本 - 無論是去參展、簡報、提案、開會、接待客戶來訪時,固然在台上的表現要很OK;但開場前的閒聊、結束後的吃飯、研討會之間的雞尾酒或是點心時間,其實反而是更要拚的關鍵。那種時刻建立的深刻認識,往往才是真正堆動事情前進的關鍵。
台灣人大部分真的都不擅長這部分,所以我們才找了Joy老師,開設了這堂【大人學英文:怦然心動的商務社交說話術】。目的就是希望讓「專業人士」能在這類活動中,不但能把專業顧好,還能理解外國人在這類社交場合上的進對應對。
課中特別設計了四種常見情境,包含「#專業場合面對陌生人」,「#休閒場合面對陌生人」,「#專業場合面對熟人」,以及「#休閒場合面對熟人」。把你在社交場上可能的狀況一次全包,該注意的做完整提醒,也把可以聊的議題、常用的英文句型、回應方式、尤其會探討一些文化面的知識,並讓你實際演練。讓你下次面對類似的狀況時,不會只是低頭害羞,也能勇敢加入閒聊的團體之中。
所以若你是工程師、是國外業務、是產品經理、是醫生、是創業者、是專業人士,常常有需要接觸外國的主管或客戶時,那很推薦你來參加這堂課,來提升你的英文商務社交力!!
【大人學英文:怦然心動的商務社交說話術】
>>https://bit.ly/32xFUn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洪培芸 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所不知,但卻時時痛苦。 一種在華人文化裡,扼殺關係的最大劊子手──人際剝削。 領先全球,由洪培芸心理師首度提出,在華人文化中,總是以不公平,甚...
大人學 業務 在 Facebook 八卦
多年前,我在麥當勞的時候,當時uber eats才剛開始,我們打算大刀闊斧,在外送餐點領域轉型成為領袖,公司請了亞馬遜的高層。
來的亞馬遜的高層每天在談自動駕駛用餐等超級前衛的點子,但當時的麥當勞轉型才剛開始,公司連谷歌分析都沒裝好。
三年後,高層走了,旗下的人馬也都陸續解散。
這讓我學到,轉型不能只有打高空,必須耐心經過四個階段:改進、示範、優化、轉型,還有轉型確實有五個原則:策略、架構、敏捷組織、能力、多專業治理(書裡有詳細解說)。
🔥 等一下跟 天下文化 和 經理人 一起談 #領導者的數位轉型 跟大家說!
🔥 也推薦我跟 大人學 開發的產品管理課程,其中 #產品策略 和 #敏捷開發 的方法在書裡作者也有提及。部分內容我也在美國西北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教授。https://shop.darencademy.com/product/view/id/108
🔥 一些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數位轉型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8 成的公司「數位轉型」中!你的領導方法跟上了嗎?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3087
數位轉型該從哪做起、如何落地? 一個思考框架,擬定轉型策略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3088
為 45元自行車踏板,砸上億造智慧工廠!這家公司靠數位轉型成隱形冠軍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3090
一個 App,超商、餐飲、百貨通吃!統一OPEN POINT如何整併 16 大通路、串起熟客生態圈?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3091
業務端沒提需求、技術端也不想改!銀行的數位轉型之難,星展CEO如何克服?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3089
醫護也要學AI!台中榮總的數位轉型:醫生和IT合作,打造真的有人用的系統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3092
大人學 業務 在 大人學 Facebook 八卦
嗨,我是Bryan。
身為理工男,我第一次接觸業務工作都快30歲了!
當時是被老闆逼著做電話銷售,心裡真是百般不情願:「好歹我是國立大學碩士,居然要我做電話推銷?太low了吧!」
一來沒受過任何銷售訓練,二來打從心裡不認同銷售,每一通電話都講得結結巴巴的,自然也拿不出什麼好成績。
後來,我慢慢深入顧問業,發現「推銷自己的專業」是顧問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才開始認真看待「銷售」這件事。
我自掏腰包去上課,找前輩請益,也看了不下10多本書籍,更重要的,我用正向積極的態度看銷售這件事,不但讓我累積了許多珍貴經驗,也為我的創業計畫幫了大忙!
舉個例子,大人學經典的內訓課程《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有次一位陌生的公司老闆打來,劈頭就問我說:
「我剛已經聽過你們同仁的介紹了,我好奇的是,台灣的管顧公司那麼多,你們的課程憑什麼這麼貴?貴在哪裡?」
菜鳥業務,聽到「你們貴在哪裡」、「為什麼貴那麼多」、「你們價格偏高」、「可否算便宜一點」就會開始額頭冒汗,然後慌亂去解釋自己的訂價,這時候這場交易就整個毀了(毀了不代表不成交,而是就算成交,也喪失了客戶的信任!)。
面對這樣的質問,我是這樣處裡的:
「老闆你好,為何想幫員工安排專案管理的課程呢?」
老闆:「因為公司裡的專案問題百出blahblah......」
「所以,您是希望透過專案管理課程,提升員工的專案管理能力對吧!」
對方回答是。(這時候對方已經把話題從「價格」轉開了。)
我:「你心目中理想的專案管理課程是甚麼樣子?」(開始談「牆壁上的洞」了)
老闆:「我理想的課程,就是不要只講那些書本上的東西,過程中要有討論跟演練。我希望來教學的老師夠專業,可以直接做實務經驗的分享。」
我:「課程要互動演練,老師要有實務經驗,還有呢?」
(最好複述對方的需求,表示聽到了,並且鼓勵他講更多)
老闆:「還要有很多的實地操作演練,最好案例能跟我們的產業直接相關。」
我:「好的,我了解了。我認為您非常有概念,一門有效的課程確實要達到這幾點!」
我:「你提到的貼近實務,正好是我們能提供的。我們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講師都是專案管理實務出身。這是很多企業客戶選我們的最大原因。至於我們的管理課程,有將近50%的時間都在進行互動演練,所以第一跟第二點可以完美符合你的理想!」
我繼續:「唯一的挑戰是第三點,要與您的產業直接相關。是這樣子的老闆,可否請您提供貴公司目前的專案資料,讓我們的講師與顧問好好研究,再提一個為您公司量身訂做的課程計畫,這樣好嗎?」(能做到的要清楚確認,不能做到的要提供解方,才會加強客戶信心)
老闆:「很好,我很期待你們給我新方案。那你的老師何時有空?我想先安排上一個梯次,不錯的話,再安排其他員工來上。」
不到幾分鐘的談話,他已經與我安排時間,順利成交。過程中,這位老闆再也沒有提過價錢的事。
我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 #去探究他的內心需求!原因很簡單,客戶真的在意錢的話,最省的方法就是不要上課,短期對公司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我相信,真正願意購買專業服務的公司,往往都能理解長遠價值。只不過對抽象服務沒有信心,才會從價格開始談!
但其實我們要做的事,告訴他價值在哪裡,而不是陷入對雙方都無益的討價還價!
我相信大部分的客戶其實都不是笨蛋,自己也做過許多研究,所以我們過度包裝與膨風,不僅會造成反效果,甚至會產生懷疑。
不如將自己能提供的服務框架講清楚,盡量讓客戶理解,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然客戶的防禦心就會放下來了。
其實,銷售工作並代表舌燦蓮花或是強勢說服,我反倒認為是個與客戶相互了解,建立互信的過程。
當然前提是,我們得把「價錢」放一邊,讓客戶理解你的「價值」,這是最困難,但也最有趣的一塊!
想要學習更多銷售專業化服務的技巧嗎?
【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
>>https://bit.ly/3pt5HGL
想要知道如何釐清客戶的需求嗎?
【專案的談判與協商】
>>https://bit.ly/2M9mRuJ
被Bryan上面的推薦給燒到嗎?XD
【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
>>https://bit.ly/3hng9Nb
大人學 業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洪培芸 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所不知,但卻時時痛苦。
一種在華人文化裡,扼殺關係的最大劊子手──人際剝削。
領先全球,由洪培芸心理師首度提出,在華人文化中,總是以不公平,甚至是殘忍方式壓榨對方、扼殺彼此關係的「人際剝削」。
到底是從哪一個時間點或環節開始改變的呢?
對方的得寸進尺,以及無理不饒人。
婆媳:「你究竟是有沒有打算要生啊?」媳婦不斷接到婆婆的「催生」電話。
職場:「這次外派,還是你去好了。」單身的她,永遠是老闆外派的第一人選。
婚姻:「我老公三年不工作,全家都靠我養,我好累……」
情侶:「我們在一起一年多了,但他從不對外公開我們的關係……」
在強調以和為貴、為大局著想、鼓勵大家當好人,彼此界限不明的華人社會裡,我們很難拒絕被人際剝削,甚至我們更常──
自我安慰:「他都是為我好。」
自我麻痺:「我再忍一下,他就不會再氣了。」
自我催眠:「我是因為在乎對方感受。」
自我歸咎:「是我不夠乖(孝順),爸媽才會這樣對我。」
但,這些只會豢養出關係裡的怪物,讓彼此的關係更走向凌遲與傾斜。
曾經是妻子、媳婦角色,如今卸下的洪心理師,她能理解一般人面對人際剝削的難處,但她更想表達,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處理「人際剝削」的困境。
首先,請正視你心裡的不舒服。其次,你的犧牲與隱忍,只會讓對方軟土深掘,所以學習說不,以及立下界限,才是長遠地對關係好。
最後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傷,這些傷一寸寸地斲傷自我,但現在長大了的你,除了為傷口上藥,你還可以一片片地將自我尋覓回來。而在這過程裡,你會疼痛、受挫,但你也會看見越來越茁壯的自己,以及越來越喜歡,且能接納的「不完美」的自己。如此,你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培芸心理師:「在我人生最低潮的那一年,跟多數人一樣,有過不想活的念頭,我在心中死過無數回。
受重傷後的每個瞬間,我都有機會變成一條毒蛇,去反擊這些在關係裡剝削我、傷害我的人。可是我沒有,即使很痛,即使很難過。
不是因為我修養甚好,更不是因為我神經大條。而是因為我深切知道,剝削別人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剝削別人,可以轉移心中的痛楚,圖得一時痛快,可是長遠下來,只是把「受害者」這個角色演得稱職又熟練,然後把悲劇活成了我的這一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現任養心心理治療所心理師、新北衛生所駐點心理師、桃園特殊教育團隊特約心理師、台灣菲斯特─心職場系列講師。
曾應邀到News98電台、台北愛樂電台及環宇廣播電台分享。目前在《今周刊》、《大人學》擔任專欄作家。文章持續受到《商業周刊》、《Cheers快樂工作人》、《業務講堂》……等媒體轉載,也是大專院校常邀請的心理學專家。如果你聽說有個人不是在西班牙,就是在前往西班牙的途中,那人就是老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