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四卅二周年 】
去到今天才真正明白《天氣報告》原來有另一重意思。
除了報告天氣狀況之外,也是上天有話要透過大氣電波說出來。
當權者渴望借世紀疫情將維園燭光吹熄,偏偏上天就是愛作對,在那天來到的前一天,借巧合的數字組合喚醒有良知的香港人不要忘記,所以人民理所當然不會忘記,今天是六月四日。
人在做,天在看,若以為歷史可以篡改,上天會以不同方式告訴你:別太天真。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2021年6月3日無綫新聞天氣報告:https://bit.ly/3uMusA9
【 延伸閱讀 】
區家麟 — 「李鵬.TVB.歷史的恥辱柱」:http://bit.ly/2JW6hLn
勞顯亮 — 一九八九年的廣州報紙 William on the way :https://bit.ly/2TIGLAN
電視史話 — 30年前的無綫電視記者袁志偉:https://bit.ly/3uPoEWm
六四三十周年專訪莊梅岩:
https://bit.ly/2XsysIA
第29屆香港舞台劇獎《5月35日》成大贏家:
https://bit.ly/3uOCOXK
【 六四相關報道 】
六四紀念館 June 4th Museum 珍藏《香港電視》五月初被盜:https://bit.ly/2U7q2V3
《流行經典50年》胡諾言翻唱學運金曲《沒有煙抽的日子》:https://bit.ly/36XkzFC
到底當年六四事件有多少人喪生?https://bit.ly/2Y9HauD
六四事件後極珍貴的金庸專訪片段:http://bit.ly/2PvSOxt
2014年我在維園燭光晚會遇上安徽來的女生:http://bit.ly/2DelpS2
【 六四相關片段 】
1989年6月4日無綫《六點半新聞報道》:
http://bit.ly/2rQSb61
1989年6月4日無綫《香港早晨》新聞:
http://bit.ly/2rwi5cq
1989年6月4日無綫《血洗京城》:
https://bit.ly/3czupi8
1989年6月4日亞視《六點三新聞》:
http://bit.ly/2rR7QlT
亞視《今夜不設防》六四屠城(足本):
https://bit.ly/2XTBvsd
張惠妹《沒有煙抽的日子》:
http://bit.ly/2qLwSi7
群星《為自由》:
http://bit.ly/2qLKEl5
1989年6月4日央視《新聞聯播》主播杜憲、薛飛穿黑衣:
http://bit.ly/2s4Oo4R
無綫《八九年香港及中國大事回顧》:
http://bit.ly/2rDJ3AP
《六四是怎樣一回事》:
http://bit.ly/2qSxAJO
1989年6月4日英國廣播公司北京直擊報道:
http://bit.ly/2rDKzTy
美國廣播公司(ABC)六四事件報道:
http://bit.ly/2rnsnx3
(0406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六四卅二 #八九六四 #五月三十五日 #TVBNEWS #無綫新聞 #天氣報告 潘小濤 葉一知 #莊梅岩 #六四舞台 六四舞台 1989年的傳真 Vanished Archives 消失的檔案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敲銅鑼,鼓鈸喧天,暮色沉沉的馬游塘村生猛了:金豬開陣,祝禱繚繞香燭,爐火熊熊蒸氣騰騰──村屋間空地搭竹棚張綵燈,筵開廿八席,熱辣辣葷素源源上桌來,觥籌交錯,賓主俱歡顏。 這是一場筵席包辦館「大來東南」主理的壽宴。食材爐灶、枱凳碗筷、侍應廚師統統到會來。從上世紀中葉起,大夥就像紅船戲班一樣鄉轉鄉,...
報紙檔煙 在 柯建銘 Facebook 八卦
生平第一次參加總統府元旦升旗典禮
破曉前, 晨曦中,黎明時
今天早上五點起床,沐浴清化,準備好暨神聖又期待的心情,參加生平第一次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結束後,去了平時假日最喜歡,位於松江路93巷由天下雜誌高希均先生所經營,全台最富書香的「93巷人文空間」吃早餐,結果沒開,轉到伊通公園附近 Fika Fika Cafe 用餐,打開手機,看到由友人在慶典上為我所拍的三張相片,背景的天空顏色:由「淡黑」轉「淺藍」到「晴空」,正是呼應「破曉前」、「晨曦中」、「黎明時」的台灣天光,期待2017年台灣國運能如此...
不記得多久,但稍想一下,至少已經五十多年了,打從小學開始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當然及長,不知何時這個習慣被戒掉(被請辭),但唯一保存的「古董型」習性,就是每年元旦㑹找一本喜愛的筆記本寫上年度想做想完成的工作、閱讀、勵志計劃,那今年呢?
為此思及2017年立院的挑戰及臨時㑹事宜,去年12/30晚上跑完新竹行程返回台北辦公室後開始除舊布新,整理一年來所有問政資料、舊選民陳情案、舊報章雜誌,該丟掉,拋棄的撒亂一地,該留下來的堆滿另一個角落,至凌晨3:30,昨日又起個早床,整天在辦公室做宅男,電話轉靜音,足不出戶,把問政資料,剪報歸檔,打包六大箱過期雜誌書刊送走入庫,要讀之書、期刊、雜誌及要看之歷史劇光碟,依序排定,已至深夜,很是歲末味道。
歲末年初翻閱報紙雜誌:總統展望新年,首拼經濟,林全院長表示今年是建設關鍵年,在跨年煙火秀煙霧消散後,報紙頭版頭竟是年金改革衝突驚悚畫面,當然也思及眾多未來必需關切的議題:川普、普亭過招、習近平新年賀詞、英國脫歐、南海仲裁、外交困境、台灣正名、日食進口、黨產爭議、KMT內鬥、勞基法後續、婚姻平權、轉型正義、公投法修正、民進黨v.s. 時代力量、司法改革、救股市當沖降稅、及臨時會召開事宜...,當然這些議題是新政府及民進黨的挑戰,也是民進黨立院黨團不可迴避的任務,需與總統府,行政院共同三方合作,面對挑戰,共為決事者,解事者(Thing Explainer),處事者的戰鬥團隊,挑戰正開始。立院黨團成員同志們,您說是不是?
首戰當是本月3日開始到26日的臨時會之召開
(一)法定事項
1.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
2.考試院副院長同意權行使
(二)拼經濟及重大民生法案
1.電業法
2.長照法
3.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獎勵條例
4.證交稅條例修正案-當沖降稅
(有共識,技術性程序性問題可克服)
(三)急迫性法案
1.教保人員服務條例
但「最憂的」還是國民黨的態度
(一)臨時會重中之重乃是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12/27,12/30經表決大戰才處理完國民黨所提的1500案國營事業預算,年度結束才通過預算,荒謬至極,舉世之最。
(二)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是林全內閣未來一年之政事改革(新政策及拼經濟所編預算),國民黨竟然如法炮製,「引以為樂」,集史上杯葛之最,提出高達4000案(民進黨在野時從不杯葛總預算及國營事業預算),意圖讓表決時間不夠,萬一臨時會總預算不過,對國民黨絕對是重大「利空」,提前打烊,敬請三思。
(三)就法案面而言,每案都是重大民生經濟法案,希望朝野共同協商來完成,當民進黨黨團為顧台灣破釜沉舟,始無前例要開會到小年夜(1/26),國民黨應該考慮的是「共襄盛舉」,而非抵制杯葛才對,在此懇求拜託,讓「人民的掌聲朝野共享」,才是新國會新文化!
生平第一次參加元旦升旗,三張照片的背景顏色由「淡黑」轉「淺藍」到「晴空」正是「破曉前」、「晨曦中」、「黎明時」台灣天光之轉景。立院黨團同志們,未來一年,正是我們要大團結,大奮鬥,來面對大挑戰的時刻,共勉之。
~~ 老柯元旦感言
報紙檔煙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後巷共同體與元旦催淚彈]
旺角真是一個很神奇的社區,它草根、粗鄙、亦正亦邪,沒有中環尖沙嘴的高貴優雅,住九龍新界的街坊都會經過這個交通樞紐轉車,大家都愛到這裡找娛樂消遣,所以,這裡永遠都聚滿了人。
2019年最後一個晚上,防暴警察大舉進駐旺角大街,十計衝鋒車列陣在彌敦道巡遊,防線不斷四方八面推進叫市民離開,否則干犯非法集結罪,圍觀市民在罵:「旺角有人是應該的,旺角沒人就悲哀了,你們懂嗎?」
旺角的名字就是夠旺,但這個晚上,朗豪坊商場緊急疏散,附近的街頭小吃店也吃慣催淚彈,經常連帶食物也要一併棄置,損失慘重,店員苦惱地說,「唉,又要關店了,平常我們開業到凌晨四時,這樣下去,不夠錢交租呢。」我唯有吃了一串魚蛋,光顧只是十元,逗得店員笑逐顏開,連聲多謝,也讓我不好意思。旁邊的報紙檔阿伯,經常戴防毒面具繼續擺攤,我說了一句:「又來了......」阿伯嘆了一聲:「唉!」語氣是無奈。
晚上十一時,圍觀的人主要是罵,有警員衝上前舉着海綿彈槍對人群,其同僚把他扯開了。衝鋒車和警車在彌敦道穿梭,發出廣播,晦氣地罵:「記者躝番上行人路!」廣東話的「躝」字不禮貎,有侮辱之意。也有警車一邊駛,一邊向人群廣播:「跑快一點跑快一點!」好像那些人像是其玩物一樣。
警察一走,群眾湧到馬路上,大喊:「手足,站出來(馬路)!」有人夾手夾腳設置簡單路障,都是垃圾埇木條做個樣子,群眾有點輕奮:「還有半小時(就到新一年)…..」大家都有點期待,有人爬上去毃爛交通燈,碎片飛脫。
氣氛忽然緊張起來,眾人拔足而逃,「水炮車到了!」近日水炮車改變了其運作風格,喜向兩旁的橫街射水。我和另一記者之前也中過水炮,那刺激的水劑讓人全身麻痺,我們猶有餘悸,在彌敦道看看沒有掩護物(除了一個很矮的電箱),唯有向登打士街跑,再轉入一條橫巷。
當時有人吹起哨子,有人嚷着:「慢慢跑!」也有人呼籲:「跑快啲!」令人十分焦慮。當時我還想,要不要躲到那麼遠?怎知,那個與其他人共處於小巷裡的時光,成為了寶貴的體驗。
在警察使用的眾多武器中,最無差別一種就是水炮車。無論是記者、市民、示威者、救護員,都一起走進後巷躲避,有人站在巷口通風報訊:「水炮車快到了!」「它仍停泊在十字路口!」「快點躲進來!」「大家挪移在巷兩邊,留一條通道」,看到有人把頭伸出去,又會有好心人叮囑:「站後一點,你這個位置不安全。」
說時遲,那時快,水炮車向橫街掃射,幾個人走避不及,全身濕透,由於水裡混和着刺激化學品,只是水花濺進後巷,眾人已經咳嗽不止。
有頭髮和臉部全濕了的少年高舉手求助,有少女呼吸急速,巷內召喚急救員的呼喊聲此起彼落:「First Aid! First Aid!」,一名少女跌坐一旁,其米色毛衣濕透,她的額頭流血,血液滴到毛衣上,她喊道:「很痛!」原來她在走避時不慎把頭部撞到金屬電箱。救護員替她包紥,送她到另一條街上繼續治理。也有救護員用水替男孩洗眼,一邊叮囑:「試着眨眼……(好把化學物沖掉)」
水炮車去了又回來,如此這樣,2019年的最後一小時,每次水炮車路過,群眾都湧入後巷,一次又一次,大家拔足狂奔,一起依偎在這個幽暗、濕滑、瀰漫着刺鼻水跡,滿地是垃圾,救援物資散落一地的後巷。平日這種旺角陋巷,讓人聯想到古惑仔、危險、劏死牛(打劫),這天,卻讓人感到得到蔭庇,安全、溫暖、的一個奇異空間。
小巷裡,耳邊響起滿是關懷的話,有人扶着一位老伯離開:「扶伯伯離開!」「要走快點從這邊走!」你會感到,這條後巷,讓大家一起渡過了險境,讓大家生起了一種獨有的共同體經驗。我們在一起,如此度過了2019最後一小時。
神奇地,11時58分,大家嚷着說要「倒數迎新年」,原來滿佈登打士街與彌敦道用大光燈照射人群的防暴警察,忽然退後消失了,眾人高興地跟警察說再見,離開了後巷,湧出了登打士街,有黑衣人走出來跟大家說,最後八秒,說的不是數字,而是大家最愛的口號。
百計的人們,一起在旺角鬧市喊着:「10、9、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有人高興得跳起來,有黑衣蒙面人互相擁抱:「Happy New Year,煲底見!」也有情侶放閃甜密地親吻,旁人裝作嫉忌,「閃到人要盲了!」情侶有點不好意思。
大夥兒從橫街湧出大馬路,在彌敦道舉高一隻手,示意「五大訴求」,也有人約定大家參加元旦大遊行:「一月一,維園見!」有人向路障投擲汽油彈,生起了一堆火,群眾歡呼,也有人笑着勸說:「站得疏落一點,警察防線推進了,別掛着倒數鬆懈了!」
果然,2020年平和的時間只維持了短短的幾分鐘,「呯!」的一聲,遠處傳來了催淚彈的槍聲,群眾嘩然,起哄地從喉頭發出聲音,聲音裡流露出一種經歷了半年的老練:「果然,會開催淚彈」,不少人沒防具爭相走避,記者都爭相湧到路邊,拍攝這一顆2020年第一枚催淚彈。
警車繼續巡邏,有警員喊話:「若不想在覊留室過新年的話,快點走!」但人群還是退到後街,不肯走。
每年踏入新一年,香港政府都會在凌晨零時於維多利亞港放煙花,那一幕象徵香港的「繁榮安定」,今年因為修例運動,不想聚集人潮而取消了。有人說笑,以往元旦的新聞,都會陳腔濫調地報導一位媽媽,剛誕下了元旦嬰兒,今年零時零七分,香港警察,在旺角的夜空,以催淚彈宣告新一年伊始。
報紙檔煙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一敲銅鑼,鼓鈸喧天,暮色沉沉的馬游塘村生猛了:金豬開陣,祝禱繚繞香燭,爐火熊熊蒸氣騰騰──村屋間空地搭竹棚張綵燈,筵開廿八席,熱辣辣葷素源源上桌來,觥籌交錯,賓主俱歡顏。
這是一場筵席包辦館「大來東南」主理的壽宴。食材爐灶、枱凳碗筷、侍應廚師統統到會來。從上世紀中葉起,大夥就像紅船戲班一樣鄉轉鄉,走過六七動盪、七八十年代經濟飛躍⋯⋯伙頭兵團今天髮稀了、背彎了,彈指間炒炸蒸燉,光芒依舊在。縱然行業日落江河,廉頗亦老矣,但這終究是他們的舞台,猶如大老倌踏出虎度門,必定傾力演出。
正月,是大來東南全年難得的忙碌時候,一個周日包辦了六七個筵席。人稱「倫叔」的老闆陳倫駐店調兵遣將:哪位師傅擅長哪些菜、走甚麼崗位、誰去煮日宴或晚宴甚至走兩場……他自詡為僱傭兵阿頭,「無僱傭兵,怎打成仗?我們有後生的,不是個個六十幾,八十幾也有,總之是耆英啦!耆英功夫夠,守門好,調味等等準確些。」倫叔八十歲了,依然精神矍鑠。
幾十年來他都行散工日薪制,有訂單就召集好兄弟埋班。這晚壽宴,他派出三個大師傅,四蒸兩炒六個爐頭,還有幫廚和雜工十三人。「我們包辦筵席,不可能跟酒樓一樣分工。」晚上十幾個樓面,日間已在油麻地店內劏魚剪蝦。
師傅也清晨六點多回店預備:需火候的燉湯、炸子雞上皮,以及每一個菜式的配搭得先做好。譬如「百寶鴨」,全鴨起骨,再釀入蓮子、銀杏、瑤柱、鹹蛋黃等超過八種材料,扣燜一小時,廿八席的鴨就花上好幾小時。筵席現場,師傅也「瓣瓣得」:砧板埋灶搬抬,隨時走位「執生」:上菜急起來也要掉下熱鑊去幫手排菜。「我們好似舊時打波,十上十落的陣形。」倫叔用荷蘭隊全能足球比喻。
包辦的承諾
藍田山上馬游塘村的壽宴,七點開席,午後雜工率先運來枱凳鋪設;師傅和食材工具在兩三點陸續抵達,起爐搭灶洗刷,肉食菜蔬調味料一一擺列開來。
五點多,鑼鼓響起,主家拜神;師傅開爐點火,首先熬煮糖水紅豆沙,而澆在大菜上的濃芡、炸油一一先推先熱待用;雜工披上白恤衫,變身侍應候命。準時七點,拜神金豬吃罷,冒着白煙好彩頭的「發財好市」啟動盛宴,主人賓客齊舉杯:「飲勝!」
大家酒酣耳熱之際,在爐邊起勁的師傅忽然停下來,翹首以待。原來主家要敬酒,樓面事前通報師傅歇一歇。「包辦筵席有一好處。酒樓一起菜就全部煮了出來。去到你府上就不是了:喂,師傅慢一點啦!遲幾個字再起菜啦!師傅就會停。」倫叔得意地說。
他強調,大夥臨時是主家的僕人,「也可以說是包辦的承諾,如果到時『我不喜歡做』,唔得!你幾大都做完那一晚。」像這天天氣不穩,主家搭的竹棚不能遮蓋廿八圍,要分頭二圍,大夥就分兩次煮食招呼,工時長了近一倍,酬金不變,也無怨言。
功夫,六十年前
這晚主家曾宏五兄弟為八十有一的母親擺壽。「我覺得在村搞到會很有氣氛。」曾宏說,原來四十多年前阿爺已跟東南結緣。跟冷餸翻熱的盆菜不同,筵席上每一道菜現煮現吃,那股熱辣辣給人驚喜連連:一條蒸魚上來,剛剛離骨,很嫩滑;熱炒燜煮,全是「小時候酒樓的味道」──沒複雜的化學調味,吃了不口渴。
賓主享用完鬆軟大壽包、濃甜紅豆沙,盡歡席散。師傅撤退,樓面收拾狼藉杯盤。時近午夜,大貨車盡吞爐具碗碟,消失於夜幕下;要不是賓主臉上的悅色酒氣,盛宴好像沒發生過。
倫叔說,筵席到會不是沒市場,飲食集團也設部門營辦,不過數獨立經營、既包辦「筵」(菜)又提供「席」(枱凳餐具)的筵席專家,九龍只怕剩下他這一家。而他,也入行超過半世紀了:1957年,十九歲的他由廣州來港做了一年錶行打雜,就投靠開包辦館的姑丈,從此走上包辦路。
「當時甚麼也不懂,何謂大雞三味?何謂四和菜三和菜?好烏龍。」知不足,學不倦。他晚上一有空就用舊報紙練字;看營業部怎樣寫菜單;入廚房偷師。後來他往外闖,包辦館、茶居,樓面廚房點心樣樣都做。「我們東南的事頭請人,席上揀菜薳,好挑剔,你不勤力不醒目他不睬你。」他先後入東南、大來兩間包辦館。兩店由甘日新和嚴志二人在1948年創立。1972年,兩位老闆退休打算結業,他於是和拍檔用盡十萬元積蓄頂手,把兩個字號合併成為「大來東南」。
筵有大小 無分階層
倫叔二十多歲就在包辦館當上大掌櫃。他回憶,行業在六七暴動前最興旺。大來經常到富貴人家的花園別墅做宴;主家一來喜歡包辦隨時候命,二來家宴私隱度高。那時,工廠在大時大節和廠慶也經常擺酒,「譬如唯一水壺廠、鄧芬記。有錢佬聚居的又一村、中半山、九龍塘,那時候很多……」倫叔不願提豪客名字叨光,只漏了嘴:「舊時總華探長是常客,現任不少高官警司也食過我們的餸菜。」
從前,包辦館街街也有,單是廟街已四五間,包括大來和東南。店本身也擺到三四圍,「那時無冷氣,太太們喜歡高髻頭,牛角扇吹到髻都歪了。」倫叔忍不住笑起來。六七年暴動後,有錢人紛紛離港暫避,兩店生意跌了八九成。及至七十年代,酒樓愈開愈多,「人家當然想嘆冷氣、更好的招呼和環境。」包辦筵席漸漸式微。
為了拓展生意,倫叔二十年前也做起盆菜來;沙士前甚至也做蛇宴。現在筵席和盆菜各佔一半。盆菜有幾百元一圍;筵席可達萬多元一席,但不多;千多元最平常。「貴婦狗生日請客仍然有;隱形富豪做生日、擺滿月,入伙一定要光顧我們啦!旺一下新屋。」他做得最多的是社團和大學千人宴。正月時,露宿者之家也訂了五席給附近油麻地、深水埗的街友。蒜香基圍蝦、菜膽百寶鴨、五柳炸石斑……他和師傅一視同仁用心炮製,佳餚趁熱派人連同摺枱碗筷用手推車送過去,服務周到無分階層。
老友一齊打天下
「我做了幾廿年,後生做到老了。」倫叔笑咪咪,總是腳踏白水鞋,手握一罐生力啤。接洽生意、買料、訂貨他一腳踢;廚房告急他就衝入廚房,樓面不行幫樓面。
「現在無人願意(接手)做這樣辛苦的事了。」大來東南到今天,打理人只剩他一個。人家退休坐公園,他很抗拒,有事做就開心,「回來認識多些朋友,老中青也認識一些,多好呀!同時跟社會不脫節。」
辦公枱上,毛筆墨盒放在手邊,他十年如一日為客人擬寫菜單。菜單值多少錢,他就買同等的貨給客人。「你不可以隨便一種貨給主人家,否則如何運作幾十年呀?蠔豉來說,客人需要大隻的金蠔或最大的沙井蠔,二百多元一斤,我需要買那些。小一點百多元甚至幾十元一斤,不同嘛!」
人隨行業走到日暮,倫叔一點不傷感。目睹同行一間間消失,唯獨大來東南撐了下來,他淡淡然說:「無人光顧,你就要結業。我們幸好有班老友記合作,圍威喂,打天下!」倫叔呷一口他形容為「生命之源」的啤酒,清涼、回甘。
舉重若輕 大師傅
謝龍師傅(67歲)
入行四十多年,去過上海、台灣做大廚。這日他中午和七十多歲的Man叔在上水煮了六圍,傍晚再來馬游塘村拍檔入行六十年的鄭成師傅炮製廿八席。一年之中,只年尾正月較忙,「如果靠包辦筵席搵食,真是無得食。」他在大來做散工三十多年,倫叔叫到,義不容辭。「當做義工舒筋活絡,是一種樂趣,大家老友傾吓偈開心點。」做廚師,謝師傅笑言:「客人讚好,證明自己煮得好。」
黃錫師傅(66歲)
曾在港島有名的包辦館歐燦記隨父做廚,二十多年前歐燦記結業,轉來大來。「上門到會好像酒樓,只是整個廚房搬過去,沒有搭棚的就在露天煮。」這天,他清晨六點多就返油麻地店鋪廚房張羅,蒸煮了七八成,現場來做兩三成。席散,其他師傅撤退了,他留下來搬搬抬抬,收拾物資上車,回店卸貨已過午夜。「做慣了, 沒甚麼問題。」錫師傅總是和顏悅色。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葉天榮
大來東南筵席
地址:油麻地廣東道844號永發樓地鋪
電話:2780 314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dU4AhQXaI4/hqdefault.jpg)
報紙檔煙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評價
【足本版】《李根興 - 十大創業忠告》18年功力,18分鐘內畀曬你!
第十: 「模糊地正確,好過準確地錯誤。Give it 5 years!」
第九: 「先選行業,後想經營方法。 」
第八: 「越多分析,越沒有出息。」
第七: 「不是 Work-Life Balance, 而是 Work-Life Combined。」
第六: 「做生意要做農夫,不要做獵人。」
第五: 「賺錢,要賺有錢人的錢。唔好在乞衣兜入面搵飯食。 」
第四: 「投資要分散,做生意要專注。寧做雞頭,莫做牛尾。」
第三: 「做生意就好像用一隻圓形的湯匙,在四方盒中吃豆腐花。記緊留一些讓別人吃。」
第二: 「你愈要得到的東西,你越先要付出那東西。最好的已經在身邊。」
第一: 「笑多一點,嘻嘻哈哈又一天。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自己。」
全文內容:
從前有個人揸住㗎法拉利, 遇上個朋友。
朋友問:「 點解你揸架法拉利?」
「因為我重要,去邊度都要準時!」
朋友話:「 咁你唔使揸法拉利啦!」
點解?
「你咁重要,人哋會等你囉!」
啊,又有point ! 你有料到嘅,人哋自然會等你,自然會搵你㗎啦。 呢個故事對我好大啟發!
但做生意,創業點樣先至能夠做到有料到? 我依家就同你分享下我創業18年, 我自己經歷給你的「十大創業忠告! 」
第十: 「糊地正確,好過準確地錯誤。Give it 5 years!」
可能你覺得「創業好過打工」,「做金融好過做咕哩」, 「開茶餐廳好過做大排檔」,乜都好。只要你大方向,覺得係啱嘅,就 give it 5 years 俾佢5年時間,專注做好佢。
中間執行嘅過程,必定有好多轉接你今日唔會想像到, 你會行錯好多路,但只要你專注做個大方向,你就會摸出條血路。 如果摸足五年,你都摸唔到條路嘅話,你就執咗佢,唔好搞啦。因為你無料到。
我今年44歲,我唔敢講好成功, 但肯定喺香港兩次摸咗個新行業出來,做到No. 1。 第一次,由廿六歲開始,創業源於失業,我2001年11月開始買賣小生意,04年我認真地諗過執咗間公司佢,撐一撐住,去到2005年6月先至覺得自己真係有料到,間公司唔會執,06/07/08/09年就憑住生意買賣中介嘅新模式,橫掃曬市場上你可以數到嘅所有獎項,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都搵到兩個關於我哋公司嘅 case studies, 11年仲攞埋傑青。
記住,大方向啱就撐住,五年! 奇蹟可能會出現。
第九: 「先選行業,後想經營方法。 」
盡量選擇多人發達的行業,你發達機率會更大。 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個個都是乞丐,那麼你做乞丐的機會率都比較高。 做生意如賽馬, 你就是騎師,行業就是馬匹。 如果你騎的是跛馬,難道你自己去跑嗎。 隻馬是 fit 馬, 你繼續抽煙聽音樂都能夠跑贏。
如果你做運動是打算賺錢, 踢足球一定比捉波子棋容易。2項運動要做到世界冠軍都有難度, 但踢足球,排第十,什至排第100都能夠賺錢;但捉波子棋呢? 沒有人會喜歡看。
我敢說我曾經是香港史上完成最多生意買賣的中介公司,2001年起,12年間經我手成交超過一千一百單deals。 由於買賣小生意,我06年起租入很多舖開生意,售予創業者,09年起再買了好多舖開生意。由於香港平均每間街舖是三千萬,要做到舖界第一,我沒那麼多錢,必需向公開集資這條路行。
你問我香港做地產基金賺錢? 還是生意中介賺錢? 不用想,香港地小人多,肯定是地產+基金, 做到幾百億資產的有很多! 生意中介, 個個都是在捉波子棋。
因此我於2013年7月24日,就決心轉型,向證監會申請牌照,公司霎時間由超過300人減至6人, 經歷了我人生最黑暗的三年,但我跟自己說:「Edwin, 你教人要先選行業,後想經營方法。模糊地正確,好過準確地錯誤。 」
雖然向證監會申請一個橙,他就給我一個蘋果我。總算於16年成功取得牌照,終於成為全港第一間證監會持牌的商舖基金公司,從新上路。成功取得牌照至今,就買入了31間街舖,賣出了27間,我敢說是同期全港最多, 同期排第二的相差九丈遠,接著我很有信心我們將會是舖界No. 1。
以前與細公司競爭,現在不同了,舖王幾百億身家。 你的行頭又如何呢? 你的馬匹壯不壯呢 ?
第八: 「越多分析,越沒有出息。」
大方向正確便要行先,邊行邊改。還記得我2001年於 New York 被開除後,回來香港決定創立生意中介公司, 因為當時絕大部分人創業都是由零開始,若要頂入一個現成生意,只是靠睇報紙的「頂讓版」,與財務公司的廣告或夜總會聘請舞小姐的廣告放在一起。
還記得當初創業時,我跟我爸說起我的主意,爸爸還對我說:「根興,你想做頂讓生意,你知不知道你將來的客人,第一個問題會問你什麼? 」「 他們會問好的生意為何要賣,賣出的就是不好的! 」所以這行業不能做。 幸好他後來又說:「不能做,總比沒事做好。 邊做就邊看看哪一門生意較好,自己買下來,不要再做這一行了!」又讓他說中了, 而演變成今日的我。
從前有個路人走去火車站,走到分叉路就只看見路牌指向右邊。不知還要走多久,但火車半小時後便會開出。站在原地想了一會,看見前面有個農夫,便問一下農夫先生要走多久才到火車站。 農夫望了他一眼卻默不作聲,再問多一次,他都不回應。路人便不理他,也不知道他是聾還是啞。 怎料向前走了幾步, 農夫便大叫「二十分鐘!」奇怪,為何剛剛問他又不回應,走了卻出聲呢? 因此他決定再問問農夫,農夫回答什麼呢?
農夫回答,「先生,你剛剛問我的時候,你是站著的。你不走,我怎樣知道你走得多快。你走需要二十分鐘,我走便要五分鐘。 」 我由2001年走到現在, 馬雲於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兩年之差,他走得比我快四萬倍,同一時間已經有好多人跌倒, 有的卻重新再來過,有的已放棄了。 你走多快我不會知,我只知道大部分人都會站在路牌面前,繼續分析,繼續想要行幾久,一站就站一年、十年、一世。你又走了沒有呢?
第七: 「不是 Work-Life Balance, 而是 Work-Life Combined。」
不要為興趣而創業,但要把你的生意變成你的興趣。因為 Work Is Your Life.
容許我show off 一下,我有一輛法拉利,亦有一輛麥拿倫,但都不是我買的,是我哥不要了才給我。但我真的很enjoy weekend 或是晚上自己駕車四處睇舖。一,可以去全香港每一個我從來不會無端白事去的角落。二,駕駛名車又真的是過癮很多。
因此我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已不知不覺現場錄製了超過1300條商舖成交的影片放上網,肯定是香港另一個歷史紀錄,真是要 work life combined 才做得到。
你呢? 別人送給你的,或是自己買的,有什麼可以令你更 enjoy 工作呢。但如果你認為享受生活,便要放低工作的話, 可能你就要重新思考一下 what is your life。
第六: 「做生意要做農夫,不要做獵人。」
時間要當你的朋友,不要做敵人。獵人就是餐搵餐食餐餐清。以為打到獵物後便可以買飛機大砲,招聘千軍萬馬,可以食大茶飯。誰料到獵物突然間消失了,便要開除員工,變賣資產,打回原形。
農夫, 雖然開始的時候會比較辛苦, 要播種,要等,但一有收成後,就重複再重複,長遠不用再憂慮太多, 起碼不會餓死。
為求生存, 起步時難免要做獵人,不然未有收成前就餓死了。 但當你一路打獵時,你就一定要慢慢地把生意變成農田。當你成為農夫時,時間便會成為你的朋友,獵人太陽一落山,時間就成為你的敵人。 如何知道你是獵人還是農夫呢?
兩個條件:(1) 每一次客人來光顧的時候, 你要想想他會否明天就消失了。如果他只是可能光顧你一次,以後就不再回頭,你便是個獵人。如果他是重覆性購買,每星期每月每年都要給你錢,交租交月費交管理費,分佣/抽成的話,那你便是個農夫。
(2) 就是如果你什麼也不做,二十年後你的貨物會變成什麼。 如果全部都可能成為廢物廢紙的話, you'd better be 你要做好勤力工作的人, 因為你塊田越耕越乾。 但如果你大部分貨物都能夠保值,甚至乎升值的話,你即使懶一點也沒有所謂。 而只要比懶人勤力多一點,可能就不得了,因為你有一塊靚田。
我當年做生意買賣中介,就是因為大部分人客只是光顧一次,以及所有放盤的生意,如果我不能把它出售,二十年後對於我來說都只是一張廢的放盤紙。 所以那時候的我要做得好勤力,只可惜騎著一隻跛馬。
現在商舖基金則不同了, 每個月都有租金及管理費收,持貨放假100年,只要買得正確, 肯定會升值,所以現在做得輕鬆得多。
開店做生意也是一樣, 不要所有商舖都是租來的。如果可以,每租三/四間商舖,就買一間商舖。寧願開少些舖,每十間分店,便有兩/三間舖是屬於自己買的。總好過三十間商舖,全部都是租來的。 租舖,時間是敵人,一個浪打過來,全部都白費了。買舖,時間是朋友,即使租來的全都倒閉了,還有自己的舖撐著。 我從來未聽過有人買舖自用會後悔, 但我聽過好多租舖的人後悔30年前沒有買間舖 。
你又是獵人還是農夫呢? 你什麼也不做又會有什麼後果?
第五: 「賺錢,要賺有錢人的錢。唔好在乞衣兜入面搵飯食。 」
最好賺的錢,就是不用出自己錢。 出老闆錢、出公數,這種錢最好賺! 有錢人,跌了一百幾十萬也沒有感覺。
最難賺的錢,就是客人花費自己辛辛苦苦儲來的錢,他為了慳多些錢而來光顧你。他勒住勒住,每次都跟你計較。這種錢是最難賺的。
以前我是賺創業者辛辛苦苦儲來的錢,去買盤生意。買錯了,就分分鐘一鋪清袋。難聽的說句,那時候的我是在乞丐的鉢子內找飯吃,賺得好辛苦。
但今日便不同了。做商舖基金,買得舖的全部都是有錢人。投資我基金的都至少三百萬港幣起, 接下來我們什至會主力打開機構性投資者這條路, 賺的就是不用自己出錢的錢。賺有錢人的錢一定相對舒服好多。
你呢? 起步時可能係要靠賺辛苦錢, 因為入門比較容易。但記住有機會一定要upgrade自己, 例如: 賣給大公司/大家族,建立自己品牌收貴點,或是 partner大企業,借他們的力量去賺有錢人的錢。但問心,你現在是賺誰的錢呢?
第四: 「投資要分散,做生意要專注。寧做雞頭,莫做牛尾。」
你一定要找到個位,在市場上有需求,而別人卻不做,你自己又識做,那你就將絕大部分的資源放落去,全心全力去專注做好這個competitive sweet spot,做到全世界無人比你叻。而最重要的,是客人願意給錢,最好是很多錢去買你的sweet spot。 因為他們不願意給錢的話,你再厲害都沒有用。
....
歡迎隨時聯絡我 whatsapp +852 9036 1143
買舖/租舖/放舖/投資商舖基金熱線: 28301111 或 whatsapp +852 90361143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十大創業忠告,#18年功力於18分鐘,#18年創業經歷真心分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eMGr9AO1nw/hqdefault.jpg)
報紙檔煙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足本訪問:https://bit.ly/3iMhdKL
站於唐樓的天台俯瞰太子,就會發現這個地方看似多姿多彩,卻又只是日複日地循環不倦。被破舊的矮房子包圍着,四周盡是食店,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大街小巷川流不息,車子靜候位置停泊,人們尋覓美味果腹,如此,由日至夜。經歷晚市的人流洗禮後,食肆一家接一家地關燈,落閘,員工三數個地散去,眼前的霓虹燈箱似乎更亮了。好些小店夜更笙歌,廚房炊煙冒得更起勁,食客不絕,的士司機經過不休的小士多,就停下車子,店家送上報紙後又徐徐駕離。直至旭日又現,已經分不清眼前的霓虹是滅了,還是被日光淡化......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相關影片: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佐敦小菜館】打死不離三兄弟 札根渡船角近40年 即燒燒鵝吸客 大哥經歷高低起跌:盡力將餸菜炒到最好 (https://youtu.be/)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果籽)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太子燒味 #永合隆飯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wYLn9fE2U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