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聞背後【「敦睦艦隊」是什麼樣的艦隊?疫調困難在哪裡?】
爆出台灣首例軍艦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群聚感染事件的敦睦艦隊,讓台灣一度已連續出現零病例的疫情又開始吃緊。目前全艦744人中、24人確診,其中有多位軍艦實習生遭感染。
為何軍艦上那麼多實習生?為何停靠帛琉時還有表演儀式?這是因為這支鑑隊任務特殊,經歷半世紀的演變,如今外交目的早已大於國防目的。
■從宣慰僑胞,到協助邦交國
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指出,敦睦艦隊全名是「中華民國海軍敦睦遠航訓練支隊」,目前由3艘軍艦編成、過去也曾2艘軍艦編成,1960年代期間台海穩定後,海軍開始透過敦睦艦隊,每年執行遠洋航行訓練熟悉海上戰技,並讓海軍官校應屆畢業生針對各種航海、術科項目實習,確保海軍未來的幹部在畢業以前就能熟悉工作環境。
遠航演訓任務持續到1990至2000年,陸續停靠新加坡,以及韓國、南非等邦交國,逐漸在訓練之外,增加宣慰僑胞的任務,早年曾傳出有海軍軍官因為敦睦艦隊停靠僑居地、追到終身伴侶的佳話。
但隨著台灣的邦交國逐漸減少,加上台灣經濟起飛後,我們與邦交國的生活水準出現落差,因此近20年來敦睦艦隊的外交意義從宣慰僑胞,逐漸改為協助邦交國民眾,如運送物資與義診的敦睦邦誼。施孝瑋表示:「因此每年敦睦艦隊航程與停靠國家不只是國防部與海軍說了算,還要與外交部共同討論,外交意義更甚於軍事訓練。」
■2001「泡麵事件」惹議、2005年完成環球航訓
敦睦艦隊多年來曾有亮麗的外交成績,也曾出包。2001年航抵馬紹爾訪問時,違反當地法令,將艦上的泡麵補給品出售給當地僑胞,我大使館立即遭到當地政府關切、抗議,隨後艦長被送軍法偵辦。
隨著汰換老「陽」字號驅逐艦,改為成功級組成艦隊,之後加入康定級巡防艦(法國拉法葉級),續航距離拉長,敦睦艦隊開始通過巴拿馬運河,2005年更首度通過地中海與蘇伊士運河,完成敦睦艦隊首次環球航訓。
2016年開始,由磐石艦擔任敦睦艦隊的旗艦,磐石艦是油彈補給艦,在海軍的定位除了補給之外,肩負災難救助與人道救援任務,上頭有野戰醫院、診療室、手術室、牙科室及負壓隔離病房等,幾乎等於是海軍的醫療船。
敦睦艦隊除了遠洋航行之外,三艘軍艦的編成也都會停靠台灣各大港口並開放民眾參觀,一方面是親民,另一方面也是要招募青年加入海軍,任務繁重又多元。
■不能說的「聯合操演」祕密,增加疫調困難
施孝瑋指出,由於敦睦艦隊一直都是海軍每年最重要的演訓任務,由少將擔任支隊長,國防部前部長李傑、高廣圻都曾擔任支隊長,海軍未來將才幾乎都會有敦睦艦隊經歷,近日出席指揮中心的海軍副司令中將梅家樹就在2010年擔任當年的敦睦艦隊支隊長。
至於外界好奇,從左營軍港出發至帛琉才7天,回程足足花了26天,是不是有跟其他國家的海軍聯合操演,不能說完全不可能,畢竟很久以前就謠傳,敦睦艦隊橫越太平洋時,行經夏威夷附近會與美軍進行海上機遇操演,但海軍從未證實過。
正因為敦睦艦隊仍有國防外交意義,除了停靠邦交國的行程可以公開之外,其餘都是機密,過去在新加坡與中國建交後,後曾有計畫停靠補給,就因消息提早曝光而作罷,因此發生艦上官兵染疫後,航程不公開,就難掌握接觸者,「難言之隱」大大提升疫調的難度。 (文/嚴文廷;照片來源/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延伸閱讀
【PCR、快篩、血清抗體,各種檢測方式差在哪?】https://bit.ly/2KlKY5n
【美國社會抗疫決策的困境:過度的個人主義,局限的專家團隊】https://bit.ly/3bkctYL
【圖表看疫情: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共官媒再爆假新聞事件!這次出包的新華社被踢爆官網上轉載的西方女性死刑犯圖片,來源竟然是一部色情電影,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這集的《老外看中國》,主持人郝毅博為大家快速整理了中共近年來的五大經典假新聞,一起來看看。 Hello 大家好!我是郝毅博,大家看過這則最近的新聞了嗎?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轉載...
「報導者 主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高虹安 Facebook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演講] 05/12 何榮幸:《報導者》的媒體小革命- 看板NTU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The Reporter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爭議-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爭議-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PTT、Dcard、沃草都算新媒體?把Media 分成「內容 ...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PTT、Dcard、沃草都算新媒體?把Media 分成「內容 ... 的評價
報導者 主編 在 高虹安 Facebook 八卦
【美選出乎意料的激烈戰局:比民調更重要的是人心】
2020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已經過了三天,贏家仍未確定。
開票過程峰迴路轉,從一開始的德州開藍、夜間的威州、密州翻藍,到昨晚的賓州、喬州拉鋸…拜登與川普激戰到如此地步,倒是選前主流媒體與各家民調普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難道如同四年前大選民調翻車的情況再度出現了嗎?
#傳統民調與現實的差距
四年前的美國總統大選,主流媒體與傳統民調組織,多顯示希拉蕊大幅領先,但結果川普打破所有主流輿論和各家民調的分析入主白宮,雖然有「選舉人團」的制度因素助攻,但當時「民調嚴重失真」的問題已經被各界學者專家紛紛提出來檢討,甚至出現「#民調已死」的聲音。
近年來,許多國際媒體與機構的民調確實普遍表現不佳,誤差範圍甚至逐漸擴大。從2012年歐巴馬競選連任、2014年美國期中選舉、2015年英國國會大選、2016年英國脫歐等,結果都與事前民調預測完全相反。
一份由史丹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與微軟在2016年發布的研究報告〈Disentangling Bias and Variance in Election Polls〉顯示:1998年到2014年間美國各州總統、國會與州長選舉總共4,221份選前民調,將它們與開票結果相比,1,000人的調查平均誤差範圍達正負7%,而不是一般民調宣稱信心標準的正負3%。
根據《報導者》在2016年大選的專題說明,在排除刻意造假的情況下,民調不準確的原因通常包括:
1.抽樣代表性不足、2.民調回覆率過低、3.民調設計不良、4.受訪者不願吐實、5.游離票比例過高。
#害羞川粉的逆襲
而在2016和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除了上述1-3的工具性因素外,特別常被提出來討論的就是「受訪者不願吐實」這項因素,回歸現實情況,其實就是在談「隱性/害羞的川普支持者」(Shy Trump Voter)這群人。
根據美國政治網路媒體《POLITCO》一篇6月時分析民調可能失準原因的報導當中,就提到 #四年前對於川普潛在支持者分析不足 的問題今年可能依然存在:
川普總統指責民調刻意造假以對抗他的問題雖然並不為真,但民調機構人員確實仍在設法他們四年前遇到的困擾,包括搖擺州調查抽樣較少、而各州內的民調其實高估了拜登的優勢等等,這些恰恰都是2016年曾經發生過的問題:全國民調在很大程度上誤差並不大,但是州範圍的民調太少了,未能收集到準確的數據,特別是來自關鍵搖擺州「#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選民」(被廣泛認為是潛在川普支持者)。
四年前學到教訓的各家民調認為,既然川普的支持者(藍領階級較低收入白人和低教育程度選民)被系統性低估,那就針對這些族群做統計上的加權 (weighting by education and lower-income)。這是美國公共民意研究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在 2016大選結束後所出產的官方報告當中的結論,也是近年來美國民調機構努力的方向。然而,從大選開票結果與民調的差距來看,上述提到的這些問題今年依然沒有完全解決。
而今年選前號稱美國智庫的「民主研究所」(Democracy Institute)做出幾份民調顯示,有77-78%的川普支持者不會願意向自己周遭的親朋好友承認自己其實支持川普。不過因為該機構被認為缺乏專業嚴謹與公信力,原本並未有多少主流媒體報導這項數據。
然而,由於今年開票到現在與選前主流民調預期民主黨大勝的景況差距太大,部分專家指出,這幾乎是在重演2016年大選民調低估了川普支持率的現象,「因為川普支持者擔心,表達真實意見會引起異樣眼光,比較傾向說謊。」
至此,「隱性/害羞川粉」的理論重新受到各方注意。
#害羞川粉所面臨的社會期許壓力
英國前首相卡麥隆的顧問希爾頓(Steve Hilton)表示:「由於幾乎所有媒體對川普及其支持者都流露出相當的恨意,所以人們比較不想對民調公司承認自己支持川普,而民調公司根本沒考慮到這點。」
另一名準確預測川普4年前當選的民調機構「特拉法爾加」(Trafalgar Group)創辦人卡哈利(Robert Cahaly)則指出:「今年這些『害羞的川普支持者』比之前(2016年)還要多。然而,人們不想表明支持川普,因為只要你戴錯帽子就會被揍,車尾貼上錯的標語就會被騷擾。」
卡哈利認為傳統的民調公司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
「#受訪者傾向講出訪問者想聽的話,而不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提醒了我們關於大家熟知的「#沉默螺旋理論」(Spiral of silence),在傳播過程或參與傳播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的看法不被主流意見認可,人們就多半不願意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聲音就愈來愈小。
而即便是廣受主流媒體與台灣國內採用、追蹤的兩大權威民調「538」(FiveThirtyeight)與「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它們的創辦人在這兩天也都對川普支持率失真的原因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538(FiveThirtyeight)網站主編西爾瓦(Nate Silver)指出,有關川普支持度的民調失準,可能肇因於「#社會期許誤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即受訪者回答問題時,傾向以不實意願取代真實意願,以符合社會期許。「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湯姆·貝凡(Tom Bevan)在前天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談時公開指出:「所有專家和預測者都錯得離譜。」
澳洲國立大學講師宋文笛也在選前提出過說明,為何低收入者會基於「社會期許」回答與現實不同的答案:「低教育程度往往代表離美國社會主流的所謂『有文化階層』 (polite society) 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距離越遠,而所謂『社會期許』往往是後者所定義的。」
這些 #保守川粉 有不少人是美國的經濟、教育與文化層面的社會弱勢,廣泛分佈於中西部的工業區與內陸鄉村。由於教育程度和經濟能力往往成正比,加上工作繁忙、在家時段不固定,也造成這群人比較缺乏時間接受冗長的民調訪談,加上川普有意識地宣傳「主流媒體不可信」的說法,也讓共和黨支持者的拒訪率和訪問失敗率過高,都造成民調方法無論如何改進,都 #測不到這群人的意見。
簡單說,由於社會環境與科學工具有限的因素,導致民主黨的民調容易被高估、共和黨的民調容易被低估,我稱之為「#藍色泡沫」。從上屆到今年的大選,可以看出民主黨的全國民調與某些州的領先程度普遍被高估了5-8%。
#民調產業的未來在哪裡?
很多人在選前開玩笑說,如果這次再不準,「所有的民調公司都要關門了!」如今結果一出,由於各家民調模型、抽樣範圍與加權方式不同,得出來的預測結果也南轅北轍,雖然不能說民調完全不準確(許多民調在個別州與全國範圍的領先差距都在誤差範圍,變化趨勢也大致符合現實),但美國大眾對於民調的信任可能很難回到從前。
注重趨勢預測的產業如金融業對此就感到非常困擾,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許多華爾街的資深經理人與分析師對於民調預測連年出錯、毫不可靠的情況感到困惑與憤怒:「我們為什麼還要相信這些民意調查?」更有人形容這是「民調產業的滑鐵盧。」
也有投資者認為,未來傳統的民意測驗方式可能消失,而更多依賴網路搜索相關的大數據來衡量選民的意圖。
原因是現代人很少在家接電話,即便是透過手機,也很少人願意接起不明來電或陌生號碼。
確實,數據分析的專業如果能夠被應用在商業領域的消費者購物調查,沒有理由不能應用在探測大家的公共事務傾向。去年虹安團隊開發的系統每天自動研讀分析爬蟲下來的數十萬筆台灣網路輿情,再加上情緒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模型預測等科學方法,充分掌握了數據趨勢,也因此能夠正確預測台灣總統大選的票數差距達到0.1%。
當然,台灣的選制與選情相對單純,是否能夠將這樣的技術運用在實際上類似於50+1個不同地理與社會環境小國家的美國選舉加總,將會是很大的挑戰。結合大數據探測與傳統民意分析的方法論,也許會是民調產業的下一波改革浪潮。
#民調的背後更重要的是人心
民調的本質是探測與分析的工具,雖然是科學,但終究偵測的是千變萬化的難測人心。
而依賴民調作出解讀和預測的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也不能因此就輕易導出「民調無用」的結論。
雖然民調在上次和這次大選很難探詢到一些特定族群的意見,但我們更該思考: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沈默 或回答符合社會主流想像的說法?
選舉是我們實踐民主的過程,但如果我們的民主讓某群人感到害怕、不願意說話,
這實際上是傷害了言論自由,也是傷害了民主。
衷心祝福美國總統大選可以順利落幕,分裂與對立的美國可以重新合眾為一。
(圖片摘自 foxnews.com )
----
📒延伸閱讀:
1.美國大選民調再失準 隱性川普支持者成關鍵
https://udn.com/news/story/121687/4993275
2.美大選民調又失準 專家分析原因:太仰賴電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43519
3.美國大選|為何民調又失準?川粉不能說的祕密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01104/STCC3SAYF5DLNGAJMZUJEIOE3E/
4.【外媒綜合】這次美國民調為何失準?凸鎚六個關鍵點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37/4990802
5.從美國總統大選看民調「測不準」現象
https://www.twreporter.org/a/presidential-election-polls
6.Trump has a point about the polls, POLITICO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6/17/trump-polls-biden-324210
報導者 主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貧富不均惡化 衝擊各國政體穩定】
(聲音來源:電影「小偷家族」)
生活在都市一隅的五人家族,他們是靠犯罪維生。讓小孩子去偷東西,您都不會覺得心虛嗎?因為除了偷竊之外,我沒有什麼可以教他的了
「小偷家族」第71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影片,「一家人」依賴劇中老母親(樹木希林飾演)的生活救濟金過日子,不夠用就在商店順手牽羊,導演是枝裕和指出,「日本漸漸變成一個『階級化』的社會」,階級間的差異非常大,電影的靈感來自幾件社會新聞,例如「詐騙退休金」,能夠領取退休金的家族成員過世後,家人並沒有告知政府而得以繼續領取退休金,「因為那是他們的唯一收入來源」。日本已經是少數堪比北歐貧富差距極小的國家,如同《好萊塢報導者》影評,這是「一部關於日本雙面社會苦中帶甜的寓言」,是光鮮亮麗的霓虹燈,照射不到的陰暗角落,歐洲最強大的經濟體 德國,也有同樣難解的社會問題。
(聲音來源:德國之聲記者 VS. 赫伯特\德國退休民眾)
淩晨2:30漢堡的reeperbahn大街,人們在夜光區一直待到淩晨。
什麼都沒有,他在找回收瓶然後拿到商店換得幾分錢,那支多少錢,(八分歐元)(約2.8台幣)
做了一輩子焊工和水手的赫伯特,65歲獨居,每月900歐元的年金,付完房租就所剩無幾,他得撿拾街頭和垃圾堆裡的回收空瓶換取微薄現金,同時依靠慈善組織的即期食品勉強過活。
(德國食物銀行員工)
來這裡的老人越來越多,一開始他們常很抗拒,他們不想依賴國家生活,我們知道很多老人,不想佔食物銀行的便宜領廉價物資
德國之聲(DW)的紀錄片指出,生活在貧困水準的德國退休人士,比例高達15%,比任何其它階層都高,貧富不均已成為當代全球各國最迫切的問題。專研這項議題成名的《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透過70多國100多位研究者參與,共同組建的「世界不平等資料庫」(WID),在《2018世界不平等報告》中指出,如果以收入將人類分成三大族群,最貧窮的50%,49%的全球中產階級以及最富有的1%。
(聲音來源:「2018世界不平等報告」)
1980年至2016年,最貧窮的50%的人經歷顯著收入增長,全球中產階級的增長遠低於50%,最富有的1%人群的收入增幅,則遠遠高於其它任何群體,最富有的1%人群,本身由更小的群體組成,包括最有錢的0.1%和0.01%等等。總體而言,最富有的1%,獲取了全球經濟增長27 %的成果,儘管有眾多新興國家崛起,但收入最低的50%,只取得全球收入增長成果的12%,1980年以來,北美 中國 俄羅斯和印度的不平等現象迅速加劇,歐洲則適度增加,巴西 中東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收入極度不平等的情況相當地穩定,各國之間這種不同的趨勢表明,不平等的加劇是政策的結果,而不是機械性的
美國的貧富不均現象。在1981年雷根上任,開始著名的「雷根經濟學」,解除金融管制 降低稅率,80年代中期,美國上層階級的財富急劇成長。
(聲音來源:「2018世界不平等報告」)
以美國為例,1980年美國最富有的1%的個人,擁有大約20%的全美家庭財富,35年來,這個比例翻了一倍,最富有的1%的人,現在擁有40%的美國家戶總財富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二月六號表示,美國失業率處於低檔,核心通膨率接近 2%,經濟情勢良好,但是貧富不均和生產率低下,是未來10年的最大挑戰。
(鮑爾\美國聯準會主席)
中等和較低水準的收入有所增長,但增長速度要慢得多,而頂層的財富增長則非常強勁,因此我們希望繁榮能夠被廣泛分享,我們需要政策來實現這一點。
鮑爾認為,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將損害美國形象,「這不是我們理想中的國家」,美國家庭受到來自各方的擠壓,從高昂的育兒費用和嚴苛的就職政策,甚至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許多人意識到要維持他們父母輩的那種生活水準已經不可能了。
(聲音來源:保羅索曼 PBS經濟特派員)
(流行病學家)皮克特和威爾金森,10年前首次將以精神疾病與貧富不均聯結起來。
(凱特皮克特\流行病學家)
從那以後,我認為我們在最貧富不均的發達國家,看到了精神疾病的流行,大約80%的年輕人感到難以置信的壓力,他們許多人尋短,許多人傷害自己。
(聲音來源:保羅索曼 PBS經濟特派員)
當然不只年輕人 凱特皮克特的丈夫說
(里察威金斯\流行病學家)
在英國四分之三的人感到壓力巨大無法應付,四分之三這麼多,四分之三這是一個很大的比例。是的 是的 是的,來自《精神健康基金會》的數據,去年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過尋短念頭,美國的資料也很相似。
(薩曼莎路易士艾默里\加拿大年輕人)
我是薩曼莎路易士艾默里,我現在做兩份工作,一個全職 一個兼職,我需要他們兩份工作來付我每月的帳單,我的房租 生活開銷,所以必須一直工作。
(喬丹範比爾德\加拿大年輕人)
我叫喬丹範比爾德,今年34歲,我會說我是自僱人士,在某種程度上,依賴自僱是有點冒險,但另一方面,它的風險較小,同時失去所有工作的風險較低。
(迪雅帕斯塔阿奎茲\加拿大年輕人)
我叫迪雅帕斯塔阿奎茲,我認為最大的問題之一確實是找到工作,我想找一份傳播方面的工作,我不得不做兩份實習以利於找工作,我有兩份無償實習,一份是早上9點到下午5點,再從從下午5點做到晚上9點,然後晚上回家,現在要找到一份工作真的很難
寫出《被壓榨的一代》的非營利組織「經濟困難報告計畫」的執行主編艾莉莎奎特,揭露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從教授到律師到護士都被體制榨乾,陷入財務困境與生活焦慮,這個體制只有利於一小部分精英。
(迪雅帕斯塔阿奎茲\加拿大年輕人)
我們看到很多人的工資沒有調漲,然後物價飛漲,中產階級的生活現在比20年前貴了30%,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公立大學的費用已經上漲一倍。自1996年以來,因為熱門城鎮的住房費用,人們現在得支付四倍租金,你知道民眾甚至連房貸都付不起,當他們在自己居住城市的市府工作時,醫療保健費用激增,我們國家曾經擁有的許多基本關懷都沒了,它們正在消失中。
《2018世界不平等報告》的共同作者祖克曼指出,當富人有能力開始影響制度時,就會遊說減稅,降低累進稅率讓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這就是所謂的『富豪政治陷阱』」。從2016年開始,西方民主國家的極右派抬頭,民粹主義盛行,背後都源自於各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人與人之間的收入愈來愈不平等。
非營利組織《樂施會》指出,2018年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全球最有錢的26人總財產,比最窮的38億人總財產還要多,全球億萬富豪的財富2018年成長12%,等於每天增加25億美元(約769億元台幣),最窮的38億人則是縮水11%,每天蒸發5億美元(約153億元台幣)。
劍橋大學政治系主任大衛朗西曼(David Runciman)提醒,西方的民主自由體制是在戰後富裕中發展起來的,當人們的工資停滯多年,他們就會被推向政治的邊緣,分配不均增加政治動盪風險,法國的黃背心運動,不知名的市民在街頭到處發洩怒氣。
如果人們沒有覺得生活改善,就會選擇離體制越遠越好的政治人物,民主政治面臨「中年危機」,選民感覺自己處於一成不變的狀態,因此嚮往有所改變。美國總統川普就是這麼產生的。
(川普\美國總統)
我們會讓美國再次強大。謝謝各位,上帝保佑各位。
(Lucas Chancel \經濟學者)
不平等威脅著經濟的良好功能,它也威脅著社會健康,它還威脅到民主體制的品質和民主辯論,你知道財富不僅僅是財富,它是公司的股票,它也是是報紙的股份,所以它能給你帶來社會力量,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社會將會出現嚴重的混亂。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指出,不平等的情況如果繼續惡化,一種可能的發展是「富豪民粹主義」,這已經成為當代美國的一個顯著特徵,未來可能由穩定的富豪統治集團構成,他們設法讓民眾分裂同時加以馴化,另一個可能性是獨裁者出現,他們在虛偽地反對精英階層的基礎上掌權,最可怕的結論莫過於日益嚴重的貧富不均,「最終也可能扼殺民主」。
報導者 主編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評價
中共官媒再爆假新聞事件!這次出包的新華社被踢爆官網上轉載的西方女性死刑犯圖片,來源竟然是一部色情電影,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這集的《老外看中國》,主持人郝毅博為大家快速整理了中共近年來的五大經典假新聞,一起來看看。
Hello 大家好!我是郝毅博,大家看過這則最近的新聞了嗎?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轉載刊登了一篇題目叫《女囚死刑實錄 揭世界最黑暗一面》的圖片集。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user/Laowaikanzhongguo
OK,因為還有很多小朋友觀眾,這些圖片內容主要是西方對一名女囚執行死刑的殘酷畫面。不過這篇文章後來很快就被網友和「Shanghaiist」證實,這根本不是什麼死刑的紀錄,這些照片全是來自一部叫 Lethal Injection、致命注射的色情電影。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你了新華社,害我剪接的時候還要找海綿寶寶和HELLO KITTY來遮!這些假新聞現在都被刪除了,話說回來,你們覺得這是一個英文不太好的編輯上班時逛到色情網站,還是有人故意的用這些照片來騙中國人?可以肯定的是,這絕對不是中共喉舌媒體們第一次這樣做,現在就跟大家分享5個我覺得最經典的中共官媒造假事件。
第五名:2002年,北京晚報刊出一篇文章。上面寫美國國會要求政府為他們修建一棟新的、能夠敞開圓型屋頂的國會大廈。記者引述的消息來源是美國「洋蔥報」。他知道《洋蔥報》到底是甚麼樣的報紙嗎?洋蔥報是以專門惡搞、編假新聞出名的媒體。
我知道其實在中國有些地方政府的辦公大樓也模仿美國白宮或是國會大廈,所以中共官員就說:美國國會大廈的屋頂能說開就開,咱天朝怎麼可以沒有?我們馬上蓋一棟吧!
第四名:2007年,新華社刊出這篇有關多發性硬化症的文章,文章裡有一張X光照片,大家不覺得這個頭的形狀看起來有點怪怪的、有點眼熟?這誰的照片啊?啊!想起來了,是Homer Simpson!編輯們你們在跟我們開玩笑嗎?腦袋那麼小?我想知道新華主編的腦袋是不是一樣小?。
第三名:那世界的地圖應該不會弄錯?是不是?看一下這個央視播過的中東地圖,那看一下這個World of Warcraft電子遊戲裡地圖,央視只做了小小的修改。哇!中共官媒的編輯上班時,還會打遊戲,連PS的技巧都這麼強!
第二名:大家看看央視為了要證明解放軍有多厲害,做的這個報導。哇!這好萊塢等級的軍力!嗯...那是因為報導裡的一些鏡頭真的是來自於好萊塢電影。WSJ的記者發現報導裡的爆炸是1986年Top Gun電影的畫面。
雖然喉舌媒體的報導是假的,這是我直接從解放軍得到的介紹新盔甲的官方影片,喔,um, 下一個。。。
去年底,人民日報宣佈朝鮮的金正恩被美國的一份報紙選為「在世最性感男人」。是甚麼報紙啊?!WHAT!又是「洋蔥報」
所以這是他們第二次被洋蔥報騙了。經過第一次被騙以後,他們不是特別注意他們消息的來源不是洋蔥報嗎?新的記者來工作的時候主編不會警告他們嗎?好像不會。
人民日報的英文網站刊出了五十多張金正恩的照片。騎著馬,跟軍隊耍酷,戴著墨鏡,還有Time雜誌的畫面。但是Time雜誌的文章實際上是批評金正恩。我很清楚得記得刊出的那一天,人民日報是中國的晚上刊出那個新聞。那是美國的早上,人民日報的員工睡覺的時候,我們都笑了半天。北京的早上到了,他們才發現全西半球在取笑他們,而刪除了那篇文章。
雖然這個新聞被刪了,但看了那五十張照片之後,我終於明白,人民日報的記者為什麼會相信這個胖子是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有句話叫:同病相憐,你明白的。我們今天到這裡,下次再見。
報導者 主編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評價
哼著歌的88、古靈精怪的88……,她的瘋狂與魅力,猶如不成調的爵士,時而慵懶時而激昂;又或者好似那黑與白的色調,純粹裡卻有著最絢爛的想像。這回兒,戴上Chanel 全新J12腕錶,關於9m88的時時刻刻、關於她腦子裡那神秘卻令人好奇的各種感受全都在影片裡!
看完整報導:http://smarturl.it/s45fi2
#9m88 #Chanel #TheNewJ12 #ItsAllAboutSeconds #Chanel #CHANELWatches #時間背後
【 其他熱門主題】
▷ 到明星家翻箱倒櫃 ► http://smarturl.it/2juv00
▷ 唐綺陽星座系列 ► http://smarturl.it/4xm6l0
▷ 美容編輯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ki94gy
▷ 時尚主編Anny開箱 ► http://smarturl.it/nkh7lu
▷ 打開女星化妝包 ► http://smarturl.it/wn6164
▷ 73個快問快答 ► http://smarturl.it/cf6wyf
▷ 打開名人豪宅 ► http://smarturl.it/8cdd1a
▷ 大明星化妝間 ► http://smarturl.it/75ar6s
------------------------------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
【追蹤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報導者 主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何經泰以拍攝社會邊緣者的人像攝影聞名,如經濟狀態趨於弱勢遊民的《都市底層》、遭受政治傷害者的《白色檔案》、記錄職災受傷者與家庭真實面貌的《工殤顯影》等等,皆能安靜而深刻的具象化被攝者的生命景觀。
於台東土坂村所拍攝的系列,係是何經泰未曾曝光的全新創作。他打造暗房車,在排灣族5年祭期間拍攝該部落貴族階級,包含頭目、家臣與巫師等。5年祭至今從未間斷舉辦,是以部落結構、儀式保持相當完整性,繁瑣而且有各種禁忌。
何經泰一反此前的議題性拍攝,不再用報導式的型態紀實土坂村。他自言這一次是比較散文式的作法,聚焦的並非5年祭儀式與祭典,他更有興趣的,是原始部落的完好結構,乃至該村風景和局部事物。他企圖為土坂村拍攝影像式的散文。
此外,何經泰選擇用最古老的工藝濕版攝影進行創作。改良過的濕版是透過火棉膠塗抹在鋁板,置入銀液盒,再進入暗房,於藥水未乾時,顯影、定影、沖洗等等,是相當複雜的工序。
他表示,拍照多年後,在全面數位化、機器化的年代,採用如此慢速的方法,有種回到手工製作的原始、美好狀態。且濕版底片的製作容易產生意外,譬如邊沿模糊、畫面的流動感,皆是美麗的意外,何經泰十分享受這種相片做壞的感覺。
小檔案
何經泰,1956年生於韓國釜山,政大哲學系畢業,既是紀實攝影家,也是資深媒體攝影工作者,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周刊》、《民生報》、《自立早晚報》、《時報新聞刊》、《工商時報》、《Playboy》中文版攝影指導、《Smart智富月刊》攝影主編、《非凡新聞e周刊》攝影主任、《明報週刊》副總編輯,現於新北市瑞芳區經營HOHObase好好基地。
1990年在夏門攝影藝廊展出《都市底層》,並出版同名攝影集。1991年在爵士藝廊展出《白色檔案》,並出版同名攝影集。1995年於誠品書店及台北攝影藝廊展出《工傷顯影》,並參與布魯賽爾國際藝術節。2003年在台北NGO會館展出《工殤顯影II—家族陰影》,同年出版攝影集《木棉的顏色》。2003年榮獲第7屆台北文化獎。
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The Reporter - YouTube 的八卦
過去7年,世界局勢已產生巨變,極權與民主的衝突愈演愈烈、世紀大疫仍不見盡頭、社會的對立撕裂更加嚴重⋯⋯當真相的邊界變得愈來愈模糊,假新聞與不實資訊無所不在, ... ... <看更多>
報導者 主編 在 報導者爭議-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八卦
2020年12月9日當《報導者》逐漸在媒體界佔有一席之地的同時,作為總編輯, ... 說著說著,李雪莉有些感嘆:「我常在想說,為何要挑那麼難又很爭議的,但這就是臺灣 ... ... <看更多>
報導者 主編 在 [演講] 05/12 何榮幸:《報導者》的媒體小革命- 看板NTU 的八卦
【希望計畫講座】
隨著網路世代崛起,新舊價值變遷,新聞工作者面臨了全新的挑戰。《報導者》即誕生於
這樣的關鍵時刻,主張回歸新聞工作的初心與本質,致力於具手作質感的深度報導,關懷
社會弱勢、追蹤公共議題、發掘進步價值。
且由《報導者》創辦人 何榮幸先生現身說法,分享他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細膩觀察,
暢談他如何帶領團隊走出一條不同的路,並向我們預告新媒體在臺灣未來社會中的角色。
講題:《報導者》的媒體小革命
講者:何榮幸
時間:05/12 (五) 18:30-20:30
地點:博雅教學館R103
報名:https://ctld.ntu.edu.tw/fd/reg/details.php?lId=296
講者簡介:
何榮幸,台大社會系畢業,記者資歷27年。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中國時報》政治組主
任、副總編輯兼調查採訪室主任、《天下雜誌》總主筆、「獨立評論@天下」網站主編,
現任《報導者》創辦人暨總編輯。
以上活動訊息提供,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國立臺灣大學 教學發展中心公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45.1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493184972.A.DB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