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98年前的今天,這位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誕生,此後,若要了解近代台灣的政治、文化、歷史,都不可能跳過對李前總統的討論。也因此,了解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一種體制、一個時代,其實是為了瞭解台灣,是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
/
從去年11/9系列活動的前導講座直播開始,我們陸續討論出李登輝在政治領導、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改革、公民參與等的貢獻與成果,我們可以快速地回顧:
#11月9日前導直播回顧:揭開提煉歷史的工作
回顧整個系列活動初始,11月9日,我們以「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為題,進行了一場前導直播,邀請詩人李敏勇、作家范疇、導演魏德聖,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脈絡對談李登輝學的意涵。李敏勇老師撰寫了關於李登輝前總統與彭明敏先生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他在直播當時的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李登輝)之後我們怎麼樣去建構現在所謂的寧靜革命,或是寧靜革命要怎麼樣真正有成果,如果沒有接續地完成,就會變成歷史的頓點,這非常的可惜。」
而《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的作者,范疇老師則表示,台灣智庫開啟關於李登輝的社會探討非常有助於「提煉歷史、面臨當下、打造未來」。這非常精確地說出了李登輝學的研究旨趣。2024年,則是台灣進入大航海時期的400週年,現在魏德聖導演在籌拍的《台灣三部曲》,就是要說台灣四百年的故事。那是世界第一次的大交流時代,打造了台灣的海盜性、海洋性,是一種掠奪的英雄主義性格,但也是短視的表現。現在,我們珍視這片土地,台灣就是我們的永恆居所,加入世界四百年的台灣經歷過幾個外來政權,現在要告訴世界,民主在這裡生根茁壯,而且台灣可以貢獻國際,李登輝學也是寶貴的台灣故事。
#11月15日國際兩岸座談回顧:政治領導如何在危機中平衡前進
在李登輝學第一場座談會,我們討論了李前總統的國際兩岸策略、台海危機的今昔。最近,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發表了聲明,解除過往畫地自限的對台交往「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其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台美關係正常化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這在李登輝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1999年李前總統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在國際亟欲與中國展開交往,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世界就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氛圍中,台灣因此開始被稱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恫嚇都歸咎於台灣的挑釁。
然而,李前總統巧妙地藉國內的民主化改革取得國際認同,用國際的認同鞏固政權正當性,在改革黨國威權體制的同時,尋求對外關係突破,由「三不政策」走向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從推動《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高難度的統一門檻,到建立兩國論,不斷將兩岸關係國際化。儘管,在李前總統卸任後,台灣對外關係仍被認為扈從在美中關係之下,台灣也難以再走上被統一的路線,服貿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仍被公民運動擋下,就是深刻的例子,因為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成長。
96飛彈危機過後25年的今天,兩岸情勢依然緊張,國內也是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不同的是,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台灣認同趨向穩定多數,防中與抗中成為主流民意,而國際社會也在美中角力、數位轉型,以及這一年來嚴峻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看到中國的威脅。台灣民主治理的體制、地理戰略優勢、防疫表現亮眼、在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乾淨網路中能扮演關鍵角色,已經使各國對台戰略產生質變。
#11月28日憲政改革座談回顧:分期付款式民主轉型成就與未逮
談過外交兩岸,接著我們回過頭來看內政議題。李登輝學座談會的第二場主題就是憲政改革,李前總統主政時期「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六次憲改,可算是他留給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他認定的未竟之業。
綜觀過去的修憲過程,憲政改革工程非一黨一人可促成,領導者之遠見必須配合政治正當性、民意所趨、朝野合作三個國內因素,再加上一個外部因素:國際局勢,才能抓住憲政時機推動修憲。李前總的六次修憲妥善處理這些面向,他除了要「穩定國民黨內部鬥爭」,還妥善「回應野百合學運」、「適時和在野黨合作」,以及「開拓國際空間」,援引各種憲改動力才能促成。
以此觀之,目前台灣有絕佳憲政時機。政治正當性而言,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民主深化,行政或立法權力正當性都已不是問題;民意趨向而言,小英政府有史上最高民意授權,且台灣認同穩定居高;朝野合作而言,一來民進黨完全執政,二來各政黨之間對修憲有一定共識;就國際局勢而言,台灣地位比起李前總統時期提升許多,民主治理、經濟發展和防疫成果都讓國際肯定台灣,再也不是「麻煩製造者」。在絕佳的憲政時機上,屬於台灣的憲政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需充分討論。
李前總統說:「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合乎台灣現狀的憲法,一套更能夠落實台灣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選舉制度,以及一個更符合台灣土地與人口比例的國會與政府架構。」我們是否能再迎來一個憲政時機?讓我們都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用實踐理想的毅然決然,和享受生活的理所當然,讓台灣盡早走向一個「正常國家」。
#12月12日經貿戰略座談回顧:再探戒急用忍爭來的時間與空間
接著,我們談到李前總統的經貿政策,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戒急用忍」,這個政策的出現和總統直選、國際與兩岸關係走向正常有密切的關聯。最近,網路上瘋傳一張2002年的手寫字條,是黃適卓董事長公布當年蔡英文總統謄寫的備忘錄,訴說著李前總統卸任後,朝小野大的阿扁政府面臨要求讓台積電赴中生產的巨大聲勢,李前總統籌組的台聯建言延續戒急用忍的理念,延緩「護國神山」台積電八吋晶圓廠的西進。若不是二十多年前,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經貿戰略的超前部署,或許美中貿易戰中我們也會成為受制裁的對象;數位轉型下受制於中國最多的,可能是台灣;而疫情下供應鏈斷鏈受害最深的,也會是台灣。
「戒急用忍」是1996年李前總統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脈絡,提出的對中投資主張。許多人理解的「戒急用忍」是禁止赴中投資,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審慎評估、放慢腳步,因為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技術、資金、人才被掏空的後果,台灣經濟體承受不起,且台灣當時西進的速度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飛快。但是當年不論是國內企業,或國際大廠,都汲汲營營要進入中國市場,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其高速成長的經濟更是強大的吸力,好像不跟中國做生意就會被世界淘汰。逆勢而為的「戒急用忍」等於直接與企業作對。不過,各國對中投資涉及的是可大可小的經濟利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卻未曾改變,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他的態度很堅定。
我印象很深刻,那一場座談會,李安妮董事長特別補充一件有趣的故事。她說她曾問父親「戒急用忍」的意思,李前總統只是淡淡地回:「我也不知道啊,你們讀中國書的才知道。(台語)」李安妮董事長解釋,原來李前總統不是刻意引經據典,但要強烈地對國人表達,赴中投資不能急,要以台灣當前經濟戰略作為前提。李前總統的智慧與遠見庇蔭了後代,除了得到經濟優勢,還保住了主權存續。在經貿戰略上,我們有幸能夠在李前總統的基礎上,也要肩負起責任,建立國家品牌,做民主的科技重鎮,也從防疫大國走到觀光大國,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2月26日農業政策座談回顧:農為國本到農業轉型的產業永續
而李前總統推動台灣經貿走向國際的同時,也注意到城鄉差距擴大、農村人口流失、台灣小規模經營的小農與兼業農難以應付國際自由化競爭等課題。農業專業背景出身的他,特別重視農民的福祉和農業的發展,他曾說:「不管我在什麼位置上,我永遠都是農業人」。
農業政策可說是他最早展現政績的領域,1973年擔任政委時期,他就透過不斷研究、倡議,廢除了強迫農業產值投入工業部門的「肥料換穀政策」。李前總統也希望培育農民成為有技術,且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業主力,1981年,在他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就提出「八萬農業大軍」政策,以培力農民,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儘管李總統在2000年卸任,他還是持續關注農業議題。當時一次金改,想一步到位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經管問題,引發熱烈反彈。李前總統認為農業金融雖需改革,但要慢慢調整體質,而不是直接衝撞。後來促成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全國農業金庫,讓農業金融監理一元化,並解決逾放比過高的問題。
2014年,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李前總統還曾陪我到東勢農友家座談。我記得他殷切地關心台中農業,並強調要幫農民解決休耕地的問題。他還說,補貼機制已經過時,政府應該鼓勵青農自立。他認為,如同太陽花學運一般,台灣需要青年世代共同打拼,才更有發展機會。「農為國本」是他身體力行的理念,他用他的專業,一輩子關懷這片土地和其所養育的人們。
#1月9日公民參與座談回顧:從爭選擇的自由到做自由的選擇
到了上週六所舉辦的第五場座談,我們討論公民參與。或許你會問李前總統是政治菁英,他和公民參與又有什麼關聯呢?回到台灣智庫展開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初衷,李登輝學指的是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Individual)、一種體制(Institution)、一個時代(Era),關於台灣民主轉型的研究,而公民參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和民主社會的運行,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體制內,李前總統從政時期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歸;在體制外,他卸任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公民身分,持續倡議理念20年。不論作為一種體制或個人,他都相當重視公民參與,而作為一個時代,他更是促成公民參與環境的關鍵人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大、落實總統與地方首長直選,談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最大的貢獻,絕對少不了他把台灣從威權帶向自由的指標性作為,但顯然他自己也認為絕對不止這些,他曾說:「所謂的民主主義並非只是握有投票的權利,而是人民主動參與政治時,透過監督政府才得以實現。」
我是野百合世代的,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連參加讀書會都可能被搜查、逮捕;連在校門口的肥皂箱上演講,都要先做好被處分懲戒的準備。電影《返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恐怖元素,而在於它所反映出的真實面。所以解嚴後,公民社會得到一點解壓,90、91年代風起雲湧的學運試圖衝撞體制,公民運動碰上了政治機會,才迎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結,回歸憲政體制,有機會修改憲法。逐漸地,在李前總統主政下透過修憲,台灣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政府、民意代表,靠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們終於爭到選擇的自由。
台灣今天公民社會的活力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李前總統曾提過「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盡力的悲哀。他說,「台灣人長期以來,有著自己無法治理自己國家的悲哀歷史」,而他生為台灣人,也曾處於想為自己做些什麼卻辦不到的年代。這裡指的,當然是公民參與、政治參與,而他在卸任後已經可以用「新時代台灣人」公民的身份參與,我們也習以為常地用各種方式對公共事務發表看法。「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已經轉變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確保我們能做出「自由的選擇」,而這是我們恆常的追尋。制度沒有完美,台灣人當家作主後,對國家與社會的想像為何,如何藉一次又一次的公民參與改變政治,面對巨量的資訊和更純熟的資訊操弄,又如何防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這些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方方面面,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民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擔任台中市長時,我透過青年議會、社會創新等方式擴大公民的參與;現在擔任交通部長,我以「人本交通,連結共好」的理念,投入營造公民社會的環境。不論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都能投入和促進公民參與,這也是李前總統精彩一生的示範。
/
以上,簡短地回顧我參與幾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除菁英觀點,其實先前台灣智庫所作的三次民調,也充分地反映出現階段台灣人民對李總統極高的正面評價。對李總統當年的各項政績,不論是國際兩岸、經貿戰略,亦或是民主轉型,都給予極為高度的肯定。而特別的是,30歲以下的青年,所給出的正面評價,幾乎都高達八成,甚至到九成以上。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在前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和這次研討會的報名者身上看到。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代表年輕世代對理解台灣過去的渴望,以及對找尋台灣未來的關切。而這,正是我們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最大目標:希望能探索「時代的課題」,激起「世代的對話」。
再次感謝這系列活動的所有參與者,許多舊雨新知因為李登輝學在此相會,可能是出於對李前總統傳奇一生的好奇、對李前總統下的政治體制有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李前總統的時代,但我們一定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台灣的關懷。在進行三次民調,從人民的眼光看李前總統的貢獻;舉辦五場座談,用世代的對話探討台灣的今昔之後,現在我們將展開兩天的研討會,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專家學者對李登輝的見解與定位。
這個研討會不會是個結束,而是透過李登輝學,提煉歷史、擘畫未來的開始。
城鄉差距例子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八卦
【馬虎為出事之本—台鐵的定位:「安全、舒適、便捷」】
日前台鐵太魯閣號發生重大意外事故,震驚國人,而罹難家屬悲傷落淚的情景,亦深深刻劃在全體國人心中,當務之急是釐清事故真相及責任,並對傷者及受難者給予適當補償,徹底改革現況,保障交通安全。切記老省長所創對省府員工的提醒,青年守則第13條:「馬虎為出事之本」。
悲痛之餘,見到有論者再度提起「台鐵公司化」議題,我身為過去台鐵的老長官,搭乘台鐵火車跑了5,431公里,更親身巡訪台鐵每一個大大小小車站,以及親自督導、撥款協助改善777處平交道設施及周邊交通壅塞並要求改進沿線景觀、綠化和違建拆除等問題不勝枚舉,改善台鐵所有車站的設施包括整修及新建盥洗室,以及車站前的計程車停靠處、完成山海兩線雙軌及電氣化、改建及汰換台鐵老舊橋樑和車廂、加強排水設施,讓台鐵在大雨天照常通行,已有80年歷史的苗栗竹南到台中豐原舊有彎曲繞山路線予以截彎取直、單線路軌也全都雙軌化、我也十分重視員工福祉、提升員工士氣,為方便旅客訂票及取票,則開始推動全面開放電話語音及網際網路訂票等服務。惟心中不免好奇,公司化真的是改革台鐵的仙丹妙藥嗎?台鐵真的是負債虧損嚴重的壞學生嗎?
要面對台鐵改革問題,首先得先瞭解台鐵的歷史及定位到底是什麼?台灣鐵路自劉銘傳於清光緒13年(1887年)興建台北—基隆間鐵路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我認為台鐵就是「窮人版的高鐵」,它不僅肩負台灣全島的基礎交通運輸,也是促進城鄉發展的重大交通建設,更是早期上班通勤及學子上下課的必要交通工具。1967年,在推動完成十大建設前,台鐵是台灣運輸及交通最大的營運功臣,而收入也在「統支統收」的政策下,大多都入了公庫。很多人提到,台鐵開始出現虧損是因為中山高速公路啟用,而高鐵的正式營運後,更使得台鐵虧損雪上加霜。實際上,台鐵興建環島鐵路,對於台鐵本身收益沒有太多幫助,甚至根據台鐵當年的評估,即使完成環島鐵路後,仍是會出現鉅額虧損的情形;而鐵路電氣化工程,雖然帶動台灣鐵路建設的進步,但同樣帶來巨大債務負擔。而這些若當時皆按照「企業角度」來評估,恐怕這些投資案都難以通過董事會,可是為了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台鐵必須全力配合政府政策推動。請問這些投資所帶來的債務負擔,難道可完全咎責於台鐵經營不善?
或許大家對幾十年前的故事早已遺忘,我再舉一個近期的例子,2018年普悠瑪新馬事故發生後,台鐵對外表示,已向交通部、行政院爭取三等站以下小站虧損補貼1.36億元、服務性路線(支線、南迴)虧損補貼10.64億元,這12億元因為協助國家發展的政策性虧損,最後行政院只核定補貼5.74億元,經年累月下來,台鐵豈有不積累龐大債務之理?也就是此理,在我省府任內,重大台鐵改善工程,我都親自督察,一方面為勞苦的鐵路員工打氣,也親身瞭解實況並給予資源補助,包括南橫佳冬隧道補漏,在不影響正常營運前提下,我曾在深夜11點後,親往現場視察確定後,由省府核定補助。
很多人也提到台鐵票價已26年未調漲,以高鐵台北到左營票價1490元作比較,台鐵台北到高雄票價為843元,而台北到台東車站票價為783元,這就是我稱之為「具台灣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方面要求台鐵票價不能漲,二方面又要台鐵提供又快又新的列車服務社會大眾,試問若台鐵願意提供快速舒適的全新列車投入服務,大家(尤其是宜蘭、花東鄉親)是否同意讓台鐵的票價漲到與高鐵票相當水準?更不用說,高鐵從台北出發南下目前停靠車站數僅有11站,而台鐵東部幹線從台北出發則停靠20站、西部幹線停靠16站,還有站站停的莒光號(以東部幹線為例共停靠36站),請問位於偏鄉的鄉親,可以忍受台鐵因考慮會造成財務虧損嚴重而停止小站服務嗎?
再來說說最近常被提到台鐵負債高達4千多億元,而且很大一部份是支付台鐵退休員工的退休金。實際上,4千多億元的負債應該與其目前8327億元的資產來做對照才公平,若資產與負債對照來看,台鐵其實不全然是「敗家子」。而幾十年來上百億的退撫支出造成對台鐵沉重負擔更是對台鐵退休人員非常不公平的說法。這些所謂舊制的老員工對台灣的貢獻,絕對不輸其他的軍公教人員,他們的退休金要由現在的台鐵收入支付,真的公平嗎?這上百億元退撫支出的估算,並非是台鐵一年所需支出的費用,根據台鐵110年度預算書顯示,台鐵一年退撫支出14億元,僅佔台鐵全部勞務成本275億元的5.1%,何來龐大退休金債務拖垮台鐵營運之說?在台灣經濟發展起飛,尤其是台北市都市化發展後,不少原有鐵路用地,包括台鐵員工宿舍全都無償交還中央政府,由政府出售或提供其他用途,這包括台北市八德路中國國民黨黨部用地,中央政府變賣之後,又有多少錢交給台鐵?另外又有多少處台鐵用地(印象所及至少40餘處),則因中央政府慷他人之慨,成為文化「古蹟」?
因此,台鐵的改革不應純從財務角度評估,將重心擺在如何企業化、公司化,甚至是民營化,因為台鐵還肩負著國家整體交通基礎命脈,同時又要負擔拉近城鄉差距的政策目標,這些無可迴避的重責大任,台鐵責無旁貸。當然「安全、舒適、便捷」是人民對台鐵的基本期待與要求,廢省之後中央政府應全力協助台鐵落實這三大目標,以維護行車安全、增加必要的員額及改善安全設施,同時也照顧好台鐵現職及退休員工的福祉,讓他們能夠全心投入工作,重振人民對台鐵局的信心,此才是務實改革台鐵的最基本考量。而台鐵同仁也應自我砥礪,追求廉能、效率以及台鐵的榮譽感,切記「馬虎為出事之本」,全體員工應全力維護台灣的基礎運輸安全品質,保障國人生命安全。
▲《蘋果日報》A11版-火網評論:台鐵改革定位:安全、舒適、便捷(宋楚瑜)→https://pse.is/3ee8t7
城鄉差距例子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八卦
【台中青年論壇】
未來我們國家領導人,不是把年輕人當做政治的陪襯,更不是只是為了選舉,才跟青年相互了解,我今天很感動,這麼多年輕人跟我共聚一堂!
我今天早上從台北出發,就直接到高雄,跟很多年輕人對談,再趕到台中來,晚上我還要到新竹跟很多鄉親見面。宋楚瑜到這個年齡,願意再出來,重新對於當前台灣很多問題,願意再一次出來,來貢獻我的力量,坦白講,我認為我自己在台灣這麼長的時間,我六歲到台灣,從小學念到大學,我是史上至今唯一一個民選的省長,我內心非常感激,我欠台灣鄉親一份情。我不忍心,看到台灣現在的現狀,讓年輕人未來沒有希望。
我當完兵到美國去念書(柏克萊大學碩士、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博士),那時候台灣國民所得才200美金,而菲律賓國民所得是400美金,比台灣還要多一倍。我到美國去念書,必須要打工、自己賺錢。
我在美國半工半讀,一人身兼三職,早上7點多起床,8點多趕去上班賺一份薪水,下午5點下班,6點鐘又去研究所上課,拿到獎學金後還要當助教代課,我晚上一定是11點鐘才能回到家裡,我覺得老天爺給我這麼好的機會,我要好好力爭上游,經歷這樣的時代。
我留美期間剛結婚時,兒子出生要付產前檢查、接生和產後調理,就要1000美金,我翻翻存款簿,只有400美金,我就去找教授,看可不可以接計畫賺外快。教授就要我看(大陸)人民日報的老報紙,看一年、給100美金。我從1949年看到1968年,看了20年份,賺了2000美金,所以我養小孩子是靠看人民日報賺來的。
我快拿到博士學位時,錢復先生相中我,找我回台擔任蔣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那時我跟我夫人萬水,在美國已經都有工作,夫妻月收入超過2500美金,但回台灣的月薪,僅相當於100多美金而已。但在蔣經國先生開始執政,台灣開始經濟起飛,我們在蔣經國先生時代,我們國民所得,從500多塊美金、變成5000多塊美金,但是能夠平均分配給所有鄉親。這是走上均富的社會,這個均富的思想,跟現在人民期盼的正義是相符的。但曾幾何時,年輕人現在最掛念的,是台灣的未來到底如何 ?
教改越改越亂,過去台灣有兩個制度,是最公平的:一個是兵役,不管你是什麼背景,人人都要當兵。第二個是,人人都有公平受教的機會。英國哲學家說過,知識就是權力,當知識不會被壟斷時,權力就不會被壟斷。我們社會都要有機會,每個公民都有公平攀爬社會階梯的機會。所以三級貧戶陳水扁,因為公平受教的機會,而當到總統,不管他總統當的好或不好,他都有這個機會。
這是為什麼我願意出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教育改變制度後,好的大學,我們嚮往的大學卻只有特殊家庭才能受到特殊待遇。偏遠地區老師不足,設備受到嚴重挑戰。每一次我都要提這個例子,台中一中以前是省立台中一中,有多少好的優秀子弟能出人頭地。但在太陽花學運前,台中一中學生,在學校裡集體抗議,他們希望學校晚上開燈讓他們開夜車,但學校卻說沒有電費。這是多殘忍的事情,難道要學生抓螢火蟲嗎?這是為政者把錢去放煙火,卻沒有讓學生好好念書。這是資源扭曲的問題,我未來一定要修正這不合理的事情!
宋楚瑜從政40年,對政治有一個基本綜合結論:政治就管三件事,管政策方向、管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管用人,我設定什麼目標,我用最能幹、最適當的人,運用有限資源達成我的目標。我當省長時,大家都很稱道,因為我把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當我首要目標。所以你看我所有施政,我都是在做人民所需要的地方,我做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所有農業縣,到選舉就在談兩件事,老農津貼和營養午餐,宋省長幫中低收入戶的家庭所有營養午餐,省長全額補助。你不需要到省府找省長請願,我本來就覺得應該給這些孩子吃營養午餐。宋省長的時代可以把資源公平分配給中低收入的家庭,老農津貼也一樣,現在一分地是三百坪,一年去耕作稻田,扣掉肥料收成機械所有開銷,總收入還不夠老農到台北吃一桌酒席。一年的辛苦買不到一頓的飯,對老農公平嗎?
社會進入轉型時,兩條路,農業要照顧、工業要發展,台灣的未來,我們不能純然不管這件事。
德國和日本是全球兩個最關心基礎教育的國家,所以即使戰敗,還是可以復興。你知道台灣一百年以上的小學有幾所嗎?國民政府到台灣才70年不到,但日本人在台灣,從1895年之後就有小學設置,所以全台灣超過百年的學校有兩百多間,但機會不是人人都有,所以後來台灣國民政府就實施義務教育。
公平的教育機會是我的價值,我有我的策略去完成我的價值,我有管理的機制去達到我的價值 ,這才是台灣未來領導人最重要的。不是嘴巴講自由平等,但做法荒腔走板!
為什麼我到這個年齡還要出來?眼看當年我們從200美金變成5000美金,到現在變成2萬多美金,就衝不上去。關鍵在我們面臨很多瓶頸,如果我們衝不過這瓶頸,衝不出瓶頸,我們就會掉下來。教育是一切根本,年輕人未來,你要給他公平機會。我如果當選,我會免掉學貸的利息錢,一年才不到3億,開源節流就很快可以找回來!
我將來執政,在年輕人剛成家、立業最困難的時候,由政府來幫忙度過最初期的難關、鼓勵青年創業。我們可以活化閒置土地,做為創業基地,南部的地方機場,因高鐵通車而閒置、學校在少子化空出來的校舍,我們做青創基地,免費給創業者3~5年,只收水電錢即可,再提供法律、稅務、商務等援助;同時也要重新國土規劃,均衡台灣發展,讓年輕人到處有就業機會!
城鄉差距例子 在 [心得] Re: [心得] 城鄉差距真的很嚴重- 看板SENIORHIGH 的八卦
魯妹身為台南正宗鄉下人,國中念正港鄉下國中,高中念市區第一志願,來講一下這幾年的心得好了
*手機排版注意
來簡述一下我家的鄉下程度
基本上我家跟地理課本裡面講的集村一模一樣,就是一個村子然後圍繞著廟宇(政治重心)聚集,房子外面全部都是田(看不到盡頭那種)
我在9歲以前住的是三合院,廁所還沒跟主建築合在一起晚上出門上廁所我小時候超怕幹,後來因為房子實在太老了才拆掉蓋透天
我家也就一般人家,不用領政府補助但高中學費可以減免那種
我覺得第一次會讓我很強烈感受到城鄉差距是在選高中的時候
我國中念的是用區名當名字的國中,這時候開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成績好的人普遍家庭比較穩定,父母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固定,不酗酒不家暴,而且有錢讓小孩補個幾科的補習,這些人大概佔了全校1/10左右,而且國中畢業後,裡面眼界比較寬的家長基本上會要小孩去念市區的第一/第二志願,甚至去考數資語資科學班(但成功率……目前近1、20年 科學班0 數資是1 語資最近比較多大概4)
但眼界比較窄的家長基本上會要求小孩念區名當名字的高中,理由通常是「去那麼遠幹嘛,XX高中不是也一樣」,很多鄉下的家長都有一種「我從小到大未來死掉也在這裡也過得還不錯,你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地方」的思想,造就了一些其實資質還不錯的跑去社區高中
可能有人會說,社區高中拼繁星r,但我家附近那間...繁星最好的是112園藝(我強烈懷疑是學校為了有一個繁星上112可以說嘴而要求那個學生填的,我真的沒看過身邊念園藝的人是真的很喜歡園藝才念,我知道真的有這種人只是我沒遇到Orz)四大各一個,四中大概10個左右,大概一屆500左右的人就15個四大四中,而且多數不是熱門科系,真正是四大四中的熱門科系就1-3個
剩下9/10的人,大概有2/10的人是8+9,不管去哪還是繼續8+9(我認真的),7/10的人去職校,好不好就看個人造化了
至於私立學校…
沒錢,至少我這屆聽到去私立的全校300個人裡不到5個
版上之前有人說過,大眾定義的成功的是可以複製方法來達成的,有錢人知道那些成功的方法,所以會努力讓小孩也照那些方法走,以取得好的高的社會地位
鄉下人因為大多數是從祖上就在同一個地方生活(我家聽我爸說是從族譜上有記錄,從中國渡海來台開始就在曾文溪旁邊,後來因為水災所以阿祖搬到現在的村子,到現在都沒動過)
所以就我家村子來講,真的很多人國小國中沒放心思在讀書上,家長也不會想要逼小孩念書,對他們來說,反而不需要太會念書,然後填一個附近的農工學校,長大後依舊在附近工作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模式,所以很自然的就覺得書念不好很正常
難道市區人就真的比較聰明嗎?我覺得某部分來說只是因為家長會去找方法(補習 家教)讓小孩能在念書方面補強,不像鄉下家長只會罵說都不會念書,然後放棄小孩念書方面,叫你能養活自己就好了
但不得不承認,在台灣社會,念書還是最主要的社會階級流動管道
在資訊方面,市區人從小大多就知道這點,所以會讓小孩往這些道路走,鄉下人覺得反正你書不用念太好,念個農工然後去工作/種田跟我一樣有什麼不好
物質方面,市區家長會從小給教材什麼的,鄉下根本沒管道取得這些東西XD離我家最近的小7騎腳踏車來回20分鐘就沒了XDDD而且我家小時候根本就沒電視可以看,我連天線寶寶都沒看過XDDDD小時候真的是給我阿嬤帶,她才不會給我看英文書,只會帶我去跟一堆阿公阿嬤聚會然後我就在旁邊玩土好嗎(大笑)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不然孟母幹嘛三遷),身為鄉下人,真的看身邊太多人因為家長完全不知道這個社會要往上爬的遊戲規則,然後自己也不想突破舒適圈(覺得離自己太遙遠)所以就把自己關在鄉下
其實在鄉下也沒什麼不好,房子便宜(800萬一棟建商蓋的大透天,自己蓋大概500萬就有超大透天,地坪80還分個停車的地方然後房子建坪破100那種,我家村子一堆),生活壓力也不大(住家裡煮飯自己煮一個月3k差不多)
但是因為鄉下資訊不夠而導致大部分人都隱性被迫選擇這個道路,才是城鄉差距最可怕的地方
上高中之後,鄉下人都市人念同一個高中反而不會有很強的差距感(英文例外幹),但幸好學測英文還好是可以自己念起來的,高中三年大家上一樣的課念一樣的書,就算鄉下人還要通勤去學校(我一天2hr)的情況下,其實我覺得最後能力跟對未來的思考上不會有太多差距
但是高中城鄉差距在於學校的資源
拿大學個人申請來說,第一志願隨便找都有各種科系/四大四中的學長姐回來經驗分享,辦講座跟你說利弊、怎麼填志願,鄉下高中只有一堆大專院校跟你推薦他們學校lol
而且備審市區有一堆學長姐給你問,鄉下地方問個毛XDDDD
別說學測考好就好,如果考好就好就不會每年版上一堆人來問備審啦
而且競賽基本上你在鄉下學校根本就不用玩,至少我玩了兩個沒看過我家附近那間高中來參加過,然後競賽成績對申請學校……嘿嘿嘿,大概是同樣級分同樣在校然後一個備15一個被2xx的差距
總之,以我看到的來說,城鄉差距最恐怖的地方是資訊的不對等導致鄉下人跟城市人沒辦法站在同樣的平臺選擇未來,除非鄉下人剛好成績好 + 家裡不錯 or 自己有覺悟才能往社會地位高的地方爬
但市區家長大多會想盡辦法把你往念書方面壓,這不算一件好事,但我想至少對想走這條路的人來說是好的,鄉下地方在你國小根本就已經不管你念得怎樣了lol
因為我是高中體系,所以這篇基本上用高中生觀點看,但我想帶入高職也是一樣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整篇都在用成績劃分,但抱歉,我目前的目標是離開我家村子到更遠的地方看更多事拓寬自己的眼界,我不想要10年後的我生活就是住村子裡然後每天騎摩托車到鎮上工作然後回家
身為鄉下人,我不姓連我爸不姓連我爺爺也不姓連,我也不是天才,我唯一能離開鄉下去外面然後長大之後養父母的機會就只有好好念書然後考好大學找好工作賣肝換錢
鄉下多的是賣肝還換不到錢的 嘿嘿嘿
就這樣,正在讀高中的鄉下人們加油rrr城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為城鄉差距是你輸別人的唯一藉口rrrrr
好了,感謝看到這邊的你XD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F83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5.1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01843096.A.F0F.html
我備15他2XX 我一直以為是競賽的關係Orz
不去認真思考該怎麼改進而是抱怨家裡不夠有錢之類的,看了覺得好呵呵
好好加油啊雖然很累,但撐下去就是你的!!!!!
祝你考上你想要的學校喔XD
想過甚麼生活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XD
雖然我覺得社會絕對沒這麼光明但目前還是得這樣告訴自己哈哈
我還有6年呢還沒真正完完全全踏進社會裡就先讓自己有個夢想吧(?)
不過我覺得真。鄉下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就算你家沒很窮,但一定看過真正窮到快被鬼抓走的人,我覺得這某方面是讓自己拼命努力往高階級爬的原因之一(?)
※ 編輯: lethe9121 (218.164.79.117), 08/04/2017 20:19:07
四大電機...不知道有沒有同校嘿嘿嘿
好啦認真回,我講話的語序有點混亂...造成你閱讀的困擾很抱歉Orz
....還是其實你只是用手機看所以有句子跳針(誒)
但我一定要講句我們教授的名言
人生可以超修嗎!!!!!!
反正最後我沒去他有上
備多少不是問題啦(?)
現在公立高中家庭年收140萬以下就可以減免學費
剛剛GOOGLE了一下,2016左右全體人民平均收入35986元,用一個人36000來算
一個正常雙薪家庭也就是36000*2*(12+1.5通常的年終嘿)=972000
也就是97萬左右(2K不要好啦反正我剛剛多算了一點點)
離140萬還有點距離
我家基本上差一點點就140,高三那年我媽還碎碎念說我今天年終多了一點獎金不知道會不會爆XDDD
所以我說我正常人沒問題吧
以後要噓之前請先稍微查一下資料啦
是說我對我是鄉下人不自卑R
因為我家住太鄉下所以我會煮飯會縫東西大學也不錯三觀正常不偷不搶不殺人放火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
反而因為我住鄉下看一堆社會現實所以對自己的未來很有方向
到底為啥要自卑XDDDD
好啦,抱抱媽媽也好,媽媽很辛苦的要好好對她QQ
身為鄉下人沒關係,活的三觀正確養得起自己不做虧心事就好啦XD
※ 編輯: lethe9121 (218.164.79.117), 08/04/2017 20:57:35
是說有沒有認識的112化工的同學!!!有的話快叫他加FB的化工新生社團,一半的人都找不滿我的天RRR
※ 編輯: lethe9121 (218.164.79.117), 08/04/2017 21:02:54
加油RRRRRR 你一定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未來的XD
※ 編輯: lethe9121 (218.164.79.117), 08/04/2017 22:02:52
※ 編輯: lethe9121 (218.164.79.117), 08/04/2017 23:50:32
※ 編輯: lethe9121 (218.164.79.117), 08/04/2017 23:53:54
我從國小開始有有錢人跟窮人(?)的概念,到了國中幫班上一個真的很窮很窮很窮的人讓視察的人(好像是什麼補助之類的)問問題
了解那個同學的家境之後才頓悟(?)那種階級感
高中到了市區,常常聽城鄉差距這種語詞,斷斷續續想了三年才有這篇心得誕生XD
文組不廢啦!!!!我二類每次社會科都超怕被當,國文英文都念到快死掉,我真心覺得文組很厲害Orz
還有競賽之類的,我以前根本不知道奧賽能競什麼的,超感謝同學都拉我去玩才讓我發現我的興趣所在阿XD
天啊你們學校好偏僻,善化好像是因為是平原所以最常見的就是田,一望無際的田,平到讓人心慌慌的田(?)
覺得考試這種東西只是這個社會的一種往上爬的方法,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提升自己的!!!
別因為考試不好就氣餒RRRRRRRRRRRRR還有很多路的!!!!!!
真的,因為班上有錢人真的不少...(不要自爆),雖然一開始會有點低落,但是也因為這樣才能認識跟接觸各種不同的價值觀,看更多也更能去思考自己未來要的是什麼吧XD
我跟你的情況差不多...也真的覺得需要打工的人很辛苦...
謝謝你的祝福,也祝你過得開心哦XD
經濟狀況家徒四壁
有效文章一篇是PO在高中版上問考得很好的同學的指考分數的文章(還強調是肥宅同學哦嘻嘻)
推文重點著重在
有沒有名車開
要女生利用女生身分擠入上流社會開眼界
名次前後是一定是因為性別
然後極度著重於染色體
嘻嘻 4不4對自己有點沒信心然後追不到妹子所以才這麼喜歡提染色體呢
呆在鄉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為自己出自己的意願留在鄉下,結果只是因為你根本沒看過你其實可能可以過得另一種生活
※ 編輯: lethe9121 (36.238.83.125), 08/05/2017 20:48:09
妹妹辛苦了,還好有你XDD
但我打這篇並不是要說什麼我鄉下人很可憐來討拍啥的,就只是單純發表我這三年來的看法,只是講我所看到的一般傳統農家聚落會有的現象
比我更辛苦的人很多,但這篇我想表達的重點並不是要比誰更辛苦,只是想表達城鄉之間那種資訊落差帶來的不同跟不公平,造成你的誤會很抱歉,希望這樣有更好表達出我的想法XD
至於善化高中....在我有印象裡,不都差不多是這樣嗎(?)
※ 編輯: lethe9121 (36.238.83.125), 08/06/2017 18:58: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