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臉書粉絲團
明天(4/1)即將從政大教授轉換職務為台北市副市長,將面臨很多挑戰與適應學習。在上任公職前夕,想藉此表達感謝各位臉書好友,對我這近二年來的支持與鼓勵,從完全不會打中文到在臉書上逐字親自撰寫,雖然花了我不少時間,但收獲很多。然而因為角色轉換,加上公務繁忙,我將無法也沒時間繼續撰寫經營此臉書,很是不捨!但請大家多予體諒,希望未來在完成公職之後,能再和大家在此暢談心得!
另外,也想藉此機會向媒體的好朋友說明,我未來可能無法向過去般接受個別採訪,除因官方角色必須謹言慎行外,更因為公務繁重,不容易一一個別接受採訪(最近因不斷接受訪問,喉嚨沙啞,體力透支),希望儘量透過市府發言人安排,統一接受採訪(也避免獨厚某媒體的不公平),希望媒體好友能夠諒解。
在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決定將自己全力投入台北市政,也期盼能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屏除虛耗的現象,而讓作事的意念能夠沒有旁騖的往前進行,得到些許成果。
在上任前夕,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未來工作的想法,希望各位給予批評指正,更希望能提供寶貴的建議。當然這些想法尚未成熟,未來還需要和市府團隊共同討論,更需要議會民意代表的指教與支持,共同為台北市開創美好新局。
----------------------------------
副市長的角色/責任/理想
張金鶚
一、 願景
打造台北市成為一個環境友善、景觀優美、充分保障弱勢、具文化品味、且可以合理負擔的宜居城市。
二、 基本態度
(一) 讓自己的專業與觀點,與市府同仁的專業與能量相融合,不是為我 做事,而是一起為市民、為台北市做事。
(二) 將市府政策、推動方式與資源配置,朝公益與長期的方向多靠進一步,可以的話再多一步。
(三) 市政的規劃、形塑與執行,要讓更多專業者、公民意見、民間能量,有更具體的參與平台與能量整合機制。
(四) 多做一些讓市民高興的事,多做一些為市民分憂解勞的事,多做一些市民願意討論與參與的事。
三、 五大目標方向
(一) 都市更新:加速都市更新,創造社會共贏
1. 都更是長期且普遍需要的事,相關制度應該要朝更容易、更單純、沒有太多不當遐想(或套利空間)的方向調整。
2. 讓更多社區有能力自己來推動更新,民眾不懂與擔心的事,要有具公信力的專業者(組織)來協助。(只給少數人大餅,不如讓更多人有餅吃)
3. 都市更新不應再被想像或認為是一種暴利的投資活動,應是要花費成本,但可以大幅改善居住品質的行為。(更新帶來新生活而非暴利)
4. 都市更新處與都市更新推動中心要建立相關機制,扮演好公平效率的審議工作及整體更新資源的調控中心,以協助與發動社會上相關能量為核心職能。
(二) 居住正義:健全房市機制,保障弱勢居住
1. 保障弱勢是住宅政策的基本職責。
2. 發展與健全租屋市場是重要住宅政策,幫房客與房東解除各種困擾,讓房東能合法、無憂、有專業支援;房客能安居、無恐、有政府協助。
3. 公營住宅普及化與多元化亦是住宅政策極重要的一環,相關興辦、融資、稅賦、管理維護、社區經營的專業法人與機構,要積極推動,並尋求中央政府在法制上的配合。
4. 不動產市場資訊要透明、即時、正確。對民間發布的市場資訊應有管理與規範。
5. 實價課稅是一定要走的路,是健全地方政府財政與房市很重要的基礎工作。市政府對土地與建物價格全面重新評估的準備工作要做好,相關配套措施要準備好。也要清楚讓市民了解,實價課稅不是全面加稅,自用不動產要輕稅是基本原則,出租住宅也應該輕稅,其餘的才是該被賦予較重稅賦責任。目前中央政府僅從單一角度要求縣市政府將公告現值與公告地價調高,這樣的做法才會造成全面加稅的結果。這點必須向市民清楚說明。
(三) NGO公民社會:社區與專業參與,公共利益優先
1. 都市更新、社會住宅、都市環境與品味提升等政策的推動,都是全面且要普遍落實到個別社區的事務,這不是市府單純的在辦公室規劃就可以有效推動的工作,而是需要民間更多專業者、社會團體與社區民眾共同參與的。
2. 台北市是匯聚最多專業人才的城市,建築師、社區規劃師、財務分析師、相關科系師生,相關領域業者中也有很多人具有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這都是台北市重要的資源。我們要建立平台與制度,讓各類專業者接受相關講習與建立團隊,並建立各項事務的種子團隊,在彼此具備相當的共識基礎與了解作業模式下,一起參與推動台北市的再發展工作。
3. 社區是都市的發展單元,是市民生活最直接感受的空間。在1年9個月有限的時間裡,我們要嘗試推動社區參與公共事務的範例,無論是更新、社區環境、社區特色、在地文化,我們會建立制度讓社區提案,並要求要結合專業規劃,讓台北市像維基百科一樣,在個各社區與空間建立自己的主題與具體的環境改善工作。
(四) 專業評估-- 建立財務、經濟、社會益本分析評估制度
1. 我不敢說大話,可以在這段時間為台北市造成多大多具體的改變。市府的財務與人力資源仍有其限制,但我希望在負責的領域中,能將各項資源盡量用在刀口上,具體的說,是要讓各項建設與政策能夠發揮多元的效果。建立專業評估機制,並使其公開透明,是我在任期內想推動的。
2. 我希望市府推動的政策能夠先提出較多的替選方案,例如該多興建社會住宅還是該從募集民間既有空餘屋著手;或者目前都市更新以建設公司為主要實施者的模式好,還是要以協助屋主推動自力更新的方式較佳。這些政策與制度方向的定位問題,都會在經由財務、經濟、社會的益本分析來評估,讓市府在推動各項工作中,能夠更清楚掌握各種方案的優缺點,以及後續調整的方向。我相信,經由這樣的過程一方面會讓市府同仁更加專業,更重要的是讓同仁們與市民都能逐漸清楚市政推動的方向與原因,知道為何而戰。
(五) 都市品味:塑造都市文化品味,提升國際競爭力
1. 各局處相關政策與設施應加強文化內涵,各項公共工程、大眾運輸系統都要成為傳遞台北市文化品味的窗口。
2. 讓鄰里公園變好玩,讓都市空間與公共環境搞點笑,讓鄰里環境改造有更活潑的參與模式(大學建築系、規劃科系實習參與,加強社區參與)。
3. 推動街道家具文化,提升街景活潑感與幽默感。
4. 整合各相關局處,共同推動都市文化品味想法與作法。
四、 結語
1. 擔任副市長,有限的21個月,我還是希望能發揮「解決問題,開創新局」的功效。
2. 學者從政有其限制,也有其自由。雖然換了位置,但我仍會「堅持理想」;也因為換了位置,我有責任要讓「作法務實」。更因為在這個位置上,我更必須「尊重專業」,強化市府的專業。
3. 擔任副市長,我還有很多必須學習的事務,其實台北市也還有很多要學習的事務。我很榮幸有此機會,與台北市密切融合。我有心,有想法,郝市長願意信任我。雖然任重道遠,但我相信台北是會繼續進步的。
國 外 鄰里 公園案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大林蒲遷村計畫書出爐】
高市府今天公布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以下為重點摘要與好過日的建議。
■ 遷村計畫內容
大林蒲遷村依據行政院 2019年 10 月8日核定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由經濟部委託市府代辦規劃,未來大林蒲民眾將遷到鳳山與前鎮區,原紅毛港遷村剩餘土地,與台糖區段徵收土地,地點座落在鳳山農場、中崙牛寮、崗山仔新社區等,面積約 58 公頃。遷村經費約 589 .8億元,市府爭取再增加到逾 600 億元。至去年6月底,遷村戶1萬 1706 戶、1萬 9861 人。
市府計畫包含原本住商區土地一坪換一坪原則不變,並提出保障財產權、社會權、生活權三大權益:
#財產權部分,包含:3大優惠:農地、公保地以市價加4成補償、房屋無論是否合法都以全新重建價格補償與發給 10 %到 25 %拆遷獎勵金,以及宗教設施優先選地、專案估價補償。6大配套內容:包括發給弱勢戶遷移救濟金、配合搬遷者發給 12 個月房租特別津貼、購地者提供專案優惠貸款及利息補貼、鳳鼻頭漁港漁民交通補助、攤商營業損失補貼與農產物收入損失等,另外,針對住商土地面積較小的畸零地主也提供有增購土地等配套方案等。
#社會權部分:將提供社會安全、就業創業補助、弱勢扶助,並為延續鄰里關係,將遷村安置分為6區,計劃沿用原沿海6里里名(鳳源、鳳林、鳳森、鳳興、龍鳳、鳳鳴)。
#生活權部分:則提出優化居住環境、齊備公共設施、興建社會住宅等方案。
■ 遷村進度與時程
在遷村基準日 2019年 10 月8日前的建築及土地所有權人可享上述3大優惠、6大配套。市府規劃在1個月閱覽期後,預計3月中旬舉辦說明會,由市長陳其邁聽取居民的意見並溝通,做為報中央核定的執行依據。計畫於6月與居民簽訂協議價購意向書,盼獲9成居民支持,屆時配合「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再辦理環評及都市計畫變更審查等流程。
大林蒲遷村將設專案辦公室,將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及林欽榮擔任召集人,代表中央和地方合作推動遷村。
■ 遷村計畫不足之處
新市府上任後已經5個月,由於先前遷村計畫停擺,等於重新生出計畫書,然而,雖然財產權部分有較精細設定,但居民仍抱怨太過複雜,若有完整之試算服務可能有助於理解溝通。
雖然媒體大多將報導集中放大在居民不滿遷村補助部分,但在遷村草案中,我們反倒是認為較不足處是社會、居住、文化等權利之保障,換句話說,就是打造「新大林蒲」聚落之願景,仍未看到足夠之願景與超越現有一般重畫區的理想性。而我們認為,打造一座超越現有都市標準,兼具安全、健康、活力、永續性的社區,乃是政府應給予大林蒲居民的補償。
我們建議,作為高雄極少數的「造鎮」計畫,巴黎索邦大學教授Carlod Moreno提出的「#15分鐘城市(15-minute cities)」或「#20分鐘社區(20-minute neighborhods)」概念,可作為城市機能的基本出發點。這類的計畫,希望讓居民在15-20分鐘步行與自行車可及的範圍內,可以上班通勤、獲取公共服務、購物、娛樂休憩、到公園或運動設施等綜合機能,一方面,減少移動時間與碳足跡,另一方面,也藉由綜合機能的引進和維持恰當密度,讓街道整天都有人跡,充滿活力,也有助維持居民之間的社交網路。
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掉紅毛港遷村時社交網路的破壞,也避免高雄大部分重劃區開發時空間零碎化、仰賴私有運具移動、機能形成常常落後於人口移入的過程。我們認為,透過提供21世紀先進國家成功案例作為參照,並透過居民討論參與機制,再交由專業執行團隊輔助,有助於讓「新大林蒲」成為高雄一流之社區。
■ 結合「前瞻」計畫
市府在草案提出「安置住宅」和「社會住宅」等計畫,並提出學校、警消、長照、公托等綜合公共機能的引入,我們認為未來大林蒲遷村區近5萬人的人口,加上若規劃得宜,甚至人口有移入成長可能。
由於本區開發密度仍低,有足夠空間重新規劃 #高品質快捷公車(#準BRT)與完善人行、自行空間,也較不會受刁民抗議。另外,包含結合公托、長照與學校空間之老幼共照空間,較小型的市民運動中心,以及串聯公共建築、學校之適宜步行綠化街廓,伴隨5G基礎建設設置之智慧號誌、在宅長照與醫療等設施、電動車或共享車輛充電座設置,均是開發時就能超前設置的基礎建設。而部分提供居民的搬遷補償、健康追蹤,也能結合數位方式提供,讓居民享有新型態服務!
或許部分設施要在更後期的細部計畫中規範,但希望市府能以居民需要和未來發展性為本,將更多良好規劃模式引入此區!
國 外 鄰里 公園案例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我相信許多愛書的人,一定都很期待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去年書展停辦,出版業界一片哀鴻遍野,也因此大家投注更多心力在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
難過的是,就在前幾天,文化部宣布因應疫情影響, #實體的台北國際書展再次停辦。
許多出版從業人員們為了國際書展,從好幾個月前就在籌備各種年度書籍出版計畫、攤位規劃還有對談活動,書展停辦瞬間讓好幾個月的心血付諸流水。
但我也知道,在 #疫情持續升溫 的現在,做出停辦大型活動的決定,的確是對全體台灣人的健康最好的防疫方式。
現在可以說是出版業的寒冬,不過我們可以選擇 #不讓創作者與辛苦的從業人員相忍為國默默流淚。
最實際的方式,就是 #買書,用直接的行動支持創作、支持出版。
既然大家現在出不了國,也不宜常常出外群聚,待在家裡的時間,就一起來讀書吧!
趁這個機會,跟大家推薦由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推出的《 #公園遊戲力》!這本書不單單是介紹全台22個兒童遊戲場,更重要的是,這些各有特色的遊戲場,是如何透過設計,讓孩子能在玩樂的過程中,探索世界、挑戰自我。
為了讓「兒童遊戲權」能更被重視,我也常常跟特公盟的媽媽爸爸們請益,遊具要怎樣設計、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遊具才能夠符合小朋友的成長需求。
而我也爭取到 #北投知行公園及士林志成公園改建特色兒童遊戲場,並且爭取了街道遊戲申請流程簡化、專責單一窗口;而台北市體育局也在我質詢要求之下,率先舉辦了四場鄰里街道遊戲。
我會持續在議會監督,讓特色公園可以在台北遍地開花;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公園遊戲力》喔!
《公園遊戲力:22個精彩案例 × 一群幕後推手,與孩子一起翻轉全台兒童遊戲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421
國 外 鄰里 公園案例 在 公園設計案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鄰里 公園設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國外公園案例、公園設計案例、鄰里公園設計就來露營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鄰里公園設計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國 外 鄰里 公園案例 在 公園設計案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鄰里 公園設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國外公園案例、公園設計案例、鄰里公園設計就來露營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鄰里公園設計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