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荷蘭人的廁所生日會掛日曆?】
在荷蘭有趣的文化,荷蘭人的廁所內都放著一本生日日曆。研究荷蘭文化和傳統Irene Stengs博士介紹到,荷蘭人非常重視生日文化,這一點,在疫情期間,荷蘭國王、首相馬克·呂特都曾提到,「人們因為無法正常開展生日派對而痛苦不堪「,「即使是最盛大的國王節,民眾也只能在線上為國王慶生」。
最早有記載的生日來自於《聖經》,指的是埃及法老的生日,隨後注重享樂的羅馬人開始慶祝非名人的生日。追蹤親友生日的日曆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紀,而這種慶祝生日的習慣在二戰前就已經在荷蘭存在。由於生日慶祝活動的普及,人們對生日慶祝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且,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人們開始重視家庭以外的關係。現在,荷蘭人不僅需要記錄父母和孩子的生日,還需要記錄他們的同學和鄰居的生日。
另外,生日掛歷的大量生產如今也發展成為一種文創產品。保險公司和食品雜貨店經常印制生日曆當宣傳材料。如今,你可以找到適合各種口味的日曆,從自然風光到兒童卡通,應有盡有。
當然,在真正的荷蘭風格中,廁所掛歷既節儉又高效。不需要每年購買或更新新台歷。你只需重復使用現有的台歷,在台歷上添加新寶寶或新朋友的名字。而且,它也迎合了荷蘭人希望把所有的事情都整齊地放在日記本的願望。據荷蘭印刷公司Albelli的調查顯示,近一半的荷蘭家庭的廁所里都有一本生日掛歷,這使得它成為家中最小的房間內最受歡迎的裝飾品。
* 荷蘭水壩廣場大規模聚集反種族歧視示威人群,社交距離引擔憂。
當地時間6月1號下午,有數千名示威者前往阿姆斯特丹遊行,抗議警察的暴行和種族主義。在遊行期間,要保持一米半的社交距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荷蘭司法及公共安全大臣葛拉普厚斯Grapperhaus面對這種情況表示,「對於最近幾周遵守措施並且在這場危機中努力工作的所有人來說,這些行為令人痛苦。」
從現場圖片可以看到,由於組織者事先要求,所以抗議者們都帶著口罩。他們還向激進主義者指出必須保持距離,但是現實狀況並不允許這樣做。現場的警察也沒有因為違反社交規則而對示威者罰款。
在社群媒體上出現了批評阿姆斯特丹當局不干預的做法。市長Femke Halsema承認,投票率使她有所顧慮、不知所措。「我們唯一可以當場干預的方法是暴力。您必須用強硬的方式將數千名示威抗議暴力警察暴行的人帶出廣場。我認為這不是負責任的選擇。」
Halsema還表示,示威權是「一項巨大的財富」,示威自由不受諸如禁止集會之類的社交規則的約束,因為示威權已載入憲法。
荷蘭抗議活動的發起者納奧米·皮特(Naomie Pieter)事後坦言,並沒有預料到參加示威的人會那麼多。「我們原本希望有五十名抗議者,也許一百名抗議者。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感到震驚。」
儘管示威者彼此之間距離很近,但據皮特表示,示威進行得很順利,「能量很大。」
據組織者介紹,示威活動2日將在海牙和格羅寧根舉行,3日在鹿特丹舉行。市政當局對於公共秩序、人群下落以及公共衛生問題進行了討論。「我們希望我們能保證示威者的安全,而且還有示威的權利。」
* 阿姆斯特丹畫家創作的《超級護士》紅遍全世界
阿姆斯特丹畫家FAKE(原名Manuel Seikritt)正帶著他的作品《Super Nurse》(超級護士)周遊世界。這幅作品描繪了一個護士帶著超人口罩的形象,正符合當下支援醫護人員的浪潮。藝術鑒賞家也贊賞該畫作「有力地刻畫了這場疫情危機」。
FAKE是在觀看荷蘭首相呂特舉行的第一場關於疫情的電視演講時產生的創作靈感。「當呂特提到當下的情況非常嚴重,而護士們將衝上前線作戰時,我立即拿起電腦勾畫出了輪廓。就在這場演講過程中,《Super Nurse》產生了。」
創作完成後,FAKE就將畫作放上社交媒體Instagram。他選擇開放這幅畫的權限,這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分享這幅畫,甚至可以將其掛在任何他們想掛的地方。
《Super Nurse》的社會反響十分熱烈。它不僅出現在美國報紙的頭版、阿姆斯特丹OLVG醫院的所有更衣室、倫敦繁華的商業街上,未來還將出現在紐約最大的醫院裡。
關於畫作中出現的護士形象,FAKE表示他並不是根據某位具體人物來進行創作,畫作中的護士代表的是所有奮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他想借此聲援所有的醫護。
* 荷蘭5.5%的獻血者已有新冠病毒抗體
荷蘭血庫對5月10日至20日之間捐贈了血漿或血液的7,000名志願者進行了第二次調查,結果顯示約有5.5%的荷蘭獻血者已經產生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
荷蘭獻血機構Sanquin表示,自4月初進行首次調查以來,攜帶抗體的人群在緩慢增長中。在這之前,4月1日至8日血庫收到的捐贈中,研究員在大約3%的樣本中發現了抗體。
一方面,這項7000人的調查並不能自動得出整個荷蘭國民範圍內擁有抗體的結論,即5.5%的荷蘭人現在都擁有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另一方面,儘管這項研究為荷蘭的情況提供了有價值的指示,但獻血者年齡在18至79歲之間,並不代表整個人口。
* 【荷蘭封鎖政策進一步放鬆,但不歡迎英國、瑞典遊客】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週三晚間對記者說,6月15日旅遊重新開始時,荷蘭將不歡迎來自英國和瑞典的遊客。此外,英國和瑞典仍被列入荷蘭遊客 "禁止入境的目的地名單",因為有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呂特表示:「英國人和瑞典人入境將接受兩周的檢疫。」
從6月15日開始,荷蘭人可以前往12個國家,包括德國、比利時、意大利、克羅地亞和荷蘭加勒比海島等。呂特表示,對來自荷蘭的人實行檢疫的國家如丹麥,也將繼續被列入應避免旅行的橙色名單,但丹麥遊客將被允許進入荷蘭。其他歐洲國家如西班牙和法國等,如果他們正式取消對來自荷蘭的遊客的限制,在未來也將被加入到國家名單中。
呂特告訴記者, 「我們這樣做不是針對誰」,歐盟以外的旅行限制仍將只在必要的行程基礎上進行,每個人在回國後都必須進行為期兩周的檢疫。首相強調,人們應該遵守他們所到訪的國家的規則,同時也要遵守荷蘭的規則。
* 【荷蘭政府智囊團建議解封後繼續在家工作以減少公共交通壓力】
荷蘭社會經濟理事會(SER)作為為荷蘭政府提供政策咨詢的智囊團,在當地時間週四建議政府多鼓勵人們外出選擇騎自行車和在家辦公,以防止在解封後因為大量出行而出現交通混亂的局面。
如果荷蘭暫時沒有爆發大規模的疫情,那麼很多封鎖期間的限制措施將在9月1日廢除。人們陸續復工,但公共交通系統按計劃只能恢復到之前40%至50%的乘坐率,這意味著公共交通系統會面臨很大壓力。
SER專門為冠狀病毒所設立的智囊團在5月11日成立,致力於尋找更有效分散車流,減少通勤時間的辦法,為優化交通秩序建言獻策。他們建議,如果一部分人可以選擇在家工作,那麼就可以分流早晚高峰人群,一定程度上減少交通壓力。
但根據早前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家辦公會拉大社會上的經濟差異,而且從長遠來看,工作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 【荷蘭醫生發現重症冠狀病毒感染者普遍缺少維生素K】
荷蘭奈梅亨Canisius Wilhelmina醫院的醫生Ton Dofferhoff近日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體內的維生素K(即凝血維生素)含量普遍要比正常人低得多,他們有理由相信缺乏維生素K與病重程度存在一定的關係。
肺病學家Rob Janssen也支持Ton Dofferhoff醫生的觀點。他表示,維生素K的主要作用是凝固血液和保護肺中的彈性纖維。新冠肺炎會導致肺部大量發炎,破壞使我們呼吸的彈性纖維。如果缺乏能夠提供保護肺部的維生素K,那麼患重病的風險將增大。
相關研究人員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測驗,並研究給冠狀病毒患者補充維生素 K的方法。 如果維生素 k 可以幫助緩解症狀,那對患者將是莫大的幫助。
國王派日文 在 Facebook 八卦
[#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從法式到在地、從個人到產業 —— 珠寶盒法式點心坊 boîte de bijou 創辦人、總監林淑真訪談筆記 / From authentic French style to local flavours, from hard-working individual to next generation development - Interview with Susan Lin,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Boîte à Bijoux Pâtisserie
在整個台灣對「法式甜點」認識尚淺的時候,珠寶盒法式點心坊就已在台北市麗水街開幕。歷時 15 年,如今的台北早已非同日而語,但珠寶盒卻始終屹立不搖。
對許多台北人來說,珠寶盒和他們的記憶緊緊相連,也是他們認識國王派(galette des rois)、木柴蛋糕(bûche de noël)之處。然而,你可知道,創辦珠寶盒的女主人林淑真(Susan Lin),同時也是多個餐飲品牌如兔子聽音樂餐坊(已歇業)、L’Air Café・Néo Bistro風流小館(已歇業)與 TAKE FIVE 五方食藏 的經營者?而她原本竟然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全職家庭主婦?
#從刻苦學習到成為經營者
由於媽媽廚藝太好,結婚之後第一次煮飯,就被自己「原來可以那麼難吃」的手藝驚嚇到的 Susan,開始四處拜師學藝之旅。除了參加各個飯店主廚、甚至農會開設的課程外,她也發現烘焙能夠給予她立即的正向回饋,開始持續進修。
在毫無間斷的兩年中,Susan 在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穀研所)將中、法、日的糕點循序漸進上完。一週五天,早上七點即從木柵驅車至八里上課,回家做完家務、陪伴孩子後,又立刻從頭到尾「重做當天上課的作品」。深夜等待麵包發酵、甜點烤製的時間,她便整理白天上課時的筆記,第二天再將自己重做的作品,與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帶去課堂上向老師求教。
Susan 在學習的路上拚盡全力,不僅取得各種烘焙相關證照,為了能看懂第一手資料與食譜,也去學習法文和日文。那兩年她每天只睡數小時,卻隻字不提辛苦、疲累,反而神采飛揚地表示,如果晚上複習當天的所學,第二天「馬上可以得到答案,又不用出國」。
她在家中做出的麵包受到社區住戶與親朋好友的大好評,又剛好遇到兔子聽音樂的主要執行者退股,她鼓起勇氣接下,就這樣踏入了餐飲界。由於原本合作的甜點店價格過高,她開始成立小型工作坊自行製作麵包,並因此結識甜點主廚 #高聖億,最後決定一起成立珠寶盒。
#投資挹注年輕職人
除了自己擁有不服輸的精神,Susan 也不吝對同樣努力的年輕職人伸出援手。她藉由內部調動來培訓員工,更在需要的時候為他們大筆投資,也經常帶員工出國進修、考察。如高聖億師傅也是因親身踏上巴黎,而能因此設計出概念更完整的作品。
Susan 過去與台灣知名女主廚 Dana #游育甄 (涼州游嚴行)合作,聘其擔任風流小館主廚,甚至目前投資前 九日風 主廚楊豐旭成立全新巧克力品牌 TERRA 土然巧克力專門店,都是因為覺得他們是「很有理想的人,對自己的東西和產品很堅持、要求」 。而 HUGH dessert dining 的甜點主廚 Victor 鄭為修,也是在風流小館踏上餐廳甜點師之路。她說自己「希望看到台灣很多有想法的品牌經營者」,笑稱「投資這些人、再和他們合作,就不用什麼都自己做」。
#從法式到在地
Susan以「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來概括珠寶盒的品牌精神,「探討食物來源的『真』;對員工、顧客,甚至環境等,以種下『善』的因子為出發;『美』則是看到的視覺呈現」。而為了要追求使用食材的「真」,珠寶盒也以「無添加」防腐劑、人工香料、色素等為訴求。
十數年過去,面對目前台灣法式甜點圈百家爭鳴的現況,身為品牌經營者的她,從市場競爭角度分析觀察,「開店是為了彌補需求,現在有這麼多店、這麼多好的產品,我根本不需要開店」。
她觀察,台灣豐富的物產與更上一層的農業科技,對餐飲業者來說是「一大福音」,「還有更多很有想法的年輕人投入、回溯到原本產地」。也因此,這幾年,她「希望珠寶盒的價值轉變」,自己也成立「 好時.好物」平台,「幫小農策展,讓台灣餐飲業能夠使用越來越多好的在地農作物」。
去年珠寶盒與 台灣原味 合作開發「山裡的味道」中秋禮盒,不僅是 Susan 口中「考慮怎麼樣讓大家一起合作比較好」的實踐,也是珠寶盒將更多注意力轉向在地的證明。諸如樹豆雪球、土肉桂林茲、刺蔥餅乾、馬告沙布列等,都是以原民部落的高品質香料與食材做成法式甜點的有趣案例。
在她的願景中,希望未來「把台灣的物產帶到國外,用珠寶盒的東西、即『法式甜點』做呈現」,例如「開一家台灣的選物店,在裡面供應台灣的珍珠奶茶,或是用法式甜點的基礎與台灣的米做成米布丁等」。
Susan的「好時・好物」平台去年和 SOGO 百貨 合作策畫「#台灣在地小農展」,四天的展期中匯集了90位小農,有超過70個攤位,還請來飲食界的好友們共襄盛舉,不僅吸引了許多關注飲食議題、在乎友善耕種與環境的消費者,更創下台灣百貨界最大小農展的紀錄。下一個15年,誰說甜點女王不會再變身為台灣物產的最佳代言人,為大家引介這座多變但始終迷人的島嶼?
🔖 延伸閱讀:
#Ying的台味甜蜜蜜 系列
「山裡的味道」中秋禮盒:https://tinyurl.com/5jkw859m
「花冠國王派」:https://tinyurl.com/c42cbdrm
#yingspastryguide #yingc #tasteoftaiwan #taiwan #珠寶盒法式點心坊 #珠寶盒 #林淑真
國王派日文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國際政治夢工場之新春特約]《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與唐代國際關係觀
不久前,在飛機上看了黎明、范冰冰主演的《王朝的女人:楊貴妃》,電影最有趣的卻是其「國際視野」:一切都由兩位代表「東羅馬帝國」的傳教士娓娓道來,不少內容也涉及唐朝對外關係。由於如何演繹古代國際關係,涉及今人的「真・國際觀」,這齣被認為以床戲作高潮的商業電影,就添上更多話提性。
唐朝管治階層的「國際主義」
電影強調唐朝的國際性,在管治階層,確實是存在的。從唐太宗至唐玄宗時期,大唐國力強勝,長安城是整個東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彼時唐朝自然未有今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主權國家」之概念,普遍視週邊國家為文化水平較低的異族,將自己視作漢人與異域的共主「天可汗」,唐太宗就說過「自古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但與此同時,唐人也接受與一些像東羅馬帝國(「大秦」或「拂菻國」)、阿拉伯帝國(「大食」)那樣的大國平起平坐,沒有如大清那樣夜郎自大。
自貞觀以降,在長安從事經貿文化活動的外國人(「胡人」)數量上萬,到了衰敗的德宗年間,在長安城購置田產的外國住戶還有四千,足見長安已是「亞洲國際都會」。最能反映唐朝上層社會對外開放程度的,大概是電影輕輕帶過的外籍官員:盛唐時,其數目居然上千,出任官位亦上達宰相。據《新唐書》統計,唐一代369個宰相中有18個異族人,例如有來自「安息國」者,即今日波斯。
制度化的「亞洲國際都會」
不過在上層社會,唐代的「國際主義」卻是制度化的。例如唐朝科舉制度設有「賓貢進士」,專門照顧外籍留學生在唐考試和錄取,進而出任官職。通過這途徑任職的外國人中,以唐太宗時期的韓國人崔致遠、唐玄宗時期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兩人最著名。崔致遠幼年在長安、洛陽求學,後中進士,在淮南等地做地方官,在華16年,為官之餘從事儒學研究和文學創作,後世稱為「東國儒宗」。阿倍仲麻呂則在玄宗時期隨日本遣唐使抵達長安,同樣考取進士,從「門下省左補闕」(七品官)一路晉升至「秘書監」(三品官),成了後人眼中的「中日文化友好大使」。這種制度,固然體現了唐帝的好大喜功,但畢竟顯示了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一面。
此外,不少異域名門望族不須經過科舉,遠赴長安朝拜大唐天子,也會被朝廷授官。據史書記載,太宗時期,西域「結骨國」國王本人親赴長安朝拜,太宗賜其「右屯衛大將軍」一職,隸屬「燕然都護」,鎮守邊關。握實權的例子在唐玄宗朝更盛,多位名將皆是異國出身,例如哥舒翰是突厥人、仆固懷恩是鐵勒族人、高仙芝是高句麗人、白孝德是安西人。不過這「制度」卻是因人設事的,主要是玄宗的丞相李林甫為免邊境大將「出將入相」,對他構成威脅,情願用胡人帶兵,因為他們文化水平較低,難轉當文職。反而是電影中的反派楊國忠(而不是電影安排的楊貴妃前夫壽王李瑁),屢屢反對重用胡人而不加制衡,不過後世因為其裙帶關係,往往把其政績一筆勾銷。
唐代外交關係:與「東羅馬使臣」的交往
唐朝對外交往的盛況空前,不僅可從本朝外籍官員名單所見,亦可從唐代外交覆蓋範圍看出。盛唐不但與中亞諸國緊密交往,還與遠在歐洲的東羅馬帝國往來,因此電影的「國際視角」,倒是有宏觀背景的。清華大學歷史教授張緒山專門對唐朝和東羅馬帝國的往來做過考證:自貞觀至天寶年間,「拂菻國」先後向唐派遣使節七次,最初由拜占庭王室親自安排,後來由於阿拉伯帝國崛起,遣使多為中亞「景教徒」代完成。
拜占庭向唐派使的目的,一直為史家感興趣。當時阿拉伯帝國壯大,對拜占庭已構成威脅,而大唐一度大破突厥,威名在西域廣為流傳,因此有學者認為,拜占庭希望「聯唐抗阿」,這也是電影交代的背景。根據唐史所載,唐太宗無意遠征,但仍對遠道而來的使節多有賞賜,以表鄭重。電影講述唐玄宗對夾擊阿拉伯帝國同樣回絕,原因是擔心沒有了緩衝,就會和東羅馬帝國正面衝突云云。這說法符合現在國際關係的認知,但似乎不大符合當時情況:一來阿拉伯帝國剛崛起,拜占庭就算和唐朝西部軍隊合力,也不見得能滅掉「大食」;二來唐代到了玄宗時其實也走下坡路,即使未有安史之亂,也接連敗仗,高仙芝在怛羅斯之戰被西域各國擊敗,更令唐代失去西進的基礎。何況緩衝國的角色,已有西域諸國承擔(作為唐與阿拉伯的緩衝),唐朝的視野並未希望突破這範圍,和東羅馬的交往,似乎是純禮節罷了。
叛軍連吐蕃使節也殺:沒有外交豁免權?
唐代「國際主義」雖然盛行,卻直接導致安史之亂。叛軍首領安祿山、史思明都是胡人出身,安祿山本人可能是當時最有「國際視野」的人之一:他祖先是來自波斯的粟特人,母親是信奉祆教的突厥人,通曉多國語言,對西域各國各族的情況非常熟悉,對大食、大秦的了解,亦勝過玄宗;與此同時,他多次入朝,得玄宗信任,也對唐代外強中乾心知肚明。他的軍隊主力正是西域各部族,假如不是被灌輸了一些「大中華思想」,堅持要攻陷長安,而是率領胡人獨立建國,獨霸一方,歷史很可能改寫。
電影最有趣的「國際知識」,還是高潮這一段:話說楊貴妃拜東羅馬帝國傳教士為師,學習西方音律,而傳教士居然走到馬嵬坡,說要帶貴妃逃亡,說大唐軍隊不敢攻擊外國使節,否則就是攻擊東羅馬,概念儼然今天的「外交豁免權」。可惜這是一廂情願:「外交豁免權」遲於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才確定,唐朝尚未有「現代外交」概念,國際關係只循「禮制」;即便古語云「兩國交戰,不殺來使」,具體操作也視情況而定。在馬嵬驛之變,忠於太子李亨的陳玄禮率禁軍護駕,在宰相楊國忠與吐蕃使者交談時,趁機將楊亂箭射死,居然連吐蕃使者也一併殺掉,可見外國使節不但未有免死金牌,反而是被攻擊的軟肋。民間傳說倒是相信楊貴妃逃往遠方,她走到日本的民間傳奇更是流傳至今。
然而,唐代的「國際化」能否由上而下、深入民間,其實頗成疑問,例如當時在唐朝傳教的任何外來宗教都強調「在地化」,建築也不敢仿效西方,以免引起敵意。這才是中華文明厲害之處:無論佛教、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只要到了中國,保證改頭換面,融入民間的整體,似乎當時中華文化已和今人一樣,強調「不能照搬西方一套」。今日中國外交界談起「中國古代國際關係」時,樂此不疲,也就事出有因。
沈旭暉 信報財經月刊 2016年3月
延伸閱讀:中國古代外交
https://www.facebook.com/…/a.100481537955…/1009896285711188/
國王派日文 在 國王餅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國王 餅是法國人在每年1月6日天主教主顯節前後食用的一種圓形餅狀蛋糕,由千層酥加上杏仁奶油內餡烤製而成,名義上為了紀念基督教《聖經》記載的東方三博士朝見襁褓中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