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防疫記者會重點整理
#北孫南送確診再增一例
#低年級直播教學延長
#蔬菜箱線上訂購醫護享優惠
向市民朋友們報告,今日台南新增一例確診個案,為昨日 #大內家庭感染。
一、案12136(圖一)為昨日公布本市案11940丈夫,兩人於5/22北上接未滿周歲的孫女回台南,因而染疫。案12136大致足跡與案11940相同,唯有6/2至3兩日凌晨5:30前往 #玉井果菜市場 送貨(圖二),接觸兩位工作者,這兩位已採檢目前正在進行14天自主健康管理,如有相關症狀會再次安排採檢,其餘三位接觸者,一位居家隔離,兩位自主健康管理,也都採檢完畢,等待結果。
二、低年級直播教學延長至7/2(圖三)
1. 5/20開播以來,最高線上觀看次為30萬次,累計總人數657萬,超過6成收看者來自北部縣市。
2. 第三版的教學時間為6/15至7/2,以國小低年級為對象,每天上午維持三節主科,其中生活課程也會以防疫為主題提供生活知識。
三、蔬菜箱線上訂購醫護享優惠(圖四)
1. 農業局已整合12家白米蔬果廠商,提供線上訂購蔬菜箱,醫護人員可在特定品項獲九折。
2. 農業局也協助農會行銷,麻豆農會提供生鮮農產,歸仁農會與龍崎農會現在盛產的綠竹筍,也鼓勵民眾採購。
訂購網址:https://agron.tainan.gov.tw/cp.aspx?n=123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台北光仁小學於一九五九年由比利時天主教聖母聖心修會所創辦,為培育音樂人才,於一九六三成立兒童音樂班,開我國國民小學音樂班之先河。五十餘年來,培育不少音樂人才,現在光仁校友在音樂界出名者,比比皆是,在國際上知名者,亦不在少數。全校共有三棟大樓做為學生學習場所,其中博愛大樓的四、五、六樓層由音樂班使...
國小低年級的生活課程 在 Facebook 八卦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國小低年級的生活課程 在 蔡傑爸 Facebook 八卦
《提問1》
蔡爸您好:我兒子目前7歲,典型自閉症。最近想教他寫自己的名字跟數字,不知道如何著手,他眼睛都不看,手也放的軟軟的。請教蔡爸是怎麼教寫字的呢?握著他的手寫嗎?還是放手從運筆畫線練起?
.
我覺得都可以,
只要孩子願意寫,願意動,都好,
.
太過講究用什麼步驟與技巧,
把原本簡單的事情弄得很複雜,
對孩子反而不是件好事。
.
不需要去局限自己或孩子,
非得要用什麼方式才算是對的,
方法,都是因人而異,
只要妳跟孩子覺得開心,就好。
.
一開始妳可以先陪著一起寫,
多創造成功的經驗給孩子,
至於陪多久?
看孩子程度而定,
需要幾個月?還是幾年?
不一定,
.
陪到孩子有成就感之後,
他願意自己寫了,就要配合獎勵,
鼓勵孩子多寫一些,
寫字的技巧,
終究還是取決於練習量的多寡。
.
勤勞,才是關鍵。
.
~~~~~~~~~~~~~~~~~~~
.
《提問2》
蔡傑爸您好:想請教您問題,我是一個11歲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想請問您幾歲開始訓練小孩寫日記?以及怎麼訓練?我小孩的口語能力多以表達需求為主,問答能力非常弱,不知道要從什麼地方著手開始訓練?謝謝 !
.
蔡傑大量的寫作是從小學畢業開始,
有一些先決條件,
首先在小學階段,
孩子每天要能夠認真寫作業才行,
.
要能識字,識字量要足夠,
要學會查字典,也要學會電腦打字,
要培養自動自發的態度,
.
能力足夠了,就能要求開始寫日記,
最好每一天都能陪孩子一起寫,
不管花幾個小時,才寫完一篇,
都沒有關係,反正就是陪到底,
.
今天寫不完,明天繼續寫,
再寫不完,後天繼續寫,
直到寫完為止,
多創造出成功的經驗,
.
也讓孩子知道媽媽的堅持,
直到孩子養成習慣後,
媽媽自然可以慢慢放手了。
.
不難,
耐心與毅力而已。
.
~~~~~~~~~~~~~~~~~~~~~
.
《提問3》
傑爸您好:我的孩子有過度自我刺激情況,已影響日常,若無從旁提醒該做什麼,會一直維持自我刺激一整天,目前國小特教班額滿,他的情況在普通班又常被放生,曾和老師溝通家長入班陪讀,被以會增加老師壓力為由拒絕,很擔心這種情況入普通班後會持續惡化下去。
看過蔡傑的紀錄片,國小似乎有一段時間他是在普通班內,沒有適應不良情況嗎?請問您是如何安排、掌握孩子校內學習情況及與老師溝通,以便讓孩子有持續進步呢?謝謝!
.
有些很厲害的家長,
不想讓孩子在學校只當客人,
不想浪費時間,
會選擇【在家自學】教育,
.
針對孩子的程度,
自己設計課程,寫計畫,
自己教,自己找資源,自己找老師,
送鑑輔會,能通過,就可以實施,
採取完全量身訂做的教育,
如果家長具備這樣的能力,
就可以不用去學校。
.
我的經驗是….
自閉症的孩子,自我刺激嚴重,
在教室裡被成當客人,
沒有正常的學習,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老師也是人,老師不是神,
老師要顧到《全班學生》,
而不是只有…一個。
.
擔心孩子在學校沒有好的學習,
可以申請教師助理員陪讀,
至於能不能有效的學習,
坦白說,我覺得…還是很難,
.
如果我們孩子平常在家裡《一對一教學》,
連自己都搞不定了,
孩子進到學校的《團體教學》,
應該就更不用說了吧! .
.
期待孩子進到學校能學到什麼?
我只希望…
蔡傑每天都能〈平安回家〉,
可以〈開開心心〉就好。
.
至於學業上,能學到什麼?
我的作法是【我自己好好教】就好,
如果我們家長自己願意努力,
老師們看在眼裡,
有感受到妳跟其他家長《不一樣》與《特別用心》,
將心比心,
自然就會多幫妳一些。
.
正常的孩子,有自學能力,
可以舉一反三,
家長可以把希望寄託在老師身上,
.
但,特殊生,沒有自學能力,
又笨又慢,嚴重的障礙,
孩子未來的希望,一定是在家長身上,
.
如果我們孩子能碰到充滿理想,
滿腔熱血的老師,
可以營造出友善的學習環境,
這是孩子好命,
.
我們一定要多做好事,
多結善緣,
讓好的循環可以持續下去。
.
★★★★★★★★★★★★★★★
.
每次我回答網友的問題,
總會勾起一些回憶......
.
如果孩子是自閉症,
自學能力不佳,
不會互動,不會交朋友,
在團體生活中,
變成是客人,變成是路人甲,
被當成是空氣,
這都是躲不掉的宿命。
.
腦袋不好,
學習上有困難,也就算了,
還有更麻煩的....
互動、歧視、霸凌的問題,
.
在幼稚園、小學低年級,
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還很天真無邪,
情況比較不會那麼嚴重,
.
隨著年紀增長,
到了中年級、高年級,
再進入青春期,國中、高中…
正常的學生也不再那麼天真無邪了…
.
大家會知道怎麼捉弄別人比較好玩,
要怎麼一起欺負別人比較可以交到朋友,
要怎麼起鬨、製造衝突,
才可以維持自己一直是老大的局面。
.
當弱勢學生被老大鎖定成為可以欺負的箭靶,
模仿效應產生,
在班級裡最卑賤的地位,
應該就很難扭轉了。
.
老師在,
同學們或許會客氣一點,
若老師不在,
正常學生跟自閉症同學互動是什麼樣子?
.
肯定是不會客氣的,
同學叫你,就像叫小狗一樣,
喊來喊去,趕來趕去。
.
這不能去怪老師,
而是我們自閉症本身的問題,
又笨又慢,不會溝通,不會反擊,
這種弱勢的特質,
就會讓人家對你這樣做,
不是只有學校,
就算出了社會也是一樣的。
.
每次有媽媽問我,
到底要怎麼去跟老師溝通?
我總覺得…
我自己也無法改變別人家的孩子,
又何苦去為難學校老師?
.
我們特殊的孩子會碰到什麼樣的老師?
什麼樣的同學?
這都是孩子的造化,
孩子的命。
.
我們當家長的,
也不可能去改變學校的生態,
有些事情,
也只能慢慢學會「看開」與「釋懷」。
.
要改變別人很難,
而改變自己或許會比較容易一點,
我只要把自己該做好的事情做好,
足夠了。
.
其他的,
老天自然會安排。
.
還記得蔡傑在幼稚園階段,
我進到學校裡面陪讀,
只要孩子是穩定的狀態,
我會在後方靜靜看著孩子,
或是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動態。
.
當孩子情緒發作,哭鬧不止,
我會馬上處理,
盡量不讓蔡傑去影響老師上課。
.
每次觀察到蔡傑學習上有困難的地方,
我會利用中午放學時間,
學生們都被家長帶回家了,
老師們也去吃午餐。
.
我把蔡傑留在教室裡,
使用學校的教材、器具,
在沒有外人干擾的情況下,
趕緊一對一陪蔡傑加強練習。
.
我確實常常獨自一人留在教室做這樣的事情,
因為教學的器材與教具,
只有學校才有,
我們家沒有那樣的設備。
.
有一回,大家都回家了,
我跟蔡傑還是繼續留在教室裡練習,
校長那天也還沒下班,
他在巡邏校園時,
發現我跟蔡傑沒回家,
走進教室看見我正在教蔡傑。
.
他說:
「爸爸,
你不用這麼辛苦,
這是老師的工作,
老師是有領薪水的!
教學的工作讓老師來就好」。
.
我回校長:
「蔡傑的程度太差,
跟不上同學,
他需要【額外】+【大量】的練習才行,
老師平常帶學生已經很累了,
這個簡單的,我可以做,
不要麻煩老師,我自己來就好」。
.
最後,他準備離開,
說了一段:
「爸爸,你要繼續堅持下去,
好好栽培蔡傑,
以後蔡傑長大讀到大學,
他可以站出來分享他的故事,
一定可以激勵到很多人」。
.
那一年,蔡傑才4歲多,
身障手冊領的是【重度自閉症】,
學校讀的是【學前特教班】,
他還處於...啞巴階段,
不太會發音,不算會講話,
.
每天都抓狂,每天都哭鬧,
一哭,常常都是一整天,
哭到...我都快耳聾了,
.
我才剛當全職爸爸一年多,
什麼都不會,
還在學習的過程,
根本就看不到希望與未來!
.
校長當時鼓勵的話,
我怎麼可能聽得進去,
我還是耐心陪孩子訓練比較實在。
.
五年之後,
我的第一本書上市了,
校長幫我寫了推薦序,
「一路上,有我陪你」翻開第一頁文章就是了,
.
新書上市後,
我也不得不克服自身的口語障礙,
站出來與大家分享。
.
十四年之後,
蔡傑十八歲了,
.
【溝通障礙】...依然存在,
但,
他還是完成兩場有講師費的演講,
後面還有....三場預約,
等著蔡傑去分享。
.
另外,本學期,
蔡傑也收到學校的聘書,
他跟著爸爸一起到校園裡教特殊學生溜蛇板,
用他的技能賺取他的助教費。
.
很感謝各單位的肯定,
讓蔡傑可以勇敢走出去,
有服務他人的機會。
非常感恩!
.
校長當初那段...《預言》,
在十四年之後,
居然真的實現了!
.
雖然蔡傑的程度太差,
當不了大學生,
他還是能用他的故事來勉勵很多人,
證明了...態度比學歷重要。
.
蔡傑四歲多那一年,
校長看見了我們的迷惘,
給我很多鼓勵與方向,
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
.
生命,總會有許多經歷,
不好的,我選擇遺忘,
讓它成為過去。
.
好的,我會繼續保留,
一輩子永不忘。
.
最後,
我想說的是...
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先自助,才會得人助!
國小低年級的生活課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台北光仁小學於一九五九年由比利時天主教聖母聖心修會所創辦,為培育音樂人才,於一九六三成立兒童音樂班,開我國國民小學音樂班之先河。五十餘年來,培育不少音樂人才,現在光仁校友在音樂界出名者,比比皆是,在國際上知名者,亦不在少數。全校共有三棟大樓做為學生學習場所,其中博愛大樓的四、五、六樓層由音樂班使用,含個別練習琴房、樂團練習室、合奏教室、理論教室、小型演奏廳及舞蹈教室,為學生提供寬敞、舒適、最新、最佳的學習環境。另一棟光仁大樓有一間可容納兩百餘人的表演劇場,為提供學生正式演出的場所,讓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潛能,呈現最優良的學習成果。光仁小學音樂班共有六班,一至六年級各有一班。平常學習時,普通學科課程與音樂專業課程並重,專業課程除了學習理論課程及主、副修樂器外,並排有舞蹈課程及練琴時間,注重個別輔導。在團體課程方面,由低年級小朋友組成的小樂團;高年級小朋友組成的國樂團、管樂團、弦樂團、管弦樂團及合唱團,除了提供學生演練機會,更以培養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為目標。在師資方面,學校聘請各大專院校教授及講師到校指導,為了加強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育,經常舉辦教學研討會、實習音樂會,並請知名音樂家蒞校作示範指導,以充實該校學生學習音樂之內涵。因應二十一世紀國際化的趨勢與脈動,光仁小學再次引領音樂教育的新浪潮,於二零一一年率先設立「音樂雙語班」,除了實質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外,更以創新多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提早與世界接軌;實施以來成果豐碩,多次大型的校外展演活動、巡迴演奏及國際交流演出,不僅提供了學生們發揮藝術創意的平臺,也藉由國際交流的學習與成長,拓展自我的能力與視野;在傳統與創新並重的訓練之下,學生們在熱愛音樂之上更積極地爭取榮譽,不僅管弦樂團連續兩年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第一名,其他各項的演出活動也深受國內外各界的好評。
臺北市立健康國民小學,簡稱健康國小,位於臺北市松山區,為臺北市第一所無圍牆設計之「開放式」學校,也是臺北市第一所採「班群組織」教學的學校。目前有學生約1200人、教職員72人。培養兒童基本學習能力:藉著基本學科的教學,培養兒童吸收、思考及發表的基本能力,成為具有基本素養的國民。健康國小是一所真正屬於孩子們快樂學習的開放型學校,也是能融入社區,開放資源共用的社區學校。在軟硬體規劃方面、健康國小規劃理念領先、設施設備先進、與世界潮流同步的現代學校,也是一所課程統整,孩子體驗豐富,有足夠能力跨入未來的明日學校。畢業的兒童,都能懂得一項樂器,培養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每人都會游泳, 培養具有身體健康,生活能力的國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pKKHf2eMtU/hqdefault.jpg)
國小低年級的生活課程 在 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的藝術與人文教學實施之探討 的八卦
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 的藝術與人文教學實施之探討 ·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 and Humanity Education in Lower Grade Elementary Life Curriculum · 陳朝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