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瘟疫的元兇:氣候變化
2019-nCoV病毒疫情肆虐,每天新增確診個案高達4000宗,不幸累積死亡人數亦已超過500。情况表面看來很嚴重,但我不太擔心。因為以應較準確的湖北以外數據來看,新增懷疑個案似有見頂迹象,更重要的是死亡率只約0.16%,不算太嚴重。當然這跟湖北尤其武漢市內的死亡率超過3%,相差甚遠,何解呢?有很多不同理論,但我較相信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的電腦模型推算,疫症個案數目被嚴重低估,早在1月25日,在武漢的病毒感染者可能已高達約76,000人(當然死亡人數也可以不準確,可以被低估,但理論上必比個案總數為準)。以外國撤僑的測試來判斷,感染率高達3%至5%,即是單以武漢約1000萬人口來計算,現在感染人數可能已高達30萬至50萬。如屬實,即或此2019-nCoV疫症的真正死亡率實遠低於3%,可能只略高於每年在全球肆虐的甲型流感,約0.1%。無論如何,現在為時尚早,無法下準確定論,一切仍以小心為上。遲些有機會,可再討論疫情、政策和對經濟的影響。
全球注意力都放在2019-nCoV疫情,但有沒有留意到東非的另一宗新聞?近日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和肯亞等東非國家,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蝗蟲數目高達數千億,將嚴重威脅今年農作物收成,最差情况可導致饑荒!
數周前,全球焦點也曾放在澳洲破紀錄的山林大火,波及面積近19萬平方公里(約兩個葡萄牙),超過30人喪生,動物死亡數目估計10億以上(計埋昆蟲?)!
東非蝗災澳洲山火 皆源自全球暖化
病毒疫症、蝗災、大火災……聽來有點像新約聖經啟示錄的四騎士預言,莫非真的世界末日已近?
我並非教徒,不會以宗教來作解釋,但我堅信科學,必有更合理的科學解釋。這次2019-nCoV疫情,當然有很多特殊成因,可能包括武漢街市的衛生情况欠佳,不同野生動物交叉感染,基因變種,終變成可感染人類的病毒。這當然並非第一次,SARS、MERS、伊波拉和其他新病毒的起源都差不多,原先蘊藏在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體內,然後變種經豬和雞等禽畜傳播到人類。
但這些疫症背後的最根本元兇,其實是氣候變化。最直接原因是全球暖化對細菌(雖然病毒並非生命)滋生有很大幫助,在熱帶地區尤其明顯。但近日有研究發現,即使在西藏高原的冰川因全球暖化而加速融化,因此發現20多種本來被困在萬年冰層內的原始病毒,如傳播到現代人類,不堪設想。
全球暖化亦大量改變和摧毀自然生態環境,加上人類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縮小野生地區面積,亦同時縮短野生動物和人類生活的相隔距離,病毒交叉感染的機會和頻率當然大大提升。全球貿易和交通發達,亦加劇病毒散播的速度和範圍。
東非蝗災和澳洲山林大火又跟氣候變化有何關係?近年海洋學家發現一個"Indian Ocean Dipole"(IOD,印度洋偶極)現象,類似太平洋的南北El Nino(厄爾尼諾)現象,原來印度洋東西邊的水面溫度差別,亦有一個以年計算的不規則周期性震盪(oscillation),而近年因氣候變化,西印度洋溫度不正常地較長期處於"positive phase"(正相),即西印度洋水溫高於東印度洋,濕度亦上升。東非地區去年第四季本應是旱季,但反而變得潮濕多雨,有利滋生蝗蟲,規模超龐大的蝗災提前來臨!
相反東印度洋那邊,水溫偏低,因此澳洲乾燥大旱,所以山林大火就特別嚴重!
氣候變化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且後果非常嚴重,足以消滅全球大部分動物,包括人類。只有極愚蠢的人如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才會漠視所有科學證據,抵賴它的真實性。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可能是特朗普最錯和製造最大傷害的一個決定!
愈來愈多人,包括商界,已開始感覺到氣候變化的威脅,知道口唇服務(lip service)已不足夠,必須馬上採取行動。掌管7萬多億美元的貝萊德老闆Larry Fink,在給投資者的年度通訊中已明確指出,如何對抗氣候變化,已成為每一間企業、每一位高管和每一位投資者的責任。哈佛對耶魯美式足球賽,是一次過百年歷史的學界體壇盛事。去年底比賽中場休息時,兩校學生湧到球場上,展開橫額,大聲呼叫,要求哈佛和耶魯兩家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endowment funds(留本基金),公布所有與石化能源有關的投資,並且要求他們盡快拋售這些投資。
但說教是沒用的,經常造出反效果。瑞典小女孩通貝里(Greta Thunberg),成為了對抗氣候變化的代表臉孔,是一件不幸的事。她是位Asperger Syndrome(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病患者,加上年紀實在太輕,態度太過偏激,演說中充滿憤怒,把成年人變成敵人,很難說服他人成為一齊對抗氣候變化的伙伴。最近有一個叫Babylon Bee的網站,故意惡搞,假稱在民調中,87%的被訪者寧願被因氣候變化而引發的海嘯淹死,也不願聽氣候變化激進分子的訓話!這是個笑話,當然不可太認真,但也的確道出不少人的心聲。
名利雙收 可吸引企業投資ESG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投資已逐漸成形,不再只是小眾的時髦潮流。但如何才能真正成功推動ESG成為投資主流?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利誘,如既能賺到錢,又贏得社會認可,兩者皆得,何樂而不為?
在此時刻,Elon Musk帶領Tesla崛起,正是一場最佳的及時雨。Musk已完全取代Steve Jobs(喬布斯)的潮流教主地位。而且老實講,Musk對科學和科技的知識水平、想像力,甚至工程和商業上的執行能力,都遠高於Jobs,個人魅力也很足夠(衣著品味也不錯,經常穿Belstaff外套),唯一相對差一點的只是公開演講能力。
Musk是一個充滿野心的狂人,他的夢想是拯救地球,推動再生能源革命,停止氣候變化。他很年輕時已因賣出他有份創辦的Paypal股份而發了達,但他追求的遠不止財富,所以決定取難不取易,跳進實體電動車製造業這個火坑,Tesla是數十年來的第一家美國汽車公司。初時面對極多巨大工程設計、生產技術和財務挑戰,即使只一年前,華爾街仍有很多分析師對它極度悲觀,不停警告Tesla隨時破產,更吸引了不少投資者沽空Tesla股票,包括明星級對冲基金經理David Einhorn和我的朋友,曾揭發Enron騙局的著名空投專家Jim Chanos等。
Musk在2018年8月時亂發出將以420美元一股,把Tesla私有化的假消息,弄出軒然大波,事態非常嚴重,隨時可以坐牢。最後美國證交會(SEC)網開一面,只罰Musk和Tesla各2000萬美元,和迫使Musk放棄董事長或CEO其中一職。這可算是Musk和Tesla的最低潮,但也是一次當頭棒喝,喚醒了Musk的奮鬥心,請來一位新董事長,自己專注當CEO,反而非常有效地減低成本,提升Model 3產能,和推出極吸睛的Cybertruck。最重要的是接受了中國邀請和過百億人民幣的貸款援助,成立了第一間全外資汽車公司,不到一年內在上海建好Gigafactory 3,開始交貨,正式打入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從去年中起,業績和最重要的現金流開始明顯改善,股價亦從177美元的低位開始反彈。到了上海車廠開幕時,股價更開始瘋狂飈升。全年業績公布,不止全年銷售量達標,連續第二季有盈利,正現金流更高達10億美元,且宣布將提前在3月交付Model Y車。Tesla股價開始如火箭般直線上升,比Bitcoin最瘋狂時更厲害,最高峰曾升至968美元,市值超過1700億美元!周三股價終於大跌17%,主要藉口是上海工廠因疫情停產,證明一如我上周所說,Tesla已成為一隻最重要的中國概念股!即使回調後,今年至今Tesla仍升了80%!
有些讀者看完我上周文章,不知為何有錯覺以為我對Tesla悲觀。我不想解釋太多,但不少人應該知道我是香港最先駕駛Model S的其中一人,對Tesla長期發展一直非常有信心;近日即使被疫情困擾,心情仍非常不錯!
Tesla電動車外形性能俱佳吸客
Musk的成功在於明白苦口良藥是錯的,良藥必須是甜的,所以一開始設計,就非常着重性能。隨便一輛Model S,加速已快過大部分超跑,價錢又低一半以上,買傳統車還有甚麼意義?Tesla的最先一批買家,主因是性能,其次是省汽油錢,外形亦美觀,而非關心環保。到了現在,連美國很多球星和KOLs都成為了鐵粉,Tesla已成為aspirational luxury product(有抱負奢侈品)。
未來如何發展?Tesla已成為The Cult Stock,沒有之一,PE超過100倍,估值已沒甚意義。CNBC的Jim Cramer已宣布Tesla成為了下一間亞馬遜級數的企業(他亦宣布化石能源已玩完,看石油和汽車公司股價,有理),將證明所有負評者都是錯的。Musk曾說Tesla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不容易也不是一定,但不是無可能。
多年前我已解釋過,再生能源其實需要一個"Holy Trinity"(聖三一):太陽能、電動車和儲能電池。本來Musk分別控制Tesla和Solar City,但後來因財困而合併了,另外亦有跟Panasonic的電池合作。Musk近日已說,今年亮點可能是Solar City,他現在有呼風喚雨之力,所以太陽能板塊也值得留意。如成功,這聖三一將可取締汽車、化石能源、發電機、發電廠,甚至電網等多個巨大行業,總收入以數十萬億美元計,如Tesla只佔數個百分點,已可達萬億營業額!
買Tesla絕非價值投資,但現代投資邏輯確有點不同,既然Tesla這麼重要,TAM更近無限大,怎可能不值千億以上?這級數才可開始吸引機構和ESG投資者。
我也希望ESG投資對阻止氣候變化有點幫助。但如萬一不成功,四騎士瘟疫繼續接踵而來,唯有希望能趕上買到去火星的SpaceX火箭票!
(中環資產持有亞馬遜及Tesl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國喬石化董事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 關於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錢線百分百 Facebook
- 關於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 關於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國喬石化董事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國喬石化董事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國喬事件懶人包及20210601錢線百分百報導!! <接續 ...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不滿配息及董監自肥國喬投資人股東會外抗議 - YouTube 的評價
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錢線百分百 Facebook 八卦
大家周二晚安(0806)晚上最新消息!
(一)
1.集中市場 融資增6.67億達1862.52億
融券增1530張達36萬3663張
2.新台幣收29.995元,貶值4.5分
(二)台灣高鐵今董事會通過,營運以來首次票價
調漲案,漲幅超過9% 北高單程約增140台幣
計10月實施。
---因應國內"漲價"壓力,台灣央行將升息因應?央行10年來
首見,發行"兩年定存單"意義?為升息暖身?房市受壓抑?
---(小辭典)央行定存單
‧央行回收市場過多游資分兩種 可轉讓(NCD)與不可轉讓
‧對象:銀行.信託公司.票券公司 中華郵政等..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投標決定發行利率 利率愈低(價格漲.市場搶)
代表資金浮濫 期間:央行給利息 到期:銀行拿回資金
(三)
A.宸鴻法說 Q2財報告憂 前景不明?!
‧Q2合併營收382.85億 年增9.1% 季減22.6%
‧Q2淨利31.4億 季減32.4% EPS9.02元 上半年EPS22.2元
‧原因:高階手機銷售差 平板訂單季節調整
‧7月.8月是低點 五窮六絕 營運疲弱
‧9月.10月將復甦 ‧估Q3營收下滑15~20%
‧下半年能見度不明朗 ‧加強中低階產品佈局
B.義隆電法說 Q3保守
‧客戶下單保守 Q3觸控NB晶片出貨將季減1成
‧Q2觸控NB滲透率10%~12% 估Q3僅13%~15%(原目標20%)
‧7月營收6.2億 月減15.78% 今年次低水準
‧Q3平板出貨可望季增5成 手機出貨將與Q2持平
‧8、9月業績可望回升 但Q3恐將較Q2下滑個位數
‧Q2營收21.61億 季增16% 毛利率47.4% (Q1 47.7%)
營益率25.5% (Q1 22.1%)
‧Q2稅後盈餘4.69億 季增25% 單季EPS為1.19元
---宸鴻.義隆電法說會解讀?明天股價?操作?
(今天宸鴻.義隆電,外資.投信同步賣超)
(四)台塑集團前7月營收 年增5%
.台塑(1301)因聚氯乙烯(PVC)需求平淡,再加上
麥寮工廠曾短暫停工,導致7月營收略少
.台塑7月營收181億6100萬元,月減1.13%;
前7月累計營收1244億9500萬元,年增7.53%
.南亞(1303)7月營收267億2200萬元,月增15.38%
前7月累計營收1750億2200萬元,年減1.70%
.台化(1326)7月營收361億4200萬元,月減2.65%;
前7月累計營收2542億4500萬元,年增8.84%
.台塑石化(6505)7月營收767億5500萬元,月增15.86%
前7月累計營收5250億5400萬元,年增5.06%。
.合計台塑四寶7月營收1577億8000萬元,月增8.89%
前7月累計營收1兆788億1700萬元,年增5.03%
---外資賣:台塑(19買轉賣).中鋼(買轉賣)
外資買:中纖.國喬.潤泰全.遠百.東陽.永大.杏輝
台股今重挫是因擔心明天就是鬼門開?照以往經驗,農曆七月
台股表現?作家司馬中原:中元節不要怕鬼要愛鬼,
●所以應該下跌的營建股卻大漲,解釋?鬼月選股?操作?盤勢?
1.收8038跌99量819 外資-88億
---半年線8030盤中一度跌破又收上 下降軌道,盤轉弱?
---外資轉賣88億 日後外資恐續賣超?
---國泰金看台灣經濟報告偏保守?投資台股指數下滑!?
---嚇人!台指期今天淨口數"空單"超過1.2萬口,代表?
---今天店頭指數OTC表現比大盤抗跌,為何?操作轉向?
2.漲跌互見
---韓:外資轉賣 蘋果解禁.三星重挫2%
---日退休基金800億美元 擬加碼股市
日:索尼重挫5% 拒絕分拆娛樂事業
---港:政府"辣招"打房不鬆手 穩樓市
---陸:人行逆回購120億 陸股創三周高
---全守(月.季.半年.年線):美.歐.日股
破季線:台股 破半年線:港.韓.陸股
3.立法院"服貿協議"暫不審,接下來審議時間表?會過關?
何時過關?立法院"逐條審議",但日前兩岸卻"已簽訂"
若立院逐條審議後有修改,中國接受?態度?日前外資
狂買金融股,日後外資對金控股操作?(今金融重挫就為此)
---外資今賣超金控股:元大.開發.台新.第一.國泰.中信.
兆豐.永豐金.台企銀(賣超20名中,高達9檔金控股)
外資賣超金控股會持續?金控股操作?指標股?
4.歐美股昨天從高點墜落,是因為GOOD NEWS=利空?
---7月服務業PMI:美,歐,英,中,數據都很好,股市為何跌?
FED達拉斯理事主席警告不要過度倚賴QE,意味9月美國
FED可能縮減QE? 30年期公債殖利率又飆高(價跌)
---美國市場充斥"不安情緒蔓延"不確定因素再起"?
美國下位聯準會主席呼之欲出?七位班底卻會大換血!
新主席(呼聲最高兩位 現任副主席:耶倫 前財長:桑默斯)
不同,QE日後決策也大不同?留下來的人會帶來怎樣影響?
留下來的是鴿派?鷹派?人數太少!
若FED新成員鷹派的人大增,對美國經濟股市衝擊多大?
5.大議題
---IBM是全球最大電腦服務商,要求美國硬體事業員工減薪,
此舉一定會擴散影響!衝擊多大?產業警訊?看出啥趨勢?
---大摩:第三方支付炒過頭,第三方支付股大跌,第三支付是啥?
商機驚人?誰獲利大?商機?扯到產業-網路.金融 股價檢視?
---營建股漲,因壽險投資不動產解禁! 明天鬼門開,鬼月買房
好議價,殺價幾成最容易成交? 營建股小心公司藉由利多出貨?
營建股操作?
---台灣企業賣陰宅,變成國際首富!富比世雜誌封面"龍巖董事長"
龍巖業務?成功關鍵?土葬比非常高,為何?寵物墓地?
****精采內容都在今晚(周二)錢線百分百,睿涵與您分享專業****
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八卦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2017-10-27 作者:施振榮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因市場變化、資金及財務問題、管理的疏失而陷入困境,當面臨這些問題時,就不具備創造價值能力,此時就要啟動變革,換腦袋或換人。甚至當企業財務結構不良,只能啟動重整。
企業重整可分兩大類,一是透過法定程序進行重整;另一類則是經營者對外尋求協助,以找到新資源及新管理者,我稱之為「類重整」。尤其在企業存亡的關鍵時刻,如果企業本身還擁有無形資產,如客戶訂單、技術、產品、人才等,只是現金周轉不過來,透過重整可浴火重生。
在美國,企業重整成功案例多,但在台灣則少見,東隆五金、國喬石化算是少數成功案例。台灣重整案例少,主要有兩瓶頸:一是文化與價值觀,二是相關法令時效的問題。
企業要進行重整,一定要投入新的資源,包括:資金及新主導者。在資金方面,國外一旦進入重整,金融機構等債權人往往會同意債務打折,一方面保護部分債權有機會回收,另一方面則是給新投資者有誘因願意參與重整。
在美國,企業進入重整程序後,為保護債權人能公平對待,不會有差別待遇,往往是由律師擔任重整委員會主席,而不由原管理者主導重整,因為如果由原管理者重整,其他債權人會擔心原管理者可能為保護利益,而不能客觀公平對待債權人,如此將對其他利害相關人不利。
不過這兩點在台灣存有盲點。資金方面,由於過去債權人大都是公營銀行,不願意配合債務打折,新投資者就缺乏參與誘因。其次管理者方面,往往因原經營者不願放棄主導,致不利重整的推動。
尤其台灣企業在財務方面,往往用短期資金(借貸)來做長期投資(擴大規模),這是因文化價值觀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問題。
智融集團二○○五年成立再造基金,投資面臨挑戰的企業進行類重整。當時我們以合理價位投資,但要完全主導經營權,進入後就積極調整體質,讓企業能起死回生。
雖然智融集團再造基金比起美國企業重整的投資報酬率,就顯性價值看只能算是差強人意,但如果加上所創造的隱性價值就較平衡,如保障銀行的全部債權得以收回、讓員工繼續就業不致因失業影響眾多家庭,也讓企業原本無形資產能夠重新創造價值。
以近日慶富案為例,公司出現資金調度問題,不管未來債權人是否到法院聲請重整或原大股東願意放棄主導而主動啟動類重整,我認為都應用王道精神來進行再造,這對政府(客戶)、債權人、原投資人都最有利。
慶富案的利害相關者應該由王道思維來思考,大股東也應主動放棄主導權,慶富才能吸引到新的投資人投入資源改善財務結構,並進一步找到一個未來能共創價值的新機制與新結構,而重整能否成功的關鍵將是:一、自有資金比率要足夠;二、健全的公司治理;三、有正確理念的新經營者。如此才能保障所有的債權人及利害相關人。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781189
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國喬石化董事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八卦
1.董事會決議日期或發生變動日期:109/06/18 · 2.人員別(請輸入董事長或總經理):董事長及副董事長· 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楊品正/國喬石油化學公司董事長· 4 ... ... <看更多>
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國喬事件懶人包及20210601錢線百分百報導!! <接續 ... - Mobile01 的八卦
第一、國喬石化董事長楊品正,副董事長邱德馨,董事林金柱,田振慶,於今年5月6日在國喬董事會無預警通過109年只發放0.1元總額為9066萬的股息的同時, ... ... <看更多>
國喬石化董事長 在 國喬石化董事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八卦
1.董事會決議日期或發生變動日期:109/06/18 · 2.人員別(請輸入董事長或總經理):董事長及副董事長· 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楊品正/國喬石油化學公司董事長· 4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