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2月23號質詢教育部關於,華藝 #授權中方 #以中共法令 審查台灣學術論文一次,沒想到立刻引起三家媒體以 #社論 高規格批評:
12/26風傳媒 風評:范雲踢爆了一個大炸彈,然後呢?
12/28上報 社評: 踩死華藝這家民間公司又如何
12/29聯合報 社論:綠委拋出的紅色血滴子
對於媒體對我一次質詢的批評,我受寵若驚。學者出身的我,實在忍不住對這三篇,#觀點如此類似 #又都是社論 高規格的待遇,做一番文本分析。
首先,這三篇社論都在標題或者是第一段就非常擔心 #華藝的生存。上報社評標題說我『踩死』華藝,風傳媒風評第一段「范雲頗有一言喪一家民間公司的力道」,聯合報社論第一段「公司將面臨經營危機」。
真的嗎?華藝這一間幾乎 #獨家壟斷 台灣所有學術論文資料庫的公司怎麼了嗎?三家媒體高層似乎非常焦慮!!事實上,我的國會辦公室詢問過教育部,發現教育部 #尚未要求華藝說明。連說明都還沒,就出現經營危機?!
第二個三篇社論相同的態度是關於,我這一次質詢中最關心的焦點, #華藝授權中方 #以中共法令 審查學術論文,以致於作者名字、標題、摘要被竄改,僅有上報在第四段說 #華藝應明白表示歉意。風傳媒一句譴責華藝都沒提,聯合報更是反問:這樣的指控有道理嗎?看來這三篇社論都對於華藝未經同意向中國讓步一事,無比同情?!然後,對於華藝實質讓五萬多篇敏感學術論文消失的事實,不置一詞或覺得無關痛癢。
我的質詢沒道理嗎?
包括台灣社會學刊、台灣社會學、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都已發聲明,嚴厲譴責 #華藝。作為號稱具有 #公共性 的三家媒體,請問你們看到學術界的憤怒了嗎?還是你們比較關心你們筆下 #小公司(聯合社論用語) 的生存?!
第三,三篇社論都認為中共審查只能認了,聯合說「已非新聞」,風傳媒說「其實並不新鮮」,上報說「眾所皆知」,所以華藝很無辜。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所有作者在授權給 #華藝 時,並不知道華藝會允許 #中方審查然後竄改,既然是 #眾所皆知,華藝不能夠在授權書上請作者直接勾選,是否願意讓中國審查嗎?華藝明明白紙黑字簽約同意中方審查,卻一句不吭,第一時間點還公開說謊,這不是踐踏台灣所有作者的權益,什麼叫做踐踏?
華藝欺騙作者的行為這麼明顯,連授權書都已被找到。我身邊非常多的學者朋友都出現論文被竄改、被消失的狀況。基於民代職責,我針對華藝允許中方審查且竄改的議題,質詢一次,立刻迎來三篇社論高規格批評。我不太知道這其中的因果關係,但傷害誰的利益是很清楚的:
范雲質詢學術論文資料庫應公共化:獲利0元
華藝因為壟斷學術論文資料庫在中國:每年獲利1500萬(蘋果日報報導)
一個在台灣資本額就已三億的公司,媒體社論說它是小公司,好喔。
最後,這三篇社論都出現讓人最困惑的,關於學術話語權的滑波論述,我簡單回應一句就好,台灣要與中國爭學術話語權,是要到全球所有民主國家的自由平等的學術場域搶奪話語權,而不是在中國設下的斷手斷腳斷頭遊戲中,屈辱求生。
有知識熱情的中國學者學生,早就翻牆來台灣查看學習了!
#你好大
#我不怕
p.s.我明天會針對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招開記者會,因為我認為台灣的學術成果是台灣的公共財,是納稅人支持政府投入的集體智慧財。我很期待三家媒體針對公共化的議題能夠再以社論對焦對話。
註一: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一線學術工作者論文標題、摘要,舉例如下:
例一:「四個國家」被改成「四個台灣」。
例二:「東南亞國家」被改成「東南亞台灣」。
例三:「當國家主義之路」被改成「到台灣主義之路」。
例四:「當婦運衝撞國家」被改成「當婦運衝撞台灣」。
例五:「國家女性主義」被改成「台灣女性主義」。
例六:作者皮國立,名字「國立」被消失,只剩皮。
例子太多,很多一線學術工作者都已發文指責。華藝還敢說這是華語世界話語權,一個被改得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標題,就算被搜尋到又如何,看到的人只會覺得作者是不是瘋了?!踐踏學術工作者心血,莫此為甚。更不要提因為敏感而被消失的五萬篇文章,這是什麼爭話語權?這是羞辱一線學術工作者給中共下跪。
註二: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范雲評論資料庫 (至2020.12.31):
華藝針對公共化的聲明繼續魚目混珠 👉 https://reurl.cc/5q06zR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記者會 👉 https://reurl.cc/7o6m4N
我針對華藝的一次質詢 👉 https://reurl.cc/Oqxbry
引起三家媒體以社論高規格批評 👉 https://reurl.cc/gmL1YQ
踢爆!華藝白紙黑字授權中方廠商竄改論文 👉 https://reurl.cc/5q0zbq
我被華藝消失的論文 👉 https://reurl.cc/Q38xVM
紅色審查 👉 https://reurl.cc/D6WEx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7萬的網紅阿滴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開啟CC字幕 今天將轉折語分成四大類,搭配例句教大家寫作時如何串聯前句和後句~ 訂閱我們的頻道 ▶ http://bit.ly/rde-subscribe 雜誌限量發行中 ▶ https://goo.gl/aywXDo 補充: transition 和 conjunction是不一樣的東西。...
因果句舉例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八卦
【《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因果句舉例 在 王可樂日語 Facebook 八卦
【原田千春的趣味日語 ── から vs ので】
3時だから、休憩しよう。
3時なので、休憩しましょう。
「から」、「ので」都表示因果關係。有些課本上解釋「から」用在主觀事物上,「ので」用在客觀事物上,其後所接的句子是請求、命令等等意志表現的時候,使用「から」。但是,我認為「から」、「ので」最重要的差別是禮貌的程度。
以「因為飛機6點起飛,所以我要2點出門」這個句子來舉例,雖然「飛機6點起飛」是客觀事物,但是自言自語的時候或跟朋友說的時候,不會使用「ので」。
飛行機が6時に出発するから、2時に出ないといけない。
(自言自語、跟朋友說)
飛行機が6時に出発するので、2時に出ないといけません。
(有禮貌的講法)
「ので」是和別人說話,需要禮貌的口氣時才出現的,因此在自己思考或不需要禮貌口氣的時候,根本不會出現。
接下來,「ので」也可以用在請求的句子。
寒いから、窓を閉めて。
(太冷了,幫我關窗戶)
這個句子不能把「から」換成「ので」。但是不能換的原因,不是該句子是請求的句子,而是因為「閉めて」是普通體,沒有帶有禮貌的口氣,「ので」和「閉めて」的禮貌程度不一樣,所以不能使用「ので」。換句話說,如果後句使用更禮貌的講法的話,可以使用「ので」,但不能使用「から」。
寒いので、窓を閉め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でしょうか。
×から
(有點冷,可以請你幫我關窗戶嗎?謝謝。)
勸誘也是一樣,如果向朋友說的時候,就會使用「から」,需要禮貌口氣的時候,則會使用「ので」。
3時だから、休憩しよう。
(三點了,休息吧!)
3時なので、休憩しましょう。
(已經三點了,要不要休息一下呢?)
但是,對話焦點在原因上的時候,即使需要禮貌口氣,也需要使用「から」,而不能使用「ので」。
比如說,問原因的時候:
試験が近いから、図書館にこんなに人が多いんですか。
×ので
(是因為考試快到了,所以圖書館這麼多人嗎?)
焦點在原因的時候只能用「から」,所以「から」的後面可以接「だ/です」,但是「ので」的後面需要接後句,沒有後句的話,會暗示後句。
面試官:どうして我が社を志望するのですか。
(您為什麼希望在我們公司工作?)
應徵者:自分の専門知識が活かせると考えたからです。
×〜と考えたのでです。
○〜と考えたので、志望いたしました。
(是因為我認為在貴公司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
說「から」的話,焦點會在原因上,所以將原因說出來會感到不好意思或害羞的時候,可以說「ので」。
A:すみません。充電器、貸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不好意思。請問可以借我充電器嗎?)
B:どうしたんですか。
(怎麼啦?)
A:バッテリーが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ので……。
(我的手機沒電了。)
🌸 N2・N3 跟課班報名: https://goo.gl/f6BM7A
🌸 N5~N1 線上自學日文:https://goo.gl/jtOQYT
🌸 line 新官方ID https://goo.gl/g9A9Tf
or line 新官方ID:@ctq6019m
因果句舉例 在 阿滴英文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開啟CC字幕 今天將轉折語分成四大類,搭配例句教大家寫作時如何串聯前句和後句~
訂閱我們的頻道 ▶ http://bit.ly/rde-subscribe
雜誌限量發行中 ▶ https://goo.gl/aywXDo
補充:
transition 和 conjunction是不一樣的東西。and but or so for nor....等字是對等連接詞 conjunction、because 則是附屬連接詞、however, therefore, hence 才是轉折語!
舉例可使用的:
1.such as
2.for instance
3.to illustrate
表達因果關係:
1.due to
2.owing to
對比關係:
1.whereas
2.otherwise
3.unlike
按照時間順序推下去:
1.meanwhile
■ 這群人超瞎翻唱翻譯解析 https://youtu.be/uT4V2fbWFC4
■ 英雄聯盟打LoL必懂單 https://youtu.be/VG_njlfMXhk
■ 挑戰15分鐘完成學測考題 https://youtu.be/l95ey_v5XTg
■ 阿滴滴妹參賽世大運 https://youtu.be/JHDF-SFvLFQ
其他連結:
http://facebook.com/rayduenglish
http://instagram.com/rayduenglish
http://weibo.com/rdenglish
合作邀約:rayduenglish@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MglylP4eU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