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於明8/27(五)起,開放 #公園涼亭 #兒童遊戲場 #體健設施 #運動場地,與 #戶外籃球場 #嘉義市運動公園運動場域(滑輪場、網球場、足球場等)
另外 #嘉油鐵馬道 #蘭潭後山步道涼亭 也將同步開放;但Kano滑草場、星光溜滑梯維持封閉不開放!
❗️ 貼心提醒:學校僅開放戶外操場,其餘校園區域及設施仍不開放
我們適度調整開放公共設施及場域,希望讓大家在防疫優先前提且配合各項防疫規則之下,能逐步回歸正常生活;為了您的健康與安全,還是要拜託您配合
#三手策略-拱手不握手多洗手
#務必戴上口罩勤消毒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兒童遊戲場及體健設施採實聯制
我們會隨時檢視人流,並請環衛專業廠商每周進行一次以上的防疫消毒;針對嘉義、文化、中正、北香湖、興嘉等熱門公園於上班日(每日上下午)消毒座椅及設施扶手。
謝謝市民朋友的配合,繼續維持守護嘉義市!
嘉義市政府教育處 Cy-Edu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Zoom In 嘉義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八卦
#一起挺過難關
這段期間,各行各業受到疫情影響,讓生活被改變了、步調也跟著改變了!
很多人的心聲我們都知道也理解,市府為減緩疫情對公有零售市場及市場用地承租戶營業衝擊,主動調降攤(舖)位使用費及權利金,所有攤商每個月的租金打7折,等於減租3成;時間會從110/5/15起開始回溯至110/8/15止,實施3個月。
全國三級延至7/12,防疫視同作戰,希望大家配合各項規定,民眾攤商都請主動戴上口罩,依照身分證尾數分流前往,少去多買一次買足。而且不交談不逗留、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留意環境整潔,防疫需要你我一起來!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八卦
解決問題正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疫情的挑戰,守護市民健康為首要,再來要面對的還有 #整備各項紓困措施。
敏惠聽見市民朋友的心聲 #嘉義市紓困方案 已經公告於市府紓困專區(https://reurl.cc/VEa9LZ) 或 #愛嘉義App,許多的意見我們也都看見了,同時會仔細思考,讓政策與執行面更加完整。
今天中央發布了紓困4.0擴大補助方案,社會處同仁也在今(6/3)日第一時間針對 #關懷弱勢加發生活補助 完成撥付入帳。
而我們也火速盤點,提報395個短期工作職缺,延續 #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後續將盡速規畫出線上申請和作業流程,我們一起團結,挺過疫情挺過難關!#有任何問題下圖有服務窗口
【請下載愛嘉義APP】
IOS:https://apple.co/2UneNIZ
Android: http://bit.ly/2OuHeAO
嘉義市政府社會處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Zoom In 嘉義
嘉義市政府交通處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嘉義市政府教育處 Cy-Edu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財政收入,達成三贏的境界,質詢都市發展處和嘉義市市長。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宣示了清朝政府合法統治的象徵。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評價
張秀華議員今日進行40分鐘總質詢,首先針對嘉義縣殯葬場、前站公車處等縣市問題質詢,要求市長不要無限上綱,過分讓利,要捍衛嘉義市民的權利。
另外她也當場要求局處市長搜尋大餅圖片,並在現場拿出一個大餅,明確告訴市長,再美的圖片,大餅也只是大餅,所以沒辦法讓市民有感的政策就好像網路上的大餅,看得到吃不到,大餅不是規畫,要實際吃得到,才是嘉義市民之福。
針對市長提出「健康防老園區」政策,她質疑可行性評估12月才會出來,市長在11/16及11/30就迫不及待先後到台北及高雄招商,難道可行性評估是做假的,只要市長說可以就可以嗎?她秀出市長招商文件,內中提到交通便利、文教特區、經濟特區等,根本就是假招商之名行賣房之實,質疑根本是在炒房、炒地皮!
對於日前針對企劃處所質詢的嘉義市WiFi熱點設置,她並不反對WiFi熱點的設置,而是反對市政府幫中華電信設置,拿出目前嘉義市熱點分布地圖非常不均衡,過度集中市區,鐵路以西部分或是郊區景點(如嘉油鐵馬道、香湖公園)則都是0,處長解釋因較遠的地區設置費用較高,但這只代表市府根本沒有先做嘉義市整體規劃,錢沒花在刀口上,就是浪費預算。
近期嘉義市出現e-bike,由民間出資,政府出租公有土地,但這會排擠到現有機車停車格,影響市民機車的停放,而在安全部分,先前台北市發生14歲少女騎車撞死81歲老婦人的意外,目前法令並無規範電動自行車的騎乘年齡或是強制戴安全帽等,建議市府一定要未雨綢繆,在中央法令尚未修法前,先行訂定管理辦法,不要讓遺憾發生。
市政千頭萬緒,涂市長現在身為嘉義市長,不是衛生署長,不要把自己的格局做小,各面向都亟需推動,不能只把資源放在衛生方面上,必須全方位的建設,如教育、社福、環保、治安、交通等等,尊重並運用各局處長專長,推動嘉義市的市政,讓嘉義市更好。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8次會議 嘉義市容積移轉自治條例討論會(885)
感謝蔡榮豐議員,針對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第六條第六項和第七項,接受基地條件,舊市區面積,要超過300平方公尺,其他地區基地面積,要超過500平方公尺的限制,應該調降,要讓市民獲益,而不是讓財團獲益。
感謝戴寧議員,針對130條都市計劃道路用地,公共設施保留地,應該利用自治條例立法,提高嘉義市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效率,降低容積移轉障礙,保障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所有人權益。
目前,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是根據中央都市計劃法第83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訂定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實施辦法,再經嘉義市都市計劃委員會103年第102次會議審議通過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
目前只通過三個案例市政府代金收入為,$56,735,718,成效有限。
本會為最高立法機關,有必要發揮立法功能,比照外縣市成功案例,制定適合嘉義市的都市計劃容積移轉之條例,送大會審查。
公用設施保留地,為都市計劃公共設施用地,有計劃道路,廣場,公園,中小學,兒童遊樂場,綠地,停車場,體育場,及市場用地等。
截至2014年為止全台灣各縣市有27,278公頃的公保地,未取得土地所有權。
由於政府財政許可如果在1970年,可以處理,只要$310億,如果1980年,可以處理,只要新台幣一兆元,拖到今天以土地公告現值,也許要新台幣6兆,若用市值計算恐怕要超過10兆新台幣,這是目前中央總預算四年不吃不喝,都付不起的金額。
在法律層面1964年立法通過,10年內要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問題,保障公共保留地所有人權益。
10年後時序來到1973年,無法解決土地徵收問題,就重新立法再延長15年的法令效期。
最後,在1988年仍然無法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土地徵收問題,就第三次立法修正,取消政府徵收年限。
1994年第336大法官釋憲案,大法官解釋,基於公共利益,無法完成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問題,沒有違憲。
1996年第400號大法官釋憲案,才確認為保障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權益,政府必須另外訂定法律條文處理,才有今天各縣市議會通過容積移轉自治條例的法律需求。
如果依法論法目前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採申請制。事實上,這是政府因為財政困難,無法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造成對於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權益受損,應全國不分區,統一由中央政府,主動發放都市計劃容積移轉證明,並設立都市計劃容積移轉銀行,在地質條件許可下,全國一個區,讓都市計劃容積移轉需求高的六都,作為主要的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接受基地,其他各縣市,則作為都市計劃容積移轉主要的送出基地。
另外,非六都各縣市接受基地條件,位於舊市區基地面積可以下降到50平方公尺,其他地區可以下降到100平方公尺,才不會獨厚財團,一般人民無法享受,都市計劃容積移轉的利益。
下個月,都市計劃專案小組會議,要麻煩工務處,針對130條道路的公共設施保留土地面積金額,提出報告。
建設處,針對公園和市場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和金額,提出報告。
交通處,針對停車場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與金額,提出報告。
都市發展處針對都市計劃容積移轉自治條例條文建議內容,請先經過行政處法制科諮詢過後,提出報告。
再次代表市民朋友,感謝蔡榮豐議員,戴寧議員,市政府各局處同仁,和市議會同仁,共同出席和提供寶貴的建議,我們下次會議見。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在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PTT 的八卦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相關新聞報導、懶人包、照片、影片、評價、爭議、負評、缺點、PTT、dcar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