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在那裡⛰️
這個週三到週五,我和新竹市大湖國小的孩子們一起去爬雪山,這是他們四到六年級的山野教育課程,早在向山致敬的開放山林政策實施前,大湖已經做了十年。
由於大學參與登山社,也一直有在登山,兩年前的第一次拜訪、知道大湖有這樣的課程時,就和美玉校長約定要和孩子們一起爬山,謝謝校長放在心上,終於在今年成行。
行進間,我和老師、嚮導們聊天討論,和孩子們玩詞語接龍,協助他們過地形,教他們一些登山步行技巧。
⛰️
這邊有三個感動想和大家分享:
⒈出發前,美玉校長說不分大人小孩,我們都要互相照顧。後來更發現,大湖有學生幹部制度,大人不一定就是有登山經驗的照顧者,過往爬過山的孩子就是幹部,可能在登山能力上較好的。
⒉一位男孩在休息時,有蜜蜂停在他臉上,雖然他感到不自在甚至害怕,但還是努力等待蜜蜂離去。
⒊第三天單攻雪山下著雨,我問好幾個孩子,為何在經歷合歡山惡劣氣候的撤退後,還是願意來爬雪山?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不在意天氣好壞,在山中本來就會有各種天氣狀況。
大湖的山野教育有幸找到地方上關注教育的基金會支持,才能有這樣長期的傳承。
⛰️
都市化導致孩子們離自然越來越遠,這邊我想分享《失去山林的孩子》書中的一段話:
「雖然自然知識重要,但激情才是奮鬥的長期動能,激勵我們保護自然遺產、建設綠色城市,再造失去的土地和水源。激情不會來自從錄影和光碟,它是孩子們用沾滿泥巴的雙手從大地裡捧出的,它沿著染上草汁的袖子走進心中。#如果要拯救環境和環保主義,#我們必須先拯救瀕臨消失的指標物種:#自然中的孩子。」
向山致敬的開放山林政策,若要讓人真正的進山、敬山、淨山,#山野教育絕對是一切的根基。
我也會持續就此提出檢討和給予建言,以期讓所有生長在這片土地的孩子,找回與自然的連結。
————
相關貼文🔗
別讓「向山致敬」淪為口號!山難量暴增 2 倍後,政府不得不面對的 4 問題
https://buzzorange.com/2020/10/27/taiwan-mountain-problem/
寫在「向山致敬」政策之前
一位登山客之死
https://reurl.cc/odvLXD
寫於中央尖山山行後
敬山、進山、淨山
https://reurl.cc/4mlRGL
寫在向山致敬一周年檢討記者會後
「山也過勞,人也過勞」
——高山環境退化,搜救人員過勞
https://reurl.cc/VXg2D5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合歡山 山難 2020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八卦
根據消防署的統計,去年山域意外總件數高達437件,比前兩年多出一倍。其中,死亡人數39人、失蹤人數4人,也比前兩年高出許多。其中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郊山,因為一天可以走完,事故比往年多了2.3倍。2020年山難熱點中,玉山、加里山、合歡山名列前三,通報件數都在15件以上。
資深嚮導指出,疫情和山林開放造成登山潮,但缺乏配套和總量管制,讓不少新手小看登山的專業,除了忽略體能和環境變化,部分社團因應市場需求大開速成團,也讓風險增加。建議將山林教育普及,以及落實管制,才能避免社會資源繼續損耗。
▶️一起深入原鄉走透透~
https://fb.com/tit1600/
↑↑↑ #行走T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