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檢查大盤點
是說一旦懷疑跟確診癌症之後,就會有一連串的檢查等著你,很多檢查因為要打顯影劑、放射性物質等等的不能合併同一天做,所以三天兩頭跑醫院是常有的事...
今天就來簡單紀錄一下這陣子我做了哪些檢查,以及結果如何吧!
#X光
如果你是因為有症狀(例如久咳不癒),被懷疑肺部有問題的話,通常都會先照X光,X光簡單方便快速,無需空腹、不打藥、30秒結束,缺點是有死角,且3cm以下腫瘤不容易看清楚,就連我這麼大顆的(6cm)醫生也無法單憑X光片就確定是什麼,所以建議有定期健檢的話要加做 #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以利即早發現。
#胸部電腦斷層
需空腹4小時、要打顯影劑,不過掃描時間算快,大約躺個15分鐘就結束,且我覺得現在的顯影劑不適感很小,不像以前會覺得整個人要燒起來、頭暈目眩等等。
電腦斷層可清楚看到立體影像以供醫師判斷,像我除了主要腫瘤6cm外,還擴散至氣管、淋巴,所以一看就知是肺腺癌,但就算顯而易見還是必須做切片化驗才能確定是哪一類型。
#肺部穿刺切片
需先抽血檢驗、需空腹5小時、要打顯影劑、術後需留院觀察2~6小時,若有問題甚至可能直接住院。
一旦被發現腫瘤,除非很小,小到可以只觀察不動作,不然就會被要求要切片化驗確認腫瘤類型。
醫生都說若可以用簡單的穿刺已經是「最幸運」了,若情況不允許穿刺,可能就要用內視鏡甚至更大的手術來切片,但老實說,我覺得穿刺比手術更恐怖阿阿,因為手術至少會有睡眠麻醉或全身麻醉,但穿刺只有局部麻醉,是要在你清醒的狀態下、一邊配合呼吸、一邊分段慢慢的把筆芯粗的切片針直接從外面戳進你的肺...
而且戳完不縫、只是用膠帶貼起來,有20~30%的機率會造成氣胸或血胸,根本超恐怖!! 😱😱😱
我在網路上看了別人的施作心得後,簡直怕得要死,還好實際施術時,和信的醫生護士都非常溫柔又有耐心,不僅術前給我溫暖的擁抱,術中還握著我的手加油,術後休息時也親切的關心且沒催我讓床,是非常美好的經驗,這也是我很愛和信的原因 ❤️
#肺功能檢查
無需禁食、檢查過程約10~15分鐘,對一般人來說應該是很輕鬆,就是含著管子吸氣吹氣等等,但對於嚴重的肺癌患者來說,用嘴巴大口吸氣吐氣通常會咳到快斷氣,所以我覺得有點恐怖,不過很意外的,我雖然咳血又胸痛,醫生卻說我肺功能正常 XD
#全身骨掃描
因為有肋骨劇痛的症狀,需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至骨頭。
無需禁食,但需提前2~4小時先打放射性物質的針劑,然後大量喝水以利多餘的藥劑排出,實際掃描時間約30分鐘,躺著即可,但因為術前大量喝水可能會很想上廁所 🤣🤣
#腦部核磁共振
因為有左邊手腳怪怪的感覺,需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至腦部,肺癌很常轉移至骨頭以及腦部。
無需禁食、要打顯影劑,掃描時間約1小時,因為完全不能動,會躺到有點腰酸背痛 🤣🤣
結果醫生說右腦疑似有一顆0.2cm的腫瘤,但先觀察即可。
------
以上就是我這個月以來做的所有檢查及結果,醫生雖然初次見面就烙狠話叫我趕快準備後事,但今天又很安定人心的跟我說「這都可以控制啦,不要擔心」 🤣🤣
總之我自己是滿有信心的,因為先相信後看見嘛,只要無比的相信,願望一定會成真的! XD
#今天又遇見要逮捕我的可愛藥師
#還有漂亮學姊
#早知道就先洗頭再出門了哈哈哈哈
右腦控制什麼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八卦
書單、影片分享(又是一篇長文慎入)
很多人跟我敲碗近一年我冥想的書單,要如何才能讓自己平靜、幸福、內在能量強大不易受他人影響?在分享書單前,我想先說明並不是說看了一些書就能讓你到達什麼境界,而是當你有「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是誰」的意念、想要找到解答、想要幫助自己突破困境、提升自己內在力量時,看書確實能有不少幫助,但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是否能努力練習、花時間與自己對話。
一年多前我在人生低潮中,整個人負面到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什麼事都沒辦法做好,遇到酸民或是不認同我的留言也會好幾天放不下,或甚至別人一句無心的話都能讓我玻璃心,拿別人的話鞭打自己好幾天。在那樣的狀態與頻率之下,我和老公的感情也越來越差,加上本來有好多計畫因為疫情全部取消,小孩不能上學、全家被關著焦慮緊張度日。那時覺得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甚至還覺得我活著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媽而已。
在最絕望的時候,我在Netflix 上看到一個關於正念的紀錄片(腦內解碼-正念),也許是宇宙給我的訊息驅使我去點開來看,短短20分鐘就用簡單科學的方式讓我了解冥想是什麼,大腦的放鬆鍛鍊會如何影響身體賀爾蒙,所以那時跟老公吵架關在房裡哭倒沒眼淚的我,居然就開始嘗試冥想了。
那次冥想使我印象深刻,我看了很多書有提到過,靈性覺醒通常會發生在面臨人生重大事故、或是絕望到谷底無助的時候,我想那時就是我的時刻吧。我邊聽著冥想音樂,邊試著深呼吸,觀察自己的思緒還有身體感知,結果我腦中突然出現了一個畫面,是我走在水面上,但水面上完全沒有任何水波紋,是那麼平靜、清明,我已經大概兩三年沒有那麼寧靜又清醒了,在那個畫面裡我彷彿找回了原來的自己,那就是我熟悉的自己呀!理性、同理、有愛、善良、智慧的自己,這一兩年被生活壓力與負面人事物夾擊的時間裡,我不知已經離那個自己多麼遙遠了。
那次冥想後,我感到非常驚艷,原來冥想都是真的!後來幾次嘗試冥想,卻都沒辦法回到那個狀態,我開始感到洩氣,也開始尋找答案-到底那些畫面是什麼呢?那個狀態又是什麼呢?
這些時間我看了很多書、影片,才知道這叫做靈性覺醒,這意味著開始對自己的靈魂本質、更高的自我有更多的覺知。我開始對這些資訊感到無比好奇,關於我的歷程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以後會慢慢的分享(包含我有一次冥想還真的到了宇宙!)今天就先來分享我這段路看過之後比較推薦的書、影片頻道等等。
📖書
- Headspace 冥想正念手冊
這本書是在美國很紅的一個冥想app - headspace 的創辦人寫的書,我記得他是英國人(有點忘了),因為人生幾次重大事故後覺得人生沒意義,決定出家修行,還跑到了亞洲當和尚,後來又覺得這好像也沒有完全能替他想找的答案提供完整解答,所以他後來跑去加入了馬戲團😆 我看到這真的笑出來覺得好酷!他在馬戲團中得到了一些體悟,特別是對於靜心冥想有很多感觸,也很想推廣靜心冥想多好,所以寫了書、出了app,最近Netflix上也有他的影片囉!這是我初了解靜心冥想多一本入門書。
- 壓力更少,成就更多
這本書我也大推!作者原來是一名百老匯舞者,花了畢生努力成為了他夢想的百老匯舞者,但是她在達成夢想後卻不快樂,身體不舒服、長白髮、失眠、工作表現差,她後來因緣際會下接觸了靜心冥想,他的問題完全都改善了,為了想要分享靜心的好,她離開百老匯,去印度培訓三年回到紐約,開設靜心訓練課程。她指導過的學生有非常多都是成功人士,有奧斯卡獎得主、艾美獎得主、美國職籃明星、企業執行長等等。這本書的引導靜心方式跟上一本有一點點不同,但都非常有用!我剛開始練冥想的時候,有發現每天的狀態與能量可能都會有點不同,有時用headspace的方式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有時候用這本書的方式比較能進入狀況~都可以看看學起來應用在生活中。
-當下的力量
當你養成冥想習慣後,松果體會比較發達,也會提高直覺,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好像變得有點不同,但你又說不上來是怎麼回事,又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困難,發現冥想也很難讓你有解決問題的能量,那我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這本書讓我非常非常的平靜,我發現有時候甚至只要抱著它,就會覺得很平靜了(是真的😆)因為當時我收到博客來寄來的包裹裡有我買的大約六本書,我一本一本摸著封面感覺他們,感受我要先看哪本書,然後好幾次我的直覺都叫我先看這本。我大概一兩天內就看完了,因為太平靜、太放鬆,看的過程中同時也幫助我放下一些我自己本來都沒發現的執念,這本書我會再多看好幾次,因為這不是一本用右腦讀的書,而是用左腦直覺去接收文字能量的書,非常推薦給容易焦慮、不安的人看!
-靈魂的真相
這本書跟上面幾本比起來,就比較屬於靈性領域了。這本書是我接觸了冥想了幾個月後,開始對靈魂、宇宙、意識等出現越來越多的疑問,這本書給了我全面的解答。包含人類的意識是怎麼回事、人類DNA的秘密、地球與人類的關係、人死後的靈魂在不同維度的一些資訊。這本書不知道為何非常吸引我,就像沈迷於看小說一樣,我也是三天內就熬夜把它看完,看完以後總覺得人世間的一切好像都通了。這本書讓我深信自己不是我以為的這樣而已,也讓我更會細細覺察自己、想要讓自己內在靈魂與頻率提升的一本關鍵的書。
-靈魂出生前計畫
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非常不滿、很不解,覺得老天為什麼對你那麼不公平,為什麼有的人出生在有錢好命婚姻幸福的家庭,而我要那麼辛苦過生活沒人疼愛等等,那我非常推薦你可以透過這本書來尋找答案。作者從小被母親虐待,他一直無法理解自己為何要被生出來,直到七年前靈性覺醒後,接觸到了一些關於他出生前計畫的訊息,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也是他自己所選擇的,目的是為了要在這一世安排好的困境中提升自己、解決自身靈魂一直面對不了的課題。作者還採訪了其他同樣有重大人生事件的人,包含被強姦、貧窮、性取向、領養、自殺、精神疾病等等,有些人會有這樣的人生都是有目的與原因的。看完以後,我變得非常開闊、能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因為我相信這都是我學習突破人生課題的機會,我覺得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靈性胎教手冊
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備孕以及正在懷孕的朋友們,懷孕的時候我們身體能量會改變,因為身體裡多了一個生命,如果自己思緒混亂、頻率不佳,也會影響到肚子裡的寶寶。然後懷孕時我們因為賀爾蒙、身體變化、環境壓力等,會容易讓自己變得負面或找不到自己,這本書將不同孕期會面臨到的問題一一分成不同主題、章節,引導你冥想的方法,我覺得非常受用!比如我在孕初期非常不舒服時,照著書中其中一個方法,閉上眼睛靜心,觀想自己走到了舒服陽光普照的山頂上,採一些漂亮的小白花躺在地上,把花放在腹部,讓白花把腹部的負能量都吸走,你會看到花漸漸枯萎,起身將枯萎的花放到旁邊的小溪流中讓他們回歸大地,重複這個動作,直到肚子上的花不再枯萎為止。我一開始很懷疑,後來一試還真的第三次我的花就不再枯萎!我覺得非常神奇,因為我心裡並沒有特別設定要多少花才把腹部能量清乾淨啊,我所做的就只是觀察而已,還真的感知到了我沒想像到的結果,真的很有趣,而且冥想結束後我也真的沒那麼想吐了!不管是不是心理作用,心理跟身體本來就是連結在一起的,讓我變輕鬆、舒服,對我來說都是非常真實的。
-童年情感忽視 |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我在靈性覺醒、療癒自己的過程中,除了冥想還有了解靈性的理論資訊之外,更重要的一環是認識自己。當你開始想要認識自己後,你會發現認識自己比想像中還要困難。你或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顏色、不喜歡吃什麼,但是更深入的認識自己是.... 當發生了一件事,你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嗎?你了解自己的個性是怎麼被塑造的嗎?我覺得了解這些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有情緒,都是因為心中有一個內在小孩在呼喊著他需要被關注。也許小時候或成長過程中有遇到一些創傷,讓你長大成人後無意識的會對某件事特別反感、反應特別大,也許小時候的那件事都已讓你忘了,但當時受傷的內在小孩卻一直都在你心中,只是被你掩埋或隱藏了,只有當遇到一些事情時才會trigger它出來吵鬧、引發你控制不了的負面情緒產生。透過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受創的內在小孩,了解自己的性格為何如此,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才能有方向的療癒自己。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這本書和上一本一樣都是在描述內在小孩的重要性,而這本書有提供很多方式,指導你如何釋放你的內在小孩,並且與自己和解。我透過上一本書發現到我小時候發生了一些讓我很受傷的事,這件事一直到我長大都還在影響著我對感情關係中的信任感與安全感,然後我利用這本書提供的方式,在冥想時觀想那個受傷的小時候的自己,我真的看到了她在被子裡哭泣,而我就上前去和她說話、安慰她、給她愛、擁抱她,我在那次冥想中淚流不止,但卻感到完整無比,那種感覺好像是我終於關注了那個受傷的孩子,她終於可以好好的長大了。很推薦這本書❤️
- 能量校準
這本書就是上次發文中分享我如何清除掉酸民的負能量的方法那本書,書中有很多資訊可以幫助你辨識你現在身上的負能量、負面想法是來自於他人還是你自己。有時候我們會去一個地方,或接觸某些人後,莫名的感到筋疲力盡,尤其是高敏感體質的人更容易有這種感受,這不一定你自己的問題,有時候有些人會用情緒、意念將自己的負能量投射、連結到他人身上,所以你可能會感受到對方的感受,或是被對方的能量所影響;這本書有說明如何處理這些能量,我覺得非常受用喔!推薦給身邊有很多負能量體的人~
另外除了書之外,我也推薦以下幾個頻道,有時候沒那麼多時間看書,我也會看看影片提升自己的頻率:
🎬Youtube頻道
-超級旅行者
她真的好好笑😂 把靈性覺醒講的太白了,非常推薦給所有有興趣的入門者看看
https://youtube.com/c/supertramps
-好李嘉在
非常喜歡李嘉的溫柔與可愛,我有很多對自我覺察體悟都是看她的影片還有Instagram得到幫助(IG: xx_jia)
https://youtube.com/c/%E5%A5%BD%E6%9D%8E%E5%98%89%E5%9C%A8
-No fan no fun
這是我追蹤十年左右的美妝部落客,我也是近一年自己靈性覺醒才發現她也早已經在分享這些資訊了😍 頓時覺得幸運而且更有共鳴與親切感,她的Ig也有很多很棒的分享(@nofannofun)
https://youtube.com/c/NoFanNoFun
-小榕樹
她的頻道非常療癒!有一系列開脈輪的影片唷,還有教如何讓意念顯化成實相的方法(她說她用這個方法中了彩券😂)如果有發現脈輪打不開的話,可以試試他的方法,還有透過她的影片了解脈輪的意義
https://youtube.com/c/VataVriksha
除了書籍還有Youtube頻道之外,也要毛遂自薦我的Podcast節目😆 我也有錄製三集有關冥想的主題,如果你覺得自己冥想找不到感覺與方向,也可以試試看我的冥想引導唷
🎧 https://walkwithmi.buzzsprout.com/
這麼長一篇文,如果妳能看到這邊真的很厲害😆 我打字打到手都痠了,恭喜你看完那麼長篇文,所以我想送你個測驗連結,讓你可以透過測驗來檢視自己現在的內在與身心有什麼地方不平衡?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我們人體中有七個脈輪,可以接收宇宙能量以及維持身體與心理的平衡,當你有某些脈輪堵塞,你會感到身體某部位或器官非常不適,並且也會影響你的意念與想法,意念想法和身體是連結在一起的,非常負面的人身體也不會健康舒服到哪去,因為情緒和心理狀態也會使脈輪關閉。可以透過這個測驗找到自己身體與意念比較需要被提升的地方。像我過去一年不管怎麼測驗,得到的都是海底輪堵塞的結果,海底輪的能量主要掌管與肉體的聯繫,使人感覺安全放心,如果容易覺得恐懼或緊張,海底輪可能並未開啟,如果你的海底輪過度活躍,可能會過於追求安定和拒絕改變。我才發現我太沒有認真活在當下,總在為過去與未來的事擔憂,加上工作性質又屬於網路非實體的創作,所以才會海底輪一直打不開。經過冥想以及努力實踐自己活在當下、享受生活,我的海底輪才打開、脈輪才平衡。非常推薦給大家試試看來了解當下自己的狀態
📝https://bit.ly/3nUGC6z
這麼長篇文謝謝收看😆歡迎儲存收藏與分享,有看完的來留言簽到🙋🏻♀️
右腦控制什麼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一個人展現脆弱,而另外一人並不的時候,羞恥就有極大的成長空間,也會使案主可能卡在童年的情緒重現中,也就是展現脆弱的孩子被看似毫不脆弱的父母一再地拒絕。
對於自我表達能力被照顧者重挫的那些倖存者,很多時間都必須花在自我聚焦的言語探索,而且把它做為主要的項目,否則,未成型的健康自我就沒有空間可以成長,並脫離找碴鬼,案主的健康自我感會繼續受困於過大的超我的霸權。
取自《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談陪伴我們的疼痛,我很建議可以跟心痛一起來思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9909315400073/
「建立關係的四個關鍵特性……是同理心、真誠地展現脆弱、對話性,以及合作的關係修復。」
今天的摘文,來到建立關係的第三個關鍵特性:對話性!
摘文裡面的用語,對於一般大眾來說,似乎過於生澀。我用我自己的語言,簡單重新詮釋一遍,除了幫助理解,也促進日常生活的應用。
讓我們稍稍回到建立關係的前兩個關鍵:同理心、真誠地展現脆弱。
我們透過一來一往的對話,要能展現同理,以及願意適時表達我們的脆弱。我們對對方的理解,要願意在整理之後,對對方表達,並且進行確認。這確認的動作,有助於從「我」,進入到「我們」的狀態。
也就是,透過對話,能形成對關係與彼此的共識,而非自說自話。光是這一點,很多關係就難以突破,因為很多關係只停在少量的理解,大部分是自說自話。
然後,我們願意跟對方同在,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試圖要對方負責。到底是誰要負責,我們不去追究,我們先在彼此理解的層次工作。
這很難,大部分人表達自己內在的脆弱或失落,就是要對方負責,要對方改變。對方還沒完全理解,就先感受到壓力,這會妨礙後續關係的建立。
然後,關係如果要親密,要在某些時候,回到平等尊重的態度裡經營。當雙方都願意傾聽,也能用表達參與關係,並且尊重彼此。那麼,連同剛剛提到的同理、真誠加在一起進行,通常關係就有一定的親密,這對話的連結就能深刻。
很可惜,我沒時間好好整理,我再寫下去,整篇文章就太長了,我就先停在這裡了。我最後給一個小小的結論:一個童年受創的人,要在健康的關係中療傷,而我們要提供的就是健康的關係!
祝願您,能跟自己順暢的對話,再跟他人有深刻的連結!
************************************
對話性
【文/ 彼得‧沃克】
對話性是兩個對話中的人能夠流暢地在說(一種健康的自戀)和聽(一種健康的關係依賴)之間切換。這種互惠的互動,可避免任一人陷入極端的關係建立,像是失能的自戀或關係依賴。
對話性使談話的兩個人充滿精神,其關係連結和竊取能量的獨白大不相同。後者,是自戀狂病態地剝削關係依賴者的傾聽防衛。
很多人十分認同我的觀察,因為聽自戀狂自言自語的感覺,就像是在榨乾他們的能量。
我對這種動態的覺察變得很好,以至於在新的社交情境中,如果突然感覺很累,通常會注意自己是否正在和一位自戀狂說話?以及在一個真正互惠的交流中,我和談話對象的精力高昂會有多麼不同。另外,我懷疑是否鏡像神經元與此有關。
在心理治療中,對話性發展自團隊合作的取向——一種關於案主的議題與困擾的相互腦力激盪。這種取向有助於完全探索矛盾心理、衝突和其他的人生難題。
當治療師用「隨案主要不要接受都可以」的態度提供回饋時,即能提升對話性,而對話性也暗示著「相互尊重」。對話性和傳統心理分析學派療法的「中性節制的白屏幕」有明顯的對比,後者太常重演案主童年的言語忽略與情緒忽略。
我相信,節制通常會誘發案主遺棄感的情緒重現,然後使他們躲避到「安全的」膚淺揭露,越來越不說什麼,或過早地逃離治療。
***
滿足健康自戀的需求
說到這裡,在療程的早期,大量的對話性通常是不妥的。當案主的正常自戀需求從未被滿足,且仍在發展停滯的時候,尤其是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案主需要被大量地傾聽,他們需要透過自然的自我表達,去發現自己的感覺、需求、喜好和觀點的本質。
對於自我表達能力被照顧者重挫的那些倖存者,很多時間都必須花在自我聚焦的言語探索,而且把它做為主要的項目,否則,未成型的健康自我就沒有空間可以成長,並脫離找碴鬼,案主的健康自我感會繼續受困於過大的超我的霸權。
然而,這並不表示治療師退至極端的傾聽位置,就對案主有益。在第一次的會談時,聽到治療師說些真實或「私人」的話,對於大部分的案主都有好處,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可能引起羞恥的「被看(案主)/ 隱形(治療師)」的關係動態。
當一個人展現脆弱,而另外一人並不的時候,羞恥就有極大的成長空間,也會使案主可能卡在童年的情緒重現中,也就是展現脆弱的孩子被看似毫不脆弱的父母一再地拒絕。
於是我的許多同業認為,團體治療是療癒羞恥特別強而有力方式,因為團體治療會創造出不只一人冒險展現脆弱的環境,因而修正了那種不平衡。
在這方面,大約十五年前,有一個針對加州心理治療師的有趣大型調查,這個調查是關於這些心理治療師的喜好。調查結果,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治療師都強調,自己不想要白屏幕的治療師,而比較想要偶爾提供意見和忠告的治療師。
二十五年來,我固定會在第一次會談時詢問案主:「根據你以往接受心理治療的經驗,你希望我們的合作中有些什麼、不要什麼?」案主們常常和該調查的心理治療師有相似的回應。
第二個我常得到的回應是,「我不想要全都是他在講話的治療師。」有不少人這麼說:「我完全插不上話!」我多希望我們的資格考試,能找出那些考到執照後,把已經是關係依賴的案主變成自己的應聲蟲的自戀狂,並取消他們的資格。這是白屏幕治療師的另一種黑暗的相反極端。
***
心理教育做為對話性的一部分
我的經驗告訴我,童年創傷倖存者案主,通常能從CPTSD 的心理教育中受惠。當案主了解CPTSD 療癒過程的全貌,他們會更有動力參與療癒的自我幫助,也會增加他們全面的希望感和對療癒過程的投入。我有時候會想,越來越受歡迎的教練服務,是否是對於各種傳統治療性忽略的反彈?
最糟糕的一種治療性忽略,是治療師沒有注意或挑戰到案主沒完沒了、自我仇恨的抨擊。我相信,這就像是默默地認同,而且串通共謀了案主的內在找碴鬼。
也許治療的保留和節制,來自於西方家庭常見的缺席父親症候群;也許傳統的心理治療,過度強調傾聽和無條件的愛的母育原則,而忽略了鼓勵和指導的父育原則。後者是教練服務的強項。
當然,過度的教練就和過度的傾聽一樣會有反效果和失衡狀況,它會干擾案主自我探索和自我發掘的過程。最糟的情況是,它會引誘治療師進入自戀性的陷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說自話。
教練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做為治療的必要工具,就像養育一個均衡的小孩需要完整的父育和母育。因此,要滿足被剝奪依附的案主的發展停滯,便需要治療中的父育和母育原則。
老練的治療師會同樣重視父育和母育兩個原則,並且根據案主當下的發展需求,直覺地在兩者間切換。有時候,我們會以心理教育、療癒性的自我揭露,以及主動的正向注意提供指導,而大多數時候,我們接受性地滋養案主,在進步中能自然的自我表達和言語宣洩。
再說一次,我相信傾聽在早期的療程及之後的許多療癒階段,通常是必須且主要的做法。我估計我所做的治療,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是在傾聽。
最後,我常注意到,療程的最後階段特色,通常是對話性的增加——一種說與聽的更平衡流動。這種談話的互惠,是健康親密感的關鍵特色。還有,成功的療程會使案主將平等互惠方面的進步,帶到療程外的世界,使他們建立起更健康的關係。
***
對話性和4F
由於後來的關係中童年遺棄和強迫性重複,很多4F類型想被聽見「想得要死」。然而,不同的4F類型在療程中的對話需求其實是非常不同的。
討好(關係依賴)類型,藉由成為父母的應聲蟲或父母的靠山,來度過童年,他們可能會用自己的傾聽防衛,去鼓勵治療師說更多。藉由引誘防衛機制,他們甚至可能使粗心的治療師進入自戀性的獨白。
僵(解離)類型,早早就學會在沉默中尋求安全感。他們常會需要大量的鼓勵,去發掘並談論自己的內在經驗。心理教育能幫助他們了解,家庭從未滋養他們自我表達的健康自戀型需求。
還有,僵類型在努力學習談自己的過程中,很容易迷失在膚淺且幾乎無關的自由聯想中。這當然需要被歡迎一段時間,但遲早必須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逃離幻想,或沒完沒了地談夢,主要是他們解離防衛的產物。
僵類型需要學到,缺乏情緒連結的說話是童年的舊習,發展來讓他們在未解決的情緒痛苦上保持愉快。因此,必須反覆引導他們接觸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們才能學會表達自己最重要的困擾。
戰(自戀)類型,進入治療時常常習慣被關注、崇拜,通常會用說話來防衛逃避真正的親密感。對於這類人,心理治療有可能呈現反效果,因為數月或數年在會談中不被打斷的獨白,會加重他們的應有特權感。提供持續不打斷的傾聽,治療師會強化他們用過度控制談話而破壞親密感的防衛機制。遲早我們必須把自己插入這段關係中,去幫助他們學習傾聽。
如果治療師自己是討好型,可能會躲在傾聽和引誘的防衛機制下,來避免這個可怕的工作,這工作就是自己漸漸滲入這段關係,以及把關係推向對話性。然而,如果我們不把案主推向互動,案主就不會復原。
逃(類強迫症)類型,有時候會表現得比其他類型更具對話性。然而,就像僵類型,逃類型可能執著於「安全」的抽象困擾,卻與自己更深的議題無關。於是治療師需要帶領他們進入更深、且有情緒基礎的困擾,以幫助他們學習有助於親密感的對話性。否則,逃類型人可能會一直卡在對表象煩惱的執著堅持和掙扎中,而這些表象煩惱只不過是壓抑痛苦的左腦解離罷了。
要注意的一個重點是,4F類型全都會使用左腦解離或右腦解離,來逃避童年所失的感覺或哀悼,但隨著對話性的建立,我們可以引導揭開未曾哀悼的傷痛,並且在言語上和情緒上宣洩。
.
以上文字取自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右腦控制什麼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Biology 的八卦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深藍色 靜默), 看板: Biology
標 題: Re: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發信站: National Chi-Nan University (Tue Jun 20 00:39:36 2000)
轉信站: Ptt!bbs.ee.ntu!freebsd.ntu!ctu-peer!ctu-gate!news.nctu!ccnews.nchu!new
※ 引述《[email protected] (detney)》之銘言: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左腦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獨流), 看板: Biology
標 題: Re: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ue Jun 20 00:45:11 2000)
轉信站: Ptt!bbs.ee.ntu!Palmarama
==> [email protected] (detney) 提到: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我的答案是:都有!
若你問的是右邊眼球的運動,那麼,要這麼說,
直接控制眼球肌肉的神經的細胞體,是位在中腦內的腦神經核,
(這個意思就是,控制右眼運動的最終司令部並不位在大腦)
三對腦神經控制六條眼外肌,有的是屬於同側控制,有的則為對側。
(所謂的同側,就是左邊管左邊的意思;對側則相反)
(身邊沒有書。但我記得,第三及四對為同側、第六對為對側,有錯請指正。)
大家都知道,大腦是我們人的”自主”之所在,
那麼,我們要如何自主地去運動眼球呢?
簡單而言,就是大腦的神經發出訊號,送到中腦的”眼運動”腦神經,
再由這些腦神經去執行眼球肌肉的收縮。
當然,這些位在腦神經核,也接收來自身體其它系統的訊號,
比如平衡系統(讓我們能在動頭時,眼睛能反射地維持在同一個視點上)、
比如視覺皮質(讓我們能注視著動態的一個視點,不至於跑掉)、
比如其它對的動眼神經核(使左眼往左轉時,右眼也會同時向左轉)....
這是我僅就我神經解剖所學,做一簡單的說明,
其實,這部分的複雜程度,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的,
(而且,很多東西,我也忘得差不多了....:(,唉。)
眼睛,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東東....
大概僅次於邊緣系統吧....
> -------------------------------------------------------------------------- <
作者: jennerc (空中伸出拿雲手) 看板: Biology
標題: Re: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時間: Tue Jun 20 09:35:50 2000
※ 引述《[email protected] (detney)》之銘言: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基本上, 右眼的動神經都是從右腦伸出來的.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wapie), 看板: Biology
標 題: Re: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發信站: 西米露小站 (Tue Jun 20 18:17:32 2000)
轉信站: Ptt!news.ntu!feeder.seed.net.tw!spring!ctu-gate!news.nctu!netnews.csie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深藍色 靜默)》之銘言: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detney)》之銘言:
: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 左腦
不是這樣的吧.....
我記得是雙眼的左半邊由右半腦控制
右半邊由左腦控制]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hwp), 看板: Biology
標 題: Re: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發信站: 興大天樞資訊網 (Tue Jun 20 22:15:42 2000)
轉信站: Ptt!news.ntu!freebsd.ntu!ctu-peer!news.nctu!news.nchu!Pivot
==> 在 [[email protected]] 文中提到:
: .c
: 來 源: similu.biol.ntnu.edu.tw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深藍色 靜默)》之銘言:
: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detney)》之銘言:
: :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 : 左腦
: 不是這樣的吧.....
: 我記得是雙眼的左半邊由右半腦控制
: 右半邊由左腦控制]
你可以去看人的頭部模型,你可以看到我們的視神經是交叉後連到大腦的,而且
如果依你所說的那未免太複雜了吧!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獨流), 看板: Biology
標 題: Re: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ue Jun 20 23:09:32 2000)
轉信站: Ptt!news.ntu!bbs.ee.ntu!Palmarama
==> [email protected] (hwp) 提到:
> ==> 在 [[email protected]] 文中提到:
> : .c
> : 來 源: similu.biol.ntnu.edu.tw
> : 不是這樣的吧.....
> : 我記得是雙眼的左半邊由右半腦控制
> : 右半邊由左腦控制]
> 你可以去看人的頭部模型,你可以看到我們的視神經是交叉後連到大腦的,而且
> 如果依你所說的那未免太複雜了吧!
他說的沒錯,只是用詞稍為簡略罷了,但,沒你說的那麼簡單。
嗯,這裡提到雙眼的控制時,用視神經一詞,容易混雜。
我們講”控制雙眼”,指的是三對動眼神經,
而”視覺”,則是指視神經(第二對腦神經)。
第二對腦神經的交叉,並非左右交換位置般地交叉(沒那麼單純),
現在我們來看右眼,假定右眼的視網膜為半個圓球面(眼球的後半球的內面),
我們將這個半圓球面,由中間劃一刀,砍成左右兩半(請在腦中用力的架構此一景象),
因為現在砍的是右眼視網膜,因此,
右邊邊的那一半,是不是靠顳骨側(耳朵那邊)呢?
而左邊那一半,是不是靠鼻側呢?
同樣的動作,我們現在來砍左邊眼球的視網膜,
則相反地,
砍出來的左半邊,是不是靠顳骨側呢?
而右半邊,則是靠鼻側了。
(總而言之,就是將視網膜分成靠外側和靠內側;
右邊的右邊即是外側,而左邊的左邊也是外側)
好了,講完以上的名詞解說,接下來,就是視神經交叉的規則了:
凡是靠顳骨側的視神經,不叉交;凡是靠鼻側的視神經,交叉。
也就是說,左邊的視和右邊的視神經,會各自有一半交叉而一半不交叉。
(左邊的一半交到右邊,而另一半保持在左邊,右邊亦然)
這麼交叉的結果,會使我們的右大腦,負責左中側視野!
(這裡用左中側,是因為雙眼的視野有很大一部分重疊-曰立體視覺)
同理,左大腦,則是負責右中側視野了!
(很難想嗎?沒錯....因為沒有圖解....,
不過,最基本的概念是,並非左眼看左邊、右眼看右邊!
而是,左眼會看左邊和右邊,右眼也是(只不過右眼看的會稍遍右一點),
然而,左眼看的左邊和右眼看的左邊都會送到右大腦去,反之亦然....)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在宰豬店墜入情網), 看板: Biology
標 題: Re: @ 請問 右眼是由 右腦或左腦控制???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Wed Jun 21 00:28:22 2000)
轉信站: Ptt!news.ntu!bbs.ee.ntu!Palmarama
==> [email protected] (wapie) 提到: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深藍色 靜默)》之銘言:
> : 左腦
> 不是這樣的吧.....
> 我記得是雙眼的左半邊由右半腦控制
> 右半邊由左腦控制]
你說的是視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