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漢堡王最早在臺灣是叫「漢堡飽王」嗎?謝謝網友 Eliza Yeh 提供這張 Burger King 在臺第一家店於1990年4月9日開賣時的報紙廣告。
美國最早販售漢堡的連鎖餐飲業者「Burger King」在1989年由臺灣老字號食品大廠「大成長城企業」旗下的「家城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臺灣地區代理權,以「漢堡飽王」之中文名開設的第一家門市於1990年4月9日在臺北市外雙溪的中影文化城開始試賣,同年5月5日正式揭幕(後於2010年關閉)。
不過就在同一年(1990年)某個時候,沿用自香港地區 Burger King 中文名稱的「漢堡飽王」被悄悄地改成了「漢堡王」並沿用至今。
2007年8月,大成集團表示旗下代理漢堡王的子公司家城將切割獨立,轉移至盛威投資公司,這是漢堡王打破50多年來慣例,在美國境外成立的第一家合資公司;據悉是因為美方對亞洲市場興趣濃厚,再加上臺灣經濟環境相對穩健,民眾儲蓄率高、消費能力強,美國漢堡王總公司十分看好臺灣市場,有意一改原本代理授權的做法,變成直接入股,擴大與大成合作,加速臺灣漢堡王拓點,又因為美方在北京已有一家據點,雙方更有意一同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2008年10月22日,大成集團與美國漢堡王總公司正式宣布合資公司成立,由大成集團持股70%,美國漢堡王持股30%,臺灣漢堡王更規劃5年內在臺總店能達到100家;然而多年後回顧,卻發現後續發展與其預估相差甚遠,主要是因為臺灣的經濟情況和飲食口味的變遷與其預想不同,而漢堡王的定價又比麥當勞等速食業者稍高,加上便利商店也賣起了漢堡,導致數年後開始出現漢堡王倒閉潮。
下面是三篇關於 Burger King 進軍臺灣市場的新聞報導:
第一篇刊登於1989年12月30日《經濟日報》第27版:
漢堡飽王 明春登台
【台北訊】Bunger King(漢堡飽王)是全世界最早以販賣漢堡為主,同時開始以連鎖的觀念來經營餐飲業的第一家公司,將在明年三月登陸國內市場,目前已正式授權台灣歷史最悠久食品公司之一的大成長城企業集團為中華民國之加盟代理。
漢堡飽王係國際知名的快速服務餐飲業中最受大眾矚目者,卻至今一直還沒在我國建立灘頭堡的公司。根據美國小型商業局的統計,以營業額計算,漢堡飽王在全美國五十個州和三十三個國家,合計約有六千家餐廳的實力,是僅次於麥當勞。因此自從一九八三年麥當勞登陸我國以來,有關漢堡飽王即將在台開始營業的傳聞層出不窮,最近這項備受大家注目的傳聞已被證實,即將在國內推出上市。
這項締盟行動頗受國內業者注意及消費者關心,其原因是漢堡飽王在我國進軍的計畫主持人韓定國,是當初領軍麥當勞一舉攻下台灣快速服務餐飲業市場,而造成服務業大革命的功臣;同時韓定國也為當初在我國為快速服務餐飲業披荊斬棘的拓荒者,也都在漢堡飽王的創業陣營中出現,而其大成長城企業又是國內食品業者老字號上市公司,未來一場漢堡大戰的氣息隱然可聞。
第二篇刊登於1990年1月4日《聯合晚報》第5版:
韓定國領軍 5年內在台佈滿50家分店
就在三月 漢堡飽王VS.麥當勞
【記者陳宗仁/台北報導】在美國本土僅次於麥當勞(McDonald's)的漢堡飽王(Burger King)將於今年三月大舉登陸台灣,目標是五年內佈滿50家分店,無疑將對國內現有西式速食市場帶來震撼。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領軍漢堡飽王來國內攻城略地的韓定國,當初也是執行麥當勞登陸台灣計畫的核心人物之一;如今麥當勞與漢堡飽王兩軍正式在台對壘,這場「漢堡大戰」的勝負格外充滿戲劇性。
台灣漢堡飽王的「後台老闆」,是老字號的食品上市公司大成長城企業;與台灣麥當勞50%美方資金不同的是,台灣漢堡飽王由大成長城企業百分之百獨資,並由韓定國出任董事長,未來並將走向股票上市的方式經營。
在美國本土,麥當勞有7000家分店的實力,漢堡飽王則以5600家緊隨在後,居第二名;但在國際市場上,漢堡飽王由於起步晚,而且前幾年總公司遭逢購併,無暇顧外,所以遠不敵麥當勞的規模。亞洲國家中,漢堡飽王迄今未打入日本市場,而麥當勞在日本已設立了800家分店。漢堡飽王此次進軍台灣,對未來拓展整個亞洲市場也有「探路」的意味。
漢堡飽王在台的第一家分店,預定三月下旬在台北市北區開張;今年內計畫開4家,待一切運轉正常後,將以吸收「加盟店」的方式快速擴充,預計五年內佈滿50家分店。
美國漢堡飽王產品價格平均比麥當勞高20%左右,而且使用生菜與蔬果的比例超過麥當勞產品。韓定國表示,未來台灣漢堡飽王的定價策略將緊盯麥當勞;他也不排除掀起「價格戰」的可能。
據指出,漢堡飽王目前已完成市場規劃、廣告企劃,並加緊人員訓練;初期對抗麥當勞雖是「以小搏大」,但由於來勢洶洶,麥當勞自然不敢輕視,也在全盤部署,準備應戰。
第三篇刊登於1990年4月9日《聯合晚報》第5版:
速食大戰 漢堡飽王 開賣拉
第一家賣場在外雙溪 佔地600坪 奮戰麥當勞
【記者陳宗仁/台北報導】全美排名第2的速食聯鎖店漢堡飽王(Burger King)正式來台叩關,第一家分店今天開始營業;將對國內西式速食市場帶來何種程度的衝擊?業界都在拭目以待,「漢堡大戰」已是一觸即發! 原定3月間在台開張的漢堡飽王,受到場地裝潢及設備的延誤,拖到今天才開始營業,起頭並不順利。第一家分店選在外雙溪中影文化城內,將原來人物蠟像館拆掉改裝而成,佔地600坪,號稱是國內最大的速食賣場。
漢堡飽王人員指出,從今天起是「試賣」,正式的揭幕典禮定5月5日舉行。今年7月以前,陸續還有兩家分店在台北市區開張,共同的特徵是「都很大」。
在漢堡飽王的價位方面,所採取的是「緊咬麥當勞」的戰略,各單項產品的差價都在2至3元之間;唯一例外的是,漢堡飽王推出的一種「大漢堡」,每份80元,是國內目前最高的漢堡價格。
據指出,漢堡飽王的「後台老闆」──大成長城企業,對漢堡飽王的成敗相當在意;主其事的負責人韓定國,連日來也親率從麥當勞挖來的「子弟兵」,忙碌進行各項衝刺準備,期能一炮而紅。
對於漢堡飽王登陸,西式速食業者普遍的看法是開始會「很艱苦」;經過6年多來的市場競爭與分配,麥當勞「獨大」的市場優勢很難被打破;再加上目前房租高漲,人手短缺,對初期僅有幾家分店的漢堡飽王而言,成本攤算方面也很不利。
被當成「箭靶」的麥當勞,上午重申以「平常心」應戰的態度;麥當勞高級主管表示,他們自認目前在硬體設備及軟體管理上,明顯超過漢堡飽王一大截;而且,據麥當勞的調查,漢堡飽王的廚房設備及食物材料選用標準比不上麥當勞嚴格。
他並說,麥當勞也不願見到漢堡飽王在宣傳上搭麥當勞的「便車」,他們門將會注意防範。
台灣餐飲集團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4/01 Bloomberg重點摘要
<美洲新聞>
普丁周一與川普通話承諾抗疫協助 俄羅斯軍機滿載醫療用品飛往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嚴肅通告全美將"痛苦兩個禮拜" 白宮防疫工作小組預測全美死亡人數將破20萬人
美醫療院所要求醫生護理師未經授權不得接受媒體採訪討論設備短缺 違者開除
因應新冠疫情各州考慮提前釋放非暴力罪犯 加州擬放3500人 德州考慮每周釋放250人
紐約市長白思豪向整形診所和獸醫院喊話 捐出人工呼吸器供新冠重症使用
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預估未來數年 將經歷"畢生最糟的熊市"
"保持社交距離"控制疫情在美國西岸收到成效 加州爭取時間讓醫療院所為病患激增做準備
川普分別與普丁和沙國王儲談話想當石油價格戰和事佬 但沙烏地阿拉伯似乎無意領情
小商家和一般家庭恐不夠現金撐一兩周 程序繁雜的美國刺激方案恐來不及紓困
頁岩油產業因應供需的彈性高 高盛:頁岩油最終仍將是石油戰中的贏家
<亞非中東新聞>
大陸新冠肺炎無症狀確診者開始列入計算 首兩日報新增130例
中國資本市場開始落後同儕 北京的經濟刺激方案相較於他國顯然溫和保守
日本首相安倍稱無法像法國及其他國家一樣封城禁足 堅持日本尚不需要宣布緊急狀態
日本新學年下周開幕 東京擬繼續關閉各級學校至五月底
新冠疫情升溫劇烈衝擊經濟 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將今年GDP成長預測砍半至2.3%
台灣對外提供醫療協助 將捐贈千萬個口罩給歐洲和美國
做飛彈的改做呼吸器 以色列航太工業有限公司與醫材公司合作開發生產人工呼吸器
菲律賓百業停工讓貨輪無法繳費入港卸貨 再不抒解恐讓菲國最大港被迫封閉
曼谷市政廳下令該市所有的餐廳商店 午夜至凌晨五點宵禁不得營業
41人確診新冠登岸治療後 澳洲要求停泊西澳的德國郵輪迅速消毒並離境
印度醫療資源在全球排名倒數 該國醫生:新冠疫情遲早會橫掃整個印度
<歐洲新聞>
義大利流感季節老人死亡率比往年低 可能正是新冠疫情死亡率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歐洲汽車業寒冬 法國新車註冊狂跌72% 汽車零件大廠德國馬牌40%生產線停工
奧地利三月失業率驟增三分之二 逾50萬人失業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多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主辦單位緊急會議 討論是否要執行二戰後首次停賽
歐洲國家向中國採購的新冠篩檢試劑普遍不準確 斯洛伐克總理:只能全丟入多瑙河
ING集團分析報告指德國和加拿大 恐是先進經濟體中受新冠疫情衝擊最大的國家
ING報告:加拿大貿易對美國的高度依存度 恐造成"重大經濟衝擊"
ING報告:德國汽車、醫材與工具機均仰賴國際訂單 新冠造成的需求下滑恐重創德國出口
歐洲央行政策委員稱歐盟各國若不共同配合支撐經濟的行動 恐釀一波新的主權債務危機
新冠疫情讓民眾減少外出 瑞典餐飲旅館業三月破產申請驟增123%
俄羅斯央行總裁訂每周五對外公開簡報會 說明當下應用的貨幣政策
台灣餐飲集團排名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八卦
聊聊米其林 – 它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而已)
在我們熱切期待或是冷眼不屑它的來臨前, 或許先知道一下米其林指南到底是幹甚麼的.
首先, 它只是一本指南. 指南, guide, 不是評鑑或排名(比如Best 50). 所謂指南是: 推薦其認可的餐廳/旅館. 它不是「評鑑」, 加上「評鑑」二字的是媒體, 因為聽起來比較嚴謹認真; 而且它有三星制度, 有分列高下. 但是無論如何, 米其林最初和最終的名字都只是指南: 推薦它認可的餐廳旅館.
如此而已.
你或許吃過一家米其林推薦卻爛透了的餐廳. 可是哪一本指南敢說裡面沒有幾間爛餐廳, 或是裡面的每一家都絕對說服人? 更何況, 餐廳好壞主觀客觀, 見仁見智. 米其林一年一版, 從指南上市那一刻, 誰又能保證一年之間餐廳沒有各種異動變化 (廚師自殺, 老婆外遇, 團隊二廚單飛, 經營家族內鬨…)而你剛好那時候上門了?
當然, 很可能餐廳真的就是爛, 是指南上的漏網之魚, 剛好被你遇上了. 一鍋粥裡你偏撈到一粒老鼠屎從此不再相信指南. 這當然也可, 誰都可說: 米其林沒啥了不起. 但是沒有一點錯誤, 沒有一家爛餐廳的神指南, 美食聖經是不存在的.
所謂的「評鑑」應該是指出好壞何在, 給分數等級, 給排名高下. 比如Best 50. 雖然沒人說得出No.1 到底輸給No.2輸在哪裡. 但是這不是米其林”指南”的本質所在. 它的存在本質只是告訴你: 我們推薦這些餐廳.
這是從一個消費者, 參考者的角度去看的.
如果米其林只是一本由幾個所謂密探去吃一吃, 決定要不要把這餐廳放進指南裡的話, 它就不會是美食權威米其林了. 如果只是這樣, 誰都可以做指南, 你我或阿貓與阿狗. 只是這樣, 不會有那麼多廚師希望得到它的推薦, 將它給予的星星視為榮耀.
它不僅僅是一本告訴你好吃不好吃的地址資訊. 你當然也可以只從這個角度去看. 但是絕多數的專業廚師並不是這樣看的.
米其林遠勝其他指南的地方是: 它做到了它的推薦是一種”專業的肯定”. 別的指南做不到這一點. 別的指南多半只是一種商業市場的認可.
長期追蹤
米其林追蹤廚師異動(出身哪個學校, 跟過哪位名廚, 曾在哪些地方待過…等), 餐廳變化(廚師業主換人, 餐廳施工翻新…等等), 專業職司(是否中央廚房, 食材供應品質, 人員訓練…), 乃至公司的組織結構(家族事業, 集團管理, 經理變動…)
長期觀察
米其林有資料檔案庫做長期觀察: 餐廳酒窖如何構成如何儲存; 餐桌餐具的品質水準; 裝潢燈光的設計; 是否定期保養維修… 一旦一家餐廳拿到星星, 這些都在米其林的長期觀察裡.
甚麼叫穩定? 只有對廚師, 對團隊, 對管理階層與餐廳軟體硬體… 長期的觀察才能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 這家餐廳的水準 – 軟體和硬體 - 能否維持穩定.
支撐米其林的長期累積而來的聲譽和權威不僅僅是讀者同意其選出的餐廳好吃不好吃的肯定, 在這個外層因素之上的是專業, 對餐飲專業的肯定.
而餐飲專業卻是台灣餐飲沒有跟國際接軌的真正問題.
專業是甚麼? 是衛生, 是設備, 是無形的環境氛圍, 是廚房組織分工, 是出餐動線, 是侍者的一舉一動, 是菜與菜之間的出菜時間距… 簡言之, 是餐廳整體的表現.
沒有這些就沒有穩定的餐飲生態與環境. 台灣不缺乏好吃的餐廳, 但是非常缺乏專業的餐廳.
如果米其林真的來台灣, 我的期待不是它選出的餐廳好吃不好吃, 符不符合我心中的餐廳選單, 而是期待它能提升台灣餐飲在專業上的水準, 提升餐飲業界每一個職位(主廚, 廚師, 侍者, 侍酒師…)的職業尊重與尊嚴.
同時, 也提升客人的水準, 懂得欣賞與尊重專業, 而不是現在這種所有的服務都卑躬屈膝以客為尊, 養出一個奧客居多, 不懂國際禮儀的餐飲社會.
米其林來台灣的意義端看我們如何對待它, 而不是它如何對待我們.
台灣餐飲集團排名 在 餐飲業最賺的競然是賣餃子!? 台灣手搖杯賣到羅浮宮!? 台灣的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