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各黨 總統侯選人、立委侯選人正視台灣基層困境系列五】
「食安影響」無性別、種族、國籍、黨派、年齡、宗教之分謹以40年之實務經歷、及大量食材檢驗數據,直白提出真相:呼籲「全民共同面對歷史共業、困難、與挑戰」確保食品安全!
七、「歷史共業‧因果關係」造就目前的食材、食品、廢棄物污染種類。
幾十年前,台灣決定發展的產業,就會遺留下其相關的化學污染物,飄逸到空氣、流到河川、滲入地下水、污染土壤;再經由各種途徑,使農產品吸收到有害人體的各種毒性物質、及農藥。
這是「歷史共業」,抱怨、指責,都已無濟於事,只能立即採取預防的行動。
八、必須要重新檢視、訂定「未檢出」、「不得檢出」、「零檢出」、「殘留量未超標」、、、等規範,對全民的意義。
當被全世界諸多消費者,認為淨土的澳洲本土,其羊肉、牛肉、雞肉、豬肉、雞蛋、、等農牧業產品、及其南部離岸島嶼Tasmania的海產物,都可以檢測出極其微量的戴奧辛(Dioxin)時,加上儀器檢測精密度不斷提升之際,幾乎所有農作物食材,都會有其極微量的化學污染物存在。
因此,建議重新檢視規範之定義。
九、「基改原料」標示法令已定,能否「落實執行」變成全民確保食安的重大課題。
日前,劉克襄先生一篇文章,提到:欽佩屏東縣內埔鄉一家豆花店,誠實標示「使用 基改黃豆」的事實,值得「宅‧鄉‧婉‧弱‧消費者」深思!事實上,台灣進口的黃豆95%以上,都是「基改黃豆」。
※ 筆者願意以過去40年累積的食品加工製造經驗、30年來累積的食材食物檢驗資訊,再加上過去1年來,編撰「遠離毒書果」、「非油不可‧好油難尋」二本書、及明年要出版「牛奶‧雞蛋‧肉」的心得,直白提出以上建議。
歡迎各界學者、專家、政府官員、農漁民、微型小型業者、餐廳,及消費者,提供寶貴意見;縱使有諸多的不同意見、或反對意見提出,相信也是觸發全民面對問題、表達意見的契機!
※ 近期內,仍然會陸續提出諸多有效確保食安的根本問題,供各界參考!
高志明 敬筆
2015.12.1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務農夫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已經回鄉15年了, 在還沒返鄉務農的時候,小時候跟著老爸老媽在田裡工作 認識務農就是單純的種種田,每天悉心照料著自己的農作物 或是時光背景不同了,農業發展也走向不一樣的方向了。 許多的青年農民們回鄉,或許不是單純的種植.... 而是懂得自己行銷自家農產品,自創品牌。 其實要兼顧栽培跟行銷是很累的...
台灣農作物種類 在 小劍劍-務農夫婦x田園日記 Facebook 八卦
已經回鄉15年了,
在還沒返鄉務農的時候,小時候跟著老爸老媽在田裡工作
認識務農就是單純的種種田,每天悉心照料著自己的農作物
或是時光背景不同了,農業發展也走向不一樣的方向了。
許多的青年農民們回鄉,或許不是單純的種植....
而是懂得自己行銷自家農產品,自創品牌。
其實要兼顧栽培跟行銷是很累的一件事情。
但是隨著自己的種植面積擴大,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不同。
[ 不僅要手上拿著鋤頭,更要往行銷台灣農產品的方向走 ]
因為這樣我們就要努力成長~學會更多的東西。
我呢~剛好也有一群值得依靠的"得力助手"們,
老媽~除了每天要去參加老年人的跳舞般~家政班~唱歌班的活動
還要幫我烹煮黃金蕎麥推廣活動的美味料理。
老婆呢?趁著阿公帶薯條寶寶的空檔,要用蕎麥粉做出精緻的蕎麥蛋糕以及甜點。
阿華~阿龍~阿修除了忙著割稻還有插秧的務農工作,在這時刻更要化身為木工師傅以及油漆工。
很多朋友都說~"我在農業做得滿成功的"
老實說,我一個人絕對不可能做到~
唯有家人,愛人~夥伴們大力的協助下才會有更長遠的未來。
其實這一篇並不全是為了"推廣農產品活動"
而是讓我感受到農村裡~強大的凝聚力。
還有為了突破現狀~更加強自我的能力,學習更多技能。
這樣的務農人生才過的精彩。
[ 我不是網紅,我們就是一群努力的農夫在鄉下認真的務農 ]
台灣農作物種類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全力防堵秋行軍蟲危害,鼓勵市民朋友黃金10日通報領獎金
秋行軍蟲是嚴重農業害蟲,國內包括苗栗通宵、宜蘭頭城及嘉義鹿草都已發現秋行軍幼蟲的足跡,桃園也必須嚴加防堵。
目前各局處、第一線區公所、農會已全力配合中央防疫措施,並向市民朋友加強宣導秋行軍蟲的特徵,鼓勵發現疑似蟲體立即通報有關單位,確認後可獲得1萬元獎勵金,希望在秋行軍蟲防疫的黃金10天內,能夠積極動員地方,遏阻疫情擴散。
秋行軍蟲容易寄生的作物種類高達353種,其中主要為害科別為禾本科,包括國內常見的水稻、玉米、小麥、高粱、甘蔗等作物,針對遭秋行軍蟲入侵的農地,市府將進行現地焚化,並配合3個月管制期進行休耕,並依植物防疫檢疫法相關規定,提供農民休耕補償金,希望全民積極通報防蟲害,一同守護台灣農業。
通報方式:
*撥打農委會免付費專線:0800-039131
*農委會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LINE官方帳號「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手機下載「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APP,登錄時選擇「農委會」,並以通用密碼「0000」登入,即可上傳照片進行通報。
通報人於今年6月21日前通報,經確認為秋行軍蟲即可獲得1萬元獎金。
秋行軍蟲防疫相關資訊詳見「桃園市政府秋行軍蟲防疫專區」(https://agriculture.tycg.gov.tw/);其他相關資訊請至農委會資訊專區(https://www.baphiq.gov.tw/view.php?catid=18935)。
台灣農作物種類 在 務農夫婦 Youtube 的評價
已經回鄉15年了,
在還沒返鄉務農的時候,小時候跟著老爸老媽在田裡工作
認識務農就是單純的種種田,每天悉心照料著自己的農作物
或是時光背景不同了,農業發展也走向不一樣的方向了。
許多的青年農民們回鄉,或許不是單純的種植....
而是懂得自己行銷自家農產品,自創品牌。
其實要兼顧栽培跟行銷是很累的一件事情。
但是隨著自己的種植面積擴大,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不同。
[ 不僅要手上拿著鋤頭,更要往行銷台灣農產品的方向走 ]
因為這樣我們就要努力成長~學會更多的東西。
我呢~剛好也有一群值得依靠的"得力助手"們,
老媽~除了每天要去參加老年人的跳舞般~家政班~唱歌班的活動
還要幫我烹煮黃金蕎麥推廣活動的美味料理。
老婆呢?趁著阿公帶薯條寶寶的空檔,要用蕎麥粉做出精緻的蕎麥蛋糕以及甜點。
阿華~阿龍~阿修除了忙著割稻還有插秧的務農工作,在這時刻更要化身為木工師傅以及油漆工。
很多朋友都說~"我在農業做得滿成功的"
老實說,我一個人絕對不可能做到~
唯有家人,愛人~夥伴們大力的協助下才會有更長遠的未來。
其實這一篇並不全是為了"推廣農產品活動"
而是讓我感受到農村裡~強大的凝聚力。
還有為了突破現狀~更加強自我的能力,學習更多技能。
這樣的務農人生才過的精彩。
[ 我不是網紅,我們就是一群努力的農夫在鄉下認真的務農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E6g1ufbcrE/hqdefault.jpg)
台灣農作物種類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0sJaVR9aaE/hqdefault.jpg)
台灣農作物種類 在 台灣特色農作物、台灣農產地圖、台灣在地農產品在PTT ... 的八卦
台灣 自1990年代開始推行有機農業,目前生產面積不及三千公頃,作物種類包括稻米、蔬菜、水果、茶葉等。有機農產品品質及衛生安全優於一般農產品,因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