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蓬萊米做的啤酒
#柯市府請放手不要毀滅文化
#台灣本土酒文化的保存與活化
上週因為 #臺北啤酒工場工會 與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的邀請,很榮幸有機會去參訪建國啤酒廠 Beer Taipei。走訪已有百年建廠歷史的廠區,豐富的歷史與活化潛力,讓人十分驚豔。
建國啤酒廠的前身,是日本時代的「高砂麥酒株式會社酒廠」,進口原料生產生啤酒,釀造過程甚至加入了台灣特有的蓬萊米。戰後高砂麥酒改為臺灣省公賣局的建國啤酒廠,持續為國民生產好喝的台灣啤酒。
從1995年開始,建國啤酒廠的工會與文史團體就開始推動文資保存,希望能讓建啤能夠「活保存」:台灣菸酒公司在縱貫鐵路沿線的華山酒廠、松山菸廠、南港瓶蓋工廠,在倡議保存時都已停止生產。現在只有建國啤酒廠至今仍有產能,有潛力成為台北市區少見的「產業遺產活保存」案例。
2012年建啤被公告為市定古蹟,歷經超過二十年的保存運動,2018年台灣菸酒公司終於與台北市政府達成未來開發共識,要打造一個啤酒活保存文化園區,也完成了都市計畫、簽下合作協議。沒想到柯市府今年片面毀諾、要重啟談判,現在整個啤酒廠的保存方案又再岌岌可危。
文化資產本來就很難得,能活保存的更是難得,不能輕易放棄。我會盡力與工會、文史團體一同爭取保存,也要中央部會一起釋疑、協助。希望能為市民留下一片能聞著酒香、感受酒廠百年時光的活保存廠區!
邀請大家一起去建啤走走、關注這個議題!
目前廠區接受團體預約導覽,歡迎大家聯繫台北啤酒工場,
預約報名專線: 02-27719131分機432,或上官網了解:
https://event.ttl.com.tw/tp/travel/01main_detail.aspx?sn=140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16月10年18日中午,我特地走訪古台北城北門(承恩門)一帶,仔細地探究坐落在延平南路上,距離北門不遠的「撫臺街洋樓」,然後接著觀察北門、台北郵局、鐵道部、三井倉庫等歷史建物。
觀賞時,請記得點選畫面右下角的 HD 以播放高畫質影片。
撫臺街洋樓位於清代臺北城北門(承恩門)南方不遠處,因所在街廓在日治時期叫作「撫臺街」而得名,現為市定古蹟,也是臺北城內少數日治時期建造的商用建築之一,因目前城內古蹟多為官署建築,少有民間店舖,這棟建築便顯得格外珍貴。
而有撫臺街之名的出現,乃因台灣在清朝建省時,將巡撫衙門建於現今台北市延平南路與武昌街口,故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計畫便將今台北市忠孝西路、中華路、武昌街與博愛路所圍街廓定名為撫臺街(撫臺為巡撫臺灣之意),而當時位於撫臺街的洋樓便因此被後世稱為撫臺街洋樓。此外,當地人因其外觀叫它「石頭厝」,或是以其所在道路的舊名喚之「大和町洋樓」。
1895年,臺灣的日治時期開始,初期,臺灣總督府建設多注重於應急的衛生工程與軍防建設。
1899年8月,臺灣總督府以台北為重點,對臺灣幾個大城市採取約五年時間的建設計劃,名為「第一次市區改正」,該計劃以舊有道路的改進與新設道路的擬定為主;以臺北為例,訂定了拆除清代臺北城城牆的計劃,並整建西門町作為日本新移民居住之所。
1900年,臺灣總督府施行的第一次市區改正計畫將北門以南一帶列入街廓計畫,而這棟洋樓就在新闢道路(今延平南路)拓建之後不久動工興建,於1910年完工,當時地址為撫臺街大和町四丁目八番地。
這棟建物據查最初為合資會社高石組所使用,到了1930年代則轉變為酒類商佐土原吉雄先生的店舖,土地標示為大倉組株式會社〈從事土木建築營造業〉所有。
撫臺街洋樓是現今臺北城內僅存的日治初期獨棟式的洋式店鋪,為石木混合構造,規模雖不大,但彌足珍貴。
由於其左右並沒有相鄰連接的建築物,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連棟式街屋建築;其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即是立面上的陡斜屋頂、屋頂突出之老虎窗型式,與石造拱廊柱。
撫台街洋樓的一樓為石造,外有精美的石拱騎樓,拱廊為四柱三間,拱圈是梯形唭哩岸石塊組合成,騎樓天花板有木材拼組成的圖案。
一樓室內天花板原為印花鐵皮天花,但因多年前曾遭祝融肆虐,且已找不到該種薄鐵皮材質,所以改用檜木替代進行修復,屋內角落則以鋼構補強。
二樓與屋架均為木造式,屋頂屋面覆以銅片瓦,屋頂仿蒙薩雙脊屋頂形式〈得名於法國建築師蒙薩 Mansard〉;屋面第一坡面較陡,第二坡面較緩接近平頂,第三坡度才是平頂。
正面屋頂開有三個老虎窗,中間者最大,老虎窗具有通風功能,內部二樓屋頂的複折式桁架造型非常美觀。
整體而言,撫臺街洋樓的裝飾簡潔不複雜,雖質樸但精細,深受歐陸古典風格之影響,呈現出精緻的簡樸之美;一樓以樸質厚重石材疊砌築造,形成造型典雅的騎樓式拱廊,二樓及屋架均為木造,覆以蒙薩式屋頂(或稱複折式屋頂),面鋪石棉瓦片,斜度陡,並有突出的老虎窗組構。
撫臺街洋樓的歐風外貌屬於仿文藝復興式樣的店鋪建築,這種風格形式於日治初期常見於官署等公共建設,傳達出強烈的威權風格。
二戰後,此處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發生前,曾是宋斐如經營的《人民導報》報社所在地。
1946年3月8日,警備總部以「挑撥政府與民眾間感情」、「煽動暴動」等罪名查封了《人民導報》,於是這棟樓被行政長官公署接管,之後交由國防部軍務局管理。自此,撫臺街洋樓失去了日治時期「洋行」的貿易性質,而轉為警備總部的諮詢案情室。
不久,警總將諮詢案情室遷至他處,而將這裡改成警備總部軍法室人員的宿舍,配給六戶居住,一層三戶。
解嚴後,警備總部解散,撫台街洋樓則成了單純安置行政院國防部退休軍眷的寓所,但定居於此的八戶人家於十幾年內陸續搬走。後來這兒也曾開設中醫診所,但最終竟成了雜草叢生的廢棄之地。
1997年底,這棟建物被臺北市政府正式列為市定古蹟,但2000年2月26日凌晨,左後方一樓的木造處突然起火燃燒,當時外牆與屋頂木構造等部分均嚴重受損。
2004年,臺北市文化局積極要求行政院國防部編列預算進行此建物之修復,讓古蹟能早日受到保護,雖然行政院國防部一開始允諾復建,但卻遲遲未有下文,於是,撫臺街洋樓的修復議題逐漸被世人淡忘。
2009年初,臺北市文化局邀請藝文工作者,與撫臺街洋樓附近的地方人士,一同研究如何運用「古蹟再利用」的方式令其再生。
2009至2012年間,臺北市文化局曾委託臺北故事館總監陳國慈管理此處,之後則是由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進駐經營,於2014年4月19日重新開館,主要作為藝文性展覽的場所。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八卦
▎新春愉快~ 都市計畫民眾參與 #方法學 資訊在這!▎#Part2 #民眾參與執行手冊
#厚達108頁的執行手冊pdf檔案於都發局網頁可下載
「你知道如何參與都市計畫的內容制定嗎?」
「是否也對該如何收集和彙整民眾意見感到很困惑呢?」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去年完成了一份有關 #都市計畫民眾參與 的說明;其成果包括網站、摺頁、懶人包;最重要的還有一本「手冊」。這份資料有助於都市計畫民眾參與的推廣,因此特此撰文向大家說明如何使用這份資料。
#這份資料的幕後推手
有一群關心都市計畫民眾參與的推動者,在2017年左右組成了「臺北市都市計畫擬定階段民眾參與推動工作小組」,希望在都市計畫定案之前,能先與民眾討論,避免歧異過大。
但考量國內缺乏都市計畫擬定階段的民眾參與實務經驗,因此推動小組向市府建議,先進行兩個示範案進行試驗性質操作,其中一個示範案為大安區蟾蜍山聚落(該案執行的第三場公民參與會議資訊在此)。兩個示範案執行結束後,將其經驗彙整為本次公開資訊。
#資料內容
資料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都市計畫民眾參與的基本認識,透過圖文解說,將較為生硬的審查流程與機制,向民眾解說其步驟,並將相關可查閱的資訊連結統整。第二部分則為民眾參與執行方式的教學手冊,適合必須執行民眾參與的機關、公司、或對民眾參與有使命感的公民團體;這本手冊嘗試將公民參與程序拆解為六大步驟,一步步將各步驟的內容與作法進行解說。
這些資訊成果包括了下列幾項:
.網頁:放置於台北市政府都發局網站,右上角新增一處「民眾參與頁面」的快捷鍵按鈕,亦可循下列網址進入 https://www.udd.gov.taipei/ProjectPage/PublicParticipation 。
網頁內容針對都市計畫民眾參與的程序,並且可以透過快捷鍵,連繫到相關的連結,如公開資訊或審議資訊、或如何提出陳情意見的連結。
.摺頁:長型六折的摺頁,正面是精心設計圖文內容,向民眾說明什麼是民眾參與,又為何需要參與;背面是目前法令機制可執行都市計畫民眾參與的時間點,以及各階段參與的作法教學。
.懶人包:一共15頁的懶人包,用簡潔的圖示,向民眾解釋都市計畫為何,以及如何在都市計畫過程中可以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
.手冊:一份厚度約達100頁的手冊「台北市都市計畫研擬規劃階段民眾參與執行手冊」,仔細地將民眾參與的理念與執行方法,毫不藏私、鉅細靡遺地呈現,絕對是需要面對都市計畫民眾參與的執行者,一份貼心的好夥伴。
摺頁、懶人包、手冊三個PDF檔案,都可以於上述第一項網頁中下載。進入網頁後,點選懶人包與摺頁,即可看見下載連結。
#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如何推動更具包容性的參與流程
這份關於都市計畫民眾參與的資訊,讓小編整整老了一層。 請大家告訴大家,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持續讓民眾參與機制再往前推進幾步。
---------------------
#執行團隊
委託: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執行: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
計畫主持人:陳育貞 / 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
協同主持人:陳懿欣 / 眼底城事
專案執行:吳若瑩 / 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陳昱利 / 眼底城事
版面設計:在地偏好工作室
#特別感謝
臺北市都市計畫民眾參與推動小組成員與提供意見的專家學者:
彭揚凱、王寶萱、洪德仁、楊士慧、呂家華、徐亦甫、楊宜靜、郭瓊瑩、李永展、劉可強、康旻杰、黃瑞茂、蔡佳明、陳良治、許阿雪、劉玉山
都市計畫前期公民參與示範計畫(大安區蟾蜍山聚落為例)的好夥伴:
學府里蟾蜍山社區全體居民、好蟾蜍工作室、關心蟾蜍山保存運動的市民與學生
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為為設計、眼底城事
接受訪談的單位:
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恒維建築師事務所、為為設計、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徐亦甫
---------------------------------------
圖片資訊來源:臺北市都市發展局網站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在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 台灣觀光指南 的八卦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 台灣觀光指南 ·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玉里秘密景點 大鵬灣步道 大鵬灣潟湖 東引燈塔 林班道體驗工廠 東卯山難度 霧台觀光 綜藝玩很大六龜景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