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平台是創新還是亂象?
#從都市規劃談新消費型態的衝擊
近期,外送平台Uber Eats與Food Panda屢屢發生外送員交通事故,也促使勞動部進行專案勞檢,認定兩家食物平台為「假承攬、真僱傭」,再次引發「新創/彈性」vs「納管/勞權」的辯論。作為立委競選人,我非常了解類似的狀況,會不斷的出現在變化快速的社會中,一方面要「鬆綁現有法令,鼓勵創新」,但另一方面卻得「補上法律漏洞,有效管理」,這兩種看似矛盾的作法,卻都是立委的職責。
大部分的討論都集中在工作型態與勞動權益上,但我今天希望提出的,是外送平台對我們整個城市環境的衝擊。
台灣有8成人口集中於都市,而根據調查,台灣13—64歲民眾,近七成為三餐外食人口,也是以都會比率為高。也就是說,外食消費的改變所帶來的商機非常大!目前單就Uber Eats與Food Panda兩家業者來說,已在國內十個以上城市提供服務,擁有5萬名以上外送員,各位一定會發現,這些外送員改變了午晚餐尖峰時段街頭的面貌。
到底我們的城市面對這種改變,會受到什麼影響? 而城市的環境,適合這樣的外送生態嗎? 以下我們就分為幾點來討論。
#經濟型態
外送平台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就是以「物流」取代「人流」,把消費者上門用餐或外帶這件事,用外送取代。對傳統外送的影響,則是整合了眾多資訊,並把過去店家需要自己經營的外送服務切割出來,變成「勞務委託合約」的外包模式,把效率催高,達到專業分工目的。
外送平台在經濟學上的正面效應,就是減少供需之間的資訊隔閡,降低媒合成本,提升市場效率。商家不用再尋找金店面、不用費勁心思宣傳,只要登錄就會出現在外送平台App上,減少了很多把錢丟到水裡的無效廣告。
然而,外送平台的盈利,並不全來自創新,其中有許多來自「規避固定成本」。例如大家都知道,定義為「承攬關係」的外送平台,勞工規範限制較少,這單純就反映2000年以來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外包經濟」興起,「非正規雇用」增加,所節省的成本,並非來自技術進步成果。另外,透過獎勵機制,外送平台鼓勵外送員多接單,驅使外送員利用超速、違停等方式增加效率,增加風險,但這些「#外部成本」變成社會與外送員本身吸收,消費者在享受這些好處時,必須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一切我們正共同承擔。
#商圈變化
當「物流」取代「人流」時,人潮不再流向街邊餐廳、傳統商圈甚至夜市,而是窩在家裡等外送。這樣的情形,自然會造成街邊店面競爭力下降,傳統商圈衰弱。如果要走出不同的路,那只能提升「用餐體驗」,或是更緊密的和網路平台結合,增加「網路業績」。
然而,一來這兩者對於大多數店家而言是互斥的,二來也只有具較多資本的業者能投資餐點以外的消費體驗(裝潢、服務等),最後大型餐廳或連鎖商家,較能透過長期分析外送數據、優化餐點組合、或加強投資平台上廣告來吸引消費者。
近期,家樂福、全家已陸續和外送平台展開合作,擴大可外送的品項。對於一個「物流」為上的經營體系來說,本身就擁有完整採購鍊、倉庫、到中央廚房「物流」體系的大型財團,顯然更具競爭力。因此除了街邊餐飲商圈衰弱外,更可預見的是獨立小店連網路都賣輸連鎖集團的「大者恆大」狀況。
網購的興起,已經對傳統商圈、傳統百貨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唯有強調差異化、體驗化的新型態購物中心得以繼續壯大。然而,這些購物中心業績也有更高的比重來自餐飲,在外送餐飲平台市佔率也提升後,對於城市零售業的衝擊,可能會是更全面的! 也會讓商圈更不容易匯集人潮。若是政府只懂得「增加停車位」、「商圈營造(換招牌辦活動)」來振興商圈,過去榮景是不可能回來的!
#交通衝擊
台灣的店家設計、公司設計,幾乎都沒有考慮過外送取件送件的空間,因此我們會看到大批機車在商家前等候取餐、在學校前等候送餐的奇景,這是因為我們的城市長久以來,都沒有規劃良好「物流」介面的結果。
另外,外送的即時「物流」,也和傳統可在離峰時段運輸的物流不同,常擠在尖峰一同出現,無法透過運輸管理分散運能,將進一步惡化交通,造成壅塞。而台灣的道路事故死亡率本來就達到先進國家如日本的4~5倍之多,當然外送事故率自然也會高,這是在一個已經很爛的交通體系上,集中增加更多的負擔,必然出現的結果。
如果我們要管理,就一定得讓商家、外送平台與外送員、消費者都共同承受這些外部成本,這也會消弭目前外送的強大競爭力。然而,強化道安並非針對外送業,而是都市進步與安全,不得不做的結構改革,在這期間,也一定會更嚴格地影響外送的效率,但難道我們值得為了這些便利,而不去改革,不去繼續強化道安嗎?
我要強調,現有的台灣交通環境,光是你出現在街上,都承受著過度的高風險,這不是透過「外送員納保」就能解決的,長遠來看,我們還是要透過制度改革、道路安全設計、運具使用習慣改變,去提升交通的安全。短期來看,業者或學校、機關,設置停等空間,納入都審設計規範,都需要檢討。
#城市規劃
面對人口擁擠、缺乏規劃、交通危險、污染與碳排放嚴峻的台灣城市環境,我一向主張,透過大眾運輸導向開發(TOD),來提升運輸效率、抑制私有運具數量、減緩都市蔓延、提升舊市區繁榮與活力。隨著運輸節點建構適合人步行、停留、活動的複合機能街區是TOD重要精神之一,這樣的發展,也有助於街邊商業、餐飲業的發展,以及整體城市的活力。 舉例而言,美國市中心餐廳密度最高的城市前兩名分別是紐約、波特蘭,都是致力於建立市中心大眾運輸服務的城市,這並非偶然。
外送平台的普及,一方面創造了新興商機,但另一方面也取代了餐飲業部分的服務工作,促使就業人口流向非正規雇用(你看到的案例有許多高薪,但長期比較研究告訴我們非正規雇用比率與薪資成反比)。 背後更巨大的改變,是改變我們的用餐習慣,促使商圈衰退,卻增加城市交通網的壓力。
我不認為我們該刻意去禁止、限制新的營業模式,反倒應該鼓勵創新產生。但對於新興營業模式造成的「外部性」,我們就一定要加以管理,同時我們也必須積極調整城市基礎建設,容納「物流型態改變」造成的衝擊,也鼓勵各方也提出「重振人流」,強化城市間人與人互動的創意。要和外送平台競爭合作的不只傳統餐飲業,更是城市規劃者的舊有思維!
「台灣外送平台市佔率」的推薦目錄:
台灣外送平台市佔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外送平台是創新還是亂象?
#從都市規劃談新消費型態的衝擊
近期,外送平台Uber Eats與Food Panda屢屢發生外送員交通事故,也促使勞動部進行專案勞檢,認定兩家食物平台為「假承攬、真僱傭」,再次引發「新創/彈性」vs「納管/勞權」的辯論。作為立委競選人,我非常了解類似的狀況,會不斷的出現在變化快速的社會中,一方面要「鬆綁現有法令,鼓勵創新」,但另一方面卻得「補上法律漏洞,有效管理」,這兩種看似矛盾的作法,卻都是立委的職責。
大部分的討論都集中在工作型態與勞動權益上,但我今天希望提出的,是外送平台對我們整個城市環境的衝擊。
台灣有8成人口集中於都市,而根據調查,台灣13—64歲民眾,近七成為三餐外食人口,也是以都會比率為高。也就是說,外食消費的改變所帶來的商機非常大!目前單就Uber Eats與Food Panda兩家業者來說,已在國內十個以上城市提供服務,擁有5萬名以上外送員,各位一定會發現,這些外送員改變了午晚餐尖峰時段街頭的面貌。
到底我們的城市面對這種改變,會受到什麼影響? 而城市的環境,適合這樣的外送生態嗎? 以下我們就分為幾點來討論。
#經濟型態
外送平台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就是以「物流」取代「人流」,把消費者上門用餐或外帶這件事,用外送取代。對傳統外送的影響,則是整合了眾多資訊,並把過去店家需要自己經營的外送服務切割出來,變成「勞務委託合約」的外包模式,把效率催高,達到專業分工目的。
外送平台在經濟學上的正面效應,就是減少供需之間的資訊隔閡,降低媒合成本,提升市場效率。商家不用再尋找金店面、不用費勁心思宣傳,只要登錄就會出現在外送平台App上,減少了很多把錢丟到水裡的無效廣告。
然而,外送平台的盈利,並不全來自創新,其中有許多來自「規避固定成本」。例如大家都知道,定義為「承攬關係」的外送平台,勞工規範限制較少,這單純就反映2000年以來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外包經濟」興起,「非正規雇用」增加,所節省的成本,並非來自技術進步成果。另外,透過獎勵機制,外送平台鼓勵外送員多接單,驅使外送員利用超速、違停等方式增加效率,增加風險,但這些「#外部成本」變成社會與外送員本身吸收,消費者在享受這些好處時,必須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一切我們正共同承擔。
#商圈變化
當「物流」取代「人流」時,人潮不再流向街邊餐廳、傳統商圈甚至夜市,而是窩在家裡等外送。這樣的情形,自然會造成街邊店面競爭力下降,傳統商圈衰弱。如果要走出不同的路,那只能提升「用餐體驗」,或是更緊密的和網路平台結合,增加「網路業績」。
然而,一來這兩者對於大多數店家而言是互斥的,二來也只有具較多資本的業者能投資餐點以外的消費體驗(裝潢、服務等),最後大型餐廳或連鎖商家,較能透過長期分析外送數據、優化餐點組合、或加強投資平台上廣告來吸引消費者。
近期,家樂福、全家已陸續和外送平台展開合作,擴大可外送的品項。對於一個「物流」為上的經營體系來說,本身就擁有完整採購鍊、倉庫、到中央廚房「物流」體系的大型財團,顯然更具競爭力。因此除了街邊餐飲商圈衰弱外,更可預見的是獨立小店連網路都賣輸連鎖集團的「大者恆大」狀況。
網購的興起,已經對傳統商圈、傳統百貨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唯有強調差異化、體驗化的新型態購物中心得以繼續壯大。然而,這些購物中心業績也有更高的比重來自餐飲,在外送餐飲平台市佔率也提升後,對於城市零售業的衝擊,可能會是更全面的! 也會讓商圈更不容易匯集人潮。若是政府只懂得「增加停車位」、「商圈營造(換招牌辦活動)」來振興商圈,過去榮景是不可能回來的!
#交通衝擊
台灣的店家設計、公司設計,幾乎都沒有考慮過外送取件送件的空間,因此我們會看到大批機車在商家前等候取餐、在學校前等候送餐的奇景,這是因為我們的城市長久以來,都沒有規劃良好「物流」介面的結果。
另外,外送的即時「物流」,也和傳統可在離峰時段運輸的物流不同,常擠在尖峰一同出現,無法透過運輸管理分散運能,將進一步惡化交通,造成壅塞。而台灣的道路事故死亡率本來就達到先進國家如日本的4~5倍之多,當然外送事故率自然也會高,這是在一個已經很爛的交通體系上,集中增加更多的負擔,必然出現的結果。
如果我們要管理,就一定得讓商家、外送平台與外送員、消費者都共同承受這些外部成本,這也會消弭目前外送的強大競爭力。然而,強化道安並非針對外送業,而是都市進步與安全,不得不做的結構改革,在這期間,也一定會更嚴格地影響外送的效率,但難道我們值得為了這些便利,而不去改革,不去繼續強化道安嗎?
我要強調,現有的台灣交通環境,光是你出現在街上,都承受著過度的高風險,這不是透過「外送員納保」就能解決的,長遠來看,我們還是要透過制度改革、道路安全設計、運具使用習慣改變,去提升交通的安全。短期來看,業者或學校、機關,設置停等空間,納入都審設計規範,都需要檢討。
#城市規劃
面對人口擁擠、缺乏規劃、交通危險、污染與碳排放嚴峻的台灣城市環境,我一向主張,透過大眾運輸導向開發(TOD),來提升運輸效率、抑制私有運具數量、減緩都市蔓延、提升舊市區繁榮與活力。隨著運輸節點建構適合人步行、停留、活動的複合機能街區是TOD重要精神之一,這樣的發展,也有助於街邊商業、餐飲業的發展,以及整體城市的活力。 舉例而言,美國市中心餐廳密度最高的城市前兩名分別是紐約、波特蘭,都是致力於建立市中心大眾運輸服務的城市,這並非偶然。
外送平台的普及,一方面創造了新興商機,但另一方面也取代了餐飲業部分的服務工作,促使就業人口流向非正規雇用(你看到的案例有許多高薪,但長期比較研究告訴我們非正規雇用比率與薪資成反比)。 背後更巨大的改變,是改變我們的用餐習慣,促使商圈衰退,卻增加城市交通網的壓力。
我不認為我們該刻意去禁止、限制新的營業模式,反倒應該鼓勵創新產生。但對於新興營業模式造成的「外部性」,我們就一定要加以管理,同時我們也必須積極調整城市基礎建設,容納「物流型態改變」造成的衝擊,也鼓勵各方也提出「重振人流」,強化城市間人與人互動的創意。要和外送平台競爭合作的不只傳統餐飲業,更是城市規劃者的舊有思維!
台灣外送平台市佔率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八卦
【產業地圖圖解】一張圖看懂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版圖
3個「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競爭地圖新情報news!
💡 外資雙雄+本土新創+異業跨界,形成台灣外送平台豐富產業生態
💡 2020年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可望突破全年百億規模
💡 2020年4月台灣外送平台滲透率創下2.79%歷史新高,且仍具高度成長潛力
==============================
2020年全球疫情下最耀眼的流通次產業,莫過於餐飲外送平台產業。以外送平台為核心,全球許多國家的餐飲業經營模式與店鋪型態都迎來了大幅度轉變。
2012年foodpanda進入台灣、2016年Uber Eats宣布登台,台灣餐飲外送市場逐步增溫。目前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第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台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其中擁有強大資本力量支撐的外資品牌foodpanda與Uber Eats先佔優勢顯著,遙遙領先的高覆蓋率使兩大品牌得以形成高選擇多元性、短配送時間的供給端優勢,並轉化成為高市佔率的競爭護城河。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另一項注目點在於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2015年成立的foodomo,背後擁有的是LINE PAY的資源支持。2016年推出的有無外送,經營主體為信義房屋子公司有無科技,同時與台灣大車隊子公司全球快遞形成策略合作,並在今年5月成為LINE SPOT串接外送服務的第一個配送夥伴。2020年初次嘗試跨足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同樣擁有知名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的投資支持。
在業者的積極推動下,台灣外送平台滲透率(外送平台在整體餐飲產業中的占比)由2019年初的0.24%,至2019年底攀升至1.02%。2020年疫情意外爆發,更使能夠延伸觸及消費者的「配送到宅服務」成為餐飲與零售業者的必備選項,帶動台灣外送平台消費金額於2020上半年同期成長近300%、單季消費金額首度突破30億新台幣、外送平台滲透率於2020年4月份創下2.79%的歷史新高,預估2020年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將有機會突破成為全年百億規模的產業類別。
搭載著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迅速成形,外送平台業者進一步著手將服務面向擴大至消費者多元生活需求之中。而實體零售通路商的正式進場,更使外送品項一舉由熟食餐飲擴及至日常用品,為外送市場撐起第二波成長動能。
不過,市場高速成長的同時也背負著「浴血奔跑」的風險與課題,外送平台健全的獲利模式仍未建立完成,對於上架店家的高抽成比例,以及對於外送人員的分潤模式及工作保障爭議,都是產業建構永續經營模式的挑戰。而雖然台灣整體外送市場規模激烈膨脹,但每單消費金額近兩年卻不斷下滑,2020年3月份跌破新台幣200元,窮忙隱憂猶如芒刺在背。
但相較於台灣多數流通次產業別平穩溫吞的成長節奏,挾帶爆發性成長力的「外送經濟」,加上外送平台對於將實體門店做為提供服務與雇用基礎的餐飲產業所形成的巨大影響,仍舊使外送平台產業成為今年以來台灣流通產業中最受注目的領域。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數據情報,繪製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競爭地圖,呈現各平台業者經營數據與合作競爭脈絡,同時一併提供台灣外送平台消費總金額、每單平均金額,以及外送平台滲透率等關鍵數據,並進一步提出4項觀察重點。分析全文請前往:https://reurl.cc/q8jV7g
📣外送平台產業規模高速膨脹,2020年消費金額有望突破百億
📣跨業大型集團間接參戰,搶進生活關聯支援服務布局
📣實體零售進場,外送平台解鎖一站式生活需求模式
📣高成長潛力受到注目,勞動爭議與盈利能力仍為關鍵課題
註記說明:
*產業競爭地圖:索引標籤代表該品牌於餐飲外送服務以外之關聯服務項目,包含自營商城、自營倉儲、快遞物流、開店平台、會員訂閱、訂位購票、系統服務、代購代買、線上支付、以及自有商品等10項。研究數據皆為企業或第三方研究機構公開資訊,經研究團隊程式爬取整理。部分企業因資訊揭露不足則未納入,敬請見諒。
*台灣外送平台產業規模:為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統計數據,透過台灣持卡人在台灣主要餐飲外送平台之信用卡消費資料進行分析。
*台灣餐飲業外送平台滲透率:計算方式為台灣外送平台產業規模 / 台灣餐飲業營業額(引用經濟部統計處發布數據,並剔除「外燴及團膳承包業」)。
-----------------------------------------------------
關聯閱讀:
台灣連鎖餐飲&觀光旅遊市佔率英雄榜:
https://reurl.cc/Ld281y
台日連鎖餐飲業獲利能力PK:
https://reurl.cc/148dQV
#產業地圖圖解
#餐飲產業
#物流產業
#零售產業
#生活產業
#電商產業
台灣外送平台市佔率 在 台灣外送平台市占率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八卦
台灣外送平台市占率 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台灣外送平台市占率,台灣外送平台排名,台灣外送平台市佔率,台灣外送平台有哪些 ... ... <看更多>
台灣外送平台市佔率 在 路上熊貓外送少了一大半(第9頁) 的八卦
82樓. 2023-03-23 11:04. 二個平台都差不多啦 大家還不都玩著養套殺的遊戲 想要市佔率的時候就灑錢下去補貼 拿到市占率了就要開始收費砍薪水賺回來 外送員 ... ... <看更多>
台灣外送平台市佔率 在 [新聞] iPhone15開賣!陸官媒稱反應淡電商驚曝-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
台灣人不要被台媒騙了
這裏説的是“美團”的3C銷售通路IPHONE暴漲
不是拼多多、淘寶、京東暴漲
美團雖然是老外賣平臺品牌,但是3c銷量一直是個弟弟。
電子平臺都是前二就吃掉90%的份額,美團蘋果銷量能暴漲13倍,説明3C電子銷路往年市占率有1%-2%就偷笑了,你品品
台媒素質像屎一樣
※ 引述《faryoo (說好話)》之銘言:
: iPhone15開賣!陸官媒稱反應淡 電商驚曝「銷量暴漲13倍」
: TVBS新聞網 / 編輯 蕭達多 報導
: iPhone 15系列正式開賣,而在中國大陸對公部門祭出相關禁令,加上華為推出Mate 60
: Pro,挾著「遙遙領先」氣勢搶在iPhone 15發布前上市,當地的買氣也因為民族情緒,顯
: 得有些詭譎。但嘴巴說不要,身體是不是很老實?此前,陸官媒稱本次iPhone更新沒有變
: 化、市場反應冷清;不過,開放預購當天蘋果官網在大陸地區一度塞爆當機;據陸媒近期
: 報導,電商平台公布數據顯示,iPhone 15相較上一代,銷量是暴漲了13倍之多。
: 據陸媒《快科技》22日報導,iPhone 15當天正式發售,除了官網與蘋果旗艦店外,就連
: 外送平台「美團」也加入本次的首發活動,而據「美團」公布數據顯示,iPhone 15系列
: 新品相較iPhone 14系列,銷量是漲了13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的銷售額是
: 全境前5。
: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的蘋果授權店與「美團」旗下百萬名外送員,合作「外送手機」覆蓋
: 率相當驚人,據指,與相較上次iPhone 14系列銷售額相比,深圳增1500%、廣州增1200
: %、上海增850%、杭州增720%、北京增560%。
: 另一方面,華為在8月底發布Mate 60系列手機,在陸社群一時佔滿「遙遙領先」等口號,
: 掀起一波愛國潮;《路透社》在上海採訪蘋果旗艦店外果粉,受訪民眾也回答的很保守。
: 陸官媒《北京衛視》在蘋果發表會當天報導,評論iPhone 15系列沒有「突破性創新」,
: 市場反應平淡,豈料3天後線上開始預購,蘋果大陸地區官網卻塞爆當機。
: 不僅只是「美團」,陸媒也指出,在「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平台,在正式開賣幾
: 分鐘便售罄一空、下次請早。除了可見中國大陸果粉消費力驚人,似乎也能聞到,這顆蘋
: 果風靡全球的香味,好像才是「遙遙領先」。
: https://news.tvbs.com.tw/tech/2252676
: 6.備註:
--
世界最長城市中軸線 成都,150公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h41147T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52.213.40 (中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5598283.A.461.html
※ 編輯: icrose (123.52.213.40 中國), 09/25/2023 07:32: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