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價
韓裔美籍的評論家Wesley Yang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搭巴士到加拿大,經過邊界的時候要下車通關,他收東西的時候,加拿大的邊防人員上車,大聲地催促他快點。Wesley Yang火大,「你沒有權力趕我,對我大吼大叫」。邊防無奈地搖搖頭說,「你一定是美國人。」Yang自己也嚇了一跳,一輩子尋求他亞裔身份認同的意義,卻冷不防給一個加拿大人突襲,把他的「美國人」身份給彰顯出來。
這是美國人從小就有的教育,個人的權利通天,你要為自己爭取權利,天皇老子再大,都沒有你的自由大。對比亞洲,甚至是歐陸國家,美國這種個人和政府公權力的關係,是完全巔倒過來的。我們在威權時代長大的人,雖然爭取到了民主,了解了自己的人權,但一碰到權威,連邊防人員這種小官小吏,我們都還是戰戰競競,不管來了美國多久,一旦碰上了,都還是沒有像美國人這麼坦然。所以美國人是這樣的,公權力欺負你了,你不平則鳴,找小官小吏的上司,不行,再找民意代表,還不行,再找律師、找媒體,告死他,一直吵一直鬧,也要取回公道。因為你知道這是有法治的國家,在上位的那些官們,都是你一票一票地投出來的。沒有王侯的共和國裡,因為眾生平等,所以沒有人可以隨意侵害你的自由。
這不是說美國不會有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不然就不會有洛城暴動,還有現在的BLM抗爭。人性本自私,人心又有許多陰暗不堪的角落,誰知道哪個不幸的機緣,就會造成天塌下來的壞事。但是這種由民主共和國立國精神所長期教育出來的國民,大部份都敢直視權威的。而且因為人人都可能是承受權力的對象,也可能是施加權力的對象,因此權力的使用,多半得謹慎小心,得注意因果報應的。這也是我常在開會的時候,感到頭痛的原因。「怎麼每個人都有這麼多話好講?主席你不能盡快裁決嗎?決定的好壞,差別又不大,怎不趕快定板就好?」還真不行,沒有讓想講話的每一個人把意見表達清楚,還真不算完成這民主程序,你不尊重個人,就準備給轟死。
但這種「不自由,毋寧死」的高貴美國心靈,放在冠狀病毒肆虐的當下,就真的是讓一個個無辜的人,因為自由而喪命。
有時候你看著這些「愚民」,打死不願戴口罩,你不禁會想,為什麼這樣子不把性命、公共衛生、科學當一回事的人,也和你一人一票?而且不只這樣,不把瘟疫當一回事的人,不只是愚昧的升斗小民,還是掌握權力的大官們。我們州的教育局,說中小學開學,至少一半要親授,不能全網路上課,教育局還說,「不建議各學區規定戴口罩」。現在的疫情,比三月學校關門的時候,還嚴重,怎麼現在就可以這麼輕鬆地開學?那先前的防備,是在莊孝維嗎?加州的橘郡,也不遑多讓,郡教育局不建議開學要求戴口罩或是社交隔離。而美國現在許多大城強制出門戴口罩,但這些規定,讓不少州長打回,「地方政府沒有權力規定戴口罩」。剎時,你以為口罩是毒品了。
不,口罩是「進化論」,有些人不相信,還不准學校教的。
有很多的理由,科學上、哲理上,甚至是法理上,都很清楚強制戴罩的必要性及合法性,但現在的美國就是做不到,自由比命大呀。
我常想,台灣或是紐西蘭這種規格的防疫,在美國是做不到的。台紐是孤立的海島,邊界可以徹底關閉,可以對每一個入境人士強制隔離檢疫,但美國不成。芝加哥說要疫情嚴重的十幾個州的州民,造訪芝加哥要自主隔離二週。這種命令,通常是自己定來爽的,不但沒有那個能力執行,連誰從外面進到芝加哥,都是沒辦法追踨調查的,隔離,隔個屁。芝加哥不是一個孤島,美國本土四十八州,也都不是。所以美國根本不用想台紐式的防疫政策。
大國如美國,要參考的是中國和德國。中國不用講了,說封城就封城,人民的自由,不在政策考量範圍內,所以現下好像控制住了。但美國不可能做這種事,聯邦主義下的主權分享原則,決定了主要負責防疫的機關是州政府。而就算再左的州長,都不敢搞中國式的封城。那德國總可以參考了吧?也不行,不要忘記八十年前,德國的集體性,造成了什麼恐怖的結果。德國雖然是民主國家,但德國人對官府、對自由的看法,還是和美國人大相逕庭,德國人做得到的事情,有些事,就還真的只有他們做得到。
就像小孩子看到新奇的玩意兒,但大人說危險不要碰,美國人就一定要自己碰碰看,德國人就會乖乖地不要碰,而中國人,因為大人知道沒人管的時候,一定會碰,所以大人先把他手綁了起來。但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死即生,所以在自由與危險之間的取捨,長期來說,美國的方法才是對的,這也是二百多年的發展下來,美國變成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原因。沒有任何的人為障礙,可以擋住億萬美國人想要自由的心靈,想要出人頭地、發揮己長、發財致富、貢獻人群的渴望。自由是創作發達、努力生產的燃料,奴隸是沒有能力和意願生產的,萬年的人類歷史早就告訴我們了。
你會說,開什麼玩笑,現在是講自由的時候嗎?就算是自由,也有限度的,古典自由主義也不主張這種無限制的自由,不是嗎?當不戴口罩的人在街上行走、在學校、辦公室高聲闊談的時候,他就可能散播病毒,這麼明顯的外部性,政府還不干預嗎?
是。但你怎麼知道口罩一定可以防疫?
科學家都告訴你戴口罩可以防疫了,證據都擺在那裡了,還有什麼好討論的?
也許大部份的科學家都同意口罩有用,但「共識」不是科學前進的理由,科學不是投票投出來的,不是你去算一算,支持相對論的物理學家比較多,所以相對論就是對的。科學的發現之所以成為真理,是因為懷疑的人,再沒有任何可以找出來的漏洞,所以才成為共同接受的理論。所以科學,要有人懷疑,還要有人不斷地反證。科學只有真理,沒有共識。因此,當川普總統不戴口罩的時候,科學家的工作,不是訴諸「民主」,不是仰賴「專家共識」,而是把證據丟在他的臉上,讓他吃下去。而川普現在也真的吃下去了,這些不信邪的州長,現在也一個個跪在證據面前,不是嗎?這樣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個人的決定,都是思考過而願意信服的。十四億的中國人戴口罩,戴上去很快,但了解口罩的道理的人有多少?
對比美國和中國的防疫的舉措,也許你很容易指出美國的愚蠢,但這個「愚蠢」才是把三億多的人真正當成人,而不是奴隸的正確作法,這個「不相信」的態度,才讓美國變成全世界科學最發達的地方。「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你喜歡瘟疫很快壓下去,但我認為自由是有代價的,美國只是在付這個代價而已,沒什麼了不起,但中國只要還是這個制度,就永遠不會有劃時代的創作發明,也永遠當不了世界第一。
說雖如此,美國好些個笨蛋,有時候還真讓人難以忍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猶太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丘引 內容簡介: 十三歲成年、遵守「西達喀」行善、愛吃中國菜也打麻將 打破世人刻板印象,猶太文化第一手貼身觀察 猶太人是個古老的民族,從古典《聖經》記載到遍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 精神分析學之父佛洛伊德、作曲家馬勒、哲...
古典物理學家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諾獎得主哈佛演講:生命太短暫,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今年的畢業季即將到來,走出校門的年輕學子第一次真正獨立面對人生選擇。
跟大家分享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朱棣文總結過往人生的幾次選擇:從研究轉向教學,再轉向從政,以親身經歷給予年輕學子忠告:“生命太短暫,所以不能空手走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
詼諧、睿智,值得一看。
01 至少我是一個“書呆子”(A Nerd)
感謝你們,讓我有機會同你們一起分享這個美妙的日子。
我不太肯定,自己夠得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人這樣的殊榮。
去年登上這個講臺的是,英國億萬身家的小說家J.K羅琳女士,她最早是一個古典文學的學生。前年站在這裡的是比爾·蓋茨先生,他是一個超級富翁、一個慈善家和“電腦癡”(computer nerd)。今年很遺憾,你們的演講人是我,雖然我不是很有錢,但是至少我是一個“書呆子“(nerd)。
02 諾貝爾物理學獎VS母親的肯定
我很感激哈佛大學給我榮譽學位,這對我很重要,也許比你們會想到的還要重要。要知道,在學術上,我是我們家的異類。我的哥哥在麻省理工學院得到醫學博士,在哈佛大學得到哲學博士;我的弟弟在哈佛大學得到一個法律學位。
我本人得到諾貝爾獎的時候,我想我的媽媽會高興。但是,我錯了。消息公佈的那天早上,我給她打電話,她聽了只說:“這是好消息,不過我想知道,你下次什麼時候來看我?”如今在我們兄弟當中,我最終也拿到了哈佛學位,我想這一次,她會感到滿意。
03 生命太短暫,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接下來的第二樂章是送上門的忠告。這樣的忠告很少有價值,幾乎註定被忘記,永遠不會被實踐。但是,就像王爾德說的:“對於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給別人,因為它對你沒有任何用處。”所以,下面就是我的忠告。
第一,取得成就的時候,不要忘記前人。要感謝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謝那些啟發過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謝那些上不好課的教授,因為他們迫使你自學。從整體看,自學能力是優秀的文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將成為你成功的關鍵。你還要去擁抱你的同學,感謝他們同你進行過的許多次徹夜長談,這為你的教育帶來了無法衡量的價值。當然,你還要感謝哈佛大學。不過即使你忘了這一點,校友會也會來提醒你。
第二,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中,做一個慷慨大方的人。在任何談判中,都把最後一點點利益留給對方。不要把桌上的錢都拿走。在合作中,不要把榮譽留給自己。成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應獲得全部榮譽的90%。電影《Harvey》中,Jimmy Stewart扮演的角色Elwood P. Dowd,就完全理解這一點。他說:“多年前,母親曾經對我說,‘Elwood,活在這個世界上,你要麼做一個聰明人,要麼做一個好人。’”我做聰明人,已經做了好多年了……但是,我推薦你們做好人。你們可以引用我這句話。
我的第三個忠告是,當你開始生活的新階段時,請跟隨你的愛好。如果你沒有愛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甘休。生命太短暫,所以不能空手走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我在你們這個年齡,是超級的一根筋,我的目標就是非成為物理學家不可。本科畢業後,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又待了8年,讀完了研究生,做完了博士後,然後去貝爾實驗室待了9年。在這些年中,我關注的中心和職業上的全部樂趣,都來自物理學。
04 驕傲之源是你觸及的生命和創造的不同
我還有最後一個忠告,就是說興趣愛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應該只考慮興趣愛好。當你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你需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自豪。物質生活和你實現的佔有欲,都不會產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響、被你改變過的人和事,才會讓你產生自豪。
在貝爾實驗室待了9年後,我決定離開這個溫暖舒適的象牙塔,走進我眼中的“真實世界”——大學。我對貝爾實驗室的看法,可以引用Mary Poppins的話,“實際上十全十美”。但是,我想離開那種僅僅是科學論文的生活。我要去教書,培育我自己在科學上的後代。
我在斯坦福大學有一個好友兼傑出同事Ted Geballe。他也是從伯克利分校去了貝爾實驗室,幾年前又離開貝爾實驗室去了斯坦福大學。他對我們的動機做出了最佳描述:
“在大學工作,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生。他們生機勃勃,充滿熱情,思想自由,還沒被生活的重壓改變。雖然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他們是這個社會中你能找到的最佳受眾。如果生命中只有一段時間是思想自由和充滿創造力,那麼那段時間就是你在讀大學。進校時,學生們對課本上的一字一句毫不懷疑,漸漸地,他們發現課本和教授並不是無所不知的,於是他們開始獨立思考。從那時起,就是我開始向他們學習了。”
我教過的學生、帶過的博士後、合作過的年輕同事,都非常優秀。他們中有30多人,現在已經是教授了。他們所在的研究機構有不少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其中就包括哈佛大學。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即使現在,我偶爾還會週末上網,向現在還從事生物物理學研究的學生請教。
我懷著回報社會的想法,開始了教學生涯。我的一生中,得到的多於我付出的,所以我要回報社會。
各位同學,你們在我們的未來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當你們追求個人的志向時,我希望你們也會發揚奉獻精神,積極發聲,在大大小小各個方面幫助改進這個世界。這會給你們帶來最大的滿足感。
最後,請接受我最熱烈的祝賀。希望你們成功,也希望你們保護和拯救我們這個星球,為了你們的孩子,以及未來所有的孩子。
古典物理學家 在 Zass17 怪圖隨便看 Facebook 八卦
【海森堡】
#學業駭客 #電視梗圖
#秒懂國家 #印度日常
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學派」代表性人物。1933年,海森堡因為「創立量子力學以及由此導致的氫的同素異形體的發現」而獲得1932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給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矩陣力學),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又稱「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和S矩陣理論等。他的《量子論的物理學原理》是量子力學領域的一部古典著作
古典物理學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猶太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丘引
內容簡介:
十三歲成年、遵守「西達喀」行善、愛吃中國菜也打麻將
打破世人刻板印象,猶太文化第一手貼身觀察
猶太人是個古老的民族,從古典《聖經》記載到遍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
精神分析學之父佛洛伊德、作曲家馬勒、哲學家史賓諾沙、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社會經濟哲學家馬克思、現代藝術創始人畢卡索、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演員丹尼爾‧戴路易斯、臉書創始人馬克‧祖克柏、歌手巴布‧狄倫等,都是猶太人或有部分猶太人血統。
為什麼猶太人僅占全球0.2%人口數,在各領域表現卻如此出色、成功?相關討論很多,卻沒有絕對答案,而這正是猶太人所思所想、如此生活的重大祕密。
本書作者寫出第一手觀察與交往的猶太朋友的生活面貌及他們的想法觀念,讓我們看見猶太人真實的一面。
作者簡介:丘引
自助旅行作家/專欄作家/親子作家/老年學作家/多元文化和跨宗教熱愛者/出版22本書(臺灣和中國)
說多語,目前持續學習希伯來文中
常出席美國不同猶太會堂的安息日、逾越節、贖罪節、新年等活動
曾擔任報社主筆、師大人文課程講師、電視八點檔編劇、專欄作家
自助旅行五十多國後,放逐到美國求學迄今
曾經循著摩西和以色列人的腳步,走訪埃及
跟著他們過紅海,到西奈山和曠野流浪
又隨著他們到達約旦的尼布山,隔著約旦河眺望「牛奶與蜜之地」
而後到死海,才跟著約書亞和以色列人進入耶路撒冷
該旅程於1998年出版成《埃及、約旦、以色列逍遙遊》一書。丘引是臺灣第一個介紹這三個國家的旅行作家,也是第一個出版希臘和土耳其旅行書《希臘、土耳其精緻深度之旅》的旅行作家,屬於臺灣前鋒的旅行家。丘引的著作《後青春:優雅的老》,榮獲衛生福利部2014優良好書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sp_SiwQr4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2gGMO-Jt1FECHGd-co33zY4wIWQ)
古典物理學家 在 Re: [閒聊] 虎鯨有沒有可能是無意中觸犯了什麼禁忌- c_chat 的八卦
... 講鬼有沒有意識跟意識怎麼保留就是個問題要解決就是抓到一個物理學家的 ... 的問題我也覺得很頭大現在宏觀世界的力學還是建立在牛頓古典力學上要 ... ... <看更多>
古典物理學家 在 Re: [閒聊] 虎鯨有沒有可能是無意中觸犯了什麼禁忌 - PTT Web 的八卦
... 講鬼有沒有意識跟意識怎麼保留就是個問題要解決就是抓到一個物理學家的 ... 的問題我也覺得很頭大現在宏觀世界的力學還是建立在牛頓古典力學上要 ... ... <看更多>
古典物理學家 在 100-2-1st 一年級物理 的八卦
下列五位傑出的科學家,哪一位不是物理學家? ... 解析 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古典力學的理論體系已經完備。1864年馬克士威提出一組四個方程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