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於大銀幕觀賞的《#感官世界》今天正式上映,平心而論現在其實還驚魂未定,雖說已不是首度接受大島渚的震撼教育,可如此清晰、如此真實於眼前上演,確實還是人生第一次。也多虧 4K 修復,終於看清楚過去電腦上模模糊糊的事物,好比神情,好比雞蛋,然後甫步出影廳,就從盛情難卻的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顆還散發餘溫的水煮蛋,在胃口盡失的當下覺得真是貼心,真是尷尬。
選一張幕後側拍相對安全許多,片商做這部電影想來也是難為,發張劇照還必須冒著隨時可能被不清楚狀況的衛道人士檢舉的風險,但一生只要在大銀幕上看過一次這部曾被日本政府視為傷風敗俗的傳奇情色藝術片,似乎就會圓滿了人生的某個不知名面向,不但拓展三觀、瞠目結舌,還會不禁讚嘆起日本文化的病態極限只有日本文化可以突破,處理起一覽無遺的赤裸性愛場景,捕捉的並非俗不可耐的香豔刺激,而是人們面對情慾時極其濃烈的真實樣貌,電影藝術紮實改變了大眾眼中對於曾經撼動日本社會「阿部定事件」的現實紋理。
「若沒有將一切燃燒殆盡的愛,如何留下一片焦原?」
《感官世界》像是格雷安葛林筆下更幽黯獵奇的凡夫俗子墮落愛情,彷彿置身沒有地圖的沙漠裡,迷失了方向與理智,剩下無數失去理智的妒與恨,無論往哪裡走,都無法憑著不在乎時間、不在乎未來的片刻活下去。但令人百般疑惑的是,究竟沒有太多時間深入交談、認識、了解彼此的阿部定和吉藏之間是單純的慾望,還是更難分難解的愛情?若是愛,那也是無異於普遍的愛情嗎?若不是,難道世間還存在著別種無法定義的愛情嗎?有時候那無關乎道德,問不了是非,體現了永恆,在愛情與毀滅之際,持續挑起世世代代的人們對於理智與慾望的反覆掙扎。
這部電影的收尾是繼《原罪犯》後更令人沒膽直視的駭人結局,遮遮掩掩的視線從銀幕一隅剩下指縫透光,可以看到些許鮮明色彩與陰影晃動,在字幕跑完後終於敢挪開雙手,重新思考劇中人物直視死亡的儀式性象徵,跟隨導演追究所謂被明令禁止的議題上,從藝術價值潛入更深一層的心境面對人性與時代勾勒出的各種輪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影 你都喜歡看怎樣的電影呢?今天就要來幫大家整理一下這些結局讓你跌破眼鏡的電影唷!怕大家覺得時光太遙遠 也比較難找到片源,所以我們就用爛番茄的分數來排名囉! ◇◇◇◇◇ 追蹤Jon和Sherry的 IG帳號: sherry__jon (是兩個底線唷~) ◇◇◇◇◇ 1:02 佈局Con...
「原罪犯 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膝關節 Facebook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 Youtube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影評] 原罪犯-停格的悲劇-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導演一直都在暗示你發現了嗎?丨《老男孩/原罪犯》中的符號 ... 的評價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請益] 黑特!原罪犯到底神在哪裡?(含無雷介紹)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新聞] 票房慘、海報挨告美版「老男孩」落魄 的評價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原罪犯劇情疑問...(有大雷) 的評價
- 關於原罪犯 結局 在 美麗原罪犯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原罪犯 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這也是這幾天感到極為興奮的消息之一呀,近年來讀到相當喜歡的小說,同時也是 2016 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同情者》The Sympathizer,作者阮越清前日親自在網路上宣佈,自己的作品確定將由享譽國際的南韓名導《原罪犯》、《下女的誘惑》朴贊郁執導,為品質保證的 A24 獨立電影公司改編成電視影集,書中有不少篇幅以越戰史詩電影《現代啟示錄》為背景,不知是否也會成為影集的一部分,讓人非常期待。
⠀⠀⠀⠀⠀
▍博客來:https://bit.ly/3t3KcyC
⠀⠀⠀⠀⠀
《同情者》小說在台灣推出約莫是三年前左右,當時一讀之下驚為天人,瞬間成為 2018 年最喜歡的書籍,全書 429 頁是最剛好的迷人厚度,從西貢淪陷開始,透過戰爭的共通性打造出故事格局的時大時小、時遠時近,大到呈現大時代下毫無自主權的國家生存困境,凌駕於歷史、政治與種族之上,小到以一個間諜與私生子的內心自白發出真實而赤裸的疾呼,撼動了當今美國視角所奠定出的荒謬表象。
⠀⠀⠀⠀⠀
現年五十歲的美國作家阮越清 1971 年出生於越南,四歲時面臨了西貢淪陷,舉家遷移至美國賓州特別設立的四個越南難民營之一,搬了幾次家最終定居於加州的聖荷西,後來在當地開設第一間販售越南食品的雜貨店,阮越清也於此處長大成人,於 Berkeley 取得博士學位,最終定居洛杉磯並在南加大授課。《同情者》是他 2015 年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以 25 萬字的篇幅撼動世界文壇,大大小小獲獎無數,甚至一舉奪下 2016 年的普立茲小說獎,也被多家權威媒體選為 2015 的年度書籍之一,書評紛紛盛讚其獨一無二的寫作手法,紐約時報稱之為「特技表演 acrobatic ability」,以第一人稱的主觀自述和外來者的旁觀者清平衡了匿名主角的兩個世界,更與多位文學巨擘相提並論。
⠀⠀⠀⠀⠀
「俯視著我自己,我依然能看見大人體內住著一個小孩,小孩體內住著一個大人。我始終都是分裂的,儘管並不完全是我的錯。雖然是我自己選擇過雙重生活並成為有雙重心思的人,但別人老是喊我雜種,不這麼選也很難。我們國家本身也受到詛咒,也分裂為南北變成雜種,如果說我們是自己選擇分裂、選擇死在這場不文明的戰爭中,也只算說對了一部分。我們並未選擇讓法國人貶低我們,讓他們把我們分裂成北中南這不神聖的三位一體,也未選擇被轉手給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大強權,進一步分裂為二,然後又在一盤冷戰棋賽中被分配到戰鬥部隊的角色,這是穿西裝打領帶的白人在有空調的室內下的一盤棋。」
⠀⠀⠀⠀⠀
就如《鬥陣俱樂部》,由一個從未透露出姓名的第一人稱敘述,以倒敘法的方式於第一頁開門見山表示,自己是一名間諜、臥底、特務、雙面人,也是雙心人,受美國教育的法越混血私生子,似乎在這個偌大的世界裡沒有一點容身之處,在美國他始終是外來者,同時身為北越共產黨的特務和南越共和國的軍官,讓他在對錯、是非與黑白的解讀更為複雜,一如各國複雜的政治,一如眼前複雜的世界。
⠀⠀⠀⠀⠀
打從西貢淪陷或西貢解放的那一天開始,他是贏家也是輸家,抓住最後一個機會隨美軍撤離越南,在人人自保的逃亡過程中,即使各自忠於自身的政治理念,彼此誓死不放的永遠都是手掌攤開歃血為盟的結拜兄弟,眼裡看見的是每一個渴求存活的性命,經歷了生離死別,望盡了人間煉獄,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再度踏上美國的領土,在洛杉磯繼續展開顛沛流離的難民生活。
⠀⠀⠀⠀⠀
這段日子,他謀得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工作,展開兩段見不得光無法善終的關係,過著只吃冷凍食品度日的陰暗生活,甚至遠赴菲律賓協助名導拍攝好萊塢眼裡的越戰電影,差一點因此丟了性命,但私底下一方面跟隨著將軍,意圖在美國集結一支越南軍隊光復被共產黨吞噬的家園,另一方面也將這項消息不間斷的秘密透露給北越組織的成員。
⠀⠀⠀⠀⠀
「我們的成功或失敗不是因為財富或運氣,我們會成功是因為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模式和我們該做的事,失敗則是因為別人比我們更了解。」
⠀⠀⠀⠀⠀
透過主角敏銳又扭曲的解讀,和一丁點的嘲諷,在理解與掙扎之間尋找微乎其微的自我認同,一針見血的拋給世界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重新認識戰爭的悲涼,大膽審視戰爭帶來的雙面影響。他心始終向著越南,卻早已被美國教育得裡外不是人,有時從西方的角度看祖國,有時從革命份子的角度看祖國,有時從失根的角度看祖國,夾雜強烈的痛苦與力量,反覆探討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深刻透視文化與環境造成的認知差異。
⠀⠀⠀⠀⠀
從獨白認罪的第一人稱巧妙細膩的探討著雙面文化強碰之下的衝突,處處充斥著無語問蒼天的迷惘困惑,與自己思辨同時與讀者對話,精準剖析的字裡行間滿是心酸與痛楚,在環環相扣的縝密佈局與華麗不流於堆砌的筆觸中,蘊藏了文字所能傳遞出的偉大力量,那就是愛與熱情、尊嚴與存活、理解與接受、流血與包容、深度與智慧。
⠀⠀⠀⠀⠀
以歷史事實為縱軸,以虛構人生為橫軸,縱橫交織出世界眼裡的越戰與越南眼裡的越戰。在東方與西方的共生、傳統與新潮的碰撞、民主與共產的撕裂裡,他擅長描繪受混亂與恐懼交雜的心境,經由人的主觀感受為出發點,模糊了道德的底線,平衡了善惡的分野,再從人物之間的激盪推進劇情轉折、加深情緒對立。更驚人的是《同情者》的結局急轉直下,氣勢萬鈞也令人瞠目結舌,更讓凌駕血緣卻生不逢時的友誼徹底貫穿首尾,在滿是偽裝的表象世界裡看見感人至深的真實情感,阮越清書寫戰爭抹不去的殘破,也緊抓時間沖不淡的情與義。
⠀⠀⠀⠀⠀
阮越清特地在台灣出版的《同情者》裡加入一段話,讓人不禁省視自己的定位與國家的定位,在戰爭雙輸與戰爭遺毒的共通性下台灣也曾被殖民被分割,東西方強碰的雙面性矛盾更存在我們血液中汩汩流動,轉頭凝視著現在動盪的政治局勢,過去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賠上的一切豈又合乎人道,我們在面對這些歷史的沈重傷痛時該如何記住與釋懷,如何不讓仇恨持續撕裂國家人民,更是他撰寫《同情者》的初衷,同時屬於這個世代越南與台灣的共同記憶。
⠀⠀⠀⠀⠀
⠀⠀⠀⠀⠀
⠀⠀⠀⠀⠀
▍延伸書單推薦:
⠀⠀⠀⠀⠀
《#流亡者》阮越清:https://bit.ly/3t76BuT
《#沉靜的美國人》格雷安葛林:https://bit.ly/321W8Ff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王鷗行:https://bit.ly/3rueAB7
《#維多利亞三部曲》莎拉華特絲:https://bit.ly/2Ra6lNx
原罪犯 結局 在 膝關節 Facebook 八卦
《不可饒恕》,晚了9年我才看這部片。前面劇情稍嫌冗長陳悶,但最後證明那些謎團白費力的設定,就是為了最後15分鐘的可怕結局。韓國電影的逆轉結局,很多給足觀眾巨大道德反感與沈重窒息感,在無能為力的嘆息之中,感受人性最掙扎的幽微恐懼。
從《原罪犯》(Oldboy)一路以來的驚悚作品,去道德論述中心之後,為了復仇,你可以忍受人性扭曲到什麼程度?為了生存,你可以崩毀掉你信仰的價值觀幾分?
韓國犯罪類型電影,總體品質應該是連好萊塢都望塵莫及的。
原罪犯 結局 在 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 Youtube 的評價
#電影
你都喜歡看怎樣的電影呢?今天就要來幫大家整理一下這些結局讓你跌破眼鏡的電影唷!怕大家覺得時光太遙遠 也比較難找到片源,所以我們就用爛番茄的分數來排名囉!
◇◇◇◇◇
追蹤Jon和Sherry的 IG帳號: sherry__jon
(是兩個底線唷~)
◇◇◇◇◇
1:02 佈局Contratiempo/The Invisible Guest (2016)
2:03 迷霧驚魂The Mist(2007)
3:11 驚悚Primal Fear(1996)
3:55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
5:11 完美陌生人Perfect Strangers(2016)
6:48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1999)
8:01 私法爭鋒Prisoners(2013)
8:54 火線追緝令 Seven (1995)
10:57 原罪犯Old Boy(2003)
12:16 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201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5MszUSlXWo/hqdefault.jpg)
原罪犯 結局 在 導演一直都在暗示你發現了嗎?丨《老男孩/原罪犯》中的符號 ...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老男孩》(OLD BOY, 又名《 原罪犯 》)是一部超前到可怕的作品,目前來說,我覺得網路上關於這部電影的影片沒有一部能夠讓我滿意,索性就自己來做了 ... ... <看更多>
原罪犯 結局 在 [請益] 黑特!原罪犯到底神在哪裡?(含無雷介紹) - 看板movie 的八卦
是一部很無聊沉悶的電影這次會看是因為寄身上流風潮看到有心得文提到韓片三大神作所以重看結局真相是很瞎又很無聊,老實說也沒有什麼震撼性殺人回憶 ... ... <看更多>
原罪犯 結局 在 [影評] 原罪犯-停格的悲劇-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https://www.wretch.cc/blog/milstein&article_id=9561395
原罪犯-停格的悲劇
電影的開頭,是喝醉酒的吳大秀在警察局裡發酒瘋,他面對著鏡頭(面對著警
察)們失態的胡言亂語,一番折騰之後,他的朋友珠樺終於才來把他保了出去
。這一段戲裡,警察的臉孔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維繫著人類社會的司法在
鏡頭裡的缺席,預示了電影將被安放在一個與人類社會文明疏離的環境之中。
人類文明逐漸發展出的那些掩蓋了人類自我慾望的限制,如法律、道德、倫理
,導演在電影的起頭就將這些解放,當人性最原始的欲望的豋場時,才顯的焦
點集中。
圓罪犯整部電影可說是一個悲劇故事的停格與再撥放中間的時空,停格在主角
的悲劇選擇之前,在他作出抉擇之後結束。體現的並不是面對教條的奮鬥與人
性昇華,而是在那個「選擇」之前,兩個人的路途。那條路是人性陰暗殘酷的
復仇之道。
(以下內容牽涉到電影劇情)
李素兒和李宇鎮兄妹倆人的父母,在電影裡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李宇鎮的原
始情慾的對象自然的就落到姐姐李素兒的身上。不存在的父親正合乎邏輯的讓
李宇鎮弒父的壓抑無從出現,也就無從透過對弒父的壓抑以及學習父親的形象
而導入超我的意識。情慾的自由讓他與親姊的亂倫之愛沒有阻礙。
但是即使沒有父親來壓抑李宇鎮,社會上的壓力自然的也會加諸於他們之上。
就在李素兒用鏡子觀看著弟弟忘情的吸吮著她的乳房,以及自己慈母般的表情
之時,也突然的驚覺窗外窺視的目光。霎那間,代表著壓抑人性原始慾望的社
會之力也就加諸在姐弟倆身上了。這一幕的戲劇爆炸力實在筆墨難以形容。
然而吳大秀本身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姊弟關係,因此當他對好友珠樺講這件事
情之後,事情是以「李素兒是個蕩婦,隨便和人上床」這樣的謠言散佈出去的
。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李大秀講完之後自己也就忘記了。電影的後段,我們跟著
吳大秀追查自己被囚禁的線索時,吳大秀才知道,因為這個謠言,導致後來李
素兒自殺了。
李素兒為什麼自殺?李宇鎮又為什麼要報復吳大秀?
如果理解為李宇鎮是因為吳大秀無心的散佈出謠言,導致姊姊因人言可畏而自
殺,因此精心設計了這樁劇碼來報復吳大秀的話,那麼就和電影中,吳大秀追
尋自己被囚禁的理由所得到的答案一樣。
但是當吳大秀對李宇鎮說出這番情節時,並且表示「我贏了」之後,李宇鎮的
反應卻是不屑的啞然失笑,因此可以知道這並非真正的答案。這個答案也無法
解釋之後兩人的對話以及情節,更無法循此線索去理解後來的戲劇衝突,以及
李宇鎮在達到目的之後卻舉槍自盡的理由。
電影中,吳大秀詢問的理髮店老闆娘說了:「無聊!即使是天主教學校,她也
不會為了那種謠言而尋死。」當提及真正的理由時,卻只知跟她不知道名字的
男友有關。
男友是誰?
這個問題的追問竟然回到了珠樺上,高中時的珠樺怎麼說?
「大秀最清楚。」
因此謠言是從珠樺散佈出去的,珠樺也只是繪聲繪影的說李素兒是個蕩婦。而
這樣的理由似乎不夠解釋素兒的死。
必須以宇鎮的角度方能理解這齣悲劇。當素兒瞥見兩人的亂倫被別人看見之後
,原本兩人封閉的世界就產生了裂縫。「有人知道」這樣的事實便被確立。兩
人於是被迫對抗那份壓抑兩人亂倫衝動的力量。但是這份力量卻隨著大秀的轉
學而化為抽象。有弒父的衝動之後才有與之反作用的壓抑。這份衝動--壓抑
的過程是人類進入社會必須的過程。父親的形象在這個過程中從單純的血親演
化成禁忌的圖騰,以及社會的權威教條。人必須透過服從這個權威而逐漸進入
社會。而如今宇鎮和素兒倆人卻沒有對象,而只能繼續承受「有人知道」這件
事實帶給她們的巨大壓力。
謠言只是壓力的面貌之一,「素兒是蕩婦」把素兒和「背德不潔」做了聯結,
都可理解為那個未知的對象對於她的亂倫事實的另一種指責。而在這樣無法施
力無法反擊也無法針對父親去慢慢建構對社會教條的服從的適應的情況下,素
兒和宇鎮只能做出決定。這個抉擇便是兩個人類面對自己赤裸裸的慾望和社會
的衝突之後,基於自由意志所做的決定。素兒說:「我不後悔,記得我。」電
影對這段過程雖然沒有過多的著墨,但是這個決定既是對於人類慾望與社會教
條之衝突的反擊,其實是帶有悲劇精神的。
但是,這是李宇鎮的決定嗎?他的自由意志真是這樣認為的嗎?
顯然不是。
電影在開頭、中間、以及後段出現了三次一樣的鏡頭:
一、大秀緊拉著準備跳樓的陌生人的領帶,那位陌生人的身體,幾乎是騰空的
突出於高樓之外,他的生命緊繫於大秀的手上。
二、電影開始倒敘,直到大秀被囚禁十五年後脫逃之後,在頂樓上遇到的第一
個人,他正準備跳樓自殺。原來電影的開頭就是這裡。
三、電梯裡的宇鎮回到年少的自己,緊抓著素兒的手,她的身體懸空在水壩壩
體之外,僅靠著宇鎮而維持著不墜落。
大秀對想要尋死的陌生人說:「先聽聽我的故事。」當他說完了自己的經歷之
後,陌生人正要開始訴說自己的際遇時,大秀完全不理會而掉頭離去,於是那
位陌生人最後仍然選擇跳樓身亡。
不同的是,素兒是自己把手鬆脫,而墜落到水壩湖中溺死的,留下仍然不甘願
的宇鎮的,伸著雙手哭泣。此刻,宇鎮踏上了他的復仇之路。
「復仇」是表層的字眼,是動詞,但是隱藏在動詞之下,驅策整個事件的動機
核心不只如此單純,宇鎮的意圖是策劃了另一齣悲劇,一齣和他一樣的亂倫悲
劇。跟發生在他自己身上一樣的悲劇,他沒有辦法以自己的意志超脫其上,對
他而言,人性無法得到完滿,他沒有獲得洗滌,因此隱藏在復仇這個行為之下
的,其實是他希望藉由悲劇得到昇華的意圖。
當吳大秀自以為得到勝利,自以為明白了這整齣被加諸其上的殘酷是來自於他
的散佈謠言之後,宇鎮臉上的訕笑正是對於吳大秀的理解錯誤的取笑,之後類
似憤怒、悲傷的怪異表情也是同時對於其悲劇意圖不被理解的悲傷。
「你的謠言散佈開來,到後來,素兒也真的就相信自己懷了孕。」
「是你的謠言使她懷孕的」
宇鎮和素兒的悲劇裡,決定是兩人共同作的。對於素兒的死亡,宇鎮心理知道
這是基於意志所做的決定。這個決定也是為這個悲劇得到完滿的正確,可是令
一方面,宇鎮的意志還沒有到達自這個悲劇昇華的準備,理性意志渴望素兒的
死和那份出於慾望,希望素兒繼續留著的本能,兩者產生了衝突,這時,為了
轉移心理那「希望素兒死」的罪惡感,因此才會說出「是你的謠言使素兒懷孕
」這樣的話。
素兒的懷孕就是象徵著社會教條的「父親」所造成的。因為社會侵犯了兩人的
封閉世界,玷污了兩人純粹而原始的畸戀,使得兩人的愛戀因為外界教條逼迫
他們有了「必須壓抑」的壓力。這時,為了使兩人的欲望保持純淨,必須排除
外力的汙染,也就是那個肚子裡的種。因此,「死亡」成了兩人在這個悲劇裡
唯一的解答。
宇鎮的復仇是他抗衡外力而做的奮鬥的延伸。他要消滅那個致使兩人的欲望被
玷污的源頭,他的對象不單單只是無心散佈出謠言的吳大秀,而是吳大秀所象
徵的「父親」,或者說是整個人類文明。把整個文明也拖入他策劃的悲劇裡,
他要觀看,並且希望得到解答,希望得到昇華。
「問題不在於我為什麼要把你關起來,而在於我為什麼要把你放出來,而且要
關你十五年!」
是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宇鎮策劃的悲劇必須要等待十五年,足以使女孩成長為
女人,性徵足夠成熟而有誘惑力,以及使大秀認不出自己的親生女兒。這時,
宇鎮策動的悲劇才能實現。
令宇鎮意外的就是,雖然他利用催眠提供暗示讓兩人戀愛,但是效果卻通常有
一定的難度。可是大秀和美初的愛情火苗竄升的卻非常順利。因此竊喜於自己
策動的悲劇的順利。這裡似乎也宿命的體現了人類原始性格的悲劇性--對於
近親亂倫的慾望。如伊底帕斯王,在命運的轉輪裡,步向必然的悲劇。
最後,當悲劇如同宇鎮的預期發生時,電影的戲劇衝突性也達至最高,也是李
大秀完全瘋狂成為怪獸,全片最爆炸性殘酷的時刻。
大秀提供了解答嗎?
電影的迷人就在於我們跟隨著被他人無情操弄而步向悲劇的吳大秀的腳步的過
程。他體現的是在未知命運之下,一個偶然看見的秘密和講過即忘的八卦而導
致的悲慘,他面對這些強加其上的殘忍而一步步的追查復仇。用最直接的暴力
去衝撞這強加其上的命運。
而他卻走到宇鎮無法預知的結局。他捨棄自身的尊嚴,捨棄復仇,把自己的舌
頭割去,只為換得這個秘密盒子不要被他的女兒美度打開。電影到了此處可以
看到崔敏植飾演的吳大秀幾乎已經瘋了。
宇鎮的決定是保留這個秘密。
這個時刻,宇鎮策劃的悲劇結束了,而他自己的悲劇,那個停格在素兒掙脫雙
手掉到湖底的畫面又重新啟動。
他在加諸於大秀的悲劇之上,得到了他想要的昇華嗎?得到了他想要的完滿嗎
?沒有。作為主體的自己,終究要靠自己從悲劇中昇華。將自己轉成客體,欣
賞著他人的悲劇時,故事絕對不會照著自己的劇本走。當吳大秀和李宇鎮搖尾
乞憐時,他用手帕蓋著臉,在我看來是非常怪異的,像是在笑,卻又像是在哭
。
因為這個悲劇的最後,做決定的仍然不是大秀,而是宇鎮自己,大秀把自己的
舌頭割掉,而要宇鎮告訴他的手下,不要打開那個盒子。宇鎮最後仍然必須要
讓那個停格的悲劇繼續走下去。他舉槍指著大秀,卻扣不下板機,因為「只是
」殺死大秀,自始至終就不是宇鎮的目的。
於是電影直接讓宇鎮回到那個素兒墜落的地方,重現當時的場景:宇鎮拉著半
懸在空中搖搖欲墜的素兒的手。這時,宇鎮終於要再次面對自己的悲劇的決定
。片末,他進入電梯前對大秀說:「雖然我的姊姊和我都知道這一切,但我們
選擇相愛,你們也能嗎?」道出了他的悲劇的前半,他們面對道德的壓迫仍然
決定繼續解放自己原始的欲望。而進入了電梯之後,悲劇的下半無可避免的再
度浮現:「他們決定用死亡來反抗社會道德的壓迫,宇鎮同意嗎?」他預期從
大秀的悲劇裡,藉由大秀得到另一種答案,藉以洗滌自己的靈魂,但是大秀表
現的卻是即使犧牲自己也要服從社會的教條,絕不願意自己的女兒知道真相,
大秀沒有展現出抗衡社會的決心,在宇鎮看來,大秀也再次驗證了當初的「死
亡」是正確的決定,因為,人類是無法反擊整個文明的。
電影畫面呈現的是,今天的宇鎮終究還是放開了當年那個年少的素兒,他仍然
極度悲傷的承受了這個決定。而他也終究無法從他的悲劇裡昇華,於是停格的
悲劇再度運行之後,作出了抉擇的瞬間,跨越不過去的障礙瞬間就把宇鎮消滅
了。這時,畫面是宇鎮的手放開的素兒之後的特寫,這時他做了一個扣板機的
動作,當由這個動作直接切換回現實之後,宇鎮舉槍自盡。
電影內在的驅力開始於人性在悲劇裡昇華的抉擇停格,當重新啟動之時,悲劇
就結束了。電影感染力之強的原因在於,宇鎮確認了自己沒有從悲劇裡昇華的
意志之後,選擇自我毀滅的悲傷。
另一方面,吳大秀的最終抉擇是藉由催眠遺忘宇鎮的秘密,也遺忘自己和女兒
之間亂倫的事實。他並沒有做出超越的抉擇,此即是對於宇鎮問題的回答:他
無法知道一切卻繼續選擇相愛。一個被無故囚禁十五年,與社會徹底隔絕的吳
大秀,看起來是用復仇之火衝撞整個世界,最終的決定卻顯示了仍然無法超脫
於道德加諸之罪惡感。
「即使我像野獸一樣,難道我就沒有生存的權利?」
從悲劇中昇華本就不是唯一的答案。慾望和本能,本來就不是錯誤的。悲劇結
束,沒有人從當中得到靈魂的洗滌,導演也不想去讓他的主角結束在悲劇的典
型結局之中。我們可以發現,導演其實通過極其殘酷的悲劇的過程,在一片血
泊之中,讓人性原始的單純的情感,純粹潔淨的昇華。
電影的最後,已經遺忘這亂倫事實的大秀,被焦急而來的美度緊緊擁抱著,在
潔白之雪地中,愛,不論是出於原始亂倫慾望,或者是男女情愛,或者是父女
之愛,都是人類赤裸本心內最單純的欲望。
導演用這樣簡單的意念結束整部電影,舉重若輕,收放的簡潔而漂亮。於是,
電影,就在緊抱著大秀的美初吐出最後一句對白:「我愛你」之後,結束在綿
延不絕的雪景之中。
12/18/2006 Milstein
--
https://www.wretch.cc/blog/milste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98.218
當人的本我欲望不見容於社會時,自我會採行幾種防禦機制來化解本我慾望的不安。
其中一個,就是將這個不安之衝動力量導向為爭取社會認同的行為上。
稱為sublimation「昇華」。
我在文章中用昇華這個詞精確來講,我的意思是宇鎮在面對本我慾望造成的悲劇時,
想要從悲劇中「超越」。我想,從前後文連起來看,會比較接近我的本意。
感謝GATTW的指教
※ 編輯: Kubelik 來自: 210.202.196.65 (12/26 12:59)
※ 編輯: Kubelik 來自: 210.202.196.65 (12/26 13:01)
※ 編輯: Kubelik 來自: 220.130.44.130 (12/29 12: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