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我看了,紀錄片我也看了。沒有很好下嚥,卻會由衷地感動。
每個人都有自己超越憎恨與創傷的方式,她的方式是為自己寫下一「本」報導。
《黑箱》的作者伊藤詩織,日本史上第一個主動公開露面,以本名告發性侵事件的女性。
日本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即使是性侵案發當下,伊藤詩織仍用敬語來稱呼山口敬之(施暴者),她想痛罵對方,才發現日語裡不存在這種詞彙。
2017年,好萊塢名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被揭發多年來性侵無數女性工作夥伴,其中包括許多女明星,陸續現身的被害人引爆#METOO活動,全世界的女性開始勇於對性犯罪提出控訴。然而在日本,響應的聲音卻寥寥無幾,其中一個原因是,對日本女性而言,那樣的騷擾與侵犯根本是家常便飯。「身為女人,連這點暴行都不能忍受,有什麼資格闖蕩以男人為主的世界?」「根本沒什麼,那就是我們的日常。」「閉嘴繼續過日子就好了。」這樣的想法來自女性本身。
書中提到一份聯合國2013年的資料,以每十萬人為單位,各國的性侵案件數量,日本排名第87名,只有1.1件,而惡名昭彰的印度排名第68名,2.6件。
任何人看到印度那一欄,就會明白這份資料無法呈現真正的性侵案數量,但可以顯示出案件通報率。
到底性侵在日本的發生率如何呢?紀錄片中,日本上智大學的副教授出口真紀子說她曾經問班上同學:「你認識被性侵過的人嗎?」結果班上有二十二個人回答認識。「我提問的是『性侵』,不是鹹豬手或電車之狼啊!」
日本的性侵案通報率很低,因為一旦通報了,對被害人來說,只會面臨更多的折磨與羞辱。不論是輿論或司法,對被害人都極為苛刻。
「婊子才會單獨赴約。」「想紅吧。」「那男的真倒霉。」「遇上這種事,女人本身也有錯。」⋯⋯「是她自己來誘惑我的。」在日本,只要嫌疑犯供稱性行為是自願(合意)的,而被害人無法證明自己在案發當下有奮力抵抗,就難以將其定罪。
且為了配合調查,被害人必須坦承個人性史,比如:是不是處女?跟多少人有過性行為?在伊藤詩織的案件中,警員甚至發問:「喜歡什麼類型的男性?」不僅如此,為了重現犯罪現場,伊藤詩織必須被人偶跨騎以模擬案發經過,過程由男性警員拍照錄影。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發生這種事該怎麼處理。」「網路上查到一間性侵害被害者的非營利組織,我打電話問他們該到哪間醫院、做什麼檢查,他們卻告訴我除非親自去現場,否則無法給予協助。」「那個時候的我,已經沒有精神和體力再出發去那個地方。」驗血以及DNA取樣的蒐證時機就這樣錯過了。
整個體制讓性侵被害人寧可選擇噤聲。
除此之外,伊藤詩織案件中的被告山口敬之,是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御用記者,也使得偵辦更加不易:警視廳高層介入導致逮補突然中止、部分證據被抹去,政府網站勸說媒體不要報導伊藤詩織的案件。
此案判定為「不起訴」,原因為證據不足。
關於伊藤詩織的案件,先寫到這邊,我想聊的是伊藤詩織。
詩織最牽掛的其實是她的妹妹,在事情發生之後,第一個碰面的也是妹妹。
她承認自己在事件過後數度尋死,但一想到妹妹和其他朋友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就感到無比痛苦,比自己受到傷害還難以忍受,非得做出改變不可。
「我不想讓任何人經歷這種事,不應該被一句『這是很常有的事』就劃下句點。」
「我想傳達的是迫使被害者忍氣吞聲的法律問題、搜查方式以及社會該有的模樣。」
「要是不趁現在推動司法體制改革,我會後悔一輩子。」
於是她決意以本名舉行公開露面的記者會,並將刑法修正案送進國會。詩織的妹妹擔心詩織將面臨攻擊,直到最後一刻都反對舉行記者會。妹妹的反應讓詩織很難過。
「我希望她總有一天能明白。」詩織說。
看到這裡我大哭。
人的使命有時來自顯著的天賦才華,有時卻是由痛苦的遭遇開啟。事發當年她才二十五歲,被命運一腳踹進這個扭轉一生的事件裡,從此義無反顧地投入提升女性權益的活動。開路是如此艱難,老天下手真重。
雖然直到《黑箱》出版時,詩織都沒能和妹妹說上話,但記者會後,無數曾選擇噤聲的被害人陸續寫信給詩織訴說自己的經歷,一場隱藏版的#METOO總算也在日本展開了。
書腰上寫著「日本#METOO第一槍」,在我看來,她既是開出第一槍的人,也是為所有無聲受害者擋子彈的人。
書末結語,詩織寫道因為被朋友說「臉上再也沒有從前的笑容」而感到心碎。「我不再像從前那樣⋯⋯但我仍然是我,不曾有過改變。」因著這份始終如一的信念,伊藤詩織將會是改變整個日本的女人。
#黑箱 #性暴力必須被終結 #METOO #伊藤詩織 #blackbox
——————————————
日本境內只有14個地區的醫院提供性侵後的檢測工具,醫院之外,警察局也備有檢測工具,但日本的女警比例只有百分之八,也就是說,性侵檢測大多由男警進行。
在台灣,去醫院驗傷、報案,就能夠將筆錄一起完成,除了可以減少被害人舟車勞頓、無所適從的困擾,更能讓被害人在醫院驗傷及筆錄製作環境中,獲得安全、信任、隱密及團隊的協助。
臺北市政府性侵害被害人一站式服務:
https://www.dvs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52899674DFFDCF6A&sms=E76BB99B45575335&s=AAA6D1E4B00D5E29
衛生福利部:https://www.mohw.gov.tw/cp-88-234-1-44.html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https://tpech.gov.taipei/cp.aspx?n=6E90F6B70B0B20E6
新北市性侵害防治中心: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Mzg=
在台灣,因為婦女團體多年來的努力,1999年就已經修正通過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內容包括:
(一)改立妨害性自主罪章,以強調性侵害案件並非敗壞社會善良風俗的色情問題;
(二)不再課予受害者奮力抵抗的法律義務,同時,也將男性列為性侵害的客體;
(三)最重要的修正莫過於將妨害性自主罪,改為非告訴乃論之罪。
所謂告訴乃論是指必須由被害人提出告訴,檢察官才能夠追訴。性侵害之犯罪原則上為「非告訴乃論」,檢察官知道犯罪發生時,就可以主動偵辦。
婦女人身安全的心酸血淚史─刑法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https://women.nmth.gov.tw/information_122_40120.html
黃翠紋:我國性侵害防治政策推動現況及未來展望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832/File_3382.pdf
調查中是否可問及被害人性史?在台灣,是不行的。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 16 條、第 16-2 條,詢問不得有歧視
性侵害犯罪之被告或其辯護人不得詰問或提出有關被害人與被告以外之人之性經驗證據。但法官、軍事審判官認有必要者,不在此限。
性侵害犯罪之被告或其辯護人於審判中對被害人有任何性別歧視之陳述與舉止,法官應予即時制止。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07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時候 #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ㄛ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
「原則生活和工作pdf」的推薦目錄:
原則生活和工作pdf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八卦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原則生活和工作pdf 在 Johan Ku 古又文 Facebook 八卦
雖然現在補救比沒有好,還是建議行政機關,除了上網公告正確性平破謠知識外,更積極的請學校老師發送正確知識到各個家長群組,好即時接住落下的靈魂們......
#唉
【 #極重要 教育部函文:針對反同公投結果,積極啟動安心輔導機制!】
為了減少反同公投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為了遏止謠言、偏見、歧視、仇恨侵入校園,造成同志以及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學生身心飽受折磨;在許多堅守性平教育人們的努力下,教育部於今日主動發文,要求各級教育機關以及各級學校,積極主動關懷學生,啟動安心輔導機制!
懇請大家幫忙將這極重要資訊傳遞出去!
讓所有真心照護孩子的老師更有力量以及依據,讓校園安全能夠不被歧視與仇恨入侵,讓憾事不再發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
[函文說明]
一、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第1項規定:「學校應提供訂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尊重及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
二、本案請參考下列處理原則,針對學生進行個別情緒安撫與安心輔導:
(一) 主動關懷:呼籲師長及家長主動關懷學生情緒反應,以提早發現問題,即時提供適合之輔導協助。
(二) 提供求助管道或尋求支持系統:學生近期如有不安、懷疑自己不正常,甚至出現失眠、對正常生活作息造成一段時間影響等情形,可向學生宣導或轉介學校輔導資源提供協助。
三、請學校推動各項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以強化學校身心教育及輔導工作之專業性,以增進師生心理健康,營造溫馨和諧的友善學習環境。
P.S. 此函將發送到教育部內相關機關、各公私立大專校院、、各直轄市政府教育局及各縣市政府、以及各地的各級學校!
如果需要PDF檔的朋友可以由此下載:http://bit.ly/2QogunX
我們只有先將承辦人資訊拿掉(避免其受到過多反同騷擾),按照文號都可查到其內容歐!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正確性!
原則生活和工作pdf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時候 #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ㄛ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照護者的十大權利|完整版 】❤️
1.我有權利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這可以讓我提供更好的照顧。
2.我有權利尋求別人的幫助(即使有親人反對),因為我了解自己能力與耐力的限度。
3我有權利和過去失智親人仍健康時,一樣地維持我的個人生活。
4.我有權利做一些只為我自己的事,我了解我已經做了我能為失智親人做的事 (在合理的範圍內)。
5.我有權利偶爾生氣、憂鬱以及表達其他困擾的情緒。
6.我有權利拒絕親人有意無意經由罪惡感、生氣、憂鬱來操縱我。
7.我有權利接受他人的體恤、情感、諒解以及接納我對失智親人所做的事。
8.我有權利對我所完成的事感到自豪,為我的勇氣鼓掌。
9.我有權利保護我的個體性,保護追求個人生活的權利。當失智親人不再需要我全時間照顧時,這可以支撐我生活下去。
10.我有權利期待並要求國家對失智症患者及照顧者有進一步的協助。
❤️【 照護者的十大心理調適 】❤️
1.我健康,患者才健康。
2.有足夠休息,才能照顧好患者。
3.支援越多,越能事半功倍。
4.一定有人可以協助我。
5.情緒應疏通,不應阻塞。
6.我做的是很有價值的事。
7.肯定並獎賞自己。
8.應多與他人交流與學習照護技巧。
9.寫下照顧日誌,方便他人接手。
10.運用資源協助照顧工作,維持正常的社交活動。
【 各節重點 】
00:55 憂鬱症是什麼?
02:29 陪伴憂鬱症患者的原則與需求
03:31 實際上照護者容易遇到的狀況
05:49 照護者也有自己的需求要照顧
07:29 我們的觀點
08:48 提問
09:06 掰比~別忘了訂閱!
09:22 回覆留言花絮
【 製作團隊 】
|企劃、腳本:歡歡
|編輯:轟天雷、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理科太太|感恩節冬眠宣言 - 感謝還在收看的理科粉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EJhu3lLx0
→ 憂鬱症患者家屬(照顧者)對照顧患者之心理調適與因應:http://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8080/1/094NTCTC328006-001.pdf
→ 照顧者因憂鬱症而倒下?照顧壓力,請尋求專業協助(內附憂鬱症量表) 諮商心理師 艾彼: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262
→「我有權利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照顧者的十大權利: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23
→「習得無助感」讓照顧者放棄了希望?諮商心理師艾彼:請你天天練習一段話: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189
→【投書】明天別再來敲門?為何陪伴憂鬱症的人如此困難: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299
【 延伸閱讀 】
→【投書】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552
→ Re: [問卦] 不能同理憂鬱症的人會很奇怪嗎 ?
https://disp.cc/b/163-a0yN
→ 如何幫助家人或自己走出憂鬱症:
http://familydepressionhelp.blogspot.com/2016/08/blog-post.html
→ # 經驗談 我的家人有憂鬱症:
https://www.dcard.tw/f/mood/p/226868512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原則生活和工作pdf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評價
【想要財務自由?那就先搞懂是時間重要?還是金錢重要?】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段話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
就不要花時間
那你是花時間解決問題的人?
還是花錢解決問題的人呢?
時間和金錢
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呢?
俗話說:「千金難買寸光陰」
看來好像是時間比金錢重要
另外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問題
其實在現今社會
大多數人忙活一輩子
都是用時間換金錢
就算工作到退休年齡
你所用的時間和賺到的錢都不成正比
那我們要賺多少錢才足夠呢?
工作累了生活倦了
是不是到了財務自由的人生才可以休息呢?
是不是財務自由了
就可以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
想知道答案的話就點擊影片
進來深入聊天室尋找解答吧!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想要穩定、沒風險的投資?黃金 、股票 、房地產 、儲蓄保險,哪一個最保值?
https://bit.ly/3adl6a5
.
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應該投資什麼股票?我今天公開回答!
https://bit.ly/3n7P8Qc
.
未來5年,你不知道的未來職業趨勢!這些職業都會被取代!
https://bit.ly/2JDYW5z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時間比金錢重要 #用時間換金錢 #財務自由
原則生活和工作pdf 在 [心得] 《原則:生活和工作》-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八卦
《原則》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避險基金,橋水公司創辦人Ray Dalio的… ... 本書分為三大章,分別是自傳、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後兩項原則在書的中間 ... ... <看更多>
原則生活和工作pdf 在 [心得] 《原則:生活和工作》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圖文網誌版:
https://reurl.cc/5LAEM
這是一本設計精美,被錯放在商業理財分類下的自傳形式心靈勵志書。
《原則》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避險基金,橋水公司創辦人Ray Dalio的口述著作,講
述他是如何從失敗的經驗中得到體悟,嚴格地遵循設定好的原則,使其在做任何決策時儘
可能地不被理性以外的情緒牽制,從而理性地最大化決策的正確性。
本書分為三大章,分別是自傳、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後兩項原則在書的中間有編纂成目
錄,因為這本書蠻厚的有五百多頁,建議是先翻到中間透過目錄掌握本書結構後,再來決
定你要細讀的章節,因為大部分都是重覆的概念。
自傳
雖然作者一開始就挑明你沒有興趣的話可以跳過,但我認為這章還是值得快速瀏覽的。
除非是富二代、嫁娶了有錢人或繼承了龐大遺產,否則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通常不會直接變
成有錢人,他的人生經歷一定有某些地方值得我們效法,特別是他如何從失敗中重新站起
來,直至現在的成功地位。
生活原則
這章大部分是宣教式的老調重談,也是我認定這本書比較屬於心靈勵志書的原因。例如〈
進化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報〉、〈了解大自然教給我們的現實教訓〉很類似道家
思想,又或者是〈了解每個人思考方式差別很大〉這種理所當然的恆真命題。
我認為有幫助的是第2節和第3節,分別談的是〈用五步流程實現目標〉和〈抱持極度開放
的態度〉。五步流程像是PDCA的另一種說法--設定目標、執行計劃、遇到問題、診斷原
因、制定改善計劃、繼續執行,還附上一張很相似的圖。
極度開放則是這本書重點中的重點。
簡單來說,就是要接受自己沒有那麼好,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台機器,用上帝的角度來審
視、調整它,並以絕對理性、證據優先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好壞事。遇到好事不代
表自己是對的,而是要繼續思考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是對的;遇到壞事也要檢討,如何讓自
己避免下次再犯。當我們能夠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弱點時才會進步。
『容忍問題與沒有找到問題的後果一樣。』p.197
在第5.11小節的部份有提到,我們可以將生活原則轉換成演算法,讓絕對理性的電腦陪我
們一起做決定。身為工程師,我非常好奇該如何將本書提到的生活原則化為電腦可執行的
決策規則,但很遺憾地並沒有任何說明,也沒有任何範例(開關冷氣那段應該不算),只
有用很大一篇幅告訴你這樣做有好處,說實在看到最後蠻令人失望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利用電腦輔助生活中的一些決策,例如善用各式記帳軟體,甚至是試算表
軟體來掌握自己的消費支出與薪資、投資收入,掌握個人資產等等(不過我想有錢人應該
是聘請專家來做這些事),或是善用智能手環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以便擬定健康計劃。
工作原則
如果你發現你在看前面兩大章時非常不耐煩,你不孤單。不妨直接跳到這章,我認為這章
才是作者原本真正想寫的東西,也是橋水公司成功的最大原因。
『創意擇擾 = 極度真實 + 極度透明 + 可信度加權的決策。』p.337
這句話是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甚至可以說你的買書錢就是為了買這一句話也不為過。
極度真實
不知道是否翻譯上沒有銜接好,但這指的應該就是前面提到的極度開放。
就像前面說到的,極度開放就是認清現實,承認自己並不完美,並有效地去探索不同的觀
點,以證據為判斷基準而非任由情緒操控,避免遺漏最好的選擇。當有人指出自己的錯誤
時,不代表他就是要攻擊或讓給自己難堪。我們應該反過來,靜下心去思考他說的話有沒
有道理,有沒有證據來證明他的可信度;也不要因為對方的階級和自己相差過遠,就認為
他的意見正確無誤或不屑一顧。
一開始這樣被人一遍又一遍地指出弱點的過程令人非常痛苦,但若我們每次都誠實去面對
並改善自己的弱點,將會提高我們做出正確決策的機率,進而享受甜美的成果。就像很多
人不喜歡接受健康檢查一樣,覺得只要不被檢查出有病,自己就是健康的。但長期且理性
地來說,若真的有什麼病症的話應該越早知道越好,這樣才可以儘早尋求最適當的治療,
而早期治療的負擔成本通常也比較低。
極度透明
在一場會議中,所有的想法都必須被攤在桌面上供所有人檢視,不能因為怕得罪別人而不
敢說出口或顧左右而言他,也不允許私下批評。會議進行時可以對其他人的想法評分,反
過來說自己也要接受別人的評分,因此所有與會者都可以即時知道其他人的意見的品質。
這麼做的目的不在於每次都一定要說服所有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要找出這些與會者中
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有了評分機制,所有人充分思考後才提出意見,也藉此審視他人
的觀點,不遺漏任何重要角度。在交換意見的過程中,會越來越理解對方的見解,其他人
也會越來越明瞭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有助於讓會議得出最好的選擇,得到高品質的團
體決策。
雖然這樣子蠻違反直覺的,畢竟我們都會為了人際關係和諧,而斟字酌句會議上的發言,
作者認為這樣做對公司反而不利,因為最終目的是要找出正確的視點,以此做出正確的決
策,讓公司利益最大化。
不只會議上的內容,公司的政策、正在或即將要進行的專案也會讓範圍內該知道的人知情
,不會只有高層小圈圈掌握所有資訊,這樣所有人才會盡心盡力。但書中有提到幾個例外
,其中有一個是具體薪酬。
事實上也有人主張(Adam Ruins Everything - Why You Should Tell Coworkers Your
Salary),公司應該要向內部所有人公開彼此的薪酬,這樣公司就無法利用資訊不對稱來
削弱員工的議價能力,才能使得受雇者們的利益最大化。不過這本書的作者是老闆,所以
你也知道的…。(中文版:亞當殺風景 為何你該跟同事公開薪水)
可信度加權的決策
有了評分後,不代表評分高的觀點就一定是正確的。評分高的原因有可能是來自於部屬對
主管的忠誠心,也可能是私下有利益交換關係,甚至是因為對方外表出眾、能言善道而投
下的。為了避免這些狀況,橋水公司根據每個人的可信度來對評分進行加權計算。
所謂的可信度加權(Believability Weighting),指的是一個人做對事情三次以上,以
及能清楚表達與總結過去的決策過程,那代表他的評分比起他人更具有可信度。有別於以
往薪資最高意見(薪資越高者說的話越有力,Highest-Paid Person's Opinion)和民主
制度(票票等值),這種制度進一步提高正確觀點被選中的機率。
創意擇優
以上這三點形成橋水公司獨創的決策流程--創意擇優(Idea Meritocracy)。
我猜你也和我一樣想過,這樣子的決策流程也適用於一般的公司嗎?要一個人承認自己有
錯已經很難了,要一個總經理被小工程師指出錯誤?這真的很難,但我想這就是橋水公司
為什麼可以成為世界規模最大避險公司的成功之處。隨波逐流不會讓你特別突出,經過全
面思考後才會有利可圖。
但其實更讓我好奇的是這樣的機制--創意擇優--能夠持續多久。2017年Ray Dalio已
轉為顧問職,目前尚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當他真的離開橋水以後,這種決策流程是否還能
讓橋水公司穩居第一,值得我們在未來五年十年持續地關注。
其他
我認為第8小章對於公司治理是非常有用的一章,談的是如何系統化和科學化招募人才,
畢竟現在有太多人掛上「人資」兩個字就當自己真具面試能力了,這一小章非常值得每一
家公司的人才招募單位細細思考。畢竟招募人才的成本是很高的,與其找很多人來面試再
挑選,不如找對人來得有效率。
總結
這本書源自於Ray Dalio在網路分享的PDF檔,這個檔案在《原則》出版前是可以在網路上
免費下載的,但現在已經搜尋不到了,也許是為了賣更多書吧。但如果你是蘋果手機的使
用者,他有提供應用程式可以免費下載,裡面還有很多互動功能,比直接看書輕鬆許多,
可以上他網站找找看。裡面提供的性向測驗在網站上也沒有完成,只告訴你可以留下
E-Mail之後會再通知你,不知道是撤掉了還是單純想收集電子郵件來做行銷。
而且說實在的,如果要做為一本企業管理書籍,分享的案例實在太少了,導致原則寫了很
多條,但是看起來略顯空泛。頁數很多,卻幾乎都在重覆同樣的概念,這本書有五百多頁
,實則可以縮小到一百頁差不多吧。
最後我認為這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該盲從這些原則。好的原則可以抄到筆記
本上內化成自己的;甚至應該學習他的精神,在遇到每一次失敗時建立自己的原則;時時
思考有無更好的原則,並檢討原有的部份。無論是人際關係、家庭、職涯規劃,甚至是健
康管理,都可以是原則的適用對象。把自己當作一台機器,把這些原則當成演算法,最大
化自己的人生。
『計劃做得再好,不去執行,終究一事無成。』p.199
最重要的,是要確實遵循你自己的原則。不遵守的話的確不會怎樣,但什麼也不會改變。
延伸閱讀:
這本書的網站
https://www.principles.com/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V7wdEX-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58.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0508598.A.7F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