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嘆息灣結束10天的夢境下山,是一趟補完了前兩次缺憾的美好旅程呢!同一個地方,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與心境,幻化的天氣與光線將地景作為畫布,繪出不會再出現第二次的精彩瞬間,讓每一次的旅程都是獨一無二。
而行程中間發生好多事,南插天山搜救航跡爭議、丹大林道和干卓萬正式開放申請入山證變身白山等等(再次給林務局掌聲,也希望萬榮林道能盡快跟上唷!)...因為馬博訊號實在有限,只能在與文明連上線的那幾個時刻,稍微追追事件發展而已,時至今日再做評論,也顯多餘。
任何不公不義之事,能夠有人討論甚至讓政府有所動作,都是民主社會的難能可貴之處,每一個人的關注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謝謝願意關注公眾事務的每一個人!
---
而今夜,也是台灣登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夜,那就是,阿果和元植已經出發,開始登頂K2了!一切都非常順利,預計在明天中午就能登上那黑峰之巔,寫下台灣海外攀登史上最耀眼的新章!
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為他們加油,期待巴基斯坦傳回的好消息,還有他們回國後的歡呼吧!!
#K2We2
K2基地營速報 2019.7.17
阿果和元植今天中午已經抵達7900M的第4營
下午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英勇的雪巴架繩隊已將4營以上的瓶頸路段(Bottleneck)架好了!
阿果和元植將在今夜從4營出發 通過險惡的瓶頸與陡峭的橫渡路段 嘗試攻頂K2
這是台灣距離K2山頂最近的一次
請遠在台灣的朋友們 祝福 集氣
順利攻頂 平安下山 🙏
(照片攝於6月25日 兩人在Baltoro冰河眺望K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teve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詳細行程資訊部落格連結 https://colorfulbutterfly.net/2020/09/27/2020-09-23-%e6%a1%83%e5%9c%92%e5%be%a9%e8%88%88%ef%bc%9a%e4%b8%89%e8%a8%aa%e5%8d%97%e6%8f%92%e5%a...
南插天山 在 健行筆記 Facebook 八卦
【網友相簿】健行在古老的森林中 探索南插天山
南插天山位於桃園復興小烏來風景區,與北插天山遙遙相望,登頂者不多,沿途景觀原始自然,闊葉林相優美,林間扁柏檜木處處,是享受森林浴最佳行程。
*南插天山登山步道詳細資訊→https://goo.gl/f5cx3C
(圖/ 黃建錦)
#健行筆記
南插天山 在 健行筆記 Facebook 八卦
【桃園】冷門山徑的驚喜!山毛櫸狂歡派對|魯培山山徑
猜猜看,全台灣山毛櫸最密集的地方在哪裡?
答案不是北得拉曼,而是一座你可能較少聽過 #魯培山!
踏上魯培山登頂前的那段路,正是台灣山毛櫸最密集的地方,不過要提醒大家,你較少聽過不是沒有原因的!
本路線雖然是一日可來會,不過由於高度落差很大,去過的人也比較少,建議沒做足功課前,不要貿然前往唷!
➤南插天山、魯培山登山步道
|路程公10.5里、需7時20分
| https://bit.ly/328W2w4
➤ 健行筆記APP
|安卓系統下載點
bit.ly/2KLrdp3
|iOS系統下載點
https://apple.co/2KLs3Cd
(圖/Sonia Chen)
#健行筆記
南插天山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評價
詳細行程資訊部落格連結
https://colorfulbutterfly.net/2020/09/27/2020-09-23-%e6%a1%83%e5%9c%92%e5%be%a9%e8%88%88%ef%bc%9a%e4%b8%89%e8%a8%aa%e5%8d%97%e6%8f%92%e5%a4%a9%e5%b1%b1%ef%bc%8b%e9%ad%af%e5%9f%b9%e5%b1%b1%ef%bc%8b%e5%8d%97%e6%8f%92%e4%b9%8b%e6%98%9f/
南插天山路線的GPX檔歡迎下載取用 :
https://www.dropbox.com/sh/nkirrbhmtl05ccc/AAB4bttUmWOHLSeFOIjuB6BDa?dl=0
或下方relive的GPX :
https://www.relive.cc/settings/my-data/vMv8VR5XYP6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探訪神祕南插天山開箱實錄
0:00 片頭
1:07 正片開始
2:18 抵達上宇內山(南插北峰)H900m
4:05 進入溫帶闊葉林~開始有中級山的感覺了
4:50 抵達南插之星-千年肖楠神木H1650m
9:33 抵達中空神木(雷擊巨木)
11:59 最後陡上南插天山之路
13:00 抵達南插天山H1907m
15:30 前往魯培山H1903m
16:36 下山
17:42 Relive紀錄~
平常比較少接觸中級山
這次在山友熱情邀約下來趟南插天山之旅
老實說原先對於中級山是抱持著跟郊山差不多的概念
直到這次真正 “接觸” 了困難的中級山
才讓我意識到有些中級山真的是比百岳單攻還要不容易
路徑原始濕滑陡峭、密林重重、盤根錯節
路跡反而沒有大眾百岳那樣的乾淨完善
連續的陡上坡也是十分地吃力
真的沒有百岳來得輕鬆啊~
不過也從這次體驗中逐漸愛上了中級山
中級山大多位於1500m~2500m之間的霧林帶
或許沒有百岳稜線那樣的壯闊
然而終年的潮濕造就了豐富的原始林相
也是居住著最多神木、巨木的地方
走起來或許大同小異
不過卻總能處處發現驚奇
造型奇特的巨木甚至早已死亡的枯木
林間薄霧中撒下的耶穌聖光
清新自然的森林浴空氣
我認為是爬百岳之餘值得去探索的寶地
另外最近登山社團很夯的話題
登山鞋 v.s. 雨鞋
百岳真的是因人而異
不過如此濕滑難行的中級山還是強烈推薦雨鞋(不怕水、不怕髒及防螞蝗)
這次穿公發軍用的大頭皮鞋純粹來測試性能(整體走下來勉強還行~行軍的概念 !?)
#南插天山 #中級山 #北插天山 #山毛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p_6-PJGvxc/hqdefault.jpg)
南插天山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評價
北插天山 - 百岳練習場
申請:
要攀爬北插天山,要先到「林務局自然保護區域申請進入系統」進行申請,每日申請上限為100人,北插天山是熱門山,假日都是大排長龍,非假日比較容易申請得到~
路線:
有3條路線可以通往北插天山
(1) 小烏來線 (本片中的路線)
由小烏來路線登北插天山,將車停在「林清美(綠色莊園有機農場)有機認證農場」前的廣場,每車收費100元,繼續往產業道路前進50m,就會看到鐵門。
小烏來路線,單程約需要6.5km,來回往返共需要13km,是三條路線中最短的一條,需要爬升海拔約900m。
赫威神木群在宇內溪上游,北插天山西麓,海拔約900~1200公尺,是台灣地區海拔最低的紅檜巨木群,一百多棵紅檜形成一處欣欣向榮的植物群落,平均樹齡約800~2000年,其中以赫威神木最壯碩,由八棵巨木組成之八仙神木的隧道狀樹洞最引人注目,還有狀似卡通人物卜派展肌的卜派神木最富趣味性(又名魔鬼神木)
(2)東眼山線
由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進入,停好車後,沿著東眼山林道走到底,接上東滿步道一直走到北插東滿步道岔,再走進經水源地、木屋遺址,而攀登北插天山。單程需要13.74km,來回往返共需要27.48km,距離頗遠,但來回有14.88km是在東眼山林道與東滿步道上,這部分的路徑非常好走。此路線需要爬升海拔約800m。
(3)滿月圓路線
由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進入,將車停好後,沿著滿月圓步道走到底,即會接上東滿步道,沿著東滿步道走到北插東滿步道岔,一樣可以經過水源地、木屋遺址,而攀登北插天山。單程需要11km,來回往返共需要22km,距離亦頗遠,且必須爬升海拔約1300m,是三條路線中比較辛苦的一條。
更詳細的部落格連結在下方:https://colorfulbutterfly.net/2021/02/26/2020-11-26-%e5%8c%97%e6%8f%92%e5%a4%a9%e5%b1%b1p%e5%9e%8b%e5%b0%8f%e7%83%8f%e4%be%86%e8%b7%af%e7%b7%9a-5%e5%88%b7-%f0%9f%a6%8b%e8%8a%b1%e8%9d%b4%e8%9d%b6%f0%9f%a6%8b/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影片章節
0:00 小烏來線登山口
0:37 起登
1:47 赫威神木群(卜派神木、赫威神木、八仙神木)
3:58 木屋遺址(H1320m)
4:27 北插天山最後1.5k陡上攻頂之路
5:13 北插稜線上山毛櫸林之美
7:57 天候風雲變色
8:28 登頂北插天山(H1727m)
9:14 熱鬧的北插三角點(feat.當天登頂的山友們)
10:01 回到小烏來與東滿步道岔路口
10:35 回到小烏來登山口
10:59 全程Relive紀錄
11:31 片尾花絮
#北插天山 #中級山 #百岳練習場 #山毛櫸
附上南插天山的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_6-PJGvx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_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PhgCHc3Wzk/hqdefault.jpg)
南插天山 在 有爬過南插天山的山友請進入? - Mobile01 的八卦
北插天山有封山管制...現在也是如此吧!下個月我們一群山友要爬南插天山.會辦理入山證..不知走過的山友有什麼建議.留意...等之類..謝謝~(登山與健行第1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