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Love Life News
【模仿樹木原理 美開發碳捕捉技術 塑膠樹脂製成紙張 吸取二氧化碳】
人類談二氧化碳的處理,其實和人類對垃圾的思考沒有兩樣,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負碳排放中心,自投入研究以來,就將之視為廢棄物管理的一環。
負碳排中心主任Klaus Lackner表示,它就像是污水、像垃圾,你不能只是把它丟進大氣環境中,如果我把我家垃圾任意丟棄在我家門前街上,你是我鄰居一定會抗議,你不會想從我的角度來看,把東西丟給你真的很酷,然後我自行改善了效率。很高興宣布,我僅丟了我過去丟上街80%的垃圾而已,他會說你給我把垃圾清乾淨,立刻從這裡拿走。
捕捉二氧化碳的技術,最早源自火力發電廠,工作人員在採取油源或瓦斯時,同時往地底注入高壓二氧化碳。但工業革命之後,大氣增加了5310億噸CO2,致使全球均溫升高攝氏1.5度C,導致南北極融冰、海平面上升、極端乾旱和風暴。人類對於如何因應那些已經存在於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卻始終缺乏適當手段,把它們從空氣中抓回來。
負碳排中心主任Klaus Lackner表示,某種程度上,我是從樹木得到靈感。問題是你能否從環境中把二氧化碳取走?當你看到樹的時候,答案就是,是的,你可以。
這是抽取器,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盒子,但裡頭其實有大片「風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以超過十年時間,致力發展碳捕捉技術,其中最具意義的,就是這種像紙張一樣的材質,它是用塑膠樹脂製成,可以從大氣中吸取二氧化碳。
負碳排放中心執行長Allen Wright,我是藉由這種材質,發現它有一種對二氧化碳超強的吸附力,但當然必須在乾燥的環境下,現在可以讓我像湯匙一樣把抓下來的二氧化碳裝起來。
透過這種類似皮質的捲軸,乾燥時會吸收二氧化碳依附,濕潤時則將之釋放出來,和樹葉沒有兩樣,且這些二氧化碳可以被存取,未來做成以碳為基礎的材質,一旦釋出就能重新利用,至少可以循環上千次。
如今實驗正走入另一個新階段,希望擴大它在空氣中的容納量。
科學界期待,人類對環境中的碳捕捉能力,要能超越大自然。因為1860到1950年代,嚴重的伐木和毀林,間接讓碳大量釋放至大氣中,如今要因應日益激增的二氧化碳,勢必要種植更多樹木,或者必須設置這樣大小的房子。
這看似人類的一小步,但處理碳排放從來沒有捷徑,不只機器本身不便宜,困難也和太陽能或風力發電草創時期一樣。
可喜的是,該計畫僅在實驗階段,就已得到比爾蓋茲等,多項大型投資青睞,希望未來20年內能廣泛運用。但外界質疑,碳捕捉技術,恐弱化人類斷絕石化產業的決心。研究主持人也只能無奈強調,損害已經發生,人類對環境的彌補,永遠不嫌多也不會太遲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地球受到的傷害有多嚴重?讓美洲豹、北極熊、大鯨魚告訴你,人類在工業革命後的種種行為,如何讓不同地區的生物們陷入生存危機。地球已經奄奄一息,人類還可以做什麼? #最新節目 #台大...
北極融冰海平面上升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地球受到的傷害有多嚴重?讓美洲豹、北極熊、大鯨魚告訴你,人類在工業革命後的種種行為,如何讓不同地區的生物們陷入生存危機。地球已經奄奄一息,人類還可以做什麼?
#最新節目 #台大風險中心 #地球日和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參考資料(依據影片呈現順序)
1.雨林面積劇減「地球之肺」反成碳排來源,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https://pse.is/Q2Z4Q 。
2.全球熱帶森林儲碳能力恐退居第二 森林砍伐是主因,環境資訊中心, https://pse.is/TEBNK 。
3. Upturn in secondary forest clearing buffers primary forest loss in the Brazilian Amazon,Wang, Y., Ziv, G., Adami, M. et al. Nature Sustainability v3, p.290–295(2020) https://pse.is/UE8EG.
4. IPCC《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報告(中文版),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https://pse.is/U2X6K.
5.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https://www.ipcc.ch/srocc/.
6. IPCC《地球暖化1.5°C》特別報告——決策者摘要(中文版),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https://pse.is/SSNMF.
7. IPCC Special Report Global Warming of 1.5 ºC,https://www.ipcc.ch/sr15/.
8. 在Google地球看北極冰域30年變遷,北極終將無冰,泛科學,https://pse.is/TGS5B.
9. BIST: Browse Image Subset Tool,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https://pse.is/TWGW3
10. How clean is your air?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State of Global Air 2019. https://pse.is/T8TE3.
北極融冰海平面上升 在 觀點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氣象達人 彭啟明 博士
主題:聯合國氣候大會 vs. 不停加速的氣候變遷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am-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19.12.03
#新聞焦點專題 #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 #氣候變遷
-----
按讚【觀點】FB: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ewpoint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線上收聽:https://goo.gl/8NA4vB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北極融冰海平面上升 在 為什麼冰山融化..海平面會上升? (第2頁) 的八卦
... 冰融化於海會導致水面"略"升 但是那「完全」不是重點( 幾乎可以忽略) 依此為前提, 北極融冰不會出包是正確的( 因為北極海南極"大陸" ) 但是不是代表融冰海平面不會上升. ... <看更多>
北極融冰海平面上升 在 Re: [問題] 北極冰層消失造成海平面上升?? - 看板Ecophilia 的八卦
(還是回文寫比較詳細一點)
海冰不會影響海平面高度喔,
兩位板友說的是對的,
因為海冰的定義就是表層海水凍結產生的冰,
原本就是在海裡的海水,凍結或融化,質量都是不變的。
至於所謂的冰棚(ice shelf)
是陸地上的冰河流出來的冰,出海之後就變成一大片浮在海面上的冰,
冰棚如果有部份斷裂分離了,就會變成一個個冰山(ice berg),
冰棚、冰山融化的話,就會造成海平面上升,
因為等於是把在陸地上的水移進了海裡。
但是海冰消失可能會影響陸地冰河的流動速度,
簡單地說,冰河出海口(冰棚附近)的海面如果凍住了,
就像有個塞子堵著,
冰河要往前流會比較不容易,
但是海冰融化之後,冰河流動就有可能會變得比較「順暢」,
雖然控制冰河流速還有其他的因素,
但海冰消失絕對會讓冰河加速的機會升高,
所以間接也會增加海平面上升的機會。
※ 引述《donatello (藍色韻律的夜)》之銘言:
: ※ 引述《leewatch (feel so grey...)》之銘言:
: : 北極沒有陸地,冰層消失應該不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吧?
: : 海平面會上升不是因為是陸地的冰注入海洋的關係嗎?
: : 是我的觀念有問題嗎??
: : 全球暖化/ 今夏北極七成新冰層恐融化 低漥城市剉咧等
: 哇嗚 我無意挑戰版主的權威啦, 可是我好像也很常被問到這個問題,
: 乾脆回一篇, 叫大家都來看好了。
: (話說《不願面對的真相》裡也有解釋...)
: (這是篇物理的複習講義)
: 根據浮力公式, 浮體的浮力 = 浮體重
: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好像泡澡的時候玩小鴨鴨, 它會浮在水面上,
: 這是因為水很重, 能夠支撐小鴨鴨的重量。
: 同理, 冰塊能夠浮起來, 也是因為水比冰重 (密度較高),
: 所以能夠支撐冰塊全部的重量。
: 而這些冰塊如果融化, 會化成多少的水呢?
: 會化成和原來冰塊一樣重的水。
: (這應該不難吧? 冰塊化成水之後, 總量並不會變重或變輕)
: 那這些融化後的水, 到底會不會讓水面變高?
: 不會。
: 因為再度根據浮力公式, 浮力 = 排開液體的重量
: (記得阿基米德嗎? 他跳到滿滿的浴缸裡, 把水都淹出來了。
: 他受到的浮力, 就和那些被他淹出來的水一樣重。)
: 在這個狀況中 (海水中有浮冰), 兩個等式中的浮力是相等的:
: 浮體的浮力 = 浮力, 所以
: || ||
: 浮體重 = 排開液體的重量
: 也就是說, 那些浮冰排開了 "和他自己一樣重的海水" ,
: 它已經在海水中佔有體積了。
: 當他自己變成海水之後,
: 也就是當他從 "浮冰" 變成 "和他自己一樣重的海水" 之後
: 並不會讓海水變多。
: (好難解釋喔 好像還是很難懂)
: 而且呀, 水的密度大約是 1 g/cm^3 (也就是1立方公分的水, 約重1克)
: 而冰的密度大約是 0.92 g/cm^3
: 冰需要排開很多水才能浮起來呢。
: 也就是說, 大部份的浮冰都是在水面下 (更精確地說, 是約92%都在水下)
: 所以船隻才會那麼怕冰山呀。
: 只要在水上看到一點點, 就要小心撞到水下的部份。
: (正所謂 "冰山一角"... )
: 拜google大神還有漂亮的圖片呢:
: https://myurl.com.tw/2teu
: 所以leewatch大的想法應該沒什麼問題...
: 只是, 連北極都融光了, 那緯度更低的格陵蘭上的冰大概也不會剩多少,
: 這才是造成海面上升的主因。
: (那則新聞的標題真的會讓人誤解...)
: 對了,怎麼都沒什麼人在意海水上升, 對珊瑚礁的影響?
: 不是說一年只能長幾公分嗎?
: 一次升個幾公尺, 我的小丑魚啊 我的海蛞蝓啊 Q_Q
: 這可是僅次於雨林, 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34.9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