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最後的一年:他如何面對一切的終結》
西元1100年六月,也是北宋哲宗元符三年,蘇東坡終於被赦免了,結束流放,離開海南島儋州貧困無米之地,北返回鄉。
已經65歲的他,身上當然沒有什麼盤纏,先乘了一艘破船,到了廣東,再至成都。
從嶺南到海南島的七年流放,摧殘了這位千年一遇的大詩人。66歲,不過隔赦免一年又一個月,他病倒了,得了一個病叫熱毒症,十天左右,走了,走得安安靜靜,沒有千人相送。
最後,葬於今天河南平頂山市郊縣小峨眉山。
衣若芬教授為了撰寫《陪你去看蘇東坡》,特別跑到東坡最後閤眼的住處。
當年才剛剛結束流放沒多久,想必是個破房子,何況已經過了一千年。
有些人啊,生前過得風風光光,死後寂寂寥寥,所以轉眼成空,變成人生常態: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蘇東坡死前的舊破屋在常州,死後,傳説卻愈來愈多。還有個詩意的名字:「藤花舊館」。這其實是到了明代,才有的名號。傳說東坡先生曾在此手植紫藤,他一生最後一個月居住於此。
住此地時,他已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思念的親人也來不及見最後一面,一方面感嘆「此痛難堪」,一方面也坦然面對死亡。「大患緣有身,無身則無疾」。
一代書畫詩宗師,就此面對人生盡頭,吐了最後一口氣,不求神咒,不怨命運。
靜靜悄悄地從世間消失。
直到北宋亡了,南宋常州知州,一個小官,緬懷起了他,才在蘇東坡最後斷氣的住宅遺址,建東坡祠,塑東坡像⋯⋯元明時代這裡又改名為東坡書院。愈來愈轟轟烈烈。
十多年前,中國大陸政府希望宣揚文化外交,到處設「孔子學院」:那是一個以教導君君、臣臣為倫理的文化外交地。
如果成立的是「東坡學院」呢?它可能意義更深遠。
蘇東坡教我們看破君王之道,識清權力之途,明白人生逆境如何沒完沒了,知道此刻得意不過一時。最後坦然接受窮、接受困、接受親骨肉離散,以及接受死亡。
那就不只是一套屬於中國的特殊價值,而是全人類都需要的智慧。
當代的我們,渴望成功的慾望太強,以為命運之門應該為人人而開。若失敗了,必有結構性的不平。
讀讀蘇東坡,他人生成名那麼早,但機運也那麼短。一次被陷害:不夠,還有第二次,還有第三次。等皇上終於赦免,死神不肯赦免他:很快地降臨。
少年行樂處,原是為了離人照斷腸。
人生無再多,酒醒南望,一切已隔天涯。
蕭蕭晚雨時悟東坡,明白了此生何必何必太強求。
「北宋外患」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Cheap Facebook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知史 Facebook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閒聊] 宋朝真的這麼慘喔?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中二級中國歷史(北宋篇第3) - 北宋的外患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北宋外患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北宋外患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北宋外患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北宋外患 在 北宋外患 :: 全台寺廟百科 的評價
北宋外患 在 Cheap Facebook 八卦
#明朝不和親 #不賠款真的很猛嗎
明粉和清粉天天在吵架,而明粉最常說的是
「明朝三百年,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是對明朝的一種稱讚,氣勢磅礡也十分厲害
#那為什麼明朝不和親也不賠款割地呢
#道德包袱
答案是道德包袱太沉重了,明朝是滅了元朝而立國的,本身就是漢民族的一種象徵,所以即使到了清末,不管是太平天國還是孫中山,一開始都是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孫中山在起義成功之後,還跑去拜謁了明太祖朱元璋。
#老朱家的招牌
明朝上一個漢民族是宋朝趙家,趙家給人的印象就是軟趴趴,稱臣納貢又割地,最後還是被異族給滅了,而朱元璋打的招牌就是「驅除韃虜」,自然後代子孫不能把祖先的招牌給砸了。
也就是這種基本國策,不管現實如何殘酷,道德永遠是高於現實的
#明朝的外患
明朝外患也很多,從一開始的北元、韃靼、瓦剌到明末的後金,這些民族戰鬥力都非常強,不下於漢唐時期的外患,但明朝除了永樂皇帝比較猛,打的蒙古人哇哇叫外,其他時間都屬於消極防禦,皇帝興趣太廣,有煉丹、玩女人、當宅男、當木工的,對打戰都沒興趣,所以很多地方都無力防守,主動放棄了,像是明英宗年間丟掉了河套,明武宗年間丟掉了哈密衛
#明朝對異族都是來硬的
有因為明朝這種熱血的國策,明朝對少數民族都是只打不合,打不過就撤,相較於北宋的澶淵之盟,明朝的邊境長時間處於戰爭狀態。
而國力強的時候這樣熱血還可以,到了明末終於扛不住了,國內有農民軍起義,關外有後金八旗,體質不好又兩線作戰的結果就是越打越衰退
#明末形勢
到了明朝滅亡前兩年,崇禎15年,這時松錦之戰結束,明朝精銳盡喪,總督洪承疇被俘投降,國內流匪縱橫馳騁,地方不斷告急,總督傅宗龍、汪喬年兵敗被殺,形勢已經壞到不能再壞。
#崇禎想賣了老朱家招牌
真的不得已,崇禎想要放棄老祖宗的基本國策,偷偷要兵部尚書陳新甲去跟滿清議和,口氣還很大,「遼瀋有休兵息民之意」「國家開誠懷遠似不難聽從」
但最後這個議和提案不小心洩露,群臣嘩然,明朝那些覺青東林黨大臣大罵「明奸」、「滿清同路人」,崇禎面子掛不住,立刻來個次元切割刀把陳新甲斬首了事
明朝也錯失了最後一次和談機會,兩年後就滅亡了,而當年大罵陳新甲是賣國賊的覺青東林黨大臣們,後來多半投降了李自成,八旗軍來後,又再度投降滿清。
#為什麼明粉這麼多
但也因為明朝曾經這麼熱血,它紮紮實實的收割了一波粉絲,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最後驅除韃虜,在版圖上重建了漢人的一統大帝國,給了漢民族打了一劑強心針,明朝的典章制度也非常完善,創意也多,奠定了明朝兩百年的統治基礎,清朝之後也大多承襲明代制度,要不是清末遭逢千古之巨變,清代還可以存活更久,可見明代的政治制度還算不錯。
而最近有一部非常火的明劇《大明風華》,講述的是明永樂元年,由於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Judy滿門抄斬,其長女有幸被救,並化名為孫若微(湯唯飾)被孫忠收養。
隨著時間的流逝,孫若微漸漸的長大,本來要嫁給漢王朱高煦,就是日後叛亂的那位皇叔,卻在因緣巧合中孫若微嫁給了殺父仇人-皇太孫朱瞻基,並且成為了他的妃嬪,住到皇宮後,她一心想報父仇家恨,多次蓄謀刺殺Judy,但和朱瞻基相處後才發現,朱瞻基跟他阿公不同,心地非常仁厚、體恤民情,慢慢地越來越了解心地善良的朱瞻基,最後決定放棄報仇計畫,一心輔佐朱瞻基繼承皇位後的國家治理..
此劇場面宏大,卡司堅強,雖然都有點虛構成分,但基本上都有照歷史發展來寫,劇中的人物也都是歷史上真有其人,現在就共同來感受一段跌宕起伏的大明往事吧
GTV 八大電視 大明風華》
八大第1台
11/18 全台首播
週一至週五 21:00
孫若微篇 搶先看:https://bit.ly/2TZK03D
北宋外患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南宋中興四將關係圖 | 長知史
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年),宮廷畫師劉松年畫了一副《中興四將圖》,縱26厘米橫90.4厘米,畫的是北宋亡南宋初之際、四大中興名將及各一名隨從的全身像,由右至左看,中興四將分別是劉光世(1089-1142年,陝西人)、韓世忠(1089-1151年,)、張俊(1086-1156年,甘肅人)和岳飛(1103-1142年,河南人)。他們對高宗在南方建立南宋政權有重大功勞,除了岳飛被秦檜誣告冤死外,其他三人是南宋初期被賜功臣號及領三鎮節度使的僅有三人。
靖康二年(1127年)春,汴京陷落,徽宗、欽宗及皇室親族大臣等被擄走(《宋俘記》指總共14,000人分七批押送到金國,第一批宗室貴戚5,000多人)。1127年五月欽宗弟弟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權,改年號為建炎。不久金兵繼續南下,高宗從應天府倉惶南逃至揚州,然後再逃到鎮江。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高宗逃至杭州(十一月升格為臨安府,1138年南宋才以臨安為行都)。三月,統制苗傅與威州刺史劉正彥趁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各將領分守各要衝,趁機發動兵變(苗劉兵變),誅殺高宗寵信的臣子和宦官,逼宋高宗退位,擁立三歲太子趙旉即位,暗中同金國議和,幸得上述將領平定。值得一提的是,韓世忠夫人梁紅玉(1102-1135年)也參與了平亂。
同年十月,金國主帥完顏宗弼(又稱金兀朮,?-1148年)第三次南下深入長江地區,攻下建康(今南京),逼近杭州。高宗繼續南逃,抵達明州(今寧波)後出海,樓船在溫州附近海域徘徊,準備撤退至福州,金兵不習水戰,遂放棄追擊,1130年初北撤。
正當金兀朮率金兵準備從鎮江渡江北還時,韓世忠和梁紅玉率領8,000水師在長江截擊金兵,梁紅玉在戰船上親執桴鼓指揮作戰,金兵被困48天才挖出30里河道逃離險境,史稱黃天蕩大捷(黃天蕩在今南京東北),打破了金兵不敗的神話,梁紅玉名震天下。《宋史》說金兵有10萬,但《金史》說只有4,000。
從以上簡單描述可以總結,南宋建國初期,面對內憂外患,政權風雨飄搖,但獲一批將帥勤王,金兵南下不再勢如破竹,在各地都遇到勤王部隊的頑強抵抗,例如,岳飛與金兀朮多次交手。韓世忠和梁紅玉各自領軍轉戰各地,抗擊金兵,可惜梁紅玉於1135年八月在楚州抗金前線被殺,金兀朮佩服梁紅玉英勇,將屍體送還韓世忠。
紹興八年(1138年),雖然各地抗金力量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高宗為了營救仍囚禁於金國的生母韋氏,因此曲意求和。在宰相秦檜(1091-1155)主導下,南宋與金國簽署第一次《紹興和議》,金國歸還陝西、河南等地。高宗在這一年的冬天,賞賜劉光世和張俊功臣號。
1140年金兀朮待金兵休養生息後,撕毀和議,南下攻入東京,其後卻在順昌府敗給宋軍,接著在「郾城之戰」中與岳飛軍隊交鋒,金兀朮最強大的女真「鐵浮圖軍」竟然全軍覆沒。七月,岳飛大軍抵達東京(今開封)以南12公里的朱仙鎮,包圍東京,金兀朮倉惶逃離東京。此時,岳飛接到12道金牌,命班師回朝。
1141年四月,高宗為準備第二次《紹興和議》,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的兵權;六月劉世光被收兵權 ,次年過身;十月,高宗向金國派來的使者說:「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大意是說,我不以議和為羞恥,但如果不歸還我母親,我不怕向金國用兵。這次是高宗罕見地表示了他的強硬態度。
據《宋史·岳飛傳》,金兀朮寫了封信給秦檜:「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簽訂第二次《紹興和議》: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屬宋,北屬金。南宋向金國稱臣,金主冊封趙構為皇帝。南宋每年向金納貢白銀25萬兩、絹25萬匹。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飛死在獄中。原來岳飛並非秦檜最想除去的眼中釘。另一位中興將軍韓世忠,一向敢言,得罪了秦檜,還幸岳飛及時通風報信,讓韓世忠有所提防,第一時間向高宗表示忠心,在高宗力保下才躲過一劫。接著,秦檜又誣告張俊,說他想謀皇位,但高宗又力保他。最後,張俊在壓力下,居然附和秦檜一起誣告岳飛。而忠直的韓世忠,在岳飛被逮捕後,曾去問秦檜,岳飛所犯何事,有沒有證據,得到的回答就是現在很出名的那三個字「莫須有」(或許有)。韓世忠反問:「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北宋外患 在 中二級中國歷史(北宋篇第3) - 北宋的外患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中二級中國歷史( 北宋 篇第3) - 北宋 的 外患. 3K views · 3 years ago ...more. John ACL. 883. Subscribe. 883 subscribers. Like.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
北宋外患 在 北宋外患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八卦
范仲淹與慶曆新政,一場失敗的變革:澄清吏治×富國強兵×厲行法治,從皇帝支持到罷官貶謫,政治改革的決心與悲歌; 為了解決 北宋外患 的問題,作者張帆,陳曉偉,邱靖嘉,林鵠, ... ... <看更多>
北宋外患 在 [閒聊] 宋朝真的這麼慘喔? - 看板C_Chat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