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萬自愛:學蘇東坡 晚年如何加萬倍愛自己》
*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活了66歲,他在朝廷中一共只呆了八年十一個月,之後不停的被貶:甚至一度處於死牢囚犯狀態。
去世前兩個月,人終於回到熟悉的故土,浮雲一別後,流水數十年間已過。他抵達了江蘇鎮江金山寺。
當時蘇東坡的才華已名滿天下,朝廷的迫害鬥爭,抹滅不了千年一遇的詩畫大家。
金山寺和尚拿出一幅他的肖像畫,畫的就是蘇東坡,「這是你的畫像,你現在自己來了,請在上面題首詩」。蘇東坡在上面題了一首六言詩,最後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白話文意思是「我這一生平的功業,就是一輩子到了三個地方,黃州、惠州、儋州。」
這三個都是他流放的地方,一輩子被流放三次。這詞當然是豁然開朗後的自嘲,一種回看人生三大逆境的態度。蘇東坡所以成為蘇東坡,恰好和他的人生在這三個逆境中還能發出光芒,息息相關。他知道自己的價值,從未因功名高低否定自己,甚至因此「倍萬自愛」,不必皇上愛了,自己加倍愛自己!於是逆境,反而成了他一生功業的主要原因。
黃州時期是蘇東坡書法藝術長進關鍵時刻,黃州時期也是蘇東坡詩詞突飛猛進的時期。
以前在朝廷風光時期,他的詞反而寫得少,許多傳世作品,大多在黃州一系列創新而成。黃州正是他才華最洋溢的時期:例如《念奴嬌.赤壁賦》正是當時的作品。
眨流至海南島儋州他不以寫詞為滿足,完成三本著作:研究易經,研究論語,研究尚書,共三本學術著作。他後來回到大陸本土時,在廣西碰到了大風雨,抱著一個布包袱,裡面裝著三件書稿。風雨中蘇東坡摸著這個包袱,對自己説:有了這三本稿子,我這一生,沒白過啊!
風雨,歲月,皆無情,他更要「倍萬自愛耳!」
* 初至黃州,他寫了一封信給朋友,朋友寫信安慰他,大意是:你倒了大霉,碰到這麼大冤獄,又貶到黃州:朋友試圖安慰他。
蘇東坡回信:你何必這麼悲悲切切地來安慰我,我們這樣的人本來對自己的道德是充滿自信心的,認定自己在政治上的見解是正義的,是對的,為朝廷出力,為朝廷提意見,這是對的。
所以一個人內心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儘管遭遇不幸了,坎坷,打擊,當你知道自己沒有過錯,本諸忠心時,他的自我肯定不會被官位高低動搖的。
他不是來求名位的,他是一個以蒼生國家為核心價值的歷史人物。他不只是寫詞,寫字畫之人,他的堅挺,他的歷史觀,他的高度,才能寫下千年歌頌的「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東坡晚年被貶到惠州、再接著被貶到海南島儋州的時候,朝廷整他的執政者實際上是嫉妒他的一名老友,那人一心想置他於死地。
北宋時代海南島被當成鬼門關,中原去的人十去八九回不了,他六十二歲高齡才去,朝廷眨他之人,本來就心存希望他死在那裡。沒想三年以後六十五歲,蘇東坡活著回來了,他偏不死。
因為,他被貶愈遠,愈懂得倍萬自愛耳。
掌權者可以摧殘他的肉體,但無法打垮他,他的信念堅靭,他懂得倍萬自愛,於是一次又一次,活了下來。
* 離開了可以報效朝廷的機會,蘇東坡開始熱愛生活,也善於生活。他善於在小日子中,很簡樸的,乃至有點艱苦的生活中找到自處之道。從中發現美感,發現詩意。這種過人的本領,來自於他明白:此刻愛自己,珍惜自己,多麼多麼重要。這樣的自我認同,使他終而成為千年傳奇人物。
*其實蘇東坡出生時過的是富裕童年,他在朝廷命官時也有過錦衣玉食的經歷。
在朝廷裡特別是高太后執政的時候,當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相當於部會秘書長,此外教小皇帝讀書,對領導群講課,那一段日子的他,年紀輕輕,已過得既榮耀,又一帆風順。
時隔不久他被貶到了黃州、又惠州,最後一路至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去了。
貶到海南島以後,他哭自己的困苦嗎?在海南島的田野裡,有一天他背著一個大挑走在田野中,六十幾了,還一邊走路一邊唱歌,碰到一個老太太,老太太對他說,「蘇內翰,你當年榮華富貴,現在啊,好像一場春夢」。蘇東坡說你說得太對了,很好,於是為這個老太太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春夢婆」,還寫進他的詩裡:多麼瀟洒!
蘇東坡曾經穿錦衣品玉食,但春夢過了,就過了。簡樸艱困的生活,他仍然也可以在荒山田野,不知家在何方,高歌歡唱,把小日子過得有味道,又很快活。
* 一些在海南島的故事特別有趣。六十好幾了,生活卻每況愈下,更加窮苦,海南島當時很落後,沒有稻米,求一米粥不可得。他的小兒子蘇過孝順地陪著他去海南島過苦日子。蘇過以當地的芋頭做了一道芋頭羹,蘇東坡大讚此乃天下絕味,特此專寫了一首詩讚美。
在海南島東坡先生第一次吃到了蠔,蠔當然現在算上品,好東西。但古代的中原人可不能接受。唐朝的韓愈,貶官到廣州,寫了一首詩,題目叫做《南食》,批評南方的食品,把廣東的好食物全部批糟得一塌糊塗,說人家送來的蠔,送來的蛇太可怕了,這個怎麼能吃,太恐怖了,他一樣都不敢吃。
蘇東坡完全不同。蘇東坡到海南島第一次嘗到蠔,他說這個味道太美了,於是專門寫了一篇短文敍述這個蠔怎麼好吃。小兒子陪著他,一起品嚐生蠔。他告訴蘇過,千萬不要把這個祕密說出去了,蠔這麼好吃一旦說出去了,傳到京城裡,某些人聽到以後,一個個都想像蘇東坡一樣,希望朝廷也把他流貶到海南島來,這樣一來,他們會分了我們的美食。你不要說,以後就我們兩個父子獨享。
* 蘇東坡發明的食物不僅僅是東坡肉,讀《蘇東坡文集》,還有「東坡魚羹」、「東坡菜羹」。魚就是普普通通的鯽魚、鯉魚,不是什麼稀罕的食材。
他所欣賞的東西,食材不是特別珍貴的。
他為什麼發明東坡肉?到了黃州以後,發現黃州的豬肉特別便宜,所以他天天買,天天做。
廣東的荔枝蘇東坡最喜歡,一到嶺南就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誇說每天吃300顆荔枝,長住嶺南,因荔枝,也高興。
他是四川人,再到江蘇生活。江南有河豚魚,河豚魚四川沒有,長江下游才有。
河豚魚有毒,在北宋吃河豚魚當然比現在更危險。
他的好朋友李禪是江南人,李禪從來不吃河豚魚,李禪對蘇東坡說,「忠臣孝子不能吃河豚魚」。
為什麼?
你吃死掉了就做不成忠臣,做不成孝子,要保命,你不要吃。
蘇東坡卻說河豚魚這麼好吃,味道真鮮美。何必呢?
蘇東坡從黃州出來以後有幾個月住在長洲,長洲有戶人家開小飯館,做河豚魚做得很好,聽說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就住在城裡,而且知道他喜歡吃河豚魚,專門請蘇東坡到他家來品嘗他家的河豚魚,蘇東坡欣然前往。
封建時代人跟人比有點不平等,這家人是市井人家,開小飯館的。蘇東坡到了以後坐下來先享用一盤河豚魚,主人站在旁邊陪著,主人不好坐下來,因為他是市井小民,站在旁邊陪著。廳堂後面一個屏風,屏風後面躲著一大群人,這家人全都躲在後面,也不敢出來見,為什麼躲在後面?他們想聽,他家的河豚魚做得不錯,聽這個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來吃,有沒有說好吃。
沒想到蘇東坡坐下來以後,拿起筷子悶頭大吃,一言不發,屏風後面的人想他怎麼光吃不說,過了一會,蘇東坡一個人把一盤河豚全吃完了,把筷子放下,說了四個字「也值一死」。
死了也值得,因為太好吃了,中毒了,也認了!
* 他的傳世之作是鬱悶的時候賞冬景而得。《後赤壁賦》裡有八個字,那是寒冬的夜裡面,跟兩個朋友到赤壁山下,兩個朋友留在船上,他一個人爬到山頭上。
黃州的赤壁山200多公尺,他上去以後,冬天的夜景,四顧看看,無非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片簫條的冬景。
此時此刻,站在赤壁賦風頭上的東坡心情悲然,《後赤壁賦》裡說得很清楚,叫做「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四周靜悄悄,有一種悲涼感、孤獨感,肅然而恐,內心還有一種恐懼,因為朝廷還在蒐集他的罪證,還在攻擊他。
他挺過來了。留下曠世巨作。
他挺過來最主要的原因不只是豁達,而是內心自信篤定而生的堅韌,那「倍萬自愛」!
皇上不愛了,國家不愛了,時代不愛了,命運也不愛了,他卻懂得要更加一萬倍愛自己,多一點,多一點,再多一點。
—取材自《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及《莫礪鋒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佛山祖廟在廣東省佛山市城區,據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名“北帝廟”。原建築于元代末年被焚燬,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稱為祖廟,據載是因為“歷歲久遠,且為(佛山)諸廟首”的緣故。明初重建祖廟時,規模“不過數楹”,此後隨著佛山城鎮經...
北宋人物 在 蔣勳 Facebook 八卦
傳統的書畫像一個時間長河裡的接力賽跑,前面看完李太白在盛唐時寫下的〈上陽臺〉,手卷繼續往後看,會看到北宋徽宗趙佶用極精美的瘦金書寫下的跋尾。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宋徽宗貴為帝王,卻似乎對瀟灑落拓不羈的李白擊節讚賞。
在美的國度,每一個生命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自己,李白狂放豪強,肆無忌憚,「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謂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裡的李白,是連帝王也不屑一顧的。宋徽宗寫到「乘興踏月,西入酒家」,此時帝王也彷彿一時多麼感傷,羨慕謫仙「身在世外」,早已沒有人世煩瑣牽掛。
這一卷書帖,是唐李白宋趙佶的接力賽跑。
北宋人物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八卦
清 乾隆二年
陳祖章 雕橄欖核舟(底刻「後赤壁賦」全文)
〈雕橄欖核舟〉是一件著名的巧雕作品,刻工極為精細。舟長3.4公分,寬1.4公分,高1.6公分,是國立故宮博物院「人氣國寶」中,尺寸最小的一件。縱使如此,它的高人氣卻不減分毫。
這一個小小的核舟上,雕刻了八位神態各異的人物,繁複且講究的細節,堪稱鬼斧神工。舟底刻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1101)所撰寫的〈後赤壁賦〉三百餘字,文末落「乾隆丁巳(1737)五月,臣陳祖章恭製」款。這件作品描繪的故事,為蘇軾〈赤壁賦〉的內容;此外,製作者為乾隆時期(1763-1796)供職宮廷作坊的匠人陳祖章(活動於十八世紀)。由身為廣東牙匠的陳祖章,雕製蘇州流行的藝術題材,乃清宮工藝體現屈大均(1630-1696)《廣東新語》所載,錫器製作俗諺「蘇州樣,廣州匠」的實例。
*****************************
人氣國寶展
展期:2021-05-04~2021-10-31
陳列室:南部院區 三樓 S302陳列室
Our Beloved Treasures: Masterpiece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ollection
Date: 04.05.2021-31.10.2021
Gallery: 3F S302
北宋人物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佛山祖廟在廣東省佛山市城區,據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名“北帝廟”。原建築于元代末年被焚燬,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稱為祖廟,據載是因為“歷歲久遠,且為(佛山)諸廟首”的緣故。明初重建祖廟時,規模“不過數楹”,此後隨著佛山城鎮經濟的日漸發展,祖廟不斷擴建,至清代初年,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並完好保存至今。 1962 年劃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佛山市博物館管理。祖廟建築群佔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作為眾廟之首,在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機構之前,佛山祖廟曾長期用作處理地方事務的議事場所,異於一般神廟。它的建築乃至裝飾、陳設,全部由各行業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產。佛山歷史上著名的鑄造、制陶手工業,其產品在祖廟有典型的表現。建築的精巧瑰麗也反映著古代佛山的繁華。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貴歷史遺產。祖廟的建築裝修琳瑯滿目,豐富多采。如瓦脊上的石灣陶瓷、墻壁上的磚雕、灰塑、嵌瓷和殿堂裏的木雕、石刻以及錦香池中雄踞水面的龜蛇大石 雕等等,題材十分廣泛。所塑造的各種故事人物、鳥獸花卉等,大都構思新奇,刻劃細緻,生動傳神,耐人尋味。靈應牌坊是祖廟的重要建築物,建於明景泰二年( 1451 年),正值明景泰帝將祖廟“敕封”為靈應祠之時,施工格外講究,壯麗異常。清代以前,牌坊曾是祖廟的第一道建築,坊前有廣場。進入祖廟時,先經牌坊,過錦香池橋(今無),登石級而後入三門。清以後增建了戲臺、廊廡,牌坊才失去了門樓的作用。牌坊建於兩座高0.8米、長4.9米、寬3.8米的白色花崗岩臺基上,為三樓三層式。明間寬5米,次間寬2.1米,通高11.4米。第一層為歇山頂,第二、三層為廡殿頂,檐、柱間大量施用鬥拱,飛檐疊翠,層出不窮。其下用十二根柱子承托,左右各六根柱子,中間為木柱,外沿為石柱。由於是獨立的單體建築,除要承載牌坊的凈重外,尚須抵抗驟然而至的強風造成的撓曲力,故設計嚴格,結構精密,1976年曾受十二級陣風吹襲而安然無恙。萬福臺建於清初順治十五年(1685年),距今已有 350多年的歷史。萬福臺是演戲觀賞用的,看臺兩旁設有包廂,是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目前保存得完好的古戲臺。建築為歇山頂,不用鬥拱,面寬三開間,通長12.73米,進深二開間,11.78米,分前後臺;中間用一裝飾大量貼金木雕的隔板分開,前後臺各佔一開間。隔板有四個門,分別供演員及工作人員出入。前臺演戲,後臺化粧。前臺三門敞開,演戲在明間,奏樂在次間。臺高2.07米。臺前有廣闊的石鋪空地容納觀眾。空地東西各有廊,為卷棚頂二層建築,當時供士紳富戶觀劇之用。
北宋人物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評價
由著名武俠小說經典《四大名捕》同名改編的線上遊戲《四大名捕Online》,官網正式揭秘上線囉!遊戲以小說系列作品中「會京師」的故事發展為開端,以北宋年間國力衰退、奸臣當道,神侯府集結四大名捕的徒弟「無情」、「鐵手」、「追命」和「冷血」為故事背景,玩家將化身辦案高手,與四大名捕一同運用智慧破解天下奇案,一同捍衛江湖。本次官網除了釋出四位關鍵靈魂人物的人設情報之外,還推出了「緝捕追兇,全民『讚』出來!」的宣傳活動,只要參加還有機會獲得《四大名捕-會京師》原著小說一套喔!喜歡《四大名捕》原著小說的玩家們,趕快上官網瞧瞧吧!
(C) 中華網龍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最hot攻略:http://www.gamedb.com.tw/
北宋人物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評價
施耐庵,中國四大奇書之一《水滸傳》的作者!關於他的生平,缺乏史料可以考證,有此一說是他生於元末明初。曾經在三十六歲考中進士,任職錢塘縣尹卻不得志,兩年後憤然辭官,來到蘇州辦學授徒。《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便是他的門徒,他們一起著手撰寫《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等人為主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為寇、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
書中人物神氣活現,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著作!施耐庵死後,羅貫中將小說整理,卻因為內容講述民變,無人敢印,直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由後人付印成書。
《水滸傳》講述的故事,個個精彩、個個家喻戶曉,包含晁蓋、宋江、魯智深、武松、林沖、楊雄、潘金蓮、西門慶、武大郎等等!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