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幾篇文有提到小孩,被不少人詢問是不是有喜了。很抱歉,沒有。I wish. 既然已經同意生育,我希望速戰速決。
有的話我一定會和大家分享。肚裡有娃,罵老公有理。怎麼罵都不過份,他還得笑著幫我揉腳。
我現在會想比較多,是我認為本來就該想這麼多。生兒育女是勞命傷財的事情,這和上戰場的嚴重性差不多。我不能理解為啥那麼多人覺得「等懷孕了再想這些也不遲」。難道你會等轟炸機在空中盤旋再思考怎麼辦嗎?
計劃趕不上變化,可你如果連計劃都沒有,只能任由命運宰割。
我說個最基礎的關聯性:女性與工作。從媒體到隔壁大媽都在強調「女人經濟要獨立」,可是事實就是生育影響事業,事業影響收入。就算妳不打算生育,也沒有比較平順。
我認識一中小企業主,私下透露他故意避開聘僱 30~40 歲未曾生育卻已婚的女性員工。「萬一她突然懷孕怎麼辦?一堆頂客族都嘛後來意外懷孕。有小孩的員工我還能和她討論加班頻率,跟孕婦能討論什麼?她用勞基法就能壓死我。」
聽著我內心在淌血。我們該怪誰呢?怪商人無情,還是萬物不平等。
幾年前我首次被逼生的時候,本想著要配合,去看了次醫生。診間的牆上寫著備孕建言:男性減少壓力、女性解除壓力。我問醫生為什麼差別這麼大,他頭也沒抬地回我:「誰叫子宮長在妳身上。妳的情緒波動和壓力累積,對卵子質量、胚胎質量、著床難易度、流產機率、胎兒健康等等等,都比男性的重要程度大那~麼~多。」他終於抬起頭,對我比了下太平洋寬度。
耳邊響起一段粉絲曾給我的留言:「女人的事業起步發生在生育完成以後。只有少數幸運女性,可以兩者兼顧。以經濟學和生物學的角度,女人的人生軌跡應該是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生子,生完兩胎後結紮拼事業。迎來事業高峰,再雲淡風輕地勸誡其他女性,女人要經濟獨立!!!」
只談獨立,不談犧牲,比耍流氓還可恨。
備孕期間,我謝絕高壓力案子,進修計劃暫停。我個人的經濟損失,我都記在小本本裡。我這年齡生育,有風險。除了健康風險,還有經濟風險。最要命的是旁人還會勸:有必要計算嗎?
已經擺明了我身為女性,在這課題上站了劣勢。如果我不計算不規劃等到肚子大了小孩生了,才問錢從哪來、我的工作在哪裡、我的父母誰來養、自己的養老規劃又如何,我的處境只會更糟。
有時我很感謝社福的個案們對我坦誠,告訴我她們這一路走來多不容易。看多了前車之鑑,我不允許自己步上後塵。
PS. 備孕女性我建議先從調整支出開始。增加收入是奇蹟方案,做人請務實點。上一篇我已經講了,同樣是 $1000 元美金,我可以選擇拿去換新手機,也能留起來錢滾錢讓它變成小孩十幾年後的教育經費。命運不見得可掌握在手裡,眼下的選擇權卻在我手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勞基法懷孕加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報導者基金會簽訂團體協約,優於勞基法保障勞權】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簡稱報導者基金會)歷經半年三次勞資協商,於今(16)日正式簽訂團體協約,條文皆優於勞基法,對於勞工權益有實質保障。勞動部長許銘春和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皆到場觀禮,並指出這是高標準的團體協約,期盼媒體業界能夠跟進。
報導者基金會今日下午3點舉行簽約儀式,由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和員工董事林雨佑、編輯部記者嚴文廷、社群部編輯洪琴宣、數位部工程師余崇任共4名勞方代表共同簽署團體協約。
報導者基金會有超過半數員工加入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簡稱全傳媒),並在全傳媒協助下,由4名勞方代表和基金會執行長何榮幸展開團體協約協商。勞資協商僅三次便達成共識,最後送交基金會董事會通過。與國內一般動輒耗時數年、協商數十次才能簽訂團體協約的狀況相比,報導者基金會團體協約從啟動到正式簽約僅不到半年時間,實屬少見。
報導者基金會的團體協約共有17條條文,內容包括休息日加班出勤時數加權、加班時數補休費率、每月得申請遠距工作天數、懷孕在家工作天數、增加全薪病假,以及記者業務費、進修補助、健康檢查等福利,並保障年終獎金與合理加薪,協約條文皆優於現行勞基法規定,也彰顯基金會對於勞動權益的重視。
國內已有公共電視、蘋果日報、中央社等大型媒體簽訂團體協約,報導者基金會則是第一個簽訂團體協約的中小型媒體(報導者基金會員工約30人),也是第一個非以企業工會,而是以產職業工會簽訂團體協約的媒體,希望能鼓勵其他中小型媒體一起重視勞工權益,提升勞動條件,產出更多優質的報導內容。
報導者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表示,感謝執行長何榮幸代表董事們折衷協調,勞工董事林雨佑整合同仁意見,以及全部同事能夠互相欣賞互相尊重,才能順利簽訂團協。董事會對於團協結果非常欣慰,也祝福同仁能繼續充滿鬥志,把優質新聞品質發揮出來。
報導者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何榮幸說,《報導者》長期追蹤報導華航機師、長榮空服員罷工等重大事件,也努力在媒體自己內部保障勞動條件。基金會前幾年因為人數不足沒有成立工會,但在第一屆翁秀琪董事長任內就已主動設立「勞工董事」,第二屆黃榮村董事長則進一步支持簽訂團協。而勞資協商過程之所以順暢,是因為大多數是把成立四年來優於勞基法的勞動條件寫入團協;如今在全傳媒的協助下順利簽訂團協,希望能作為其他媒體的參考。
全傳媒理事長鄭一平表示,公共電視團協談了10年才簽訂,蘋果日報談了2年多,他自己工作的壹電視則是談了6年到現在沒簽訂,對於報導者基金會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簽訂團協,他非常感動,這也證明了「勞資雙方的橄欖枝」握在資方手上,感謝黃榮村董事長,也希望報導者基金會能夠繼續發光發熱。
報導者基金會勞工董事、勞方協商代表林雨佑表示,記者的工作是旁觀他人跟紀錄,自己報導過很多工會事件,實際參與其中才明白工會組織辛苦的地方。感謝基金會同仁積極表達意見凝聚共識,所有勞方協商代表和基金會協商代表的努力,今天團協才能順利簽訂。
勞動部長許銘春和主管機關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相當重視,親自出席觀禮。許銘春表示,團協是她任內的重大政策,她仔細研究了報導者基金會團協的17條條文,覺得非常不容易,條文雖少卻相當完整,包括遠距工作、全薪病假、加薪和年終獎金等,代表報導者基金會視員工為重要資產,希望所有媒體業都願意來跟進。
賴香伶則說,對於想簽訂團協的工會,勞動局每一個都會下去輔導或上課,沒想到報導者基金會不用輔導也不用上課,就跑在前面,優於法律也優於業界規定,是「高標準」的團體協約。
報導者基金會在2015年9月1日成立,接受社會各界捐款,做為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的營運經費。《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文/林雨佑,攝影/吳逸驊)
#團體協約 #報導者 #勞動條件 #勞權 #勞動基準法
勞基法懷孕加班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舊文重貼,樂見改變]
今天看到有醫院表示因應勞基法新制,將取消假日的預約剖腹產,除非有緊急醫療需求。
大型醫療院所因為分級醫療的未落實,急重症人力吃緊;但是又長期將病患看待成消費者「以客為尊」,而忽略了醫療工作者的權益、忽略了專業判斷應該在「客戶滿意」之上。為了「客戶滿意」,甚麼半夜看時、造假的周末緊急剖腹產,是許多醫院的公開秘密。
有些評論說醫療院所反映加班費所以考慮調漲掛號費、考慮縮減夜間門診、或是像今天新聞說的要取消假日預約的非緊急手術,是新制勞基法的「害」的。我不認為這是「害」,醫療院所為了滿足病患各種非醫療必須的需求,長期讓醫事人員在不符成本的勞動條件下工作已經太久了。醫療院所重新考慮醫事人員的工作成本,讓醫療回歸醫療,是好的方向。
假日和夜間本來就是因應緊急救命需求,不是用來幫誰家剖腹生金孫的。
[ 珍惜人力,剖腹產不要看時,好嗎? ]
來聊一個很常見又長久以來想討論的事情。
產科醫師都知道,總有些孕婦因為前胎剖腹產、前置胎盤、或是小朋友胎位不正,而需要預先安排剖腹產的住院和手術。
有些孕產婦和先生,就跟醫師一起討論一個適當的懷孕週數,然後預約好病床、預約好時間,小寶寶配合不提前破水或是出現產兆的話,一切都在可預備的排程之內;爸爸媽媽假也請好了,新生兒準備要用的東西也備好了;醫療團隊也可以事先準備好檢查資料、調配好手術和照顧人力、從容完成最好的照顧。
但是也會遇到很多孕婦,會很尷尬的說「我得回去問長輩的意見」,然後在幾天之後,拿著一張「紅紙」,上面寫了幾個日期和時間,漲紅了臉拿給我。
為甚麼漲紅了臉? 因為「長輩」花錢去問「仙仔」,然後指定「某月某日半夜3:12分」、「星期日下午6點」、「某月某日,雙胞胎A要9:00出來,雙胞胎B要9:46出來」...;或者堅持要某個日期,但是那個日期小寶寶根本還沒足月,這一類連孕婦看了都知道很為難的要求,希望醫師配合,因為這樣「金孫命會好」。
老實說,術業有專攻,「仙仔」的意見,「金孫命會好」我不敢懷疑;但是,整個程序不會好,甚至金孫和媽媽的健康,也不會好。
週數還沒到、雙胞胎指定時間、或是超過預產期太久的要求,醫師會因為專業評估,而予以拒絕;這時候辛苦的是那個孕婦,因為她要獨自回去面對長輩「這個醫生怎麼不願意配合」的抱怨,承擔「金孫因此命不好」的責難。
但是凌晨三點、星期日下午的「看時」呢? 我知道很多醫師們,心疼孕婦們的壓力,勉為其難的盡力配合。
其實,以較大型醫院的編制,一個非高危險懷孕的剖腹產手術,需要的人力包括麻醉科醫師、麻醉科護理師、產科醫師、產科醫師助手、刷手護理師、流動護理師、產科護理師。如果是高危險懷孕,可能還需要新生兒科醫師和護理師等等。
這些,我相信都不是「長輩」和「仙仔」知道的。
健保讓醫療的提供變得簡便而且便宜,讓民眾都忘記每個醫療行為都是專業,都要付出大量人力資源、準備專業團隊。
「長輩」和「仙仔」更不知道的是,星期假日和夜間的開刀房,不是像平常白天全線都開(護理人力根本嚴重不足,要開也開不了);假日和夜間開刀房,是留給「緊急需要進開刀房」的「救命刀」用的,為了「可能好命」的看時手術,可能得讓某一個必須進入開刀房緊急手術的病患,拖延獲得手術的時間。我以前常常跟孕婦和她們的長輩說:「你們應該不會希望自己家的小寶貝,出生的時候是犧牲了一個應該被急救的人吧」。
更實際的事情是,產科醫師不是輪班制,所以她/他們白天要工作,晚上也可能需要臨時接生。這代表,產科醫師晚上需要睡覺(咦,誰晚上不需要睡覺啊)。所有的醫師,都不會反對半夜被喚醒來救人,但是,因為「據說這個時辰比較好」,半夜回醫院執刀,真的,是非常消耗「瀕臨絕種動物」產科醫師的。台灣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55歲(而且每年多一歲),請珍惜快要可以當妳爸爸的醫師,他們的健康吧。
還有一個我常常要跟孕婦和家屬說明的,是正常手術時間,產科團隊是例行人力,通常是資深或是比較有專業的助手在手術台上協助手術;但是半夜,就是值班人力。當然主刀的醫師遇到誰當助手,能力都沒問題,但是正常工作日,有專業甚至資深的助手,緊急狀況還有其他人力可以協助;半夜則是睡眠不足的醫師和值班的備用人力,相比之下,能選擇為甚麼不選擇正常日的白天呢?
其實最捨不得的是那些夾在「傳統」權威之下的孕婦。但是,妳們都要當媽媽了,勇敢地為自己和孩子做任何一個決定,是妳的權利,也是義務。
在醫師納入勞基法之前,你可以先珍惜醫療資源,包括,不要看時剖腹產。
勞基法懷孕加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軍公教人員加薪、讓一般上班族看了很羨慕,而勞委會也幫基層勞工爭取權益、表示今年調高基本工資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幅度要比公務員加薪3%更多一點。但是有工商團體指出、絕大多數本地勞工的薪水都比基本工資高,勞委會一直去調基本工資、其實對勞工意義不大。
軍公教調薪3%定案,但廣大勞工的薪水,有沒有機會也調漲?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說,今年七月就會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她期待也呼籲資方,希望一定要調高3%以上,比公務員還高。
王如玄表示,今年1月1號起,基本工資已經調高3.47%,但這樣還不夠,因為公務員薪資高,而基本工資比較低。而趕在五一勞動節前,立法院也初審修正勞基法部分條文,未來雇主如果讓勞工超時工作、未給付工資、延長加班、或是未給例假與國定假日,罰鍰從6千到6萬元,提高到2萬到30萬元,等於提高了五倍,並得公布雇主姓名與事業單位名稱,
另外,女性懷孕和哺乳期間禁止夜間工作,否則雇主將被處以9萬到45萬的罰鍰,也會被公布姓名,而且可以連續處罰。而針對最近科技與保全業等適用責任制的行業,傳出多起疑似過勞死的案例,有立委認為,就算是責任制也要規定最高工時,建議最高每月就是208小時,不應該放任勞資協商,變成無限上綱
還有立委也提案,要將現行勞工雙周84小時的工時,縮短為每週40小時,讓勞工可比照公務員周休二日,王如玄表示她支持這項目標,但還要有配套措施,勞委會將會進行研議。
記者黃亦如莊志成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