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目前看到的最佳國片,無疑是朱賢哲導演的《削瘦的靈魂》(2020)。這應該是我近年看到的台灣傳記紀錄片之中,最不著力於將人物神化、最勇於揭人瘡疤的作品。
.
讀到這有人可能有意見,為何非得要「揭人瘡疤」不可?但我倒認為,人人都有不願為人知道的面向,但正是那些人性的缺陷與傷口(又或者世俗眼光底下的缺陷),才使得一個人像人,有真實感。比起為名人擦脂抹粉、歌功頌德,朱導鏡頭底下的七等生,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該有的樣子。
.
透過訪談與戲劇表現(帶有非寫實色彩的表現手法恰有獨特的詩意與文學性),朱賢哲導演帶我們回顧七等生的生平,並與之代表作品交織起來,虛與實不斷角力,宛如不停地辯證。我們很快意識到,沒有一個作家比七等生更勇於在作品之中坦露自己。
.
在戒嚴時期,七等生標新立異的文學風格與題材惹來文壇排擠、評論家鄙視,例如他最出名的「問題小說」〈我愛黑眼珠〉(1967)描述一名男子李龍第在水災來襲之後,卻選擇救起一個妓女,而非妻子晴子,甚至暗示希望他的妻子能被水沖走。如此作品即便在當今可能都會惹來爭議,遑論當年保守的社會、家庭意識。
.
然而,其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或也是讀者所看到的不是虛構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的人性情慾。果不其然,七等生的確是將之投射於作品之中,誠實地以筆桿宣洩自我,而他也真有婚外情經歷。最為驚人的是,導演竟能說服他的女兒與情人/前女友也受訪,談論其感情世界。華人社會往往謹守「家醜不可外揚」宗旨,也因此許多作品往往不如歐美紀錄片生猛。但《削瘦的靈魂》卻突破了這道界線。
.
然而,《削瘦的靈魂》的好,只是因為它夠誠實嗎?也還在七等生這個被攝者的強烈人格特質極度有趣。他自稱是普通人,自稱因為不如別人所以才叫「七等生」,在領取國家文藝獎時在台上惜字如金。但同時,他卻也對著鏡頭不諱言強調自己畫的畫堪與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與梵谷(Vincent van Gogh)之作同列,令人莞爾。再回頭看,這些自謙卻又像是一種卓乎不群的另類狂妄。
.
有別於其它紀錄片時,名人的同學都是一片稱頌,七等生的老同學卻直言他是多麼惹人厭惡,也道盡他私下脆弱的一面。再對照其作品、其人,我們看到的,果真不是神,也不是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
我甚至看到,朱導演不僅僅是要呈現這個人,更有如在挑戰這個人,與之對弈。《削瘦的靈魂》是創作者的堅定意志與被攝者的自我揭露共同成就的傑作,前兩年還在羨慕日本有《全身小說家 A Dedicated Life》(1994)這樣的作品,朱賢哲導演就拍出來了一部屬於台灣的經典。欽佩之情,難以用言語表述。
.
.
(圖為《削瘦的靈魂》戲劇重現場面。)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削瘦的靈魂 #七等生
削瘦的靈魂 在 臺灣吧 - Taiwan Bar Facebook 八卦
#一則漫畫認識一位臺灣作家
.
「我要是拋下妳,妳會怎麼樣?」
「我會躺在屋頂上慢慢死去,我在這個大都市也原是一個人的,而且正在生病。 #我是這個城市裡的一名妓女。我要到車站乘火車回鄉下,但我沒想到來不及了。我對我的生活感到心灰意冷,我感到絕望,所以我想要回家鄉去。」
.
「我愛你,亞茲別。」
#李龍第懷抱中的女人突然抬高她的胸部,#雙手捧起李龍第的頭吻他。他靜靜地讓她熱烈地吻著。突然一片驚呼在兩邊的屋頂上掀起來,一聲落水的音響使李龍第和他懷中的女人親吻分開來,#李龍第看到晴子面露極大的痛恨在水裡想泅過來,#卻被迅速退走的流水帶走了,一艘救生舟應召緊緊隨著她追過去,然後人與舟都消失了。
.
「你為什麼流淚?」
「我對人會死亡憐憫。妳現在不要理會我,我流淚和現在愛護你同樣是我的本性。」
.
──節錄和修改自 七等生《#我愛黑眼珠》
.
▎ #關於作者 #七等生 ✍️
1967年,七等生發表了《我愛黑眼珠》,
故事當中,
男主角「擁吻妓女,對妻子見死不救」等等的情節,
引起了文壇一番爭議和批評,
甚至他還遭到被吐口水到臉上的羞辱
.
有人說,
這篇小說「對文化或道德 #毫無敬意」,
「視 #鄰居的狗 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的作家」、
「這是沒有哪一種同情或者諒解可以說的」
.
#那我們該如何閱讀七等生的文字?
曾有評論家無奈地說,
七等生的小說「給人帶來的是一片惑亂的迷惘」
.
七等生(1939-2020),本名劉武雄,
普遍被認為是臺灣最受爭議的現代小說家之一,
與同時期使用「標準中文」的作家相比,
他的作品被認為是 #文體奇特、#晦澀難懂
而且 #形式怪誕
.
▎ #關於紀錄片 #削瘦的靈魂 ✍️
這樣一位的作家,
在臺灣文學史上是如此奇特的存在,
七等生式的小說,究竟是怎麼誕生的?
.
在紀錄片《削瘦的靈魂》中,
我們或許可以從七等生的生命歷程當中,
尋找到一部分的線索。
.
紀錄片《削瘦的靈魂》,
片名取自七等生的小說篇名,
是 #他們在島嶼寫作 #第三系列 之一
.
導演 #朱賢哲 花了半年時間,
才讓七等生願意接受拍攝,
這部紀錄片不只採訪了作家本人,
也訪問了其他文學作家、七等生的兒女、
少數不多的朋友、及情人
.
記錄下這位 #臺灣最受爭議的小說家
「七等生」
.
▎ #酒保小心得 by weilin ✍️
看了紀錄片、查找老師生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七等生老師,
在念台北師範學院藝術科的時候,
.
他曾因為學校伙食太差,跳上餐桌抗議、
也曾在校慶擔任指揮時,搖屁股、
或是在演講時,說學校壞話
.
當下覺得「哇!好中二生(?)」
但後來想想在那個時代,或是現在,
其實要直接表達自己的不同意或是不滿,
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
▎#想了解更多七等生和紀錄片?✍️
紀錄片《削瘦的靈魂》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MZdDKX
|正式預告:https://reurl.cc/Q7X7pZ
.
展覽《七等生:瘋狂靈魂,精彩人生 —— 七等生創作紀念展》
|展期:2021.3.6 (六)-4.1 (日)
|資訊:https://fb.me/e/4VSNJcKuX
.
_
.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X 臺灣吧 - Taiwan Bar
_
.
📚 #參考資料
|蕭義玲,〈亞茲別的宣言與選擇── 〈我愛黑眼珠〉的詮釋及其在七等生寫作歷程的位置〉,《文與哲》,29(高雄,2016),頁317-353。
|劉振琪,〈七等生〈我愛黑眼珠〉的接受美學分析〉,《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86(臺中,2008),頁40-52。
|七等生,〈給安若尼 ‧ 典可的三封信〉,《臺灣文藝》,96(臺北,1985),頁 71-77 。
|七等生,〈真確的信念:答陳明福先生〉,《中外文學》,5:1(臺北,1976),頁140-157。
削瘦的靈魂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八卦
🎁🎟#電影贈票往下滑 #削瘦的靈魂 #七等生
#將自己放低的人才能看見的社會
〈我愛黑眼珠〉作者七等生,被稱為「台灣當代最受爭議的小說家」,無論是作品和行為似乎都挑戰道德禁忌,他到底是誰?窮其一生的藝術/生命追求什麼?曾經不被時代理解的作者,為什麼在現代得到被理解與討論的可能?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與新匯流出版中心共同合作,舉辦了「一位青年藝術家畫像」系列講座,探討這位特立獨行作者的生命與藝術。
首場講座與近期出版了《七等生全集(共13冊)》的 印刻文學合作,邀請政治大學台文所講座教授陳芳明主講「#七等生與台灣現代主義文學」,引領21世紀的讀者重新深入了解這位創作豐富,語言文字具奇特魅力的作家,本文為講座菁華。
☆#快來抽票☆搶先看☆
現代主義作家——七等生老師的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即將在3月19日上映啦!你是不是也跟O編一樣,很想趕快搶先到電影院看這部精彩的紀錄片、理解七等生的一切呢?我們將會抽出5組(共10張)🎬《削瘦的靈魂》特映會兌換券🎬快揪上你身邊靈魂也瘦瘦的朋友,一起進電影院,餵養彼此的靈魂吧🙋🙋♀️
🎖️參加☆方法🎖️
1. 按讚Openbook粉專+此篇貼文
2. 於貼文下方@一位「#靈魂好像也有點瘦」的朋友,揪他一起看電影!
🎁獎☆品🎁
🎟️「《削瘦的靈魂》特映會兌換券兩張」,共抽出5組🎟️
🎥#特映會場次🎥
3/17(三)pm21:00 @國賓長春影城 A 廳
⚠️注意事項⚠️
1. 活動時間:3/8(一)-3/10(三)晚上23:59
2. 得獎公告:3/11(四)將於本貼文留言處公布得獎者,並私訊通知
3. 領獎期限:請於3/11(四)18:00前私訊收件資訊(姓名、地址、電話),票券將掛號寄出,逾時視同放棄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趨勢教育基金會|新匯流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