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別人」 不如先學習做「自己」】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8/12/n3657724.htm
人之所以不快樂,在於大家都想「做別人」,而不想「做自己」!
有一家知名的雜誌刊登了一則啟事,表示將舉行有獎徵文,主題是:「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想做什麼?」
消息發布後,雜誌社陸陸續續收到了大量的投稿。
一個企業老闆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只要開一間小雜貨店就好,這樣我就會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一個家庭主婦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要讀完大學,不會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家庭上。」
一個上班族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夢想,成為一個作家。」
這些投稿被刊登在雜誌上的時候,雜誌社也一併公布了這項徵文真正的目的─其實,這並不是一般的徵稿,而是一群心理學家進行的實驗,目的是了解人們的「真實人生」和「理想人生」之間,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最後,心理學家分析所有來稿,做出了三個結論:
第一、人們對「真實人生」的普遍滿意度不高,對「理想人生」則加入了太多幻想。
第二、這些所謂的「理想」,其實多半是有可能被實現的,只是真正願意放棄現狀,勇於追逐夢想的人少之又少。
第三個結論,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結論─人之所以不快樂,在於大家都想「做別人」,而不想「做自己」!
每次我到各地演講,會後常有聽眾跟我說:「我好羨慕妳的人生:妳以前當記者,訪問過很多了不起的人物,還因此去了很多國家;妳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寫作工作,而且不必進辦公室上班!」
我確實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同意我對自己的際遇、生活都很滿意。只是,寫作者的生活真的這麼完美嗎?其實也不盡然。
跟那些名人相約採訪,的確讓我受益良多,但我也曾遇過氣焰高傲的名人,但礙於工作,無論再怎麼生氣、委屈,也只能往肚子裡吞;能出國工作很棒,但我也去過瘧疾猖獗,或治安極為惡劣、政治情勢緊繃,隨時可能發生內戰的國家,讓人一路上提心吊膽;不用進辦公室,不表示工作就沒有壓力,反而必須加倍地督促自己,提升安排時間的能力。截稿期限在即,熬夜寫到清晨,其實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另外,就現實面來說,我的收入並不穩定,沒有勞保,更沒有三節年終獎金,退休後更沒有退休金呢!
「做一行,怨一行」,或把某個行業想得過於浪漫,其實都是很危險的。
有個攝影師朋友,他的夢想一直是開咖啡廳。後來他真的辭去報社的工作,拿出所有積蓄,在鬧區的巷子裡開了小小的咖啡館。
我曾經上門捧場,裝潢很精緻,咖啡甜點也都無可挑剔,見他能夠圓夢,我也替他感到高興。
可是,不到幾個月,卻傳來他的咖啡廳黯然歇業的消息。後來我跟他見面,他告訴我:「開咖啡廳,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原來,在他美好的想像中,只有泡出完美的咖啡、和客人熱絡互動等「好玩」的事,卻沒有包括採購、進貨、會計等「不好玩」的事;他以為「只要東西夠好,就能吸引客人上門」,卻沒有想到附近連鎖平價咖啡店的競爭,還有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房租、水電、人事費用⋯⋯
咖啡廳結束營業後,他再度回到新聞界擔任攝影師。他認真地跟我說:「其實當攝影師的工作很不錯呢!真不曉得我當初怎麼會有這麼多抱怨?」
這個例子,不是要我們放棄追夢的勇氣,而是我們在「逐夢」之前,必須先認清自己的「夢」不僅是個「美夢」,還一定會有「惡夢」夾雜其中,無論好壞,我們必須一概承擔。
還有,在羨慕別人的人生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試著喜歡自己的人生,不是嗎?
心靈小語
「別人的生活、工作,或是家庭、配偶⋯⋯好像都比我的好?」
愈是這麼想,我們愈容易羨慕別人,甚至嫉妒別人。
其實,這只是你的幻覺罷了。
別人的人生,未必比你好。
想成為「別人」,不如先學習怎麼做「自己」。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複習「理財的正道-穩賺安全的十大法則」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129?page=3
http://www.xn--tsts07bnxm.tw/
想成為「別人」 不如先學習做「自己」
人之所以不快樂,在於大家都想「做別人」,而不想「做自己」!
有一家知名的雜誌刊登了一則啟事,表示將舉行有獎徵文,主題是:「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想做什麼?」
消息發布後,雜誌社陸陸續續收到了大量的投稿。
一個企業老闆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只要開一間小雜貨店就好,這樣我就會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一個家庭主婦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要讀完大學,不會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家庭上。」
一個上班族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夢想,成為一個作家。」
這些投稿被刊登在雜誌上的時候,雜誌社也一併公布了這項徵文真正的目的─其實,這並不是一般的徵稿,而是一群心理學家進行的實驗,目的是了解人們的「真實人生」和「理想人生」之間,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最後,心理學家分析所有來稿,做出了三個結論:
第一、人們對「真實人生」的普遍滿意度不高,對「理想人生」則加入了太多幻想。
第二、這些所謂的「理想」,其實多半是有可能被實現的,只是真正願意放棄現狀,勇於追逐夢想的人少之又少。
第三個結論,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結論─人之所以不快樂,在於大家都想「做別人」,而不想「做自己」!
每次我到各地演講,會後常有聽眾跟我說:「我好羨慕妳的人生:妳以前當記者,訪問過很多了不起的人物,還因此去了很多國家;妳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寫作工作,而且不必進辦公室上班!」
我確實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同意我對自己的際遇、生活都很滿意。只是,寫作者的生活真的這麼完美嗎?其實也不盡然。
跟那些名人相約採訪,的確讓我受益良多,但我也曾遇過氣焰高傲的名人,但礙於工作,無論再怎麼生氣、委屈,也只能往肚子裡吞;能出國工作很棒,但我也去過瘧疾猖獗,或治安極為惡劣、政治情勢緊繃,隨時可能發生內戰的國家,讓人一路上提心吊膽;不用進辦公室,不表示工作就沒有壓力,反而必須加倍地督促自己,提升安排時間的能力。截稿期限在即,熬夜寫到清晨,其實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另外,就現實面來說,我的收入並不穩定,沒有勞保,更沒有三節年終獎金,退休後更沒有退休金呢!
「做一行,怨一行」,或把某個行業想得過於浪漫,其實都是很危險的。
有個攝影師朋友,他的夢想一直是開咖啡廳。後來他真的辭去報社的工作,拿出所有積蓄,在鬧區的巷子裡開了小小的咖啡館。
我曾經上門捧場,裝潢很精緻,咖啡甜點也都無可挑剔,見他能夠圓夢,我也替他感到高興。
可是,不到幾個月,卻傳來他的咖啡廳黯然歇業的消息。後來我跟他見面,他告訴我:「開咖啡廳,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原來,在他美好的想像中,只有泡出完美的咖啡、和客人熱絡互動等「好玩」的事,卻沒有包括採購、進貨、會計等「不好玩」的事;他以為「只要東西夠好,就能吸引客人上門」,卻沒有想到附近連鎖平價咖啡店的競爭,還有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房租、水電、人事費用⋯⋯
咖啡廳結束營業後,他再度回到新聞界擔任攝影師。他認真地跟我說:「其實當攝影師的工作很不錯呢!真不曉得我當初怎麼會有這麼多抱怨?」
這個例子,不是要我們放棄追夢的勇氣,而是我們在「逐夢」之前,必須先認清自己的「夢」不僅是個「美夢」,還一定會有「惡夢」夾雜其中,無論好壞,我們必須一概承擔。
還有,在羨慕別人的人生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試著喜歡自己的人生,不是嗎?
心靈小語
「別人的生活、工作,或是家庭、配偶⋯⋯好像都比我的好?」
愈是這麼想,我們愈容易羨慕別人,甚至嫉妒別人。
其實,這只是你的幻覺罷了。
別人的人生,未必比你好。
想成為「別人」,不如先學習怎麼做「自己」。
文: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2/8/12/n3657724.ht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分享快樂多-五年級議論文示範教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陳樹菊作文500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樂於分享的名人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樂於分享的名人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樂於分享的名人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母愛被塑造地過於偉大,這對媽媽本身也是一種壓力。過於理想的形象,常不是現實,然而,理想形象固然是種追求,也是一種要求。
後來看了《母女不易碎》這本書,才發現美國也是這樣,跟我在台灣所看到的現象很類似。對於母親這個角色,工作又雜又難,隨著不同的時代,要注重的態度也有所轉換,當然容易焦慮自己沒辦法做滿做好。
然後,孩子狀況不好,就是媽媽的責任,這樣不公平的怪罪,一直到現在還是我臨床上常面對到的現象。一方面,是低估了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二方面,是讓當媽媽的人壓力過大。
現在女性的角色複雜,這個社會能牽引孩子的力量又比以前多很多,女性要能應付生活瑣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相對於以前的女性,沒那麼多時間花在孩子身上。真的花時間在孩子身上,絕大半也是在功課方面,之後才能再談有品質的陪伴。
特別請大寫出版社授權,分享一些文章,跟各位朋友分享!
-------------------------------------------------------------
女人最畏懼的批評:不稱職母親
【黛伯拉.泰南】
雖然替母親打理頭髮是在展現兩人之間的親密感,但是我的確對母親的髮型有些意見,母親亦然。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會讓母親評論女兒們的外表,當雙方都把對方視為自己的分身,並在外面展現一部份的自己、外界總以外表來評論女人時。這點對於一位母親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一旦一個女人成為母親後,她的價值觀以及外界和自己眼裡所看的,經常鎖定在「母親是否扮演好這個角色」。而孩子的外表則是外界評論她稱職與否的一項指標。無論這位母親在其他領域的表現多麼地成功,外人確實是如此評斷的。事實上,當一個女人在其他領域表現地成功時,展現成功的母職就更為迫切,因為許多人馬上會用她是否善盡母職來檢視她。
試想看看,當一間大型公司在聘任新經理時,應徵者教養孩子的方式會影響錄取的機率嗎?幾乎沒有,除非應徵者是名女性。鍾彬嫻(Andrea Jung)在1999年成為雅芳集團的執行長,2004年的《新聞周刊》雜誌封面上引用了她說過的這句話:「當我進入這個職務時,並沒有意料到大家會以放大鏡檢視我怎麼養育孩子。」這篇文章接著便跟讀者們確認了這個放大鏡:鍾彬嫻從未缺席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時刻。
另一個例子也顯示了這個雙重標準無所不在。在人類學家瑪麗.凱瑟琳.貝特森(Mary Catherine Bateson)出版了描寫母親瑪格瑞特.梅德(Margaret Mead)和父親葛果瑞.伯特森(Gregory Bateson)的回憶錄《女兒的目光》(With a Daughter's Eye)後,她提到身為著一名人類學家的母親經常忽略了女兒,但卻沒有人質疑孩子的父親是否在女兒還小時,疏忽了為人父親該盡的教養責任。
從這個層面看來,當女人一旦有了孩子,毫無疑問地,她的存在價值緊繫著自己是否被冠上那令人恐懼的「不稱職母親」標籤。為了做到稱職,媽媽必須有個成功、快樂、漂亮的孩子,因為如果孩子們有任何問題就會被外界責備。不久以前,母親還會因為孩子的健康,即使是我們知道是生物因素的狀況而受到專家學者的責備。舉例來說,在1950至1960年代,人們認為自閉症的成因是源自於母親沒有給予足夠的愛和溫暖所產生的症狀,因此產生了「冰箱媽媽」理論。
在醫學發達的現今,我們都知道自閉症是生理因素導致而成,只是現在的我們難以置信當年的那些母親們,除了要面對自己孩子的身心狀況,還要承受無的放矢的控訴。雖然如此,外界大眾仍普遍認為幾乎所有孩子的狀況(或是長大成人後出問題)都是母親不盡責的關係,而非父親,甚至連孩子們也這麼認為。例如有位女性提到,她至今還在怪罪她的母親在她5歲時送她去夏令營。只是現在回想起來,她才發現父親在這個決定上也有一部份的責任。
如果莫沙特(Susan Maushart)在《母職的面具》(The Mask of Motherhood)中說的沒錯,那麼幾乎所有的母親都遭遇過(在多數案例中的許多時刻皆是如此)照顧小孩的事情太多,以致於她們失去了耐性,可是事後又感到後悔的經驗。母親們的「罪惡感」和「愧疚感」是如此地根深蒂固,因為她們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必須承受所有錯誤。
因為上述原因,完全滿意自己身為「母親」這個角色的女性是極為少數。一位女性於地方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專欄提到,她不在意自己撰寫的文章所招惹來的批評,因為她知道讀者可能會不同意她的言論,因此只求盡力而為、問心無愧。但是如果是外人對她為人母親的身分加以批評,那便容易打擊到她,因為在身為母親的那個領域裡,她坦承自己從來無法完全有自信。
.
母女不易碎:寫給天下媽媽 vs.女兒的不傷心關係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6900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八卦
那天我跟一位女性創業家聊天,雖說是女性創業家,但其實她的人生並不夢幻喔!幾年前,她的工作是品牌設計師,她有一間個人工作室,平常接接零散的品牌包裝設計案件做。有一天,她想,與其一直幫別人操刀,不如也嘗試看看自己自創一個品牌吧!順便也看看自己的能耐。正好她的阿祖是中醫師,留下了幾帖養身的方子,家裡的子孫們雖然沒有人再從事相關的行業,但一直傳承著這幾帖方子,平日熬來保養身體。她自覺很受用,於是決定把阿祖的方子分享出去。
她開始嘗試在家裡的廚房熬煮、包裝,並且透過自己擅長的品牌設計,打造了一個個瓶裝高雅的養身飲,讓忙碌的現代人,可以打開冰箱,就馬上喝到她們家祖傳的秘方。
很快的,她得到了政府的創業補助,也準備找中央廚房量產,一個小小的點子,居然點燃一個大事業的可能性。
這是什麼呢?這就是打造品牌。
很多女性們,其實也嘗試過要「創業」。但什麼是創業呢?創業就是「賣東西」吧!於是,我做了幾罐辣椒醬,放在臉書上,問大家要不要買?一開始,還不錯喔!朋友為了支持我,都馬上捧場,但是一個月後,我再做出來的辣椒醬,卻沒有人買了。因為,上個月買辣椒醬的朋友家裏都還有,雖然他們說要幫我介紹客人,但是後來發現,辣椒醬網路上、超市裡的選擇很多,還有一些品牌甚至有名人加持,於是,我開始想辣椒醬可能不是一個適合創業的產品,因為賣辣椒醬的人太多了,不然,我就來賣我婆婆教我做的控肉好了,挺好吃的。
結果控肉一推出,發現朋友有的不愛吃肥肉,賣的量比上一次還少,而且為了採購,忙東忙西的,還被老公說:「你忙半天究竟是賺了多少錢,不如把小孩顧好,最近兒子因為你都把注意力放在做生意上面,功課不是缺交就是錯誤一堆,老師還在聯絡簿上提醒我們。」
上面的故事,應該發生在不少想著要經濟獨立,結果才開個頭,就不受到家人支持與祝福的女生身上。
為什麼有些人在網路上賣東西賣的嚇嚇叫?我賣同樣的東西卻賣不出去呢?
這就是「品牌效應」。相信大家自己在選擇購買產品時,除了價格以外,品牌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不過,有些人可能會有這種誤會:「有啊!我幫我的產品取了名字,可是,我沒有錢打廣告,讓它有名氣。」
有名氣跟好感度,是兩回事。
更難的是,現在的消費者都很聰明,你想賺他的錢他們都知道,那就要看爽不爽讓你賺他的錢了。
所以,一個好的「品牌」,不見得要廣為人知,但一定要有一定人數的消費者,對它有好感。
我還記得我跟前面那位養身飲的女性創業家聊天時,她跟我說:「我以前看到一本書上說,只要你擁有兩千個鐵粉,你要賣什麼的可以,就可以存活下去。」
這句話的確是有某程度的可信度,但我覺得還是必須要建立在你所賣的東西,是不是這群鐵粉所需要的前提上。
所以,我們可以說打造品牌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群非常喜歡你的粉絲。
有人說,那只要我的產品好,大家就會很喜歡我了吧!當然,這個論點也不能說錯,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
不過大家會發現,身旁有很多好產品,其實最後還是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經營下去,明明東西很好啊!?
這很可能就是因為,它所擁有的消費者忠誠度,不足以支持這家公司繼續存活下去。為什麼呢?當然,一家公司無法存活,一定有一些他經營上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純粹從品牌銷售的角度來說,就是沒有足夠的消費者繼續購買它,甚至可以說,這家公司沒有給消費者購買它的理由。
這樣講有點遠了,我們再回到,「為什麼」這個家庭主婦的辣椒醬賣不出去呢?明明很多人喜歡吃辣,每個人家裡冰箱幾乎都會常備辣椒醬啊!但他們就是選了別人賣的,理由是什麼?
我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行銷人都很熟悉的一個理論,叫做「黃金圈」。黃金圈法則的發明者是西門·奈克,他是一位作家,因為發現黃金圈法則而出名。他的TEDx演講「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是TED大會裡影片最多觀看數的第7名。
黃金圈法則,主要就是說明當你要傳遞訊息去改變別人、激勵別人的時候,最有效的方式是從 WHY 到 HOW 到 WHAT,也就是先告訴別人為什麼要達成這個目標?然後教他怎麼做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最後跟他說你現在可以做些什麼?
這個理論雖然當初是被西門·奈克用來說明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但也最常被應用在行銷上面,說明怎麼促發消費者行動。
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大家或許就比較能夠理解。
首先來破解《律師娘講悄悄話》的幾個套路好了。
今天律師娘寫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是有關一個大老婆跟著老公打拚事業多年,最後老公事業有成,卻有了外遇,打算離婚跟第三者在一起,而且還想脫產,不想分財產給跟著他辛苦多年的元配。於是阿富律師就教這個可憐的元配如何搶先一步假扣押,並且勇敢的打官司爭取親權及財產,拿回自己應有的權利。
在這個故事(貼文)當中,我們會覺得這個元配也太可憐,這個老公也太可惡,於是我們就會覺得女性的權益應該受到保障,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律師娘說,趕快把這樣的案例跟法律知識分享給朋友,不要再讓更多為家庭犧牲付出的女生,辛苦一輩子,卻被這樣對待。
於是你就有可能把這則貼文分享出去。
但是,如果今天貼文的內容改成:「大家知道嗎?可道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很會打官司,常常贏,我們會很擅長家事、民事、刑事等訴訟,快來找我們打官司吧!」一方面可能會違反律師倫理規範相關的規定,二方面你應該不太可能把這樣的資訊分享出去,三方面你心裡的OS可能是:「你講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如果你今天賣辣椒醬的時候,告訴大家我你的辣椒有哪些成分,怎麼做的,很好吃,消費者可能心中也會半信半疑,你說的是真的嗎?又或者是無感,覺得那些大品牌會讓人更有安全感。
可是,之前我曾經幫一位當家庭主婦多年六十幾歲的媽媽介紹過她自己做的私房菜,她一輩子沒自己賺過錢,也對自己很沒有自信,但她敢擔保,自己做的菜,因為都是給家人吃的,所以有她的愛,營養又美味。我跟大家說,大家給她一點鼓勵吧!你們不覺得,媽媽為我們付出一輩子很辛苦嗎?讓我們多給她一點支持,讓她有勇氣跟信心,結果在那之後,一大堆網友都是這位媽媽的私房菜粉絲,當然,也要這位媽媽真的有實力。但是,大家既然每天都要吃東西,不如就選擇買這位媽媽的私房菜,幫助婦女創業。來吧!來吧!看賣什麼我都買。
這就是從 Why (因為要支持婦女創業)到 HOW(所以買她的私房菜吧)到what(我想知道她有什麼產品),高效能的資訊傳遞方式。
因此,今天如果我們想要用低的廣告預算,去做到高效能的行銷結果,黃金圈理論是一定要去理解,並思考怎麼應用在我們的行銷策略。
其實,創業行銷非常的有趣,當你的想法打動別人時,是比賺錢更快樂的事。
我還是要說,創業雖然起頭難,但在社群媒體崛起的這個時代,說一個好故事,告訴大家為什麼?真的有機會讓你突破重圍,創造奇蹟。
歡迎大家來跟我聊聊斜槓創業唷~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最近要應付一些考試,或者是有一些任務,要考驗你的記憶力;那麼今天跟你分享的這個內容,會對你帶來很大的幫助。
今天要跟你談的,是關於「視覺空間記憶」的部分。先跟你分享一個記憶的方法,叫做「羅馬房間」或者是「位置記憶法」。
它的原則是把你需要記住的物品,和一個熟悉的室內建築空間連接起來;而且要自然形成一個行進之間的順序。
比如說,拿你的客廳作為例子,現在把你想要記住的資訊,用具象的方式來表現,並且想像這些東西,分散在客廳的各個地方。
那如果你聽到這裡,有一點霧茫茫的話沒有關係,我把客廳改成我們的肢體,包含我們的雙手、雙腳跟頭,總共5個位置。
然後我給你一些彼此之間,沒有特定關聯的名詞,然後看看用「羅馬房間」,或者是「位置記憶法」,對於你的記憶有沒有幫助?
第1個名詞是「冰淇淋」;你現在就想哦,你左手拿著冰淇淋。第2個名詞是「老鼠」;你現在想哦,你的頭頂頂著一隻老鼠。
而第3個名詞是「熱狗」;你現在想你的右手,抓著一根熱狗。而第4個是「美國隊長的盾牌」;你現在想哦,你的右腳踩著美國隊長的盾牌。
而最後一個是「哥吉拉」;你現在想哦,你的左腳踩著哥吉拉,或者是左腳穿著一隻哥吉拉造型的拖鞋。好!這5個物品,配置在你的肢體上面。
現在你頭上頂的是什麼?「老鼠」!
現在你的左腳是什麼?「哥吉拉」!
你的右手呢?「熱狗」!
你的左手呢?「冰淇淋」!
而你的右腳呢?「美國隊長的盾牌」。
你稍微練習一下,你會發現你要記住這些,彼此不相干的事物,其實蠻容易的;只要分配在身上的位置,並且創造出連結。
其實當我自己用「羅馬房間」這樣的方式,作為記憶的練習的時候,我曾經最多、最多在自己身上,有50個位置去記住50個,其實彼此沒有任何關聯的詞彙。
而且呢,記得時間可以持續很久;甚至於呢,不按照順序問,跳著問我都還是能夠回答得非常清楚。
就像我現在問你,頭頂上是什麼?你可能很快的,就可以回答出喔~是「一隻老鼠」。
那這樣的方法,其實是一種「視覺空間的記憶」。它結合了我們視覺皮質和顳葉,相關的空間定向的神經路徑。
它讓我們左腦在感知細節上面,功能能夠發揮出來;而右腦又把這些細節,整合成為整體。兩個相加起來,就可以讓我們又見樹、又見林。
其實這樣的方法,在美國有一個籃球名人堂的得主,叫傑瑞.盧卡斯。他自己就用「羅馬房間」,來記住很多雜誌和書本的內容。甚至於,包含整部《新約聖經》。
而在2017年,有一個研究,是針對使用這種方法的運動員;發現喔,他們的大腦發生了實質的變化。
這個變化,不只是發生在特定的大腦區域,還包含每個不同的腦區之間,也就是視覺的中心,和其他地方之間的連結,都變得更好了。
更進一步來看,當科學家訓練一般人,使用「位置記憶法」的時候,他們的大腦也顯示出同樣的變化。
所以呢,如果你感覺自己天生的記憶力不好,或許這是一個可以自我訓練的方法。
最後呢,我再問你左手拿的是什麼?「冰淇淋」;而左腳踩的是什麼?「哥吉拉」。所以你看是不是很簡單?
或許這一段內容聽完之後,再隔一個禮拜,你再問自己,右手是什麼?搞不好你還是回答的出來,是「熱狗」。
所以我常常說喔,很多能力在本質上,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難,只是因為我們可能沒有把握正確的方法。
如果接下來的生活要面對考試,或者是考驗你的記憶力,那麼祝福你透過這一段內容,讓考試、讓你眼前的考驗,圓滿成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者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所提到的,我們常常不太知道怎麼樣對待自己;我們也常常不知道,怎麼樣去使用老天爺給我的腦袋。
因為這樣子,導致我們不快樂之外,也讓我們的效率,變得非常非常的差。所以如果你想要學習回到根本、回到老天爺給你的大腦設定。
知道怎麼使用它、知道怎麼樣好好的對待它;讓你的大腦、讓你的心智,成為你運用自如的工具,提升你的效率,避免自己的拖延。
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這就是一門,回到你的心智運作、大腦運作的根本;讓你能夠有效避免拖延、提升效率的一個重要的學習。
歡迎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內容,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評價
☆ 今日影片介紹 ☆
面對艱難的挑戰,以及面臨各種失敗的風險時,
你可能會聽到,有人告訴你:
「嘿!要對自己有自信!」
這時,往往你的腦中會跑出跑馬燈:
「哀~要是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自信到底是什麼?
要如何才能擁有自信呢?
嘿!跳躍高手!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要先和你進行一項討論。
假設,今天你有一輛車子,
當你在對這輛車的特性與性能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開上路。
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你覺得,你有辦法將這輛車發揮到最佳狀態嗎?
只有當你徹底了解這輛車時,
才能【知道】如何讓它發揮到最好的表現,
同時【知道】這輛車在哪些環境中會表現的不太好。
在遇到各種情況時,【知道】該如何調整,讓車子恢復到最佳狀態。
多數人認為,
賽車手只是飆車、開著車子繞圈而已,
其實,賽車這項運動的危險性相當高,
賽車手必需對車輛徹底了解、並在駕駛時清楚車子的狀況。
才能降低危險的發生,並且擁有好成績。
把賽車手的例子,套用在你身上。
自信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信心。」
自信基礎在於,你必須擁有正確的自我評價。
你必須對自己,有徹底的了解。
坦然面對、接受自己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並且努力讓自己進步。
如此一來,就算你遇到困境,還是能充滿信心。
因為,你知道在遇到各種情況時,
該如何調整,讓自己恢復到最佳狀態。
儘管你並不完美,並且看出自己有許多的缺點。
但是,因為你【了解】自己。
所以,還是能對自己保持信心。
想要永遠源源不絕的自信,就必須擁有正確的自我評價。=D
☆ 今日名人 ☆
知名演員 馮‧迪索:
「絕不要拒絕擁有自信,自信不花你一毛錢,但可以,帶你到很棒的境界。」
= = = = = = = = = = = = = = =
☆ 關於 6YingWei ☆
噹啷!Hi!我是 6YingWei。
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你。=D
小時候沒有什麼優秀表現的我,對比大我兩歲,會跳芭蕾舞、彈鋼琴、牆上掛滿各種獎狀、在學校擁有好人緣的表姊,我常常覺得很自卑。
我總是渴望著:「好想和表姊一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
過去的我,不懂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的技巧。
因此,在人際關係上,經常碰壁、與別人發生爭吵。
面對家人,經常和爸媽說不到幾句話,就發生衝突。
在愛情中,常和對方因情緒發生爭吵、傷害了彼此。
在職場中,錯誤的溝通技巧,使我被誤解不好相處。
面對自己,情緒常用否定的方式,使我失去自信心。
處在痛苦、難過中的我,決定脫離充滿人際衝突的生活。
開始到處尋找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我閱讀了幾十本關於人際關係、溝通和社交技巧的書、花了許多錢參加講座與課程,也還是沒有辦法改善人際關係。
當我覺得,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需要天分、
當我正準備放棄改善人際關係時。
我遇見了腦科學。
我開始了解到,原來:
【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和大腦密不可分。】
在腦科學幫助下,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
掌握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後,
我成為快樂、有自信的人。
找回快樂人生的同時,我也找到了人生目標:「傳遞快樂」
現在,正在撒下快樂種子,努力讓快樂在世界各地發芽。=D
拍影片,正是為了實踐「傳遞快樂」的方式之一。
分享和腦科學、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有關的知識影片:
希望透過這些知識分享,能幫助大家對人際互動、情緒、大腦有更多了解。
哈佛大學曾針對「快樂」進行了75年的大型研究。
最後報告指出:
「感到孤獨的人們,大腦功能退化較快,壽命也較短。
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健康。」
換句話說,人際關係不好,會容易讓人感到不快樂,並且為大腦與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證實:不良的人際關係會增加罹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為健康帶來傷害。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只能改善和家人、愛人、朋友、同事的互動關係,更能直接為健康帶來良好的影響。
祝福你,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起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D
☆ 關於腦科學 ☆
人類每天都在依靠頭顱中重約 1.4 公斤,
充滿許多皺褶、凹溝的大腦在生活。
我們知道大腦的重要性,卻很少了解大腦。
拜先進的科技之賜,
近幾年,腦科學終於能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一窺看起來不起眼,
卻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生活、喜怒哀樂的大腦。
多明白大腦的運作機制和特質,是沒有壞處的。
當我們更理解大腦,就越能清楚知道:
「我們如何與人產生連結、如何做決定、如何成為「你」。
並且,幫助我們更了解他人。」
如果你對大腦感興趣,
歡迎和我一起透過腦科學,
走進人體最複雜的地區【大腦】。
看看大腦,是怎麼一步步塑造我們的個性,以及人生。
☆ 寫信給 6YingWei ☆
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有任何想發問或想分享的故事,歡迎隨時來信。=D
6yingweitv@gmail.com
(不過睡覺的時候,我可能無法夢遊起來閱讀你的信,哈哈。)
對了!
都還沒向你解釋,
為什麼,在影片中我要稱呼你為【跳躍高手】。
其實以前我無法想像,自己能成為樂觀充滿快樂的人。
正因為曾走過低潮的人生,加上現在找到嶄新的自己。
所以我深深地相信著:
【我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你也是一樣。】
我和你,都有著能突破困境、向前跳躍到快樂人生的潛能。
所以,我喜歡稱呼你為【跳躍高手】。=D
祝你有歡樂的每一天。Yeah!
☆ 聯絡 6YingWei ☆
・facebook :@6yingwei
・Instagram:@6yingwei
・e-mail:6yingweitv@gmail.com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陳樹菊作文500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八卦
非營利組織網,愛的力量名人例子,愛的力量作文陳樹菊,愛的力量偉人, ... 分享快樂多作文陳樹菊已經由網友於【綠色工廠好玩App】分享資料與瞭解陳樹菊的故事作文文章58 ... ... <看更多>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樂於分享的名人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樂於分享的名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春瑜, ... 網站歡迎您蒞臨信義國小五年4班的網頁- 優學網則補充:主題: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 ... <看更多>
分享快樂多名人例子 在 分享快樂多-五年級議論文示範教學 - YouTube 的八卦
... 進行五年級議論文寫作教學及教師觀課活動,單元主題[ 分享快樂多 ]。 ... 按[正正合]的並列式論證結構陳述論據,讓 名人 事例和自身經驗交互印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