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看過一本書,我早忘了書名,
這本書的內容是一個媽媽對自己成長過程與育兒過程的自述,還有她在失去兒女之後所面臨的萬人所指,
是的,這個母親的兒子曾經拿著槍走進校園殺了20幾名同學,
整本書非常的晦暗與沈悶,卻讓我最後想摔書,
只因為她的結論是想告訴犯罪者的母親放下,
『其實,我們真的不知道也不是有心養出這樣的孩子。』
這個母親不知道她為何養出這樣的孩子,
身為讀者的我卻很清楚,
她在面臨人生的問題中習慣找一個慰藉來抽離不去面對,
對於嬰兒不明原因的愛哭她沒有找背後的原因處理,
她卻將孩子推到施工工地旁邊,讓鑽地機的聲音掩蓋孩子的哭聲,當自己聽不到直到孩子哭累睡著。
如果面對孩子哭都這樣,面對孩子從小到大的問題也不難想像是如何的逃避。
.
有一陣子,我狂刪我的臉書好友,唯一的標準就是替某個共學團體宣傳分享的人我一定刪,這個團體有收費有導師與領隊,可是提供父母的卻不是專業的建議,面對一個媽媽詢問:『我的四歲孩子會打媽媽怎麼辦?』,領隊回答:『孩子會打媽媽很正常,我家阿寶也會打我,就讓他打吧,孩子長大了就會好。』
可是看著這個殺童的犯人也一直有打父母的習性,那可以問一下『長大是幾歲才不會打媽媽呢?』、『有哪個年齡是不會犯罪殺人的?』
.
我知道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母親在外面要受多少責難與白眼,但是孩子不是精神異常者,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原因與困擾,父母該學的是怎麼解這個心結,甚至教導孩子暴力以外的方法處事。
.
可是這個團體或許沒辦法找出行為背後的原因,也無法解決,所以告訴父母『孩子會自己長出力量』,所以在別的地方會被白眼的父母在這裡很放鬆,因為他們可以放著孩子在團體裡面打人,也要被打的孩子父母看著自己被打的孩子『自己長出力量』,孩子要眼睜睜地被攻擊卻看著父母在一旁冷漠的笑,有些父母不忍心自己孩子被打退團卻被攻擊成『剝奪孩子的成長』。
.
每次有重大殺童事件,很多父母都陷入了恐慌與憤怒,只是這些恐慌憤怒過了呢?未來的兇手現在還可能是個孩子,也或許是我們身邊的孩子,我只想請政府跟研究團體介入去研究了解這些人是怎樣被養成?他們經歷了什麼、又是怎麼認知是非讓他們成為一個殺人兇手?
.
這是每個媽媽都該去抽絲剝繭去理解的學問,卻沒有人提供犯罪者養成研究報告。
.
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去找出原因處理,不是父母暴力壓下去也不是任由孩子暴力發展,說穿了,對於孩子行為問題的不處理,那麼跟那個殺人犯母親將嚎哭的孩子推到鑽地機旁假裝聽不到的母親又有什麼不同?
.
從我們做父母那一天開始,挑戰的就是一個『面對』的功課,孩子小時候不面對,長大了也要面對,四歲的孩子會打人,你們說長大就會好,孩子六歲了他用的方法是對母親摔玻璃杯,三十歲還是會打媽媽甚至殺人,因為他學到的就是用這種方法處理情緒。
.
.
當我們恐懼害怕自己孩子成為受害者,是不是也該思考孩子未來如何不成為加害者?
.
同時也有90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1萬的網紅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開放網友共同創作,一起結合出大家耳熟能詳的學生經典台詞,相隔第一部的學生語錄也有一段時間,這群人也決定在次翻玩舊作,全新2016學生經典語錄。 #這群人 #學生 #經典語錄 【幕後花絮】: 2016學生的經典語錄花絮 https://goo.gl/3QsyyS 支持群人 訂閱...
「共學團體」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王麗芳教養同好會 Facebook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潔咪的韓國進行式 Facebook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 Youtube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Show Lo's Official Channel羅志祥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戴愛玲Princess Ai Youtube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有人讓孩子去「共學」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共學團體 在 「家庭共學 親子團體」對親子互動之影響研究 - 博碩士論文 ... 的評價
共學團體 在 潔咪的韓國進行式 Facebook 八卦
這次回台灣為了讓兩小朴有機會學習中文,所以事先已幫他們報名家裡附近的幼兒園。
前天去領校服和餐具時,老師突然問:「媽媽,你有上班嗎?不然弟弟才兩歲八個月,你怎麼就送來呢?在台灣很多媽媽非必要都不太願意把小孩送到幼兒園。」
我回答:「我沒有上班喔!只是弟弟在韓國有上幼兒園,發現他適應得很好,所以想跟哥哥一起送。」
在韓國,由於小型社區型的幼幼園很多,體制也都蠻完整,加上政府有補助,很多媽媽幾乎在孩子滿二歲就會開始送,三歲入園的比例則最高,所以當台灣老師問我時,我稍微愣了一下。
於是,我問了幾位周邊的台灣媽媽好友,他們不約而同回答我:「幼兒園環境不好」、「送進去後很容易生病」…
這和愈來愈多職業婦女請育嬰假或是轉戰全職媽媽有絕大的關係嗎?
「其實很多是出於經濟考量。」有親身體驗好友的回答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台灣一直處在「薪水凍漲」狀態,很多媽媽薪的水都在四萬以下,請公婆帶給零用錢雖然負擔較輕,但常衍生隔代教養的問題;那請保姆呢?一個小孩可能就用掉將近一半的薪水,帶二個小孩,可支配的薪水大概只剩下零頭了,於是想想:不如自己帶吧!
回歸家庭後,對教育比較投入的媽媽可能自組共學團體,帶小朋友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或是排定計畫在家學習…但這都必須靠媽媽的自制力和耐心才能長久實行,而小孩又是最難控制的夥伴,遇到的媽媽不一定對盤,所以不少媽媽做一半就放棄了,這時候罪惡感和否定感就會跑出來「我是不是回去上班才對這個家比較有貢獻呢?」
也有媽媽對當伸手牌非常不適應,尤其當老公身心俱疲回家一吼:「你累什麼?有比我為了養家餬口在外奔波辛苦嗎?」委屈指數瞬間破表;於是有媽媽為了尋找成就感兼職或是做起團購,起初為了能賺點錢而雀躍,於是愈來愈投入,最後犧牲更多與孩子相處或是休息的時間,冷落老公,孩子更孤單(說的就是我T_T):「我,真是個不及格老婆和媽媽?」
多數回歸家庭的媽媽,常常活在「必須把自己價值發揮到極大化」的不安全感中,這種與自我打架以及與他人眼光糾結的過程最磨人。
然而從全職媽媽,半全職媽媽走過來的我,逐漸釋懷也改觀了…
幾年前,剛結婚的朋友告訴我:「有小孩後,我還是一直要工作,我才不想變成黃臉婆。」這話聽到當時不得不當全職媽媽的我耳中不太舒服,馬上反駁:「誰說不工作就會變成黃臉婆?我看到好多歐美或是韓國的全職媽媽還是一樣很會打理自己,經營家居生活,過得一樣很充實。」
但反駁的同時我很心虛,因為若不是我嫁到韓國沒有什麼工作機會,我也是和他一樣的想法,畢竟我是在臺灣長大的女人。
在韓國,若先生的薪水可負擔,絕大部分的媽媽會選擇回歸家庭,說是父權主義也無可厚非,畢竟「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還是主流,而男性的薪資較高也是事實,雖然不太服氣,但也必須面對另外一個現實就是:「孩子生下來,就一定要有人好好教養。」
或許環境的氛圍是如此,韓國媽媽對自己的選擇比較坦然,尤其跟上一代以家務為主的舊阿珠媽世代相比,現在的阿珠媽除了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之外,其實也很懂得對自己好。
把小孩送到幼兒園,做完例行家務,幫小孩收集教育資訊,家計理財之餘,也會跟媽媽朋友聚會,上才藝課,去沙龍,喝下午茶…
甚至有些像<<主婦>>或<<中央女性>>…等雜誌,鎖定的就是這群阿珠媽群族,提供各式各樣生活,保養和時尚資訊,讓她們不退潮流。
她們,跟我想像中的黃臉婆差距很大,從中我體悟:「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迫選擇當全職媽媽也不代表你必須為難自己。」
不論是把小孩帶到什麼樣的程度?把自己的生活經營成什麼樣子?媽媽有責任但沒有強制的標準。
像當初為了想證明自己還是有賺錢能力開始做代購,第一年平均每日睡不到六小時,不時與朴先為了相處品質而吵架,對兩小朴充滿愧疚…長期下來真的身心俱疲,常常覺得:「自己好差勁,什麼都做不好。」
這中間,我不斷反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答案雖然總是「家庭。」但就是不甘心,強迫自己抽絲剝繭,才發現不甘心是因為:「我對當全職媽媽有太過沈重和負面的解讀,又老覺得自己做不好,以至於想逃避。」
直到有天我看到張炳惠博士的一段話大大釋懷:「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教導而是引導,觀察他遇到了什麼問題?擁有什麼樣的潛能?」老師一次要面對十幾位以上的學生,沒有餘力專注且有耐性觀察你的孩子,但是媽媽就不一樣了。
當我找到自己身為母親無可取代的價值和和能夠實踐的宗旨後,就比較能接受必須當一個母親的現實,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知道該怎麼把生活調整到比較平衡的狀態,知道人生的先後順序,而在該放棄時勇於放棄。
雖然台灣薪資是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鼓勵走入家庭的媽媽,給他們更多的自信以及發揮的空間,因為我覺得真正的女權是尊重每個女人的生涯選擇,不論是在職場或在家庭認真生活的女人都值得被肯定和鼓勵。
以上只是個人的觀點和體悟,歡迎分享討論但請勿因觀點不同而激動打筆戰喔~^^
共學團體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如果育兒的太太跟孩子同時在哭,
丈夫應該要先抱(安撫)誰?」
答案是:太太。(9成的人都答錯)
育兒是一場「戰爭」,媽媽需要幫手與協助。
媽媽先把自己照顧好,絶對不是不盡責,因為媽媽好,孩子才會好。
親愛的媽媽:
我們都想兼顧一切,想將育兒、家務(甚至先生都成為需要你照顧的「長子」)、工作都處理地妥適,但我們卻越來越力不從心,於是我們成為鋼索上的媽媽,一點小事就抓狂;打了孩子,心裡滿是愧疚;先生一句話「那就是你的選擇呀,所以小孩跟阿嬤就比較親呀!」又讓你落淚……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團隊作戰,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輕鬆】
協助另一半進化成「神隊友」。媽媽千萬別習慣「我來還比較快(好)」,這會造成爸爸覺得「反正也不用我」的惡性循環。善用身邊的家人、後援,或找幾個共學團體,讓大家陪你一起育兒。
【媽媽為自己、為孩子,設下心理界限】
在台灣社會,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不但每個人都會看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也急於教你如何當一個媽媽。
【允許低潮、不完美;為自己止血與包紮】
請不時地觀照自己:哪裡不舒服了?哪裡感到受傷了?或許是來自與原生家庭的糾葛,或許是母職角色的自我內化,請回頭幫自己止血、包紮。
【找回自己的名字】
你不只是某某媽媽,你更是你自己。即使育兒忙碌不已,也請留時間給自己,那是滋養你自己的時刻,更是你往前走的力量。孩子會長大,會往外飛,而你的人生是自己的。
取自《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
各位朋友,晚安:
之前鄭老師提醒我們,當了媽媽之後,各方面變化太大,我們會有一下子失去自己的感覺。其實可以想成,「自己」擴大了,又或者升級了,這便可能帶來另外一番感受。
然而,這種自我認同的改變,常常難以一蹴可幾。在緩慢又艱難微調的過程中,很多媽媽需要得到能量,才能再把腳步邁開繼續往前走。
所以除了我自己寫書之外,我也希望類似主題的書,能多做分享,鼓舞正在與疲憊為伍的父母。
作者的專業與親身經歷,提醒我們看見自己有哪些「放不下」--那一個個不願放下的,便是我們疲憊的來源。放不下「被孩子需要」的母職認同、放不下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放不下跟上時事所以熬夜追劇……,其實願意取捨,「夠好」就好,人生會好過許多。
祝願您,允許自己的疲憊與失控,也願意為自己負責與修復!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你只是太累,而不是個壞媽媽
【文/ 陳彥琪】
給媽媽們的建議:一、放下完美主義;二、善用身邊的支援與支持;三、離開負能量群組;四、每天看到的新事物都是小確幸。
「我數到三,你現在就給我下來!」盯著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女兒,我咬牙切齒地對她吼。
「一、二……你快一點,不然我要數到三,你就沒機會囉!」深怕孩子不買單,我一邊數,還一邊擔心自己沒有台階下而拖延時間,腦袋裡更是出現「天哪,千萬別讓鄰居知道我還是個心理師」的糾結小劇場。
好笑的是,不知道從女兒幾歲開始,我根本也不喊她的小名了。每次被惹毛,我都是連名帶姓的三個字,在孩子的身後大叫,喊得小鬼更是調皮的在前頭跑給我追。
▍第二胎在肚子裡聽到的,都是媽媽罵老大的聲音
在第二胎懷孕中期的某一天,我突然感嘆地抱著肚子,癱在床上。想到第一胎時,我大著肚子在親子館上班,還會母愛噴發的一直對著肚子撫摸與喊話。我自言自語地對肚皮開始聊起我今天在做些什麼,例如,親子館裡,有好多哥哥姊姊在玩耍呀、外頭的青年公園有好多的綠樹、小鳥、陽光與暖風……當時,那樣輕聲細語,那樣溫柔。
那時的我,還翻閱許多國外所謂「最新胎教」的書籍。深信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母親的對話與情感連結,最能培養與孩子的親密關係。雖然我現在還是這樣相信著,可是也不免嫌棄起自己如今灰頭土臉的狀態。
有時,連想要好好洗個澡,都要壓制一隻有如章魚般胡亂蠕動的小鬼,等輪到自己洗時,只能草草淋浴,還得擔心這傢伙鬼靈精怪的全身光溜溜就想開門跑掉。肚子裡頭的弟弟聽到的,可不是什麼貝多芬或是寶寶音樂,全都是姊姊被罵的媽媽吼叫聲呢!
▍疲憊不已的自己
比起剛成為新手爸媽時候的自己,現在的我們,每天彷彿都在緊繃與焦慮中被追趕。當時新生兒帶來的喜悅與幸福,就像是電影的完美結局一樣,讓大家拍了拍手後,就立刻馬上轉身、散場給遺忘。
隨著女兒的年紀增長,她的言行舉止也越來越皮。我的心思光是花在維持秩序,提醒自己深呼吸就不夠用了,哪裡還會想到這胎還要做什麼孕婦瑜伽修身養性、採買新生兒的衣服,以迎接下一個孩子到來。我連盤點女兒剩下的紗布衣跟組裝嬰兒床,都沒什麼力氣。
我開始有一丁點的心虛。好像懷了第二胎,幸福感卻大大下降。一樣遇見關心與期盼的好友,回應他們的,都是我的:「天哪,那些三個小時就得循環一次的餵奶─拍嗝─洗屁股─哄睡惡夢,又要開始折磨我了」的嫌棄、抱怨。
其實,自己不是真的那樣排斥的,畢竟第二胎也是我們想了又想,決定「製造」出來的結晶。然而,比起幻想美妙的家庭生活與親子同樂的喜樂畫面,養育第一胎後的現實體會,作為父母可是記得死牢,並讓我也覺得有點抱歉。覺得自己是不是虧待了孩子?不管老大或是老二,都在我孕期越加疲憊(或是再次迎來的產前憂鬱)的生活中,一邊抱怨,一邊嫌棄,不知不覺成了討厭鬼的模樣。
▍沒有什麼教養心法,比媽媽放過自己,更滋養、療癒
我常看到網路上許多母親為了每天的焦慮育兒而求助,不論是「是否該把孩子叫醒喝奶」或是「如何訓練孩子睡過夜」,光是看到螢幕上,滿是被媽媽列出的密密麻麻作息表,就令人看得喘不過氣來。真的不焦慮,都難!
網友們除了分享自己的經驗、安撫媽媽放寬心外,不約而同的建議,都是「媽媽自己要睡飽」。
是呀,媽媽要睡飽。睡飽,精神就會好。精神好,就有餘裕把更多的事情做完。事情忙完,顧小孩也就順利、簡單。可是,哪有辦法好好睡呢?
對照我自己的孩子,一直到兩歲半,孩子才勉強能夠算是睡過夜。從夜裡兩至三點翻身起來哭泣、討奶,到可以拖到早上五至六點,才開始自己喊著要媽咪去泡奶,都已經是我這個陪睡女僕的小確幸。
更遑論出生以來,這個嬌滴滴的千金總要抓著我的頭髮當安撫物,並不時地確認我是否在身邊,外加她天生的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侵擾,小時候抓得全身是傷,哭著無法入睡,而大一點後,鼻炎則讓她整個晚上都鼾聲震耳欲聾,有時還被倒流的鼻涕驚醒。
因此,我的枕邊總是備著小水瓢、乾毛巾與濕毛巾,就為了接住那一口痰,以及幫她擦拭,舒緩汗疹搔癢的部位。
我可是每天晚上都忙著與眼前的困境搏鬥呀,怎麼能夠好好放鬆、睡覺呢?於是白天繼續精神耗弱地面對精力旺盛的孩子。被榨乾的媽媽,只好認命,接受一天又一天的周而復始。
但有時,我也覺得自己真的好累呀,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本來就沒什麼母愛。我也擔心我們夫妻之間的愛,會不會就這樣隨著生活瑣事的消耗而消失。
我並不想成為這麼厭世的媽媽,但比起緊抓那些教養心法,讓自己更加的緊繃與挫敗,有的時候,「別再給自己打分數」,反而讓我得以逃出母親的角色,重新活血、再來一次。
…………
你也常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逼到盡頭了嗎?請記得,媽媽也需要放過自己。
一、放下完美主義,偶爾降低標準,也是可以的
我們常常忘了,教養的品質除了媽媽的繃緊神經,確保一切都在軌道上面運行外,孩子也會從媽媽的狀態中,吸收那些混亂的情緒長大。
因此放寬對自己、對孩子的標準,孩子也能減少總在忙碌的照表操課,而沒有辦法好好享受跟媽媽相處的慢活時光。睡不著,就學著貪戀一些孩子醒著的時光。飯吃不完,就別勉強了,大人自己都會挑食的,不是嗎?把食物、餐具都收掉,下一餐,孩子可不會餓著自己的。
如果事情真的太多了,可以試著列出優先順序。如果媽媽發現都被孩子的事務填滿了,請務必記得補一兩件以自己為主的代辦事項進去。例如,有意識地幫自己泡杯茶,或是偷吃幾片巧克力,這些都能神奇地幫助媽媽的神經放鬆。
二、團隊作戰,往往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輕鬆
善用身邊的家人、後援。豬隊友如果不是事事都很雷,至少可以把不用動腦的體力活扔給他。
如果真的自己帶,遠比交給隊友、公婆輕鬆,那麼,幫自己找幾個共學團體,讓大家陪你一起顧小孩也好。許多母親在媽媽團體中,獲得的回饋與支持也不少。帶著孩子出門放風,媽媽透氣紓壓,也讓孩子習慣接受旁人的愛與分享。
三、離開負能量群組
網路上有許多媽媽社團,如:北區雞寶團、軍眷偽單親line群……都是為不同背景的媽媽們,提供很多溫暖、支持的社群資源。
然而,有人討拍很重要,但請記得,不要討到後來都是比較、撻伐之聲,還搞得自己感到虧欠又氣餒。
當發現團體的氛圍已處在「這哪有什麼,我更慘」的時候,就是讓自己漸漸減少參與的時候。
媽媽的負能量也會是拖垮育兒生活的致命傷。光是消化自己累積的怨氣就夠忙的了,請多保留一些力氣,不要浪費在對你的瞭解,只有片面言詞敘述的網友上。
四、每天看到的新事物都是小確幸
記錄每天在孩子身上看見的小驚喜,除了找回媽媽愛的滋養源,往往那也是我們與身邊的人,建立正向互動的關鍵。
有的隊友雖然無動於衷,但至少你自己分享得開心。如果隊友感興趣,想參與,這正是把他也推進育兒坑裡的好時機。
很多爸爸都是在孩子七坐八爬、開始學走路時,對孩子「有感」而萌生興趣的,而這時候,就是把父子倆推出門去奔跑、玩耍的時機呀!
若是媽媽的眼裡只有孩子,那麼,就會真的只剩下孩子了。透過分享對孩子的驚奇與發現,把其他人也拉進孩子的成長中吧!
▍放下對於「好母親」的執著與綑綁
比起過去要求全才的年代,現在高中、大學的分科選系,正一步步地教育孩子各有所長、選你所愛,我相信也都有其價值與值得被尊敬。
但是「母親」的角色,卻仍期待要求女性要有母愛,兼顧工作,也得持家,為家、為夫、為子付出,咬著牙和血吞,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長與不擅長的部分。常見許多母親要求自己當個超人媽媽,並期待自己的孩子成為超人小孩。發現做不到後,媽媽自責、懊悔,孩子也不快樂。
我在有了孩子後,發現自己也常常會陷入這樣的泥沼裡,於是,我不時反問:我能否不執著於媽媽的角色,而也能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想起我婚前的女性楷模形象,來自於我的小阿姨。小阿姨事業成功,總是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她的子女也都獨立自主。
我生孩子之後,有更多機會與阿姨聊天,才發現她早年都是把孩子託給保母帶,她和先生兩人各自在兩岸三地打拚事業,但我很欣賞她總是豪邁大笑地說:「我就是下班後去接小孩,順便自己也到保母家蹭飯吃嘛。有人幫我煮,不是很好嗎?我們就像一家人呀!」或是面對現在子女也都各自在海外發展:「這樣不是很棒嗎?我也可以自己安排我的旅遊計畫,然後過年我們再一起去個什麼地方度假呀!」
看著阿姨開朗的模樣,好像也突破了某種我對於「和樂家庭」一家人,都要綁在一起,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迷思。在我與表妹們的相處閒聊中,也看見他們因為母親不太做飯,所以從小自己樂得摸索廚房大小事,順勢養成了在國外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力。
比起硬要把自己困在母親的角色裡,卻不斷地抱怨生活,甚至對孩子情緒勒索的媽媽,我覺得我的小阿姨也許不能稱得上是模範母親,但前者對孩子的傷害或是負面影響卻多更多,而我好像也從這樣的孩子眼光中,看見他們對母親某種樣貌的嚮往與追求,那或許就是孩子心中,母親吸引自己的模樣。
▍能量充足的媽媽,才能用愛滋養孩子
我的孩子最喜歡我長長的頭髮、身上的洋裝有著漂亮的裙襬、總用溫柔的聲音說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還有不論有沒有化妝,都能被她稱讚是「閃閃發亮」的眼睛。原來從孩子眼睛裡映現出的媽媽,比我自己照鏡子時,還要光彩奪目,而那也是我喜歡自己的樣子。
即便我捨棄全職母親,兼顧工作,不諳家事,我也沒有愧對於孩子。因為能量充足的媽媽,才能好好地用愛滋養孩子。
我有讓我感到驕傲與欣賞的自己。不論我是什麼模樣,那都沒有關係,重點是孩子對母親欣賞與期盼的光芒。而不是一直汲汲營營於追求所有人都認為你應該要有的「好母親」的模樣,那才值得被孩子所愛。
在第二胎懷孕後期,每一個工作晚歸的疲憊夜晚,我躺在床上,對我家老大獻上一個吻:「我親你一個愛心!」孩子便馬上急急忙忙說:「那我要親你兩個愛心~」「那媽媽要親你三個!」與此同時,我肚子裡那隻小的,也跟著咕嚕咕嚕地動得厲害,彷彿也感受到姊姊和媽媽噁心的示愛遊戲,想要一同參與。
孩子的愛,就是這麼的單純又無私呀。
媽媽們,請放下過多的擔心、焦慮不安與自責。我們都已盡力奔跑,不妨中途偶爾慢下腳步,讓自己歇息,好好享受這旅程吧!
.
以上文字取自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86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共學團體 在 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 Youtube 的評價
開放網友共同創作,一起結合出大家耳熟能詳的學生經典台詞,相隔第一部的學生語錄也有一段時間,這群人也決定在次翻玩舊作,全新2016學生經典語錄。
#這群人 #學生 #經典語錄
【幕後花絮】:
2016學生的經典語錄花絮
https://goo.gl/3QsyyS
支持群人 訂閱訂起來➔ https://tgop.pse.is/GWAQ6
A Day To Remember 播放清單 經典語錄系列➔ https://tgop.pse.is/M3HAM
來看這群人更多日常生活 ➔ https://tgop.pse.is/KZPB2
群人製作的都在這➔ https://tgop.pse.is/KB5Z4
演出:網路搞笑團體「這群人」This Group Of People a.k.a. TGOP。
註:戲劇效果、激動演出。
請調整為1080pHD觀看品質較高。
Translated by Jason Young
Facebook
這群人: https://tgop.pse.is/K7SE2
展榮展瑞: https://tgop.pse.is/MGXKV
茵聲: https://tgop.pse.is/LEVZ5
董仔: https://tgop.pse.is/MDX52
石頭: https://tgop.pse.is/LZS6Y
尼克: https://tgop.pse.is/HJB2Z
木星: https://tgop.pse.is/MC3JL
Instagram
這群人: https://tgop.pse.is/KE6S9
展榮: https://tgop.pse.is/MJER2
展瑞: https://tgop.pse.is/MEVXJ
茵聲: https://tgop.pse.is/KFWEX
尼克: https://tgop.pse.is/M4GAE
董仔: https://tgop.pse.is/MNY8W
木星: https://tgop.pse.is/KMBXE
石頭: https://tgop.pse.is/MSNET
這群人bilibili: https://tgop.pse.is/M79UP
這群人微博: https://tgop.pse.is/MLT7Q
【兩班半攝影棚開幕啦】
https://www.17hrs.com.tw/
【工作邀約請洽詢】
聯絡信箱 :thisgroupofpeople@gmail.com
共學團體 在 Show Lo's Official Channel羅志祥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萬獸之王,個性不服輸,凡事求第一
誰會是下一個稱霸舞林的獅子王?
交出你性感武器
最性感的獅王求愛舞即將引爆
只要你敢秀、敢跳、有創意、夠性感
你就是下一個萬獸之王!
● 參賽資格:
1. 像獅王羅志祥一樣有著天生熱情、不服輸的個性
2. 想站上舞台挑戰你的舞蹈極限
3. 擁有很想要紅、出名的表演慾
4. 不分年齡、性別,自認性感無比,個人或團體皆可報名!
以上資格俱備其中一項就可以囉~
● 獎金
1.第一名:NT 100,000
2.第二名:NT 30,000
3.第三名:NT 20,000
● 報名方式
Step1 上傳你的舞蹈到你自己的YouTube
Step2 將連結網址PO到這個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1984879674050/
Step3 PO好網址之後也請留下聯絡電子信箱,即完成報名。
● 影片長度限制:不限,最長不得超過愛投羅網MV全曲
※ 獅王求愛性感舞蹈大賽共分為3階段舉辦
1 初賽10/28~11/24:
由索尼音樂依造舞蹈、造型、性感創意挑選20組優秀作品
2複賽11/25~12/4:
由索尼音樂將這優秀20組作品11/25上傳羅志祥youtube活動專區http://www.youtube.com/user/showluo,讓全球網友、專業舞蹈老師、專業造型師進行複選,選出前3名
得獎名單將於12/5 24:00前公告於羅志祥show‧獅王求愛性感舞蹈大賽臉書活動頁面。
● 評分標準:點擊率40%、專業評審60%,含舞蹈、造型、性感創意
3決賽12/8:
由亞洲舞王羅志祥、專業舞蹈老師進行總決選,分出前3名排序!無法出席者視同棄權。
● 評分標準:舞蹈 40%、造型30%、性感創意30%
共學團體 在 戴愛玲Princess Ai Youtube 的評價
戴愛玲4K情歌之【了不起寂寞】ㄧ個人是堅強還是逞強?
2017 都市女聲 戴愛玲【了不起寂寞】演唱會 11/25 台北場:https://goo.gl/GcCjTJ 12/16 台中場:https://goo.gl/MGzBGK
♬ 訂閱戴愛玲頻道 ➔ https://goo.gl/2JcwEm
任何事都是一樣,
只要日子拉得夠長,都會習慣。
寂寞也是。
「時間會是解藥。」大家總是這麼說。
可是他們卻沒說,
在習慣之前要撐過幾個黑夜、渡過幾次汰換,
然後,還要再熬過幾次心碎才能換到。
感謝肆一文字導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愛玲新專輯4K情歌】 一次給你聽!
邀請人氣暢銷作家肆一跨刀導讀
分析4種為愛而傻的模樣
讓愛情無所遁形
♬ 懦弱 : https://goo.gl/it1XB2
♬ 了不起寂寞 : https://goo.gl/XxTpmb
♬ 不如沒問過 : https://goo.gl/de4xAz
♬ 暗了,亮了 : https://goo.gl/vFcCGU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單曲介紹 :
愛情裡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戴愛玲「了不起寂寞」唱出故作堅強的心聲
關注原住民創作 戴愛玲從網路上撈出「花甘岩」作品
「了不起寂寞」是戴愛玲全新專輯的同名單曲,歌名「了不起寂寞」是在愛情甚至人生中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人生的緣分有相聚就有別離,當一段感情不再,最後還是必須面對一個人寂寞的時刻。「了不起寂寞」這首歌像是與自己的對話,告訴自己在愛情中最壞的結果「了不起寂寞」,回到單身的狀態也沒什麼了不起,總是會習慣,是堅強也是逞強。
「了不起寂寞」由葛大為作詞,將人在面對分手,試圖用理性說服自己與自我調適的心理狀態描寫得細膩而揪心。作家肆一在「了不起寂寞」歌曲導讀文案裡寫道:「『時間會是解藥。』大家總是這麼說。可是他們卻沒說,在習慣之前要撐過幾個黑夜、渡過幾次汰換,然後,還要再熬過幾次心碎才能換到。」面對失去,每個人最終都要學會與寂寞和平共處,能夠習慣寂寞,就能愛也能收。
這首歌的來源其實有個有如「麻雀變鳳凰」般的故事,因為「了不起寂寞」不是向流行歌詞曲業界成名的作者邀來的歌,而是戴愛玲從網路上「撈」出來的。戴愛玲身為排灣族的公主,平常就很關心原住民的動態,有一天她在「ShenAi原住民孩子」臉書粉絲頁上看到原住民創作團體「花甘岩」的創作自彈自唱影片,覺得她們寫的歌很好聽,於是透過唱片公司主動向她們邀歌,成員之一的作曲者杜花兒將她們手邊的創作歌曲交給唱片公司,最後選出「我和他和她的故事」這首歌,交由葛大為老師重新填詞,寫成「了不起寂寞」,也成為代表整張專輯核心概念的名稱。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戴愛玲 Princess Ai 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onyprincesstai
戴愛玲 Princess Ai 官方微博
http://www.weibo.com/u/1781184057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main
共學團體 在 「家庭共學 親子團體」對親子互動之影響研究 - 博碩士論文 ... 的八卦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 國圖紙本論文. 研究生: 施秀玉. 研究生(外文):, Hsiu-Yu Shih. 論文名稱: 「家庭共學─親子團體」對 ... ... <看更多>
共學團體 在 有人讓孩子去「共學」嗎? - Mobile01 的八卦
剛剛有看到「很多人都誤會共學團是小孩一起出來玩叫做共學,其實共學是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所以共學必須是孩子跟家長一起才可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