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趙氏讀書生活 x O Chef Lab食物研究所 推出限量版中秋月餅禮盒及茗茶系列 現接受訂購: ⁃ 雙黃白蓮蓉月餅(一盒4個),八月早鳥優惠價$298 (原價$328) ⁃ 雲南普洱茶(50克)$68 ⁃ 安溪鐵觀音(50克)$68 ⁃ 套裝:雙黃白蓮蓉月 + 雲南普洱 +安溪鐵...
「六角學院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SAVI魔人 Youtube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心得] 從教學者的角度看無經驗轉職以及課程選擇-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六角學院前端課程推嗎-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線上課程百百種,你買對了嗎?Hahow、Udemy、六角學院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六角學院teachable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VOCUS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hiskio評價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hiskio評價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六角學院ptt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心得] 從教學者的角度看無經驗轉職以及課程選擇-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六角學院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六角學院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六角學院評價 在 六角學院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六角學院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震央,出現在長照養護機構,而且他們幾乎成為被遺棄的一群。根據紐約時報估計,在全美與養護機構相關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至少有七千人,約佔全美死亡病例五分之一。紐約州的死亡病例有25%來自養護機構,麻州逼近45%,費城更達到50%,但情況不只這樣,專家認為,這些數字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許多養老院的死亡病例都沒有檢驗而未被列入,或者根本沒有回報。而在加拿大,養老院的死亡人數,佔了全國死亡病例高達50%,更發生慘無人道,養老院員工全體逃離,老人被遺棄的事件,結果有31人死亡,還活著的老人則沒有食物飲水,躺在自己的穢物裡形同等死。歐洲的養護機構疫情更加嚴重,英國倫敦政經學院14日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義大利 西班牙 愛爾牙 法國和比利時 五國西歐國家,42%-57% 的死亡患者,都是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們,而英國則根本沒有把養老院的死亡病例列入統計,義大利和西班牙在醫療系統崩潰的情況,更選擇優先救治青壯年,老年重症患者等於被放棄。】
{內文}
這也許是美國疫情 最驚悚的現場
(新聞旁白)
紐澤西95%的長照養護機構都出現了新冠肺炎病例,警方還發現一個驚悚的現場,17具遺體被堆放在一間小小的太平間裡,而這裡是最大的一間州立照護機構
(PHIL MURPHY\紐澤西州長)
我也感到非常憤怒,亡者遺體被堆置在一間臨時的太平間裡,養護機構的住民應該有尊嚴地獲得妥善照顧,我們可以且必需做得更好
這裡是紐澤西最大的養護機構(Andover Sub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I&II),可容納約700名住民,但它的醫療人員配置和專業性評價,是低於平均水準的一顆星,當新冠病毒來擊,幾乎沒有抵抗能力,一間僅能容納4人的臨時太平間,卻堆置了17具遺體,包括住民和照護人員,已經有68人死亡。住著高齡長者,原本應該要提供特別照護的養護機構,正淪為新冠病毒肆虐的戰場,許多家屬一直到親人已經病重臥床,甚至死亡才收到通知。
(新聞旁白)
Libra pushes84歲的母親三個禮前在那兒過世
(Libra pushes\養老院患者家屬)
他們告訴我沒有發生病例,之後我才發現新冠病毒已經在院內快速爆發
(新聞旁白)
你好我是否可以和一位護士說話
(Annette Janssen\養老院患者家屬)
(早上Annette Janssen再度打電話,到母親Leona Behrens所居住的養護機構,兩個星期前,她媽媽還可以從裡面對她揮手),我每天都會打電話,一直得到同樣的說法 “她很好 她很好”,(但是上週她走到窗前看到的畫面讓她感到震驚),我看到她躺在床上 插著氧氣鼻管 ,(那就是你知道她被感染的方式),是 沒錯,(Annette說一名護士告訴她 母親已經接受了檢測),最難的部分是,我無法在那陪伴她 觸摸她 抱包她,讓她知道我在那兒
全美3466個長照養護機構,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數估計超過七千人,但這個數字在專家眼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因為許多養老院可能未確實回報疫情,或者直至老人們過世,也沒能進行檢測而未列入統計,以新澤西這間養護機構為例 (Andover Sub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I&II),死亡的68人,當中有26人被檢測確診感染,剩下的僅被標註為「死因未知」。
(ANDREW CUOMO\紐約州長)
養老照護機構已經成為重要議題,許多脆弱的老年人生活在這些脆弱的機構中,紐約州死亡病例25%來自養護機構,麻州逼近45% 費城更將近50%,維吉尼亞州一間養護機構 Canterbury nursing home有45人病逝,包括在過去24小時內死亡的三人,全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Dr.James Wright)
我們幾乎沒有辦法對病人提供照護,從一開始就是這種情況,因為缺乏人力
另一個悲慘場景發生在加拿大魁北克。
(新聞旁白)
魁北克多瓦爾赫倫養老院,周六一具患者遺體被推出大門,這只是這間高級私人養老院,從3月13日起諸多死亡患者之一
(新聞旁白)
(赫倫養老院內部情況,根據前往處理的護士說法是完全失控)
(Loredana Mule\加拿大退休護士)
我們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巡察所看到的場景,是完全不人道 可怕的,整個情況非常噁心,每個房間裡充滿惡臭,這些臭味重到可以殺死一匹馬,臥床的老人身上沾著穢物,我可以告訴你,這種情況看來已經很久,他們身上的床單都被染成棕色和黑色,一直到脖子的部份,(另一位護士說,有病人呈現脫水現象,顯見連基本需求都未獲照顧,而養老院裡看不到任何一個員工的蹤影)
位於魁北克省的赫倫養老院,有150張床位,每個月住宿加照護費用高達數千美金,屬於私人高級養老院,根據調查,3月13日就已經出現人員死亡案例,卻未通知任何單位及家屬,3月26日,一名老人被送進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被確診感染,隨後過世,當地衛生單位才發現養老院已經發生疫情,二天後(3月28日)衛生當局派人前往,想不到院內的職員全部不見蹤影,老人們被棄置在院內,沒有吃的沒有飲水衛生狀況極其糟糕,總共31人不幸死亡,歸究原因,其一是看護人力的短缺。
(新聞旁白)
養護機構照護員薪水不好,經常是兼職工作,身兼好幾家機構看護,而這增加了傳播感染風險
原因之二,住進養老機構的高齡者,免疫力不佳而且大多數有其他疾病在身,本就是新冠病毒感染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很容易就成為重症患症,養護機構內共同的生活空間更是聚群感染危險區域。根據統計,截至4月15日,加拿大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千零6人,大多集中在魁北克及安大略兩個省份,將近一半死亡患者,都源自長期養護機構的感染事件,不只是高齡的老人,也包括在其中工作的職員。
(新聞旁白)
許多加拿大人躺在長期護理機構的床上邁向死亡,在這些機構裡新冠病毒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傳播,而且死亡人數預期還會再升高,通常這些人他們一個人孤獨死去,被隔離在房間內禁止探訪,而全國各地都有患者家屬,隔著遙遠的距離哀悼著自己的親人
(新聞旁白)
這是讓人心情起伏的一天,因為一位同事的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另外一名員工正在接受重症監護治療,(這是一位護理機構經理的視頻日記說出了很多人照護人員的心情),真的難以置信,(在英國這些年老脆弱的人和負責照顧他們的低薪看護員),(依一些慈善者的說法,在新冠病毒的攻擊下,他們被遺棄了),在住戶身上所發生的,過去三個禮拜我們所經歷的,真的很艱難 很難
在歐洲情況更為嚴重,在英國根據調查總共有5500家養老機構,大約41萬人住在養老院,英國政府曾經表示,英格蘭超過二千家養老機構已經發生疫情,但官方至今公佈的疫情統計,主要來自醫院死亡人數卻不包括養老院裡的病例。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14日(周二)發布研究報告指,義大利 西班牙 愛爾牙 法國和比利時 五國西歐國家,42%-57% 的死亡患者,都是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們,在德國 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齡大約是80歲,甚至疫情嚴重的重災區義大利及西班牙,在醫療體系崩潰的情況下,都選擇優先救治存活機率更高的青狀年「生不驗死不報」,讓身處醫療資源弱勢 養老機構中 脆弱的老人成為被放棄的一群。
(新聞旁白)
老太太喊想要老公回來
(Sheila Curran\養老院住民紐澤西)
她的丈夫過世了,我想要更多信息,我想疫情透明化,是的,我希望人們有所作為,我要他回來
(SUSAN HAILEY\養老院住戶西雅圖)
我想離開這兒
六角學院評價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八卦
這幾天重新看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用心為我錄製的影片。
-
當天中午演講完之後,我與好友到學校附近用餐,我頻頻問他:「我講得好嗎?」「還有哪裡可以改進?」「我覺得哪個地方怎麼講或許更好...」
-
演講結束後的那一天,我都這麼想著:「下一次應該怎麼表達...內容或許應該要再補充點什麼...。」然後我立即整理了手邊的講稿與照片,上傳至網路上,沒有因為演講結束而稍有喘息。
-
對我來說,我永遠處於想要學習、想要增進自己的階段,這也是為什麼我這次回台灣,除了公開演講之外,也大量的去聽別人的演講,參加李明聰老師的社會學課程、報名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的斜槓講座、到處看當代展覽跟前衛表演,重新回到一個舞台下面的位置,充分地去吸收、去觀察這個社會。
-
當我下次還有演講的時候,也希望呈現新的自己,一個不斷成長、進步的自己。
-
【2019臺師大畢典校友講座全文及影片】
#激勵人心發人省思 #片長20分 #滿滿正能量
屏東女孩勇闖紐約追夢 橫掃國際設計大獎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校友:「選擇,成為真實的自己」
今年32歲的夢界實驗設計工作室創意總監、畢業於臺師大美術學系設計組的江孟芝校友,是旅美設計師,也是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講師,她自籌留學學費,赴紐約攻讀電腦藝術碩士,並在27歲時還清百萬留學貸款。
她的設計作品榮獲德國紅點視覺傳達設計大獎、紐約Muse視覺創意大賽,她也曾經主導線上遊戲「英雄聯盟」使用者介面設計,現在將向學弟妹分享,如何在學習的路上堅持執著,並一步步向夢想邁進。
世界或許不會變得更美好,但你一定會變得更勇敢
投影片:https://drive.google.com/open…《歡迎分享》
﹏﹏﹏﹏﹏﹏﹏﹏﹏﹏﹏﹏﹏﹏
校長、各位老師、樓上的家長、台下的學弟妹們,大家好:
我是江孟芝,師大美術系98級設計組畢業,設計組是現在設計系的前身。我大概五歲的時候就知道這輩子自己要做個藝術家,十五歲的時候我家庭革命,決定高中要念男校、念美術班,十八歲的時候,我大學推甄只填了一所學校,只填了一個系,那就是師大美術系設計組,這是我唯一志願。
今年剛好是我畢業第十年,畢業後的這十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十年,我相信也將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年,你的黃金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年華。十年之後,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呢?
這十年,我領悟到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
你的選擇,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 ̄ ̄ ̄ ̄ ̄ ̄ ̄ ̄ ̄ ̄ ̄ ̄ ̄
我二十歲的時候,覺得世界是不公平的,為什麼有人從來從來不愁吃穿?為什麼他可以去補十幾萬的習?為什麼他可以買最貴的電腦、手機?為什麼他想要做什麼,家裡都會無限資助他?為什麼有人想出國就可以出國?想要創業就可以創業?只因為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為什麼我連買顏料的錢、影印作品集的錢、參加展覽的場地費都付不出來?為什麼我必須每天家教,甚至在咖啡廳打工?為什麼我每一餐的飯錢需要斤斤計較?為什麼我要花三年的時間,存一趟到英國自助旅行的旅費?為什麼我的生活這麼困難?為什麼我必須從小承受這些?為什麼?
我大學的時候開始自己賺生活費,大學畢業以後不拿家裡的錢,在台北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出國,光是支付台北高昂的房租、生活開銷就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僅剩的一點點存款我拿去考托福、買參考書、準備作品集,戶頭裡完全沒有任何的積蓄。
當我在紐約讀研究所的時候,半工半讀,每天吃粥度日,最窮的時候戶頭只剩下35塊美金,我連下一餐、下個學期的學費在哪裡都不知道,更別提那時候我還背負著百萬的留學貸款,每天精神壓力大到睡不著。為什麼有錢小孩可以輕輕鬆鬆出國讀書、四處旅行、逛Outlet、看百老匯?
這些疑問,也曾經在我心裡出現過無數次,我的內心充滿怨恨,我覺得這個世界真是不公平!那些憤世忌俗,我比任何人都了解。是啊,成功好像是有錢人的專利,別人會成功,只因為他家有錢。你也是這麼想的嗎?
然而,我發現不停抱怨這個世界跟合理化別人的成功,並不會讓我學到任何東西;批評別人不好,也不會讓自己更好,反而讓自己陷入一種負面循環,反正我沒有錢就是不會成功的窠臼。
我不想成為酸民,那不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台灣並不需要更多的對立了,階級的對立、窮富的對立、政治的對立、世代的對立,我們不需要用對立去分化彼此,讓自己的力量越來越渺小。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經說過:「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你的選擇,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我選擇了專注在如何讓自己成長、如何讓透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甚至去欣賞各式各樣的人,與我背景不同的人,用同理取代排斥。
如果我想要學習,就自己去買書來看;如果我想要旅行,就自己家教存錢;如果我想要留學,就申請各式各樣的獎學金;在美國沒有房租、生活費,就嘗試各種管道到處接案子。這種專注,讓我不斷的累積自己,每天有所成長,並且跳脫憤世嫉俗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選擇,讓在我紐約研究所畢業後,成功進入美國前500大的公司,並在二十七歲靠一己之力償還了所有的就學貸款,完成了不花家裡一分一毛出國留學的夢想,自此之後我把所有的賺的錢給家人,致力於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
你的出身並不會決定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自己成為誰。
不要怪別人、怪環境、怨天尤人、憤世嫉俗、老是世界對不起你的樣子,無論好事、壞事,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這些都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世界其實是公平的
 ̄ ̄ ̄ ̄ ̄ ̄ ̄ ̄
三十歲以後,我發現世界其實是公平的。
以前班上第一名的學霸、身邊最有才華的朋友、家境最富裕的小孩、最早出國留學的同學、年紀輕輕就出國比賽大放異彩的神童......,論背景、論天賦、論人脈,他們的條件都比我好太多、太多了,但是畢業十年以後,有些人離開了相關產業、有些人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有些人開始抱怨起自己的人生。我有時候在想,他們明明是人生勝利組啊,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我曾經很羨慕他們的資源,但是現在,卻輪到他們羨慕起我的人生。
我二十四歲的時候隻身一人到美國讀書、二十六歲研究所畢業、二十七歲時還清百萬學貸、二十九歲到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電腦藝術研究所教書、三十歲出版個人自傳。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贏在起跑點的人不一定能夠跑到最後。
如果你把人生想成是一百公尺的短跑賽,起跑點輸了大概就沒救了吧,所以有很多人覺得不能輸在起跑點上。但是人生真的很長,它是一場比較意志力的馬拉松,會有很多心裡跟生理上的考驗,跑到最後的人通常不是一開始橫衝直撞的人、也不是東張西望一直注意對手的人,勝利者反而是專注在自己的腳步、呼吸,照自己節奏前進的人。
不管人有錢與否、長相美醜、才華高低,每個人一定會歷經挫折、低潮、被貼標籤,每個人也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機會、自己愛的人,只有自己才能走的路,其實,世界並不會偏好哪一種人,一切都是公平的。
如果生命給你檸檬,那麼你就做成檸檬汁,每個人的旅程不一樣、風景不一樣,各有各的美,誰也不需要去羨慕誰。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做一個善良的人,比當一個酸民快樂很多很多。
不要因為一時的安逸,不敢展翅高飛;不要貪圖立即的金援,而錯失了成長的機會,走一條辛苦的路,絕對會讓你成為更堅強的人。
第二件事:做自己最好的版本,無需跟他人比較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約我十九歲、二十歲左右,我開始失眠、吃藥、每天晚上我躺在女一舍的宿舍裡,看著時間從一點、兩點、三點慢慢過去,到了五點我才累到精疲力盡地睡去,這從來不是我想像的美好大學生活:一個默默在棉被裡落淚、連哭都不敢出聲的憂鬱女子。
表面上,我的大學生活看似非常成功,我的履歷非常漂亮,隨便一列就是二、三十項的設計獎項、擔任懸河社社長、參加各式各樣的營隊、論壇、展覽,獲得師大優秀學生獎學金、畢業的時候得到系展第二名、學校永久典藏獎。一切看似非常光鮮亮麗,但是大學卻是我人生最不快樂的時期。
我渴望這個世界能夠認可我,我希望每位長輩、朋友能夠喜歡我,於是我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做老師心中的好學生,我一心一意追逐名次、在意排名、計較分數,我好希望可以趕快成功,讓這個世界能夠看見我。我想要討好任何人,卻在別人的眼光裡載浮載沉,反而失去了自己,變成了一個自己完全不喜歡的模樣。
憂鬱症自此糾纏了我六年,一直到我工作、出國、研究所畢業。
生命不會總是像我們期待的一樣,那麼美好,我大學畢業之後,沒有鵬程萬里、金榜題名、康莊大道那種形容詞。在我2009年畢業前夕,遭遇全球金融海嘯,一夕之間全台灣的人不是失業,就是放無薪假,政府的22K政策就是從我那一屆開始的,十年過去了,台灣的薪資依然原地踏步,22K依然是現在大學新鮮人工作最深的挫折,也是台灣人才外流最大的推力。台灣長期低薪的就業環境,你準備好了嗎?
或許,你還沒有要就業,正在準備著教甄。當許多師大的同學、學弟妹們考上難得釋出的職缺,當上正式的老師,會遇到台灣更嚴重的教育問題,像是因為行政工作無法好好教書、因為教育評鑑而沒日沒夜地忙到三更半夜,或是因為招生壓力,頻頻宣傳學生的成績、獎牌、榮耀......,然後我這樣的孩子就被製造出來了,因為學校需要、家長需要,而老師就必須配合,學生就必須迎合,我們製造了一個非常病態的社會,但是又佯裝著自己沒有病,炫耀著自己的豐功偉業,如此循環著。
在我的書裡,我自創了一個詞「神豬美學」,指的是神豬越胖,對神明越有敬意,哪怕身心都遭到極大的扭曲。其實,我們小孩跟大人都像是追求神豬美學的一頭豬,被迫吸收知識去參加考試,分數越高,越值得嘉許,人的成績宛如豬的重量,決定了人生的一切……
我決定停止這種無限追逐的戲碼,年輕時比較成績,出社會後比較年收入、比較誰的車子貴、誰又比較早買房、比較誰能早點把自己嫁出去、誰又可以趕快生孩子,生完孩子還不夠,你又開始比較下一代的成績是誰家的比較好。大家拼命地想要成為「比別人好」的人,無論到幾歲,人永遠比不完,痛苦永遠存在。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而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不要在意他人的評價,也無須尋求他人的認同,去思考、去接納自己原生的樣貌,你唯一需要取悅的人,就是自己。
於是,我開始接受真實的自己,不再為了滿足比賽評審、客戶要求、社會期待,讓我第一次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我甚至讓我的缺點被看見,說出憂鬱症的過去,因為我不想要盲目地活在社群軟體的美好泡泡裡,我想要以真實、正確的距離去理解別人,以及自己本身。
我不是要做世界上最漂亮、最成功、最偉大的人,我只想要做自己最好的版本,因此在紐約我拋開了從小到大的包袱,創作我對語言的恐懼與挫折。這種毫不隱藏自己的灑脫,反而讓我的作品獲得全球各個設計大獎的親睞,開始到世界各地參加展覽、頒獎典禮以及國際研討會,這是我以前怎麼討好別人、迎合他人,都追求不來的結果。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說:「追隨多數必然迷失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己。」當你學會接受自己,世界就會開始認同你、傾聽你,並且回應你誠實的感受。
親愛的學弟妹,你就是你自己最好的樣子,無需跟別人比較,只要你努力過,任何名次就是最好的名次,任何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請不要被社會的功利主義所綁架,深信每一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論成績高低,都值得你驕傲。
第三件事:世界或許不會變得更美好,但你一定會變得更勇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社會並不一定盡如人意,世界也不會因為你此時此刻畢業,突然之間天下太平、如花似錦,你可能跟我一樣,會遇到全球金融海嘯、罹患憂鬱症、遭逢家人突如其來的意外、背負沈重的貸款、崩潰大哭的時刻,你可能會深深陷入人生的低潮,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人生就像茶葉蛋一樣,有裂痕才入味。」試著去擁抱生命中的裂痕,去欣賞自己的缺點,那是別人無法複製的雋永味道,也是一個只有你自己才能烹飪的人生佳餚。
唯有經歷過,你才會成長,人生才會豐富。人的潛力有無限可能,一旦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別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
各位同學,
第一、選擇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不要被負面情緒所淹沒;
第二、跟自己比較,欣賞真實的自己,不要再去迎合世俗的眼光;
第三、試著去擁抱生命中的不公平、不完美、不圓滿,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填補在社會角落的陰晴圓缺,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願意幫助別人的人。
祝福 2019 畢業的所有同學,做自己最好的版本,世界或許不會變得更美好,但你一定會變得更勇敢、更堅強、更無所畏懼。
畢業快樂,謝謝大家!
(歡迎分享)
影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處網路大學籌備處拍攝
字幕製作者(中文(台灣)) : Chang Chin Han
講者介紹:江孟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旅美設計師/作家/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研究所講師/跑者
來自屏東的江孟芝,從小就對藝術有著一顆執著而熱情的心,即便家境清苦,都沒有動搖成為藝術家的決心,22歲從師大畢業後,堅持不花家裡一分一毛,24歲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攻讀電腦藝術碩士。自籌留學學費與生活費,並在27歲時以一己之力還清百萬留學貸款。
她的設計作品《陌語莫語》(A Strangers to Words),不僅榮獲德國紅點視覺傳達設計大獎、美國IDA國際設計獎與英國流明獎等多項肯定,也時常受邀參展與演說,如曼哈頓大橋影像藝術頭影展、美國數據視覺化研討會及AI-Tiba9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等。
她曾是線上遊戲「英雄聯盟」官網使用者介面設計團隊的設計主導,也是該遊戲互動設計視覺美學的幕後推手。她所設計的紐約地鐵臺灣列車備受社會的矚目,這項設計也得到了紐約Muse創意大獎戶外廣告類別的鉑金獎。
面對無比艱辛的學習之路,她說「哪怕未來窮,熱情所在,我選擇的,甘之如飴。這輩子想做這件事情,就會為我的人生負責。」她對喜愛的事務付出熱情,持續奔跑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也將自身努力的歷程與信念著成《不認輸的骨氣》一書,積極分享給更多的人
六角學院評價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 x O Chef Lab食物研究所
推出限量版中秋月餅禮盒及茗茶系列
現接受訂購:
⁃ 雙黃白蓮蓉月餅(一盒4個),八月早鳥優惠價$298 (原價$328)
⁃ 雲南普洱茶(50克)$68
⁃ 安溪鐵觀音(50克)$68
⁃ 套裝:雙黃白蓮蓉月 + 雲南普洱 +安溪鐵觀音 $428
所有月餅,我們會於8月底新鮮製作,可存放兩個月,9月7日起送貨。
送貨安排:
⁃ 8月31日前訂購,9月7日至25日期間送貨(客戶自選送貨地址及送貨日期,只限星期一至六,偏遠地方除外)
⁃ 滿$800免費送貨 (以每個地址計)
⁃ 未滿$800,$60運費 (以每個地址計)
⁃ 海外訂購,請先以whatsapp聯絡 +852 90111661
萬事屋網店:maxihousehk.shoplineapp.com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國安法
#抖音賤賣
#微信

六角學院評價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 x O Chef Lab食物研究所
推出限量版中秋月餅禮盒及茗茶系列
現接受訂購:
⁃ 雙黃白蓮蓉月餅(一盒4個),八月早鳥優惠價$298 (原價$328)
⁃ 雲南普洱茶(50克)$68
⁃ 安溪鐵觀音(50克)$68
⁃ 套裝:雙黃白蓮蓉月 + 雲南普洱 +安溪鐵觀音 $428
所有月餅,我們會於8月底新鮮製作,可存放兩個月,9月7日起送貨。
送貨安排:
⁃ 8月31日前訂購,9月7日至25日期間送貨(客戶自選送貨地址及送貨日期,只限星期一至六,偏遠地方除外)
⁃ 滿$800免費送貨 (以每個地址計)
⁃ 未滿$800,$60運費 (以每個地址計)
⁃ 海外訂購,請先以whatsapp聯絡 +852 90111661
萬事屋網店:
maxihousehk.shoplineapp.com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田中角榮
#毛澤東感謝日本
#中日關係

六角學院評價 在 SAVI魔人 Youtube 的評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avi39x/
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VI39x
魔人專用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PVQkDCJ
加入【會員福利】會員限定LIVE逢星期六!11:00PM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5KSsl9XRZrFgdr2Dv9OyA/join
工作聯絡:savix1228@gmail.com
每月供養魔人請到►►: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5KSsl9XRZrFgdr2Dv9OyA/join
直接用錢掟死魔人►►:https://youtube.streamlabs.com/sdggen
-------------------------------------------------------------------------------------
魔人遊戲頻道►►http://www.youtube.com/c/sdggen
-------------------------------------------------------------------------------------
關鍵字:
-gameplay 刷首抽 HK 攻略 心得 PS4 iOS android 評價 中文 廣東話 玩法-#手機遊戲 #廣東話 #中文 手機遊戲 介紹 推薦 推介 週報 排行榜 廣告

六角學院評價 在 六角學院前端課程推嗎- 工作板 - Dcard 的八卦
請問有人上過六角學院課程嗎?評價如何? 最近想轉職前端,看到了這個課程,請問大家都是如何轉職前端呢?是全職學習還是在職進修呢? ... <看更多>
六角學院評價 在 線上課程百百種,你買對了嗎?Hahow、Udemy、六角學院 的八卦

線上課程百百種,你買對了嗎?Hahow、Udemy、 六角學院 、coursera、緯育TibaMe、Hiskio,6大平台的評比ft. shopback|NeKo嗚喵. ... <看更多>
六角學院評價 在 [心得] 從教學者的角度看無經驗轉職以及課程選擇- 看板Soft_Job 的八卦
嗨,大家好,我是寇丁人妻日安,是一個菜雞前端工程師,
這邊想分享一下半路出家的心得,文長,可以直接看我最下面的結論。
簡單介紹一下背景,我高中念資訊科,
畢業之後工作兩年才重考設計系大學,大概在大二的時候開始碰 Html / CSS。
從背景就可以知道我其實對於人生以後要做什麼蠻迷茫的,國中的時候流行無名小站,
我那時候以為 CSS 就是程式碼,所以我那時候覺得我應該是想學寫程式,我就進了資訊科。
結果資訊科根本也不是在寫程式的啊。(好啦,其實有寫過 vb 啦)
後來畢業之前我大概了解自己可能喜歡的是設計,基於家庭因素我靠自己的力量去工作賺錢
我做餐廳服務業、去過麥當勞打工送外送,過程很辛苦,那時候我每天上班都告訴自己,
我以後絕對不會這樣,然後我考上了南部的某間平面設計系,但我沒有考好,
因為我術科加乘的分數拿得很低,我發現我不喜歡畫畫。
一個不喜歡畫畫的設計系學生,進大學之後又開始在迷茫自己以後要做什麼,
我買了巨匠電腦的網頁設計課程(這個也是我自己打工分期付款五萬,
那時候只知道自己想要學網頁),有空就去巨匠學。
(現在慶幸有好的老師在教 dreamweaver 的時候是直接教我們打程式碼切版...)。
上完巨匠我已經知道怎麼切版了,後來開始加入一些設計相關的群組,
想要從裡面找到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後來知道什麼是 UIUX,
知道什麼是前端,然後開始找前端的資源。
兩年前的高雄前端社群非常活絡,我就直接私訊裡面的主辦人說我想學習前端,
他就丟一個 zip 壓縮檔要我切版,說放在 github 上,
我說我不知道什麼是 github,他說如果不會 git 的話是很難找工作的
其實我也蠻無奈的,因為我看了連猴子都會的 git 還看不懂,我當下覺得自己真的連猴子?
狀況越來越好是直到六角學院出現,我記得我是他們第一個課程交最終作業的人,
那時候我還熬夜做完,因為隔兩天還要交期中。
接著我一直跟著六角學院的課程走,會了 jQuery,我以為我可以去找工作了,
大四上就找了前端的工作(因為家裏因素從日間部轉夜間部了),
在南部找了一間不怎麼樣的公司。
(現在回想起來那間公司真的不怎麼樣,可是當時的我更不怎麼樣)。
版控使用 svn,當時的主管叫我用 node.js + jQuery 做前端,
但其實我當時只會一些 jQuery,對於 js 我一點概念都沒有,
過程很痛苦,主管說會帶也沒有,我一知半解的做了我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然後不斷被否定,在那間公司快澆熄我起初對於寫程式的熱情,
還好那時候我男朋友(現在的老公)跟我說:
「原本喜歡的東西,因為工作變得不喜歡不是你的錯,只是那個環境不適合你。」
然後我就離職了。
離職之後休息一陣子,因為想著我好不容易知道自己要幹嘛了,
我不能因為一間不適合的公司就放棄,後來開始去參加一些資訊社群的分享活動,
然後到好想工作室,跟裡面的mentor 聊一下,一直到現在,
雖然我還是個大菜雞(看我部落格就知道QQ),但其實我在好想工作室學習的很多,
不僅僅是技術方面,這邊我想要告訴想半路出家的朋友:
- 追求進步的重要性:工程師是浪頭上的產業,不可能學到某個程度就可以安穩度日,你
可以學得很慢,但是你不能不追求進步,因為技術進化得很快,你如果不追求進步,你所
學所會的會被慢慢淘汰掉,然後你就會發現,你不管有沒有學程式,你還是原本的那個樣
子。不斷進修、不斷追求進步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你覺得你可以嗎?
- 堅持與毅力的重要性:坦白說我寫程式的時候,我每分每秒都想放棄,尤其是當邏輯不
通,程式寫不出來,bug 找不到,崩潰大哭的時候,或是夜深人靜在趕案子或進修的時候
,但是我沒有一次真的放棄過,因為我過往的經驗告訴我,我花了這麼久的時候找到我要
幹嘛,就算我現在再怎麼痛苦,沒有我當時候工作的時候痛苦,沒有我當時候被看不起的
時候痛苦,你真的也下定決心了嗎?
- 相信自己的重要性:我現在已經知道為什麼我高中的時候苦讀還是讀不好,因為在學程
式的過程中有蠻多人都說邏輯很差,其實我不聰明,但是我覺得如果我沒辦法變成很強的
工程師,那我至少讓自己變成不差的工程師,就算我很笨,但是我可以累積經驗,就算後
起之秀接踵而來,學得比我快比我好,我還是有我自己學習的步伐,讓每天的自己慢慢變
得比昨天的自己來得更好的工程師,你願意相信你自己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143.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46702469.A.F33.html
※ 編輯: leia902 (122.121.143.126), 01/05/2019 23:51:58
我起初只是不想模糊焦點而已,沒有想這麼多,
六角學院也幫助我很多,這份感謝我一直沒有忘記,
謝謝大大提醒,我已經修文了喲。
※ 編輯: leia902 (49.217.80.136), 01/06/2019 16:17: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