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韓市長衝洞爬樹,說要填補樹洞,避免積水而孳生病媒蚊,雖然立意良好,但不知市長是否想過,為何會有這麼多樹洞?樹幹上的樹洞本來就這麼多嗎?
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事出必有因。樹幹腐爛造成樹洞,大多源於地方政府長期以來不當修剪所造成的修剪傷口,如:「修剪傷口過大」、「截頂修剪(Topping)」、「修剪過貼」等修剪方式,而這一切的關鍵,則來自於高雄市早已過時的修剪作業規範。
順著這個主題,我想來談談「護樹的重要性」,包括:「為何要在城市種植行道樹與公園喬木?」、「枝葉長太多真的會被颱風吹倒嗎?」,以及我跟護樹團體共推的《高雄市植栽修剪作業規範》修正案。
#為何要在城市種植行道樹與公園喬木
行道樹除了有「誘導視線」與「遮蔽眩光」等提升行車安全的效果,在城市種植樹木更有「減緩城市熱島效應」、「調節氣候」、「增加碳吸存」、「行人遮蔭」、「美化城市」、「提供生態綠島」等重要功能,先進國家無一不對城市綠帶加以重視,更訂定嚴謹的修剪規範,但台灣在這部分的規範標準卻還遠遠落後。
#樹木的枝葉量太多真的會被颱風吹倒嗎
每次接近颱風季,各地縣市政府幾乎都會加派人力大肆修剪樹木,運氣好的只是枝葉量減少,運氣不好的整棵樹直接光禿禿,但修剪樹木真的有助於防止風倒嗎?其實沒有,樹會風倒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樹木已經生病了。
而樹木會生病的原因,大多是人類導致的,不外乎就是「阻礙根部生長與呼吸」、「枝葉修剪過當」、「樹形力學結構被破壞」,但很可惜,有些地方根本不該種樹,而有些樹種下去之後養護方式錯誤,若兩種都遇到了,那就只好自求多福,簡單講,就是在錯的地方遇到錯的人(!?)
常見幾種阻礙根部生長、呼吸,或造成斷根、爛根的狀況如下:「在狹窄的人行道種樹」、「在狹窄的分隔島種樹」、「植穴過小」、「水泥封填植穴」、「不透水鋪面」、「施工過程斷根」、「覆土過高」、「積水花台」、「植穴排水不良」,這些影響根系發展的環境,正是樹木風倒,甚至無風自倒的主要原因。
至於枝葉修剪過當則有以下幾種:「過度修剪下垂枝」、「獅尾剪」、「截頂修剪」、「過度提升樹冠」、「修剪過貼」、「非分支點修剪」。
而樹形結構被破壞,主要就是樹木仰賴作為抗風、抗重力的「結構枝」被不當修剪,造成斷枝處所長出來的新枝條,極易於受風時再次斷折的情形,就好比受過傷的運動員,患部容易再次受傷一樣。但政府卻往往倒果為因,說因為會斷折才要修剪,殊不知就是因為他們第一次的錯誤修剪,才造成往後容易斷折的情形。
#高雄市植栽修剪作業規範應慎重檢討
作為高雄市政府樹木修剪指南的規範主要有兩個,《高雄市植栽修剪作業規範》跟《高雄市都會植栽修剪管理注意事項》,但內容的精神並非將樹木視為可自主生長、適應性高與環境敏感的生命體,反而比較像對待園藝植物一般,想剪就剪,不考慮修剪傷口被感染的機率,不考慮結構枝對於力學結構的重要性,不考慮生長空間的必要性。
試問,這種版本的植栽規範,能將城市中的樹木照顧好嗎?今天韓市長會看到樹上有許多樹洞,就是因為過往的修剪方式造成太多修剪傷口,而造成樹幹潰爛,但高雄市政府不追溯源頭,徹底檢討修剪規範,卻說高處的樹洞還需要靠修剪枝葉,才能通風透氣,聽到這種說法,不禁讓人直搖頭,高雄市政府到底有沒有想要真正解決問題?
#高雄時力與護樹團體聯手推動修剪規範檢討
我跟 林于凱議員就職後沒多久,在接受 高雄。愛樹人陳情後,便即刻推動樹木修剪規範的檢討與修正,除了在市議會質詢、現場會勘,也多次與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護樹團體召開多次檢討會議,針對修剪規範逐條審視,目前也已成立「高雄市植栽修剪規範研商小組」,並進入實質討論的階段,我跟林于凱議員也將緊盯此案,希望能端出一份兼顧「樹木生態」與「城市安全」的修剪規範。
也希望高雄市政府能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今天會有這麼多的樹洞,就是因為以前修剪方式錯誤,造成太多修剪傷口的潰爛,如果只知道樹洞積水就填洞,不知道填洞之後反而造成樹幹腐爛,那也不過就是一場政治秀與不尊重專業的表現,若高雄市政府真想要徹底解決樹洞問題,建議先去諮詢樹木保護專家,總比直接拿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明文禁止的發泡劑填洞,造成整個樹洞潰爛要好,也比修剪一大片枝葉要好。
🌈延伸閱讀
1. 樹木外科手術的禁止 https://npptw.org/0kzOEE
2. 樹大招風才導致樹木倒伏? https://npptw.org/Y5sgvz
3. 我們的設計與施工,造成窒息的樹木 https://npptw.org/vbbN6U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香港花卉展覽已於3月15日在維多利亞公園開幕,展期至3月24日。今屆以大紅花為主題花,合共展出約42萬株花卉。今次花展採用了大量「山竹」塌樹作為展品素材,請來本地的藝術家、設計師等,將它們製成雕塑、家具等於花展場內展出,既環保又有心思。今年花展的主題是「大紅花說願」,大紅花在香港處處可見,陪...
「公園常見樹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Dd tai Youtube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常見植物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YOUTUBE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樹木種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樹木種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常見植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常見植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公園常見樹木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前天韓市長衝洞爬樹,說要填補樹洞,避免積水而孳生病媒蚊,雖然立意良好,但不知市長是否想過,為何會有這麼多樹洞?樹幹上的樹洞本來就這麼多嗎?
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事出必有因。樹幹腐爛造成樹洞,大多源於地方政府長期以來不當修剪所造成的修剪傷口,如:「修剪傷口過大」、「截頂修剪(Topping)」、「修剪過貼」等修剪方式,而這一切的關鍵,則來自於高雄市早已過時的修剪作業規範。
順著這個主題,我想來談談「護樹的重要性」,包括:「為何要在城市種植行道樹與公園喬木?」、「枝葉長太多真的會被颱風吹倒嗎?」,以及我跟護樹團體共推的《高雄市植栽修剪作業規範》修正案。
#為何要在城市種植行道樹與公園喬木
行道樹除了有「誘導視線」與「遮蔽眩光」等提升行車安全的效果,在城市種植樹木更有「減緩城市熱島效應」、「調節氣候」、「增加碳吸存」、「行人遮蔭」、「美化城市」、「提供生態綠島」等重要功能,先進國家無一不對城市綠帶加以重視,更訂定嚴謹的修剪規範,但台灣在這部分的規範標準卻還遠遠落後。
#樹木的枝葉量太多真的會被颱風吹倒嗎
每次接近颱風季,各地縣市政府幾乎都會加派人力大肆修剪樹木,運氣好的只是枝葉量減少,運氣不好的整棵樹直接光禿禿,但修剪樹木真的有助於防止風倒嗎?其實沒有,樹會風倒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樹木已經生病了。
而樹木會生病的原因,大多是人類導致的,不外乎就是「阻礙根部生長與呼吸」、「枝葉修剪過當」、「樹形力學結構被破壞」,但很可惜,有些地方根本不該種樹,而有些樹種下去之後養護方式錯誤,若兩種都遇到了,那就只好自求多福,簡單講,就是在錯的地方遇到錯的人(!?)
常見幾種阻礙根部生長、呼吸,或造成斷根、爛根的狀況如下:「在狹窄的人行道種樹」、「在狹窄的分隔島種樹」、「植穴過小」、「水泥封填植穴」、「不透水鋪面」、「施工過程斷根」、「覆土過高」、「積水花台」、「植穴排水不良」,這些影響根系發展的環境,正是樹木風倒,甚至無風自倒的主要原因。
至於枝葉修剪過當則有以下幾種:「過度修剪下垂枝」、「獅尾剪」、「截頂修剪」、「過度提升樹冠」、「修剪過貼」、「非分支點修剪」。
而樹形結構被破壞,主要就是樹木仰賴作為抗風、抗重力的「結構枝」被不當修剪,造成斷枝處所長出來的新枝條,極易於受風時再次斷折的情形,就好比受過傷的運動員,患部容易再次受傷一樣。但政府卻往往倒果為因,說因為會斷折才要修剪,殊不知就是因為他們第一次的錯誤修剪,才造成往後容易斷折的情形。
#高雄市植栽修剪作業規範應慎重檢討
作為高雄市政府樹木修剪指南的規範主要有兩個,《高雄市植栽修剪作業規範》跟《高雄市都會植栽修剪管理注意事項》,但內容的精神並非將樹木視為可自主生長、適應性高與環境敏感的生命體,反而比較像對待園藝植物一般,想剪就剪,不考慮修剪傷口被感染的機率,不考慮結構枝對於力學結構的重要性,不考慮生長空間的必要性。
試問,這種版本的植栽規範,能將城市中的樹木照顧好嗎?今天韓市長會看到樹上有許多樹洞,就是因為過往的修剪方式造成太多修剪傷口,而造成樹幹潰爛,但高雄市政府不追溯源頭,徹底檢討修剪規範,卻說高處的樹洞還需要靠修剪枝葉,才能通風透氣,聽到這種說法,不禁讓人直搖頭,高雄市政府到底有沒有想要真正解決問題?
#高雄時力與護樹團體聯手推動修剪規範檢討
我跟 林于凱議員就職後沒多久,在接受 高雄。愛樹人陳情後,便即刻推動樹木修剪規範的檢討與修正,除了在市議會質詢、現場會勘,也多次與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護樹團體召開多次檢討會議,針對修剪規範逐條審視,目前也已成立「高雄市植栽修剪規範研商小組」,並進入實質討論的階段,我跟林于凱議員也將緊盯此案,希望能端出一份兼顧「樹木生態」與「城市安全」的修剪規範。
也希望高雄市政府能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今天會有這麼多的樹洞,就是因為以前修剪方式錯誤,造成太多修剪傷口的潰爛,如果只知道樹洞積水就填洞,不知道填洞之後反而造成樹幹腐爛,那也不過就是一場政治秀與不尊重專業的表現,若高雄市政府真想要徹底解決樹洞問題,建議先去諮詢樹木保護專家,總比直接拿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明文禁止的發泡劑填洞,造成整個樹洞潰爛要好,也比修剪一大片枝葉要好。
🌈延伸閱讀
1. 樹木外科手術的禁止 https://npptw.org/0kzOEE
2. 樹大招風才導致樹木倒伏? https://npptw.org/Y5sgvz
3. 我們的設計與施工,造成窒息的樹木 https://npptw.org/vbbN6U
公園常見樹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八卦
【大自然的聖誕禮物 領角鴞現身臺大校園】
貓頭鷹是在西方神話中象徵智慧的鳥類,因外表可愛而深受人們喜愛。貓頭鷹的數量稀少,且晝伏夜出,白天多躲藏在隱蔽的樹叢中幾乎不動,因此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很少能夠見到它。
今年聖誕節,大自然為臺大送來了一份「聖誕禮物」:有四隻領角鴞的幼鳥,一隻較年長,另外三隻年紀接近,出現在臺大鹿鳴廣場,迄今已停留了四天時間。它們有的時候停在小木屋鬆餅旁的白千層樹上,有的時候停在共同教學館前的日本琉球松樹上,且每次四隻都聚集在一起,位置顯眼,吸引了大批民眾前來欣賞拍攝。
領角鴞(Otus lettia)是分布於臺灣的十三種原生貓頭鷹之一,為臺灣特有亞種,身長約22-26cm,體重在150-220g左右,屬中小型貓頭鷹。它們通常會在白天休息,晚上出去捕食小型脊椎動物及大型昆蟲等。貓頭鷹的領域性較強,一般獨來獨往,只有剛離巢不久的幼鳥才會聚集在一起停棲,正如臺大目前出現的這四隻。不過它們很快亦將各奔東西。
臺灣的都市城鎮中,領角鴞是最常見到的貓頭鷹。大安森林公園、臺北植物園等地均能夠見到它。臺大校園內也常常有領角鴞的目擊記錄,晚上也能聽到它們的叫聲。研究顯示,領角鴞偏好棲息於樹林中,代表了臺大校園樹木成林且綠蔭扶疏,才造就了適合領角鴞的棲所。
然而大規模的人類活動可能會影響到領角鴞的正常棲息,在此也提醒民眾應當和鳥類保持適當距離,勿大聲喧嘩以免驚嚇到它們,拍攝時勿用閃光燈,同時不要影響到教學活動及校園秩序,才能維護人鳥和樂的臺大校園。
(文: 姚望、袁孝維 照片: 姚望)
〔四隻領角鴞一起入鏡最是亮點!〕
#大自然的聖誕禮物 #領角鴞 #原生貓頭鷹 #注意不要驚嚇到它們唷 #保持適當距離 #勿用閃光燈
公園常見樹木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2019香港花卉展覽已於3月15日在維多利亞公園開幕,展期至3月24日。今屆以大紅花為主題花,合共展出約42萬株花卉。今次花展採用了大量「山竹」塌樹作為展品素材,請來本地的藝術家、設計師等,將它們製成雕塑、家具等於花展場內展出,既環保又有心思。今年花展的主題是「大紅花說願」,大紅花在香港處處可見,陪伴市民日常生活;它色澤豐富,充滿生命力,更有「凝聚、綻放、繁榮」的美好寓意,相信不論是市民抑或遊客,都會喜歡。今屆花卉展擺設總面積較去年增加7%,預計入場人次達70萬,主園景以「運動」和「鐵路發展」為主題。今年另一重點是,大會邀請了本地藝術家,將超強颱風「山竹」吹倒的樹木,製作成雕塑和裝置藝術,藉以宣揚「廢柴!不廢」的精神,推廣環保和廢物利用。今年參與花展的機構共264個,當中有104個來自20個國家的參展機構,包括日本、澳洲、韓國、荷蘭等,場內的特色植物及食用植物花園,展出特色大紅花栽培品種,當中有單瓣和重瓣,部分花徑達18厘米。今次展出的大紅花,除了常見的紅色,亦有粉紅、黃、白等顏色,另有雙色及一花多色,值得欣賞。展覽期間,大會將舉辦一連活動,包括學童繪畫比賽、攝影比賽、展品比賽、音樂及文娛表演、花藝示範、廚藝示範、綠化活動工作坊、綠化推廣攤位、導賞服務、康體活動及親子遊戲等。

公園常見樹木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文:文匯報)
據漁農署資料顯示,位處於港島徑的第三及第四段內的香港仔郊野公園,是香港最早開拓的郊野公園之一,1977年已被政府劃定為郊野公園,佔地423公頃,覆蓋港島南面山坡,包含金馬倫山、田灣山、香港仔上、下水塘,北面則為灣仔峽、東至布力徑、南面為黃竹坑。
除香港仔外,香港仔郊野公園還有多個入口,分別可在灣仔峽沿布力徑、灣仔峽沿香港仔水塘道、南風道沿金夫人馳馬徑及山頂沿貝璐道進入。而第三段的起始貝璐道正正就是香港仔水塘道西邊的嘉諾撒培德書院側。
下水塘逾百年歲月
值得一提是,香港仔郊野公園環繞著香港仔上、下水塘。兩水塘於1931年建成,是港島區最後建成之水塘。時至今日,圍繞著這兩個水塘的土地已經長出一片茂密的樹林,旅遊人士可站立在水塘堤壩之上,觀賞青翠的山谷在四季中自然的變化,壯麗景色一覽無遺。
其中,香港仔下水塘前身為大成紙廠私人水塘,建於1890年,堤壩於1900年加高18米。當時大成紙廠與香港政府協定,為鴨洲居民每天提供6萬加侖食水。直至1920年代,英國政府為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花費46萬元買下香港仔大成紙廠私人水塘,把它改建成公用水塘。並在1931年於水塘上游加建香港仔上水塘,在1931年12月15日由當時港督貝璐主持開幕儀式。
港島唯一傷健樂園
此外,公園內設備多元化,當中包括自然教育徑、樹木研習徑、健身徑、太極台、遠足徑、傷健樂園、燒烤區等,一直以來都是不少學校的熱門郊遊地點。此外,公園內設有多條郊遊徑,包括四色郊遊徑、香港仔自然教育徑及香港仔健身徑。亦是整個香港島唯一設有傷健樂園的郊野公園,園內設有輪椅徑,讓傷健人士也可親身欣賞郊外的景色。鄰近更有小食亭及燒烤場,為傷健人士提供不少方便。
有愛好郊遊的人士指,在公園內,旅遊人士現在所享受的林蔭,全賴戰後造林和多種闊葉類樹木的再生而成,比較常見的有紅膠木、木荷、大頭茶、鴨腳木及崗棯等。
交通方面,可在銅鑼灣景隆街乘專線小巴4A或4C,或在灣仔莊士敦道的專線小巴4B,均可扺達香港仔石排灣,再沿著香港仔水塘道上山,就可到達香港仔郊野公園入口。又或在銅鑼灣堅拿道天橋下的大型巴士站,選坐途經香港仔海濱公園之38、42、72及77號巴士,均可到達香港仔市中心。

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樹木種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公園樹木種類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樹種類、校園常見植物ppt、公園樹木種類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常見植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八卦
圖片全部顯示校園景觀植物用途/解說:朱蕉葉色及葉形變化大,是常見的觀賞植物... 用途/解說:公園、庭園之主要樹木;可為遮蔭樹、市街道路之行道樹、防風、防火樹 ... ... <看更多>
公園常見樹木 在 公園樹木種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公園樹木種類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樹種類、校園常見植物ppt、公園樹木種類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