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關卡】
★ 全新任務『連向險惡沼澤』
時間: 6 月 23 日(一) 至 7 月 6 日(日)
*以上活動授權範圍包括香港、台灣及澳門地區
===================================
★ 復刻任務『英靈降臨 ‧ 暗』
時間: 6 月 23 日(一)至 7 月 6 日(日)
*以上活動範圍只限香港、台灣及澳門以外地區
====================================
★ 地獄級關卡『八腳馬騎士』
時間: 7 月 2 日(三)
八腳馬騎士手持永恆之槍,將為世界劃越空際的亮光!
*一日限定關卡
★ 特別任務『潛能解放的榮光』
時間: 6 月 28 日(六)至 7 月 2 日(三)
經歷無數戰爭煙火,號角手載譽而歸!
*一次通關
★ 特別任務『神廟試練 ‧ 木』
任務開始時間:
初級 – 6 月 30 日(一)
中級 – 7 月 1 日(二)
高級 – 7 月 2 日(三)
超級 – 7 月 3 日(四)
*注意:關卡有隊伍空間及隊伍人數限制,所有難度關卡將會在 7 月 13 日(日)完結。
獎賞時間: 6 月 30 日(一)至 7 月 13 日(日)
* 0 石通關獎賞將會有額外獎賞
0 石通關獎賞如下 (沒有使用魔法石復活):
初級 – 大地千年靈魂石 2 隻
中級 – 朋友列表 5 格
高級 – 大地萬年靈魂石 1 隻
超級 – 靈魂 500 個
★ 特別任務『永劫的荒漠』
時間: 7 月 2 日(三) 至 7 月 6 日(日)
解除永劫詛咒,逃出荒蕪之地。
*一次通關
★ 常駐任務『暗靈魂賜福』
時間: 6 月 30 日(一)至 7 月 6 日(日)
★ 全新任務『無義之路』
關卡時間: 5 月 30 日(五) 至 7 月 6 日(日)
摒棄內心纏累,成就最終霸業!
累積獎賞開始時間: 6 月 2 日(一)
累積獎賞如下:
『無義之路』13 層突破 – 朋友列表 5 格
『無義之路』18 層突破 – 鬼魅萬年靈魂石 1 隻
『無義之路』20 層突破 – 人面怪鳥 1 隻
同時也有144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暫時有多短 永恆有多長 每個永恆的自我 都只是時間暫時的記號 但每個暫時的念頭 卻能牽動永恆的脈動 之於世界,這一生,如此渺小 相互聚集或分離,仰頭大笑或哭泣 這一刻 那一秒 都將翻動永恆的去向 葛大為透過情感面的抉擇取捨,「每個一念之間便是無窮宇宙」,將整個宏偉的宇宙觀放入歌曲裡面,整張專輯...
「全馬時間限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神魔之塔 Tower of Saviors Facebook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連俞涵 Facebook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Rainie Yang's Official Channel楊丞琳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Youtube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心得] 零經驗兩個月挑戰42K馬拉松全紀錄- 看板Road_Running 的評價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全馬時間限制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 ... 的評價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全馬時間限制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 ... 的評價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請問如何讓半馬突破90分鐘的限制?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全馬時間限制 在 【訪談】超馬24小時冠軍— 林冠汝 - YouTube 的評價
全馬時間限制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遇難47天不死不是奇蹟 — 那叫「專業」》
「你想像不到,不代表別人辦不到。」
昨天才發了失蹤友人的紀念文,今天就傳來上次的尼泊爾失蹤情侶憂喜參半的消息;由於我今晚上山,接下來會消失幾天,就在這裡條列一些我的想法:
1. 首先,他們根本不是去爬喜馬拉雅山,是去一條連鄉民都能走的高山健行路線,可以當作「尼泊爾的雪山主東」來看待,稍有難度卻不致命,大部分人去那邊都不會請嚮導。這次山難的主因,是天氣。
2. 人體只要一直有補充水分,就算什麼也不吃,也至少能存活7天,不然你以為我們平常把自己吃那麼胖幹嘛?
3. 焦慮恐慌會使肌肉緊繃消耗能量,平靜待援則十分節能減碳,能存活更長的時間。
4. 不失溫的前提下,才有前面兩則的存活能力,否則,一旦失溫超過3-4小時差不多就升天了。許多著名的山難如1971奇萊清大核工系事件等,都是失溫所致。
5. 這對情侶有足夠的登山經驗與裝備,才能在意外發生後,保護自己不失溫、冷靜待援、妥善規劃糧食,進而存活至47天獲救。這不是奇蹟,這是知識的力量。
6. 這就是登山的專業,如果沒有知識與裝備,這種情況,一般人連一天都撐不下去。
7. GPS不是萬能,微地形GPS完全看不出來,一個五米落差就足以斷手斷腳,更遑論整片大地蓋滿白雪的地方。
8. 衛星電話也非萬能,會有死角,尤其山谷。
9. 這次事件是風雪與墜崖造成的複合性意外,就算有嚮導,也只是多一個人待援而已。嚮導並無法保證你不墜崖,因為他不是用狗鍊牽你,而山上任何石頭都是有崩落可能的,一墜落,就是墜落了。
10. 覺得請嚮導就絕對平安,是完全錯誤的觀念,這種人應該去廟裡請尊神才對。
11. 迷路的最佳解就是原地待援或回頭,他們可能是天候不允許才繼續向前。
12. 不要再相信下切溪谷會有村落了,瀑布會要了你的命。
13. 稜線,是相對溪谷安全太多的地方。
14. 世界本來就充滿風險,有人一輩子只敢存定存,但也有人玩期貨選擇權;你可以選擇活的保守,但你沒有限制別人探險的自由。
15. 台灣山區訂出世上最刁難的入山規則,到處封山、禁絕人民冒險。然後社會才抱怨台灣人保守、怕死、膽小、不求長進。請問一個連冒險都要禁止的國度,怎麼會有創新的可能?
16. 政府甚至不准人民對自己行為負責,搜救和直升機收費標準死都不訂,只會推吸血的假登山險和用媒體抹黑登山者。拜託政府直升機收錢,這些官僚還不收,那就不要抹黑登山人浪費納稅錢 — 養亂做事的官員才是最大的浪費。
17. 沒有一個國家會阻止人民鍛鍊、充實自己的登山知識與技能。除了台灣,政府帶頭封山、公審樣樣來,巴不得大家都不要學會登山的專業,只要會跟著嚮導屁股走就好了。
18. 在山上,嚮導並不能保證你的安全,能真正保護你的,只有自己、只有知識、只有能力。而這些才是每個登山者所必需的,而不是任何形式的書面申請、或是嚮導、或是封山。
19. 封山、防止人民爬黑山並不會降低山難的發生,只會讓山難越來越多。
20. 只有良好的登山教育和完整的搜救收費體制,才能真正減少山難發生,幫助登山運動正向發展。
21. 說登山這麼危險幹嘛去找死的人,請一輩子不要接近馬路,車禍每年奪走的人命是山難的百十倍。
22. 愛山的人,在入山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絕對會盡全力讓自己平安回家。
23. 不要用想像去評斷不了解的事物,那只會顯得自己有多傲慢無知;你想像不到,不代表別人辦不到。
山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
願逝者之靈與山長存,生者之軀早日康復。
全馬時間限制 在 連俞涵 Facebook 八卦
這是我第一次走金鐘紅毯
感謝很多幫忙與祝福
除了禮服是我自己花了幾分鐘決定的
妝髮部分真的很謝謝梅根和他的髮型師朋友
我身邊的朋友總是對我很好
我也總是非常信任他們
因為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都非常專業
又非常了解我
知道我喜歡簡單
知道我不愛麻煩
所以我們其實也沒有抓時間先定妝髮
我是純然信任連問都沒問他要怎麼用
只是把衣服挑好之後告訴他們
我要穿這件有環保永續理念的衣服
頭髮盤起來不要散亂就好
典禮中衣服也完全不打算換
就好好穿著我安心又喜歡的禮服從頭到尾
剩下的就交給你們了囉
然後就直接當天場上見了
謝謝大家喜歡
謝謝大家的讚美
這真的是很棒很棒的祝福
我以我的朋友為榮
我就是喜歡你們這樣隨心所欲不太受限制地在我身上創作
每一次出席
都成為彼此的一個作品
這就是最好的夥伴和工作狀態
不囉唆
只是信任和放手
謝謝你
梅根
典禮當天真的辛苦你了
願這一刻也會留在你心中
你說我完成了你的一個夢想
讓你的妝可以走上紅毯
我說
你完成了一個平凡的女孩
坐上南瓜馬車
參加一場夢幻的典禮的
大大感動
再次感謝我的妝髮朋友
你們就是我的神仙教母
-------------------------------------------
妝/ 李宸逸 Megan Lee Makeup&Styling
髮/ 凌乃
服裝/ H&M
飾品/ Tiffany & Co.
圖/ 公視粉絲團
-------------------------------------------
p.s.金鐘典禮過後,大家問我之後還有新作品嗎?在這邊跟大家預告,有喔有喔!而且典禮隔天就已經開始進入新劇組開始前製了。關於工作上的回信可能會比較緩慢,還請大家包容。關於粉絲留言就麻煩用公開留言功能,讓私訊和mail回歸工作上聯繫的窗口好嗎?不好意思麻煩大家了,信件太多一個人有點難整理,公開留言我都會看的,很害羞的話手寫信寄給我也可以喔!真的謝謝大家。
全馬時間限制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評價
暫時有多短 永恆有多長
每個永恆的自我 都只是時間暫時的記號
但每個暫時的念頭 卻能牽動永恆的脈動
之於世界,這一生,如此渺小
相互聚集或分離,仰頭大笑或哭泣
這一刻 那一秒 都將翻動永恆的去向
葛大為透過情感面的抉擇取捨,「每個一念之間便是無窮宇宙」,將整個宏偉的宇宙觀放入歌曲裡面,整張專輯從廣大與無限的總結導出。人生之於永恆,不過是短暫的歲月,然而,想成為怎樣的記號,正是JJ想透過這首歌誘發深思的問句。
當每個念想都只是時間流裡短暫的記號,那麼或許也該學著在生命這個開放式系統中懂得放下限制與執著,去接受各種不同的發生。
人的記憶通常停留在一段過程的某一個瞬間,是暫時,也是永恆。
MV 聚焦於歌曲的意境與意義,再度邀請余靜萍擔任導演,余靜萍將角色從平面攝影師到動態影像攝影師,進而延伸至MV導演,透過各種面向與方式參與這張專輯的概念,善於用畫面說故事的她選擇跳脫MV的概念並採用他最擅長的方式,用大量的平面照片說故事。以不同故事線堆疊的片段組合而成,傳達了不同狀態、不同階段的人生,每一刻的情感都是全世界,而這些片段將牽引著最終的去處。而導演安排JJ用同一個身分從倖存者貫穿來到這支MV,將情感與理念繼續延續下去。然而最後這些MV中的角色也都跟JJ站在一起望向同一個地方,故事價值回到每一個人身上,體現了整張專輯的概念。
#林俊傑暫時的記號
#JJ林俊傑倖存者如你
#JJDrifterLikeYouDo
#JJXIV #JJDoubleEP
_
暫時的記號 詞:葛大為 曲:林俊傑
陽光並不普照
什麼都看不到
攤在手中的
反而虛無飄渺
試論誰不孤傲
容不下結局 太跳躍
卻把餘生鋪成 雷同的軌道
每次當我沾染了 黑暗的色調
想像自己 有對照
在此刻 在某處 那個我 他很好
每次當我迷惑在 眼前的美好
提醒自己 更善良
這一生 只是永恆 暫時的記號
人的心很奇妙
越寂寞越喧囂
抉擇 讓你得到 幸福
也帶來煩惱
表象只是通道
喜或悲最終 同樣單調
我們只是旅程 其中的一條
每次當我沾染了 黑暗的色調
想像自己 有對照
在此刻 在某處 那個我 他很好
每次當我迷惑在 眼前那些美好
提醒自己 更善良
這一生 只是永恆 暫時的記號
存在的 逝去的 故事線 都很像
在終點 還會再遇到
各種我 各自在 各宇宙 個別哭或笑
都在這一秒
每次當我沾染了 黑暗的色調
想像自己 有對照
在此刻 在某處 那個我 他很好
每次當我迷惑在 眼前那些美好
提醒自己 更善良
這一生 只是永恆 暫時的記號
身為我 只是時間 暫時的記號
_
創意概念Creative Concept|余靜萍 Jin Pin Yu、林俊傑 JJ LIN
導演Director|余靜萍 Jin Pin Yu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陳寶旭 Rachel Chen
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raphy|余靜萍 Jin Pin Yu
Cast 主演
男子|夏騰宏
女子|李玲葦
嬰兒|王楀甯
爺爺|張天祥
奶奶|曾彩雯
特別演出
舞者|劉奕伶 I-Ling Liu
演出
人偶男 |王郁仁
爺爺|孫秉森
奶奶|孫敏芳
男孩|潘奕縑
諮商室友人|陳立軒、王榮鑫、張智盛
人群|張瀞蔆、楊鈞訸、莊珮宸、林承勳、李宥慈、李由、杜鑫、林美玲、孫伊璉、陳端慶、陳俊諺、林秋文、汪勇軍、謝肇明、杜興益、黃莉婷、劉維琳、陳宝玉、陳光敬、張智凱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JFJ Productions Corp. Ltd.
詞Lyrics|葛大為
曲Composer|林俊傑 JJ LIN
製作人Producer|林俊傑 JJ LIN
配唱製作Vocal Production|馬毓芬
製作協力Production Assistance|黃冠龍 ALEX.D、周信廷 SHiN CHOU、蔡沛蓁
編曲&鍵盤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吳慶隆
弦樂編寫Strings Arrangement|吳慶隆
第一小提琴First Violin|张浩、张琴、杨爽、张晗、高言、梁怡、杨思雨、倪冰雪
第二小提琴Second Violin|简培、侯宇红、闫红、崔晓蕾、荆磊、崔方晗
中提琴Viola|李季泽、何辉、毕芳、方振华
大提琴Cello|张平、郎莹、王瑶、石云博
法國號 French Horns|Jordan James、Kyra Sims、Judy Lee
吉他Guitar|黃冠龍 ALEX.D
低音吉他Bass Guitar|甯子達 Michael Ning
鼓Drums|Brendan Buckley
和聲編寫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馬毓芬、林俊傑 JJ LIN
和聲Background Vocals|林俊傑 JJ LIN、簡朝崙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s|JFJ SANCTUARY (Taipei)、East West Studios & Reflector Music Studio (Los Angeles)、九紫天成录音棚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s|林俊傑 JJ LIN、周信廷 SHiN CHOU、Wil Anspach、Brendan Buckley、黃冠龍 ALEX.D、李昕达
弦樂錄音助理Assistant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胡静成
混音室Mixing Studio|mixHaus Studios (Los Angeles)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Richard Furch
混音助理Assistant Mixing Engineer|Domenic Tenaglia
音樂錄影帶製作Music Video Production|逆光電影公司 Touch of Light Films Ltd.
製片Production Manager|童思玫 Gypsy Tung
副導演Assistant Director|郭婉柔 Wan Rou Kuo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張瀠之 Amo Chang
製片組Production team|汪億展 Martin Wang、周盈秀 Ying Shiow Chou、蔡惠貞 Tricia Tsai
選角指導Casting directer|陳加倚 Lico Chen
選角助理Casting assistant|徐敏 Min Hsu
平面攝影Photographer|蔡秉孝 Bing Xiao Tsai
平面攝影助理Photographer assistant|劉韋伶 Sarah Liu、王映涵 Ying Han Wang
跟焦師Focus Puller|黃得祐 Matt Huang
攝影助理Camera PA|李煜宬 Li,Yu-Cheng、陳彥名 Yan Ming Chen
空拍Aerial Photography|毛庭軍 Ting Chun Mao、蔡隆鑫 HIGHER FPV
燈光師Gaffer|林宏洋 Yang
燈光助理Best Boy|許原毓 Hsu Yuan Y、鄭智遠 Cheng Chih Yuan、林盈宏Ying Home Lin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王筱恬 Xiao Tian Wang
美術執行Set Decorator|王家瑜 Jia Yu Wang
美術場務Art Department|光圈映像有限公司
林俊傑造型Stylist for JJ Lin|韓忠偉 Justin Han
林俊傑造型助理Styling Assistant for JJ Lin|俞舒泰 Tiger Yu
林俊傑化妝Makeup Artist for JJ Lin|高秀雯 Jasmine Kao @prettycool_makeup
林俊傑髮型Hair Stylist for JJ Lin|胡智豪 Peter Wu @peter_wu_coloriste_
劇組化妝髮型Makeup Artist|黃若宜 Ruo Yi Huang
劇組服裝管理Costumer|伍婷婷 Ting Ting Wu
劇照師Still Photographer|李欣哲 Hsin Che Lee
花絮側拍師Behind The Scenes|沐旅影像製作工作室mulustudio(動態)/陳小烈LieChen(平面)
九巴車隊Tranprotation|陳建生大車隊 詹曜營 Yao Ying Zhan、張明雄 Ming Xiong Zhang、翁志鋒 Chi Feng Weng、潘扶邦 Fu Bang Pan
攝影器材Camera Equipment|和寬攝影器材有限公司
燈光器材Lighting Equipment |利達數位影音
場務器材Equipment |永祥影視器材
剪接Editor|謝佩芬 Summer Sha、黑光 black kuang
預告剪接Teaser Editor|黑光 black kuang
特效設計VFX Artist|頂樓創意設計製作有限公司
動畫師Animator|沈富霖 Shen,fu-lin 、呂竑憲 Lu Hung Shien
調光Colorist|謝佩芬 Summer Sha
後期製片Post Producer | 賴俊亘 Jyun Lai
製作協力Production Support |JFJ PRODUCTIONS Corp. Ltd.
藝人經紀Artiste Management|徐佩雲 Yvonne See
執行經紀Artiste Management Executive|韋佩佩 Wee Peipei、孫凡崴 Gaspard Sun、李文元 Yuan Lee、陳明君 Kirsten Chen
藝人助理Artiste Assistant|彭靖深 JS Pang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游巧媃 CJ Yu、張皓婷 Carol Chang
發行Published by|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Warner Music Taiwan Ltd.
出品人及監製Publisher & Executive Director|周純如 Ruby Chou
首席內容及創意總監Chief Content Director|梁兆林 Terry Leung
產品企劃專員Product Planning Executive |陳昭岑 Verna Chen
行銷副總監Assistant Director of Marketing Promotion|張雅婷 Georgina Chang
行銷經理Manager of Marketing Promotion|卓郁函 Yuhan Cho
行銷主任Supervisor of Marketing Promotion |劉慧君 Jean Liu
行銷專員Executive of Marketing Promotion |余岱凌 Dolly Yu
社群媒體行銷專員Digital Media Executive |張又琳 Catherine Chang
數位客戶服務經理Account Servicing Manager|曾柏翔 Austin Tseng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
新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
新北市協拍中心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府後立體停車場
惠心婦幼診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CBRr8rECQ8/hqdefault.jpg)
全馬時間限制 在 Rainie Yang's Official Channel楊丞琳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楊丞琳 第11張專輯《刪·拾 以後》數位實體現正發行
🎧數位收聽▶https://lnk.to/Rainie_DRG
💿刪版:https://lnk.to/Rainie_DPO
💿拾版:https://lnk.to/Rainie_RPO
節日未完的快樂 翻覆成鬧騰的苦澀
當孤獨終究必須 我選擇 讓明天閃耀
楊丞琳 X 金曲導演陳映之 聯手共同執導
「用燈光表現節日的快樂感;用個人表現孤獨的必須。」
〈節日快樂 Celebration Of Oneself〉
🎧數位收聽▶https://lnk.to/Rainie_Cel
-
作為楊丞琳第11張全新專輯《刪‧拾 以後》,自籌備階段楊丞琳心中就非常清楚專輯的概念與方向,身兼新專輯音樂統籌和專輯製作人的她,於收歌階段便主動一一聯絡與專輯主題契合的創作人,親自說明來意與對歌曲的想像,讓創作人各自發揮。而〈節日快樂〉這首歌曲的主題也是陳綺貞與楊丞琳兩人討論後所呈現的成果,由陳綺貞詞曲創作並擔任配唱製作。在歌曲的配置上,電吉他的彈奏搭配鼓擊等樂器,襯著楊丞琳娓娓唱出的歌聲逐漸堆疊,在曲調臨近結束時化繁為簡、完整收尾,恰恰符合了〈節日快樂〉這首歌曲的意境:歷經複雜而化整純粹,回歸真正的我,認知真正的自己。
〈節日快樂〉想說的是一個在節日被忽視的故事,在越鬧騰越歡快的情境下,不管是單身抑或是身邊有伴侶,其實,人生來都是單數,某種層面上,單身與否跟孤獨程度並不是反比,反而可能是相差無幾的。不管人是否在一段關係中有人陪伴、生活是否激盪,面對孤獨時都是給自己的省思,反芻點滴經歷的一切,更重要的是進而接納。而〈節日快樂〉同時也被賦予『刪除與拾起』的專輯主體概念,我們並非得屏除什麼而留下什麼,而是可以更瀟灑地去接受。然而,有時自我限制反而是過不去的最深窒礙。〈節日快樂〉所訴說的是人人都有可能有意識地活著無意識的孤獨,但當我們不再抗拒,懂得從容面對,那就是孤獨最自在的狀態。
#楊丞琳 #節日快樂 #刪拾以後
-
〈節日快樂 Celebration Of Oneself〉
詞/曲:陳綺貞
空氣瀰漫著想念
沒有對象的想念
讓時間繼續走
讓故事自己去說 它的美
當我不再抗拒孤獨的必須
展開雙臂 感覺風在吹當
我不再能夠擁有你的笑
我選擇 不再哭
我選擇 讓嘴角上揚
你是節日未完的快樂
翻覆成狂歡時的苦澀
看煙火 不停留
故事在終點之前隕落
當我不再抗拒孤獨的必須
展開雙臂 感覺風在吹
當我不再能夠擁有你的笑
我選擇 不再哭
我選擇 讓明天
閃耀
當我不再抗拒孤獨的必須
展開雙臂此刻我在飛
當我不再能夠擁有你的笑
我選擇 不再哭
我選擇 讓明天
閃耀
-
製作人 Producer /陳綺貞 Cheer Chen
協力製作 Co-Producer /張念達 Nate Chang @ GiGaDrill Music
編曲 Arranger /陳君豪 Howe @ 成績好 Studio
吉他& 鋼琴& 合成器 Guitar&Piano&Synthesizer /陳君豪 Howe
貝斯 Bass /奧迪 OD Lin
貝斯& 吉他錄音師 Bass&Guitar Recording Engineer /蔡周翰 Chou Han Tsay
鼓 Drum /白克迪 Cody Byassee
鼓& 配唱錄音師 Drum&Vocal Recording Engineer /張念達 Nate Chang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s Arranger /馬毓芬 Paula Ma、陳綺貞 Cheer Chen
和聲 Backing Vocals /楊丞琳 Rainie Yang、陳綺貞 Cheer Chen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添翼錄音室Teamear Studio、Lights Up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楊大緯 Dave Yang @ 楊大緯錄音工作室 Dave Yang Recording Studio
混音助理 Mixing Engineer Assistant /雨天 @ 楊大緯錄音工作室 Dave Yang Recording Studi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R3ZHHbVvR8/hqdefault.jpg)
全馬時間限制 在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Youtube 的評價
※特別な許可を得て一部貸切で撮影を行なっています
協力 ミスタードーナツ高田馬場戸山口店さん
https://www.misterdonut.jp
二代目のチャンネルもよろしく!
☆Fischer's-セカンダリ-
■https://goo.gl/QgBhjD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ね!
■https://goo.gl/lSy9St
☆専用の絵文字や限定動画など色々!チャンネルメンバーシップご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uJomwo
-メンバーシップ向けの再生リストはこちら
■https://bit.ly/2YHCvAJ
☆Tシャツ、パーカーなどのフィッシャーズグッズ!
■http://bit.ly/2pdgURz
☆フィッシャーズメンバーのTwitterはこちら!
ーシルクロード@RytoSle2(リーダー)
■https://twitter.com/RytoSle2
ーマサイ@MASAI_Fischers
■https://twitter.com/MASAI_Fischers
ーンダホ@ndahoFischers
■https://twitter.com/ndahoFischers
ーモトキ@Fs_hasninelives
■https://twitter.com/Fs_hasninelives
ーザカオ@fischerszakao
■https://twitter.com/fischerszakao
ーダーマ@M2DAMA
■https://twitter.com/M2DAMA
↓フィッシャーズ公式アカウントは下へ↓
☆おすすめ動画はこちら!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出来そうで出来なさそう、くだらない事、好きなことをする…。
中学三年の頃、「楽しい」を動画にすることから始まった古くて幼稚園、同い年の同級生からなるネットパフォーマー集団です。メンバーは全員で6人!
[シルクロード] [ンダホ] [ダーマ] [ザカオ] [モトキ] [マサイ]
【公式アカウント】
ーTwitter(動画公開時の通知+告知など)
■https://twitter.com/FischersHome
ーFacebook(動画公開時の通知)
■https://www.facebook.com/FischersHome
ーInstagram(オフショット)
■https://www.instagram.com/fischershome
ーウェブサイト・メンバー紹介
■http://fischers.web.fc2.com/
【再生リスト】
―すべて表示(西暦別もあります)
■https://goo.gl/fB9HYY
―アップロード順
■https://goo.gl/TuFZ4W
―再生数順
■https://goo.gl/pw3hyy
【音源・効果音使用元】様
―DOVA-SYNDROME
■http://dova-s.jp/
―効果音ラボ
■http://soundeffect-lab.info/
―甘茶の音楽工房
■http://amachamusic.chagasi.com/
―魔王魂
■http://maoudamashii.jokersounds.com/
―Epidemic Sound
■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一部の動画・静止画素材提供元】
PIXTA
※動画によって使用していない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お問い合わせ先について】
※1 業界の皆様・ご依頼の方々・その他ご相談がある方は、UUUMウェブサイトにある「サービス」からお願い致します。
※2 YouTubeメッセージ機能は、フィッシャーズでは利用していません。ご理解いただけると幸いです。
【サービス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UUUM)】
http://www.uuum.co.jp/
#Fischers #フィッシャー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Ri5deGkQU0/hqdefault.jpg)
全馬時間限制 在 全馬時間限制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 ... 的八卦
全馬時間限制 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內容,找全馬平均時間,馬拉松時間限制,全馬距離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運動情報 ... ... <看更多>
全馬時間限制 在 全馬時間限制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 ... 的八卦
全馬時間限制 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內容,找全馬平均時間,馬拉松時間限制,全馬距離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運動情報 ... ... <看更多>
全馬時間限制 在 [心得] 零經驗兩個月挑戰42K馬拉松全紀錄- 看板Road_Running 的八卦
近日台北馬公布抽籤入取結果,讓我起去年懵懂的接觸馬拉松過程,雖然在各位前輩眼裡
根本不算什甚至有搞壞身體的風險,但能夠在兩個月完成給自己訂立的目標成就感確實很
大,分享給大家我的初馬經驗~
圖文排版好讀原文 「其實我原本很討厭跑步!」零經驗兩個月挑戰42K馬拉松全紀錄
https://b612isreal.com/outdoor/2019-taipei-marathon/
—
一直都覺得跑步既乏味又無趣,一點都無法從中找到從事一項運動的成就感跟動力;尤其
自己先天身體帶氧不足的關係,那些長時間的耐力型運動一直都是我的罩門。
但是當我依序地逐漸完成幾項給自己的戶外挑戰後,開始覺得在自己似乎在「跑步」相關
的領域一點成績都沒有,於是開始對馬拉松這個從古至今崇高又有故事性的運動產生興趣
,更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總有許多人像著魔似的投身跑步運動,到底跑步這件事有吸引力
?儘管我非常不擅長也充滿未知。
完成了最代表台灣的三項挑戰後(登玉山、渡日月潭、單車環島),也持續探索不同領域
的戶外運動如滑雪、潛水等等。
自恃著有在從事各項戶外活動,對運動的協調適應能力還算可以的身體,憑著一股衝動沒
有多想什麼就跟朋友一起報名了2019年末的台北馬拉松。但是最後朋友們要不是沒抽中簽
或是緊臨的工作要事無法排開,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不捨放棄資格決意參加。
自不量力的決定&不被看好的決心
錄取資格到確定參賽,並從第一天開始練跑起,距離比賽只剩不到兩個月。
開始慢慢從網路上查找相關賽事及練習資訊,包括跑步的技巧、訓練的方向、配速、步輻
、補給等等,才發覺過去從沒有長跑經驗的我做這個決定是多麼的不自量力,對於肺活量
極差的我來說要在兩個月內完成42K的距離根本是不可能,自己實在太小看馬拉松運動了
!
自己該如何訂定訓練菜單茫然無知,於是在網上求救,在知名跑步社群論壇說明自己的狀
況向網友們請益提問:《台北馬拉松、零經驗、不到兩個月練習時間、人生第一個15K跑
到神智恍惚,該如何訓練?》以下為論壇前輩網友們的建言與留言
網上前輩們一面倒的勸我不要躁進搞壞身體,勸我棄賽。(尤其台北馬的交管限制是在5H
30內,基本上是沒辦法用「走」的完成賽事。)前輩們的建議或是經驗往往都需要半年甚
至更久以上的練跑時間及多個半馬賽事經歷,由10K、半馬慢慢累積練習。那時我知道自
己應該是沒辦法完賽了,抱著跑跑看當作經驗,就算失敗大不了下次再挑戰的心態,蒐整
前輩們的建言後制定自己的訓練課表:一周練跑5~6天。希望能以高練習量彌補條件上的
不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跑鞋」
跑鞋對於外行人來說都長一個樣,不過都是用來跑步用的;但對於專業跑者來說卻有著很
大的不同,甚至還有分練習鞋比賽鞋、短跑鞋長跑鞋等等。原先到運動專櫃上挑選一雙自
己覺得好看且輕量舒適New Balance的跑鞋,但開始頻繁的練跑後踝關節與膝關節感到異
常的疼痛…
非常推薦Solereview這個跑鞋的評測評價網站,只要輸入鞋子品牌跟型號即可看到所有的
性能優劣、評價跟測試,全面的比較資訊更容易找到一雙適合自己用途的跑鞋。
原來當初購買時過份注重輕量、透氣、舒適的NB 890其實是雙短跑競技鞋,並不適合用於
中長程以上的距離,他極佳的貼地抓地感(吸震效果差)反倒會在長跑中使關節受傷。最
後在朋友建議下,換了在網路上跑者圈中享負盛名的CP首選Nike pegasus系列,鞋體的穩
定性與較厚的緩震效果,一切有了明顯的改善。
把魔鬼菜單當「習慣」就沒什麼難了
訓練菜單的訂定原則大概分為持續穩定跑量及LSD突破公里數,其中參雜適當的休息使肌
肉恢復,實際的距離與頻率設定依個人狀況而有所不同。以我一周六天練習日高密集的跑
量來說,主要拆分為周二到周五10K正常跑(配速抓在6:30內),週六休息快樂5K短跑,
週日長距離慢速跑(LSD),周一為休息日。(對於剛入門的新手來說,前輩們皆不建議
間歇跑訓練。)
在大致的菜單下還是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作調整(以不受傷為前提,有時覺得自己恢復得
不錯時會多跑,月中四天的登山規劃讓練習課表也稍有調整),而每周(雙周)的LSD皆
有逐步增加目標距離,不過因為時間有限的關係沒辦法在賽前實際的模擬跑完42K的LSD。
在兩個月的緊迫時間內個人最高單次跑步距離是在賽前三周的LSD 25K,之後為了比賽慢
慢降低訓練量讓身體充分恢復成長。
在兩個月中幾乎捨去了所有聚會活動跟休閒娛樂,生活只剩下吃飯、睡覺、工作跟跑步。
這過程確實感受到體能的進步,卻同時也經歷一次次的低潮,練習的傷痛、訓練的不預期
、心態想法上的自我懷疑等,我最感謝的是在網上認識的Peter,他以前輩之姿聆聽解決
我的疑慮、分享他過去的經驗並適時的激勵我,讓我在整個訓練期都篤定的往前邁進。
這過程中我雖有成千上萬個放棄的理由,也有許多身邊的朋友給我鼓勵並佩服我的決心與
毅力,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在「堅持努力」什麼,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過人的毅力,之所
以一直持續完成訂定的訓練菜單,只是我把它當成我生活的一部份,「習慣」它成為我每
天必須要完成的事,沒有太多的想法這樣就沒有什麼「放棄或堅持」的猶豫思緒,只不過
是很平靜地慢慢地朝前方邁進如此而已。
不論晴雨,跑步已是一種習慣(雨天跑步更有種超釋放的快感呢)。
養成了跑步習慣之後,我發覺自己漸漸地喜歡上跑步。大概在5K熱身完畢後,身體會進入
一個很舒服的狀態,自己會身在一個似動似靜的空間中,不論是對事物的沉澱、還是思緒
的放空都是個很令人著迷的狀態。
對我來說,跑步70%是心理30%是身體,首先要有決心,再則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跑很
長很長的距離,漫長的路程裡是一次又一次磨練自己的耐心,但也因為如此有更多的機會
與時間跟自己的身心對話(到後來能夠更輕易地感受到身體發出的各種訊號,這也讓我在
其他運動領域如登山滑雪等等時,比以往更加地適應並即時的調整狀況。),而剩下30%
的身體就是那不可或缺相輔的存在。
就在41個練習日,三次半馬距離的經驗下,開始我的台北全馬…
鞋子繫上大會發的計時晶片;19年也是首次發放環保矽膠杯;從官方購買號碼布扣,取代
過去較危險易鬆脫且傷衣服的別針,相當方便。
人生初馬—台北馬拉松
賽前兩周的減量跑量,反倒覺得很不踏實,很沒有之前持續練跑的感覺;加上為了適應比
賽當天時間,調整到上班前的清晨練跑,作息更是不適應。在自己覺得不是這麼準備充裕
的狀況下迎接人生首場馬拉松。
賽中補給怎麼吃
首先要來談論剛入門新手比較不了解的賽中補給品及補給時間分配。有些規模較大的賽事
各站之間的補給相當的豐富,基本如香蕉運動飲料到各式各樣的食物等等(19年台北馬甚
至有珍珠奶茶),最知名的田中馬更是跑友口中的「美食嘉年華」;但對於職業級的跑者
與超新手入門的跑者基本上還是吃自己準備平常習慣的東西要好,而其中對身體補充最有
效率就的就是能量膠與BCAA。
能量膠內含糖分、電解質、抗氧化劑等等有許多長程運動(跑步單車三鐵等)所需的能量
,跑界大宗品牌主要是GU及SIS,其中品牌某些口味更有咖啡因及胺基酸。BCAA為支鏈胺
基酸,適量的BCAA可以減緩運動時的肌肉分解流失,延緩疲勞讓運動持久,運動前或運動
中食用可減少疲勞感、提升運動表現,運動後吃也可加快肌肉恢復。(能量膠跟BACC在賽
前訓練時都要先試吃看看,口味及品牌的配方是不是適合自己運動時的腸胃吸收。)
自己在賽前喝了一瓶紅牛,賽中大概40~60分鐘補充一支能量膠,一小時補充一次BCAA。
能量膠 BCAA
補充時間45min/當下時間07:15/
配速粗估位置6K處(≒7.5K)
補充間隔1hr/當下時間07:30/
配速粗估位置9K處(10K)
1h30/08:00/13k(12.5K) 2hr/08:30/17K(17.5K)
2h45/08:45/19K(20K) 3hr/09:30/25K(25K)
3h00/09:30/25K(25K) 4hr/10:30/34K(35K)
3h45/10:15/31K(32.5K) 5hr/11:30/42K(40K)
4h30/11:00/38K(37.5K)
這是在賽前規劃好的補充時間距離表,並把它紀錄在大會發的配速紙手環上,但實際上還
是以當下的「運動時間」為首要考量做些微調整。*賽前要多補充的碳水化合物(澱粉類
)使身體儲備足夠的能量(熱量)在賽中能有夠好的發揮。
鳴槍起跑—市區前20K
比賽當天前20K主要是從市政府開始繞著市中心的知名古蹟建築跑。人生初馬第一次體驗
萬人齊跑,感受地板跟著震動般的興奮,各式各樣的特色服飾穿著,甚至有赤腳的、高齡
的、視障的、輪椅的等等各種新鮮感充斥著感官,儘管如此,還是謹記著比賽前半不能因
亢奮暴衝過分消耗透支原本的能量配置,將自己的速度如預期規畫的壓在6:30左右。也是
因為此興奮感讓我在前20K完全感受不到疲憊的游刃有餘,還能四處拍照追蹤半馬朋友的
進度。
中途有分不同的補給站。也在此希望未來跑馬的大家多使用環保折杯,若不是秒秒必爭的
職業跑者,每人一手環保折杯可以大幅度的減少一次性垃圾的製造使用。
比賽開始—河堤20K~35K
許多人說跑完半馬才是全馬比賽的真正開始,進大直河堤後(差不多半馬的距離)身體開
始感受到累積的疲勞,也正開始拋下輕鬆的心情認真去跑。
25K左右我的運動錶就無故失靈了,之後的距離完全不知道配速、比賽時間、當下時間甚
至心率;大概到30K左右正式進入自己未知的領域,突破個人單次最高練跑量5K了,而也
正是此時正被烈日一點一滴地消耗…;到了32-35K幾乎耗盡了我所有體力了,在此時充分
的理解大家說的「全馬不是兩個半馬」、「30K後比賽才開始」。
馬拉松前半我還可以依自己的狀況、人潮的多寡等選擇停留休息的補給站,後半我每一站
都需要停下來補水,這時我唯一的目標就是放在下個2.5K補給處。雖然沒有錶了,但倚著
自己後面還很多人應該不至於被關門的心情,不在意時間朝終點前進(回頭看我當時的配
速直掉到8分、9分速)。
意志拖著身體邁向終點—35K~42K
只告訴自己快到了,但此時的「快到了」卻對我來說異常的遙遠。精疲力盡步伐極小,依
身體的本能跑步慣性帶動向前。
過35K後我真的覺得好難好難,跑馬拉松的人都有病!每次補完水稍做拉筋後,我都要耗
費非常大的力氣「回到跑步的動作」(我猜此時跑步的速度大概就是一般人快走的速度吧
),回到跑步的動作後再以一個慣性定理持續讓身體擺動往前。其實到了最後幾公里,什
麼加油堅持到底阿、要不要棄賽好好休息阿、什麼的根本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思考,心思就
跟身體的慣性一樣,腦袋空空的往前拖著步伐,一步一步緩慢地朝終點前進,自己都不確
定到底是不是「意志力」。
在關門前,最後以平均配速7:30總耗時5H16的時間抵達終點,原先以為我可以在五小時內
、甚至四個半小時內,以平均6:40~7:00左右的配速完賽,但我的練習量跟經驗還是太少
了。雖然成績不如練習狀況(賽後分析最大的原因除了從沒跑過遠距離外,最有可能是練
習時都是在下班後的晚上練跑,沒有在烈日下訓練身體的抗熱適應能力,讓這次初馬的後
半跑到中暑體力急速流失),但我完賽了!無傷完賽42K!在零經驗,不到兩個月的練習
時間內完成了對自己來說不可能的任務!
沒有奇蹟 只有累積
也許對許多人來說,不過是一個馬拉松賽事;但是對我來說,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設
定的目標,尤其是克服了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是對於自我的一大肯定,在越過終點線時
我幾乎要哭出來了。
我做到了,也才知道跑界名言「沒有奇蹟,只有累積」這句話的真諦。所謂馬拉松比賽,
不是鳴槍那刻開始,而是從練習那天就開始了,比誰更有耐心的持續練習,穩定的維持跑
量。
沒有什麼不可能,連我先天血氧不足的體質都能順利完賽了,只決在自己對於目標的設限
!未來,我還是會繼續跑步。期待在下一場馬拉松賽事,也能跟初入馬拉松世界的你們(
朋友們)一起攜手跑進終點!
「在終點遇見更好的自己。」—許立杰Ja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38.1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601967197.A.DB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