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快樂,最好學會像老人一樣思考。
如果不用再牽掛未來,唯獨一個例外,也就是死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但老人免除了這個煩惱,他們更活在當下,更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接受壞的一面。
或許我們並不覺得老年有趣,
那是個陌生的國度,說著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不懂的語言,
但解讀這些語言,卻能讓你掌握快樂的鑰匙,無論你現在幾歲。
取自《老年的意義》
***************************
我很喜歡跟老人家相處,我很認真面對「生、老、病、死」的課題。光是對老人家關注,就能夠同時面對疾病與死亡,很能讓我深思。
看到老人家的樣子,會反過來想,我要怎麼老去。我同時也知道,停止成長的老人家,跟那種願意與時俱進的老人家,在情商與智慧表現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因此,當某些老人家在感嘆子女不孝,不斷使用跟情緒勒索相關的字眼,來控訴某些時代的自然趨勢,我能在心裡站穩腳步,同理他們的恐懼與焦慮。但同時也知道,不是每個老人家都這樣,老人家也可以透過學習讓自己更好,是某些人自己放棄了學習,活在舒適圈,卻又責怪他人不停下腳步。
也因此,我打從心裡認為,老人家也可以進步,要給他們機會。傳統某些價值觀,從孝道出發,其實寵壞了老人家,學不會好好跟人相處,不懂得尊重與界限,回過頭其實老人家也不盡然能多好過。
「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有些老人家是真有智慧,這篇摘文點出了這個我很熟悉的議題。老人家更可能活在當下,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讓老後生活的樣貌大大不同。
之前跟品瑜聊,知道德國老人家即便沒有子女環伺在旁,但不代表不思念子女。只是,獨立的生活習慣,讓德國老人家願意早早為自己安排生活,這也跟整體社會福利的環境有關。
「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研究老人家,通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智慧」這個議題,我因此對智慧有四個階段的看法。很多人一生,只停在第一階段,也就是只能用「對錯」去思考事情,而且通常認為自己對,都是他人錯,很顯然,這種人互動上不太有彈性,也相對容易有情緒困擾。
這系列摘文只會有兩篇,讓我覺得相當惋惜。不過,也足以讓各位朋友一窺我們意料之外的老年風景,可以幫助我們準備好,面對我們的老去,並且充實目前的生活。祝福您!
***************************
為什麼越老越有智慧?
【文/ 約翰.利蘭】
「年輕的時候,煩惱比較多。」
起初我會覺得長者是因為不想在媒體上發牢騷,所以才有所保留,他們的世代和我不同,不時興抱怨。然而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他們依然如此,我逐漸明白他們的選擇性記憶(美好時光的記憶栩栩如生,卻忘記不愉快的時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好處。即使他們無法控制發生在自己身體上的事,也能控制自己的過去,塑造過去而得到正面的結果。
「我回想我的一生,覺得我這輩子很快樂。」露絲把過去的快樂說得好像有得選擇。
他們還記得的苦難讓他們得以對付現在。他們不是撐過了大蕭條,或配偶緩慢又受折磨的死亡嗎?
我和露絲談話時,露絲時常說起她照顧垂死母親、丈夫和一個姊姊的歲月;她說她姊姊是「我們之中最聰明的那個」,死於阿茲海默症造成的緩慢退化。這些記憶似乎不令她痛苦,而是讓她記得更愉快的時光。露絲的長女茱蒂經營一個機構,專門服務低收入的老人,她說她時常在她服務的人身上看到這種韌性。茱蒂說:「活到八十五或九十歲的人,都有驚人的力量。像我母親,她失去丈夫,也失去雙親,她知道怎麼處理失落。雖然不會減輕痛苦,但人類很有韌性,而年長者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事,我們有很多可以跟他們學習的。年老未必愉快,但也未必可怕。金錢有幫助。有親人也有幫助。但我遇過一些人既沒錢也沒親人,老了卻過得不錯。」
嚴重的記憶喪失很可怕,我們會擔心也是情有可原,不過選擇性遺忘可能是某種正面的智慧。你四十五歲的時候,記得婚姻或事業上犯的所有錯誤有好處,可以讓你記取教訓;到了九十歲,遺忘最好(最聰明),因為記得那些事徒傷心。中年必須知道談生意時誰暗算了你;老年時忘了舊仇,沒什麼損失。選擇性記憶也有一種增強作用,讓富者更富──比起沉溺舊怨的祖母,說開心往事的祖母比較常有孫子女探視。
有一天,我在王萍的公寓裡問她,她這九十年有什麼遺憾。王萍的公寓雖然樸素,卻總是窗明几淨。她不再給自己買衣服,毛衣脖子邊的地方微微磨損了。她把照顧窗邊植物當成例行公事,她說:「這很重要。我喜歡花,對我的身體很好。」對於我問起的遺憾,她搖搖頭說:「遺憾沒道理。沒辦法回到從前。過去的就過去吧。」
王萍描述了她每天的例行公事。她喜歡睡到很晚,然後把居服員前一晚做好的早餐拿去加熱。居服員十點來洗碗。早上王萍會給花澆水,她以前早上會去上一堂運動課,但她現在寧可坐著不動。午餐後,她會小睡一下,下午三點會下樓打兩個小時的麻將,成員每次都一樣,除了她還有中國南部廣東省來的三個女人。她說,她贏牌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每天晚上,她會和女兒講電話、下到公寓的交誼廳去閱讀或聊天。她坐直了會背痛,所以晚上不看電視,有時睡前會躺著閱讀。幾年前,她女兒給了她一臺筆記型電腦,讓她和中國的親戚通電子郵件或用Skype 聯絡,不過她沒地方放筆電,而且搬著筆電在公寓裡走來走去太吃力。她也試過平板電腦,但手抖得太厲害,不能用觸控式螢幕。
因此王萍只能接觸到一小圈人和少量的活動,最近公寓的一個好友過世,所以這個圈子更小了。不過這個圈子經過精挑細選,每個人對她都有某種意義,她不會把精力浪費在她不喜歡的人身上,或做自己不愛做的事。她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用去有壞心學生的學校,她不擔心被炒魷魚或數學被當,她最擔心的是有沒有錢辦葬禮,而這問題已經解決了。為工作焦慮、婚姻緊張、財務煩惱、時間衝突、日常壓力──讓我夜不成眠,或讓我不開心的,就是這些事,但對王萍和其他長者來說,這些事其實不存在了。王萍說,她現在過得比較輕鬆,「年輕的時候,未來很遙遠,你不知道自己和這世界會變成怎樣,所以年輕的時候,擔心的事比老年人多。但我現在不擔心了。」
想像一下:不用再牽掛未來──也就是各種事很可能不會發生,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死亡。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
一九八○年代,瑞典社會學家拉斯.托斯坦(Lars Tornstam)驚訝地發現王萍這樣的人十分普遍。
他們雖然失去許多,老了卻心滿意足。托斯坦和我一樣,發現這樣的人隨處可見。他開始訪問他們,談起他們的人生時,他們描述了自己的價值觀如何隨著年歲漸長而改變。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於如何運用時間、和誰一起共度時光,變得更挑剔了。他們不再有興趣在雞尾酒會與人閒聊或和陌生人調情,不再尋找新朋友或增加社交網路上的新聯絡人。此外,他們變得沒那麼自我中心,比較意識到自己是大我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寂寞,反而告訴托斯坦,他們珍惜有獨處的時間可以沉思。其他社會科學家爭先想出新主意,讓老人有事可忙,托斯坦卻自創「超越老化」(gerotranscendence)這個詞,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老年──不是一段衰退的時期,而是一個高點,此時人們會超脫物質煩惱,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托斯坦推斷,老年之前的歲月都是在為這個階段做準備。
托斯坦以七十四到一百零四歲的人為對象,問他們五十歲之後的價值觀有什麼改變,將近四分之三的人同意這個陳述:「現在我對膚淺的社交比較沒興趣。」三分之二的人說:「現在我的內在世界比較多喜樂。」百分之八十一的人同意這樣的陳述:「現在物質的事物比較不重要。」他們變得比較無私,比較接受人生中有些他們永遠解不開的奧祕。這個結果很驚人──他們雖然沒有經歷一般所謂的成長(例如工作升遷或學習新技能),卻仍然以更深奧的方式在進步。托斯坦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
年長者似乎同時活在過去與現在,模糊了記憶和當下經驗之間的界線。他們會回溯從前的對話,向他們曾經虧待但已經過世的人道歉,依然為從前的喜悅心懷感激。
當然了,托斯坦的受試者是瑞典人和丹麥人,他們享有的社會安全網以慷慨聞名,但他「超越老化」的概念在美國流行了起來。佛羅里達大學的蒙妮卡.阿德特帶我認識了這個概念。阿德特研究的是智慧與老化,她認為老年人的一些趨勢(例如接納混合情緒、節制負面感覺)造成某種隨著年歲一同進化的智慧。智慧無關天賦或全知──不是指發現相對論或解決中東危機──而是隨著經驗而增長的一種能力。
莫札特有天賦,但你母親有智慧。至少我母親有。
為了評估是不是愈老愈有智慧,阿德特制訂了她所謂的三維智慧量表(three dimensional wisdom scale,3D-WS),用三個座標軸來表達智慧:認(cognitive,理解人生的能力)、反思(reflective,從不同觀點看待人生的能力)和情感(affective,情緒智慧)。一個人可能在某個維度比較強,但有智慧的人運用這三種維度的方式,會使各個維度彼此增益。阿德特用這個量表發現,一開始就有智慧的人,智慧確實會隨著年齡而增長,而且智慧愈高,幸福感愈強。研究護理之家或住院者得出的效應特別明顯,這些地方的幸福感比較低,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阿德特說,以縮短的時間觀來看,不論年輕人或老人都能除去無關緊要的干擾。
「自我中心的情況減輕了。原先耗費在膚淺事物的所有能量,現在用於精髓、真正寶貴的事物。一般來說,年長者接受他們沒有多少時間可活的事實,這他們沒意見,他們並不是怕死,他們怕的是死亡的過程,而有智慧的人比較能接受這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1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
內在進化牌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如果你想快樂,最好學會像老人一樣思考。
如果不用再牽掛未來,唯獨一個例外,也就是死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但老人免除了這個煩惱,他們更活在當下,更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接受壞的一面。
或許我們並不覺得老年有趣,
那是個陌生的國度,說著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不懂的語言,
但解讀這些語言,卻能讓你掌握快樂的鑰匙,無論你現在幾歲。
取自《老年的意義》
***************************
我很喜歡跟老人家相處,我很認真面對「生、老、病、死」的課題。光是對老人家關注,就能夠同時面對疾病與死亡,很能讓我深思。
看到老人家的樣子,會反過來想,我要怎麼老去。我同時也知道,停止成長的老人家,跟那種願意與時俱進的老人家,在情商與智慧表現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因此,當某些老人家在感嘆子女不孝,不斷使用跟情緒勒索相關的字眼,來控訴某些時代的自然趨勢,我能在心裡站穩腳步,同理他們的恐懼與焦慮。但同時也知道,不是每個老人家都這樣,老人家也可以透過學習讓自己更好,是某些人自己放棄了學習,活在舒適圈,卻又責怪他人不停下腳步。
也因此,我打從心裡認為,老人家也可以進步,要給他們機會。傳統某些價值觀,從孝道出發,其實寵壞了老人家,學不會好好跟人相處,不懂得尊重與界限,回過頭其實老人家也不盡然能多好過。
「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有些老人家是真有智慧,這篇摘文點出了這個我很熟悉的議題。老人家更可能活在當下,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讓老後生活的樣貌大大不同。
之前跟品瑜聊,知道德國老人家即便沒有子女環伺在旁,但不代表不思念子女。只是,獨立的生活習慣,讓德國老人家願意早早為自己安排生活,這也跟整體社會福利的環境有關。
「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研究老人家,通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智慧」這個議題,我因此對智慧有四個階段的看法。很多人一生,只停在第一階段,也就是只能用「對錯」去思考事情,而且通常認為自己對,都是他人錯,很顯然,這種人互動上不太有彈性,也相對容易有情緒困擾。
這系列摘文只會有兩篇,讓我覺得相當惋惜。不過,也足以讓各位朋友一窺我們意料之外的老年風景,可以幫助我們準備好,面對我們的老去,並且充實目前的生活。祝福您!
***************************
為什麼越老越有智慧?
【文/ 約翰.利蘭】
「年輕的時候,煩惱比較多。」
起初我會覺得長者是因為不想在媒體上發牢騷,所以才有所保留,他們的世代和我不同,不時興抱怨。然而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他們依然如此,我逐漸明白他們的選擇性記憶(美好時光的記憶栩栩如生,卻忘記不愉快的時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好處。即使他們無法控制發生在自己身體上的事,也能控制自己的過去,塑造過去而得到正面的結果。
「我回想我的一生,覺得我這輩子很快樂。」露絲把過去的快樂說得好像有得選擇。
他們還記得的苦難讓他們得以對付現在。他們不是撐過了大蕭條,或配偶緩慢又受折磨的死亡嗎?
我和露絲談話時,露絲時常說起她照顧垂死母親、丈夫和一個姊姊的歲月;她說她姊姊是「我們之中最聰明的那個」,死於阿茲海默症造成的緩慢退化。這些記憶似乎不令她痛苦,而是讓她記得更愉快的時光。露絲的長女茱蒂經營一個機構,專門服務低收入的老人,她說她時常在她服務的人身上看到這種韌性。茱蒂說:「活到八十五或九十歲的人,都有驚人的力量。像我母親,她失去丈夫,也失去雙親,她知道怎麼處理失落。雖然不會減輕痛苦,但人類很有韌性,而年長者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事,我們有很多可以跟他們學習的。年老未必愉快,但也未必可怕。金錢有幫助。有親人也有幫助。但我遇過一些人既沒錢也沒親人,老了卻過得不錯。」
嚴重的記憶喪失很可怕,我們會擔心也是情有可原,不過選擇性遺忘可能是某種正面的智慧。你四十五歲的時候,記得婚姻或事業上犯的所有錯誤有好處,可以讓你記取教訓;到了九十歲,遺忘最好(最聰明),因為記得那些事徒傷心。中年必須知道談生意時誰暗算了你;老年時忘了舊仇,沒什麼損失。選擇性記憶也有一種增強作用,讓富者更富──比起沉溺舊怨的祖母,說開心往事的祖母比較常有孫子女探視。
有一天,我在王萍的公寓裡問她,她這九十年有什麼遺憾。王萍的公寓雖然樸素,卻總是窗明几淨。她不再給自己買衣服,毛衣脖子邊的地方微微磨損了。她把照顧窗邊植物當成例行公事,她說:「這很重要。我喜歡花,對我的身體很好。」對於我問起的遺憾,她搖搖頭說:「遺憾沒道理。沒辦法回到從前。過去的就過去吧。」
王萍描述了她每天的例行公事。她喜歡睡到很晚,然後把居服員前一晚做好的早餐拿去加熱。居服員十點來洗碗。早上王萍會給花澆水,她以前早上會去上一堂運動課,但她現在寧可坐著不動。午餐後,她會小睡一下,下午三點會下樓打兩個小時的麻將,成員每次都一樣,除了她還有中國南部廣東省來的三個女人。她說,她贏牌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每天晚上,她會和女兒講電話、下到公寓的交誼廳去閱讀或聊天。她坐直了會背痛,所以晚上不看電視,有時睡前會躺著閱讀。幾年前,她女兒給了她一臺筆記型電腦,讓她和中國的親戚通電子郵件或用Skype 聯絡,不過她沒地方放筆電,而且搬著筆電在公寓裡走來走去太吃力。她也試過平板電腦,但手抖得太厲害,不能用觸控式螢幕。
因此王萍只能接觸到一小圈人和少量的活動,最近公寓的一個好友過世,所以這個圈子更小了。不過這個圈子經過精挑細選,每個人對她都有某種意義,她不會把精力浪費在她不喜歡的人身上,或做自己不愛做的事。她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用去有壞心學生的學校,她不擔心被炒魷魚或數學被當,她最擔心的是有沒有錢辦葬禮,而這問題已經解決了。為工作焦慮、婚姻緊張、財務煩惱、時間衝突、日常壓力──讓我夜不成眠,或讓我不開心的,就是這些事,但對王萍和其他長者來說,這些事其實不存在了。王萍說,她現在過得比較輕鬆,「年輕的時候,未來很遙遠,你不知道自己和這世界會變成怎樣,所以年輕的時候,擔心的事比老年人多。但我現在不擔心了。」
想像一下:不用再牽掛未來──也就是各種事很可能不會發生,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死亡。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
一九八○年代,瑞典社會學家拉斯.托斯坦(Lars Tornstam)驚訝地發現王萍這樣的人十分普遍。
他們雖然失去許多,老了卻心滿意足。托斯坦和我一樣,發現這樣的人隨處可見。他開始訪問他們,談起他們的人生時,他們描述了自己的價值觀如何隨著年歲漸長而改變。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於如何運用時間、和誰一起共度時光,變得更挑剔了。他們不再有興趣在雞尾酒會與人閒聊或和陌生人調情,不再尋找新朋友或增加社交網路上的新聯絡人。此外,他們變得沒那麼自我中心,比較意識到自己是大我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寂寞,反而告訴托斯坦,他們珍惜有獨處的時間可以沉思。其他社會科學家爭先想出新主意,讓老人有事可忙,托斯坦卻自創「超越老化」(gerotranscendence)這個詞,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老年──不是一段衰退的時期,而是一個高點,此時人們會超脫物質煩惱,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托斯坦推斷,老年之前的歲月都是在為這個階段做準備。
托斯坦以七十四到一百零四歲的人為對象,問他們五十歲之後的價值觀有什麼改變,將近四分之三的人同意這個陳述:「現在我對膚淺的社交比較沒興趣。」三分之二的人說:「現在我的內在世界比較多喜樂。」百分之八十一的人同意這樣的陳述:「現在物質的事物比較不重要。」他們變得比較無私,比較接受人生中有些他們永遠解不開的奧祕。這個結果很驚人──他們雖然沒有經歷一般所謂的成長(例如工作升遷或學習新技能),卻仍然以更深奧的方式在進步。托斯坦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
年長者似乎同時活在過去與現在,模糊了記憶和當下經驗之間的界線。他們會回溯從前的對話,向他們曾經虧待但已經過世的人道歉,依然為從前的喜悅心懷感激。
當然了,托斯坦的受試者是瑞典人和丹麥人,他們享有的社會安全網以慷慨聞名,但他「超越老化」的概念在美國流行了起來。佛羅里達大學的蒙妮卡.阿德特帶我認識了這個概念。阿德特研究的是智慧與老化,她認為老年人的一些趨勢(例如接納混合情緒、節制負面感覺)造成某種隨著年歲一同進化的智慧。智慧無關天賦或全知──不是指發現相對論或解決中東危機──而是隨著經驗而增長的一種能力。
莫札特有天賦,但你母親有智慧。至少我母親有。
為了評估是不是愈老愈有智慧,阿德特制訂了她所謂的三維智慧量表(three dimensional wisdom scale,3D-WS),用三個座標軸來表達智慧:認(cognitive,理解人生的能力)、反思(reflective,從不同觀點看待人生的能力)和情感(affective,情緒智慧)。一個人可能在某個維度比較強,但有智慧的人運用這三種維度的方式,會使各個維度彼此增益。阿德特用這個量表發現,一開始就有智慧的人,智慧確實會隨著年齡而增長,而且智慧愈高,幸福感愈強。研究護理之家或住院者得出的效應特別明顯,這些地方的幸福感比較低,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阿德特說,以縮短的時間觀來看,不論年輕人或老人都能除去無關緊要的干擾。
「自我中心的情況減輕了。原先耗費在膚淺事物的所有能量,現在用於精髓、真正寶貴的事物。一般來說,年長者接受他們沒有多少時間可活的事實,這他們沒意見,他們並不是怕死,他們怕的是死亡的過程,而有智慧的人比較能接受這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1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內在進化牌卡 在 鄧惠文 Facebook 八卦
※花錢買夢想(比如買自己穿不下的衣服)脫離自我,內心對自己有攻擊性?
兩種方式可以理解這種作為:
1)第一種其實是一直在買夢想,所以這種人通常跟現在的自己沒有很密合。就是妳很容易想像如果有了那個東西,或那個東西在使用的人應該是一個跟我不一樣(比如小甜甜買小call的衣服),可是那個東西狀態比我好,所以妳每次買那個東西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脫離,而且跑的很遠。
會這樣做的人通常要小心一個事情,就是妳內在對自己有一個攻擊性。妳雖然是最正的女丑或最棒的人,那是妳自己在嘴巴上說,可是妳內心對自己有一個攻擊性,所以妳有時候會脫離妳現在需要的東西去買一些應該是設計給別的樣子、別的型的人用的東西。
可是有些人他跟自己非常密合的話,他甚至對於很吸引人的東西,他會覺得說這個不是for me。也就是像佩岑的書裡說,「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這句話就是一個關鍵。
2)衣服的尺碼很小,腰那麼細、胸部還那麼空,雖然自己穿不下也要買,因為這樣其他穿得下的人就少了一件可以買。妳寧可堆在家裡,堆到有一天要清衣櫃時送到慈善機構去,妳就是不喜歡心目中的一個身材好的女人去穿到那麼棒的東西。
所以有人很喜歡去買一些size比自己小的,然後大家都說買回來等著自己變瘦可以穿,可是她同時也買零食,她哪有要變瘦?
其實那是一個自己跟自己的密合度的問題,就是說會從被外在的東西本身的美好所吸引,可是慢慢要進化成「我才是花錢世界的主宰」,所以一切要以適不適合我為主。
其實這跟所有人際關係是一樣的,妳覺得那個人很棒,可是那個人喜歡的類型跟我這樣的類型是很不一樣,可是我為了要吸引他的注意力,我就一定強迫自己先得到他,然後再來想辦法。
如果妳在購物上是這樣,妳在人際關係上一定也有這樣的東西。
※面對推銷員難招架,小甜甜顯示內心焦慮?
大部份的人在購買不想要的東西都是這樣(有焦慮)。
推銷員有兩種方式:
1)靠櫃的時候,櫃姐開始介紹,小甜甜就馬上靠過去,可是韋汝可能沒有立刻靠過去,因為小甜甜基本上會覺得說不靠過去會不會讓人家覺得大牌,然後妳就靠過去。妳基本上人際的焦慮馬上就出來,所以妳開始要講很多話,因為如果不講話,櫃姐就會靜靜的打量妳,妳可能會開始想說她在想什麼,所以妳因為焦慮講很多話,一旦講很多話,妳就曝露了妳的個性跟妳平常用商品的習慣,那麼櫃姐她就有話跟妳講很多很多,最後妳下不了臺,因為人家已經跟妳講了這麼多,妳在拂袖而去的話好像不是人,這時候妳就只好花錢刷卡。
如果有一個客人靜靜的在那邊,最後不買也沒有交談的時候,店員最後會對那種跟她熱心聊很多的客人感到比較不爽。她對於那種從頭到尾根本不摸不看的客人,她不知道妳是沒錢不買或其他因素不買,她會覺得說應該不是針對我不買;可是妳跟我熱心聊了十分鐘,我每樣都拿起來給妳摸一摸,最後還不買。
其實妳一開始要跟店員熱絡,妳到最後就會變成不買就會不好意思、下不了臺。
2)另外一種推銷員她柪妳柪不成的時候,例如遇到外表身材保養的非常好的冷靜購物型,推銷員推不動的時候就會說:『美眉拜託啦!關照一下大姊的生意,做個業績啦!』就是用悲情攻擊。
※購物填滿心理空虛,顯示自我不平衡:
妳花錢買的東西,其實真正想買的是感覺,從來不是東西。妳在丟掉用不到的東西時,妳不會有一種感傷嗎?覺得這麼好的東西或限量搶來的東西現在要丟掉,妳不會覺得好像自己也有一種不被看好的感覺嗎?妳其實在重復那種感覺。
所以妳要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妳要跟自己對話,然後問自己說:『我現在需要什麼?』只要是我不需要的東西就是沒有價值的東西。
內在進化牌卡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要跟你談「合作」這件事,你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性,它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它是與生俱來,我們人類的天性;還是要透過很多、很多後天的學習,跟社會化的過程,我們才會知道,怎麼樣跟別人合作良好、互動平順?
事實上呢,在心理學跟演化裡面,關於「合作性」這件事喔,也有很多很多的討論。在多數的演化研究裡告訴我們,我們跟他人的「合作性」,事實上是一個「先天」的取向。
因為呢,在人類裡面喔,沒有這樣的先天的傾向,那基本上我們的基因、我們的族群,是很難以延續的。
人類不像是很多動物,有非常強壯的肌肉,有非常鋒利的牙齒跟爪子;所以呢,我們自然而然是必須要透過「團體合作」的狀態底下,我們的種族才能夠延續下去。
可是我知道你可能聽到這裡,你覺得說服力是不夠的。所以呢,我就來跟你分享一下,在德國萊比錫市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
裡面有兩位學者,叫做海利葉.歐佛跟馬林坦.卡本特,他們做的一個研究。他們集合了60個,大概是一歲半左右的幼兒。
他們給這些幼兒,看8張一組的日常生活的彩色照片。比如說,鮮紅色的塑膠玩具茶壺、一隻鞋子、一本書…等等的。
每一張圖片的右上角,都有一個比較小的物品,而這比較小的物品,它不會佔據整張照片的重點,它只是在角落小小的呈現。
這個實驗的設計,就是要用圖片的這一小角落,來看看有沒有辦法,去誘發這些一歲半左右的小朋友,那種在潛意識、無意識的合作性。
所以呢,有一組小朋友,他們看的圖片右上角都有兩個玩偶。而這兩個玩偶,面對面靠的很近,這表示著這兩個玩偶之間有友情。
而另外幾組的兒童,看到的圖片右上角會有各種不同的圖案。而這些圖案裡面,也有些是兩個玩偶;然而他們看到的兩個玩偶,卻是各自偏向別的地方,他們的視線沒有交集,身體也沒有靠近。
這些學者他們就預測,當小朋友看到兩個友善的玩偶,靠近面對面的,他們就會比看到其他圖片的孩子,更容易的跟人合作。
因為這些玩偶小圖,是誘發了我們跟他人合作,那種所謂的內建的,屬於我們「先天特性」的這些動機。
所以呢,在研究者給這些兒童,看了8張彩色的圖片之後,有一個女性的實驗人員,就進來陪一個孩子玩耍。這個人呢,帶了一些木棍,而還假裝失手掉了幾根。
然後呢,她等10秒鐘,看看孩子會不會自動自發的,幫她把木棍撿起來,而不需要她開口請求幫忙。
這個結果顯而易見喔,那些被「友善玩偶」觸發的孩子,有60%會自動的站起來,幫忙施測人員把棍子撿起來;而其它沒有被這樣子暗示的孩子,只有20%的機率,會做同樣的事情。
這個實驗反映了幾個要點喔,第一個就是,就算是一歲半的小朋友,也會自動自發的幫忙,不需要他人的求助或者是命令。
這蠻符合從達爾文一路以來的主張,我們確實天生就是懂得「合作」的一種物種。但是比較有趣的是第二個發現。
第二個發現,就是這些孩子並不是誰都會幫忙,這些孩子只有在他們心裡,產生了對眼前的這個人,有「信任感」的時候,才會做這樣的協助。
而第三個研究,發現就是這些關於友情的暗示,跟合作的目標,其實都是在無意識之中運作的。
因為呢,這些暗示只出現在圖片的一個小角落,並不是在圖片最大、最重要的位置上。而這樣子就足以觸發出,這些一歲半的小朋友,他們跟他人合作的具體行為。
所以呢,這三個研究的重點,當你瞭解到這邊;我猜有一些人心裡可能就想,糟了!「合作性」是先天的特質,但是為什麼我跟別人合作,怎麼樣合作,怎麼樣不順呢?
可能當我們眼睛,去看別人的問題的時候都是蠻快的。但是呢,這三個研究的重點,其中第二項告訴我們,我們並不是跟每個人都會合作,前提是這一個人讓我們產生「信任感」。
所以呢,你不妨再深思一下,所謂「合作」與否的關鍵,到底是什麼?是你先天不足,而後天失調嗎?還是你有沒有去創造出彼此的「信任感」?
如果你聽到這邊,你還一直停留在「對呀!就是那傢伙讓我不信任」,那可能有一點可惜。
因為我蠻期待你反過來想,那在我身上,有沒有可能創造出一些,讓別人無法信任的訊號呢?
特別是那些我們不自覺的行為表現,或者是我們習以為常、不覺得有怎樣,但是一張口,就讓人有負面感受的那些語言表達。
那更不要說,跟我們長期相處之後,發現了我們一些處事的態度、做事的方法跟習慣,是不是會造成別人認為我們無法信任?
要看清楚自己,本來就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然而這個功課,我也承認它不容易。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分享,當做是一個開頭。
我們不妨在跟他人合作、互動的時候,有遇到任何的問題、困難,或者是挫折;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我們的眼光,先投向自己身上,看看自己身上,到底有沒有一些讓別人無法合作的訊號?
那當然了,如果你在觀察自己的過程當中,你赫然發現,有太多自己不自覺的部分;甚至於看不出個所以然,那麼我很鼓勵你,學習永遠是一個最好的投資。
熟悉我們課程的朋友都知道,我們所開的課程,都可以幫助你朝向這個目標前進;特別是「CIA通達力」這一門課。
它會幫助你真正的認識自己,包含自己外顯行為的習慣,還有我們內在思維的慣性傾向。透過這樣的認識,找到適合你自己的調整模式,或許「合作」就沒有那麼困難。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我都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或許我們可以開始把關注的焦點,從別人的問題,轉向自己。並不是你我有什麼問題,而是我們還真得花點心思,瞭解自己到底是怎麼呈現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做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像今天所談到的「CIA通達力」課程,我們最近的一期,是在8月21號開課。
這一門課呢,是用「小班互動」跟「個別教練」交織前進,所以一班只有12個名額。在你聽到這一段內容的同時,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估計很快就會額滿。
所以如果你想要透過這樣的途徑,好好的認識自己,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21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內在進化牌卡 在 開箱內在進化牌卡+抽獎倒數- 個人看板板 - Dcard 的八卦
哈囉,我是葛蕾絲,今天來開箱女人迷的內在進化牌卡,買了一陣子了,覺得可以開箱(⁎⁍̴̛ᴗ⁍̴̛⁎),女力覺醒卡之前已經數次出現在大眾占卜的選項當中了 ... ... <看更多>
內在進化牌卡 在 臉紅紅床遊卡牌dcard 的八卦
評價高的Durex 杜蕾斯-friDay購物Re: [討論] 杜蕾斯的床遊卡牌要怎麼玩70 應該結果是一副 ... 全店, 內在進化牌卡/臉紅紅深度床遊牌卡/關係同步卡牌/女力覺醒牌卡等, ... ... <看更多>
內在進化牌卡 在 [分享] 好用的牌卡推薦- 看板NewAge 的八卦
趁今天多出來的一天颱風假,反正工作也因此停擺了暫時沒事做,
趕緊來寫一寫牌卡的推薦文,跟大家分享我愛用的牌卡。
(圖等我用電腦寫完發布之後再用手機補)
一、占卜現況類
1、經典偉特塔羅
這個應該不用解釋了吧,人手一副入門牌。
我有一副大的跟一副口袋版,外出很方便攜帶。
2、新視界偉特塔羅
這副是把偉特塔羅每一張卡的「背面」也畫出來,
有時候從背面的角度可以看到事件不同面向,
所以我偶爾會拿來跟偉特搭在一起抽。
對了,這副卡的紙質很薄,我是自己一張一張護貝的,還要裁剪一樣大小、把四個角剪掉
不然會刺到手,花了好幾天工夫。
3、78道門塔羅
這副一樣是塔羅的內容,但圖片改成78種出入口(不一定是門)。
我在占卜的時候會把這副當做「解法」,也就是建議牌,
類似迷宮出口的概念。
4、聖甲蟲易經卡
這是今天才入手的牌卡,我本來就會周易錢卜,
改成抽牌卡的方式方便多了,
說明書還有英文跟簡體中文兩種。
只是用抽卡的話就沒辦法看到變卦,
是一個小小缺點。
5、八色禪卡
這套卡只有八張八種顏色所以叫做八色禪卡,
某位台灣老師自己發明的,
以前是要去上這位老師的課才有免費贈送
(只需上一堂,印象中滿便宜的,好像是因為當時正在推廣的關係)
現在還能不能買到就不知道。
這套卡的用途是在占卜當下事件或人物的能量分布,
講實際層面的事情還滿快速方便的,
甚至連房屋風水都可以靠這八張來看。
6、茶葉占卜卡
這套也是今天入手的卡,講的事情都很實際,
不會像某些神諭卡一樣著重在心靈層面,
導致有點空虛的感覺。
但有三個缺點:
第一,圓形牌卡材質又很滑溜,很不好拿,常常洗一下就噴一堆出來。
第二,總共有200張,是不可能一次拿起來抽的,
卡匣裡把這200張分成兩疊,我就只好兩疊一起各抽一張。
第三,說明書是全英文,英文文盲如我閱讀上有困難,
牌卡上的字當然也是全英文,還好幾個單字看不懂的查一下就好。
所以占卜時我只能就牌卡的句子來做分析,不會去翻說明書的解說。
二、情緒諮商類
1、療心卡
這套是諮商師周詠詩設計的諮商牌卡,
總共42張分成「陰影組」和「滋養組」,
也就是問題核心和解決鑰匙兩部分。
通常我會混抽,不會區分兩組分開抽。
2、吃什麼卡
這套也是今天剛入手熱騰騰的卡,
對吃貨非常療癒(我不是吃貨,但我的粉絲有不少是XD)
每一張卡後面還會有一段文字形容,
跟彩虹卡一樣滿能打到內心的。
對食物沒有執著而造成選擇障礙的我來說,
每天抽一樣決定吃什麼也是挺方便的。
另外這套卡也有各種諮商式的單一或多人互動玩法,
可以參考說明書。
3、光之藏
我用的是現在能找到的那個版本的前一版(印象中好像是第二版),
這套牌卡講實際面和身心層面都算滿詳細的。
經常拿來與塔羅混搭,看情緒、身心狀態。
三、心靈與神諭牌卡
1、朵琳的天使療癒卡
這套也滿常見的,應該不用太多解釋,
尋求高靈給建議的時候用的。
2、Liquid Crystal Oracle
這套我不知道中文翻譯成什麼?
我都叫它「水晶寶石卡」。
這是我最推薦入手的一套牌卡,
每一張都是一種礦石,每種礦石都有其功能,
解說也是非常偏向靈魂層次的。
這些礦石卡排列順序是依照亞特蘭提斯對於礦石們由海底輪開始往上排序,
分成第一個城市到第十一個城市這樣。
越往上,靈性層次就越高。
特別是由於每張圖案文字組成就代表該礦石,
把它用護貝紙包住之後把水杯放在上面,
可以做成該礦石的能量水。
要調整脈輪時,也可以把該礦石的牌卡放在相應的脈輪上,
買一套卡等於你買了一整組各種礦石,
超好用的。
喔對了,說明書也是全英文,目前還沒有中文版,
大家閱讀上可能會吃力一點。
以上就是我擁有且推薦的常用/好用牌卡,
提供給各位板友參考。
如果大家手上有什麼特別有趣的牌卡,
也歡迎大家在推文中與我分享,
謝謝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94.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ewAge/M.1569832226.A.7B0.html
※ 編輯: obawen (36.226.94.130 臺灣), 09/30/2019 16:53:57
我自己是敏感體質,我很有感啦...
個案就不知道 ^^||| 因為我沒問過 ^^|||
推薦的原因是每一張卡寫的說明都很有感、很靈性
而且有明確的作法建議
(類似擺在某個脈輪,有什麼功能之類)
總之我個人非常喜歡。
效用的話.......我不敢打包票,
大概是見仁見智,相信就有用。
※ 編輯: obawen (36.226.94.130 臺灣), 09/30/2019 16:57:57
而且牌卡質感也很好,紙質很厚很好摸
真心推薦XD
圖案很直覺
※ 編輯: obawen (42.72.134.34 臺灣), 10/01/2019 09:14:10
買吧買吧
那個肯定絕版了
買現在看到的版本也可以喔!
這套也是可以對應脈輪,
拿著進行冥想的
只是我很懶,討厭冥想XD
※ 編輯: obawen (42.73.180.43 臺灣), 10/02/2019 12:58: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