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
這是我在敦南誠品買的最後一本書,也是本感傷的書。對這本書好奇,因為我本身特別喜歡看心理學的書,一方面在看遍了所有憂鬱症的書之後,想要了解還有什麼對憂鬱症的特別觀點,讓它成為暢銷書。
.
#書名
首先,他的名字很特別《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有些詼諧、帶點趣味,比起大多心理學正經八百的書名,讓人親近許多,也多了一份共鳴,對!就是這樣,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點個鼎泰豐的蝦仁炒飯,頓時就開心不少。
.
#名人加持
37萬本是銷售量非常驚人的,看到有「BTS防彈少年團」的推薦,立刻就連想它是不是有名人加持的緣故,讓這本書大賣呢?僅是這麼膚淺的理由嗎?名人那麼多,也不是每個名人的書就會賣,其中的KnowHow讓我決定把這本書帶回家。
.
#非專家的理論與研究
大多數心理學的書,都是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諮商師所寫,充滿了個案跟研究資料,
「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才好。沒錯,告訴你、教導你、改變你,這種你應該要怎樣改變的書,說真的,只會讓病人更充滿挫折。電視劇《想見你》當中,陳韻如說:「我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甚麼你們每個人都還要叫我再努力一點、要我再更好,跟我說你要開心、你要快樂,為甚麼?就因為我不是你們期望中的樣子???」
.
而《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她是由一位「輕鬱症」女孩訴說自己的憂鬱症的感受,而這樣的不安、煩惱被如實的寫下來,閱讀者會好像看到自己被寫下來一樣,一種原來你也是這樣,其實我也是的認同感。
.
憂鬱症最需要的就是 #同理 與 #傾聽,過度加油打氣都是莫名負擔。這本書看到最後,我覺得後勁很強,那些在中心說不出的思緒,被有條理的整理擺放,多了可以喘口氣的心靈空間。(最後有點想哭,不知道為什麼)
.
以下是我做的5000字書摘,因為是這本書是對話形式,大多又是作者描述自己的症狀,跳來跳去,結構鬆散,所以書摘非常難寫(但我還是整理好了),趕快來讀吧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1. 展現內心的陰暗面,也是使自己自由的方式之一。衷心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這樣的我也是我。
2. 「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這就是人生」,以及「展現陰暗面就如同展現開朗面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3. 醫生:妳需要的是突破,如果想要從憂鬱和挫折的倉鼠輪中逃脫,建議妳不妨挑戰看看自己從未想過的事情。
4. 醫生:因為妳的心中有一個理想的自己,所以才會對外表如此執著,妳把那個標準設定得太高,太狹隘了,例一如:「超過五十公斤就是失敗的人生!」像這樣。最重要的是要多方嘗試,發覺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觀察自己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才是最舒滴的。一旦了解自己的喜好,也找到降低內心焦慮的方法之後,就會提升對自我的滿意度,就算有人指責妳,批評妳,也會變得可以欣然接受或者坦然拒絕。
5. 日常滿意度下滑的話,就會退回到最原始的欲望,也就是從最容易獲得滿足感的吃喝拉撒睡下手。但是靠吃獲得的滿足感不會維持太久,運動或計畫反而比較有助於提升自我滿意度,建議透過長期目標去克服。
6. 醫生:其實現在這樣也很好,小酌幾杯自然會失言,吃藥自然會有副作用,要是發現有副作用,都怪我們醫院就好。我:(聽到「現在這樣也很好」,不知為何突然好想哭,真是受不了自己。)
7. 妳現在與藝術家見面時,只會看自己欠缺的那一面,和其他人見面時也一是,總是把焦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不是嗎?如果試著改變這樣的觀一點,與藝術家見面時,不妨試想「這些藝術家應該心思很細膩,敏感,生活上可能會遇到諸多不便吧」,透過這樣改變觀點的方式去面對同樣情形自然會產生不同結果。我覺得現在的妳一直在亂套標準折磨無辜的自己。
8. 醫生:「平凡」也許是保護自己的一種說詞。
9. 我認為妳須要停止這種二分法思維,例如:自己特別或不特別,凡事並非只有好與壞的分別。
10. 我總覺得自己和那些人格格不入,因為我實在太一般,太普通,甚至就連一和一般人(與藝術無關的人)見面,也會有一種獨自站在孤島上的感覺,有點像是不屬於任何地方的浮游物。
11. 明明可以想成是其他原因,妳卻總是往最極端的方向去想,甚至用同樣「的標準套用在對方身上,等於是被自己的念頭困住。不論和誰做朋友,都沒有絕對的一條線,偶爾也可能會心有不滿。我希望妳可以分清楚對方的部分與全部,不能因為喜歡對方的某部分就全盤接納,討厭對方的某部分就全盤否定。盡量多去嘗試看看往不一樣的方向思考。
12. 醫生:看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非黑即白。妳又把自己逼入了死角,然後逼自己只能選擇黑或白,要做朋友或不做朋友,非常要好或分道揚鑣,選擇爆炸或選擇隱忍。妳總是只給自己Yes或No這兩個選項,沒有任何中間值。
13. 醫生:現在的妳,彷彿把灰色定調成只有一種顏色,但其實灰色還可以細分成很多種灰色,光譜也可能是立體的,妳卻將她視為是一條線而已。我每次都會告訴自己「人是立體的」,你卻總是把人看成平面,我「所以才會光看某個人的特質就認定「他一定是這種人」,然後斷定,評價對方,最後再離開對方。
14. 醫生:這是增強認可慾的行為,當妳愈想要受人影響時,就會愈努力讓自己發揮影響力,當對方無動於衷時,妳就會加倍努力,最後再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這同樣也是非常極端的行為,規範著自己的極限,「我一定要對那個人產生影響力,才表示對方真的愛我」,這種信念非常極端。
15. 每個人都有各種面向,幸福與不幸可以共存,凡事也都是一體兩面。其實從來都沒有人瞧不起我,是我最瞧不起自己。
16. 我希望和我一樣極端,老是抱怨自己被人瞧不起,總是讓關係破局的人可以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不幸就像一層油,漂浮在最上層,幸福則沉澱在最底層,值得慶幸的是,人生就像裝著這些幸福與不幸的桶子,這是最大的安慰與喜悅。
17. 「邊緣性人格障礙」:不論走到哪裡,都希望自己是全場的焦點。這種情況通常分兩種類型,一種是為了更凸顯自己的魅力而故意穿裸露衣物或勤練肌肉,另一種則是認為自己如果無法成為全場焦點就會被其他人討厭,所以一直自責。
18. 其實恐懼感是只有妳自己知道某件事情時才會加劇。與其自己一個人承受痛苦,不如像現在這樣對某個人傾訴,說不定會更舒服。
19. 我好討厭被困在這種框架裡的自己,也好討厭遇見比我優秀的人就膽怯,比我自卑的人就充滿自信的自己。
20. 醫生:為了克服低自尊感,有些人會下意識地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自我,把自己討厭的一面隱藏起來,只顯現出正好相反的一面。看似自尊心很強,但其實很容易心裡受傷。當這種症狀演變成誇大妄想時,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躁症,這是為了克服極度憂鬱的狀態而產生。
21. 我每天都只會反省自己,不會認可自己。每次看書閱讀的時候,只要發現自己欠缺,無知的部分,就會感到自責,難過。
22. 醫生:偽惡的概念,如果以工作為例,像妳就會覺得「公司根本不需要我」,但其實妳是公司裡不可或缺的人也不一定,諸一如此類的思考模式才屬於偽惡。假如你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情緒裡,最後一妳的精神也會被情緒所支配
23. 醫生:妳也有一點藉由貶低自我來抬高他人的傾向,比方說拿自己和公司同事作比較,然後只看自己欠缺的部分,等於是稱讚別人的同時又責怪自己。
24. 於是我開始自責:「妳根本就沒那麼痛苦,少在那裡無病呻吟。」但是我又對此感到有冤難伸,所以會想要證明自己的狀態其實很糟。
25. 醫生:其實在全然陌生的環境裡感受一下孤獨也不錯。或許妳只是還沒有跌到谷底,就好比我們不慎落水,只要腳能踩到水裡的地面,就會感到比較安心一樣,至少能跺著地板浮出水面,但是如果不曉得水有多深,腳也一直踩不到地,恐懼感就一定可想而知。所以不如讓自己乾脆跌落谷底。也就是去感受比現在更大的挫折感和孤單感。
26. 果然問題還是出在自尊感,醫生說是因為我太貶低自己,所以才會一直想一要透過別人的眼光來獲得滿足,但那終究不是我對自己的滿足,自然會遇見瓶頸,而且很容易感到厭倦,然後又繼續尋找其他人的認同,最後,「某人喜歡我」這件事情本身就變得無法再滿足我。我喜歡的人要是不喜歡我,我會感到絕望,假如有個人深愛著我,我也同樣會感到絕望,因為不論如何我都在用別人的眼光看待自己,最終,其實一直都是我在折磨自己。
27. 醫生說我對待伴侶太苛刻,也是出自於我的低自尊感,正因為我不夠愛自己,所以才會無法理解對方為什麼那麼愛我,進而安排許多強度很高的實驗來測試對方的愛。就算我這樣你也愛我?這樣你也愛?儘管對方都願意接納,我也還是難以理解。假如對方真的選擇離我而去,我又會覺得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有人會愛我的一切,然後獨自悲傷,痛苦,自我安慰。
28. 陽光和陰影其實是一體的事情,就如同幸福與不幸是共同體一樣,人生曲線是充滿流動性的,而且只要我不放棄,就能繼續維持生命,微笑和哭泣。
29. 我只想要毋庸置疑,輕鬆舒服地去愛與被愛。僅此而一已。正因為不知道方法,所以才會感到痛苦萬分。
30. 在我寫完最後一次的治療紀錄以後,遲遲寫不出尾聲的內容,思考了好久。也許是因為我一直想要證明自己已經好很多,或者想要寫出一些了不起的結語,甚至認為一本書的結尾本就該收得漂亮精采。但是寫到這裡,我依舊討厭反覆無常的自己,不停徘徊在憂鬱與幸福之間,也很難從中找到意義。
31. 最終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問題或解答,而是以期許收場。我希望自己可以愛人,也可以被愛;想找到不再讓自己受傷的方法;想過著「喜歡」多過於「討厭」的人生;想累積失敗的教訓,把目光轉往更好的方向;想將情感的波瀾視為人生的節奏,享受其中;想成為即使行走在一片漆黑的道路上,仍能長時間駐足在偶遇的一束光前的那種人。總有一天,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那種人。
32. 宛如毒藥的一句話—「加油!」
33. 不知從何時起,我發現自己會對「加油」「找回自信」,「不要畏縮」等這些勵志話語感到頭皮發麻。拜我這內向,容易沒自信的性格所賜,每次在學校,職場上都會遇見障礙,不論是分組討論還是上臺報告,開會等,都讓我厭惡至極。我以為這些經驗都會累積出心得,使我愈來愈能夠駕輕就熟,沒想到每一次都會讓我遇見一連串全新挑戰,新的人,新的事,新的主題,新的場所,不論怎麼突破,都像一場沒完沒了的遊戲,永遠沒有終點。
34. 有趣的是,這些話反而比較能對我起到安慰作用:「為什麼要強迫自己故作鎮定?」「幹麼要裝得一副很有自信」「緊張就緊張,沒有關係」,「不需要什麼加油。」用一個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來偽裝自己,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而且我很討厭裝得四不像、裝沒事的自己。還有什麼事情比明明不勇敢卻要裝作一副很勇敢的樣子更顯笨拙的呢?
35. 每個人的第一次都不可能完美無瑕,也不需要這麼做,最終,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撫慰不完美的自己,不斷對自己信心喊話:「沒有關係,不需要特別加油也無所謂。」
36. 「加油」,「沒什麼好害怕的」,「多一點自信」,對於做不到的人來說,有時候這些話簡直就像毒藥,甚至是在傷口上撒鹽,就如同過去十年間所有自我成長類與散文類書籍都改用「安慰」取代「鞭策」一樣,我們不夠完美也沒關係,有點笨批也無所謂,不用加油也無妨。我今天可能會表現好,也可能表「現不好,這些都是人生中的經驗,沒有關係。
37. 每當過度的偏執朝我直撲而來,不滿,悲傷,厭煩,害怕壓抑著我的行為一時,我都會告訴自己:「妳須要轉移觀點。」我似乎已經看清一項事實:單方面勸自己得過且過,或者不斷找自己麻煩,都沒有辦法使自己感到心裡舒適;也領悟到當世上所有動機和嘗試都集中在我身上時,會帶來多大的麻煩和疲憊感。所以試著轉移觀點吧,把觀點從自己轉移至別人身上,從絕望轉移至希望,從舒適轉移至不便,從多數轉移至少數,從有用卻會使我憔悴的事物轉移至無用卻會使我變美麗的事物。-旦觀點轉移,就能窺見人生角落。觀點會影響你的行為,行為會改變妳一的人生。我領悟到一件事:能使我改變的,只有我看出去的無數件事物。另外,我也學習到一件事:人生的空缺,是由無數次的領悟填滿。
38. 也許人生就是一連串學習接納的過程,無論是接納還是放下,都不是人生某個特定時期拿出來的態度,而是一輩子都須要練習的課題。我必須先接納生性膽小的自己,才能接納同樣生性膽小卻在努力改進的對方。我對自己施加過度的自我檢視,而這也同樣會套用在對方身上,不停評價對方,用我的標準來束縛對方。
39. 我想要當個靠愛的力量使自己做出行動的人,和心動的人來往,感覺對的時候提筆寫作,然後聽著合適的音樂或看一部電影,如果在人生中無數次的空白裡全部塞入理性的力量,那麼,我應該也會失去我所擁有的力量和餘裕。因此,我想當個儘管缺乏理性,依舊充滿感性的人。我想要和志同道合,與我同類的朋友一起攜手向前。雖然我們無從判斷理性與感性的優劣之分,但是兩者的質感絕對是不一樣的。我更喜歡,也更能夠仔細去感受充滿愛與感性的質感。
40. 今天,我把臉書上的學歷和工作經歷都刪掉了,因為我想要擦去一直貼在我前面的修飾語,雖然顯示不錯的學歷和工作背景有為我帶來短暫的優越感,但也帶來了不少自卑感,諸如:明明是文藝創作系畢業,寫作能力卻沒有很好;明明在出版社工作,卻不大太懂書等,一些對自我的批判與厭惡。但我也心知肚明,這些修飾語只會影響一個人的部分,不能代表其全部。
41. 在公司裡認識的人當中,有一名女同事最令我感到嫉妒(她很會畫圖,寫作,感性充沛,長得也漂亮討喜)她就是私立大學出身,慚愧的是,我竟然會想要靠那名職員的學歷來彌補我的自卑感。我內心想著:「原來她的學歷不怎麼樣嘛」用這種糟糕的思維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優越。
42. 雖然這些事情我用腦袋想都很清楚,但不免還是會感受到那些光憑修飾語就對我妄下評論的多數人眼光,而我自己同樣也難逃那樣的視線。當我發現令我嫉妒的人原來學歷比我差時的那份自我安慰感,當我聽聞原本不感興趣的人竟然是好學校畢業而突然對他刮目相看,以及在那些疏離感裡面不停自責的日子,我真心想要改變。
43. 與其只去在意自己未能改變的部分,不如把焦點放在已經有所改變的部分,對自己抱有希望。期待某天,多數人可以不用再靠那些修飾語也能對自己充滿自信,抬頭挺胸。
44. 瑞貝卡,索爾尼特(Rebecca Solnit)在其著作《塑遠的近旁》(The Faraway Nearby)中寫道:「同理心須要靠學習,再來還須要靠一些想像。」
45. 我們可以靠想像和學習創造出內在沒有的東西,同理心便是其中之一。想像並學習自己難以理解,難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是一種對他人的愛的表現,也是唯一可以不讓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種子乾枯衰竭的方法。然我可能無法百分之百體會對方的立場與處境,但至少要有一顆努力嘗試理解的心。
46. 不論是在觀賞韓劇或電影時,聽音樂或看照片時,聽著某人的故事或傾聽自己的故事時,我都很容易深有同感,宛如「刺點」(Punctum,意指反映出極度個人的經驗,以致引起情緒波動)一樣,沒頭沒腦地衝向我,那是一種既熟悉又厭倦的自覺。
47. 最終,好好過日子的方法就是和大家一起生活,與人一起是一種利他之心,而這樣的心態也會救贖你的利己之心,因為是從自己開始,我們結束。因你願意與我一起而感動,因不能沒有最懂我的你和妳,所以選擇一起;一起誤會、一起分享、一起深有同感、一起疏遠、一起活在當下。我想,這也許是在充斥著黑暗的世界裡,唯一可以放心喘息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書摘也不一樣。希望有憂鬱症的朋友,可以看到作者的案例而感到安心。
(歡迎分享)
同場加映:《別再叫我加油,好嗎》: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1843
不要再對憂鬱症患者「講幹話」:
https://youtu.be/-g3WZnFaBoY
IG: mengchih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本書看完後,有種自己被理解的感覺 這本書的作者(Susan Cain)大有來頭 她的TED影片是史上最快破百萬的 本書也被選為比爾蓋茲2019年選書 我自己看完後 就覺得這些名號都不是喊假的 作者本身就是個超級內向者 但她為了這本書,實際得去參加外向課程、去拜訪許多腦科學的領航者 從社會中為何...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迴紋針‧食攝旅行解百憂 Facebook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Erebus / 巴士 Facebook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心得]《安靜是種超能力》讀後感-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安靜就是力量佳句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心得]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PTT推薦book 的評價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迴紋針‧食攝旅行解百憂 Facebook 八卦
#彩虹饅頭
這一陣子都跟一位媽媽訂饅頭來當早餐,我不怎麼挑食,所以她做什麼我就吃什麼。
這位媽媽本來是修改衣服的,我也是因為拿衣服去改,跟她聊天才知道她也喜歡出國去玩,所以我們是聊旅行熟起來的,後來又知道她平常也有在做饅頭。有一天她給了我幾顆讓我回去吃,我便開始固定跟她訂。
坦白說我不是一個很容易跟人家熟起來的人。參加過我之前旅行講座、或者這裡有我的學生,可能知道我台上妙語如珠,但下了台我其實很宅(笑),甚至我覺得自己是個不善於交際的人。
只是緣分這種事情,有時候你不得不相信冥冥中就是有一條線拉著兩個人。我發現我很容易因為買東西跟人熟起來,好比說 三十革 的老闆娘、 HeavyUse Oasis富錦店 的店長,還有這個裁縫媽媽,都是在買東西的時候東聊西聊就聊開了,然後就成了朋友。
有些人認識一輩子可能也不會這麼 like-minded,但有些人講個幾句話就會一直講下去。
一個已經畢業的學生,在六月底的時候回到學校找我。她說她從未想過會回去任何一個學校看老師,但她卻特別想回來找我聊聊。她是個非常內向,不懂得怎麼跟人接近相處的人,因為青少年的年紀,因此也掙扎於同儕情感與兼顧自我個性之間的拉扯。我當時剛當她的導師,沒多久就發現她內向的個性,還特地在班上放了 #內向者的力量 這部TED影片( http://goo.gl/l0RMWK )給全班看,就是想默默地給她一個鼓勵,也讓班上同學知道,外向者應該多注意內向同學的需求與優點。最重要的是,我想傳遞給她一個過來人(我)的經驗:人如果能夠好好跟自己相處,那便是很大的天分了,沒有一定非得要接近人群才能擁抱快樂。而且在接下來的一輩子,一定會跟投緣的人搭上線,這些人就會讓自己的充實開心,所以希望她要耐著性子度過這一段需要同儕認同的成長階段。
回到 #彩虹饅頭 。裁縫媽媽製作這些饅頭,裡頭用了薑黃、蝶豆花、斑蘭等自然色素放進麵糰中。我每天早上蒸一個來吃,吃著吃著,心情也彩虹起來。
(感覺是篇沒什麼重點的心得^o^)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Erebus / 巴士 Facebook 八卦
【文後感 & 給新觀眾們】
幾天前的「你禮讓人都是因為害怕嗎?」那篇文應該有創下這邊轉貼次數、觸及人數、和新讚數的新高... 自從N年前我隨手翻譯的那篇笑話....
雖然很高興看到很多人對其中的內容如此有感,但遺憾的是我知道這並不會真的改變什麼。網路是一個個的回聲室,發出去的聲音其實只是在一個很狹小的區間內回彈而已。
簡單來說,弄來弄去絕大多數都是一個個同溫層在彼此激勵,不會真的去刺激應該要改變的人,甚至觸都觸不到。
改變只會來自憤慨的我們 - 我們這些受害者。當教育、責備、禮讓的選擇權在我們手上的時候,我們怎麼做。
所有名言裡面我個人一直都最喜歡柏拉圖說的:「衡量一個人得看他擁有力量時的所作所為。」
如果當你擁有力量的時候,你的選擇仍是拿來欺凌比你弱勢的人,那這樣的悲劇就只會持續更久而以。
就這件事而言,報復是不大有意義的,尤其當你報復在不對的人身上。
心理學上,一個孩子若是從小被教育的方式就是打到他順從,他長大後有極高的機率也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
兒時所有的那些憤慨、痛苦、不甘,你以為會使他希望改變、希望在他有這個決定權的時候不要讓後來的人也承受一樣的模式,但研究告訴我們,若是他們沒有相當程度的去思考這些事情,並且積極研究其他的方法的話,最終他們大多就是回到「啊我就這樣過來的啊,有什麼不對?」
聽起來有點耳熟嗎?聽起來像某些令你很不滿的長輩講過的話?
嗯。請用力的去記得不要變成這樣的人。不要因為你此刻的感受就輕易的以為不可能。一點鬆懈,你可能就淪為跟他們一樣爛,或甚至更糟。
======
嗨,我是巴士。照片是我的車車,我唯一的車車。(或許這會解釋為什麼我在寫兩輪道路心得文) 聽說我沒有照片看起來的那麼兇。
湧進300多個讚對我這種內向佛系自我推廣者來說會引起恐慌的你知道嗎?你知道我在這之前平均多久才多10個讚嗎?
我從來不邀讚也不求分享的... 這太恐怖啦!
啊,總之,我是個怪怪的傢伙。只是靠自己看似有一丁點的影響力來發點自己的看法和做些有趣的事情分享而以。
感謝大家賞識。希望你找到那篇文以外使你想留下來的理由。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這本書看完後,有種自己被理解的感覺
這本書的作者(Susan Cain)大有來頭
她的TED影片是史上最快破百萬的
本書也被選為比爾蓋茲2019年選書
我自己看完後
就覺得這些名號都不是喊假的
作者本身就是個超級內向者
但她為了這本書,實際得去參加外向課程、去拜訪許多腦科學的領航者
從社會中為何讓外向性格變得如此重要
為什麼現代已經從一個注重品德的社會變成注重個性?
慢慢解剖這世界對於內向者的誤解
我自認為是個內向者,但有些時刻,我好像又敢為自己在乎的事挺身而出(例如薪水被苛扣的時候)
這本書
給了我最棒的解答
我的付費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評價
十二月可以用來準備聖誕跨年
也可以用來準備出國留學
面對申請deadline你正在最後抉擇嗎
與你分享我留學十年後重遊校園的心得
原來,後來會記得的,不是讀書的辛苦
而是讀書之外的點滴感受
.
#理科任意門 #理科太太 #留學
.
✦ 理科任意門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4OLAtfB3KQ-u8rInSBeQaF
萬聖節被鬼嚇,聖誕節砍聖誕樹,富士山腳露營去,理科夫妻的小場面動作片,人體開箱美國速食店...
✦ 生活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7jnODuht5Jgo4r_o_DfpFG
拖延症患者救星,習慣養成不能靠嘴砲,手機充電的科學,長輩的微波爐恐懼症,理工宅宅的穿搭 TIP ...
✦ 感受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5_ji7Mi8Lc_uX_AWF64eIM
大方聊聊憂鬱症,內向者也能改變世界,懷舊神曲的神秘力量,認識朋友前不如先了解自己...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評價
剛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嗎
想跟大家聊的事很多,今天先跟大家聊「悲傷」
負面的事情帶來悲傷,但悲傷不見得是負面的事
來看劉昭國 - 溫昇豪 James Wen - 的心得跟詮釋
.
追劇或重溫就到CATCHPLAY http://bit.ly/2uIBBVq
.
感謝Kafnu Taipei提供場地 http://bit.ly/3tZavcQ
.
🔬那一天我們跟 Selina 聊傷與痛
https://youtu.be/n9Nuy2FWcqI
.
🔬理科太太的IG很好看
https://www.instagram.com/liketaitai/
.
✦ 理科任意門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4OLAtfB3KQ-u8rInSBeQaF
萬聖節被鬼嚇,聖誕節砍聖誕樹,富士山腳露營去,理科夫妻的小場面動作片,人體開箱美國速食店...
✦ 生活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7jnODuht5Jgo4r_o_DfpFG
拖延症患者救星,習慣養成不能靠嘴砲,手機充電的科學,長輩的微波爐恐懼症,理工宅宅的穿搭 TIP ...
✦ 感受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5_ji7Mi8Lc_uX_AWF64eIM
大方聊聊憂鬱症,內向者也能改變世界,懷舊神曲的神秘力量,認識朋友前不如先了解自己...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安靜就是力量佳句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八卦
我曾經在《安靜,就是力量》的讀書心得裡分享過我是一個十足的「內向者」,對於一個內向者如何成為領導者、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一直是我樂此不疲的 ... ... <看更多>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心得]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PTT推薦book 的八卦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 一本讓內向者撫慰心靈,讓外向社會了解內向者的內心世界網頁好讀版: -- 用兩天的時間把這本《安靜, ... ... <看更多>
內向者的力量心得 在 [心得]《安靜是種超能力》讀後感-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圖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quiet-is-a-superpower/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 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 遇到很久
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 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
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外向者無法體會內向者的心理糾結,就像有大氣層保護的地球是沒辦法體會整天被隕石攻
擊的痛苦。 -張瀞仁
今天要談的這本《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就是這麼一個不折不扣的內向者。早餐
店老闆娘找錯錢,會不好意思開口要回;搭電梯會急著關門,怕有人溜進來,會陷入要閒
聊的尷尬。
但這樣的她,卻成功在美國這樣外向的環境發光發熱,幫助許多台灣球員與大聯盟簽約;
在非營利組織成為首位管理三國的非美籍經理,並擁有上百場演講、專訪的經驗。乍看之
下,實在很難把這些經歷跟內向畫上等號。
書中,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細細深談自己身為內向者在職場所遇到大小困難。親切風趣
的口吻,時不時加上許多讓內向者深感共鳴的小呢喃。讀著讀著,真覺得,要是能早點遇
上這本書就好了。
對內向者來說,這本書可以給予勇氣與方向,進而更認可自己。對外向者來說,可以藉由
此書理解有人和他們很不一樣,進而更知道怎麼和內向者合作相處。
原來不是我不如別人,而是我本來就不是那樣子的人 - 蘇珊·坎恩
【內向測試: 你是內向者嗎?】
在這邊大家可以先做個小測試,看看自己是偏向內向還是外向者。第一個測試是內向者測
試,第二個測試是16型人格測試。
https://www.suncolor.com.tw/2018hsp2/index1.html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
自己在內向者測試中得到31分,在16人格中的內外向量表,則是高達90%內向,徹徹底底
是個內向者。
【內向者特點】
過往談到內向,總覺得是負面的特質,意味著不善與人相處。但內向並不等於不善社交,
許多的內向者也都發展出了很好的社交能力。內向與外向真正的差異在於: 獲取能量的方
式不同。
內向者需要透過獨處來獲得能量,而外向者則需要透過與他人相處來取來能量。也因此,
外向者活像花蝴蝶般轉來繞去並不只是單純喜歡,而是真有其需求。而內向者之所以不那
麼參與社交,則是因為太耗能量。
以下表列一些內外向者差異給大家參考:
內向者在如虎口的職場上,乍看非常不吃香。相信許多內向者都有過如下的小劇場:為什
麼我就是沒辦法像某某某一樣,輕鬆地找人講話呢? 剛那個問題明明我可以回答得更好,
可惡,怎麼現在才想到答案...
但其實內向者仍有許多優勢,不用妄自菲薄,作者列舉出了內向者的四大擅場。
* 深度思考: 內向者不喜歡衝動行事,也不會說出未經思考的話。
* 善於傾聽: 內向者也善於觀察與傾聽。能吸收資訊,思考其背後脈絡。
* 專注穩定: 內向者比外向者更能維持深度專注,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眼前最重要的任務
上。
* 恆毅力: 內向者較不輕言放棄,而能針對目標,持之以恆。
內向者不是沒有能力,我們只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潛能發揮出來 -張瀞仁
【內向者職場溝通小訣竅】
當然,內向者在職場上仍然有許多挑戰要面對。還記得自己初入職場時,老闆不只一次苦
口婆心地對我說:「 James阿,你要多說一點話,多發表意見,更融入一點啊。」讓我一
度很擔心自己的職涯。
但其實這些是可以克服的,這裡便列舉三項會讓內向者會壓力山大的情境,並帶大家一一
擊破。
〔適應新環境〕
對外向者來說,到一個新環境可以認識不一樣的人,接受新刺激。但對內向者來說,這根
本是災難。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每每遇到新環境轉換都會有點惶恐,擔心自己無法融入環
境。
這裡作者建議,可以先從交一個朋友開始,一個就好。此外,內向者常常會有臉盲的問題
,面對新環境迎面而來的滿滿同事,往往記不住,忘了又不敢問。作者建議,可以畫一張
辦公室座位表,把名詞長相和特徵記下來。時常回想,便能快速進入狀況。
〔講電話〕
講電話對內向者來說,也是需要提起勇氣的事。但職場上打電話的情況可說是非常頻繁。
像我自己是工程師,工作就非常依賴電話溝通。同事就曾開玩笑地說:「 整天手機都黏在
手上,甩都甩不掉。」
其實,內向者不喜歡接打電話是有原因的。接電話是很難事先準備的情境,對方可能要講
任何事,而你必須當下聽到就能反應。而不喜歡打電話則是因為同理心作祟。像自己打給
客戶時,就常擔心會不會打擾到他們。因此,總是很羨慕手機拿了就打的外向同事。
還好,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些簡單小撇步,幫助內向者突破電話困境:
* 手機來電辨識系統: 可以裝像Whoscall這樣的APP,幫助自己提前預知來電對象,稍稍提
前做好準備。
* 按預先準備好的內容討論: 作者建議先用電子郵件告知討論事項,提醒自己,也讓溝通
更快進入狀況。此外,也可以先將討論事項寫在手邊紙上。自己習慣只要是比較複雜的討
論,都會先寫好綱要,再打電話。
* 抱持自己說話節奏: 內向者很容易因為對方出牌速度太快,而失了陣腳。自己只要遇到
客戶口氣不善,或是突然拋出自己沒想過的問題時都會感到慌亂。作者建議,遇到這種狀
況可以深呼吸來調整。爭取思考時間,回到自己的節奏。
* 指定回覆時間: 無法在電話中,立即決定的事,可以提出延後回覆的要求。可以說:
「我需要一些時間思考討論,盡量今天五點前回覆你。」來拿到思索時間。
〔面對衝突〕
對內向者來說,衝突是很有壓力的事。只要觀察到環境不對,就容易感到不舒服,而想要
逃走。但職場上衝突難免,而且衝突往往會是解決事情的契機。作者給了一些小建議給過
於愛好和平的內向者:
* 先離開,但記得要回來: 在衝突當下,內向者往往無法快速反應。這時可以先離開衝突
現場,給自己時間整理思緒,但要記得回來面對解決。可以這樣說: 「我們下午在討論這
件事,我也會把手上的資訊整理一下再討論。」
* 運用同理心傾聽,但不等於同意: 傾聽是內向者的專長,這在面對衝突時很有幫助。但
也要注意,同理對方不等於同意對方看法。記得,線要踩住。
* 把握溝通機會: 在高壓情境下,內向者會習慣演練說出口後的各種情境,但越想越多,
往往就乾脆不開口。要時時提醒自己,現在不開口,可能就喪失了溝通的機會。
【內向者職場社交場合小撇步】
社交場合往往也是內向者的夢靨,光想著要和一堆半生不熟的人交流就讓人頭皮發麻。但
工作上,這樣的情況絕對是少不了,舉凡客戶應酬、公司尾牙,都是逃避不了的場合。
自己工作上參加過最大的社交場合,是兩年前去拉斯維加斯參加公司舉辦的大型會議,約
有上千人參加。當時公司還發了磁扣,要求大家與他人交流時順便使用磁扣配對,後台會
記錄每個人配對次數。交流最多的有獎品,最少的會有懲罰。當初真的是想咒罵公司為什
麼要這樣搞人。
內向者的人生就像是一部驚悚的恐怖片,外表看來風調雨順,實際上暗潮洶湧、雷電交加
的小劇場可是從沒停過。 -張瀞仁
作者自然深深明白對內向者來說,要應付這些社交場合有多不容易。以下將從社交前思考
、準備到社交時的要點,與社交後追蹤等面向剖析,幫助內向者突破社交困境。
〔社交前思考〕
作者提醒,永遠記得自己可以有選擇,沒有什麼事是非做不可。可以先問問以下的問題:
* 非去不可的理由?
* 主辦單位是誰? 誰會去? 多少人?
* 活動與我的關聯性?
* 與會者中有認識的人嗎?
* 除了社交外還可以做什麼?
此外,作者建議可以先設定好簡單具體的目標。像是今天要認識一個陌生人,或是,今天
要換到一張名片。設定合理的目標,加上達成後的成就感,就會形成正循環。
〔社交前準備〕
* 照顧好自己: 參加社交活動對內向者來說相當耗能量。因此,活動前要多休息。也可以
提早到會場暖身,熟悉環境、了解流程。
* 知己知彼: 參加活動前可以先狗仔一下參加者的背景,並準備好介紹自己的辦法。
* 先想好續攤場地: 先做好功課,物色好附近的續攤場地。如果碰巧能遇到談得來的對象
,就能乘勝追擊。
* 找好撤退方法: 如果真的無法從這社交場合中獲得什麼,也不需要硬撐。可先找好離開
辦法,甚至可以先安排好暗樁打電話來拯救你。
〔社交中建議〕
* 慢慢融入: 不要妄想自己能像外向者一樣,光芒四射的出現在會場。試著慢慢融入,用
自己舒服的節奏前進,如此便可減少能量消耗。
* 準備好口袋話題: 先準備一些自己能聊的話題,像是最近看的書,去過的餐廳等等。從
開放式、可以帶出共同話題的輕鬆主題開始。比方說,「你怎麼知道今天這個活動的?」就
是很安全的對話牌。
* 聚焦在小組對話: 一對一到一對三的小團體比較適合內向者。可以尋找這樣的對話團體
慢慢融入。
〔社交後追蹤〕
* 建立追蹤行程表: 對內向者來說書面交流會比面對面容易許多。因此,活動結束後,不
要忘了將接觸的對象分門別類整理好,準備好未來可能的聯絡。
* 介紹互相認識: 這是個可以不用想話題的絕佳方法。利用自己人脈中的人相互介紹,提
供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升溫。
題外話,會議上的最後一名並不是我,而是一位老印。猜猜他跟幾個人交流磁扣呢?
0個人,根本故意。那最後的懲罰呢? 並沒有,公司反而還給他獎品... 原來只是個美式
幽默,內向者就愛瞎操心啊!
【後記】
自己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在讀的過程中,每每看到作者的內心小劇場都會大大共鳴: 「對
對對,我也這樣想過!」讓我了解到,原來這並不是我獨有的問題,內向者面對的困境竟
是如此的相似。
當然,除了同溫層共鳴外,此書的內容也是相當紮實。除了上述提到的溝通、社交技巧外
,也談了像是內向者向上管理、領導方式或是內外向團隊合作方針等等。相信不管內外向
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穫,這部分就留待大家自行尋寶囉!
回到前面提到,初入職場時的擔憂。在工作了四年多後,老闆已經很久沒叫我要多說話、
多融入了,與客戶來往溝通也越來越熟練。似乎,在職場中也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作者說的沒錯,內向者只是需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用對的的方式發揮。
內向者是蘭花,成長過程中或許需要多點呵護,但長大後一樣能夠綻放。 -蘇珊·坎恩
最後題外話一下,自己當初是在台中的新手書店看到這本書的。回家後才發現,買到的竟
然是作者的簽名書。除了簽名,還寫下一句很美、很有力量的話。送給每位正在或曾迷惘
的內向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156.1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2692077.A.3D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