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學:放鬆是刻意的學習】
昨天Z阿姨的貼身觀察報告,大受好評,也讓所有媽媽大開眼界,於是紛紛留言讚嘆,甚至提出不解。
讚嘆是:原來當媽的可以這樣放鬆到什麼都沒在管。
不解是:什麼都沒在管,蛀牙了、皮囊炎、感冒怎麼辦?
其實Z阿姨看到我鬆的一面,讓我很感動,因為這一切的「鬆」,都是刻意學習「放手」而來。
我的個性裡,拘謹大過狂放,細緻大過粗心,規劃大過隨性,按部就班大過任意妄為。所以我過往的性格與慣性,就是個「嚴謹」之人,這樣的人,成為一個母親之後,便是一個「嚴格的母親」。
因此,過去我是個要求孩子聽話的母親,孩子不服從,我便動手教訓,所以我亦是個傳統母親,教養孩子我一套標準流程,孩子乖,我便稱讚,孩子不乖(或發脾氣)我便懲罰,獎懲分明的結果,別說我自己的孩子跟我彷彿陌生人,連我的姪子姪女都非常怕我。
從嚴格到放鬆,我確實走了一條非常辛苦的道路,因為放鬆根本不是我的本質,因此我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我,孩子是孩子」。
當同一個行為,不停重複到兩週以上,那個行為就會成為慣性。因此當我決定改變之後,刻意的練習,讓我體質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然而,「放鬆」究竟要放到多鬆?都不用管嗎?不管的教養,真的就會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嗎?
我這才意識到,「鬆」是姿態與心態,只要把一個大前提做好,我就可以安心的放鬆,這個大前提就是我在書裡提及的「界規」。
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
規,管理群體的事務與方向。
只要在家庭裡,將界規設置好,每個人都在安全的界規發展,身為教養者的母親,就兼顧了「管理」與「放鬆」,這是身為母親的職責,也是母親的權限。
譬如,昨天留言,許多父母對「放鬆」感到困惑與焦慮,提問:刷牙不用管嗎?洗頭不用管嗎?洗澡不用管嗎?感冒不用管嗎?
我不是不管,而是我將「界規」設置好之後,就大膽的放手讓她們去嘗試,而我只要「陪伴」孩子即可。
洗澡,在我的家庭裡,三個孩子四歲開始自己洗澡,四歲之前,是我的責任,所以由我管理(這便是管),四歲之後,是孩子的責任(這便是界規)。
洗不乾淨怎麼辦?
為了讓孩子盡量趨近「洗乾淨」,因此在一開始放手時,我會在旁邊看著孩子,教導孩子該怎麼洗,並且告訴孩子,每一次洗完後,記得要用手摸一摸全身上下,感覺滑滑的,就是沒洗乾淨。
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做的完熟,我便退出來門口等孩子洗澡,洗完後我會摸摸孩子的身體,檢查孩子是否沖洗乾淨,這個階段亦會維持一段時間,確認沒問題後,才會再往後退一步,直到完全放手讓孩子洗澡。
意思是,從我的責任下放到孩子扛起責任的過程,我做了幾個關卡上的布置,並非什麼都不管,而是一步一步的放手不管。
孩子長大的過程,亦是我放手的過程。
把孩子功課還給孩子之前,我亦是陪著孩子寫功課,欣賞孩子寫得很認真,鼓勵孩子大膽的自己完成,之後才真正的放手讓孩子自己發展,承擔自己寫功課的職責。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寫功課,突然某一天,又不寫功課了,而且情況屢屢惡化該怎麼辦?
此時,我會視情況介入,如果必要,我會重新「陪伴」孩子回到理想的「界規」上,以對話探索孩子的困境,為孩子重新設置適合他的界規,重新調整方向,再陪孩子走一段習慣養成之路,然後再一次慢慢的「放手」,達到「讓孩子承擔責任」的目標。
以文字描述,可能太過抽象,大家回想我在書裡提及「三三對英文拒學」的那個例子就可以完全明瞭。
當三三拒學英文,我做的工作就是:1.貼近孩子2.以對話啟動孩子覺知3.讓孩子產生學習意願4.陪孩子走一段學習之路5.三三重新拾回學習的自信6.放手讓孩子承擔學習責任。
所以我教養孩子要達到放鬆的目標之前,應有幾個重要進程,那就是:1.陪孩子養成慣性2.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3.遇到挫敗(困境)重新陪伴孩子培養自信4.再放手讓孩子承擔5.完成獨立。
現在,重點來了,從「陪伴到放手」該花多久的時間?
我想這就是我與大部分母親的最大差異是,因為我從陪伴到放手,中間的時間花費的時間,是非常快速的,而其他的母親可能窮其一生都在學放手卻不得其門而入,導致親子關係不斷拉扯與傷害。
究竟該花多久時間才是好的,我的答案是:越快越好。
因為父母干涉多一天,孩子就晚一天成長,因此當孩子穩定,父母就要學會「大膽放手」讓孩子成長。
一如Z所言,所謂「鬆」,實情其實是:
『「以自己為優先」表面上看起來絕絕對對是後母無誤,但再進一步細想,老師隨時保持內在的平穩,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在,先滿足自己再滿足別人,不正是愛自己的最佳示範!
而所謂「沒在管」,其實是鬆綁舊式傳統親子的框架,讓自己跟孩子都得到真正的自由。再者,老師也從不把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更不執著孩子未完成的事項,反而只是很專注的活在當下,所以她總是可以沒有負擔,內在飽滿的,輕盈自在的跟孩子玩在一起,孩子一旦得到媽媽專注的陪伴,情感上建立起穩定的親子關係,親子之間的連結也就越容易順暢,所以即使沒用框架在管,孩子也能勇敢地負起責任,走向完整的成熟之路!』
昨天粉專有個認真的學習者「薛連進」,分享Z阿姨寫的「後母教養哲學」時,他也寫了自己的觀察報告,寫的甚是貼近我日常生活中實際狀況,一同分享給大家。
【不為人知的後母真相】文:薛連進
雖然這篇〈後母的教養學〉是用「後母」來形容李儀婷老師,不過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觀點出發,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我剛好這陣子在看儀婷老師的《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看了之後就更清楚老師的教養哲學是怎樣。
簡單來說,她的確很多事都不管,別人的管教方式不管(包括她先生的),孩子的各項生活細節不管,孩子的功課不管,只要不是孩子主動來找她,除非是影響到身體生命,否則她真的幾乎不「主動」介入。(不過所謂的不管,詳細的不管到什麼細節,建議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要實際看過老師的文章或書籍才會比較清楚,畢竟她是很愛孩子的,不是不愛)
每一次事件的發生,她都會先關照自己的情緒,確定自己情緒穩定了,時機適當了,才會介入,才會跟先生、孩子們談話。
這確保了她的情緒穩定,不會在談話中不小心出現情緒化的語言。在書裡看到她與先生、孩子的談話時,我就常常覺得,她為什麼可以這麼平穩?幾乎書中提及的每個事件我自認都無法如此平心靜氣的面對,但是她幾乎都可以。
她在書中強調過好幾次,「規則越少越自由」,除非是真正對她而言非常重要的,不然她就是會放著孩子去做。
當然,這不代表她幾乎不管孩子。相反的,她引導的能力非常強,她情緒穩定,口氣溫柔,使用的字句聽不出嚴厲與過份的期待,因此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心底話說出來,也才能把她的話真正聽進去,而不是一切都當耳邊風。
老實說,她的功力太強了,我自認做不到,目前連30%恐怕都做不到。不過她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大女兒剛出生的前三年吧,她的行為其實跟多數的父母差不多,是在學薩提爾好幾年後,而且是很認真的學,很落實的用,才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而且她看起來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不管是近距離觀察她的友人,還是她的大女兒,給她的評價都是跟她所說的似乎一樣。
目前我應該做不到她的三成,但慢慢學、慢慢磨,總會越來越好的。
♥還想看Z阿姨寫觀察報告嗎?趕快留言呼喊Z阿姨。
♥「故事表達營」還剩兩個名額,可私訊詢問小編相關細節。
♥兒童暑期「故事表達營」課程資訊:https://reurl.cc/MZxQ5X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兒童情緒管理課程高雄 在 Facebook 八卦
【親密關係:界線,浪漫下的承擔】
昨天的親密關係一文,意外的引發大家熱烈的回應(我猜想大家大概很久沒有跟先生談戀愛了,所以看到先生在轉角親吻了我,感到有戀愛的感動)。但其實寫這一系列,其實我只是想藉由我自己的親密關係,告訴大家,在關係裡,你的規則多,你就痛苦。你若越開放,關係就越融洽。
其次,我想跟大家說的重點是,沒有人能永遠的在關係裡永保浪漫與甜蜜,因為生活的瑣碎細節,本來就是非常折磨人的過程,我的日常,就是最好的例子,孩子多,生活也就亂,生活亂,關係也就毛躁焦慮,我亦是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一步步學習,走上較寬鬆的應對,也較為豁達。
我的先生(故事大師)有著善良卻不拘小節一面,也有灑脫浪漫的一面,在家,我可以自在選擇接納這樣的先生,然而在外,我管理不了的是旁人對他的觀點。
記得前一陣子,先生受邀去舉辦一場活動,回來時他習慣將活動內的故事書寫下來作為記錄。而那一次,先生寫了一家關於衣著店的故事,沒想到故事寫完後,老闆立刻收到手足的電話,轉述這件事,老闆立刻找上先生的臉書,邀請先生到店裡坐坐,想將衣著店的故事澄清。
原來,先生寫的故事,是活動中學員依照現實與虛構的想像而創作出來的,因此有泰半的故事都是杜撰的,而先生不察信以為是真實故事,將之寫下來了。為此,先生第二天拜訪衣著店,聆聽衣著店家創業的親身故事,於翌日重新寫了更正啟事,以他一貫的故事筆法。
這本是一件很動人的更正啟事,知錯而能改,並且立即用文字表達,於我而言,是真誠意,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我深信,寫作的人是真誠的,情感是真實的,但筆法是涵蓋各種技巧的,例如譬喻、隱喻、誇飾。
就在更正啟事當刊出後的當天,有個跟我學習甚久的學員A寫了訊息給我,告訴我,他的朋友正是老闆店的手足,也就是出現在大師文章裡的那個手足,手足說他確實有跟老闆通知故事大師寫了一篇關於老闆生病創業的文章,害手足誤以為老闆真的得了嚴重的絕症,但手足說他絕對沒有用「哭著說」的方式跟老闆說話,大師在更正啟事裡描述的「手足哭著跟老闆說」根本是太誇張。
A說他的朋友非常受傷,而身為手足的好朋友(A),也覺得非常受傷,因為被自己最信賴的老師的先生給傷害了。
學員告訴我,大師寫的文章沒有貼近真實,是虛構的,讓他也質疑起我多年來出版的書以及文章,亦是虛構的。他開始動搖了對我的信賴。
面對學員的情緒,面對先生寫的文章所衍生出來的責任,我選擇接納與承擔。
我是故事大師的妻子,我選擇他成為我的先生,我與他在對外的位置,是一致的。
因此,我對A說:我為先生的文章傷害了你的朋友,以及你,感到抱歉。我無能改變什麼,因為先生的行徑不是我能控制的。讓你們受傷了,我很抱歉,這是我該承擔的,甚至讓你開始懷疑我的書與文章的真實性,我也覺得抱歉,因為我無法為其辯解,你是有選擇權的,可以選擇用什麼眼光去看待我的文章,信或不信,由你自己判斷,這是你的權力。
我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先生,無論我與他是多麼的不同,兩個人是多麼的獨立存在,對外我和先生就是一個整體,一但一方失責,夫妻就是共同承擔,因為先生,是我自己選擇的,爾後的責任,便是我該承擔的責任。
先生的大棘棘性格,在書寫故事時會散發出極大的影響力,也因為這個極大的影響力,有人因此感覺受傷,我也得承擔著。
與學員A說完,我沒跟先生說我關於學員來訊息的內容,也沒告訴他,他的故事造成我困擾,我只是詢問先生。
我:你更正啟事的文章裡的手足,你寫「手足哭著跟老闆述說怎麼生了這麼嚴重的病沒跟我」,這個手足是真的有哭嗎?還是你杜撰的?
先生把老闆私訊給他的訊息,拿給我看,上頭確實寫著「手足看到文章後,哭哭啼啼的告訴我這件事……」。
我輕輕的嘆息著。
我:我知道了。
先生:問這做什麼?
我:沒什麼,有個學員問我,我好奇,所以問問你。
看來學員的朋友(手足)認知,與老闆的認知,有著很大的出入,老闆在私訊裡寫著「手足哭哭啼啼」但手足卻告訴A說「我沒有哭」認知明顯不一樣,但其實我好奇的是,手足若因關心老闆,哭啼不正是親情流露的行為麼?為什麼如此在意自己沒有哭?是否內在發生了什麼?
當然,我無從探測,我只能喟嘆親人間的認知如此不一樣,學員A又哪裡知道真正的實情是什麼?他看到的也許只是片面,卻是他認為的全部真實來向我核對,我又能怎麼回應他呢?連手足之間都說不清楚的事,我一個外人的外人的妻子,又哪裡說的清楚呢?
我沒有選擇再去和學員解釋,我想,我是可以承擔著學員對我的誤會,也沒有必要因為我的澄清,造成手足與老闆間親人戰爭。所有戰爭,都止於我吧。因為我有能量承擔,我始終明白我是我自己,若學員因為對大師有憤怒,必須將其轉嫁到我身上,我想他肯定是走投無路或太信賴我,所以才願意勇敢的站出來告訴我。
我明白,我守在我清楚界線上,在我與誤會我的學員中間,做出了安全距離,我是安全的,我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想將我的日常生活一一記錄下來,如果能提供大家學習,大家儘管取用,如此而已。我無須向任何解釋什麼,我是我自己。
在事件過去許久之後,提列出來給大家,是為了讓大家更明白,親密關係不只是生活是瑣碎的,還有其他許多必須要共同承擔的責任,但利用界線的認知,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理想安全距離。
我喜歡將自己走過的路徑,應對的方式,書寫成脈絡,讓大家學習,我深信在這裡看文章的朋友們,都是喜歡我的(文章),這也是一直讓我書寫的動力。你們的喜歡,是我的榮幸。你們若不喜歡,我也選擇開放的接納,你們可以來去這裡,我從不設限,因為生活太美好了,值得我為我重視的人繼續下去。
♥文章看完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已看完,喜歡文章也歡迎留言告訴我
♥「故事表達營」提供粉專優惠,第一梯次即將額滿,想參與的儘速私訊洽小編
♥兒童暑期「故事表達營」課程資訊:https://reurl.cc/MZxQ5X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私訊詢問
兒童情緒管理課程高雄 在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Facebook 八卦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兒童情緒管理訓練與活動設計」
課程講師: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課程日期:2017-01-08(日)
課程時間:09:00 ~ 16:00
課程地點:彰化基督教醫院 向上大樓一樓 S011會議室
課程簡章下載:https://goo.gl/0iXEfZ
報名網址:https://goo.gl/sTTrw4
引導參與研習學員透過示範、解說、角色扮演等方式,協助兒童如何辨識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情緒概念。並學習如何引導兒童練習自我及他人情緒的覺察,及提升自我情緒解讀能力。協助兒童如何適切地表達自我的情緒,有效練習自我衝動情緒控制,及如何辨識自己的焦慮與憂鬱,學習控制及遠離負向情緒。協助兒童如何建立正向思考的能力,提升自我面對挫折的忍受能力與抗壓性。發展對於周遭人事物的同理心,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各類問題的情境,並腦力激盪與演練如何有效因應,以提升更周延的情緒管理能力。
本次課程,王意中心理師將帶領學員以「模擬情境實際演練」的方式,教導「兒童情緒管理訓練與活動設計」,過程中學員將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直接體驗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如何有效執行相關處理策略,過程中也能及時與王老師面對面討論,詳細課程內容包括:
(1) 提升兒童的情緒辨識與覺察力
(2) 提升兒童的情緒表達與控制力
(3) 提升兒童的正向思考與挫折忍受力
(4) 提升兒童的同理心與問題解決力
講師介紹:
王 意 中 臨床心理師
學歷:
高雄醫學院 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 學士
相關著作:
《301個過動兒教養秘訣》
《301個專注力教養秘訣》
證照:
臨床心理師(執照號碼:心理字第000248號)
經歷: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 臨床心理師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 兼任講師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 諮商師
兒童情緒管理課程高雄 在 2023冬季自律成長營圓滿落幕! #素養課程#自我覺察#情緒 ... 的八卦
經過五天的 課程 ,我們都看見了你們有很大的進步! 你們學會了#認識自己# 情緒管理 #成績管理#時間管理#金錢管理,各位寶貝們表現都超級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