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之愛與存有之愛
她轉述同事的說法:「怎麼沒有人告訴過我?」
她說,她同事很愛跟她聊愛情,反正常覺得男友不夠愛她。可是,她發現這位同事超喜歡遷怒,反正心情不好,任性一下,就是要男友哄她開心。男友偶爾沒有達成「任務」,同事就會指責男友的不是,數落男友的缺點,所謂「不夠愛她」的感覺就會出現。
她說,同事長得很漂亮,在公司也不少男同事有好感。可是,她們算是比較有話聊的,她也知道,這位同事只能談談八卦,同享福可以,別期待能共患難。她連告訴她,自己的情緒要自己負責,同事就又要怪到別人身上。
當然,我們這個社會的情緒教育,實在很薄弱,同事真的沒聽過這個講法,也有可能。不過,我跟家長談兒童情緒管理,也都希望家長從現在開始跟孩子們互動的時候,能重視這個概念。
大人的情緒別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情緒則鼓勵他們自己找方法處理。用比較通俗的講法,是自己製造的情緒垃圾,要自己學會收拾。
可是,我們不能期待,我們遇到的人,都已經建設好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我想借用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的概念,來談談相關的兩種愛戀關係。
第一種愛戀關係,是屬於「匱乏之愛」(Deficiency Love,又稱為D-Love),主要是想藉由對方,來滿足自己。自己缺乏的,想要從對方身上得到,像是以這位同事的例子來說,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很多時候,即使不喜歡對方,也暫時停留在這樣的關係裡面。因為怕寂寞,希望有人對自己好,或者更勢利一點的講法就是,暫時還找不到更好的人。
這樣的人,比較自我中心,沒同理心,喜歡操控對方。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評斷他所面對的世界。
第二種愛戀關係,是屬於「存有之愛」(Being Love,又稱為B-Love),主要是希望建立一種互信互賴的關係,來圓滿彼此。
一個人要夠成熟,才有辦法成長到進入這樣的關係。因為雙方皆有能力給予,而不是匱乏。要有能力因為付出而喜樂,可以依賴,也可以照顧。而不是稱斤論兩地計算著他愛我多?還是我愛他多?
成長雖有喜悅,但也會有痛苦。然而這份痛苦,能被視為個人的功課,而非通通推到對方身上。
這位同事還有成長的空間,她的美貌會讓她有多一點的成長機會,但也可能讓她迷失了自我。祝福她能進入互信互賴的關係,因此而得到的安詳與恬靜,綿長而悠遠。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教養】 湘湘、淇淇一歲左右開始愛尖叫 開心也叫、不開心也叫 你家的寶寶也會這樣嗎? 而大寶TaTa祐是為了要求關注 偶爾會故意亂丟東西(拳頭硬) 這些讓爸媽崩潰的行為,到底怎麼解決呢? 爸媽們有更好的方法,歡迎和我們說唷~ - ▶ 本集重點 00:14 小孩會有的情緒表現 00:37 鬧脾氣的反應...
兒童情緒管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今天我的好心情感染了別人
沒想到,這種寫日記的方式,這麼有創意。尤其看到了這一頁,又覺得有趣,又覺得夠深入。特別跟出版社要了這頁,跟各位朋友分享。
今天跟一些家長,談到用「問題」看孩子,以及用正向眼光看孩子的不同。如果我們用問題看人,那問題什麼時候都看不完,越看問題一大堆,心裡也一團黑。如果我們用正面眼光看人,那就容易看到一個人的潛能,注意到值得欣賞的優點,心裡常有光明。
當我們看出了一大堆問題,自己就容易無力無奈,情緒因此可能被自己看出所有的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有一位朋友,心裡很難過,我於是使用了類似「常態化」的方式,去分析與說明,在他的處境,他所遭遇的僵局,其實是不少家庭裡的共同問題。
我不知道幫到他了沒,但是他停止了哭泣。我本來有一件煩心事,專心聽人說話的時候,心就靜下來了,煩惱就暫時先放下了。也許,我用了我的平靜,感染了他什麼,我不是很確定。
我用言語,以及我的整個表情與肢體,去面對這位朋友。所以我很注意,面對人之前,我自己的狀態怎麼樣。延伸來說,我也很在意,我們在發展比較深入的關係時,我們自己的狀態,如何引發對方的言語與情緒,以及最後變成了什麼樣的互動。
今天我也跟一些孩子聊天,我刻意跟孩子討論,「感覺諷刺」是什麼樣的心情。以及在探討某位孩子所討厭的老師的時候,第一次使用了「動機」這個詞。我其實很高興,我們往彼此的心裡再走進了一點點。
跟人聊得深入、盡興,雙方都能紓壓。所以我很喜歡跟人談一些心裡面發生的事,只要夠真誠,講著講著,你我的分別就漸漸淡了,都是那些我們遲早會面對的事。
有時候,內省很簡單,像寫日記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市面上寫日記的工具還有很多種。可是,像我認識的某位朋友,最近迷上打手機遊戲,眼睛本來就不太好,心情也常常不平靜,記憶也常出狀況。如果他能把這些時間,拿來寫寫日記,就算沒有正面的效果,起碼少一些負面的影響。
每次講兒童情緒管理,我都從父母自己的情緒管理講起。先不說技巧,光是爸爸媽媽的情緒,就會形成孩子的情緒基調,大人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更有感染力。我們自己的心平靜,我們自己先受益,還可以嘉惠家人,這個功夫值得投資,幸福報酬率高到嚇人喔(絕對超過銀行定存)!
.
記錄你的每一天2:不論什麼事,都值得好好享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18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限量作者簽名書衣已送完):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簽名款已售完):http://ppt.cc/XpS6Y
3.誠品(限量明信片首刷已送完):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
兒童情緒管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年輕人告訴我一個故事,關於家族裡的糊塗帳。
阿嬤抱怨得言過其實,說輪流在兩個兒子家住,怎麼樣被忽視、被虐待。後來家族成員受不了,在阿嬤面前對質,不少事發現根本是阿嬤搬弄是非,甚至子虛烏有。阿嬤哭著說自己是老人,非常可憐,大家都不懂得體諒!
體諒可以,但不能傷害人。這種講法,對任何年紀來說都一樣,連小小孩也是這樣教。傷害人的人,情緒重要,那被傷害的人,情緒就不重要嗎?
阿嬤像個背包客,老家被賣了,只好被迫在每個兒子家裡住兩個月,沒有一個兒子願意全權照顧。阿嬤跟主要照顧她的媳婦沒有情感基礎,又沒有自己固定的住所,怎麼會有安全感?
講得好聽,說是每個兒子都想照顧。但是說實在話,比較像是每個兒子都不想照顧,大家都心知肚明。
年輕人講得很沉痛,我也默然。我猜,老家是被迫賣掉的,對不對?
年輕人點點頭,說當初就是大伯和他爸,兩個人聯手恐嚇阿嬤,要阿嬤趕快把家產分一分,要不然沒有人要照顧她。自己的兒子這樣做,哪個老人家會有安全感?阿嬤今天會這樣,難道她兩個兒子沒責任嗎?
年輕人很氣憤地說,又不是家裡多窮,就是貪心。我說,一般來說是講貪財,最終還是要回到心裡的安全感,或者物慾的滿足來談。
年輕人看不過去,多講了幾句,他爸一句「你不懂啦!」就不再多說,連想要解釋的努力都沒有。
「大概是怕我知道的太多吧!或者是因為根本很難解釋。我跟阿嬤感情還不錯,又不是白痴,事情的來龍去脈粗略都知道。」年輕人說。
偏偏,大伯跟他爸,都喜歡講孝道,連「百善孝為先」都說出口了。年輕人感嘆:「聽他們講孝道,就覺得他們很虛偽!」
道德常是拿來被要求別人,而不是要求自己的。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大人怎麼做比怎麼說還重要。
我跟家長們討論兒童情緒管理,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談物慾。常區分「需要」與「想要」,討論想要但得不到,那種焦躁的情緒可以怎麼處理?爸爸媽媽自己是怎麼做?這個教育能做好,對一個人的人生有許多正面的助益。
一個孩子的物慾如果膨脹,煩惱就容易多,親子關係就容易緊張。這個概念,放在年輕人的故事裡,依然適用。
任何物質的爭奪,到最後可以歸結到心理層面,會更看得清楚一點。心裡的需要,自己沒有認識到,用無效的方式去滿足,或者貪心不足,已經有了還想要再更多,煩惱就可能來報到,越多越煩惱。
我們常是因為「想要」而苦惱,原因之一在於沒認清「需要」。沒認清需要,就沒辦法把需要照顧好,反而常搞得身心失調。
家無恆產,日子雖然清苦一點。但是父母只要培養出簡約知足的家風,說不定反而對整個家庭或家族是個祝福。
沒那麼富有,但感情更緊密,聽起來也不錯啊!外在的物質容易消失,內在的富足難被奪走,回到個人層次來講,也是一樣。
我想起一個為了生活而節約的家庭,媽媽因為沒辦法供應孩子充裕的物質而愧疚。說實話,如果基本的物質需求被滿足了,接下來的功夫,就是往孩子的心裡去,而不是在物質上琢磨。能認清現實,主動教導孩子,親子一同學習,延宕滿足對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很重要,如此,愧疚就沒那麼必要。
.
ps. 關於減少我們的想要
日「極限民」崛起!只需三件襯衫 魯蛇變贏家|三立新聞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U1thJc0MY
pps. 關於延宕滿足的重要性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9pgLqPzLBk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9/13(四)金石堂網路書店66折】
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
有參與博客來三書75折活動【可直接點到「勵志/保健/宗教」】
http://www.books.com.tw/…/2007_promote/promote_activity.php…
兒童情緒管理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評價
【教養】
湘湘、淇淇一歲左右開始愛尖叫
開心也叫、不開心也叫
你家的寶寶也會這樣嗎?
而大寶TaTa祐是為了要求關注
偶爾會故意亂丟東西(拳頭硬)
這些讓爸媽崩潰的行為,到底怎麼解決呢?
爸媽們有更好的方法,歡迎和我們說唷~
-
▶ 本集重點
00:14 小孩會有的情緒表現
00:37 鬧脾氣的反應與改善方法 1.打人
02:41 鬧脾氣的反應與改善方法 2.尖叫
04:12 鬧脾氣的反應與改善方法 3.亂丟東西
05:31 鬧脾氣的反應與改善方法 4.撞頭/打頭
06:43 鬧脾氣的反應與改善方法 5.大哭
07:50 重點統整
08:23 Q&A時間
-
▶ 寶寶照顧資訊 影片推薦
零到三個月:https://mama.mummy.com.tw/50at7
四到六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zAUDU
七到九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2lNLg
十到十二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PLn1d
一到兩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boJG2
三到四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ClrPG
五到六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Rwh74
▶ 想看更多懷孕/育兒資訊 手刀訂閱 Youtube 👉 https://mama.mummy.com.tw/kv7bn
▶ 創業系媽媽婉翎 個人粉絲專頁👉 https://mama.mummy.com.tw/TIBIP
#育兒教養經 #教養 #小孩愛尖叫
-
💌合作邀約請寄信至:comi520520@gmail.com
別忘了訂閱我們這個頻道喔!^^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粉絲頁▶ https://lihi.cc/q7PJT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網站▶ https://lihi.cc/j0cLe
🥣加入副食品 親子料理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1zWQt
📔加入親子共讀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加入媽媽手冊社團🤰:https://lihi.cc/TuBy9
🙆♀加入快樂孕兒育兒社團🙆♀:https://lihi.cc/yxHuk
👨加入親子旅遊分享區👧 : https://lihi.cc/t6O90
🛍加入嬰幼兒 媽咪寶貝二手 買賣中心🛍:https://lihi.cc/O0Mzm
托嬰中心 保母 保姆 討論交流分享區:https://lihi.cc/lySYK
媽咪來炫肚 愛現寶寶分享社團:https://lihi.cc/W4eK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RAP3Vj9VkM/hqdefault.jpg)
兒童情緒管理 在 孩子暴燥、易怒、愛尖叫,爸媽必學三階段情緒管理法 - 天才領袖 的相關結果
其實,情緒控管,差不多要到三歲之後比較能做得到,因為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發展才有雛型,這與大腦前額葉的發展有關,所以,常聽到家長問,要怎麼樣讓 ... ... <看更多>
兒童情緒管理 在 我的孩子有情緒困擾嗎? - 親子天下 的相關結果
每個人難免都有情緒困擾,有情緒困擾常常是因為需求沒有獲得滿足,遇到受挫或壓力過大的情況,很直接的表達情緒,對於一個小學生或青少年而言,這種情緒 ... ... <看更多>
兒童情緒管理 在 如何幫助兒童情緒管理 的相關結果
情緒管理 的內涵和層次. ○ WHAT:. 覺察自己現在是什麼心情. ○ WHY:. 抽絲剝繭,思考情緒之所以出現的原因. ○ HOW:情緒的知與行. 累積情緒處理方式,根據情境選擇 ... ... <看更多>